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湖南沅江一中2018届高三月考历史试卷 精品

合集下载

最新-2018届湖南省等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2018届湖南省等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湖南省2018届高三·十三校联考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联合命题: 长郡中学;衡阳八中;永州四中;岳阳县一中;湘潭县一中;湘西州民中石门一中;澧县一中;郴州一中;益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株洲市二中;麓山国际、制作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考试时间:2018年3月7日上午10:30~12:00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人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白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

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邦国”指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史载:“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

”材料所反映的古代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C.“天下一家”“大一统”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4.官窑即我国古代朝廷设立的烧造陶瓷器物的窑口,其目的主要为最高统治者及贵族日常使用和祭祀之用,以及赏赉外国使节贵宾和用于外销。

官窑是由国家政府出资设立和生产,并派专人管理经营的窑口。

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A.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B.显示朝廷的威严C.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5.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

湖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

后来鲁国大夫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

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这反映了()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2.《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曾言:“设立学堂者……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

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

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

” 由此判断错误的是:()A.材料认为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B.材料中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C.材料认为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D.材料中肯定了科举制的正面作用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和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史约三百年。

下列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转型4.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人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5.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最新历史高考-湖南省十所示范性高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精品

最新历史高考-湖南省十所示范性高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精品

湖南省十所示范性高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时量:100分钟分值:100分 2018年3月5日命题学校:郴州二中醴陵一中长郡中学(长郡中学衡阳八中桃源一中平江一中湘潭县一中醴陵一中澧县一中郴州二中永州四中岳阳县一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5题: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A.规定皇位世袭B.建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2.西汉察举制和隋唐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其主要原因是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能兼备之士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3.12世纪初,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了统治力量B.促进了金的社会发展C.增加了军事力量D.巩固了完颜阿骨打的统治地位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A. 香港、澳门B. 香港、台湾C.台湾、澳门 D.台湾、香港5.二战后,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起飞铺平道路的是A.联邦制度确立 B.黑人奴隶制度的废除C.托拉斯形成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少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政府职能、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问题。

据此回答6―10题: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其主要目的是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B.确保主权在民的原则得以体现C.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争取帝国主义对临时政府的支持7.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信任的措施是A.合理调整工商业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C.稳定物价,统一财经D.开展互助合作运动8.1953-1959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C.全国政协成立D.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9.马克思说:“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最新 湖南省沅江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精

最新 湖南省沅江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精

湖南省沅江一中2018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时间:7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

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交卷时只交答卷。

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来自各民族自身的创造力和共同的凝聚力。

回答1---2题。

1.下列均是体现各民族“创造力”的重要史实,与其相对应的民族分别是()①推行八旗制度促进社会发展②创设科举制选拔人才③实行行省制度管辖辽阔疆土④采取“番汉分治”统治不同民族A.女真、汉、蒙古、契丹B.汉、蒙古、女真、契丹C.蒙古、契丹、女真、汉D.契丹、女真、汉、蒙古2.下列关于中华民族“共同凝聚力”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A.土尔扈特部回归谱写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光辉篇章B.中原先进文化对边疆民族的影响是形成合力的唯一途径C.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结果D.共同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是近代民族凝聚力加强的因素古今思想家的层出不穷,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

回答3---5题。

3.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B.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C.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D.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4.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的是()A.反封建思想的先驱李贽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唯物思想家王夫之主张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C.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5.下列成果中体现人类先进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是()①郑观应提出“与外国进行商战”的早期维新思想②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③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④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中国古代史上历代封建王朝为巩固政权都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对官吏的监察。

最新 湖南省沅江二中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全国通用 精品

最新 湖南省沅江二中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全国通用 精品

湖南省沅江二中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中古史、中近史、世界史上1—2章)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

共48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古代曾经长期处于专制主义的统治之下,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了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努力。

据此回答 1 ------ 4 题。

1 . “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它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 A .道家学派 B .法家学派 C .儒家学派 D .墨家学派2 .历史上很多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是 A .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完成 B .标志着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矛盾的基本解决 C .标志着地方分裂割据势力最终被消灭D .标志着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3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挤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他悼念的是 A .孙中山 B .宋教仁 C .陈独秀 D .鲁迅4 .图一是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一次代表大会会场,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張是A三民主義B推翻建产阶级的统治 C .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D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生活虽然琐碎,但是它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折射着时代前进的步伐。

据此回答 5 ----- 8 题。

5 .据《左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这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 A .井田制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农民用怠工的办法对付贵族的剥削 C .农民都有自己的私田可以耕种 D .农民摇役负担太重,无力耕种公田6 .白居易的《琵琶行》有这样的诗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2018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新港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8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新港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8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新港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参考答案:B解析: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最早诞生于美国;细胞学说最先由德意志的施来登、施旺建立;电磁感应现象由英国人法拉第发现;这三项发明都没有中国的参与。

答案为B。

2. 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参考答案:A3. 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干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

此人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奕D.左宗棠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首先我们要知道“无湘不成军”指的是湘军,湘军是有曾国藩创立的。

