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理想和信仰

合集下载

《我的信念》教案:理想与信仰的启迪

《我的信念》教案:理想与信仰的启迪

《我的信念》教案:理想与信仰的启迪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明确理想对人生和成长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信仰的内涵,认识到信仰对精神支柱的作用。

3. 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理想、坚定信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的概念与作用:介绍理想的定义,阐述理想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信仰的含义与价值:解析信仰的本质,强调信仰对精神支柱的重要性。

3. 理想与信仰的关系:探讨理想与信仰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理想与信仰的含义,认识到它们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信仰之间的关系,培养坚定的信仰。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理想与信仰的力量。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理想与信仰的含义:讲解理想与信仰的概念,阐述它们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分析理想与信仰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与信仰之间的联系,提出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建议。

4. 案例分享:讲述一些典型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理想与信仰的力量。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追求理想、坚定信仰。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理想与信仰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理想与信仰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方面。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邀请有关人士分享自己的理想与信仰,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2. 开展理想与信仰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理想与信仰,提升其思考与表达能力。

第四讲理想、信念、信仰

第四讲理想、信念、信仰
向未来的特殊想象。 幻想有两种:一种是不切实际的想象,属 于空想。一种是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要求的 想象,能激发人们瞻望未来,克服前进中 的困难,有可能实现。幻想一般离现实较 远,没有确定的追求目标 。
理想的特征
▪ (1)可能性 ▪ (2)时代性(现实性) ▪ (3)超越性 ▪ (4)实践性
理想的类型
▪ 一个人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在艰难的创业中,会 具有顽强的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会做出不平 凡的业绩;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危难的生死 关头,就会挺身而出,甚至舍身取义。
▪ 一个人有了崇高理想,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 百折不挠,矢志不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顽强 的毅力、高昂的热情和不竭的勇气,永不停息地 奋斗向前。
▪ 2、三位一体。即圣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圣子—— 耶稣基督,上帝之子。圣灵——上帝圣灵。三者是一个本体 。
▪ 3、信原罪。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传给 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
▪ 4、信救赎。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 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
▪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 精神现象。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 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 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怀疑并身体力行 的精神状态。
▪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空想和幻想
▪ 空想:是人们对未来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 ▪ 幻想:是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引起的指
佛教被称为慈悲的宗教,慈悲体现为一种同情和 怜爱。慈是给予快乐,悲是除去痛苦。佛教视世 间与人生为无尽的苦难,佛陀以拯救众生出此苦 海为己任。
基督教教义
▪ 1、十诫。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 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当孝 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 不可贪恋别人妻子和财物。

共产主义信仰与理想

共产主义信仰与理想

共产主义信仰与理想
共产主义信仰是一种对社会公平和公正的信仰,认为所有人应该共有财产和资源,并且社会问题应该由集体解决。

共产主义理想的核心是消除阶级差异和社会不平等,创造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利。

共产主义信仰追求实现无阶级社会,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化,国家的中心权力在于无产阶级,劳动者通过共同劳动来分配财富,并认为消除私有制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共产主义理想倡导个人自由和平等,并且强调集体主义和合作性的重要性。

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的核心思想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消除社会不平等和剥削,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利。

然而,实际上,共产主义的实践往往被批评为导致了集权主义、缺乏自由、经济衰退和人权侵犯。

因此,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理想在实践中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争议。

思修第四讲+理想与信念

思修第四讲+理想与信念
(1)树立奋斗目标; (2)正确归因 ; (3)善于灵活应变和情绪转移; (4)增强挫折承受力; (5)合理宣泄。
对失败的归因
控制性
可控制性
不可控制性
部位 内部 外部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不稳定
持久努力
一时努力
能力
他人持久努力 他人一时努力 他人能力
心境疲倦 他人心境
他人偏见
他人帮助
任务难度 运气机遇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中的顺境与逆境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成功实践
1848年 《共产党宣言》
诞生
1917年 第一个 社会主义 国家建立
二战后 一批
社会主义 国家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社会理想实现 的道路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
正确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思考题
•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 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的关系?
• 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 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 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文献

理想信念信仰

理想信念信仰

第二方面、理想有什么作用
❖ 作用一、理想信念是引领人生前进的灯塔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讲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 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他一生经 济拮据,但他从未把谋取私利和改变经济处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 标,面是把谋求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作为自己 的既定理想。为了写作《资本论》,他花费了大量时光,他失去 了健康、子女和家庭幸福,最后终于写成了《资本论》这一历史 巨著,并和恩格斯一道,创建了马克思主义。 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达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 民族而献身的高远志向。 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则展现了老一 辈革命家为实现救国救民社会理想的无比自信和坚韧不拔,这些 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俄“国如大果作一家个列人夫不-知托道尔他斯要泰驶说向过哪:个“码理头想,是指 路明灯那,么没任有何理风想都就不没会有是坚顺定风的。方”向,没有 方向就没有生活。”
❖ 有人认为,有没有理想,还不是照样学习、 吃 表面饭上、看工来作,、有睡校没觉长有,心理理语想想:都没要有学什习么、作吃用饭。、 工人作有、没睡有觉理。想但,是思,想有境没界有、理精想神,状学态习、的 不一样,饭吃的不一样,工作的也不一样。 奋斗效果都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所不同。
作用二、理想信念是促进人生奋斗的动力
❖ 理想信念在人类校改长造心社语会:、改造自然、改造 自身的理过想程信中念具是激有励十人分们强向大着的既能定目动标作用。列 宁曾经说过奋:斗“进理取想的信不竭念动,力能。百倍地加强革 命毅力和革有命了热崇情高,的有理想了信这念样,的革命毅力和 革命热情人就们能就创会像造添出足奇燃迹料来的”船。舰,
吃”而“奋斗”着,也很可能就连这“一碗饭”也混不到 嘴里。

