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课件教案人教版(优秀9篇)

初三化学课件教案人教版(优秀9篇)

初三化学课件教案人教版(优秀9篇)初三化学课件ppt 篇一初三下册化学课件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习使用酸、碱、盐溶解性规律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前人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学工具1.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3.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前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等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大理石。

二、新课教学师: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

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你们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生: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俗称石灰石。

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投影]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19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初中化学下学期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下学期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下学期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在本学期内,学生将学会掌握有关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和应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视和实验结果的自主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3. 电化学;
4. 金属及其性质;
5. 非金属及其性质;
6. 化学能;
7. 化学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金属及其性质、非金属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电化学、化学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教师讲解、板书、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呈现化学知识点。

2. 实验教学:开展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3. 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本教学计划主要借助以下教学资源:
1. 教科书、教师讲义;
2. 实验器材、化学试剂;
3. 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

六、教学评价
本学期教学将采用综合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技能、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定期测试、考试和学生实际表现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七、教学活动安排
具体的教学活动安排将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实际情况而定,灵活安排各项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指导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仪器、药品及其它】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计划范文(精选10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计划范文(精选10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计划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计划范文(精选10篇)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

二、学生分析:本班共有46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31%,学习发展生占47%。

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

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

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人教初中化学下册教案

人教初中化学下册教案

人教初中化学下册教案
课题:化学方程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
3. 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
3. 化学方程式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

难点: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初中化学下册》;
2. 各种化学实验器材;
3. 精心策划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讲解其基本表示方法;
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平衡计算;
3. 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手动编写化学方程式;
4. 讲解化学方程式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2. 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给定条件编写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平衡计算;
3. 进行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情况;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重点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1一、课标要求: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山东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

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课标评价: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够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性质、用的即可。

初中化学下册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下册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下册教案设计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下册相关知识,理解化学原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一、单元一:化学反应1.1 课时安排:共计4课时1.2 教学内容及重点1.2.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类型1.2.2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写法1.2.3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1.2.4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示例分析与练习相结合1.4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化学试剂、教学PPT1.5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实验报告、期中考试二、单元二:物质的组成2.1 课时安排:共计5课时2.2 教学内容及重点2.2.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2.2.2 分子和离子的概念2.2.3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2.2.4 首次剖析化学反应中的原子结构2.3 教学方法:讲授和实验相结合,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2.4 教学资源:教学实验器材、科学实验视频、教学资料2.5 评价方式: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小组合作评价三、单元三:酸碱中和反应3.1 课时安排:共计6课时3.2 教学内容及重点3.2.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3.2.2 中和反应的观察与解释3.2.3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3.2.4 酸碱溶液的pH值和浓度3.3 教学方法:实验、示范和讲解相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3.4 教学资源:酸碱中和实验器材、pH试纸、教学PPT3.5 评价方式: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评价四、单元四:金属与非金属4.1 课时安排:共计6课时4.2 教学内容及重点4.2.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对比4.2.2 金属反应的特点和规律4.2.3 金属的提取和应用4.2.4 非金属的用途和特点4.3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解分析、学生讨论4.4 教学资源:金属非金属实验器材、文献资料、教学PPT4.5 评价方式:实验报告、课堂讨论、期末考试小结:通过本学期的化学下册课程设计,学生将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2.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3.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4.第二单元课题2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第三单元课题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6.第三单元课题2酸碱中和的反应7.第四单元课题1生活中的盐8.第四单元课题2食品中的有机物质9.第五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0.第五单元课题2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1.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学会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2.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教学难点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

(3)讲解灭火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4)示范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作业布置(2)绘制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1.教学目标(1)了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2)学会燃料的合理利用。

2.教学重点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3.教学难点燃料的合理利用。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引发学生对燃料分类的思考。

(2)讲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等。

(3)分析燃料的合理利用,如: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等。

(4)讨论如何减少燃料消耗,提倡节能减排。

5.作业布置【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学会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引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标签:教学设计教育分类: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13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尤索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学会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

(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应用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
药品:氯化彼、碳酸氢钱,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钱、熟石灰。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引言]随着世界人II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

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板书]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学生讲课](根据学生自(2的预习情况及收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教师适当补充)
1.氮肥: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 H20)、镀盐(如:NH4HCO3. NH2CI)、硝酸盐(如:NH4NO3、NaN03)等含氮化合物。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索。

氮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极为重要的。

作物缺氮会绿色褪淡,生长缓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产量胡质卜•降,果小皮硬。

人豆,余豆等一些植物无需或只需少最施用氮肥。

它们町以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而被植物吸收。

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2.磷肥: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质。

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介物的组成元素。

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町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作物缺磷时会生长迟级、产量降低、植株矮小、苍老、瘦弱,茎细立立、分枝少,叶片小、缺光泽,根系发育差,易老化,成熟迟缓。

3.钾肥: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

钾只付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作物缺钾表现为般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碣、焦枯, 叶片出现祸斑,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

[过渡]以匕各化肥营养元素比较单一,为使作物均匀地吸收各营养成分,人工合成了一些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

例如:硝酸钾、磷酸彼。

[提问]请说出以上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

[学生回答]
[转折]任何專物都有利行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去看待问题。

[设问]谈谈你对化肥弊端的了解。

[学生发言]如: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可能会形成:1・土壤污染2.水污染3.大气污染。

[教师]同理:农药的使用也有利有弊,它可以除草杀虫,保护农业,但也存在潜在的危害。

[投影]课题2 <wbr><化学吧料〉教学设计
[教师]人们利用科学技术,生产了化肥、农药,发展了农业,同时还应注意利用科学技术,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尽量减少污染。

[板书]2.化肥和农药対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何車要作用,但也会带米坏境问题。

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

[引导]不同土壤结构需不同营养元素的化肥,那我们如何区分各种化肥,以防施肥不合理。

[活动与探究]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比较氮肥(氯化桜、碳酸氢窗、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

氮肥
磷肥
钾肥
碳酸氢.钱
氯化钱
磷矿粉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外观
气味
溶解性
2.取研细的氮肥(硫酸钱、氯化镀)、钾肥(硫酸钾、氯化钾)各0. 5g,分别放在铁片上灼烧(如右图所示),观察现彖。

再取上述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否嗅到气味?
氮肥钾肥
硫酸钱
氯化钱
硫酸钾
氯化钾
灼烧
加熟石灰研磨
3.根据上述实验,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活动]
[交流]1・比较外观、气味、溶解性:
白色晶体
刺激性气味

白色晶体
无味

灰白色粉末
无味
难溶
灰白色粉末
无味
难溶
白色阳体
无味
难溶
白色晶体
无味

2.
熔化冒烟
有刺激味
熔化冒烟
仃刺激味
跳动
无味
跳动
无味[板书]3・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状
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灼烧
可燃烧,熔化起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
加熟石灰
放出具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教师]氮肥有多种,不同氮肥性质也有差异,我们可以利用下述方法区分不同氮肥。

[投影]氮肥的简易鉴别
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钱冇强烈的氨味,据此町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相区别。

其他常见肥可按卜列步骤鉴别: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麻要化肥的作用,了解了在利用它们优点的同时要考虑到其対环境的危害,最后又总结出了利用物理、化学牲质区分各种化肥的方法。

[作业]习题3
査阅有关化肥、农药的作用的资料,整理使用化肥、农药的利腮,下节课我们以“化肥、农药的利弊”为题展开辩论。

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肥料
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耍的肥料。

2.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巫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

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

3.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色晶体
灰白色粉状
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灼烧
町燃烧,熔化起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或右爆裂声
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无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