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调研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苗族调查报告

关于苗族调查报告

关于苗族调查报告苗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苗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文化传承,我进行了一次苗族调查。

我选择了贵州省作为调查的地点,因为贵州是苗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在调查过程中,我采访了一些苗族村落的居民,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首先,我惊喜地发现苗族人民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非常重视。

他们以苗族服饰为骄傲,认为这是他们独有的标志。

在村落中,我看到许多苗族妇女身着传统的彝族服装,头戴银饰,给人一种独特而美丽的感觉。

他们告诉我,这些服饰代表着苗族人民的身份认同和传统价值观。

苗族人民还非常注重传统节日的庆祝,如苗族芦笙节、苗族龙船节等,这些节日是苗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苗族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年轻人对于苗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他们更多地接触到了外来文化,如流行音乐、电影等。

这一现象引发了我对苗族文化传承的担忧。

我认为,应该加强对年轻一代的苗族人民进行文化教育,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

除了文化传承问题,我还关注到苗族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我发现一些苗族村落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使得苗族人民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然而,我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政府和社会组织对苗族地区的发展给予了关注和支持,不断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调查中,我还了解到苗族人民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视。

他们尊重大自然,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在苗族村落,我看到了一些传统的农耕和种植方式,他们注重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这种生态意识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地认识到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苗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不仅是中国丰富多样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宝贵财富。

贵州苗族调研报告

贵州苗族调研报告

贵州苗族调研报告贵州苗族调研报告引言:贵州苗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省的苗族自治县和其他一些地区。

经过对贵州苗族的调研,我们对其文化、传统习俗、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报告将主要介绍贵州苗族的概况、苗族文化、苗族经济等内容。

一、贵州苗族的概况贵州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

他们主要居住在贵州省的苗族自治县和其他地区,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铜仁市等。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二、苗族的文化与传统习俗苗族文化独特丰富,包括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

苗族人民使用苗族语言交流,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

他们喜欢穿着传统的苗族服装,女性常常戴着精美的银饰,男性则穿着有着苗族特色的服饰。

苗族人民也擅长制作艺术品,如织锦绣品和制作银饰等。

苗族的传统习俗也十分丰富多样。

例如,苗族人民尊重先祖,常常举行祭祀活动来纪念祖先。

苗族人民在传统节日和婚礼等场合中会进行传统的歌舞表演,表达他们的欢乐和祝福。

让我们深入了解苗族的文化传统,有助于增进文化交流和促进社会和谐。

三、苗族的经济状况与发展贵州苗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主要种植稻谷和玉米等粮食作物。

苗族人民也发展了特色的农业种植方式,如水田综合农业系统和苗族传统农业技术。

此外,苗族人民还发展了手工业和旅游业。

苗族的手工业产业发达,他们擅长制作种类繁多的艺术品,如苗绣、银饰等。

这些手工艺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深受市场青睐。

同时,苗族也发展了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苗族的风土人情和风景名胜。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贵州苗族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其次,苗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一定的保护和传承问题,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苗族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产业的发展。

苗族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苗族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苗族文化传承调研报告一、引言苗族作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传承方式。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苗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苗族文化传承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苗族文化传承的情况。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苗族民众、苗族文化传承者、相关专家学者以及苗族传统村落等。

三、苗族文化传承的现状1. 文化传承载体:苗族的文化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节庆活动、手工艺制作等方式进行。

传统的歌舞、竹编、绣花等技艺被广泛传承,但面临着受众逐渐减少的问题。

2. 传承环境: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原生态的苗族社区逐渐消失,传承环境日趋恶劣。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也相对较低,缺乏传承的意识和动力。

3. 传承人口:传统文化传承者年龄普遍较高,传承承继面临世代断层的风险。

同时,传承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较为薄弱,互动不够密切。

四、苗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1. 教育缺失:苗族传统文化并未被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年轻一代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有限,缺乏对传承的基本理解与认同。

2. 环境压力:城市化进程使得苗族传统社区受到破坏,重要的传统场所或仪式活动场地不断丧失。

3. 信息交流不畅:苗族文化传承者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不够,难以形成合力和共识,传承的效果受到限制。

