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练习题A
(完整版)初三化学下册溶液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初三化学下册溶液练习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纵坐标表示的量序号实验内容横坐标表示的量①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加入水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②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间红磷质量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间二氧化锰质量④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盐酸质量剩余固体质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2.将m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 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3.t℃时,向一支盛有0。
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g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4.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t2℃时,将50克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0克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或乙溶液变为饱和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6.向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A.20% B.22。
5% C.25%D.30%7.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配制食盐溶液时,如果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9.对一些生活中的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A.洗洁精能清除油污,因其具有乳化作用B.空气受压后体积变小,因气体分子间隔变小C.武德合金可做保险丝,因该合金的熔点低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因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要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12.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13.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14.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B.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③溶液颜色最深D.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B.C.D.16.配制50g10%的食盐溶液时,有以下操作: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量取,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④①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17.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g,下列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A.取用氯化钠固体B.量取蒸馏水C.氯化钠溶解D.溶液装瓶贴签1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19.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固体、液体或气体20.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B.植物油C.蔗糖D.高锰酸钾2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沙B.面粉C.蔗糖D.汽油2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存黑色固体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C.将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D.将棉花点燃,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23.下列是小刚“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4g、水46gB.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C.将称取的氢氧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D.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一半后,小刚认为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2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汽油清洗油污是溶解现象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C.集中回收废旧电池能减少土壤污染D.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2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硝酸钾B.橄榄油C.面粉D.泥土26.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番茄酱B.蔗糖水C.蒸馏水D.玉米汁27.下列溶液中,溶剂是酒精的是()A.蔗糖溶液B.酒精溶液C.碘酒D.氯化钠溶液28.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其中形成的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生石灰B.氢氧化钠C.氯化钠D.硝酸铵29.将下列固体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温度会降低的是()A.NH4NO3 B.NaCl C.NaOH D.CaO30.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二.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3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1)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填序号);(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3)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华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小华同学配制出来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与6%相比(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2.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部分示意图,请你完成:(1)A操作中的错误是.(2)B操作中所用仪器的名称是.(3)D操作中应选用(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量取mL水.(4)E操作的作用是.33.用固体NaCl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1)该实验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细口瓶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为(填“50”、“100"或“200”)mL的量筒.(3)称量NaCl时,若天平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4)下列操作一定会导致NaCl质量分数偏低的是(填序号).①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②使用了生锈的砝码③量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溶液洒落.34.如图1所示,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A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1)室温时,(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图1中B图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b”或“c",下同);(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克,该同学按图2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
1、属于浊液的是()A.香水 B.“雪碧”汽水 C.碘酒 D.牛奶2、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B.节约原料,节省成本C.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D.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3、小明在玻璃片上滴几滴水,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烧杯和玻璃片粘在一起。
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食盐 B.硝酸铵C.氢氧化钠 D.硝酸钾4、下列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判断正确的是()A.石灰水:生石灰B.碘酒:酒精C.生理盐水:氯化钠D.茶水:茶叶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6、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只有①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B.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C.洗洁精用于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污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8、要使20 g 20%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可采取的方法是()A.加入20 g 水B.加入10 g 水C.加入10 g 食盐D.蒸发掉10 g 水9、已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下列是某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11、稀释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 mL)的浓硫酸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 mL),稀释时需用的水的体积约为()A.436.8 mL B.453.7mL C.456.0 mL D.458.3mL12、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蔗糖C.花生油D.泥土13、下列溶液中,溶剂是酒精的是()A.蔗糖溶液B.酒精溶液C.碘酒D.氯化钠溶液14、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C.颜色很深的溶液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15、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100g60℃的KNO3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完全正确的是()选项操作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KNO3的溶解度A 升温变大变大不变变大B 降温变小变小不变变小C 加入KNO3固体不变变大变大变大D 恒温蒸发部分水变小变小不变不变A.A B.B C.C D.D16、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二、填空题。
无锡滨湖区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无锡滨湖区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经典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
