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依恋与情感投入_性别的调节作用_陆爱桃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性别角色与情侣互动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性别角色与情侣互动恋爱是大学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社交经验,也是塑造性别角色认同的过程。
在大学生的恋爱观中,性别角色和情侣互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恋爱观中的性别角色认同以及情侣间的互动方式。
一、性别角色认同的现状在传统社会观念下,男性通常被期望扮演主导和强势的角色,而女性则被期望扮演依赖和温柔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大学生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认同也在逐渐改变。
现代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念更加多元化和平等。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认同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再局限于传统性别角色的期待。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平等、尊重和共同成长的恋爱关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意识觉醒的变化。
二、性别角色与情侣互动的多样性在大学生的恋爱中,性别角色和情侣互动方式表现出多样性。
在某些情况下,男性可能会主动追求女性,表现出传统的追求者角色;而在其他情况下,女性也可能会采取主动,表现出更加独立和自信的一面。
除了追求者角色的变化,情侣间的互动模式也在发生转变。
传统观念中,男性通常会扮演照顾和保护女性的角色,而女性则被期望扮演依赖和被照顾的角色。
然而,在大学生的恋爱中,这种模式正在逐渐被打破。
现代大学生更注重平等和互相理解,在恋爱关系中更加强调合作和共同成长。
他们更倾向于建立平等、开放和包容的恋爱关系,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和权利。
这种互动方式不仅体现了性别角色的多样性,也体现了现代大学生对恋爱关系的新观念。
三、性别角色的影响因素性别角色认同和情侣互动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对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对女性权益的重视以及男女平等意识的普及,大学生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也在改变。
其次,个人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也是塑造性别角色认同的重要因素。
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和受到的影响会影响大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认同和理解。
家庭对性别平等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会对大学生恋爱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
另外,大学生社交圈子和同伴关系也对性别角色认同和情侣互动方式产生影响。
爱情和性爱的情绪调控

爱情和性爱的情绪调控在人类的情感世界中,爱情和性爱一直都是重要的主题。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而性爱则是情侣之间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然而,爱情和性爱的情绪调控对于维持健康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爱情和性爱的情绪调控,并探讨如何保持健康的情感关系。
一、爱情的情绪调控爱情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波动。
情绪调控在维持爱情的长久和谐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帮助情绪调控的策略:1. 沟通与倾听: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是维系爱情的基石。
情侣之间需要互相倾诉、理解和支持,以共同解决问题和应对情绪困扰。
2. 理解与包容:爱情中的冲突和误解时常发生。
情侣之间应努力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宽容和包容心态,以缓解负面情绪。
3. 培养积极情绪:积极的情绪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情感关系。
情侣可以一起制定目标、培养共同兴趣爱好,以及分享并庆祝彼此的成就。
4. 管理冲突:情侣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
情绪调控的关键在于学会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冲突,避免情绪升级,而是通过平等、尊重和合作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二、性爱的情绪调控性爱是情侣之间充满亲密和情感的行为,也需要情绪调控来保持健康和谐。
以下是一些性爱情绪调控的方法:1. 互相沟通:性爱是一个需要互相开放和沟通的过程。
情侣之间可以讨论彼此的需求、喜好和界限,以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性爱环境。
2. 探索与创新:性爱中的新鲜感可以增加情绪的兴奋和满足感。
情侣可以一起尝试新的体位、刺激和情境,以增加性爱的乐趣和情感联系。
3. 保持重视:情侣应该时刻重视和尊重彼此的性爱需求。
身体接触、亲吻和拥抱等行为可以增进亲密感和情感联系。
4. 关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性爱的情绪调控至关重要。