其次就是知道它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同治中兴的功臣之一。

更加确定了这个人就是曾国藩,选择A选项。

【考点定位】天朝的危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4.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

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

”这一规定旨在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根据所学可以理解到这一规定旨在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最新 湖南省江永一中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

最新 湖南省江永一中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

湖南省江永一中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3页,第Ⅱ卷4~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自秦以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是古代政治发展的大势所趋。

回答1~4题。

1.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主要是因为()A.秦朝开始在全国推行B.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C.郡守和县令互相牵制D.确保封建国家赋役的征发2.根据唐朝制度,一道治理黄河的诏令从草拟到执行须经过()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B.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户部3.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草拟国家政令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4.下列历史文献、观点和口号,矛头直接对准君主专制的是 ( )①《明夷待访录》②“均田免粮”的口号③《天朝田亩制度》④区别“亡国”与“亡天下”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选官用人制度在中国古代史上历经多次变革,发生重大变化。

回答5—8题。

5.西周时期,选拔官吏的基本方法是( )A.推荐 B.分科考试 C.自荐 D.血缘世袭6.“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C.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7.明清时期,科举制已成为埋没人才的重要因素。

科举制由一种有利于选拔人才的制度转变为埋没人才的制度主要是由于()A.心学的极端化 B.程朱理学的产生C.儒家思想禁锢 D.八股取士的实行8.戊戌变法内容规定“废八股,改试策论”,引发大批应试举人的抗议甚至绝食,对此认识理解正确的是()①维新变法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反对,阻力巨大②废除科举制度,引发部分落后知识分子不满③维新派意图在于招揽支持变法于国有用之才④八股取士已成为压制人才,阻碍进步的障碍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儒家和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在古代和近代曾与当时的政治有过密切关系。

最新 湖南沅江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 湖南沅江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沅江一中18届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时间:8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

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交卷时只交答卷。

1947年5月1 日,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60年来.在党和改府的民族区域策的推动下,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均得到迅速发展.回答1---2题。

1.14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对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晨做出贡献的蒙古族首领是①俺答汗②努尔哈赤③噶尔丹④渥巴锡A.①③B.⑦④C.②③D①④2.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这里的“内”是指A.大都周围的河北、山西、山东B.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D.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铁路建设在我国历史上既走过艰难的历租.也有辉煌成就.回答3----4题3.为了运输煤炭。

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刚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筑出现了“马拉火车一的天下奇闻.马拉火车的奇闻充分说明了A.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B.封建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C.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D.马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4.义和团民众揭帖写道,“掀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掀铁道”反映了①近代中国人民对科学的愚昧无知②农民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能③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性质④掀铁道是反侵略斗争的客观要求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结合戊戌变法的有关史实,回答5—6题。

5.梁启超在平价戊戌变法时写道:“……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这说明戊戌变法在当时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对其中“举国鼓舞欢蹈”的准确理解应是A.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B.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C.得到广大汉族官僚地主的支持D.得到旧官僚和立宪派的支持6.戊戌变法的历史功绩中,最切合当时时代主题的是①维新改良,发展资本主义②爱国救亡,挽救民族危机③提倡新学,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④抨击封建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既丰富了中华文明,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沅江一中高三月考历史试卷2018-10-7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p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囚个选项中, 只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文过程,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趋势。

据此回答第1 ---------4是:1.下图是江苏丹徒出土的宜侯矢铜篷,此室内底有铭文120多字,是关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史料。

其铭文反映的信息可能包括(A.诸侯争霸B.宜侯应承担的义务c.楚王问鼎D.郡县制的有关规定2.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材料表明( )①秦朝时相权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②秦朝时监察机构趋向完善③皇权的独断性、随意性、残酷性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暴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③④3.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穷逸,参错出人,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该材料所反映的措施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④是我国省制的开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③4.下图是1912年的的一幅漫画。

画中的袁世凯为什么要装模作样?A.骗取国民党的信任B.骗取帝国主义的支持C.蒙蔽革命党人D.蒙蔽人民群众自古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经历丁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

据此回答第5 ~7题:5.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与北方相比,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主要是由于A.社会环境比较稳定B.北方人口南迁c.统治者重视发展商业的政策D.南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6.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社会生产力出现划时代的突破B.以中原为中心的全国市场开始形成c.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手工业中地区或行业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7.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主要表现为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④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56个民族56支花,56个民族是一家。

”中国是一贯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在中华民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史。

据此回答第8-------10题:8.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体现在( )A.各民族同仇敌忾,同争霸的奴隶主统治阶级进行斗争B.少数民族大量迁往内地与华夏族杂居C.华夏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频繁接触D.中原诸侯国抵御了边地少数民族的进犯9.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其历史条件不包括(, )A.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各部B.铁器使用深入生产生活和军事领域C游牧基本上为农耕所取代D中原战乱为其提供发展机会10.康熙帝在维护祖国统一的过程中,所面临并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地方叛乱②外来侵略③满洲贵族的叛乱③台湾分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③D.①②③④2018年6月,中国迫来了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据此,回答第11 ---- 12题11.我们从下列图片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①艺术方面的成就②乐舞中软舞的风格③乐舞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④乐舞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12. 2018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

