最新野山参鉴别资料大全(93页图文版)教学文稿
如何鉴别野山参

如何鉴别野山参野山参自然生长于深山老林中,我国吉林省出产的质量最好,故又称“吉林野山参”。
野山参一般都生长了几十年,有的上百年。
参龄愈长,参体愈粗、功效愈好,价格也愈昂贵。
由于野山参产量稀少,所以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应注意鉴别。
1、根茎根茎,也称地下茎,即主根顶端细长部分,俗称“芦头”。
每年秋季地上部脱落,在根茎上留下一个茎痕,俗称“芦碗”,其数量随参龄增加而增加。
根据根茎形态,可将根茎分为下列几种。
(1)马牙芦:根茎上茎痕明显,稀疏而大,形如马齿状,多在根茎的最上段。
(2)堆花芦:根茎上的茎痕排列紧密,形如堆花,多在根茎的中段或上段。
(3)圆芦:根茎上的下段茎痕,因生长年久而长平,表面比较光滑,形如圆柱,故名“圆芦”,多在根茎的最下段。
(4)线芦:根茎细长而较圆滑者称为“线芦”;较粗长而不太圆滑者称为“草芦”。
(5)竹节芦:根茎在一定间隔处呈环节状突起,形如竹节,多在根茎的中下部。
(6)二节芦:根茎上端形态是马牙芦,下段是圆芦或竹节芦者称为“二节芦”。
(7)三节芦:同一个根茎上具有马牙芦、堆花芦、圆芦(或竹节芦)者,称为“三节芦”。
(8)雁脖芦:根茎一般是直立的,因生长受阻等原因,从某部位弯曲,形似雁脖,称为“雁脖芦”,也称“回脖芦”。
2、不定根不定根,即根茎上长出的支根,俗称“芋”。
其形状为中间粗,两端细,呈枣核状,俗称“枣核芋”。
根茎基部生的不定根,称为“护脖芋”;两个不定根对生于根茎两侧,称为“掐脖芋”;不定根(芋)和根茎(芦),统称为“芋帽”。
3、主根山参主根称为“体”,根据其形状可分下列几种体形。
(1)灵体:体态小巧玲珑,支根(腿)匀称,明显可分,多为2条,分裆自然,体短粗而质坚,支根短粗,须根细长。
根形呈菱角形、元宝形或跨海形,称为“灵体”。
(2)横体:主根短粗,两条支根分裆角度大,或有一条向横向伸展者,称为“…横体”。
(3)顺体:主根较长,圆柱形,支根顺直生长者,谓之“顺体”。
怎样辨别野生人参真假

怎样辨别野生人参真假怎样辨别野生人参真假野生人参属于人参的极品,因此仿造的野生人参也很多,那么我们该怎样辨别野生人参真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辨别野生人参真假1、野山参的须:长条须,老而韧,清疏而长,其上缀有小米粒状的小疙瘩称之谓"珍珠点"。
色白而嫩脆(俗称水须)者,则不是纯野山参。
2、野山参的体:系指毛根从红参、生晒参或白参中共分离出30余种人参皂甙等等,这个里面有涉及很多化学上面的知识。
3、野山参的芦:芦较长,分为二节芦、三节芦、线芦、雁脖芦。
4、野山参的纹:在毛根上端肩膀头处,有细密而深的'螺丝状横纹。
横纹粗糙,浮浅而不连贯者则不是纯山参。
5、野山参的皮:老皮,黄褐色,质地紧密有光泽。
皮嫩而白者,则不是纯山参。
人参美容功效【美容功效】补气驻颜,生发乌发,润泽毛发。
【美容方法】1.用于面容憔悴人参味甘性微温,具补气生血之功,可用于气虚或气血两虚所致之面容憔悴。
可单味内服或外用,也可配伍黄芪、当归、熟地黄等补气养血之品同用。
2.用于毛发干枯脱落、须发早白发为血之余,人参可补气养血,充养毛发,可单用内服或外搽。
治脱发,与麦冬、山药、肉桂、菟丝子等同用,如《外台秘要》引《深师方》人参丸。
治须发早白,毛发干枯,配伍黑芝麻、白茯苓、熟地黄、天门冬等同用,如《圣济总录》人参丸。
【用法用量】煎服,3~6g,文火另煎,兑服。
研末吞服,0.5~1g。
亦可切薄片含服、泡服,或浸酒等。
外用适量,煎汁敷面。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且不宜同时食萝卜或喝茶。
本品一般不用于实证、热证。
即外感初期,里热炽盛,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引起胸闷腹胀,便溏泄泻等证不宜使用。
本品虽然是补益之品,但亦不可过量服食,否则也会发生毒副作用。
有报道人口服3%人参酊200ml或大剂量人参粉,可出现玫瑰疹、瘙痒、头痛、眩晕、体温升高。
急性中毒表现为出血。
【按语】本品是常用补气药,功能补益肺脾之气,用于肺气虚之短气喘促、语声低微、脉虚、自汗,或脾气虚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野山人参的鉴别

• 杭州河坊街157号
Hale Waihona Puke 三.野山人参的鉴别方法: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重点:年老,货纯 难点:甄别五行六体