情侣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寻求帮助,以保持身心的平衡和情感的稳定。
综上所述,爱情和性爱的情绪调控对维持健康的情感关系至关重要。
无论是爱情中的沟通和理解,还是性爱中的开放与创新,都需要情绪调控的技巧和努力。
移情与性别角色性别在情感迁移中的作用

移情与性别角色性别在情感迁移中的作用移情与性别角色在情感迁移中的作用情感迁移是指个体在面对他人的情感表达时,自己也会产生类似的情感反应。
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情感迁移是人们在面对他人感情表达时产生共鸣的一种心理现象。
而在情感迁移中,性别角色扮演和性别认同是两个关键因素,它们对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情感迁移的定义与原理情感迁移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情感体验时,自己也会产生相似的情感反应,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这种迁移的情感可以是喜悦、悲伤、愤怒或其他各种情感。
情感迁移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情感基于人类的共情能力。
人类是社交性的动物,我们有能力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体验。
当我们看到他人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的情感表达时,我们会通过共情,产生与之类似的情感反应。
其次,情感迁移是情感学习的一种形式。
由于我们经历了丰富的人际交往以及各种情感体验,我们通过学习将某种情感与特定的情境或者事件联系起来,从而在面对类似情境时自动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
最后,情感迁移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
个体对于情感体验的认知解释会影响迁移的效果。
不同的认知解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进而影响个体在情感迁移中的反应。
二、性别角色扮演在情感迁移中的作用性别角色扮演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包括传统的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
这些角色对于个体的情感迁移有着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男性更容易体验到愤怒、敌意和竞争等负面情感,而女性更容易体验到喜悦、同情和亲和等积极情感。
这一分性别差异在情感迁移中也是存在的。
当个体扮演与自己性别角色相符的角色时,他们更容易与其他同性别的人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男性更容易与其他男性产生情感迁移,女性也更容易与其他女性共感情感。
此外,性别角色扮演也会影响个体对情感体验的认知解释。
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的期待经常与特定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
因此,个体对于情感体验的认知解释会受到这些角色期待的影响。
依恋对恋爱冲动行为的调节

依恋对恋爱冲动行为的调节依恋对恋爱冲动行为的调节影响是一个备受研究者关注的领域。
依恋理论认为,人际关系中的依恋风格和冲动行为存在关联。
本文将探讨依恋与恋爱冲动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依恋对冲动行为的调节作用。
一、依恋类型与恋爱冲动行为研究表明,不同的依恋类型与恋爱冲动行为呈现出不同的关系。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通常表现出较少的冲动行为,他们更容易建立稳定、健康的恋爱关系。
相比之下,焦虑型依恋的个体更容易表现出冲动行为,他们更有可能追求短期关系或频繁地更换伴侣。
另外,回避型依恋的个体可能会通过回避或逃避的方式来避免恋爱冲动行为。
二、依恋与恋爱冲动行为的调节作用1. 安全型依恋的调节作用安全型依恋的个体通常能够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恋爱冲动行为。
他们往往能够更全面地考虑自己和伴侣的需求,并能够保持健康的恋爱关系。
在面对冲动时,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能够做出理性的决策。
2. 焦虑型依恋的调节作用焦虑型依恋的个体更容易表现出冲动行为,他们往往更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当面对情感不稳定或恋爱冲动时,他们可能会迅速做出决策,而忽视了对自己和伴侣的深思熟虑。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在恋爱关系中遇到一系列问题。
3. 回避型依恋的调节作用回避型依恋的个体可能会通过回避或逃避的方式来规避恋爱冲动行为。
他们往往在恋爱关系中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愿意过多地投入情感。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他们错过了一些有意义的恋爱机会,也可能使他们在恋爱中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
三、从依恋到健康的恋爱了解依恋与恋爱冲动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健康的恋爱关系。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并意识到自己是否存在冲动行为的倾向,是发展健康恋爱关系的第一步。
2. 建立稳定的恋爱关系努力发展安全型依恋风格,建立稳定、健康的恋爱关系。
这需要双方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3. 学会自我控制不论是焦虑型依恋还是回避型依恋的个体,都可以通过学习自我控制技巧来调节自己的恋爱冲动行为。
探索两性情感关系中的情感投入