若液体X是水,则固体y可能是A.氢氧化钠B.氯化钠C.硝酸铵D.二氧化锰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3.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如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X水水水双氧水Y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二氧化锰A.①B.③C.②③D.②④4.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 NaCl 和 Na2CO3。
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44 ℃时 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50%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 NaCl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 Na2CO35.下列对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白磷始终不燃烧B.小气球变瘪C. 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D.能验证Fe. Cu、 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B.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C.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到t1℃时,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204060溶解度/g27.634.040.045.5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B.20 ℃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 34.0 gC.40 ℃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0%D.60 ℃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8.某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种不同浓稀程度的水溶液,测定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目,测得结果如图所示。
初中化学-溶液-练习题

初中化学-溶液-练习题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一、选择题1.(2015,上海)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C)A.草莓酱 B.蒸馏水C.蔗糖水 D.玉米糊2.(2015,眉山)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3.(2014,莱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A.食用油溶于汽油,食用油是溶质,汽油是溶剂B.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4.(2015,德州)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B)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C.②③⑤ D.②④⑤5.(2015,郴州)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C)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稀硫酸除铁锈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水垢6.(2014,雅安)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溶质碘溶剂水酒精汽油苯(有毒)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易溶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C)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7.(2015,呼和浩特)20 ℃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 ℃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30 ℃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8.(2015,雅安)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
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甲的溶解度是102.5 g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 ℃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D.将70 ℃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9.(2014,连云港)右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24溶液的配制练习答案+解析(2021年)

2021 年
(1)②①⑤③④;①; (2)广口瓶;3; (3)C;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4)AD。 (1)根据配制溶液的正确顺序进行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进行计 算; (3)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 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 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 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 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D、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图中所示标签书写的内 容是氯化钠溶液、10.0%,正确。 故选:D。 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 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1)②①⑤③④;①;
(2)广口瓶;3; (3)C;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4)AD
【解析】解:(1)实验室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和装瓶,所以正 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在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左物右码,所以图中 ①是错误的;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50g × 6% = 3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3g = 47g,水的体积为:47g ÷ 1g/mL = 47mL; (3)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 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应选 C;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A.氯化钠固体不纯,使氯化钠的质量偏小,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 A 正 确; B.砝码生锈,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大,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 B 错 误; C.因为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故 C 错误;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使水的质量偏大,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 D 正 确。 故答案为:
溶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溶液练习题一、判断题(说法正确否):1.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之和。
2.系统达到平衡时,偏摩尔量为一个确定的值。
3.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吉布斯函数。
4.在同一稀溶液中组分B的浓度可用x B、m B、c B表示,因而标准态的选择是不相同的,所以相应的化学势也不同。
5.水溶液的蒸气压一定小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6.将少量挥发性液体加入溶剂中形成稀溶液,则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剂的沸点。
溶液的凝固点也一定低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的凝固点。
7.纯物质的熔点一定随压力升高而增加,蒸气压一定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沸点一定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8.理想稀溶液中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只有非常小的作用力,以至可以忽略不计。
9.当温度一定时,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越大,溶剂的液相组成也越大。
10.在一定的温度和同一溶剂中,某气体的亨利系数越大,则此气体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也越大。
11.在非理想溶液中,浓度大的组分的活度也大,活度因子也越大。
12.在298K时·kg-1的蔗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与·kg-1的食盐水的渗透压相同。
13.物质B在α相和β相之间进行宏观转移的方向总是从浓度高的相迁至浓度低的相。
14.在相平衡系统中,当物质B在其中一相达到饱和时,则其在所有相中都达到饱和。
二、单选题:1.1 mol A与n mol B组成的溶液,体积为,当x B = 时,A的偏摩尔体积V A= ·mol-1,那么B的偏摩尔V B 为:(A) dm3·mol-1;(B) dm3·mol-1;(C) dm3·mol-1;(D) dm3·mol-1。
2.注脚“1”代表298K、p0的O2,注脚“2”代表298K、2p0的H2,那么:(A) ;(B) 因为,与大小无法比较;(C) ;(D) 。
3.气体B的化学势表达式:,那么:⑴上式表明气体B在混合理想气体中的化学势;⑵体现在该条件下做非体积功的本领;⑶μB(g)是表明做非体积功的本领;⑷μB(g)是气体B的偏摩尔Gibbs 自由能。
物理化学第四章溶液练习题

第四章作业一、选择题 1. 在25℃时,纯液体A 的p *A =5×104Pa ,纯液体B 的p *B =6×104Pa ,假设两液体能形成理想溶液混合物,当达到气液平衡时,液相中组成x A =0.4,在气相B 的摩尔分数y B则为 ( )(A) 0.64 (B) 0.25 (C) 0.50 (D) 0.406. 若A 分子和B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A 、B 各自处于纯态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同,混合后,则有( )(A) 0mix H ∆< (B) 0mix H ∆>(C) 0mix H ∆= (D) mix H ∆无法确定7. 在10.325KPa 下,往纯水中加入少量NaCl ,与纯水比较,此稀溶液沸点(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8. 某化合物1.5g 溶于1kg 纯水中,形成非电解质溶液,冰点降低了0.015K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可能是( )。
(K f =1.86K·mol -1·kg -1。
)(A) 100g·mol -1 (B) 200 g·mol -1(C) 186g·mol -1 (D) 150g·mol -110. A 和B 形成的非理想溶液,在TK 时测得其总蒸气压为29398Pa ,在气相中B 的摩尔分数y B=0.82,而该温度时纯A 的蒸气压为29571 Pa ,那么在溶液中A 的活度A α为( )。
(A) 0.813 (B) 0.815 (C) 0.179 (D) 0.994二、计算题1. 两种挥发性液体A 和B 混合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在298K 时,测得溶液上面的蒸气总压为5.41×104Pa ,气相中A 物质的摩尔分数为0.450,且已知p *A =3.745×104Pa 。
试求在该温度下(1) 液相组成;(2) 纯B 的蒸气压。
溶液计算练习题

溶液计算练习题
1、把10g食盐溶解在40g水中,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蒸干20g氯化钠溶液,得到5g氯化钠,求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把3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加水稀释到50g,则所的溶
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0%的甘油溶液,需甘油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多少?
