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二地理课件区域化和城市化PPT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优质课件(共30张PPT)

P39活动
1.20世纪70年代中期,某些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扩张导致市 中心区环境恶化,同时部分商业和制造也向市区边缘迁 移,加之周围乡村与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因此吸引人口 向外迁移。
逆城市化现象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西欧、美国、日本 等发达国家
表现: 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
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 虚假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村推力和 城市拉力的不平衡(主要是推力作用大于拉力作用),而政府又没 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这 种城市化模式。
❖ 南美洲国家突出。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 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 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8月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8/112021/8/11August 11, 2021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共28张PPT)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市
化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服务业发展
2020/6/9
14
三、城市化特点
2020/6/9
15
1.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的城 市化水平大多在 75℅以上,英国是 世界城市化发展最 早的国家,高达
90℅
2020/6/9
16
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市 化 现 象: 大 城 市 郊 区 的 别 墅 群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城市人口的增加
2. 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3.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020/6/9
11
4. 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人口转化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
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人口流动
城市建设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 向经济发达地区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环境生态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与经济发展关系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 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首要问题。
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
产业结构 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
产业结构。
工业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 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共35张PPT)

农业 生 发展 产
农业劳动 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 动力
力 水
工业 发展
平
安排大量
城 市 化
的 服务业 提 发展 高
劳动力就业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的差异
阅读 P37—P38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国家类型 所处发展阶段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城市化与经济 发展 发展结果 原因
2.2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来宾高速路口旧貌
来宾高速路口新貌
来宾音乐喷泉旧址
来宾音乐喷泉新貌
来宾新区一角旧貌
来宾新区一角新貌
天下来宾,来者上宾
一、城市化
1、概念
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 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 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 上升
(2)劳城动市力人从口第占一总产人业口向的第比二重产通业常、被 三用产来业衡逐量渐一转个移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 (平3高)低。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 不断扩大。 环境生态保护:
环境和生态保护虽然采取了 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也得到 初步改善,但城市生态环境仍不 容乐观。
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劳动力就 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 个首要问题。 与工业化的关系: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
①出现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 ②出现大都市连绵带 ③注重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 加大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 等的压力。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2.2城市化过程和特点(共17张PPT)

环境生态 保护
与经济发展 关系
与工业化的 关系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 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的一个首要问题。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 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 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 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 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 城市化的动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2.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上海市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11年用地
上海人口的增加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324万
1949年2人0口07年 1378.8619万90年人口
一、城市化
1. 概念
2. 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常用)
4、 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人口转化 产业结构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 地区产业结构
工业
科技
文化、思 想、观念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 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550
上海(中国占)口墨的西1哥6.8总5%3人0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 50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PPT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PT幻灯片

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主要特点: (1)城镇化水平很高。主要表现在:
①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 达;
②现代交通和互联网显著提高了城镇运行的效率; ③发达国家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普遍重视保护和继承城镇的历史文化。 (2)有些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城市边缘区发展较快。 2.原因:①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
中期阶段
迅速聚集, 挤、住房紧张、区城镇化 城镇化推 环境恶化等问 现象
进城很镇快化水 题
平比较高, 中心区表现 城镇人口 出衰落的迹
出现逆城 镇化现象
发达国家
比重的增 象
城市化进 程示意
后期阶段 长趋势甚
至停滞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知识拓展2 了解世界六大城市群
英格兰大都市带 该城市带以伦敦-利 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 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 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 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 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 生产基地。
一、城镇化
1 城镇化的含义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城镇化的含义是什么?
城镇化的含义:城镇化又 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 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 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镇景观
一、城镇化
2 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 问题: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
②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③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知识拓展3 郊区城市化的含义及其影响
大城市郊区的别墅群
郊区城市化:人口、企业等从乡村向
城市迁移。 表现:①城市的中上阶层人口从市中心区
移居到城市郊区或外围地带, ②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 原因:城区: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交
①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 达;
②现代交通和互联网显著提高了城镇运行的效率; ③发达国家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普遍重视保护和继承城镇的历史文化。 (2)有些大城市由于过度扩张,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城市边缘区发展较快。 2.原因:①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
中期阶段
迅速聚集, 挤、住房紧张、区城镇化 城镇化推 环境恶化等问 现象
进城很镇快化水 题
平比较高, 中心区表现 城镇人口 出衰落的迹
出现逆城 镇化现象
发达国家
比重的增 象
城市化进 程示意
后期阶段 长趋势甚
至停滞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知识拓展2 了解世界六大城市群
英格兰大都市带 该城市带以伦敦-利 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 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 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 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 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 生产基地。
一、城镇化
1 城镇化的含义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城镇化的含义是什么?
城镇化的含义:城镇化又 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 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 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镇景观
一、城镇化
2 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 问题: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
②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③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知识拓展3 郊区城市化的含义及其影响
大城市郊区的别墅群
郊区城市化:人口、企业等从乡村向
城市迁移。 表现:①城市的中上阶层人口从市中心区
移居到城市郊区或外围地带, ②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 原因:城区: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交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共55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 过程与特点》课件(共55
张PPT)
2020/9/22
B D
A
D B
东部多于西部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城市劳 动力需求少于东部地区
劳动 大多数进城农民文化素质低,只能从事 对体力要求较高而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
①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为以第二、三产 业为主;②土地利用方式由以农业用地为主转为 以建设用地为主。
“热岛”效应(温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
C B
D
C
A
B
B
C
D
D
C
A
A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非农业人口整体呈增加趋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 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大 ;耕地面积减小。
城市化
影响:促进郊区农业结构调整,使粮食种植面积减 少,蔬菜、花卉、养殖等产业的比重增加;耕地面 积减小,农业用地紧张;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减少 。
张PPT)
2020/9/22
B D
A
D B
东部多于西部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城市劳 动力需求少于东部地区
劳动 大多数进城农民文化素质低,只能从事 对体力要求较高而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
①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为以第二、三产 业为主;②土地利用方式由以农业用地为主转为 以建设用地为主。
“热岛”效应(温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
C B
D
C
A
B
B
C
D
D
C
A
A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非农业人口整体呈增加趋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 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大 ;耕地面积减小。
城市化
影响:促进郊区农业结构调整,使粮食种植面积减 少,蔬菜、花卉、养殖等产业的比重增加;耕地面 积减小,农业用地紧张;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减少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 城市化过程与特PPT