探索两性情感关系中的情感投入情感投入是男女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感情的付出和接纳,以及对对方的关心和支持。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和挑战,情感投入可能受到一系列问题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男女在感情、爱情、亲情和友情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答和帮助。
一、感情投入的重要性感情投入是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基石。
它涉及到对对方的真诚关心和理解,以及对彼此需求的满足。
在男女关系中,情感投入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因素。
通过情感投入,男女可以建立起信任和亲密感,进而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幸福。
二、感情投入的障碍1. 互相沟通不畅:沟通是情感投入的基础。
缺乏有效的沟通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产生,进而影响情感投入的程度。
解答:建议男女双方加强沟通技巧的培养,例如倾听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及解决冲突的方法。
2. 心理障碍:个人的心理问题,如不安全感、过度依赖等,可能阻碍情感投入的发展。
解答:建议男女双方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处理个人问题,进而促进情感投入的增强。
3. 外部干扰:外界的压力和干扰,如工作压力、家庭问题等,可能分散个人的情感投入。
解答:建议男女双方共同面对外部压力,并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例如时间管理、情感支持等,以保持情感投入的稳定。
三、爱情中的情感投入爱情是男女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形式之一。
然而,爱情的情感投入可能受到一系列问题的干扰。
1. 浪漫期的消退:在长期的爱情关系中,浪漫期可能会逐渐消退,情感投入可能会减弱。
解答:建议男女双方寻找新的方式和活动来保持爱情的新鲜感,例如共同参与兴趣爱好、定期进行浪漫约会等。
2. 亲密关系的建立:建立亲密关系需要时间和努力,但有时可能会面临困难。
解答:建议男女双方通过分享感受、建立共同目标和培养信任等方式来增强亲密关系,进而促进情感投入的加深。
四、亲情和友情中的情感投入除了爱情关系,男女之间的情感投入还涉及到亲情和友情。
1. 亲情中的情感投入:亲情是男女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应对男女感情的依赖和独立建立健康的平衡

如何应对男女感情的依赖和独立建立健康的平衡男女之间的感情依赖是情感世界中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现象。
在爱情中,有依赖是自然的,但过度的依赖却可能对关系长久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建立健康的平衡,男女双方应该学会独立,并在依赖的基础上发展个人的生活和兴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男女感情的依赖,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平衡。
一、理解依赖与独立的概念依赖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情感、物质或精神上的依靠。
在感情关系中,男女双方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这是正常的。
然而,过度依赖对个人的成长和关系的稳定都是不利的。
相反,独立是指一个人在情感、物质和精神上不依赖他人而能独自完成各种任务和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二、培养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为了建立健康的平衡,男女双方应该培养并保持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过分依赖对方会导致个人生活的空虚感和无法独立生活的能力。
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感情关系外找到新的乐趣和满足感,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充实。
同时,通过拓宽自己的兴趣范围,我们还可以与他人建立更多的交流和共鸣。
三、保持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在感情关系中,男女双方应该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过度依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会剥夺自己的独立性,也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衡和争议的产生。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并在做出决策时考虑自己的意愿和需要。
只有在个人独立思考和决策的基础上,才能与伴侣保持更好的沟通和协调。
四、建立健康的沟通与信任在男女感情的依赖和独立之间建立健康的平衡时,沟通和信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积极地沟通,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想法,进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同时,建立信任是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石,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减少不必要的依赖和猜疑。
