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栟茶中学物理高考模拟试题-人教版[特约]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物理阶段测试试题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物理阶段测试试题注意:本试卷満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直接写在试卷上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若风速越大,则降落伞 A .下落的时间越短 B .下落的时间越长 C .落地时速度越小 D .落地时速度越大 2.如图,墙上有两个钉子a 和b ,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 点,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 悬挂一质量为m 1的重物.在绳子距a 端2l的c 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 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 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码的质量比12m m 为 A .5 B . 2 C .25D .2 3.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0.3 s ,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 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109V ,云地间距离约为1 km ;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 C ,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 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AB .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1×1014WC .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1×109V/mD .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106J4.两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的点电荷放在x 轴上的O 、M 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 、N 两点的电势均为零,ND 段中的C 点电势最高,则 A .N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B .A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C.NC 间场强方向向x 轴正方向D .将负点电荷从N 点移到D 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两物体的形状不同,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将释放时刻作为t =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t 0时刻之前,甲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大于乙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B .t 0时刻之后,甲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小于乙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C .t 0时刻甲、乙两物体到达同一高度第2题第4题第5题D .t 0时刻之前甲下落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体下落的平均速度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如图a 为一火灾报警系统.其中R 0为定值电阻,R 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副线圈输出电压如图b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线圈输入电压有效值为220 2 VB .副线圈输出电压瞬时值表达式u =442cos(100πt )VC .R 处出现火情时原线圈电流增大D .R 处出现火情时电阻R 0的电功率增大7.如图所示,小球从A 点以初速度v 0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B 后返回A ,C 为AB 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从A 出发到返回A 的过程中,位移为零,外力做功为零B .小球从A 到C 与从C 到B 的过程,减少的动能相等 C .小球从A 到C 与从C 到B 的过程,速度的变化率相等D .小球从A 到C 与从C 到B 的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相等[来源:学科网ZXXK]8.如图所示,xOy 坐标平面在竖直面内,x 轴沿水平方向,y 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在图示空间内有垂直于xOy 平面的水平匀强磁场.一带电小球从O 点由静止释放,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关于带电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OAB 轨迹为半圆 B .小球运动至最低点A 时速度最大,且沿水平方向C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 .小球在A 点时受到的洛伦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9.在圆轨道上运动的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 ,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A .卫星的动能为mgR /4B .卫星运动的周期为4π2/R gC .卫星运动的加速度为g /2D .卫星运动的速度为2Rg三、简答题:共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0.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 ,记下相应的t 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s (m )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0.950 t (ms ) 292.9 371.5 452.3 552.8 673.8 776.4 s /t (m/s )1.711.621.551.451.341.22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图a 图b x yOA B C 第8题图(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 t、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Stt-图线;(3)由所画出的Stt-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11.某同学到实验室做《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有以下器材:待测电源(电动势未知,内阻约为2Ω);一个阻值未知的电阻R0;多用电表一只;电压表两只;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①该同学首先用多用电表粗略测量电源的电压,电表指针和选择开关分别如图所示,则该电表读数为▲ V;②为较准确地测量该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并同时测出定值电阻R0的阻值,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时他用U1、U2、I分别表示电表V1、V2、A的读数,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记录了U1、U2、I的一系列值.并作出下列三幅U—I图线来处理实验数据,从而计算电源电动势、内阻以及定值电阻R0的值.s)st(m/s)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1.01.11.21.31.41.51.61.71.81.92.0图2其中,可直接算出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图是 ▲ ,可直接算出定值电阻R 0的图是 ▲ .③本实验中定值电阻的测量存在误差,造成这一误差的原因是 ▲ A .由电压表V 1、V 2分流共同造成 B .由电压表V 1、V 2分流及电流表分压共同造成 C .只由电压表V 2分流造成 D .由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分压共同造成[来源:Z+xx+]12【选做题】(请从A 、B 和C 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并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 、B 两小题评分)A .(选修模块3-3)(1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显微镜下看到墨水中的炭粒的无规则运动是热运动B .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C .晶体所有的物理性质各向异性,非晶体所有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D .分子a 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 ,它们间分子力一直变大(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过三个不同的过程a 、b 、c 后又回到初始状态.在过程a 中,若系统对外界做功400J ,在过程c 中,若外界对系统做功200J ,则b 过程外界对气体做功___▲_____J ,全过程中 系统 ▲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其热量是 ▲ J .