纯货:五形 小巧玲珑
芦—芦碗紧密
体—横灵体
纹—细、密、深 皮—细腻光洁 须—清稀皮条须
四.野山人参的质量
1.以老为贵 2.以灵为优 3.以轻为佳 4.艼多质次 5.品相无损
欢迎争鸣 推动学术进步!
野山人参的鉴别
杭州野山参博物馆
方 土 福
一、市场所见的各种野山参
1.历史上野山参一直很稀少. 2.市场所见商品
•纯山参(野山人参),艼变(质次)、山参、
•移山参、籽货、林下趴、趴货、池底.
3.野山参定义
A.种子自然传播
C.年限30年以上
B.生长在森林中
D.原生地毫无移动
二、纯山参的生长特点
1.生长年限长 3.土地结构复杂 2.毫无移动 4.众多伴生植物,微生物
野山参真伪鉴别技术

S cial专题行业聚焦随着野山参价格的增长,过度开挖野山参的现象变得十分严重,部分人员不论野山参体型大小与真伪肆意采收,严重的破坏了野山参良好的生长繁衍环境。
随着采挖的迅速扩张,野山参量逐渐减少,“池底子”“老栽子”与园参等通过加工处理当作野山参进行售卖。
以此,对野山参真伪鉴别技术进行分析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野山参真伪鉴别野山参的芦和艼“芦”主要为根部上端位置的根茎部分,野山参的芦,相对较为细长,同时存在弯曲度,因为生长时间较久,基部芦头形状以圆柱形居多,常被称作“圆芦”,即芦头相对呈圆滑状态。
野山参鉴别阶段,应对圆芦呈现出的形态是否自然与真实进行仔细观察。
芦的形态自上至下可以划分成二节芦与三节芦,二节芦包括马牙芦以及圆芦,三节芦包括马牙芦、圆芦与堆花芦。
堆花芦位于圆芦上部,芦碗相对较为密集,形似堆花,故称之“堆花芦”,马牙芦位于堆花芦上段位置,形似马牙,因此称为“马牙芦”。
野山参的艼属于芦上抽出的形似钉状的不定根,因为生长时间较久,艼体垂直向下延伸,这也成为野山参的特征。
野山参的体和腿“体”为主根部分,“腿”为侧根部分。
一般而言,野山参体形分为文形与武形两种。
文形的人参主体较为笔直与文静,武形则体态较为玲珑且自然,因此价格相对较贵。
野山参的腿以两个居多,呈现八字形,分腿较为灵活,不存在拧腿或是并腿的情况,这也成为野山参的特征。
野山参的皮和纹“皮”为人参外表皮,“纹”为主根位置生长的横纹。
生长时间更久的野山参,表现为皮紧纹深,表面呈灰黄色。
主根上端位置(即肩膀头)存在环状纹,且紧密深陷,纹略微呈现出上兜,又称之为“紧密纹”,不过主根中下部并没有生长此种纹路,这也成为野山参的特征。
野山参的须和点“须”为须根部分,野山参的须呈匀称、自然且错落有致的状态,柔韧但无法轻易折断,亦被称之为“皮套纹”。
“点”为须根位置存在的疙瘩,位于须上,是肉眼可见的珍珠点,亦被称之为“珍珠疙瘩”,这也成为野山参的特征。
国检一等野山参的检验标准

国检一等野山参的检验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检一等野山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和保健品市场。
为了确保市场上销售的野山参符合质量标准,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检验标准。
下面将介绍国检一等野山参的检验标准,以供参考。
一、外观特征1. 一等野山参应具有完整的根茎和叶片,形态完整,无明显破损或虫蛀。
2. 颜色应为深棕色至深红色,有光泽,不应出现褪色或发黑现象。
3. 野山参应有独特的香味,无异味或霉味。
二、质量指标1. 高含量有效成分:国检一等野山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皂苷类物质和人参皂甙,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至少需达到1%以上。
2. 无害物质含量:野山参不含有害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有害物质,需符合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
3. 湿度含量:国检一等野山参的湿度应控制在12%以下,以保证其干燥程度符合标准。
4. 硫酸盐含量:硫酸盐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0.5%。
5. 灰分含量:灰分含量应控制在5%以下,以确保产品的纯度和卫生指标。
三、理化指标1. 含糖量:野山参的含糖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低于5%。