五、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为了建立健康的平衡,男女双方应该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
独立的生活可以包括独自完成日常任务、发展个人事业和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等。
通过独立生活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青春期的恋爱与性心理心理辅导的重要角色

青春期的恋爱与性心理心理辅导的重要角色在青春期,人们经历着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这个阶段很多人开始探索自己的感情和性身份,因此对青春期的恋爱与性心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特别突出。
本文将探讨青春期的恋爱与性心理心理辅导的重要角色。
一、恋爱与性心理的情感需求青春期是情感高涨的时期,许多年轻人开始感受到对异性或同性的吸引,并希望在恋爱关系中获得满足和支持。
然而,由于对自己和对方的不确定性,这会给他们带来焦虑、矛盾和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恋爱与性心理心理辅导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提供情感支持与引导青春期的恋爱关系往往充满着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年轻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也常常变化莫测。
这时,心理辅导师扮演着情感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们的情感需求。
通过倾听和理解,心理辅导师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并通过合理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三、促进性健康与认知青春期是性身份形成和性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
了解性的基本知识和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感觉和欲望是青春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很多年轻人对性知识缺乏了解,而且面对性方面的问题常常感到困惑和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性心理心理辅导可以提供关于性教育和性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年轻人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身体和性身份,并学会健康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性欲望和需求。
四、解决恋爱与性心理问题青春期的恋爱和性心理问题常常与自我认同、社交压力、自尊心和适应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些年轻人可能面对同性恋或双性恋的认同问题,而其他人则可能经历性取向和性别身份的探索过程。
这些问题可能引发焦虑、自我怀疑和社交孤立。
恋爱与性心理心理辅导提供了一个安全和保密的环境,让年轻人可以开放地讨论和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并获得支持和指导。
结论:青春期的恋爱与性心理心理辅导在年轻人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提供情感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感情和性身份。
通过性健康教育和解决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师帮助年轻人建立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模式。
情感投入与情感满意度 情侣支持的中介效应作用

情感投入与情感满意度情侣支持的中介效应作用发表时间:2011-11-10T14:49:47.4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7期供稿作者:胡淑兰陆爱桃王晓玲董芸竹[导读] 本研究考察了情感投入、情侣支持和情感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胡淑兰陆爱桃王晓玲董芸竹(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31)【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087-02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情感投入、情侣支持和情感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1)情侣支持与情感投入和情感满意度有显著相关,而情感投入与情感满意度间的相关也显著;(2)情感投入均能预测情感满意度和情侣支持,且在控制了情侣投入后,情侣支持能预测情感满意度。
因此,社会支持是情感投入和情感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
即,情感投入既能直接也能间接通过情侣支持来预测情感满意度。
【关键词】情感投入情侣支持情感满意度中介作用 1 问题提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很多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作为一个积极因素,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非常重要的中介变量。
例如,蒙希等(2010)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高考复习生进行考察,发现社会支持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且占总效应的9.5%[1]。
