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地质构造台账

合集下载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一、填空题1、2013年12月3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字()135号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自()年()月()日起执行。

2、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的基础上,从煤矿()开始,直到()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3、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

4、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和(),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5、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年至少进行()次。

6、井工煤矿应根据()、()、()、()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

7、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和()4种类型。

8、煤层稳定性以()和()划分,采用()和()结合的方法确定。

9、薄煤层以()为主,()为辅;中厚及厚煤层以()为主,()为辅。

10、一个煤矿原则上只评定划分()地质类型,但在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工程地质条件等有明显分区规律时,可分()、分()划分地质类型。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组织审定。

11、煤矿地质类型每()年应重新确定。

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12、矿井地质勘探按其目的不同,分为()、(、()和()等四类。

13、矿井地质勘探应遵循()先于(),()先于(),()先于()和物、钻、巷探相结合的原则。

14、井工煤矿补充勘探工程布臵应坚持(),且与()工程结合。

补充勘探钻孔应穿过最下部可采煤层底板至少()。

15、煤矿必须备齐()、()、()和()等地质资料。

16、煤矿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

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内容(),每()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17、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应以查明()、()、()、()和()等为主要任务,满足工程设计和安全采掘(剥)要求。

地质及基建档案分类修编

地质及基建档案分类修编

地质勘测档案分类编号细则
一、类目设置:
地质勘测档案按专业设置类目,共设18个二级类目。

二、编号结构形式:
地质勘测档案编号的结构形式采用五段制,编号由左至右排列。

第一段为全宗号(立档单位代号)。

第二段为一级类目(地质勘测档案)代号用“E”表示。

第三段为二级类目代号用11―29表示。

第四段为三级类目代号,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五段为案卷号。

编号结构形式示例:
案卷号
三级类目代号
二级类目代号
一级类目代号(地质勘测)
全宗号(立档单位代号)
地质勘测类档案类目代号表
E • 1
地质勘测类档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
E•2
基本建设档案分类编号细则
一、类目设置:
基本建设档案的二级类目按专业设置,三级类目按系统区域设置,按三级类目组卷。

二、编号结构形式:
基本建设类档案编号形式采用5段,编号由左至右排列:
第一段为全宗号(立档单位代号)
第二段为一级类目基建档案用“F”表示
第三段为二级类目用11―16表示
第四段为三级类目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五段为案卷号按流水号排列
案卷号
三级类目代号
二级类目代号
一级类目代号(基本建设)
全宗号(立档单位代号)
表F • 1。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实施细则【九矿版】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实施细则【九矿版】

标红为修改部分,露天矿部分直接删除【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实施细则(九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矿井地质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以适应鹤煤公司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需要,特制定【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实施细则。

第二条鹤煤公司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煤矿地质工作应针对煤矿建设、生产和闭坑等阶段存在的各种地质问题和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各种地质观测、探测、编录、补充地质调查与勘探和综合分析等工作。

第四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十六字原则。

“综合勘查”就是要采用地质调查与观测、物探和钻探等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的综合勘探,查明各种地质因素,消除物探资料解释结果的多解性和钻探探测的局限性。

“科学分析”就是以科学的理念和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对通过多种手段获取的地质资料的分析解释要正确合理。

“预测预报”是指地质工作应在时间和空间上超前进行综合勘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判断各种采掘活动前方地质情况是否清楚,各种地质灾害治理是否达标,及时发出地质预报,通知相关单位提前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指导安全生产避免出现事故。

“保障安全”是煤矿地质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基础要求;煤矿地质工作要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工作,夯实煤矿安全生产的根基基础。

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瓦斯地质、冲击地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搞好超前探测工作,防止出现误揭煤和杜绝各类水害事故,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各类水文地质观测台账

各类水文地质观测台账

---------------精品文档---------------各类水文地质观测台账1.矿井涌水量观测基础台账。

2.矿井涌水量成果台账。

3.气象资料台账。

4.地表水文地质成果台账。

5.钻孔水位及井泉动态观测台账。

6.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

7.矿井突水点卡片和台账。

8.井下水文地质钻孔台账。

9.水质分析成果台账。

10.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

11.水源井(孔)台账。

12.封闭不良的钻孔台账。

13.矿井分水平涌水量及泵房排水设施能力汇总台账。

14.其他一专门项目台账。

各类水文地质图纸1.矿井充水性图。

2.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3.综合水文地质图。

4.水文地质柱状图。

5.水文地质剖面图。

6.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还应具备主要含水层等水位线图、井上下防治水系统图以及专门水文地质图(如区域水文地质图、岩溶图、地下水化学图)等。

煤矿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 1160 更新时间:2010-6-30一、主要危险源1.在工作面迎头收集资料时,顶、帮破碎没有进行“敲帮问顶”。

2.在井下登高作业收集资料时,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3.在探水过程中未按规定操作钻机。

4.对周边老窑进行调查时,误入盲巷或瓦斯、一氧化碳超限的巷道。

二、使用范围第1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矿井的水文地质观测工。

三、上岗条件第2条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

第3条必须熟悉《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规定。

第4条必须经过煤矿安全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防灾和避灾知识。

四、安全规定第5条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第6条必须掌握矿井水文地质的观测、分析方法,以及仪器、仪表的定期检校、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第7条提交的各类成果资料必须经技术主管或分管科长把关审核。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20【新标准】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20【新标准】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20【新标准】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四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四)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第六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第七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第九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第条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

