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2018届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该党已经在强调,他们还会以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让BBC 的广播电视节目涵盖苏格兰,由英国央行决定其基本利率,在对付欧盟那些令人生厌的规定方面唯英国马首是瞻....。

②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在知识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要师心自用....、终身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

③科技改变生活,力度惊人,电子商务正方兴未艾....,学习方式亦逐渐变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④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已经使颈椎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但是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否认科技的进步,因此人们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来预防颈椎的过早退化。

⑤贵州高三学生抛书事件引起广泛争论,有人力主严惩,其实学生只是借此缓解压力,不足为...训.。

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学会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4月6日,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会晤,双方高度评价中美关系取得的历史性进展,同意在新起点上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更好惠及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B. 被喻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往往被视作思想净土和道德高地,同时也承载了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它对人们充满了深切期待。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

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譬如说,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

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

还有个例子是《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

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

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

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宁夏银川2018届高三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2018届高三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2021届高三4月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文本阅读〔9分,每小愿3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表达的那么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

忧民,最深情的那么非杜甫莫属了。

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那么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心。

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18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上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农耕文化发展较早,其体系也较为成熟和完整,对北方的游牧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农耕文化向长城地带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在向中原汇聚,使得中原文化在发展中也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养分和智慧,而且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塑造了长城地带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据考证,从赵武灵王提倡胡服到清代的旗袍、马褂,古代中原民族上衣下裳、宽领褒袖的笨重服饰有了重大的转变。

伴随魏晋时期大批北方游牧民族从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或蒙古草原进入长城地带或其以南的中原腹地,“胡床”带入农耕地区并改变了中原民族席地而坐的习惯。

小麦、大麦以及磨面方法从西域和其他民族地区的传入,改变了中原汉族以五谷为饭的膳食种类。

家用畜力中的马,主要是从蒙古高原引入长城以南,汉代极为有名的汗血宝马传入中原方备受珍惜。

此外,在新疆阿拉沟、直儿沟等地西周至战国末期的墓葬中发现的骡子骨骼,经鉴定其最早应该是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者培育出来的。

而在艺术文化方面诸如笛、琵琶、箜篌、胡琴等乐器以及音乐音律、歌舞杂技等自南北朝时传入中原后,对中原的戏剧、宋词、元曲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同云岗等石窟艺术以及敦煌的璧画艺术等,都是长城地带各民族乃至世界艺术的汇聚。

民族融合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过程。

不论是农业民族政权还是游牧民族政权,当他们主导中原后,自觉不自觉地都希望能够统一中国,这种思想的形成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最好的也是必然的趋势。

尤其是游牧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想要稳定和谐发展就必须与农业民族的思想文化进行融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与汉民族契合,这正是农业民族与各民族不断融合最后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重要过程。

虽然长城地带各民族的起源地域各异,但在几千年相互打交道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学习所进行的“民族融合”已不再是简单的“汉化”或者“胡化”,而是更深层次的诸如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度交融。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高淑萍王亚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②“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

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

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

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

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

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③“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

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其次是“二”。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

再次是“五”。

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

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

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

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宁夏银川2018届高三4月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宁夏银川2018届高三4月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6分。
(3)实用类文本答案:3+5+4=12分
7题(3分)B项,“早晚高峰寻车困难”的问题,被认为是最为严重的。”表述错误,只是“58.4%的被访者中”认为最严重。
8题(5分)BE
解析:(A项“新增用户人数最多的也是2016年”错误。增加最多的是2017年。C项影响的是城市形象。D项“主导了全球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已然时态,原文为正在进行时)
2题,(3分)选C解析: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
3题,(3分)选A(“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答案:3+5+6=14分
4、(3分)答案C(解析:“不满之情”错)
5、(5分)答案:①“隐藏进水里的水”是指已经被掩藏了的西河,以及随之消逝的故乡。②“如何寻找”隐含着作者对已逝故乡的追思与眷恋。③本文以问句开头,引出下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及人事变迁的感悟。“水藏在水里”表达新颖别致,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解析:考点:理解句子含义。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少一点扣1分,满分4分。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结合材料,材料二、三、四则内容。材料二,提到车辆破损、寻车难、使用者乱停乱放等问题。材料三,从政府管理者的角度,如何提升监管力度等。材料四从发展前景来说。
2、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答案:3*3+10=19分
10.D未几,蝗起真定,朝廷遣使者督捕,役夫四万人,以为不足,欲牒邻道助之。(解析:朝廷派使者督查捕灭蝗虫这件事,不是来抓役夫,役是动词,征调民夫四万人。A项“人以为不足”错。B项“真定朝廷”错。C项“不足欲牒”错)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2018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亲送给我最多的词是“短打”,我一直没在意这个词,反正他说的话,那时对我来说都是马耳东风....。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短打”的意思是“欠揍”。

②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可能宜室宜家....的行星,它围绕一颗名为格利泽163的M 型红矮星运转,距离地球约50光年。

③宁志荣用一种高山仰止....的态度为这位立功、立德、立言三者兼备的完人薛瑄写传记,这是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是一个清醒的读书人该有的态度。

