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红壤旱地秋芝麻的影响
《2024年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的影响》范文

《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合理施肥和种植密度管理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对于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二者的互作效应对玉米的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探讨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材料与方法1. 试验材料试验选用当地主栽的玉米品种,保证品种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2. 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用田间试验法,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组合,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及产量。
具体试验设计如下:(1)施氮量设置:设置四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kg/亩、50kg/亩、100kg/亩、150kg/亩。
(2)种植密度设置:设置三个种植密度,分别为3500株/亩、4500株/亩、5500株/亩。
(3)数据收集:记录玉米的生长情况、产量及氮素利用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1. 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1)产量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种植密度的提高,玉米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在适当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达到最高。
(2)互作效应: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对玉米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产量;然而,过高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会导致资源竞争加剧,反而降低玉米产量。
2. 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氮素利用的影响(1)氮素吸收:适量的施氮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吸收能力,而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
(2)氮素利用率:在适当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下,玉米的氮素利用率达到最高,过高的施氮量或过大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氮素利用率降低。
四、讨论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适当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然而,过高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会导致资源竞争加剧,降低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氮肥施用量与密度对单种玉米产量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与密度对单种玉米产量的影响芦红萍【摘要】为了探索玉米在高产栽培环境下适宜的施氮量和密度配比,进行了单种玉米密度与施氮量试验。
结果表明:单种玉米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以450~495kg/hm2,密度以9.00万~9.75万苗/hm2最为适宜,群体结构合理,产量构成因素协调,有利于获得高产。
%A Test on the density of singly-planted maize and the fertilizer dosage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proper dosage and density of maize in high-yield cultivated environment. It had showed that the proper nitrogen dosage was 450~495 kg/hm2, and the density was 90 000~97 500 plants/hm2, which were proper in structure and coordinating in component to reach high yield.【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7-8)【关键词】单种;玉米;密度;氮肥;施肥量;产量【作者】芦红萍【作者单位】宁夏灵武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灵武 750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品种的不断更新及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玉米增产潜力十分巨大。
但是在具体的栽培生产中,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和栽植密度一直是影响玉米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的主要问题。
为了探索玉米在高产栽培环境下适宜的施氮量和密度配比,最终达到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特进行该试验以期为大面积高产提供技术依据。
1.1 供试材料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供试肥料选用重过磷酸钙(含P2O546%),硫酸钾(含K2O 50%),尿素(含纯N 46%)。
4种肥料对芝麻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

4种肥料对芝麻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
芝麻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植可以提供丰富的油脂资源。
为了提高芝麻的干物
质含量和产量,许多农民采用了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施用。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肥料对芝
麻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
第一种肥料是氮肥。
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对芝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
响较大。
适量施用氮肥可以促进芝麻根系发达和叶片生长,增加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
芝麻干物质含量和产量。
如果氮肥过量使用,则会导致芝麻植株生长过旺,花芽分化不良,从而影响花期开花和结实,进而降低干物质含量和产量。
第四种肥料是有机肥。
有机肥是以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的肥料,对芝麻的生长和产量
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养分的供应