(3)现在轿车已进入普通家庭,为保证驾乘人员人身安全,汽车 增设了安全气囊,它会在汽车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利用叠 氮化钠(NaN 3)爆炸时产生气体(假设都是N 2)充入气囊,以保护驾乘人员.若已知爆炸瞬间气囊容量为70L ,氮气的密度ρ=1.25×102Kg/m 3,氮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 =0.028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1,试估算爆炸瞬间气囊中N 2分子的总个数N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V 1 V 2ARR 0SE r P ∕×105PaV ∕×10-3m 30 1 2 3 ab4 2 cC.(选修模块3-5)(12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C.一个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能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当具有5.0 eV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1.5 eV.为了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子的最低能量为▲A.1.5 eV B.3.5 eV C.5.0 eV D.6.5 eV(3)总质量为M的火箭被飞机释放时的速度为v,方向水平.释放后火箭立即向后以相对于地面的速率u喷出质量为m的燃气,则火箭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变为▲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M、N长度为L,两金属板间距为33L.直流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位于金属板左侧中央的粒子源O可以沿水平方向向右连续发射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带电粒子的质量不计,射入板间的粒子速度均为v0=3qEm.在金属板右侧有一个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1)将变阻器滑动头置于a端,试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2)将变阻器滑动头置于b端,试求带电粒子射出电场的位置;(3)将变阻器滑动头置于b端,试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14.如图所示,固定斜面的倾角θ=30°,物体A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43,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弹簧处于原长时上端位于C 点.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光滑的定滑轮连接物体A 和B ,滑轮右侧绳子与斜面平行,A 的质量为4kg ,B 的质量为2kg ,初始时物体A 到C 点的距离为L =1m.现给A 、B 一初速度v 0=3m/s 使A 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B 向上运动,物体A 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又恰好能弹到C 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0m/s 2,不计空气阻力,整个过程中,轻绳始终处于伸直状态,求此过程中: (1)物体A 沿斜面向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A 向下运动刚到C 点时的速度大小; (3)弹簧的最大压缩量和弹簧中的最大弹性势能.15.如图所示,质量为m 、边长为L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放在倾角为 的光滑足够长的斜面的底端,整个装置处在与斜面垂直的磁场中,在斜面内建立图示直角坐标系,磁感应强度在x 轴方向分布均匀,在y 轴方向分布为B =B 0+ky (k 为大于零的常数).现给线框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 0,经时间t 0线框到达最高点,然后开始返回,到达底端前已经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 0/4.已知线框的电阻为R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线框从开始运动到返回底端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热量; (2)线框在底端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3)线框上升的最大高度.y B高三物理学科自主作业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D 2.C 3.A 4.D 5.B 二、多项选择题6.CD 7.BCD 8.BC 9.AB三、简答题:共26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江苏省南通市栟茶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栟茶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如图所示,一弧形的石拱桥由四块完全相同的石块垒成,每块石块的左、右两个截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0°,第1、4块石块固定在地面上,直线OA沿竖直方向.则第2、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F23和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F12之比为()(不计石块间的摩擦力)B. C. D.参考答案:A2. (单选)如图所示,P是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的轻绳将P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砝码,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m,在P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桌面以上的绳子始终是水平的,关于物体P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P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一定大于mgB.P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一定小于mgC.P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一定等于mgD.P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可能等于mg参考答案:B3.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串联后接在交流电源上,在两个副线圈中分别接上电阻R1和R2,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两电阻上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A.I1:I2=1﹕1B.I1:I2=R1﹕R2C.P1:P2=1﹕1D.P1:P2=R1﹕R2参考答案:答案:AD4. 如图是拔桩装置。
当用大小为F、方向竖直向下的作用力拉图中长绳上的E 点时,绳CE部分被水平拉直,绳CA被拉到竖直,绳DE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绳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
则绳CA拔桩的作用力的大小是A.Ftanα·tanβ B.Ftanα·cotβC.Fcotα·tanβ D.Fcotα·cotβ参考答案:答案:D5. 图中A为理想电流表,V1和V2为理想电压表,R1为定值电阻,R2为可变电阻,电池E内阻不计,则A.R2不变时,V2读数与A读数之比等于R1B.R2不变时, V1读数与A读数之比等于R1C.R2改变一定量时,V2读数的变化量与A读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绝对值等于R1D.R2改变一定量时,V1读数的变化量与A读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绝对值等于R1参考答案:答案:BC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某同学在学习了DIS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甲所示。
最新-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一个正确选项,有的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首先是通过推理论证建立理论,然后再由实验加以验证.下列叙述内容符合上述情况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B.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后来普朗克用光电效应实验提出了光子说C.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后来由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后来由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给予了验证2.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现突然将作用在B上的力F改为作用在A上,并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则A、B的运动状态可能为()A.一起匀速运动B.一起加速运动C.A加速,B减速D.A加速,B匀速3.在高纬度地区,高空大气稀薄的地方常出现五颜六色的弧状、带状或幕状的极其美丽壮观的发光现象,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极光”,它是由太阳发射的高速带电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进入两极附近,撞击并激发高空中的空气分子和原子而引起的.假如我们在北极地区忽然发现高空出现了沿顺时针方向生成的紫色弧状极光,则关于引起这一现象的高速粒子的电性及弧状极光的弯曲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粒子带正电B.