理想与信仰演讲稿

理想与信仰演讲稿

理想与信仰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理想与信仰的一些看法。

在我们的一生中,理想和信仰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指引着我们的方向,支撑着我们前行的步伐。

理想和信仰,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目标和追求,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可能是成为一名科学家、艺术家、医生,也可能是实现财富自由、家庭幸福。

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

没有理想,人生就会失去方向,就会迷失在茫茫人生之中。

因此,我们要有理想,要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不断地向着理想前进。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信仰。

信仰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是我们对美好的执着和坚持。

信仰可以是宗教信仰,也可以是对某种价值观念的坚守。

无论是什么样的信仰,它都能给予我们力量和支撑,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至于迷失。

信仰是我们心灵的寄托,是我们前行路上的灯塔。

有了信仰,我们就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保持一颗坚定的心,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困难所动摇。

理想和信仰,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双翼。

有了理想,我们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信仰,我们有了坚定的内心。

理想和信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们要有理想,不断追求,不断奋斗;我们要有信仰,坚定内心,不忘初心。

只有在理想和信仰的双重滋养下,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坚定。

在我们追求理想和坚守信仰的道路上,固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正是理想和信仰,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不退缩。

正是理想和信仰,让我们在逆境中坚持,不放弃。

正是理想和信仰,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一颗炽热的心,不被外界的风雨所摧毁。

最后,我想说,让我们怀揣理想,坚守信仰,勇敢前行吧!让我们用理想和信仰,去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篇章,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愿我们都能在理想与信仰的光芒下,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就世界。

谢谢大家!。

思修--理想与信念PPT课件

思修--理想与信念PPT课件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2020/1/3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13
大学生应该掌握理想信念的涵义及特征,认识理想和
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
信念,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树立远大
的理想,坚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正确看待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积极实践,在为理想
信念奋斗的过程中为人民建功立业。
2020/1/3
2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同!”
——《礼记·礼运》
2020/1/3
17
(二)近代中国各阶段的理想 1、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
“自由、民主、平等、博爱”
人人生而平等,他 们都有从他们“造物主 ”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 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 生命权、自由权、和追
求幸福的权利。
2020/1/3
18
2020/1/3
19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020/1/3
23
朱德的妻子伍若兰
2020/1/3
24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政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减免农业税。 3、农村中小学生免费上学。 4、农民的合作医疗。 5、免除个体户的工商管理费和集贸市场摊位费。 6、对灾区的全力、全方位救助。
2020/1/3
25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 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 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信念、信仰和理想

什么是信念、信仰和理想

什么是信念、信仰和理想关于信念、信仰与理想,它们在人的价值意识观念中,是不同的意识形态。

价值意识在思维的、观念的、具有社会共同方式的水平上,表现是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并且她们同心理水平也没有严格的形式上的界限。

大体上把取得了一定理性形式和社会形式的价值意识看作是它的观念水平,如某些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内容等等。

达到了观念水平的价值意识比起价值心理来,一般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特点一,她们是比较有自觉有意识的,价值方面的自我意识而不是对需要的直觉和直观,是它们的第一个特点。

这种价值意识不管在哪种形式中,总是包含着“我应该这样想、这样看,因为有如此的理由”这种成分,人们的价值观就是有这样前提的,为什么“应该”这样想这样看的理由,主要还是价值,即“这样才好,才有效,才能成功”。

至于更进一步的理由,对于有的人来说是存在的,对于有的人来说则不存在思考之内。

这比起一般来说之意味“我要如何”的心理水平,已经从直接受个人心理和生理制约的状态,上升为比较不受这种制约的、抽象精神活动的高度。

特点二,与上述第一特点的相联系,她们具有某种可以系统化的、进行社会交流的思想形式。

信念、信仰、理想等,一般不再是仅仅个人才有的精神内容,而往往是为一些人所共有的、可以讨论和交流、并可以适当地用外部方法(科学检验、实验证明)来确认的东西。

因此,它们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都真正成为社会的意识。

她们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个人,而是更多地在于社会。

其他的还伴随上述两点的特点,如与认识、知识的联系更加深刻和紧密,同持续的重复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等等。

总之,这是以人们的价值关系(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价值关系)之间,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距离,成为纯粹的、相对独立的第二性现象。