1951年,周总理普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

”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中国对外交往历史悠久,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

据此回答13---15题13、1997年11月,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于进步之中,也是通过同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而进步的。

”下列明朝的史实,可以证明这一论断的不包括A佛教开始传人中国B欧洲传教士带来西方科学知识C郑和下西洋与各国进行友好交往D玉米、甘薯等传人我国14、明朝中期的对外关系,一方面存在倭寇,另一方面私人海外贸易有了明显发展,朝廷认为“倭寇起于市舶,遂罢之”所以对私人海外贸易严厉限制,起直接结果是A倭寇有所缓和B倭寇愈演愈洌C官方贸易取代了私人贸易D有效的遏止了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势头15、下列著作中,初步体现西学东渐思想的是①《本草纲目》②《农政全书》③《天工开物》④《齐民要术》A ①②B③④C②③D ①④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为了获取更多的原料和销售市场,向全球扩张,中国成了其侵略题的重要目标,开始了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痛苦的历史进程回答16---19题16、“鸦片、大炮、十字架”被称为西方列强征服中国的“三步曲”,这“三步曲”的全部实施开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规定A中英《南京条约》B中美《望厦条约》C中法《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17、下列是近代上海租界示意图(下图1),关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外国列强在中国建立租界是根据中英《南京条约》的明确规定B租界成了国中之国,成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据地C上海是列强在中国建立租界最早的地方区D英国人首先开创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恶例18.从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上图2)上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战争首先在朝鲜牙山爆发B.战场由公海至朝鲜再到中国C朝鲜战场上清军溃退的路线是由牙山至平壤再到鸭绿江D.平壤之战、辽东之战、黄海战役和威海之战先后发生19. 1911年底,对于中国当时的形势,帝国主义惊呼:“主要危险在于叛乱可能延长,或具有敌视外国人的性质,”“如任此种情势继续发展,不仅影响商务,恐将爆发类似拳乱之排外运动。

”为此,帝国主义采取了( )①立即调集军队,准备干涉②与清政府签署了出售武器合同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防止落人革命党人之手④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随着列强的侵略,西方的先进技术,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据此回答第20 ~21题:20.洪仁轩说:“衣必洗而垢去,物必改而更新,理之自然也,所谓世之变革者……受天新命,食天新果,饮天新汁,因有自新之学,用以新民新世。

”下列不能反映其思想的是( )A.呼吁社会改革B.破除封建专制C.向西方学习D.实行平均主义分配21.天津这座饱经风霜的历史古城,见证了许多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19世纪中期以来在天津发生的事件包括( )①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②洋务派在此创办了军事工业③洋务派在此创办了民用工业④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此兴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③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主题,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的抗争与探索。

据此回答第22 ~25题:22.在19世纪末,在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历史关头,戊戌变法运动得到了后人的肯定,主要是因为它①要求救亡图存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3.民国九年孙中山写给中国国民党人的勉词“唤起民众,导之以奋斗,实现革命,继之以努力。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表明孙中山的思想已发生重大变化B.这一思想对国民党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C.孙中山已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这一思想是孙中山从以往革命的教训中得出的24.五四运动后,关于中国历史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C.中国共产党诞生具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D.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宣传十月革命25.下列是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北伐军以湖南为根据地进行北伐B.在湖北战场消灭了吴佩孚军的主力C.北伐军与冯玉祥的军队在武昌会师D.武汉国民革命军占领了徐州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共计32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 (16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中国近代民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霄皆熬。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抽大烟图材料三:位于缅甸、泰国及老挝三地交界的金三角曾是全球最大毒品交易集中地,但近年多国连手扫毒,当地的鸦片产量急降,如今中亚正形成另一个毒品生产及交易的新三角地带。

阿富汗、伊朗及已基斯坦纽成的新金月取代“全三角”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鸦片类毒品产地,联合国毒品控制与犯罪预防办公室友表报告指出,阿富汗的鸦片产量现占全球九成,并经由伊朗及巴基斯坦转售至其它国家,这三国形成的金新月地区与旧金三角正在以毒品夫击中国。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鸦片走私在中英贸易中起了什么作用? (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鸦片走私对中国有哪些危害? (8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对待毒品应采取什么态度? (4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1912年1月15日孙中山致电议和代表伍廷芳材料二“中华之弱。

由于民贫。

余观列强致富之源,在于实业。

今共和初成,兴实业为求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

”-------《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欢迎会的演说》(1912-4-17)材料三若夫革命主义,为吾芨所创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踯,外人无不鉴其用心。

八月以来,义旗飘友,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同情。

一一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材料四“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己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

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基强,……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 如式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

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一一-1924年孙中山讲话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同意“解职”并“首推袁氏”的原因(4分)(2)你怎样看待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张? (3分)(3)材料三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认识?他没有看到什么实质问题? (4分)(4)材料四中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分)(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得到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