高速粒子带负电C.弯曲程度逐渐减小D.弯曲程度逐渐增大4.“轨道电子俘获”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称为母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其内部一个质子变为中子,从而变成一个新核(称为子核),并且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中微子的质量很小,不带电,很难探测到,人们最早就是通过子核的反冲而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的.下面关于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衰变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母核的质量数等于子核的质量数B.母核的电荷数大于子核的电荷数C.子核的动量等于中微子的动量D.子核的动能大于中微子的动能5.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发出光的波长最短B.这群氢原子如果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所发出光恰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发出光一定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C.用这群氢原子所发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49 eV的金属钠,则从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能为11.11 eVD.用这群氢原子所发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49 eV 的金属钠,则从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能为9.60 eV6.两细束平行光a 、b 的间距为Δ1x ,斜射到一块矩形玻璃砖的同一表面上.已知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a v >b v ,设经玻璃砖两次折射后的出射光线间距为Δa x 2x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2x 可能等于零B.Δ2x 不可能小于Δ1xC.Δ2x 不可能等于Δ1xD.Δ2x 不可能大于Δ1x7.2018年10月某日上午,中国首颗业务型静止轨道(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下列关于这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速度介于7.9 km/s ~11.2 km/sB.周期大于地球自转周期C.处于平衡状态D.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8.下列是热学的有关知识,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反映了微粒中分子运动的不规则性B.对不同种类的物体,只要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相同C.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而斥力减小D.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一定增大9.如图所示,一边长为h 的正方形线圈A ,其电流I 方向固定不变,用两条长度恒为h 的细绳静止悬挂于水平长直导线CD 的正下方.当导线CD 中无电流时,两细绳中张力均为T ,当通过CD 的电流为i 时,两细绳中张力均降为aT (0<a <1=,而当CD 上的电流为i ′时,细绳中张力恰好为零.已知长直通电导线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与到导线的距离r 成反比(即B =k /r ,k 为常数).由此可知,CD 中的电流方向和电流之比i /i ′分别为( )A.向左1+aB.向右1+aC.向左1-aD.向右1-a10.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t=0时刻的图象. 经过Δt =1.2 s 时间,恰好第三次重复出现图示的波形.根据以上信息,下面各项能确定的是 ( )A.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B.Δt =1.2 s 时间内质点P 经过的路程C. t =0.6 s 时刻质点P 的速度方向D. t =0.6 s 时刻的波形图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本题共2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8分)常用螺旋测微器的精度是0.01 mm.右图中的螺旋测微器读数为5.620 mm ,请你在刻度线旁边的方框内标出相应的数以符合给出的数.若另制一个螺旋测微器,使其精确度提高到0.018 mm ,而螺旋测微器的螺距仍保持0.5 mm 不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12.(12分)在电学实验中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总存在系统误差.某校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消除系统误差的探究实验,下面就举两例:Ⅰ.(6分)某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该电路能够测量电源E 的电动势和内电阻r ,E ′是辅助电源. A 、B 两点间有一灵敏电流计G .(1)补充下列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S 1、S 2, 使得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零,这时,A 、B 两点U A 、U B 的关系是U A U B ,即A 、B 相当于同一点,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I 1和U 1,其中I 1就是通过电源E 的电流.②改变滑动变阻器R 、R ′的阻值,重新使得________________,读出_______________.(2)写出步骤①②对应的方程式及电动势和内电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6分)某组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金属电阻率,在测量时需要用刻度尺测出被测金属丝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出金属丝的电阻x R .(1)请写出测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2)利用该电路进行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是:第一步:闭合电键S 1,将电键S 2接2,调节滑动变阻器R P 和r ,使电压表读数尽量接近满量程,读出这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 1、I 1;请你接着写出第二步,并说明需要记录的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以上记录的数据计算出被测电阻x R 的表达式为x 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总结:经过分析研究就可以看出该活动是十分有成效的,它们都可以消除系统误差,测量的是真实值.三、本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4分)在海滨游乐场有一种滑沙的娱乐活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斜坡底部B点后沿水平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斜坡滑道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滑板与两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0,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斜坡倾角θ=37°.(1)若人和滑块的总质量为m=60 kg,求人在斜坡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sin 37°=0.6,cos 37°=0.8)(2)若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A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为s=50 m,为确保人身安全,假如你是设计师,你认为在设计斜坡滑道时,对高度应有怎样的要求?14.(14分)如图甲所示,ABCD abcd为一放于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槽,上端开口,AB ba、CD dc面为两铜板,其他面为绝缘板,槽中盛满导电液体(设该液体导电时不发生电解).现在质量不计的细铜丝的下端固定一铁球构成一单摆,铜丝的上端可绕O点摆动,O点在槽中心的正上方,摆球摆动平面与AB垂直.在两铜板上接上图示的电源,电源内阻可忽略,电动势E=8 V,将电源负极和细铜丝的上端点分别连接到记+忆示波器的“地”和“Y”输入端(记忆示波器的输入电阻可视为无穷大).假设摆球在导电液中做简谐运动,示波器的电压波形如图乙所示.(1)求单摆的摆长(已知π2=10,g=10 m/s2).(2)设AD边长为4 cm,则摆动过程中摆球偏离CD板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忽略铜丝对导电液中电场的影响).15.(15分)在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中,有一条与电场线平行的几何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几何线上有两个静止的小球A 和B (均可看作质点),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 ,A 球带电荷量+Q ,B 球不带电.开始时两球相距L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A 球开始沿直线运动,并与B 球发生正对碰撞,碰撞中A 、B 两球的总动能无损失.设在各次碰撞过程中,A 、B 两球间无电量转移,且不考虑重力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问:(1)A 球经过多长时间与B 球发生第一次碰撞?(2)第一次碰撞后,A 、B 两球的速度各为多大?