④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红海行动》,战争场面震人心魄,故事开展有条不紊....,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据悉这部影片将放映至4月15日。

⑤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⑥大考过后,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垂头丧气,班主任的鼓励让他们故态复萌....,继续以昂扬的斗志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中。

A. ①③④B. ②④⑥C. ①③⑤D. 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报告指出,目前网络游戏呈现成人化趋向,游戏中不仅有直观的暴力、色情、恐怖内容,而且游戏中的一些道具或设置,存在诱导不良价值观等。

B. 自从抢红包成为更多人“贪便宜”的渠道,便不断出现被骗、被盗者。

有的是接收了肆意传播的假红包,有的是安装了带有木马病毒的插件。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盛玉雷“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这是杨绛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

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

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圆,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

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

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

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

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

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

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

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

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

他们,都可谓人生的突破者。

“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真正的标志。

”打破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

1953年的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

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锹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徒步进发。

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盛玉雷“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这是杨绛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

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

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圆,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

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

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

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

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

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

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

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

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

他们,都可谓人生的突破者。

“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真正的标志。

”打破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

1953年的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

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锹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徒步进发。

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

”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通过怒江上游的黑河,炸开冈底斯山的石峡……如今,格尔木已经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青藏公路也被冠以“天路”之名。

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千磨万击还坚劲”,才能创造不朽功勋,书写人间传奇。

哲人有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并非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像是奔腾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溪。

与其在看似停滞的人生边界处踟蹰不前、哀婉叹息,莫如果敢地迈开脚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长跑运动中有“极点”概念,意即跑步中会出现呼吸困难、情绪低落、全身乏力等状况,但在熬过临界点之后,跑步者将迎来“第二次呼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很多时候,我们常在抵达边界前就选择了放弃。

在人生的边界上敢于突破、奋勇前行,我们才能越过一个又一个“极点”,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6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人类的所有知识能够画成圆的话,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

B.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生的突破者,如那几百个登顶珠峰、几千个进入太空的人。

C.幕生忠带领筑路军民用铁锹和十字镐在世界屋脊建成青藏公路,靠的是坚韧毅力。

D.人生边界处的最好选择应该是看准节点,适时迈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自然段通过引用名言,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话题,即人生边缘与人生价值问题。

B.文章引用大学教授讲述学习的意义的话,为人类文明拓展是边界重构这一观点提供支撑。

C.文章从为什么要突破人生边界和怎样突破人生边界两方面展开,重点是第二方面。

D.文章提出问题后即宕开,由人类文明而转向个体价值飞跃,再论证突破人生边界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化茧成蝶般的磨炼是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可见历经磨炼的人生都是辉煌的。

B.如果没有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边缘的一群人,人类社会文明就很难获知未知世界。

C.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虽然我们不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

D.跑步者熬过“极点”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这启示我们:人生应勇于突破“极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白玉盅林清玄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

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

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

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

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

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惯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

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

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

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

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

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

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

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

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

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

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

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

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C.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5.第②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

(5分)6.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书店减少并非一时一地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即便是全民阅读率高的国家,人文学术类的实体书店数量减少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以伦敦为例,查令十字街的旧书店已屈指可数”。

就实体书店而言,近两年增长较快的是机场书店和超市书店。

其中,机场书店以职场人士为主要阅读群体,类型小说、经管励志、旅游历史有很好的销量,而生活、育儿、家教类图书,则在超市书店有比较好的表现。

与实体书店相比,网络书店具备的优势是折扣销售、海量库存以及依靠物流几乎可以抵达全国任何地方的营销网络,且几乎不需要租金成本。

现实生活中,进行实体书籍陈列的书店几乎没有办法媲美其品类和销售网。

但实体书店也有自己的优势,如专业化的选书眼光、让读者有“遇见一本好书”的体验感、“文化空间”的概念和富有特色的沙龙活动等,“互联网的诞生在给传统书业以致命打击的同时,也创造了最有力的改革启示。

面对变化,最有力的回应就是拥抱变化”。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2月1日,有删改)材料二(注:码洋是指一本书的定价或一批书的总定价,其货币额俗称码洋)材料三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共享书店的应运而生不失为一件好事。

它使得全民阅读由买书到借书、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逐渐成为可能,书店正变成参与者的自家书房。

这种运营模式有助于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阅读、亲近书香,有助于降低广大读者的读书成本,有助于读者因“抱团”“共享”而愈益提升阅读的兴趣与成效。

书店尝试走“共享”发展道路令人欣喜,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一模式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把“双刃剑”,经营得当可以锦上添花,稍有不慎也可能导致雪上加霜。

共享书店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经营思路。

选择走“共享”模式的书店经营者,需要找准自身的盈利机会,并且最好能够因时、因地制宜,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瞄准线下、线上做文章,将纸质书、电子书共享结合起来,不寄望一鸣惊人,唯寻求着眼长远、步步为营,以平和的经营心态与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共享书店在新经济时代走出一路风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