和利用效率,增加芝麻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促进芝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干物质含量和
产量。
适量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对提高芝麻的干物质含量和产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肥料在施用时要注意剂量和施用时机,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的负面效应。
肥
料的施用还应结合具体的土壤条件和生长环境,综合考虑植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
以实现最佳的肥料利用效果。
密度、氮肥互作对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密度、氮肥互作对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杜少平;马忠明;薛亮【期刊名称】《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年(卷),期】2013(019)001【摘要】In order to verify the optimum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for higher yield 、quality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watermelon in gravel mulched field,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ational cultivation measures, Longkang 9 representing late variety was used in this study. Under field condition, three planting densities (9525, 12120, 16680 plant/ha) and four nitrogen rates (0, 100, 200, 300 kg/ha)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itrogen and density on yield、 quality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watermelon in Gravel-mulched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lanting density and nitrogen rat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watermelon, but the interactive effect between them was not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nitrogen rates planting density is a key factor for increasing the yield, with increased planting density, the yield of watermelon has improved, the yield of high density increased by 23. 46% and 45. 58%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middle density and low density. The nitrogen rate have significant regulating effect for quality of watermelon, when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increased from 0 up to 200 kg/ha, the yield and quality were also increased with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and lowered while continue to increase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the N200 treatment increased sugar content of watermelon by 1. 43% and 1. 92% , and of the Vc content by 13. 09% and 8. 42% compared to NO and N300. Th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 of applied N were improved for increasing yield of watermelon. In this study, taking yields quality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to consideration, the appropriate plant density and nitrogen rate of watermelon in sandy field are 16680 plant/ha and N 200 kg/ha respectively, the yields sugar content and nitrogen recovery efficiency of which were 61754 kg/ha, 10.59% and 22. 29%.%为了探明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同步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本试验以中晚熟品种陇抗九号为试材,在砂田条件下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9525、12120、16680株/hm2)和4个施氮水平(0、100、200、300 kg/hm2),研究了氮密互作对西瓜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显著影响西瓜产量及品质,但两者互作效应不显著,两因素中密度是导致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西瓜产量为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高密度处理的平均西瓜产量较中、低密度分别显著提高了23.46%和45.58%;而施氮量对西瓜品质的调控具有显著作用,施氮量在0~200 kg/hm2范围内,西瓜产量及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之后有下降趋势,N200处理的西瓜含糖量较N0和N300分别显著提高了1.43%和1.92%,Vc含量分别提高了13.09%和8.42%.西瓜产量提高引起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协同提高.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砂田全膜覆盖栽培西瓜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6680株/hm2、适宜的施氮量为200kg/hm2,其西瓜产量、含糖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61754 kg/hm2、10.59%和22.29%.【总页数】8页(P150-157)【作者】杜少平;马忠明;薛亮【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18【相关文献】1.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田旱整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张彦兵;唐小洁;陈守用;李东升;杜洪艳2.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田旱整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张彦兵;唐小洁;陈守用;李东升;杜洪艳3.