(3)请猜测在以后A 、B 两球再次不断地碰撞的时间间隔会相等吗?并对猜测的结论进行论证.如果相等,请计算出时间间隔T ,如果不相等,请说明理由.16.(15分)如图所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 沿y 方向没有变化,沿x 方向均匀增加,每经过1 cm增加量为 1.0×10-4 T ,即ΔxB ΔΔ=1.0×10-4 T/cm ,有一个长L =20 cm ,宽h =10 cm 的不变形的矩形金属线圈,以 v =20cm/s 的速度沿x 方向运动.求:(1)如果线圈电阻R =0.02 Ω,线圈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2)为保持线圈匀速运动,需要多大外力?机械功率是多少?17.(16分)如图所示,滑块A1、A 2由轻杆连接成一个物体,其质量为M ,轻杆长为l .滑块B 的质量为m 、长为21l ,其左端为一小槽,槽内装有轻质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整个系统获得动能E k.弹簧松开后便从侧边离开小槽并远离木块,以后B 将在A 1、A 2间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假定整个系统都位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求物块B 的运动周期.18.(18分)常见的激光器有固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出了自由电子激光器,其原理可简单用右图表示:自由电子经电场加速后,射入上下排列着许多磁铁的“孑孓”管中,相邻的两块磁铁的极性是相反的,在磁场的作用下电子扭动着前进,犹如孑孓在水中游动.电子每扭动一次就会发出一个光子(不计电子发出光子后能量的损失),管子两端的反射镜使光子来回反射,结果从略为透光的一端发射出激光.(1)该激光器发出的激光频率能达到X 射线的频率,功率能达到兆千瓦.若激光器发射激光的功率为P =6.63×118 W ,激光的频率为v =1016 Hz ,则该激光器每秒发出多少激光光子?(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 ·s )(2)若加速电压U =1.8×118 V,电子质量为m =9×10-31 kg ,电子的电量q =1.6×10-19C ,每对磁极间的磁场可看作是均匀的,磁感应强度为B =9×10-4 T ,每个磁极的左右宽度为L =30 cm ,垂直于纸面方向的长度为2L =60 cm ,忽略左右磁极间的缝隙,当电子在磁极的正中间向右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时,电子可通过几对磁极?物理参考答案与解析1.AC 本题以物理学史为核心命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中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经历的掌握情况.牛顿得出了万有引力与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但却无法算出两个天体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因为他不知道引力常量G 的值.一百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G 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故A 正确.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它是受到普朗克量子理论的启发,因此B 错误.麦克斯韦只是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但无法用实验来证实,后来由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C 正确.汤姆生提出的是“枣糕模型”,因此D 错误.2.AC 本题以常见的运动模型为核心,考查了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隔离法与整体法的应用等知识.解决的关键是正确对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开始,A 、B 一起匀速运动,说明地面和B 之间一定有摩擦力,大小等于F .但A 、B 之间一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的摩擦因数为零,A 、B 之间可以光滑也可以不光滑.如果A 、B 之间光滑,那么将力作用在A 上后,A 加速,B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而减速运动,故C 正确.如果A 、B 之间不光滑,二者仍看作一个整体,则二者仍匀速运动,故A 正确.3.AD 本题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为背景命题,考查了地磁场、左手定则、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知识点.极光在地球上看为顺时针方向,如果俯视则应为逆时针方向,在北极上空磁场方向为竖直向下,由左手定则可以判断粒子带正电.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粒子速度逐渐减小,其运动半径逐渐减小,因此弯曲程度逐渐增大,故选项A 、D 正确.4.ABC 本题以“轨道电子俘获”为背景进行命题,考查了原子物理知识.该过程的核反应方程式为m n A+01-e →m n 1-B+v (中微子),因此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以判断A 、B 正确.在俘获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故C 正确.根据E K =mp 22和题中中微子的质量很小的信息可以知道D 错误.5.BD 本题以氢原子的能级图为背景进行命题,考查了氢原子的跃迁、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等知识.根据在跃迁过程中hv =E 2-E 1可以计算出各能级差的大小,就可判断频率的大小.已知从n =3能级跃迁到n =1时能级差最大,因此所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若恰好使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 =3能级跃迁到n =2所发出的光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根据221mv =W hv -和13E E hv -=就可得D 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BD.6.A 本题以玻璃砖为背景进行命题,考查了折射定律、折射率与速度的关系、平行玻璃砖的光线特点.本题要牢牢抓住折射率定律表达式和cn v =结合分析,思维要开阔,由于玻璃砖厚度不同,讨论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间距Δx 大小比较,要从会出现的几种情况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详细的解答为:cn v =,a v >b v ,a n <b n ,由sin i =n sin r 分析,a 光在玻璃砖上表面的折射角大于b 光在上表面折射角.若a 光在左,b 光在右,随着玻璃砖厚度的不同,可能Δx 2<Δx 1,也可能Δx 2=0,a 、b 两光在玻璃砖内相交再折射出时,还可能Δx 2=Δx 1,若b 光在左,a 光在右,则Δx 2>Δx 1,依次分析可知A 正确.7.D 本题以“风云二号”卫星为背景进行命题,考查了天体运动中的有关问题.由于“风云二号”为同步轨道,因此它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等,速度一定比第一宇宙速度小,因此AB 错误.卫星在运动中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从而做圆周运动,因此C 错误.根据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可以判断D 正确.8.B 本题以常见的热学概念为核心进行命题,考查了热学的基本概念.布朗运动反映的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 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与哪种物质无关,所以B 正确.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的,所以C 错误.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所以D 错误.9.C 本题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安培力的计算、左手定则、受力分析等知识点.由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可知,当CD 中通电流时,细绳中的张力减小,故正方形线圈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一定向上.当通过CD 的电流为i 时,对线圈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向上和向下的安培力、细绳的拉力,故G +ilh hk aT ilh h k +=22①;当通过CD 的电流为i ′时,对线圈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向上和向下的安培力、细绳的拉力,故G +Ih i hk Ih i h k '='2②;当通过CD 中无电流时,对线圈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细绳的张力,故G=2T ③.解①②③可得i/i ′=(1-a )/1.10.ABD 本题以机械波的图象为核心命题,考查了波的传播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路程、波形图等知识点.并且本题具有发散性,要求学生具有从图象中得到有关信息的能力.从图象中可知波长λ=8 m ,经过Δt =1.2 s 时间,恰好第三次重复出现图示的波形,因此可知周期T =0.4 s ,从而确定波速和Δt =1.2 s 时间内质点P 经过的路程为s =4A ×3=120 cm ,t =0.6 s 时由于不知波的传播方向,因此无法确定质点P 的振动方向,t =0.6 s=1.5 T ,因此可以确定t =0.6 s 的波形图.综上本题答案为ABD.11.【命题分析】 本题是考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和原理,尤其考查了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从而学生才能正确的改装螺旋测微器.由读数的方法就可以在方框中填入数字.如果知道了螺旋测微器的基本原理即它的螺距为0.5 mm ,即每转一周,螺杆就前进或后退0.5 mm ,将它分成50等份的圆周,则每旋转一份即表示0.01 mm ,因此,它可精确到0.01 mm.