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一练 1.古诗三首(有答案)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一、陂浸归去信口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堂里的老师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
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
他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
他叫阿明,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试题-第1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试题-第1课古诗三首部编版一、下列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幼稚(chì)玉磬(qìng)B.陂池(bēi) 涟漪(qí)C.供品(gòng) 提供(gōng)二、读拼音,写字词。
天刚破xiǎo(),白zhòu()来临,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
是啊,没有辛勤的ɡēnɡyún(),哪里有收获呢?三、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童孙未解供耕织()A.理解,懂得。
B.讲明白,分析说明。
C.除去,除,废除,停止。
2.忽作玻璃碎地声()A.指一种人工制造的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
B.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3.短笛无腔信口吹()A.动物身体中空的部分。
B.乐曲的调子。
C.说话的声音、语调。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夸张B.比喻C.拟人(2)想象一下,写出诗句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过程:()→()(3)这句诗的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横”字表明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牧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无腔”“信口”也表现出了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致。
(2)读这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1.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含答案)部编版

1.古诗三首1.(2020北京海淀区期末模拟)用“√”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绩麻(jìjī) 供耕织(gōng gòng)稚子(zhuīzhì) 浸寒漪(yīqí)2.下列加粗词语在诗句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在田间播种)童孙未解供耕织(还不懂得)B.稚子金盆脱晓冰(幼小的孩子)稚子金盆脱晓冰(金属盆)C.山衔落日浸寒漪(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波纹)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3.(2020北京海淀区期末模拟)根据要求写诗句。
(1)本课中描绘出乡村傍晚幽静美丽的自然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孩子们“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提在手中”这一过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表现了孩子们(寒天弄冰敲击银钲)之趣(在正确的选项上打“√”)。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①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冰掉在地上的声音比作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写作手法在古诗中很常见,请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两句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这两句诗选自《稚子弄冰》,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 ) b.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孩子们)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的声音像玉磬声一般穿林而过,忽然听到了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 )c.诗句中的“玻璃”指的是我们现代的玻璃。
( )d.这两句诗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味。
(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根据诗句的意思完成填空。
诗句描写的是一个牧童_______________,用笛子吹出________的曲子的场景。
②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古诗三首 》 人教统编版(含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1.古诗三首一、比一比,再组词。
耘 ( ) 晓( ) 局( )纭 ( ) 浇( ) 昼( )二、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诗句,完成练习。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两句诗是抓住声音来写的,写出了弄冰发出的声音特别高亢、清脆。
()(2)这两句诗写出了弄冰的声音变化,由高亢转为清脆。
()(3)这两句诗反映了儿童弄冰的动作不够熟练,导致整个冰块碎作一地。
()(4)这两句诗从侧面写出了儿童的调皮与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四、课文回顾。
三首诗歌都描写了,不同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的是,《稚子弄冰》写的是,《村晚》写的是。
虽然三首诗歌描写的场景不同,但表达的感情却有相同之处,那就是。
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xīng xìng)(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面词语。
绩麻:________。
当家:________。
(3)古诗中的“儿”指的是________,“女”指的是________,本诗第一句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一组反义词。
本诗的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
(4)诗中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下面对这一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五年级下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基础过关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供.给(gōng gòng√)耘.田(yùn√yún)玉磬.(qìn qìng√)陂.(bēi√ pī)稚.子(zhì√ zì)寒漪.(yī√ qī)二、读拼音,写词语。
1.fú xiǎo(拂晓)时分,爷爷就跑到地里给蚕宝宝弄sāng yè(桑叶)了。
2.冬至后,白zhòu(昼)开始变长了。
三、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童孙未解供.耕织。
( C )A.提供B.旧时祭祖先或求神拜佛用的祭品C.从事2.稚子金盆..脱晓冰。
( B )A.用金子做的盆。
B.金属盆。
C.铁盆。
3.短笛无腔.信口吹。
( A )A.曲调。
B.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
C.话。
四、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
1.白天在田间锄草,晚上把麻搓成线,村中男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早晨,儿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钲来敲打。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3.牧童坐在牛背上,缓缓地往家走,手中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没有固定的曲调。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
(√)2.“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中的“玻璃”和我们所说的玻璃意思一样。
(×)3.《村晚》描写的是冬季乡村傍晚的景色。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诗中最能表现出农人日夜耕织繁忙劳动场面的句子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朝的杨万里,这首诗写儿童弄冰动作的诗句是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3.《村晚》的作者是宋朝的雷震。
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含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含答案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3.草满池塘水满陂。
(bēi pō)二、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3.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之情。
三、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创新大拓展四、请发挥想象,把《四时田园杂兴》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参考答案:一、1.(zhòu) 2.(zhēng) 3.(bēi)二、1.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一、陂浸归去信口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乡村的傍晚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新教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一、陂浸归去信口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安妮的一生安妮·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自幼备受父母的宠爱,上学后又深得老师的喜爱。
1942年7月,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迫害全家躲进普林森河畔小屋,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一练
1.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yún tián sāng shù fú xiǎo
二、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 昼.(zhòu zòu)出耘田夜绩.(jī jì)麻。
2. 彩丝穿取当.(dāng dàng)银钲.(zēng zhēng)。
3.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pō)。
三、形近字组词。
昼()耘()桑()晓()供()
但()耕()嗓()浇()洪()
四、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
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
的曲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
()、()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
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
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村晚》。
这是一首描写农
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似被山含住的红红()
以及放牛回家的()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
诗人即
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和
()之情。
六、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
傍.()①靠近②并排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八、请发挥想象,把《四时田园杂兴》改写成一篇短文(自由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昼夜耘田桑树拂晓
二、1.zhòu jì 2. dāng zhēng 3. bēi
三、昼夜但是耘田耕地桑树嗓子春晓浇水供给洪水
四、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1. 南宋范成大春、夏、秋、冬夏日
2. 南宋杨万里“脱冰作戏”
3. 南宋雷震池塘落日孩子曲子喜爱赞美
六、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1. ①①
2.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七、陂浸归去信口
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八、略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②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2.“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句中“头”上的引号作用是_______。
3. 阅读片段,联系全文,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的园子()的我()的祖父()的童年
4. 用“______”划出可以概括段落②主要内容的句子。
②
答案:
1.呼兰河传萧红
2.特定称谓
3.祖父太小能干快乐
4.祖父铲地,我也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