5、向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钾溶液中加10g水,求所得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
6、向9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钠,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要把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10%的硫酸溶液,需要加多少g水?8、某化验室配1kg30%的盐酸,需要10%的盐酸多少g?水多少g?
9、向40g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多少g水, 能使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
10、现有10g溶质质量分数是2%的氯化钠溶液,如何可以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一倍。
(列式计算)
11、现有4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钾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达到12%,可采用的方法有哪些?(列式计算)
12、将40g20%的硝酸钾溶液与60g1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 求混合后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练习题A
一、选择题
1.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 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C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
B 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
D 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3.粗盐提纯实验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 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
B 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铁架台
C 漏斗、玻璃棒、镊子、蒸发皿、铁架台
D 试管、量筒、药匙、玻璃棒、酒精灯4.20℃时,有二杯饱和的A溶液:甲杯盛100g,乙杯盛150 g,在下列条件下,两杯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
A 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0℃
B 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 g水,乙杯蒸发掉60 g水
C 甲杯加25 g A溶液,乙杯减少25 g A溶液
D 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 g水5.把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 溶液变为无色
B 有白色沉淀析出
C 有蓝色晶体析出
D 无变化
6.25℃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5 g X物质,6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 Y物质,则X 和Y的溶解度相比()
A X>Y
B X<Y
C X=Y
D 无法比较
7.t℃时某溶液200 g,蒸发掉20 g水后,析出8 g晶体,又蒸发20 g水后析出晶体12克,则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
A 40 g
B 50 g
C 60 g
D 100 g
8.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
A.酒精和水 B.氯化钠、硝酸钠 C.铜粉、铁粉 D.实验室制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
9.从氯酸钾制取氧气剩下的残渣中回收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应该是()
A.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C.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D.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10.t℃时,将两份质量分数相同的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其中一份蒸发去20 g水(温度不变),另一份加入7 g A物质,都能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则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7 g B.14 g C.35 g D.70 g
11.20℃时的饱和溶液两份,甲为100 g,乙为150 g,温度不变,将甲蒸去10 g水析出晶体m g,乙蒸发去20 g水析出晶体n g,则m和n的数值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n=2m B.m=n C.m=2n D.无法确定
12.下列过滤操作不正确的是()
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
B.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
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13.蒸发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开始析出晶体后,要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B.向蒸发皿中注入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
C.等液体完全蒸干,才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14.在“粗盐提纯”中,将粗盐加水溶解,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A.蒸发 B.过滤 C.结晶 D.加热
二、填空题
1.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里,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首先达到___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___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采用_____的方法得到固体。
2.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___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欲获得晶体一般就采用_____的方法。
3.某溶液析出晶体的母液,当温度不变时是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4.过滤装置中,滤纸应_____漏斗内壁,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_____,漏斗下端的管口_____烧杯内壁,倾倒液体时用_____将液体引入过滤器,过滤器里的液面要_____滤纸过缘。
5.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的方法是先入_____,反应完全后进行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从混有少量泥砂的食盐中提取氯化钠的主要操作步骤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_______。
7.温度为t℃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出A g水时,析出晶体a g;再恒温蒸发出A g水时,又析出晶体b g(a≠b),回答下列问题:
(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填“>”或“<”=)
(2)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 g。
8.t℃时,某硝酸钾溶液100 g,恒温蒸发掉10 g水,析出了2 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 g 水,又析出了4 g晶体,则在t℃时,原来100 g溶液是_______(饱和、不饱和)溶液,硝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 g。
9.在蒸发液体时,应把液体倒入_______里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_______,防止_______。
三、实验题
实验室里用结晶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氯化钠和硝酸钾。
(1)实验步骤分为五步:①过滤②第二次过滤③降温使晶体析出④加热蒸发溶剂至有部分晶体析出
⑤加热溶解。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编号)_______。
(2)第一次过滤应在什么温度下进行?_______。
所得晶体是_______,第二次过滤在_______温度下进行,所得晶体是_______。
(3)写出下列实验操作中所需仪器的名称:过滤_______;蒸发溶剂_______;加热溶解_______。
四、计算题
1.3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0g,把44g30℃时的氯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可以制得多少g 氯酸钾?