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设施西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郝平琦;赵增寿;问亚军;屈淼泉;李武成;马飞明4.磷钾配施对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J], 马忠明;杜少平;薛亮5.密度与施氮及其互作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J], 许国春;李华伟;罗文彬;纪荣昌;林赵淼;李国良;许泳清;汤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种植密度矮化调控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9--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引用格式:魏林根,吕丰娟,汪瑞清,等. 不同种植密度矮化调控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20(4):9-11. DOI:10.16498/ki.hnnykx.2020.004.003目前,全国芝麻栽培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农户迫切需要现代化农机具在芝麻生产中发挥作用[1]。
我国芝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起步晚,对芝麻生产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较少,适应芝麻机械化栽培的配套技术研究较为滞后。
因此,芝麻生产在全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中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少系统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特别是芝麻机械收割技术尚未突破[2]。
由于芝麻茎秆较高、果轴较长,现有收获设备并不适用,收获的损失率较高。
Langham 等[3]认为株高低于100 cm 的矮秆芝麻,比株高较高的品种更适合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化收获。
另外,芝麻植株过高易引起倒伏。
因此,迫切需要系统研究芝麻机械化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以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益[4]。
采用芝麻矮化密植栽培是顺利完成芝麻机械化收割的关键农技措施,因此有必要开展芝麻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
汪芳琳[5]、钟乃[6]在芝麻矮化调控技术方面做过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开展芝麻矮化调控的相关报道。
笔者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芝麻矮化调控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芝麻在矮化条件下合理的种植密度,为芝麻机械化栽培提供技术借鉴。
1 材料与方法试验芝麻品种为金黄麻。
试验地点为江西省南昌县向塘镇,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旱地。
试验地为丘陵缓坡地,土壤背景值为:pH 值6.3、全氮 1.21 g/kg 、水解氮 142.1 mg/kg 、全磷 0.92 g/kg 、速效磷 50.1 mg/kg 、全钾 26.3 g/kg 、速效钾 88.1 mg/kg 。
播种时间为2019年5月27日,收获时间为2019年8月19日。
不同种植密度矮化调控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魏林根1,2,吕丰娟1,2,汪瑞清1,2,肖运萍1,2,华菊玲3,李建国1,2, 李信申3,罗红岩4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2.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200;3.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4. 吉水县八都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江西 吉水 331600)摘 要:研究了芝麻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矮化调控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能有效降低芝麻株高、始蒴部位,缩短芝麻果轴长度;还能提高芝麻叶片叶绿素含量;但同时也会导致芝麻单株蒴果数、每蒴果粒数的减少,从而使芝麻产量降低。
密度和氮肥追施量对紧凑型玉米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3、不同密度与氮肥追施量对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玉米的 穗长、行粒数、行数、百粒重随密度的增大逐渐变小,穗长、百 粒重随着氮肥追施量的增加而增加,东农255、迪卡517密度超过 7万株/公顷行粒数随着氮肥追施量的增加而增加,先玉335、农 华101随着氮肥追施量的增加增加。每个品种的最高产量都有适 宜的密度和氮肥追施量,迪卡517和吉龙2为耐密品种在7万株/公 顷密度下获得高产,先玉335、农华101、东农255在本试验6、 6.5万株/公顷密度下产量最高,先玉335、农华101、吉龙2号随 着氮肥追施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东农255、迪卡517均在250 kg/hm~2处理下产量最高。
密度和氮肥追施量对紧凑型玉米光合 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是影响玉米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 之一。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针对品种的特点设计 适宜的密度和施氮量,对于充分发挥品种在适应区的产量潜力, 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本研究以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的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 采用裂区设计,设置4个密度,3个氮肥追施量,田间通过对不同品 种叶面积指数、光合指标、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测定,旨在 明确供试品种适宜的密度及氮肥追施量,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为 其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 不同密度与氮肥追施量对叶面积指数影响的研究表明,叶面积指 数在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叶面积指数随玉米生育期呈现先增 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低密度和氮肥追施量的 增加有利于玉米后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6万株/公顷增加到 7.5万株/公顷,增幅为12%-14.5%,氮肥追施量300 kg/hm~2处理 下比200 kg/hm~2处理下分别高出9%-28%,使光能利用率得到提
氮肥施用对土壤环境与作物品质影响分析

氮肥施用对土壤环境与作物品质影响分析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化肥,通过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农作物产量。
然而,过量使用氮肥不仅会对土壤环境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还可能对农作物的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土壤环境和作物品质两个方面分析氮肥施用对其的影响。