五、改进与创新的建议1. 教育引导:加强学校教育中苗族文化的传承教育,鼓励学生了解和研究苗族文化,增强对苗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2. 传承基地保护:重视保护苗族传统社区,建立专门的保护及传承基地,提供传统活动场所和交流平台。

3. 多元传播渠道: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如电视、网络以及手机应用等,进行苗族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吸引更多人参与。

4. 传承者培养:鼓励年轻人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设立奖学金、培训班等活动,提高传承者的素养。

六、结论苗族文化传承面临许多挑战,但也存在改进和创新的机会。

关于苗族的历史研究报告

关于苗族的历史研究报告

关于苗族的历史研究报告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等地。

以下是苗族历史的研究报告:
1. 苗族起源:苗族人口起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他们起源于中原地区,后来迁移到了现今的苗区。

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苗族的文化特点和口头传说。

2. 苗族建国传说:苗族的一项重要传说是他们曾经有过一个独立的王国,叫做“美央”。

根据传说,美央国位于今贵州毕节地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繁荣的经济。

然而,由于内部纷争和外部侵略,美央国最终消失了。

3. 苗族与中原文明的关系:苗族与中原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们从中原地区接受了许多文化因素,如农业技术、文字书写、宗教信仰等。

同时,苗族也对中原文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苗族音乐、服饰、建筑等。

4. 苗族与汉族的关系:苗族与汉族之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冲突。

苗族曾与汉族建立了政治和经济合作关系,互相影响。

然而,也有苗族受到汉族的侵略和歧视的历史记录。

5. 苗族的文化特点:苗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特点,如苗族的传统节日、服饰、音乐、舞蹈等。

他们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为主要宗教信仰,同时也有佛教、道教等。

6. 苗族的现状:目前,苗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生活
方式。

然而,面临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苗族的传统文化、语言和生态环境受到了威胁。

同时,政府和学者也开始加强对苗族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总体来说,苗族的历史研究涉及到他们的起源、发展、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通过不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苗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民族和谐发展。

苗族调查报告表格

苗族调查报告表格

苗族调查报告表格苗族调查报告表格一、调查目的和背景调查目的:了解苗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调查背景: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苗族文化正逐渐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进行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选择苗族居住地区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问卷包括开放性问题和选择性问题,以全面了解苗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1.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调查结果显示,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

其中,苗族的“花山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以花山为中心,人们穿着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和祈福。

此外,苗族还有结婚习俗、葬礼习俗等,这些习俗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2. 苗族的语言和文字苗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系统。

调查结果显示,苗族语言是一种声调语言,有多个方言。

苗族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苗族的语言和文字正面临着丧失的危险。

3. 苗族的传统工艺和民俗艺术苗族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和民俗艺术而闻名。

调查结果显示,苗族的传统工艺包括纺织、刺绣、木雕等,这些工艺技艺精湛,具有浓厚的苗族特色。

苗族的民俗艺术包括歌舞、竹马、踩堂等,这些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4. 苗族的饮食习惯和传统医药苗族的饮食习惯和传统医药也是调查的重点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苗族人民主要以农作物为主食,如玉米、稻米等。

另外,苗族还有许多特色的食物和饮品,如酸汤鱼、苗家糕点等。

在传统医药方面,苗族人民擅长采集和利用自然草药,对于一些常见病症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四、调查结论和建议调查结论:苗族拥有丰富的文化和传统,但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苗族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建议: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苗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苗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苗族服装调研报告

苗族服装调研报告

苗族服装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区。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苗族传统服装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调研苗族服装的样式、特点和演变,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苗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2. 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苗族服装的样式和特点,我们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和途径,包括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和专家访谈等。

2.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作为实地考察的目的地。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参观了苗族村落,观察了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服装习俗。

我们还与苗族手工艺人交流,了解了苗族服装的制作工艺和工具。

2.2 文献查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们对苗族服装的历史演变和独特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阅读了关于苗族服装的专题论文、研究报告和书籍,这些文献资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3 专家访谈我们还采访了苗族服装专家和研究者,了解了他们在苗族服装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通过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我们的研究更加准确和全面。