安芹和李旭珊(2010)发现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家庭功能与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关系中均起中介作用[2]。
胡俏和邵日新(2009)调查了汶川地震中社会支持、消极沉思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3]。
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能有效中介消极沉思与焦虑情绪的关系,在地震发生后的初期社会支持是预防和干预心理应激反应的重要手段。
社会支持通常以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关系为基础,例如,朋友间的关系,亲人之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和情侣关系等。
Thoits(1982)[4]和Lepore等(1991)[5]认为当人们失去亲密关系的时候,家庭和朋友的社会支持往往会成为应付紧张的缓冲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4心理科学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2,35(3):654-658情侣依恋与情感投入:性别的调节作用*陆爱桃1,2张积家**1Michael Harris Bond2张学新2(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广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631)(2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香港)摘要考察情侣依恋、情感投入和性别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承诺和满意度与焦虑依恋和逃避依恋相关显著,对两种依恋预测作用显著。
性别调节作用仅存在于承诺和满意度与焦虑依恋的关系中:男生的承诺与焦虑依恋关系较强;女生的满意度与焦虑依恋关系较强。
承诺和满意度与逃避依恋的关系没有性别差异。
焦虑依恋和逃避依恋相对独立。
性别对承诺和满意度与焦虑依恋和逃避依恋的关系中有不同调节作用。
关键词情侣依恋性别承诺满意度1问题提出依恋是人际关系的一种。
目前,依恋研究主要聚焦于亲子依恋。
梁兰芝等(2000)考察了21-27个月的中国儿童对母亲的依恋,发现有四种依恋类型:⑴淡漠型;⑵安全型;⑶缠人型;⑷混乱型。
安全型和混乱型在对美、日等国家儿童研究中也有发现(Miyake,Chen,&Campos,1985),淡漠型和缠人型则仅为中国孩子具有。
于海琴和周宗奎(2002)对小学高年级儿童研究发现,母子依恋的安全性和对父母的信赖都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父子依恋的安全性显著低于母子依恋;父母双方均对儿童友谊质量以及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
李韵、夏颖和张红静(2007)在多动障碍儿童中也有类似发现。
依恋也存在于夫妻及情侣间。
Powers,Pietromonaco,Gunlicks,和Sayer(2006)发现,情侣依恋类型与压力正相关:不安全型个体在冲突时有更高的压力反应。
一般说来,承诺源自个体对人际关系的渴望并希望把自己锁定于这一关系中。
Rusbult和Buunk (1994)认为,高承诺者总有与别人建立联系、维持长期关系的需要。
随着承诺增加,维持现有关系的决心变强。
承诺与依恋、维持长期关系的行为密切相关。
Duemmler和Kobar(2001)发现,依恋的安全性随维持情侣关系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并能预测之后夫妻关系的稳定度。
Arriaga,Reed,Goodfriend,和Agnew(2006)发现,情侣承诺发生变化,表明个体处于即将结束的关系中。
研究表明,激情、亲密度和承诺都随着情侣关系认真程度增加而提高(Gao,2001),它们与情侣关系满意度和维持时间正相关(Overbeek,Ha,Scholte,de Kemp,&Engels,2007; Rusbult&Agnew,2010)。
依恋的安全感与情侣和婚姻关系中的满意度、问题解决及社会支持关系密切(Carnelley,Pietromo-naco,&Jaffe,1996)。
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的人满足于双方关系,信赖对方,不安全型依恋的人会在亲密关系中倾向有较高焦虑、愤怒和挫败感(Feeney&Noller,1990)。
与对方处于对峙时,不安全型男性会多表现出身体和心理的暴力行为(Babcock,Jacobson,Gottman,&Yerington,2000)。
Simpson,Rholes和Nelligan(1992)发现,压抑的个体在寻求帮助上随着依恋类型不同而不同。
安全型依恋的女性会更多地寻求帮助,逃避型依恋的女性则不倾向这样做。
安全型依恋的男性会更多地提供帮助,逃避型依恋的男性则较少提供帮助。
情侣在对待对方挑衅行为态度上也有差异:当对方出现挑衅行为时,女性倾向认为与对方关系没有安全感,较少为情侣间挑衅行为的发生表现出愧疚感和罪恶感;男性则更多地为情侣之间的暴力行为负责(Feiring,Deblinger,Hoch-Espada,&Haworth,2002;Grych&Kinsfogel,2010)。
情侣依恋对情侣双方身心都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会持续到以后的家庭生活中。
然而,已有研究对性别的调节作用重视不够。
因此,本研究欲考察情侣依恋、情感投入和性别的关系。
2方法2.1被试153名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平均年龄20.44岁。
男生71人,女生82人。
被试都有固定的***本研究得到广东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育苗工程”)的资助(WYM10071)。
通讯作者:张积家。
E-mail:Zhangjj@scnu.edu.cn陆爱桃等:情侣依恋与情感投入:性别的调节作用655爱情伴侣,关系持续了3个月以上(平均为23.47个月)。
2.2测量被试完成两份中译版问卷:⑴Brennan等编制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Brennan,Clark,&Shaver,1998)和Rusbult编制的情感投入模型量表(IMS)(Rusbult,1980)。