如果要使其精确度提高到0.018 mm ,那么就可采取将螺距分成100等份即可.答案:方框内数字为:5、15、10(顺序为从左向右,从上到下).将可动刻度100等份(每空2分)12.【命题分析】 本题是比较创新的实验,是属于研究性学习实验,是在常规实验基础上的改进,主要考查的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金属电阻率的实验原理及误差的消除方法.本题都是两次测量,利用消元法消除了电表内阻造成的系统误差,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解】Ⅰ.①调整滑动变阻器R 、R ′(2分)= (1分)②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零(1分)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I 2和U 2(1分)(2)E=I 1r +U 1,E =I 2r +U 2,解得E=U 1+I 1(U 2-U 1)/(I 1-I 2),r =(U 2-U 1)/(I 1-I 2)(2分)Ⅱ.(1)πd 2Rx /4l (2分)(2)将电键S 2接1,只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电压表读数尽量接近满量程,读出这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 2、I 2 (2分) U 1/I 1-U 2/I 2(2分)提示:由欧姆定律得U 1=I 1(R A +R P +R x ),U 2=I 2(R A +R P ),故R x =U 1/I 1-U 2/I 2.13.【命题分析】 本题是以海滨游乐园中游乐活动的新情景为核心命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等知识,并且第(2)问具有开放性.【解】(1)在斜坡上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ma ①(1分)N -mg cos θ=0 ②(1分)f=μN ③(1分)解①②③得,a =g sin θ-μg cos θ=2 m/s2(2分)(2)设斜坡的最大高度为h ,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v ,则v 2=2ah sin θ ④(1分)沿BC 段前进时的加速度a ′=μmg /m =μg ⑤(1分)沿BC 段滑行的距离L=v 2/2a ′ ⑥(1分)为确保安全要求,则L+h cot θ≤s ⑦(2分)④⑤⑥⑦联立解得h ≤25 m ,故斜坡的高度不应超过25 m.(2分)14.【命题分析】 本题以记忆示波器为核心命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涉及到单摆、电路等知识.解决的关键是从图象上找出周期,然后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进行计算.对于第(2)问,要理解记忆示波器的读数原理.【解】(1)由图乙可知单摆的周期为T =1 s (2分)由T =2πgl 得,l =22π4gT =0141012⨯⨯ m=0.25 m.(2分) (2)摆动过程中电压最大为6 V ,该电压与摆球偏离CD 板的距离Δl 成正比,有AD l l Δ=EU ,其中l AD =4 cm ,U =6 V ,E =8 V 解得Δl =3 cm此即为摆球偏离CD 板的最大距离.(3分)同理可得,摆球偏离CD 的最小距离为1 cm.(3分)15.【命题分析】 本题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为核心命题,考查了电场力做功、动量守恒、动能定理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解题的难点在于猜测碰撞的时间间隔是否相等,然后利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当然还可以利用图象来计算出时间间隔.解决时关键点在于二者碰撞的过程中位移相等.【解】(1)对小球A 进行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公式有,QE =ma ①(1分)L =21at 2 ②(1分) 解①②得t =QEml 2③(2分) (2)由动量守恒得,mv =mv 1+mv 2 ④(2分) 又由碰撞的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得21mv 2=21mv 21+21mv 22,其中v 1为A 碰撞后的速度,v 2为B 碰撞后的速度 ⑤,(2分)解④⑤得,v 1=0,v 2=v , ⑥(2分)又由动能定理,12mv 2=QEL ⑦(1分)故v 1=0,v 2=mQEL 2⑧(2分)(3)由(2)可知,A 、B 两球碰后速度交换,故21at 22=v 2t 2,∴t 2=a v 22, 第二次碰撞后A 球速度为v 2,B 球速度为v 3,所以v 3=at 2=2v 2,由位移关系得v 2t 3+21at 23=v 3t 3,∴t 3=2v 2a ⑨(2分) 依次类推,得v n -1t n +21at 2n =v n t n ,得t n =a v 22,所以T =a v 22=2QEml 2,故间隔相等.⑩(3分)16.【命题分析】 本题以矩形线框在磁场中的运动为核心命题,考查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功率、安培力、能量等知识点.解决的关键是求出电动势,然后根据电路知识解决.【解】(1)设线圈向右移动一距离Δx ,则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为ΔΦ=h Δxx B ∆∆ L (2分)而所需时间为Δt =vx ∆(1分)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感应电动势为E =t ∆∆Φ=hvL x B ∆∆=4×10-5 V (3分)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感应电流I=ER =2×10-3 A (2分)电功率P=IE =8×10-8 W (2分)(2)电流方向是沿逆时针方向的,导线dc 受到向左的力,导线ab 受到向右的力,两力大小不等,当线圈做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需施加外力F 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机械功率为P 机=P=8×10-8 W.(2分)根据P 机=F 外v 得F 外=vP 机=4×10-7 N (4分) 17.【命题分析】 本题以滑块模型为核心命题,考查了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物体的往复运动等知识.此题最大的难点在于不能正确分析其运动的过程.【解】设弹簧松开后物体A 1A 2与滑块B 的速度各为V 和v ,则有MV +mv =0①(2分)12MV 2+12mv 2=E K ②(2分)若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联立①②解得V =-)(2K m M M m E +③ v =)(2K m M M m E +④(2分) 当B 与A 2发生第一次碰撞后,A 1A 2与滑块B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1,则有MV 1+mv 1=MV +mv =0⑤(2分)12MV 21+12mv 21=21MV 2+21mv 2=E K ⑥(2分) 联立⑤⑥解得,V 1=)(2K m M M m E +⑦v 1=)(2K m M M m E +⑧(2分) 可见B 与A 2碰撞后,B 与A 1A 2的速度大小不变,只改变方向.同理,B 与A 1碰撞后也有同样的结果,即各自的速度大小不变,只改变方向.这说明B 与A 1A 2都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往返的运动,B 的运动周期等于B 与A 2连续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也就是B 与A 1A 2相向运动,共同运动21l 所经历的时间的2倍.(说明占2分) 即T =2×112/V v l + =)(2K m M E Mm +.(2分) 18.【命题分析】本题以激光器为核心进行命题,考查了光子的能量、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场力做功、动能定理及空间几何关系.【解】(1)每个激光光子的能量E =h ν=6.63×10-34×1016 J=6.63×10-18 J (2分)设该激光器每秒发射n 个光子,则Pt=(nt)E ,(2分)所以n=P/E =6.63×118/6.63×10-18=1027(2分)(2)设电子经电场加速获得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得,qU =mv 2/2,(2分)∴v=2qU/m= 10/9101.8101.62-314-19⨯⨯⨯⨯⨯m/s=8×118 m/s (2分)由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设轨道半径为R ,则qvB =mv 2/R (2分)∴R=mv/qB =9×10-31×8×118/(1.6×10-19×9×10-4)m=0.5 m (2分)电子在磁极间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俯视图),电子穿过每对磁极的侧移距离均相同,设为ΔL ,则ΔL =R -22L R - =0.5-223.05.0-=0.1 m (2分)通过的磁极个数n =L /ΔL =0.3/0.1=3(2分)。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物理下学期4月学情调研卷新人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年级学情调研 物理本试卷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库仑提出了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方法B .重心、合力和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等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C .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D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场强FE q=,电容C Q U = ,加速度F a m=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2.如图所示,甲、乙两运动员从水速恒定的河两岸A 、B 处同时下水游泳,A 在B 的下游位置,甲游得比乙快,为了在河中尽快相遇,两人游泳的方向应为( ) A .甲、乙都沿A 、B 连线方向B .甲、乙都沿A 、B 连线偏向下游方向C .甲、乙都沿A 、B 连线偏向上游方向D .甲沿A 、B 连线偏向上游方向,乙沿A 、B 连线偏向下游方向 3.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I B kr =,即磁感应强度B 与导线中的电流I 成正比、与该点到导线的距离r 成反比。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长直导线相距为R ,通以大小、方向均相同的电流。