2. 酸度:野山参的pH值应保持在5.0-7.0之间。
3. 溶出率:野山参的溶出率应在90%以上,以保证其有效成分的释放和吸收。
四、微生物指标1. 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CFU/g。
2. 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超过100CFU/g。
3. 大肠菌群检测:不得检出。
以上就是国检一等野山参的检验标准,希望相关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能够严格执行,确保市场上的野山参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野山参产品时,也应当留意产品的外观特征和质量指标,选择合格的野山参产品,确保其药效和保健功效。
【本文共1359个字,建议增补内容,或者调整结构和用词以扩大字数】第二篇示例:国检一等野山参的检验标准一等野山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为了确保一等野山参的质量和安全,国家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检验标准。
野山参鉴定标准

野山参鉴定标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野山参的鉴定标准,这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呐!你想想看,野山参那可是宝贝呀,就像隐藏在山林里的小精灵。
要认出它们可不容易,得有一双火眼金睛。
先来说说芦头吧。
野山参的芦头就像是它的小帽子,可别小看这小帽子哦,它可有很多讲究呢!芦头要长得细长,就像那优雅的天鹅脖子一样。
而且上面还有一个个小节,就跟串起来的小珠子似的。
要是芦头长得粗粗笨笨的,那可得多个心眼儿啦,说不定就不是正宗的野山参呢。
再看看那参体呀,要长得结实饱满,就像一个壮壮的小伙子。
表面得有那种自然的纹路,可不是随便划拉几道就能冒充的哟!颜色呢,也得是那种自然的土黄色,可别是那种奇怪的颜色,不然肯定有问题呀。
还有那须子,野山参的须子就像是它的小辫子,细细长长的,还带着点弯曲。
而且须子上还有一些小疙瘩,就像珍珠一样点缀着。
要是须子乱七八糟的,或者又短又粗,那能是好野山参吗?说到这儿,我想起之前有人拿着个长得怪模怪样的东西说是野山参,那芦头短得可怜,参体也是歪歪扭扭的,须子更是没法看,这不是开玩笑嘛!咱可得仔细着点,别被那些假货给骗了呀。
野山参生长的环境那也是很特别的呀,它们喜欢在那些深山老林里安安静静地生长,吸收着天地的精华。
这就好比是在一个特别的班级里,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脱颖而出。
所以真正的野山参那可是宝贝中的宝贝呀!咱在鉴定野山参的时候,可得像个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花了大价钱买了个假的,那不得心疼死呀!你说是不是?总之呢,鉴定野山参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细心活。
咱得好好琢磨,多看看,多比较。
别轻易就被那些花言巧语给骗了。
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找到真正的野山参宝贝!这可是关乎咱自己的利益和健康的大事呀,可不能马虎!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野人参 鉴定资质

野人参鉴定资质野人参是一种珍贵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市场上常常出现虚假或劣质的野人参,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
因此,正确鉴定野人参的资质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鉴定野人参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可以从外观上来判断野人参的资质。
优质的野人参通常外观呈现出细长的形状,表面光滑且有光泽。
而劣质的野人参则可能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
