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五讲水圈和水循环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3水圈和水循环课时1课件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3水圈和水循环课时1课件鲁教版必修1
类型
域 主要环 节及示 意图
海陆间循环
之间
陆地内循环
空之间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 空之间
发生领 海洋与陆地 陆地与陆地上
1.水循环类型及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 特 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得到 补充,水资源 得以再生 典 长江流域的水 塔里木河 流域的水 循环 补给陆地 水的水量 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
的水循环,是
4.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 “ 黄河之水
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
严谨吗,为什么?
答案
不严谨。“黄河之水天上来 ”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极言黄河落差之大,似从天而降,
但是,黄河水东流入海后,经过蒸 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又可以
补给黄河,并非“奔流到海不复
回”。
答案
探究点一
水循环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 ” ,唐朝诗仙李白在《将进 酒》中以夸张的诗句描述了大河之来、 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的黄河。 从地理的角度,我们则可以发现水在自 然界中的运动轨迹,隐有水循环的内涵。
气态 数量最少
大气水
全球冰川面积占陆地1/10,水量占淡水总量2/3 但人类目前还难以利用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水汽输送
蒸 发 降 ︑ 水 蒸 腾
降 水
蒸 发
降 蒸 水 发
下 渗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意义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 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 环境
水圈和水循环
学习目 标
1.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

我国主 要分布
地区
①取决于湖泊
湖泊水 补给
与河流的相对
全年 位置;
普遍
②湖泊水量的
大小
①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 补给
区的降水量; 全年 ② 地 下 水 位 与 普遍
河流水位的相
互位置关系
水圈和水循环


径流量的季节 变化示意图
支出——蒸发、蒸腾;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根据以上方法,可制作以下微导图,分别解释相关问题: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
流及库区的影响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1.读“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
(1)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 A. 海洋水 ,B. 陆地水 ,C.大气水。 (2)陆地水体之间具有 水源相互补给 的关系。
(3)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因为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环模式图,S 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 100 单位。
读图完成(1)~(2)题。
(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
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
B.79 8
C.21 13
D.21 8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水圈和水循环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件:水圈(共54张PPT)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件:水圈(共54张PPT)

考情分析
知识建构
-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水循环 知识精要 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 1.水循环原理及主要环节:水循环原理的实质是水在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岩石圈中的连续运动过程。其主要环节见下图。
2.应用:水量平衡原理 降水量=地表径流量+蒸发量+下渗量。
-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典型例题 (2017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 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3)题,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 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呈饱和状态,所在湖水盐度并 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等营养物质 有关。B项正确。
答案 (1)C (2)A (3)B
-1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维建模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1)蒸发
-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源自B.洪积扇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4-
-1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演练冲关 (2019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四模)下图为大庆某日水汽压和相对 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图(水汽压指大气中水汽部分的分压力,主要受 温度和空气运动影响。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 件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的百分数)。据此完成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星球地球1、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幸运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蟹状星云是金牛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

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5、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6、已知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按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的繁衍的行星: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的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太阳能量的来源: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①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②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

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眼镜才能看到。

③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可以延伸到一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

它的量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4、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他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①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5讲水圈与水循环教案鲁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5讲水圈与水循环教案鲁教版

第五讲 水圈与水循环课标考点知识细化 素养要求 应用实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施加的影响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影响因素 解读、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创设生产、生活情况,分析水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列举实例理解地理意义 实例探究,分析人类活动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生产、生活活动中对原理的运用 现实生活中巧用水循环原理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依据补给关系判断季节 结合水文统计,分析补给类型河流的补给类型不同补给类型的径流曲线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 全面、规范描述剖析水文现象分析水文特征(对应学生用书第86页)一、水圈的组成1.特点⎩⎪⎨⎪⎧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组成⎩⎪⎨⎪⎧海洋水陆地水⎩⎪⎨⎪⎧陆地淡水⎩⎪⎨⎪⎧冰川(淡水主体)地下淡水其他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特别提醒] 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2.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海陆间循环,F、D、I属于陆上内循环,A、B属于海上内循环。

[特别提醒](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2)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调节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

(3)改造地表形态。

(4)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湖泊与河流之间总是相互补给的。

(×)2.“黄河之水天上来”,说明大气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 3.我国东北地区地表水下渗与季节变化无关。

(×) 4.通过调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5课时水圈、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课件鲁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5课时水圈、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课件鲁教版

4.水循环 动态平衡
的意义 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 热量 传输,进
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产生流水侵蚀作用,改造

着 地表形态
,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发生迁移
考点导析
建模思维流程·引导能力运用
考点一 陆地水体的补给类型
真题剖析
(2014·四川卷,11~12)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 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如图是我国 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考点探究
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 系如图所示: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 具体比较如下:
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 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 的高低关系
普遍
方法指导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 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 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 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 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2024届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演化历史与圈层结构(共21张ppt)

2024届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演化历史与圈层结构(共21张ppt)

纵波
下 地
软流层

地幔
外 核
地核
内 核
①地壳薄而硬 ②陆壳较厚、洋壳较薄
地壳
①地幔较厚。 ②上部存在软流层, 产生岩浆
①地核最厚 ②温度高、压力大、 密度大
地心
古登堡面
莫霍面
地 壳
地面
岩石圈
上地幔
下 软流层


地幔
地壳
外 核
地核
内 核
岩石圈
岩石圈>地壳
地壳:地表至莫霍界面,平 均厚度为17km。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之上),平均厚度为 100km。
地心
古登堡面
莫霍面
地球的内部圈层
大气圈:环绕在地球外部的大气圈 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 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是地球生 命的保护伞。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 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物圈: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 境的总称。是地球特有的圈层, 也是最活跃的圈层。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人类
1、从过程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从分布空间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3、生物演化过程中经常出现此消彼长
海陆变迁
盘古 古陆
“泛大陆” 三叠纪
(约2-3亿年前)
约2亿年前
劳亚 古陆
冈瓦 纳古

七大洲四 大洋轮廓
现代 海陆 格局
构造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张裂
挤压 碰撞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裂谷、海洋
陆、陆:褶皱山系 陆、洋:海沟、岛弧链、 海岸山脉
矿产形成
我国主要成矿期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五讲水圈和水循环课件鲁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五讲水圈和水循环课件鲁教版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 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 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典题精研] [典例] (2017·全国卷Ⅰ)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 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mm。但湖面 年蒸发量可达 2 000 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 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
Contents
1
抓基础 基稳楼高
2
研考点 突破重难
3 攻大题 补短增分
1 抓基础
基稳楼高
一、水圈的组成 1.特点面 _连__积续__:但约不占规地则球的表圈面层的_7_1_%___
【注 1】 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和浅层地下水。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5.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对地表水下渗的影响
地面性质
硬化地面,如水泥地不利于下渗;沙质土 壤利于下渗
坡度
坡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
植被
植被越茂密,越利于下渗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
降水持续时间
降水时间持续越长,越利于下渗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 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 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众多的地下水。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 2 000 mm
B.约为 2 000 mm
()
C.约为 210 mm
D.远小于 210 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1.特点⎩⎪⎨
⎪⎧
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2.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调节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

(3)改造地表形态。

(4)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名师注解]
【注1】 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注2】(1)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态变化。

(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上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上内循环为主。

【记】水循环类型的判定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上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联】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为:改变时间分布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点】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下渗,这其中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①有利方面包括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坡地改梯田、翻耕土壤以及植树造林等均可增加下渗量;②不利方面主要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使水分下渗量减少。

考点一水循环
(一)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
5.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众多的地下水。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