首先,氮肥施用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过量的氮肥施用会导致氮素积累在土壤中,引发土壤酸化、养分失衡等问题。
一方面,高浓度的氮元素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抑制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造成土壤贫瘠化。
另一方面,氮肥的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从而引起土壤污染的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风险。
因此,合理使用氮肥、科学施肥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除了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外,氮肥的使用也会对作物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然而,过量的氮肥会导致作物吸收过多的氮元素,使其生长过于繁茂,影响果实的品质。
例如,蔬菜种植中,过量的氮肥施用会导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升高,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此外,在水稻、小麦等谷物作物中,过量的氮肥施用会导致蛋白质积累过度,使谷物的口感变差,影响营养价值。
因此,在氮肥的施用上,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以保证作物品质的提高。
为了减少氮肥施用对土壤环境和作物品质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合理调整氮肥的施用量。
科学测定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氮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问题。
其次,采用优质有机肥料替代部分化学氮肥。
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提供氮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性,减少土壤侵蚀,对土壤环境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此外,可以采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微生物菌群的优化和调控,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促进氮肥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排放。
另外,农民在施用氮肥时也需注意正确的施肥技术。
密度·播期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密度播期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谭娟;王竟绍;董伟【摘要】对比分析了不同密度、播期及氮肥条件下小麦\"良星99\"产量与品质的差异,从而获得小麦适宜播期、密度及氮肥用量.结果表明,密度为影响小麦产量、穗粒数、亩穗数的重要因素,播期主要影响小麦产量与亩穗数,氮肥为影响小麦千粒重、亩穗数及籽粒蛋白含量、沉降值及湿面筋含量的关键因素.小麦\"良星99\"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适宜种植密度与氮肥用量分别为基本苗300万/hm2、氮肥375 kg/hm2.【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5【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小麦;产量;品质;密度;播期;氮肥用量【作者】谭娟;王竟绍;董伟【作者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88;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88;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密度、播期及氮肥是决定小麦是否高产的三要素[1]。
播种过早不利于小麦出苗和安全越冬,过晚不利于小麦分蘖,单株分蘖少难以形成壮苗,致使产量减少[2-3]。
小麦合理的密度为225万~300万/hm2,密度过大不利于小麦生长,易造成小麦倒伏;密度过稀不利于光资源、土资源、水资源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降低会造成小麦减产。
氮肥不足时,营养不充分,小麦生长缓慢,形成的有效穗少,小麦产量降低;氮肥过大时,小麦生长速度快、贪青晚熟,易造成倒伏,小麦产量降低[4-7]。
鉴于此,笔者对比分析了不同密度、播期及氮肥用量条件下小麦品种“良星99”的产量与品质的差异,总结小麦适宜密度、播期及氮肥用量,为地方小麦优质高产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丰乐种业试验田进行,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 ℃,降雨量近1 000 mm,日照2 100 h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2017,39(4) :502 - 508doi :10.7505/j. issn. 1007 - 9084. 2017.04. Oil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红壤旱地秋芝麻的影响汪瑞清,肖运萍,吕丰娟,魏林根%袁展汽,刘仁根,林洪鑫(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200)摘要:为提高红壤旱地秋芝麻的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以赣芝5号为供试品种,设3个密度(0^2.55^ hm2、D2 30.0 万株/hm2、D337.5 万株/hm2)和 4 个氮肥水平(N。
0、%52.5kg/hm2、N2105.0kg/lim2、N3157.5kg/ hm2),分别于2014年在江西省东乡县和2015年在进贤县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两年两地均表现为N2条件下芝麻产量较%显著增加(分别增加49.82%和76.53%)。
2014年东乡点D3处理的芝麻产量较D:处理显著增加18. 44%,但2015年进贤点较D:显著减少12.35%。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芝麻籽粒含油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施用氮肥显著减少了 17.8% ~20.0%的芝麻素含量,而对芝麻林素无显著影响。
随着密度的增加芝麻单株蒴果数和 千粒重都随之降低,而不同密度对芝麻品质无明显影响;N2水平时,不同密度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稳 定在3.29~4.84和9.89~11.17kg/kg。
综上所述,红壤旱地芝麻适宜氮肥用量为105kg/hm2,进贤县及其周边区 域的单秆型品种适宜密度为22. 5万株/hm2,而东乡县及其周边区域适宜密度为37. 5万株/hm2,能够达到高产优 质的目的,值得在红壤旱地上大面积应用推广。
