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8-2元帅的故事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2元帅

2元帅
语文北师版3年下册
8 元帅的故事
他摇了摇头,笑着说:“吃饭有 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呀!”
可是不久,大家发现朱德又满头大汗地 赶上来了,一问才知道,他又用毛竹削xuē 了一根新扁担。
可是他觉得应该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 就个字。
你认为朱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认为朱德是一个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 能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 卫人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用发怒的语气来读。 “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 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 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用气氛、不能容忍的语气来读。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 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 有!” 用严肃、坚决的语气来读。
你认为彭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认为彭总是一个以身作则、不搞特 殊化、不脱离群众的人。
朱德
以身作则 不搞特殊化 和战士同甘共苦
彭德怀
以身作则 不搞特殊化 不脱离群众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8.2 元帅的故事|北师大版 (共35张PPT)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8.2 元帅的故事|北师大版 (共35张PPT)

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
们 ;……
;刮风下雨天,红军战士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一样 (挑起满满一担粮食),一样(翻山越岭走完来回五六十里 的山路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默读3—7自然段学习课文,思考:
朱德为什么一定要参加挑粮? “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呀!”
dā n
(担心)(担水) (扁担)(担子) (将来)(将军)
dà n jiāng

jiàng
mó mú
(将领)(大将)
(模特)(模型)

(模样)(模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第二关:我会认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第三关:我会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藏:因为心疼朱德,怕他太劳累。体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军长的爱戴之情。 1.大家看到朱军长经常开会到深夜,白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劳动,担心他身
体吃不消,劝他不要挑粮了。 2.一路上,战士们高兴地议论着:“这回,朱军长可以休息一下了吧。”
原来,是他们把朱德的扁担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这个规矩不能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彭德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学习感知: 1.“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这句话是谁说的? 2.彭总司令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优质课件:18.元帅的故事【第1课时】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优质课件:18.元帅的故事【第1课时】
“元帅”是某些国家的军衔(xián)。本 文指的是我国十大元帅中的朱德和彭德怀。 他们是开国元勋,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
朽的功勋,但是他们从不居功自傲。让我们
走进课文,去看看发生在两位元帅身上的小 故事,感受一下伟人的风范吧。
18 元帅的故事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当堂检测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担、将、 模”;理解“异常、满头大汗、敬爱、规矩、著名、 纳闷、辩解”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第二部分(第2-7 自然段)同甘共苦。写朱德跟
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
“这个规矩不能有”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简介彭德怀。介绍故事
的主人公—彭德怀。
第二部分(第2-10 自然段)不搞特殊化。写彭总 逛公园时发现公园专门闭园接待他,很生气,教育工 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
说一说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
guàng nà



易读错字
zhí

职务
gāng
模样
井冈山
多音字

dàn(一担)
dān(承担)
mú(模样)

jiàng(干将)
jiāng(将来)

mó(模范)
理解词语
异常: 非常;特别。
规矩: 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将领: 高级军官。 担任: 担当某种职务或工作。 纳闷: 疑惑不解。
辩解: 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造句:人证、物证俱在,不管你怎样辩解都 是没用的。
吃力: 费力,疲劳。 造句:姐姐上高中以后,学习有些吃力。 便衣: 平常人的服装(区别于军警制服)。 吃不消:支持不住;受不了。 造句:太沉重的作品实在吃不消,并非肤 浅,而是生活已经十分辛苦。

北师版三下_元帅的故事 第1课时【优质课件】.pptx

北师版三下_元帅的故事 第1课时【优质课件】.pptx
元帅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目录
二、字词学习 三、课文浅析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元帅”是某些国家的军衔(xián)。本文
指的是我国十大元帅中的朱德和彭德怀。他 们是开国元勋,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 的功勋,但是他们从不居功自傲。让我们走 进课文,去看看发生在两位元帅身上的小故
事,感受一下伟人的风范吧。
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坚持挑粮的故事。 表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 高贵品质,同时表达了战士对他的爱戴。
初读感知
《“这个规矩不能有”》记述了彭德怀 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后,教育工作人
员不要搞特殊的事,表现了彭总严于律己、不
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保持平等的优良品德。
同学们,下节课见!
竖要直而有力,撇捺伸展。
学习生字
liánɡ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米
组词:粮食
粮仓
书写指导:右部竖 提的竖在竖中线上。
造句:农民采用新品种,粮食产量成 倍增长。
学习生字