规定磁场垂直纸面向里为正方向,在0-R 区间内磁感应强度B 随x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 )4.图示电路中GMR 为一个磁敏电阻,它的阻值随所处空间磁场的增加增强而增大,闭合开头1S 和2S 后,在滑片P 向右滑动时 A 、1L 、2L 都变暗 B 、1L 、2L 都变亮 C 、1L 变暗、2L 变亮 D 、1L 变亮、2L 变暗5.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命名为“格利斯581 c ”。
该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5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
设想在该行星表面附近绕行星沿圆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的动能为E k 1,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的相同质量的人造卫星的动能为E k 2。
江苏省宿迁市栟茶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栟茶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两个表达式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荷量B.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F是放入电场中电荷所受的电场力,q是放入电场中电荷的电荷量,它适用于任何电场C. 是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荷量,它不适用于匀强电场D. 从点电荷场强计算式分析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式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而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q2处场强的大小参考答案:A公式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合一切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中F表示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q表示试探电荷的电荷量,不是场源电荷的电荷量,A错误B正确;公式为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只适用于点电荷电场强度的计算,Q为场源电荷的电荷量,其是利用电场强度定义式和库仑定律表达式推导出来的,其中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而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q2处场强的大小,CD正确.2. (多选题)如图9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
若撤去力F1,则A.木块受到合力大小为10N,方向向右B.木块受到合力大小为2N,方向向左C.木块受到合力大小为0D.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向右参考答案:CD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3. (单选)在2009年10月全运会田径比赛上,设某运动员臂长为L,将质量为m的铅球推出,铅球出手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则该运动员对铅球所做的功是()参考答案:A4.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物体A、B,质量分别为m1、m2.在拉力F作用下,A和B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为a1、a2.则()A.a1=a2=0B.a1=a;a2=0C.a1=a;a2= aD.a1=a;a2=﹣a参考答案: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分析】突然撤去拉力F的瞬间,弹簧弹力没有发生变化,所以A受力不变,B只受弹簧弹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解答】解:当力F作用时,对A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a=突然撤去拉力F的瞬间,弹簧弹力没有发生变化,所以A受力不变,即a1=a;B只受弹簧弹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故选D5. 下列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B.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参考答案:BC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填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线速度大小为3m/s,角速度为6rad/s,则在0.1s内物体通过的弧长为m,半径转过的角度为rad,半径是m.参考答案:0.3,0.6,0.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线速度大小为3m/s,角速度为6rad/s,则在0.1s内物体通过的弧长为:△l=v?△t=3×0.1=0.3m半径转过的角度为:△θ=ω?△t=6×0.1=0.6rad根据v=ωr求解半径为:r==m=0.5m故答案为:0.3,0.6,0.57.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初速度是1m/s,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则它在第1s 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是 m/s,它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江苏省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24届物理高二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24届物理高二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仍在P点下方)A.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电量将增大B.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C.P点的电势将升高D.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大2、如图所示,+Q1和-Q1是两个可自由移动的电荷,Q1=4Q1.现再取一个可自由移动的点电荷Q3放在Q1与Q1连接的直线上,欲使整个系统平衡,那么()A.Q3应为正电荷,放在Q1的右边B.Q3应为负电荷,放在Q1的左边C.Q3应为正电荷,放在Q1的左边D.Q3应为负电荷,放在Q1的右边3、A、B两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q、+9q,质量分别为m l、m2 ,如图所示,用两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静止时A、B两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其中O 点到A球的间距OA= 2L,∠AOB=90°,∠OAB=60°,C是AB连线上一点且在O点的正下方,带电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静电力常量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间的库仑力为B.A、B两球的质量之比为1:3C.C点的电场强度为零D.若仅互换A、B两球的带电量,则A、B两球位置将不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擦黑板.已知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为8N,与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则黑板擦与黑板间的滑动摩擦力为()A.2N B.3.2NC.20N D.32N5、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A.刘翔在110米跨栏时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m/s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6、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表头分别改装成两个安培表和两个伏特表,安培表A1的量程大于A2的量程,伏特表V1的量程大于V2的量程,把它们按图接入电路,则()①安培表A1的读数大于安培表A2的读数;②安培表A1的偏转角小于安培表A2的偏转角;③伏特表V1的读数小于伏特表V2的读数;④伏特表V1的偏转角等于伏特表V2的偏转角。
江苏省扬州市栟茶高级中学高二物理摸底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栟茶高级中学高二物理摸底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图所示,MN和PQ是两根互相平行竖直放置的光滑金属导轨,已知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有一垂直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宽度为L,ab是一根不仅与导轨垂直而且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的金属杆。
开始,将开关S断开,让ab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过段时间后,再将S闭合,若从S闭合开始计时,则金属杆ab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A. B.C. D.参考答案:ACD。