2.在50℃时,把6g氯化铵放入10g水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
3.105 g 60℃时的饱和溶液冷却到20℃时,可析出晶体多少克?(20℃时的溶解度为31.6克,60℃时为110 g)
4.9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340 g,试计算:
(1)蒸发掉80 g水后,温度降至90℃,析出多少晶体?
(2)把蒸发掉80 g水后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40℃时,又析出多少克晶体?
(3)蒸发及降温共析出多少克晶体?
5.将42 g 60℃时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求可析出多少克晶体?(已知:在30℃时溶解度为50 g,60℃时为110 g)
6.将20℃时,250 g饱和溶液加盐至80℃时,需加入多少克才可使溶液重新饱和?(已知20℃的溶解度为11.1 g,80℃为21.4 g)
7.将240 g 18℃时的饱和溶液冷却到0℃时,析出75.3 g晶体,已知在0℃时的溶解度是115 g,求在18℃时的溶解度。
8.把30℃时的饱和溶液442 g,加热到80℃(并保持此温度)再加入100 g,计算此时溶液是否饱和,若不饱和需再加入多少克才能饱和?(已知:30℃时的溶解度为10.5 g,80℃时为38.5 g)
一、1.D 2.D 3.A 4.D提示:甲乙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所以相同的溶剂溶解的溶质的量是相同的。
5.C提示:析出的是蓝色硫酸铜晶体
6.D 7.C提示:第二次蒸发才是从饱和溶液中蒸发掉水。
8.D 点拨:首先弄清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两者,一种溶于水,而一种不溶于水,可按上述的顺序分离。
9.A 10.C 点拨:蒸发去20克水或加入7克A物质均能使溶液达到饱和,说明此时20克水中恰好溶解7克A物质。
11.答案:A 点拨:此题可通过计算进行比较,甲的溶解度为:;乙的溶解度为则,即。
12.答案:C 点拨: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以防止液体直接流下。
13.答案:C 点拨:这是对化学实验的考查。
14.答案:B 点拨:这种固体、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就是过滤,一步实验。
15.答案:A 点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一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一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二、1.饱和食盐晶体蒸发溶剂 2.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 3.饱和 4.紧贴稍低紧靠玻璃棒低于
5.足量稀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 SO4+H2¬)6.溶解,过滤,蒸发,玻璃棒
7.答案:(1)<(2)点拨:在没蒸发前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而第二次蒸发时,溶液已达到饱和,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8.答案:不饱和 40 点拨:蒸发掉相同的溶剂析出的晶体不同,说明原来的为不饱和溶液9.答案:蒸发皿,不断搅拌,液体局部受热而溅出
三、(1)⑤④①③②(2)较高温度较纯的氯化钠室温较纯的硝酸钾
(3)铁架台、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铁圈、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
铁架台、铁圈、石棉网、烧杯、玻璃棒。
点拨:氯化钠、硝酸钾均为固体,一要加热溶解;氯化钠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硝酸钾变化大,经蒸发溶剂后,氯化钠会结晶析出,过滤降温后,硝酸钾就会结晶析出,再过滤便得到硝酸钾;关于仪器的选择是考察学生对课本的掌握了解的程度。
四、1.可制得4g氯酸钾
2.饱和溶液质量为15g
3.39.2克4.(1)57克(2)30.2克(3)87.2克
5.12克
6.需加入2.32克
7.18℃时溶解度为213克
8.溶液不饱和需再加入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