结构:独体 音序:J 部首:斤
jīn
组词:斤斤计较
公斤
书写指导:第一笔为平
造句:哥哥的度量很大,从不和别人 斤斤计较。
撇,第二笔为竖撇。
理解词语
吃力: 费力,疲劳。
造句:姐姐上高中以后,学习有些吃力。 便衣: 平常人的服装(区别于军警制服)。 造句:便衣警察抓住一个正在行窃的扒手。 吃不消: 支持不住;受不了。
造句:这种芥末很辣,你的舌头会吃不消的。
课文浅析
课文分段
《朱德的扁担》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
扁担来历。由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一根扁担,引出下文对扁担来历的叙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②元帅的故事》课件(1)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②元帅的故事》课件(1) 北师大版

小结:刚才在比较中,我们知道了两个人 物都具有平等处事的可贵品质。为了表 现“平等”,我们通过比较又发现了作 者的一个写作方法相同:通过抓住人物 的语言、行为两 篇文章很多的异同之处,那么你能 不能用“无论是……还是…… 都……”来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 受呢?
“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呀!”
平等
问题一: 为了让不让朱德挑粮,做了什么
藏扁担
关心 爱护
“可是他觉得应该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就又削了 一根扁担,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扁担 不准乱拿”几个字。”
同甘共苦
敬爱
如果你是那个藏朱德扁担的战士,看到这样一根写了字 的扁担,你会怎么想?
这样的一位军长让你—— (钦佩、尊敬、爱戴)
同学们,刚才从朱德的语言和行为上我们体会到了 “平等”。那么我们能不能也找一找最能体现彭德 怀的语言和行为的句子,来体会他的“尊重平等”。
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 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 群众赶跑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 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
男:“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 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 群众赶跑了?” 师:公安人员回答,他们是奉了上级指示,闭园接 待首长的。 男:“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 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 合: 彭总反身走出了公园。
同学们,假如你此时来逛公园,恰好目睹彭总的言行,你会 想些什么?
彭德怀
(1898~1974) 中国无产阶 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 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元帅。原名得华,号石穿。 湖南湘潭人。
朱德
朱德(1886-1976)马克思 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 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 人。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北师版三下_元帅的故事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北师版三下_元帅的故事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一起劳动,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不要挑粮了。他摇
了摇头,笑着说:“吃饭有我,挑粮也应该有我呀!” 第二天又出现在挑粮的队伍中。 从描写朱德神态、语言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说明朱德把自己看作是战士中的一员,认为和战士是
平等的,不能因为自己是军长,职位高,就享有特权。
课文理解
原来,是他们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可是不久,大家
心,战士们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而是更尊敬朱德。
延伸问题
3.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什么?
(1)都以事实说话,文章所写皆是历史事实。 (2)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课文结构
总述: 普通而又珍贵 起因: 生活艰苦 下山挑粮 朱德的扁担 元 帅 的 故 事 经过 战士们藏扁担 同与 甘民 共平 苦等 去不 挑特 粮殊
延伸问题
1.朱德和彭德怀身上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朱德是位平易近人,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的好军长; 彭德怀是位率直耿介、平易近人、热爱群众、严于律己、不搞特
殊的将领。他们都具有以身作则以及不搞特殊的崇高品质。
延伸问题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呢?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 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再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 战士们藏了两次扁担后,发现都没有阻止朱德挑粮,而且朱德 还在扁担上做了“记号”,表现了他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
课文主旨
《“这个规矩不能有”》记述了 彭德怀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 后,教育工作人员不要搞特殊化的事, 表现了彭总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
与人民群众保持平等的优良品德。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毛委员送棉衣》
国学诵读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章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这个规矩不能有
彭德怀
(1898~1974) 中国无产阶 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 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元帅。原名得华,号石穿。 湖南湘潭人。
初步感知:
