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二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3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49张)

解析:
上方谷谷底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 中部低。这种地形一旦谷内起火,地面 的空气迅速受热膨胀上升,出现了狂风 大作的现象。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上 升到高处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 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 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 提供了理想的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 的凝聚。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 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 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上方谷的大火, 司马懿父子三人侥幸逃脱。
城市风: 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的小型热力环流
B
B
返回
知识迁移:分析以下材料:
资料1、 青岛的市民说,青岛一般白天感到空气潮湿, 夜晚感到空气比较干爽。为什么?
资料2、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 峪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这一天,晴空万里 暑热难耐,真乃火攻之良机。诸葛亮依计将司马懿之众诱 入谷中…… 然而,正当大火冲天,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 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使他喊 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歌 。
二氧化碳和 水汽:
臭氧:
红外光 紫外光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
反射
云层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
“大地暖大气” 热本源热是源地是面 太阳,而 。根
“大气还大地”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地面以长波向大气辐射热量,大气吸收热 量后也产生大气辐射,一部分射向外太空, 另一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 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热量小于以长 波方式放出的热量,因而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 度。这一效应称为“温室效应”或“花房效应”。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将是-18℃ 而不是现在的15℃,也就是说,大气的存在使地 表平均温度上升了33℃之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复习课件共49张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压;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 3.调动知识:完成等压面高
比②地低
空为高压。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
③地更高
图a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 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b示意近 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 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提取信息: “a的风向为东南风”;
平
流 层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对 流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层
红外线
地
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无选择性) 参与 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有选择性)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玻璃温室
大气作用 ----保温作用
大
地
气
面
逆
辐
辐
射
射
7、影响大气和地面反射太阳辐 射的因素
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考点梳理:
1、地球大气根本能量来源是什么?主要直接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大气的增温过程?(2-3个) 3、大气的两个作用? 4、热力环流的概念、原因? 5、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规律? 6、常见热力环流的形式? 7、大气水平运动的动力? 8、近地面风受力分析、风向特点? 9、高空风的受力分析、风向特点? 10、风力的大小判断、风向画法?
例题2:图a示意某沿海地区海
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 b示意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 压差的分布状况
1.提取信息:“图b示意近地 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 分布状况”; 提取信息:图b中甲、乙地
气压差;
2.地理判断:图b中甲地气
压差大于乙地,则甲地近地
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32张PPT)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三种辐射及其性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波辐射
2. 白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反射
太阳
大气散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平流层中的臭氧 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 吸收红外线
(4)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
点处在______陆___地_____(陆地或海洋)。
√ 您 真 棒
谢谢观赏
再 见!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4时37分50秒上午4时37分04:37:5021.9.12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3. 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4:37:5004:37:5004:37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1221.9.1204:37:5004:37:50September 12, 2021
测试3:有一飞机在北半球的平流层飞行,飞行员 的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请问飞机现在是顺 风飞行还是逆风飞行?高
低 测试4:读右图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 3.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46张PPT)

暖湿 冷水面
平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形成
14
平流逆温情况下产生的平流雾
15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逆温发生,对流减弱,风力减小,有利于抑制沙尘暴
16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②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逆温发生,对流减弱,减少颠簸,利于飞行安全。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类型:③锋面逆温:对流层中,暖空气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 的锋面. 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 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 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 区内观察到,在冬半年有时会形成冻雨一些恶劣性天气。
4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短波辐射 阳
辐 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的根本热源。
反射、散射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具 有保温的作用
大气上界
射向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 射有削弱作用
长波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地面 5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7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 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 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 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 ;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 冬的理想场所(如天山牧场冬季过冬就不是在山脚下还是在山的一定高度上)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大气受热过程图解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2)能量来源: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根源)【第一句】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第二句】(3)大气逆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并影响温差。
【第三句】(4)温差比较:①晴天的温差比阴天大。
(晴天:白天,天空晴朗少云,反射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里,天空晴朗少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气温降得快。
因此,晴天昼夜温差大。
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里,天空多云,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气温降得慢。
所以,阴天昼夜温差小。
)②陆地的温差比海洋大。
(陆地增温快,降温快,温差大;海洋增温慢,降温慢,温差小。
)二、热力环流【气压大小比较,环流方向】⑴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一般先比较水平方向的气压大小,再比较垂直方向的。
如果等压线上未标明气压,可自己标明(原则,靠近地面的气压值相对较大)。
有利于分析气压的大小关系【方法二:画一条水平(等高)线,等压线凹下去的,水平线中间的气压比两侧低。
等压线凸上去的,中间气压比两侧高。
“凸高凹低”】上图中气压:水平面上:(近地面)B>A (高空)D>E垂直方向上:地面大于高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B>A>D>E⑵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原理:图①:冷热不均,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图②:大气垂直运动(上升、下沉),使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异。
图③:水平气压差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
(水平方向上:高压指向低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可参见地图册18页)【前三点偏向于选择题,(4)(5)两点可考综合题】(一)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同,即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受热过程