信念、信仰、理想,是三种最典型、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价值观念形式。

下面来进行扼要叙述。

一、信念。

是一个人们常常使用但在理解上有着尖锐分歧的、有重要理论意义的概念。

在信念问题上可以引出复杂的哲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 卓识所需要的。”

——维特根斯坦
1)什么是理性? 理性是人所具有的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能力。 理性分类: 认知理性——求真——科学理性。 评价理性——求善、美——价值理性。





2)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对现实事物本身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 真的认知。 3)信仰和科学的差异: 内容上: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信仰往往超脱于客观现实。 形式上:科学是认识理性,以概念、判断、推理 的逻辑形式认识世界; 信仰是价值理性,且更多表现为非理性 的情感和意志的品质。 功用上:科学指导人们行动上改造现实世界; 信仰要求人们内心中仰慕未知世界。



2、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 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3) 要努力学心马列主义,弄懂马列主义。 4) 要把马克思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

5) 要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批判。
第四讲 理想和信仰
一、理想概说 1、什么是理想? 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基础上的对美好未来的 向往和追求。 2、理想的三个基本要素: 1)理想具有社会生活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认识——真。 2)理想体现着人们的善良愿望和要求。 意志——善。 3)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和构想。 情感——美。

2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主张、思想或目标追求的 坚信无疑,并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况。 3 )信仰是人们对人生及生活中那些最高层次和 最核心观念的确信和崇敬。

2、信仰对于人生的意义: 1)信仰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需求 。


2)信仰给人以行动的动力和勇气。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3)实惠不只是个人的眼前利益,唯利
是图不可取。


3、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个人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对 未来家庭、职业、道德、政治等 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阶级、社会集团、国家等对未来 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以及社会形态、社 会模式等方面的预见和向往。
1)社会理想高于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服从并服 务于社会理想。

“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
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
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 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了为实现这个 理想。”

——邓小平

四、人生的信念和信仰
1、理想、信念、信仰 1 )理想是同人生奋斗及发展目标紧密联系的有 实现可能性的信念。——客观目标。

4)社会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理想具有客观现实性。 2)理想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



3)理想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5、理想之于人生的作用: 1)理想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动力。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


得 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5)邪教——人类的大敌
所谓邪教就是指冒用宗教的、气功 或者其他名义,通过神化首要分子, 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 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 法组织。



邪教的基本特征: 教主崇拜。 秘密结社。 精神控制。 末世论。 骗钱敛财。 危害社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高尔基

2)理想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
的 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 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 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路遥

3)理想是人们开拓前进的灯塔。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行皆期合 此理想。” ——毛泽东

“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 能理解。” ——安瑟伦。 2)二者的信仰对象不同: 科学的信仰有其现实可能性或历史必然性; 非科学的信仰是一些虚幻不实的东西。

3)二者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不同: 科学的信仰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非科学的信仰往往阻碍历史的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有关理想的几
对关系 1、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1 )理想不等于现实,现实也不是理想。 2)理想源于现实、反映现实、指导现 实。 3)理想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 化。
2、理想和实惠的关系
: 。
1)讲理想并非不讲“实惠” 2)求实惠不能没有理想。

2)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细胞”,社会理想 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条件和保证。

3)要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辩证地统一起来。

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 然规律。

2、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 度。


3、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客观现实性。 4、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支柱和灵魂。

4)非理性的信仰——宗教信仰和迷信 宗教信仰是对超自然之物——神的信仰。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主观世界中颠倒了的 异化反映,是一个颠倒了的世界观。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


的 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 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恩格斯

五、两种不同的信仰——科学信仰和非科学的信 仰 1、两种信仰的差异: 1)二者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同: 科学信仰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基础上的; 非科学的信仰则是建立在对世界的幻想性的认识 基础上的。 “我相信,因为我相信它是真的。”——科学信 仰的特点。 “我相信,但我不知道也不应知道为什么相 信”——非科学信仰的特点。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 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是理想,是 真、善和美。”



——爱因斯坦。

3、理想的类型:
1)生活理想:人们对物质、精神以及家庭生活 的追求和向往。 2)职业理想:对未来的工作门类及所取成就的 追求和向往。

3)道德理想:对未来人们道德关系、道德标准 和理想人格的向往。


“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 摇我的信仰!因为我信仰的主义,乃 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 的啊!” ——方志敏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
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 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孙中山


3)信仰对人起到净化和升华的作用。
“人活着,总得有个坚定的信仰。不光是为了 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张志新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
实的品行和生命。”

——惠特曼

4)信仰对于组织坚强的群体,完成
群体的事业,具有巨大的凝聚力。

3、信仰和科学 “信仰是我的心灵所需要的,而不是我的远
什么是迷信? 迷信是关于现实世界之具体和有限事
物的超现实的观念。

宗教和迷信的异同
同:都是崇拜超自然力量的有神论。 异: ①宗教有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教义,形成了 一种宗教的世界观,迷信则只是一些原始宗教 和巫术的集合,粗俗而低级。 ②宗教有严密的组织、团体和活动场所,迷信 一般无。 ③宗教有固定的职业者和教阶组织,迷信多是 闲散人员。 ④宗教有其文化载体的功用,迷信全是封建糟 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