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这句 话是谁说的?他对谁说这句话?
2.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 作人员说这句话?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 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 “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
“这个规矩”在这里指破坏公园原有的标准、
原则而对领导搞特殊化的行为习惯。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彭总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 只接待他一人,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
赞扬了彭总不脱离群众,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
细读感悟课文 :
再读课文,你认为“这个 规矩”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 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
2.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 组同学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理解、 体会。
一天,听说北海公园很热闹,游人很多,彭总
很高兴:“好,今天我们也去看看。” 故事发生的原因:彭德怀听说北海公园很热闹, 想自己去看看。
可是不久,大家发现朱德又满头大汗地赶上
来了,一问才知道,他又用毛竹削了一根新扁担。
朱德又做了一根新扁担。
没过几天,朱德发现他的新扁担又不见了。 他明白这是同志们爱护他,不想让他太劳累。可
是他觉得应该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就又削了一
根扁担,而且,在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扁 担不准乱拿”几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 军长,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
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
赶跑了?” 这是彭总进公园后,发现公园没一个游人,看见
写着“休息”的牌子后所说的话。连续三个问号,不
是有疑而问,而是明知故问,是质问,是对公安人员
把游人赶走,接待他的这种做法的生气而问。
仔细揣摩一下,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你觉得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德身先士卒,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坚持下
山挑粮,表现了他作为革命领导者的崇高风范,也
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朱德为什么一定要参加挑粮?
朱德一定要参加挑粮是因为他希望与战士们 同甘共苦,一起解决根据地军民的吃粮问题,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望军民的团结能最终粉碎敌人的封锁和围剿,最
军长经常开会到深夜,白天还要和大家一起
劳动,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不要挑粮了。
他摇了摇头,笑着说:“吃饭有我,挑粮也
应该有我呀!”第二天又出现在挑粮的队伍
中。
怎么办呢?几个战士想了一条“妙计”。
这个“妙计”指什 么?
?
有一天早晨,大家又要去挑粮。朱德也去
拿自己的扁担,奇怪,扁担不见了!他找来找
去,怎么也找不着,心里很着急。
朱德的扁担不见了,去哪里了呢?同学们
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猜猜看。
队伍出发了。一路上,战士们高兴地议论着:
“这回,朱军长可以休息一下了吧。”原来,是
他们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 原来是战士们将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了。为了 让朱德不去挑粮,为了让朱军长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课文品读
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根普通 而又珍贵的扁担,它向人们述说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为什么说这根扁担普通而又珍贵? 说它“普通”是从扁担本身来说的,而“珍贵” 是指关于这根扁担的动人故事和透过这根扁担所表 现出朱德同志的伟大精神。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生活异常艰苦,部 队吃的粮食都要靠指战员自己下山去挑。 课文哪些地方描写 了当时生活艰苦? 找找看。
读课文,想一想,彭德怀去北海公园的时候, 是怎样的打扮?他为什么要这样去?
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
条街的地方。 彭总这样去是想与人民群众一样,不想搞特殊化。
读课文,想一想,彭德怀来到北海公园以后, 看见了什么? 他走到公园门口,发现门口立着一块大牌子,上 面写着两个字:“休息”。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和公安 人员早已在门口等着。
保持平等的好品质。
彭德怀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
“这个规矩”指的是对领导搞特殊化的行为。彭
总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平等,不脱离群众,所以他以身
作则,坚决制止搞特殊化,说这种规矩不能有。
同学们,这一课学习的生字你们都掌握 了吗?现在大家来检验一下,点击下面的视 频开始听写吧!
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 朱德
井冈山山高路险,来回五六 十里,就是空手下山上山都很吃 力,肩上挑着百十来斤的粮食就 更困难了。
想象填空: 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 ; 刮风下雨天,红军战士们 ;……
井冈山山高路险,来回五六十里,就 是空手下山上山都很吃力,肩上挑着百
十来斤的粮食就更困难了。
当时,朱德是军长,已经四十多岁了,可 每次挑粮他总是跟大家一起去。大家看到朱
元帅的故事
字词积累
我会写
我会认
元帅 朱德 队伍 模样
扁担 粮食 规矩 搞鬼
井冈山 将领 职务 千斤 逛街 纳闷 辩解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在井冈山期间与战士争着去山高 路远地方挑粮。战士心疼他白天挑粮,晚 上研究怎样打仗,就藏起他的扁担,可朱 德又找来一根扁担,战士们再也不好意思 再藏他的扁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