关键词:氮肥;密度;产量;品质;芝麻中图分类号:S5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9084(2017)04 -0502 -07Effect of nitrogen and density interaction on autumnsesame (Sesamum indicum L. ) grown in upland red soilWANG Rui -qing, XIAO Yun - ping, LYU Feng -juan, WEI Lin - gen**,YUAN Zhan - qi, LIU Ren - gen, LIN Hong - xin(Soil Fertilizer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Institute,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Crop Ecophysiology and Farming System fo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 or Red Soil Improvement, Nanchang 330200, China)A bstract:To improve autumn sesame yield, quality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n upland red soil, field trail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plant density on autumn sesame. Sesame cultivar Ganzhi 5 was used under 3 density ( 2. 25 X l〇5, D23.00 X l〇5, D33. 75 X l〇5 plants per hectare) and 4 nitrogen levels ( N0 0, 52.5, N2105.0, N3157.5 kg per hectare) at Dongxiang and Jinxian counties of Jiangxi Province in 2014 and 2015 respectivel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yield of D2 and D3were increased by 49. 82% and 76. 53% ( compared to N0) under N2 in 2014 and 2015 respectively. Yield of D3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18.44% (compared to ) in 2014, but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12. 35% ( compared to ) in 2015. As nitrogen fertilizer usage increased, sesame oil content increased first, then decreased;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and sesamin content reduced significantly by 17. 8% -20. 0%. As density increased, sesame capsule number per plant and 1000 -seed weight reduced. Nitrogen agronomy efficiency and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maintained at 3. 29 -4. 84 and 9. 89 -11. 17 kg/kg under N2 treatment. In conclusion, was optimum in Jinxian, D3 was optimum in收稿日期=2017-03-13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CARS - 15);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2011BBF60036)作者简介:汪瑞清(1981 -),男,湖北监利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芝麻高产栽培生理与技术研究,E-m ai l:andywang lll@163.C〇m*通讯作者:魏林根(1966 -),男,江西德安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芝麻高产栽培生理与技术研究,E - mail:lgw0021@ 163. com汪瑞清等: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红壤旱地秋芝麻的影响503 Dongxiang, and N2 was optimum to all upland red soil.Key words:sesame (Sesamum indicum L. ) ;nitrogen;density; yield; quality芝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优质特色油料作物,其 种子含油量大约为54%。
芝麻油不但具有很高的 营养价值,而且籽粒中的抗氧化物质芝麻素、芝麻林 素、芝麻酚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
2015年芝麻全国种植面积为42. 13万公顷,其 中江西省芝麻种植面积为3.07万公顷;江西黑芝麻 种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进 贤县、鄱阳县、都昌县、东乡县等地[1~3]。
2015年江 西省芝麻平均产量为1 173kg/hm2,较全国平均水平 1 519kg/hm2低22. 8%[2’3],主要原因是江西以黑芝 麻为主,同时以秋芝麻占多数,黑芝麻和秋芝麻产量 都要低于白芝麻和夏芝麻;也与肥料施用水平、比例、方法不当,以及种植管理粗放有关。
目前,有关 芝麻氮肥适宜量的研究有少量的报道,如卫双玲 等[4]在壤质潮土条件下结果表明白芝麻最佳施氮 量为123.09kg/hm2,而黑芝麻最佳施氮量为133. 92 kg/hm2。
李中秀[5]和李亚贞[6]等人对秋播黑芝麻 品种赣芝5号和赣芝8号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红壤旱 地施纯氮120kg/hm2时芝麻产量最高,最佳施氮量 为 80 ~120kg/hm2。
种植密度也被认为是影响芝麻产量的主要因素 之一,密度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芝麻产量的提高[7]。
红壤旱地芝麻种植密度在15万〜24万株/ hm2范围时芝麻产量相对较高,且秋芝麻的种植密 度要大于夏芝麻[8’9]。
芝麻粗脂肪含量与粗蛋白质 含量存在负相关,且施用氮肥均有提高芝麻粗脂肪 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趋势[1°]。
随着氮肥用量的 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都呈现下降趋势,白芝麻表现 为从1.66降为0. 82kg/kg,而黑芝麻表现为从1.71 降为0.96kg/k g[4]。
目前,关于氮肥和密度互作对 秋芝麻产量的影响报道较少,尤其对芝麻品质的影 响研究还尚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氮肥与密度的互作 试验,探究两个因子对红壤旱地芝麻产量、品质及其 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得出红壤旱地的合理施氮 量与适宜密度,优化芝麻群体结构和生态效应,为提 高芝麻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这对江西乃至全 国的芝麻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2014年试验地点为江西省东乡县渊山岗(28.18°N,116.57°E),土壤基础肥力:PH5.5,全氮 1.2 g/kg,速效磷12mg/kg,速效钾63mg/kg;2015年试验 地点为江西省进贤县罗溪镇(28. 38°N,116.19°E),土壤基础肥力:PH5.7,全氮1.3g/kg,速效磷15mg/ kg,速效钾75mg/kg。
2年试验品种都为赣芝5号 (种皮黑色、单秆、单花、四棱),由江西省农业科学 院作物研究所提供。
尿素作为氮源(N46.0%),由中化集团生产;钙镁磷肥作为磷源(P2〇5 12%),由江西磷肥厂生产;氯化钾作为钾源(K20 60%),由中化集团生产;硼砂作为硼源(B 10% )由辽宁省大 石桥市兴鹏复合肥有限公司生产。
田间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 密度为3个水平,分别为22. 5万、30万和37. 5万 株/hm2,对应的小区行数分别为6、7、8行(厢面宽 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