3. 研究结果3.1 苗族服装的样式苗族服装主要包括上衣、裤子、腰带、鞋子和头饰等。

苗族人民以蓝色为主色调,装饰有红色、黄色和绿色等色彩,给人一种鲜艳、热情的感觉。

苗族服装采用绣花、织锦和刺绣等工艺,以花纹和图案为主要元素。

3.2 苗族服装的特点苗族服装独具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女性服装饰有较多的绣花和刺绣,衣袖和裙摆比较宽大,并配有腰带和银饰。

- 男性服装注重实用性和耐久性,以靛蓝色为主要色调,裤子上配有银饰。

- 苗族鞋子是苗族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编织、绣花和刺绣等工艺,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3.3 苗族服装的演变苗族服装的演变与苗族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转变密切相关。

从古代到现代,苗族服装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在现代社会,苗族人民在保留传统服饰的基础上,也接受了一些新的元素,使苗族服装更加多样化。

4. 结论通过对苗族服装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苗族服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样式和特点。

苗族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苗族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苗族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为了解苗族文化的传承情况,我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参观了贵州省的苗族村落。

在村里,我看到了许多苗族传统手工艺品,如苗族刺绣、苗族银饰等。

这些手工艺品展示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技艺非常高超。

从老一辈的苗族人口中,我了解到他们一直在努力传承和保护这些手工艺品的技艺,而且已经传承了几百年。

他们把这些技艺传给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下去。

其次,我走访了当地的苗族学校。

在学校里,我看到了苗族孩子们学习苗族语言、苗族舞蹈和苗族音乐等传统文化的情景。

这些孩子们对苗族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承载责任感令人感动。

学校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来传承苗族文化,使得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苗族传统文化。

此外,我还参观了一些苗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的“龙船节”。

这是苗族人民为了纪念抵御外来侵略者而发起的战斗而设立的一个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将庆祝活动与战争记忆紧密结合,通过舞狮、放烟花等方式来展示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和传承。

综上所述,苗族文化传承的情况是积极向好的。

苗族人民非常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传承和保护苗族文化,如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学校教育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等。

这些努力使得苗族文化得以传承下去,为我国的多元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备注:以上回答是人工智能根据题目生成的文本,仅供参考。

)。

苗族研究报告

苗族研究报告

苗族研究报告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

本文将从苗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服饰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苗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黎族和越族,经历了多次迁徙和发展。

苗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苗族人民勤劳智慧,开垦了大片的山地农田,发展出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苗族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包括音乐、舞蹈、歌曲、绘画等方面。

苗族的音乐和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通常表达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苗族的歌曲往往有着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让人陶醉其中。

苗族的绘画艺术也非常独特,以图腾为主题,色彩鲜艳,形式多样。

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

苗族的文字又分为女书和阳宗仪字,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字,传统上只由女性使用。

苗族的服饰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的服饰非常精美,通常由多层次的衣物组成,色彩鲜艳,以刺绣和图案装饰为主。

苗族的服饰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经济发展方面,苗族人民主要以农业为生,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为主。

此外,苗族人民还以手工艺制作为生,如苗
绣、苗银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苗族人从事旅游服务业,为苗族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苗族是中国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历史的民族,他们的文化、语言、服饰等都很有特色。