地质工作管理制度

地质工作管理制度

地质工作管理制度1、总则1。

1、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超前与准确预报的原则。

地质工作要以现场观测与综合分析为重点,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为手段,为煤矿生产建设各个阶段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解决矿井采掘中出现的各类地质问题。

1.2、地测科及技术科有足够的经过正规学习或培训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和正常工作的装备。

地质人员要不断加深地质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地质资料,熟悉矿井地质条件,建立矿井三维立体的地质概念,运用动态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

1。

3、地质工作执行的主要规程、规定、条例、图例有《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矿地质测量图例》《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等。

地测科及技术科应具备各项技术规程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 1.4、地测科及技术科必须有以下制度地测科、技术科机构职责及岗位责任制,地质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制度资料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地质资料、技术报告的审批制度、技术例会等。

1。

5、地质工作必须有年度工作计划,并要坚持定期会议制度,各时期工作有目标、任务、措施、并落实到人。

1.6、生产中遇重大地质问题时,地测人员应尽快入井进行写实,并在升井后立即绘制素描图和平剖面图,同时会同技术科经审核后通知地测科报送矿生产调度室和总工。

有疑难问题时,技术科应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复核.根据观测及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及时编制相关图件,向矿和主体公司汇报.1.7、地测科的各种基础地质资料包括图纸、原始记录本、说明书、各种台账卡片等,要求内容齐全,有目录索引,做到查找方便,实现档案化管理。

1.8、所有地质成果图纸均应及时根据补充勘探成果.图件电子版和纸质版要求在成果资料出来后3日内修改完毕,未修改的图纸不得使用。

1.9、加强地质资料的发放管理,任何人不得随意对外提供地质资料及图纸。

2020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2020.8

2020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2020.8

1、基础工作
(1)地质观测与编录 检查专用的原始记录本;地质素描剖面;煤厚
观测台账;相关资料的填图情况。分掘进与回采 两类。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见地质素描示例) (2)地质勘探
开拓掘进超前探;回采工作面内探。 新采区、新水平开拓前根据需要开展资源补充 勘探。 (3)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与地质类型划分
以上两项中绝大部分均可通过5年一次的生产地质报告修编来完 成,日常工作只是将需要更新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煤层厚度是最重要的地质资料之一,是我们储量计
算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本标准化对不同时期的煤 层厚度资料均有相应的台账记录。
工作基本要求:凡井巷施工揭露煤层全厚的就观 测煤层厚度;未揭露煤层全厚的需探出剩余未揭 露部分的煤层厚度。
• 概述
•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地质灾 害防治与测量专业有它的特殊性:a包含 地质、测量、水文以及冲击地压四大专 业;b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相对比较强 的专业,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很难胜任 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技 术基础工作。被称为煤矿的“眼睛”和 “尖兵”。煤矿生产建设的对象和目标 (煤炭、地质体)都是在地下,它的状 况如何,依赖于地质资料的提供。
地质年代; • 宇-界-系-统-阶,对应空间—地层(物质构成)。 • 地层:对应地质年代形成的地壳物质总称。构
成地层的物质:矿物和岩石以及生物印迹等。
• 煤层:煤矿的开采对象(属于地层中矿产)。 中国有四大成煤期。
• 构造:地壳运动在地层或岩石中留下痕迹。如: 褶皱、断裂、节理等。是影响煤矿开采的主要地 质因素。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年度更新;正常情况
下,5年划分一次矿井地质类型,有重要因素发 生变化时,1年内重新划分。
2、基础资料 (1)地质报告

煤矿常见地质构造

煤矿常见地质构造
煤岩层坡度及将来回采通过影响程度有关。
通过措施
• 由下盘进入上盘: • (1)直接破顶,下山掘进通过,直至进入
煤层;
• (2)退后起底,下山掘进通过,直至进入 煤层;
• (3)破顶和起底都使用。 • 当然选择哪种方法通过与顶板岩性、
煤岩层坡度及将来回采通过影响程度有关。
正断层 • 1、定义 • 2、巷道内的识别与通过措施 • 3、回采工作面内的识别与通过措施
煤岩层坡度有关。

例:94303工作面正断层(F85)开始通过时
采取破顶底方式通过。到后期转为只破底回采通
过。
94303正断层
F85
泥岩 破底区
破顶区 砂质泥岩
石灰岩
开始过断层示意图
94303正断层
F85
进风巷
9号煤
泥岩
破底区
9号煤
后期过断层示意图
正断层 • 1、定义 • 2、巷道内的识别与通过措施 • 3、回采工作面内的识别与通过措施 • 4、对生产的影响
正断层
对生产的影响
• 1、造成煤层不连续; • 2、断层面附近顶板破碎,容易离层和冒顶; • 3、出矸增多,煤质变差; • 4、支护方式改变,掘进(回采)效率降低; • 5、容易造成事故。
正断层
• 1、定义 • 2、巷道内的识别与通过措施 • 3、回采工作面内的识别与通过措施 • 4、对生产的影响 • 5、识别符号
正断层 符号1
H=3m∠33°:
F:20:
该符号主要出现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井 上下对照图及构造与巷道关系示意图上。
其中: 1、F20表示断层的编号; 2、H=3m指的是断层的落差是3m; 3、33°代表是断层面的倾角; 4、长线所指方向代表断层的走向; 5、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断层面的倾向; 6、短线代表断层下降盘所在的一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