此外,优质的野人参颜色一般为浅黄色或淡棕色,而劣质的野人参可能呈现出深色或发黑的现象。
因此,在购买野人参时,我们应该选择外观形状规整、表面光滑、颜色较浅的野人参。
我们可以通过闻味来判断野人参的资质。
优质的野人参具有独特的香气,闻起来清香而芳郁。
而劣质的野人参则可能没有明显的香气,甚至带有一些异味。
因此,在选择野人参时,我们可以通过嗅闻来判断其香气的纯正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触摸野人参的方式来判断其资质。
优质的野人参触感柔软,有弹性,而劣质的野人参则可能触感干燥、粗糙。
因此,在购买野人参时,我们可以用手轻轻触摸其表面,感受其柔软度和弹性。
除了上述的直观判断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鉴定手段来判断野人参的资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野人参的断面,优质的野人参断面应该均匀细腻,而劣质的野人参则可能断面不均匀、粗糙。
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化学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来鉴定野人参中的有效成分,进一步判断其品质。
在购买野人参时,我们应该选择正规的渠道,如药店、医院等,以确保其品质和安全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药师,寻求他们的建议和指导。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地鉴定野人参的资质。
正确鉴定野人参的资质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外观、闻味、触摸和运用专业的鉴定手段,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野人参的品质和价值。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让您在购买野人参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怎样识别假野生参

怎样识别假野生参怎样识别假野生参怎样识别假野生参1、体形鉴别优质野山西洋参外形是圆的,像鹌鹑蛋一样,这样的西洋参年份都在数10年之上,外形越圆、越大,就越珍稀、越名贵。
这一点西洋参与人参相同。
野生参的主根多单一,少数在下端分岔为两支,枝头较细短,长1.5-4cm,极少数达6cm,中部直径0.5-1.5cm。
芦头剪净,大多为两端细,中间略膨大。
而种植参体形短小,呈长纺锤状或圆柱形,一般枝条大,无芦头及须根。
但有1、2个枝叉。
2、颜色鉴别野生西洋参的表皮呈类白色或黄褐色或黄白隐现。
3、皮层鉴别野生西洋参的皮孔宽大,极突出,呈绒状,并可见众多的`棕红色砂点。
种植参的皮孔狭小微突,偶尔有不明显的少量朱砂点。
皮部厚、形成层明显,形成层外围散有多数红棕色点状树脂道,全体具细密而明显的环纹。
4、纹理鉴别野生西洋参参体上有细横纹及不规则的纵皱纹,纹理细、多、浅,在参的上端有较密较深的呈环状的细横纹。
种植西洋参的纵皱纹纹理粗、少、深,参体的全身有均匀横纹且纹理稀疏,直纹较多,木部具放射状纹理。
5、断面鉴别野生西洋参的断面平坦紧密无裂隙,色淡黄,呈粉性或颗粒性;散有红棕色的树脂管,并有一明显木质暗黑色环。
种植参断面不平坦,呈黄白色或灰白色,内层实心的多,木质暗黑色环不明显,显见菊花芯纹理,形成层环扩散成暗棕红色,韧皮部仍可见到红棕色干枯小点。
6、味道鉴别野生西洋参参味微苦带甜,有—股滋润浓郁的西洋参特有清香气味,而且参味持久,含口中能生津止渴。
种植参苦味重,含在嘴里时间较快转淡而涩,且不清口,生吃有点生腥树根气味。
一般而言,品质越好的西洋参其特有的参味越浓,味苦带甘,参味留口中越持久。
7、质地鉴别野生西洋参捏在手里体质结实有沉重感。
种植参捏在手里质硬体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山野山参(完全版)人参系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以生态环境区分为“野山参”和“园参。
野山参是指在原始的深山密林中自然分布、自然繁衍、自然生长几十年以上的人参。