试题分析:当将开关S断开时,ab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则其加速度不变,速度逐渐变大;当闭合开关时,导体会受到一个安培力,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如果此时安培力与重力正好相等,则将会沿这个速度匀速动动下去,故A是可能的;如果安培力比重力小,则导体受到的合力仍是向下的,导体的速度会增加,直到安培力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时,导体处于匀速运动,由于安培力是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故此时导体的加速度也是变化的,故B是不对的,C是可能的;如果安培力比重力大,则导体会做减速运动,直到安培力与重力相等时,速度才会变为匀速,故D也是可能的,所以该题选ACD。
考点:本题考查了安培力的有关知识。
2. (单选)如图所示,蹄形磁体用悬线悬于O点,在磁铁的正下方有一水平放置的长直导线,当导线中通以由左向右的电流时,蹄形磁铁的运动情况将是()A.静止不动B.向纸外平动C.N极向纸外,S极向纸内转动D.N极向纸内,S极向纸外转动参考答案:C3.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一单匝线圈ABCD,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大小为v的速度向右匀速进入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第二次以大小为的速度向右匀速进入该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二次进入与第一次进入时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1:3B. 第二次进入与第一次进入时外力做功的功率之比为1:3C. 第二次进入与第一次进入时线圈中产生的热量之比为1:3D. 第二次进入与第一次进入时通过线圈中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1:3参考答案:AC【详解】A、设磁感应强度为B,CD边长度为L,AD边长为,线圈电阻为R;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感应电流,感应电流I与速度v 成正比,第二次进入与第一次进入时线圈中电流之比:,故A正确;B、线圈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线圈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得,外力,外力功率,功率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第二次进入与第一次进入时外力做功的功率之比:,故B错误;C、线圈进入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与速度成正比,第二次进入与第一次进入时线圈中产生热量之比:,故C正确;D、通过导线横截面电荷量:,电荷量与速度无关,电荷量之比为1:1,故D错误。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栟茶中学高三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栟茶中学高三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f m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0~t1时间内F的功率逐渐增大B.t2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最大C.t2时刻后物块A做反向运动D.t3时刻物块A的动能最大参考答案:BD2. 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A地的水平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7中直线①所示,用质量为的另一物体在B地做类似实验,测得a-F关系如图中直线②所示,设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和,则()A.B.C.D.参考答案: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则a=-g.知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纵轴截距的大小表示重力加速度.从图象上看,②图线的斜率大于①图线的斜率,则,纵轴截距相等,则.故选B。
3. (单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B. 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中的人不处于平衡状态C. 在小车的水平光滑表面上静置一小木块,当平板车加速运动时,小物块仍处于平衡状态D. 竖直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后,用力F将它再拉下一段距离后停止,当突然撤去力F 时,重物仍处于平衡状态参考答案:C4. 如图所示,质量为1 kg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物体以8 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现保持力F大小不变,方向突然变为竖直向上,则关于物体以后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10m/s2):()A.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变为1.6N,经过6s通过的位移为19.2 mB.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变为1.6N,经过6s通过的位移为20 mC.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变为2.4N,经过6s通过的位移为20 mD.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变为1.2N,经过6s通过的位移为20 m参考答案:B5. 如图7所示,在0≤x≤2L的区域内存在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纸面)向里,具有一定电阻的矩形线框abcd位于xOy平面内,线框的ab边与y轴重合,bc边长为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江苏省栟茶中学物理高考模拟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物体的体积无关B .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改变时,内能可能不变D .物体在压缩时,分子间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2.日光灯中有一个装置——启动器,其中充有氖气.日光灯启动时启动器会发出红光,这是由于氖原子的( ).A .自由电子周期性的运动而发光的B .外层电子受到激发而发光的C .内层电子受到激发而发光的D .原子核受到激发而发光的3.物体A 、B 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其质量分别为A m 和B m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 μ和B μ,现用水平力F 分别拉物体A 、B ,它们的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B A m m > B .B A m m <C .B A μμ>D .B A μμ<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Ω==k 221R R ,电压表1V 的内阻为6 k Ω,电压表2V 的内阻为3k Ω,AB 间电压U 保持不变,当电键S 闭合后,它们的示数变化是( ).A .1V 示数变小B .2V 示数变大C .1V 、2V 示数均变小D .1V 、2V 示数均变大5.在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s ,如图(甲)所示,振动从质点1开始向右传播,质点1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经过时间t ,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关于这列波的周期和波速有如下说法( ).A .这列波的周期T =2t /3B .这列波的周期T =t /2C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 =12s/tD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 =16s /t6.家用电子调光灯的调光原理是用电子线路将输入的正弦交流电压的波形截去一部分来实现的,由截去部分的多少来调节电压,从而实现灯光的可调,比过去用变压器调压方便且体积小.某电子调光灯经调整后电压波形如图所示,则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A .m 22UB .m 42U C .m 21U D .m 41U 7.将一个电动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单摆摆动时悬线上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某同学对此图线提供的信息做出了下列判断,正确的应是( ).A .t =0.2s 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B .t =1.1s 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C .摆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小D .摆球摆动的周期是T =1.2s8.一个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测得小球的加速度为3g ,则在小球下落h 高度的过程中( ). A .小球的动能增加31mgh B .小球的电势能增加32mgh C .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31mgh D .小球的机械能减少32mgh 9.ab 是一段介质弯管,其中心线是半径为R 的圆弧,弯管平面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如图所示.一束质量、速率各不相同的一价正离子(不计重力),对准a 端射入弯管,则可以沿中心线穿过的离子必定是( ).A .速率相同B .质量相同C .动量大小相同D .动能相同10.如图所示,光滑的矩形金属框架中串入一只电容器,金属棒ab 在外力作用下向右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突然停止,金属棒停止运动后不再受该系统以外其他力的作用,框架足够长,框架平面水平,则以后金属棒运动情况是( ).A .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B .