盆地);山地的不同坡向;同一山地的山顶和山麓等。
【当堂训练】我国某地为保- 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
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
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1、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 三种辐射: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两种作用: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了解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全球气候变暖; (2)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 农业生产 中的应用,如 温室大棚 等。
【当堂训练】
D 1.下列四辐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 果的糖分积累等。
考向1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2018·吉林省实验中学考前模拟)浓雾发生时,农民常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见下图),以保
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据 (1)浓雾使( )
金版资料43页
A.大气逆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强
C C.能见度降低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3.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受热过程包括两个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含着:吸收作用 、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
(3)保温作用包含着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和 大气逆辐射 ; 4.主要影响:影响 大气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运动状态
(2)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
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 )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作用: 大气的作用:
一、为地球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气体。 二、是地球的保护伞。 三、大气中进行着各种物理过程、产生各种物理现 象。 四、大气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最 终 热 源 : 太 阳
直 接 热 源 : 地 面
白天, 白天,大 气削弱了 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 射,气温 不会太高。 不会太高。
夜间, 夜间,地面 辐射绝大部 分热量又被 大气逆辐射 还给地面, 还给地面, 使气温不致 降得过低。 降得过低。
【大气受热过程小结】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太阳
太阳辐射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
宇宙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热力环流
含义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 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热力环流的形成演示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等 压 面
冷却受 B
热 受热 均 匀冷却
A C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冷却 高气压 B
受热 低气压 A
冷却 高气压 C
能量来源: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大 气 运 动 大气的受 热过程 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作用 最后结果: 最后结果:地面是 大气的直接热源
吸收和 反射等 大部分太 阳辐射到 达地面 垂直运动
热力环流
环流的形成 水平运动
1 .“太阳暖地面” .“太阳暖地面 太阳暖地面”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共64张)

1030
1020 1010
1010
1020 1030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实际风向
风的形成过程:
由于地面( 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产生
( 上升和下沉)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
产生了( 气压 )差异。只要水平面
上存在着( 气压 )梯度,就产生了
( 水平气压梯度 )力,在这个力的作
用下,大气由( 高气压)区向( 低气压)
云层和较大的尘埃能把一部 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
——没有选择性 3、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与尘埃,雾粒、小水
滴等能把太阳光向四面八方散
射出去
——具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参与作用的 波长范围 形式 大气成分
吸收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红外线
作用特点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反射
云层、尘埃
散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紫 可可 外 见见 线 光光
高
层
大 气
紫
可
见
平外
光
流
层线
对 流 层
红 外
线 大气的上界
红 外 线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 大气运动
Shenzhen lean-sigma consultant Co., LTD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大林寺桃花
为什么山上温度比山下低?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作用: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保温作用
通过大气逆辐射起作用 影响因素:大气密度、 尘埃、云量、温室气体 大气上界 含量 作用时间:主要在晚上 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
拓展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海拔高,空气 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 气压场判读
——CONTENTS——
03
知识结构
冷热不均引起 大气运动
大气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受 热过程 与气温 变化规 律
逆温、 地温 变化
影响削 弱作用 与保温 作用的 因素
实 例 应 用
形 成 过 程
等压 面的 判读
实 例
气 压 场 判 读
风向 判别一个过程:太Fra bibliotek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根本来源
对流层大气 一般每升高100
大气上界
米降低0.6℃。
—— 逆温
直接热源
一个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根本来源
大气上界
直接热源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一监测点监测3月和9月地温随深 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形区可能为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青藏高原 2.该监测点冬季和夏季地温差值 最大的深度出现在 A.0m B.2m C.4m D.6m 3.如果a、b表示3月或9月,该监测点 A.a月期间白昼时间渐长 B.b月期间正午物影渐短 C.a月期间地表温度渐高 D.b月期间地表温度渐低
——昼夜温差(P56)
应用
减少地面辐射
增加大气逆辐射
增加昼夜温差
拓展:农业覆盖技术
作用 共同点:保湿、减轻次生盐碱化; 减少地表侵蚀,保肥;调节地温 (覆膜、覆沙增温,覆草冬季保温 夏季降温,覆沙增加昼夜温差) 不同点:覆膜黑膜抑制杂草生长, 遮光降温;白膜增温,反光增加作 物底部光照。 覆沙:增加昼夜温差 覆草:增加有机质、抑制杂草生长; 易发病虫害
城市风
典型例题 (2015· 四川高考)如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 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 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 N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02
03
考点三:等压面的判读(p59) 1.判断气压高低
PB>PA>PD>PC。
(2014· 山东高考· 节选)如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 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产品介绍
海陆风、 湖陆风 山 谷 风
拓展:地温的变化
01
02
03
影响因素
热量来源于地表接 收的太阳辐射, 由地表向下传导, 岩石导热能力 差。
变化规律
案例
夏季上热下冷, 多年冻土,与 冬季上冷夏热 季节冻土 越向下,冬夏 变化幅度越小 地热泵
两个作用: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削弱作用
大气上界
削弱作用
通过吸收、散射、反射 起作用 影响因素:大气密度、 尘埃、云量 作用时间:白天 保温作用
风力大 小、季 节、天 气判别
东营市第二中学
dy老师
覆沙、覆膜、覆草
热力环流
——CONTENTS——
02
一个过程 三个关系
一个过程,三个关系
低
高
低
高
热 01
冷
近地面气温高——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对应高空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温低——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对应高空形成低压) 水平方向上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
垂直方向上等压面向上凸代表高压,向下凹代表低压
目录
——CONTENTS——
01
大气受热过程
02
热力环流
0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受热过程
一个过程 两种作用
——CONTENTS——
01
一个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根本来源
大气上界
直接热源
右图为2016年1月浙江某地雪后,一停车坪上的景观图。 该停车坪用的是植草砖。读图完成。 11.导致地面积雪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A.枯草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B.枯草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C.砖块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D.砖块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