种子是自然洒落地上或靠风、水、鸟、兽自然传播;任其在荒野环境中自然生长,没有任何人工管理痕迹,所以也称为“天然野山参”,人工栽培者称为园参。
中华民族发现人参和应用人参的历史是最早的,确切地说是对野山参而言的。
春秋战国时代越王的宰相范蠡的《范子计然》(公元前465年)载:“人参出上党,状如人者善”。
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吴普的《吴氏本草》、陶弘景的《名医别录》等经典医药著作所载的人参均为“野山参”。
特别是汉代张仲景(公元196-220年)的《伤寒论》中共收载药方113方,其中配伍有人参者达21方,占总方数的18.6%。
唐代孙思邈(公元581-632年)著有《千金备急方》共三十卷,收载5300余方,其中配伍有人参者竟达358方,约占总方数的6.8%。
唐代王涛编著的《外台秘要》(公元752年)共四十卷,共收载632O余方,配伍有人参者576方,约占总方数的9.l%。
明朝张介宾(公元1563-1640年)撰《景岳全书》中共收载2218方,其中配伍人参者达509方,占总方数的23%。
从我国春秋战国至明朝长达2000年的经典医藉都在处方中巧用人参治病,这些人参都是“野山参”。
野山参的“参”字在甲骨文中已被发现。
以郭沫若为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的第六册载有象形文字(参),这一象形文字属上下结构,上部是人参地上部位,显示出伞形花序,着生多个人参花的特征(古以三为代表多数);下半部是具有双腿迈步态的“人”形,即代表人参根。
甲古文产生于我国商殷时代,距今已有3500年,可见我国应用野山参的历史悠久,是名符其实的人参宗主国。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A级旅游景区。
长白山美丽富饶、风光绮丽、景色神奇、生态系统十分完整,茫茫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上就是野山参的主产地,主要产地有:抚松、靖宇、长白、集安、桦甸、敦化、安图、辉南、、临江、珲春、延吉、图们等地。
长白山自古至今盛产人参,闻名世界,天下知晓!尤其是长白山野山参,更是驰名中外的稀世珍品。
其野性灵气、五形完美、体态俊秀、精悍强健,质实玲珑,须长弯绕、龙蛇飞舞,参气十足、富含特有成分和多种人参皂甙、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自古皇帝对其赞誉有加,情有独钟,是历代皇室的珍贵贡品。
野山参的生长环境十分严格,要有一个乔、灌、草、藤兼备的植物体系伴生和以植物为基础的自我平衡相互维系的食物链,各种植物的分泌物相互影响,具备自然演化、自我更新的能力。
一支好的野山参至少需要50年以上的生长期,在极其缓慢的生长过程中,要经受冰冻、暴雨、病害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还经常遭遇虫嚼鼠咬、兽吃畜踏,完全依靠自己的生命力与各种自然灾害抗争,与植物竞争,所以野山参的存活率非常低,每棵存活下来的野山参都历尽磨难,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精灵。
野山参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年平均增重0.5g左右,30年的纯货才一钱重者较常见,遇恶劣气候蛰伏地下不出苗,消耗体内养分,重量甚至呈负增长。
所以野山参生长年限越长,体内淀粉含量越少,同样体积的野山参,重量越轻的质量越好。
由于来源和生长条件、生态状况的不同,野山参的质量优劣有很大的差别。
尤其野山参的类同品较多、如:“池底参”、“山参扒货”、“籽海”、“老栽子上山”、“艼变”等等,如果未经过专门学习和实践训练,很难辨识和掌握。
野山参的鉴定过去只有产地采挖山参的“老把头”和经营山参多年的老师傅等少数人掌握。
一般经营参茸的徒工要经过十年乃至几十年的功夫,在老师傅带领和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体会方能掌握。
特别是山参鉴定的术语极为抽象和复杂,如:“二节芦”、“三节芦”、“堆花芦”、“雁脖芦”、“螺丝纹”、“浮纹”、“半截纹”、“枣核艼’”、“掐脖艼”、“兔耳朵艼”、“灵体”、“顺体”、“跨海式”、“菱角体”、“皮条须”、“水须”、“五形”、“六体”等等,这些抽象术语每个都有较为复杂的含义,只有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比较和体会才能确切地掌握。