通过研究苗族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 老的对歌方式。昭通一带苗族的“盘歌”非常有趣。男青年 看中了某位女青年,便带两个年龄相当的同伴,一起去到姑 娘的家,找她的长辈说明来意。若姑娘的父母亲回答:“还 没人家,是同班辈的。”便准许盘歌。盘歌的歌会,由女方 老人安排。男女双方参加对歌的同伴,既当参谋,又为自己
? 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对象有天、地、日、月、巨石、大树、竹、山岩、 桥等。
? 苗族先民有自己崇拜的图腾。由于苗族支系繁多、分布广,他们崇拜的 图腾有多种。如凤凰、枫木、蝴蝶、神犬(盘瓠)、龙、鸟、鹰、竹等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先民把枫木作为图腾进行崇拜,认为自己的祖先源 于枫木;另外他们还把蝴蝶作为图腾,认为其祖先姜央是“蝴蝶妈妈” 所生。湘、鄂、川、黔交界地区的苗族先民还以盘瓠为图腾,至今这一 带还保留了不少盘瓠庙、辛女宫。而贵州西部苗族则以鸟为图腾
? 苗族饮食
? 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 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 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 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 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过去, 由于山区缺少食盐,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终年淡食,只能以酸辣调味,日 久形成习惯。
苗族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 布于中国的
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 老挝、越南、 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民族文化
苗族诗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语 言简练和谐、
匀称,通俗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 的艺术感染
力,是苗族民间文学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使用范围极 广。如至亲
? 巫傩文化
? 苗族信鬼尚巫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仍很普遍,所信的鬼神多达几十 种。他们把鬼分为善、恶两类: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为此应该经常祭 献,恶鬼则与人作祟,降灾降祸,应当祈解和驱逐。认为要达到此目的 ,就要通过巫师实行巫术。巫师是沟通人与鬼神的中介人,有较高的文 化素养,受到苗族群众的敬重。巫师实行的巫术主要有占卜、禳解、招 魂等
? 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 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 事用的葬单等
? 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 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 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在此状况下,这 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 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
? 苗族人尤其喜欢吃酸,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制酸汤、酸菜、酸辣,腌制鱼 肉,苗家的酸汤鱼肉嫩汤鲜,清香可口,闻名遐迩。苗族喜饮酒。平时 劳作之余,喝一点酒,舒筋活血,消除疲劳;亲友来访,逢年过节,红 白喜事,必以酒待客,久之形成了一套喝酒的传统习俗和礼仪,很多地 方的苗族宴饮和敬酒时,还有唱酒歌的习俗。湘、桂、黔交界地区的苗 族还流行喝油茶,它不仅是苗家待客时必备的饮食佳品,而且还是平时 饭前饭后的一种特制饮料,有些地方甚至以油茶当中饭吃。湘西、黔东 北和重庆南部则将炒米茶作为过年节时饮用和招待亲友贵宾的高档饮料
? 时至今日,苗族中还十分盛行祖先崇拜。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从最早崇敬 枫木、蝴蝶转为崇敬人类的始祖姜央,认为他是苗族的祖先,每个鼓社 都设“鼓石窟”,供奉“央公”、“央婆”;湘西苗族崇拜的始祖是“ 傩公”、“傩母”。为了祈求祖先神灵的庇佑,各地都有规模较大的杀 牛祭祖活动,如黔东南的鼓社节,铜仁、松桃叫“吃牛”或“椎牛”, 黔西南和安顺、镇宁等地叫“砍牛”。湘西有“还傩愿”,祭祀“傩公 ”、“傩母”。每逢节日,苗族群众也都要举行祭祖仪式。
? 手工艺
?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 女性文化的代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他们创 造了不同样式、风格的服饰。
? 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 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苗族刺绣十分美丽,技法有12类 ,即平绣、挑花、堆绣、锁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绉 绣、辫绣、缠绣、马尾绣、锡绣、蚕丝绣。这些技法中又分若干的针法 ,如锁绣就有双针锁和单针锁,破线绣有破粗线和破细线
? 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 单色绣以青线为主,刺绣手法比较单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朴素大方; 彩色绣用七彩丝线绣成,刺绣手法比较复杂,或平绣或盘绣或挑绣,多 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 生,是凤凰民族工艺品中的精品
?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 “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好友迎来送往,男女间谈情说爱,甚至做媒说亲,调 解纠纷,
制订乡规民约,教育子女,叙述家谱、家规,有时也 用诗歌表达
。劳动时也用诗歌来助兴,劳动之余又借诗歌来消除 疲劳。 医学方面,苗族居住的山区药物的资源种类之多,产 量之大,品质之好,是许多平坝地区所不能及的。常 见的药可达1500种之多,常用的约200种,最常见的
? 宗教信仰
? 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苗族的 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有的苗族地区由于交通闭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 还有少数苗族地区,如威宁、石门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于受外国 传教士的影响,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但总的来看,多数苗族群众 信仰的仍是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鬼神崇拜、祖先崇拜
? 音乐方面
芒筒
芦笙
? 苗族音乐可包括声乐和器乐两种。苗族声乐一般都是真人声 歌唱,不用器乐伴奏。
? 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 反歌、丧歌、劳动歌、时政歌、儿歌、谜语歌等几类曲调 各不相同。飞歌是流行于黔东南的一种特别的民歌演唱形式 ,一般在山上放声歌唱,其曲调高亢,豪迈奔放,余音震山 梁,非常有特点,其内容有情歌、时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 唱、对唱、合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