ECR采用李同归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李同归,加藤和生,2006)。
IMS翻译过程如下:先由一位主试将ECR和IMS译成中文,再让另一从未接触过两份问卷且精通英文的主试把中译版反译成英文,以考察中文译版与英文原版在意思表达上是否等价。
测试时,每个被试独立完成两份问卷,完成顺序实行被试间平衡。
2.2.1情侣依恋程度以ECR测量情侣依恋关系。
ECR包括36条自陈项目,18条探测焦虑依恋,如:“我担心我会被抛弃”;18条探测逃避依恋,如:“总的来说,我不喜欢让恋人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感觉”。
要求被试考虑自己与情侣的关系,为每一描述这种关系的项目的符合程度评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
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焦虑依恋上α=.88,逃避依恋上α=.90。
两个维度相关不显著,r=.123,p>.05。
2.2.2情感投入程度以IMS测量情侣的情感投入。
IMS包括17条问题式项目。
被试从0到8之间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分数来回答,0代表“完全没有”,8代表“完全是这样”。
IMS分为4个维度:⑴对情侣关系的承诺;⑵对情侣关系的满意度;⑶目前情侣关系的可替换程度;⑷对情侣关系的付出。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承诺α=.79;满意度α=.88;可替换程度α=.43;付出α=.49。
承诺和满意度信度可接受,所以,分析仅考虑承诺和满意度。
3结果与分析3.1相关分析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相关见表1。
承诺与满意度正相关显著。
承诺仅与逃避依恋负相关显著,满意度与焦虑依恋和逃避依恋负相关都显著。
表1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变量之间的相关维度M SD焦虑依恋逃避依恋承诺满意度焦虑依恋 3.80.93 1.00逃避依恋 2.65.86.12 1.00承诺7.15 1.34-.13-.59** 1.00满意度 6.85 1.37-.33**-.58**.76** 1.00注:*为p<.05,**p<.01,下同。
为了清楚了解性别影响,考察各变量在不同性别中的关系,结果见表2。
男生的焦虑依恋与逃避依恋正相关显著,与承诺负相关显著,女生却无这种现象。
表2男女生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变量之间的相关维度M SD焦虑依恋逃避依恋承诺满意度焦虑依恋 3.73/3.84.83/1.00 1.00逃避依恋 2.85/2.49.80/.88.24*/.07 1.00/1.00承诺 6.93/7.33 1.36/1.10-.28*/-.03-.52**/-.62** 1.00/1.00满意度 6.70/6.98 1.44/1.30-.30*/-.38**-.53**/-.62**.78**/.74** 1.00/1.003.2回归分析分别以焦虑依恋和逃避依恋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3.2.1以焦虑依恋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先把年龄作为控制变量放入模型中(模型1),接着增加三个预测变量:承诺、满意度和性别(模型2),最后增加承诺ˑ性别和满意度ˑ性别两个预测变量(模型3)。
从表3可见,模型1中,年龄解释焦虑依恋总变异的2%,不显著。
模型2增加了承诺、满意度和性别,对焦虑依恋总变异解释增加14.7%,非常显著;承诺和满意度效应显著,性别效应不显著。
在模型3中,承诺和满意度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共同能解释焦虑依恋总变异的6.7%,非常显著;而且两个交互作用效应都显著。
对情侣关系承诺越高,焦虑依恋越低;与女生比,男生这种关系较强,B男=-1.12,B女=-.53。
对情侣关系满意度越高,焦虑依恋越低;与男生比,女生这种关系较强,B男=-.13,B女=-.62。
3.2.2以逃避依恋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以逃避依恋为因变量,三个模型结构与以焦虑依恋为因变量时相同。
从表4可见,在模型1中,年龄能解释逃避依恋总变异的4%,不显著。
在模型2中,承诺、满意度和性别共同解释因变量总变异的39.9%,非常显著;承诺和满意度效应都非常显著。
但性别主效应不显著。
在模型3中,承诺与性别交互作用及满意度与性别交互作用仅能解释总变异1.7%,不显著。
对情侣关系承诺越高,焦虑依恋越656心理科学低,无显著性别差异,B男=-.17,B女=-.28;对情侣关系满意度越高,焦虑依恋越低,也无显著性别差异,B男=-.18,B女=-.25。
表3分层回归预测焦虑依恋模型预测变量B Beta t R2⊿R2⊿F模型12%2% 3.1年龄-.07-.14-1.76模型217%14.7%8.82**年龄-.07-.14-1.82承诺-.23-.30-2.59*满意度-.38-.56-4.82**性别-.08.04-.54模型323.7% 6.7% 6.38**年龄-.06-.13-1.68承诺-.53-.71-4.28**满意度-.62-.91-5.86**性别(男为1,女为0).78.42.94承诺ˑ性别-.59-2.26-3.43***满意度ˑ性别.49 1.83-3.18**表4分层回归预测逃避依恋模型预测变量B Beta t R2⊿R2⊿F模型1.00%.00%.05年龄0-.02-.23模型239.5%39.5%32.03**年龄0.01.08承诺-.21-.30-2.97**满意度-.21-.34-3.45**性别.22-.13-1.9模型341.2% 1.6%2年龄.01.02.31承诺-.28-.41-2.79**满意度-.25-.39-2.84**性别(男为1,女为0)-1.11-.64-1.64承诺ˑ性别.11-.48-.84满意度ˑ性别.07-.29-.574讨论4.1情感投入与情侣依恋对情侣关系的承诺和满意度反映情侣关系在双方中的地位,它们对情侣依恋的影响体现了恋爱投入程度与情侣之间和谐关系的相关性。
对焦虑依恋和逃避依恋,承诺和满意度都是很好的预测变量。
承诺和满意度越高,焦虑依恋和逃避依恋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