因此,山参的鉴别技术一直困扰着参茸的经营者和消费者。
山参价格昂贵,一旦鉴别发生差错,给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比较严重。
如果山参识别产生错误,造成以假乱真,则保证不了山参应有的滋补保健和医疗效果,难以保障“安全有效”,因而山参的鉴别是中药鉴定中的重要项目,是一个专门学问。
因为山参的鉴定不但涉及植物形态学,还涉及山参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比如:长白山区产的野山参比较饱满、坚实,皮色褐黄;而产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山参质地干瘪、松泡,皮色较为灰黄;产于砂质壤土的野山参颜色褐黄,生长在腐殖质土壤的野山参皮色为黄白色。
反之,从野山参形态特征的不同可推断出它的产地、生态状况、地理条件,因而山参的鉴别是与山参的形态、生态学、地理条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野山参商品的检验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涉及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等等相傍的学科。
如火纯青的鉴别技术,源自对鲜货品质的谙熟。
鲜货植物形态的本相是各种生物信息的载体,从鲜货学起才能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
南方的老师傅少有鲜货知识,只能面对干货学起,收效甚微,磨几十年苦功积累起点滴经验,判别真伪,勉为其难!由于野山参价格昂贵,均以单支品评论价,野山参的完整性是审定价格的依据之一,折芦断须就要降低品位,价格相差甚大。
因此,对野山参不允许破坏性鉴别,即使有先进、发达的科学仪器和技术,诸如高效液相(HPLC),薄层扫描,核磁共振(NMR),质谱(MS),毛细管电脉,高速逆流色谱(MSCCC)等也难以发挥作用。
但可通过X光透视检查,断层扫描验其是否“工艺参”、野山参是否穿入铁钉、钢线。
鉴别野山参,判断年龄长短,品位等级,仍以感官经验鉴定为主,而这种技术未经专门学习和长期的经验体会很难掌握。
据史书记载,野山参的应用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
它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
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目前研究人员已从野山参根中分离出了十多种人参皂苷,并发现其中人参皂苷Rg2、Rb1、Rc、Ro的含量,都是野山参比栽培人参高数倍,而这些成分都与解决心肌供氧不足、防止心肌梗死、强心、抢救心源性和失血性休克、抗老年痴呆症等有关。
此外,人体所必需的锶、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是野山参明显高于栽培人参。
这些物质和野山参的生长年限关系非常紧密。
野山参的生长年限越长,这类物质含量就越高,对人体就越有益,所以野山参有“以老为贵”的说法。
由于过度的採挖,长白山野山参已经逐年减少,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纯货多以小货为主,很难见到20克以上的大货,50克以上的大货更为罕见,偶尔采挖到一棵上等的大货,多家参商会蜂拥而至,竞相出价购买,可见长白山野山参的珍稀与珍贵。
野山参的名称定义中国人参分为三种类别,即:野生人参(也称野山参)、半野生人参(统称移山参)、栽培人参(园植人参)。
国家对野山参的定义我国自2004年3月开始实施新的《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新的国家标准中对于野山参的定义是:“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参或‘林下籽’经过若干年后能完全体现野山参特征的可视为野山参”原始意义的野山参,是指在高山密林中自然分布、自然繁衍、自然生长几十年以上的野生人参;其遗传基因是野山参,种子是自然洒落地上或靠风、水、鸟、兽自然传播;人参在荒野环境中自然生长,没有任何人工痕迹,所以也称为“天然野山参”。
林下籽(也称为“育山参”、“林下参”、“籽海”、“籽货”),是将园参种子以人工方式播撒到荒野林下,任其在荒野林下自然生长若干年,具有野生人参的主要特征后,再采收做货。