文化教育、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变化
此种现象被称为什么?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起步) 空前发展 思考并讨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市化差异
①1949~1957年的起步阶段。
〔探究3〕思考教材P39“活动”题:
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合理吗?说出你 判断的理由。
不合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 “虚假城市化”,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滞后城 市化”。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农业 生产效率较低,大量农村剩余劳力流入城市,给城市 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此种现象被称为什么?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
三是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工业发展
市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化
服务业发展
〔探究1〕读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回答:
②小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①1949~1957年的起步阶段。
人口 由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 (1)从图中可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什么?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主要类型: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速度慢----问题较少
城市化的发展,也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两者相辅相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PPT城镇化进程及其影PPT

一棵苗木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
是修种建水职库后能的洪分水过散程线到 周 边 的 小 城 市 , 形 成 各 有 侧
虚假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
重 、 联 系 紧 密 的 空 间 是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
思考,在城市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组
织
形
式
。
如
英
城市废气产生“热岛”效应
速度
城市化水平
后果
发达国家
早
慢
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晚
快
低
城市规模膨胀 城市数量增多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是指城市市区在总体上集聚扩张的同时,城市的人 口、工业 、商业先后由内向外的离心迁移
推力: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地价上涨、居住条件差 拉力: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优良
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 化过程中带来的城市病。中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结合具体区域实际情 祝。学习这些理论和模式的精髓,开展有中国特色的规划和建设。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大树移植风”,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 搬迁古树。北方某沿海城市耗资 2 亿元“邀请”50 万株大树进城,以建设“森林 型生态城市”。南方某沿海城市从广西、江西、安徽、湖南等地,购买了 5 000 余株树龄在 100~400 年的古树来装扮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但 大树移植费用昂贵,最大代价是要“牺牲”大量无辜的大树,眼下近距离移植技 术的成活率仅60%左右。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 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 涝等自然灾害。移植古树还违反了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树龄百年以上 的古树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擅自买卖属于违法行为。一棵苗木要十几年甚至 上百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 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说。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应当尊重自 然规律,耐心地让小树在城市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产业结构层 1.调整产业结构,
次偏低
2.产业升级面
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
问题
临困境
3.城镇和工业
措施
洲城市群
3.加强城市规划与
过度密集
4.生态、环
管理
4.加强生态环境的
境问题日趋 严重
保护与治理
知识迁移:
长沙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 同时也是泛珠江三角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如何吸收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 的经验和教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7年中国城市人均年收入排行榜(单位:人民币 .元) 1、东莞27025 2、深圳24870 3、温州24002 4、上海23623 5、广州22469 6、宁波22307 7、台州22245 8、北京21989 9、绍兴2171 10、杭州21689 11、厦门21290 12、苏州21260 13、佛山21234 14、无锡20898 15、中山20317 16、南京20317 17、湖州20046 18、珠海19856
自主学习: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阶段 改革开 放初期 特征 原因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 城乡一 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体化 分布具有广泛性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 20世纪90 城市群 深圳等发展,辐射带 年代中期 体系 动作用显著增强 以后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小城镇 工业企业
城乡一体化 区域核 心城市
城市群
珠三角工业发展第一阶段
珠三角工业发展第二阶段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民工潮”现象?
民工潮
思考: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力的差异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低 3. 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4.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解决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自主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分哪两个阶段?
1979-1990年
19
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珠三角工业发展第一阶段
外商提供
资金 生产设备 技术指导 原料 配件 图样 加工 组装
工厂
当地提供
土地 优惠政策 服务设施 劳动力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深圳的今昔对比
深圳的今昔对 比
珠 江 三 角 洲 的 位 置 范 围
983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想一想:
与1983年相比,到2002年珠江三 角洲城市分布有何变化?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为什么会发生 变化?主要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优势 全国著名的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