先向右匀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C .在某一位置附近振动D .向右先做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后又做匀速运动第Ⅱ卷(非选择题 110分)二、本题共3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图.11.(4分)在一些实验中需要较准确地测量物体转过的角度,为此人们在这样的仪器上设计了一个可转动的圆盘,在圆盘的边缘标有刻线(称为主尺),圆盘外侧有一个固定不动的圆弧状的游标尺,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圆盘的一部分和游标尺).圆盘上刻出对应的圆心角,游标尺上把与主尺上19°对应的圆心角等分为10个格.试根据图中所示的情况读出此时游标上的0刻度线与圆盘的0刻度线之间所夹的角度为________.12.(8分)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所示,其中A 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为连续的计数点.现测得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s 、2s 、3s 、4s 、5s 、6s ,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打点时间间隔均为T .根据纸带测量出的距离及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求出此实验过程中重锤下落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 ________.在打第5号计数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________.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打下第________号和第________号计数点之间的过程为研究对象.13.(8分)图(甲)所示电路称为惠斯登电桥,当通过灵敏电流计的电流Ig =0时,电桥平衡.可以证明电桥的平衡条件为:4321R R R R .图(乙)是实验室用惠斯登电桥测量未知电阻x R 的电路原理图.其中R 是已知电阻;K 是电键;G 是电流计;AC 是一条粗细均匀的长直电阻丝;D 是滑动头,按下时就使电流计的一端与电阻丝接通;L 是米尺.(1)简要说明测量x R 的实验步骤,并写出计算x R 的公式;(2)如果滑动触头D 在A 向C 移动的整个过程中,每次按下D 时,流过G 的电流总是比前一次增大,已知AC 间的电阻丝是导通的,那么,电路可能在什么地方断路了?三、本题共7小题,9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0分)一个功率为kW 104的核反应堆,1小时消耗核燃料8.75g ,若每个铀235的核裂变时放出的平均核能为200MeV ,求核燃料中铀235所占的百分比.(阿伏伽德罗常数取/mol 106.023⨯)15.如图所示,在平面镜MN 上放有一块厚度为d 的玻璃砖,其上表面离天花板的距离为h ,天花板O 点装有一点光源S ,在O 点的正下方贴上一块半径为r 的圆形不透明纸,这时光源S 发出的光经玻璃折射和平面镜反射后又能回射到天花板上,但留下一个半径为R 的圆形影区AB .(1)画出相应的光路图(2)求玻璃的折射率16.(12分)发电机输出功率为100 kW ,输出电压是250V ,用户需要的电压是220V ,发电机到用户输电线电阻为10 Ω,要求输电线中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为输送功率的4%.(1)画出此输电线路的示意图;(2)在输电线路中设置的升压和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3)用户得到的电功率是多少?17.(14分)如图所示,在某装置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于坐标平面xOy 所在的平面向外,某时刻在0L x =,y =0处,一个质子沿y 轴的负方向进入磁场,在同一时刻,在0L x -=,y =0处,一个α 粒子进入磁场,速度方向与磁场垂直,不考虑质子与α 粒子的相互作用,设质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e .(1)如果质子经过坐标原点O ,它的速度为多大?(2)如果α 粒子与质子在坐标原点相遇,α 粒子的速度为何值?方向如何?18.(14分)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两端与质量分别为1m 和2m 的木块相连,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问至少要向下压多大的力F 于1m 上,才可以使突然撤去外力F 后2m 恰好离开地面?19.(14分)一个横截面积为矩形的玻璃水槽,水面面积为24a ,水面上浮着一正立方体木块.木块边长为a ,密度为水的21,质量为m .开始时,木块静止,有一半没入水中,如图所示.现用力F 将木块缓慢地压入水中,不计摩擦,求开始到木块刚好完全没入水中的过程中力F 所做的功.20.(14分)如图所示,质量M =2kg 的平板小车后端放有质量m =3kg 的铁块,它和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开始时车和铁块一起以m/s 30=v 的速度向右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并与竖直墙壁发生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平板车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与原来相反,平板车足够长,使得铁块总不能和墙相碰.求:(1)铁块在车上滑行的总路程;(2)车和墙第一次相碰以后所走的总路程.(g 取2m/s 10)参考答案1.BC 2.B 3.BC 4.AB 5.BC 6.B 7.ACD 8.ABD 9.C 10.D 11.15.8° 12.23216549)()(T s s s s s s a ++-++=,Ts s 265+,1,5; 13.(1)实验步骤:①按下电键K ,把滑动触头放在AC 中点附近,按下D ,观察电流计G 中指针偏转方向.②向左或向右移动D ,直到按下D 时G 的指针不偏转为止;③用米尺量出此时AD 、DC 的长度1l 和2l ;④根据公式R l l R x 12=算出x R 的值. (2)BC 间发生了断路.14.解:一小时核反应堆释放的能量pt E =1,设一小时参与核反应的铀核质量设为mg ,共产生的核能为2E ,E N Mm E A 2=,又21E E = 故 0.44g g 235100.6106.1200360010101231943A =⨯⨯⨯⨯⨯⨯⨯⨯==-M EN pt m 铀235在核燃料中所占比例为%0.5%10075.844.0=⨯ 15.解:(1)如图所示 (2)r i n sin sin = 22sin h r ri += 22)2(2sin d r R r R r +--=2222)2(22hr d r R r R rn ++--=16.解:(1)如图所示 (2)kW 44%1004%=⨯=⨯=∆P P 由R I P 22=∆,20A A 1010432=⨯=∆=R P I 00A 4A 25010100311=⨯==u P I 201400201221===I I n n V 5000202501122=⨯==u n n u V 20010202=⨯==∆R I u V 4800200500023=-=∆-=u u u 1124022048004343===u u n n kW 96%96%)41(==-=∆-=P P P P P 用户 48002203443==U U I I ,23I I =,A 1148004=I kW 9644==I U P 用户17.解:(1)0p 21l r = Rmv eBv 2p p = m eBl m eBr v 20p == (2)质子和α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eB m T π2p = p α2π4T eBm T == 质子与α 粒子在同一时刻到达O 点 质子经过O 点的时刻为2pT t =,p 23T α 粒子经过O 点的时刻为4αT t =,α43T 故AO 为41圆周或43圆周所对的弦,ϕ=45°,α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00α2245sin /2l l r =︒= meBl m l eB m BR q v 42422200ααα=== α 粒子速度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4π1=θ,π432=θ 18.解:2m 恰好离开地面的临界条件是弹簧比原长再伸长2x ,且g m kx 22=和1m 速度为零. ①应用简谐振动的对称性求解:2m 不离开地面,1m 做简谐振动,则振幅:0221x x x x A +=-= kg m k g m x x X 1202122+=+= 加压力F 时 11kx g m F =+ g )(2111m m g m kx F +=-=②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对撤去力F 至2m 恰好离开地面全过程作用由动能定理得02020)(2211211=+-+++-x kx x kx x x g m 022)(2221211=-++-x k x k x x g m ① 加压力F 时 11kx g m F =+② 由①②解得:g m m F )(21+=19.木块刚浸入水中时,木块下降2h ,水面上升1h ,则221a h h =+① 12222)(4h a a h a -=② 解得:a h 811=,a h 832= 取水面原来高度为零势能参考面(x =0),全过程木块势能减少 mga mgh E 832-=-=∆木 上升到原水面以上的水的质量m a a h a m 43832222===∆木水水ρρ 水的势能增加)222(43)22(432432121h a h mg h a mg h mg E ++=++=∆水 mga a mg a a a mg 169161243)163216(43==++=⋅ 力F 所做的功mga mga mga E E W F 16383169=-=∆+∆=水木 20.解:(1)由于m >M ,小车不论与墙相撞多少次,系统的总动量总是向右,但每撞一次总动量减少一次,直到减为零,最后小车停在墙下,系统的总动能全部用于铁块在车上滑行时克服摩擦力做功.20)(21v M m mgs +=μ 1.5m m 1035.023)23(2)(220=⨯⨯⨯⨯+=+=mg v M m s μ(2)小车第一次与墙相撞后向左所走路程为1s ,由动能定理得201210Mv mgs -=-μ m 6.01035.023222201=⨯⨯⨯⨯==mg Mv s μ接着小车和铁块以共同速度1v 与墙第二次相碰,由动量守恒:100)(v M m Mv mv +=- 5)(001v M m v M m v =+-= 第二次相撞后平板车向左走的路程为2s 251)(21012==v v s s ,12251s s = 以后每次相碰反弹向左行的路程均以251比例减少,小车所走的路程为一个无穷等比数列之和. 公比251=q +++=211(2q q s s …m 25.125116.02112)1=-⨯=-=q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