主要区别原始意义的野山参与新标准中的“林下籽”是有一定区别的。
主要区别是:野山参的种子基因是野生遗传,“林下籽”是园参的种子,并非野生遗传基因。
野山参是自然繁衍,“林下籽”是人工播撒种子,并非自然繁衍,带有人工的痕迹。
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人参的生长过程都是在荒野的自然环境中生长,没有人工管理。
“林下籽”生长若干年以后,具有野山参特征,即:“林下籽”必须具有原始野山参的“野”和“老”,“五形”“六体”特征与野山参相近,才能称作野山参。
按照国家《野山参分等质量》新标准的定义,野山参可以是天然野生的,也可以是人工播撒种子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并具有野山参特征的“林下籽”,所以,新的国家标准涵盖的野山参范畴是比较大的,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野山参产品资源。
“山参”不是“野山参”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仲伟同先生曾撰文,对“山参”和“野山参”做了详细的说明:《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已于2002年8月1日起实施。
但是,各地市场上标称“山参”的产品比比皆是。
商家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用山参的名称混淆野山参和移山参的区别。
野山参因其生长条件苛刻,数量越来越少,市场上的“山参”,大部分是移山参。
事实上,人参共分3大类:野山参、移山参、园参。
由于以往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叫法上就出现了不同。
1975年版的《中药大辞典》明确说明:“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如果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称为移山参”。
2000年版的《中国药典》也作了相应的说明,只是没有细化到野山参和移山参。
国家在制定《野山参分等质量》标准时,广泛征求了许多地区专家的意见,专家一致认为,应该将野生条件下山林中自然生长的山参称为野山参,因此标准的名称定为《野山参分等质量》。
单从字面上理解,将野山参和移山参称为山参并没有错。
但是,在过去市场比较封闭的时代,有的地区把山参称为野山参,还有的地区把移山参称为山参。
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各类产品执行标准的要求更为严格。
在当今全国以至全球开放、统一的市场条件下,尤其是在《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出台以后,山参这个词不宜再使用。
参农、厂家、商家及鉴定单位都要认真执行,宣传材料及包装物印刷等也要按国家标准去规范。
野山参的资源分布世界上生长野山人参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和北朝鲜三个国家。
生长地域主要分布于东经117~137度、北纬40~48度范围内的各种类型山地。
即:中国吉林长白山及长白山脉延伸地区、前苏联的远东沿海地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部与中国相邻的边境山区也有少量蕴藏。
中国野山参的生长地域分布中国是野山人参的主产国,生长地域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部分地区,河北北部山区也有少量的分布,其中以吉林长白山野山参产量最多,品质最佳,扬名世界。
野山参的生态环境野山参的生长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自然条件、植被条件、林象条件、林地条件以及空气、土壤、温度、光照、水分等等都必须具备其生长要求,否则,野山参很难存活。
野山参生长的自然条件生长范围:东经117o~134o,北纬40o~48o海拔高度:300米以上高山年降水量:500~1000mm生长期平均湿度:70%左右气候条件:生长期林下透光率10~15%,分布地区年平均气温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