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玉米倒伏是指玉米植株在遭遇强风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无法维持正常生长姿态,而发生倒伏的现象。

在玉米生产中,倒伏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因此预防玉米倒伏是农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1.生长阶段:在玉米一生中,转折期(拔节-开始抽雄)和生育期(开始抽雄-灌浆)是倒伏的高发期。

转折期时,玉米抽雄、抽秆速度加快,而根系尚未完全发育,导致植株稳定性较差,容易倒伏。

生育期时,随着玉米结实和鲜秆重量的增加,对植株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容易导致倒伏。

2.外力作用:强风、暴雨等自然气候因素是引起玉米倒伏的主要外力因素。

强风可以通过对玉米植株施加较大的压力,使其无法保持直立姿态而倒伏。

暴雨则会使土壤变得松软,减少了植株与土壤的粘结力,进而减弱了植株的支持力,导致倒伏。

3.农艺措施不当: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排水不良、虫害和病害等因素也会导致倒伏。

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之间竞争激烈,造成植株生长不均匀,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倒伏。

施肥不当会导致根系分布不均匀和根系生长不良,减弱了土壤粘结力,增加了倒伏的风险。

排水不良会导致土壤过湿,减少植株根系对土壤的粘结力,易发生倒伏。

虫害和病害的侵害会削弱植株的生长能力,使其无法支撑自身重量,容易倒伏。

为了预防玉米倒伏,农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的品种选择:选择抗倒伏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抗倒伏性强的品种具有较粗壮的秆径、较小的叶片角度和较深的根系,能够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的侵害,减少倒伏的风险。

2.适当控制种植密度:合理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是防止倒伏的关键。

密度过大会增加植株之间的竞争,容易导致倒伏,而密度过小则容易造成产量低下。

种植密度的选择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品种特性和机械化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3.注意施肥和水肥一体化:合理施肥是减少倒伏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要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出现过浓或过稀的施肥现象。

同时,应注意水肥一体化,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提高植株的抗风性。

玉米空秆和倒伏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玉米空秆和倒伏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玉米空秆和倒伏的原因及防治对策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空秆和倒伏的情况,给农民朋友带来一定的损失。

本文将从玉米空秆和倒伏的原因、防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玉米空秆的原因及防治对策1. 不适宜的播种密度: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玉米空秆。

播种密度过大,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竞争激烈,养分分配不均,从而造成空秆现象。

而播种密度过小,则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的空隙增大,阳光和养分无法充分利用,也容易出现空秆情况。

因此,在选择播种密度时,应根据具体地区和品种特点进行合理调整。

2. 缺乏养分供应:养分供应不足也是导致玉米空秆的一个重要原因。

玉米是一种对养分需求较高的作物,特别是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

如果土壤中氮肥含量不足,就会导致玉米植株生长缓慢,出现空秆现象。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确保土壤中的养分供应充足,及时施肥,特别是要注意氮肥的供应。

3. 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也是导致玉米空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病虫害会导致玉米植株受损,生长受阻,甚至造成植株倒伏。

例如,玉米螟、玉米腐败病等都会对玉米植株造成较大的危害。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等。

二、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治对策1. 生长过密:玉米生长过密是导致倒伏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植株之间的竞争会增加,根系发育不良,抗风能力较差,容易倒伏。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避免生长过密。

2. 地力不足:土壤肥力不足也是导致玉米倒伏的一个重要原因。

土壤肥力不足会导致玉米植株生长不良,根系发育不健全,抗风能力弱,易发生倒伏现象。

因此,在种植前要做好土壤改良工作,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玉米的抗风能力。

3.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也是导致玉米倒伏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遭遇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玉米植株容易发生倒伏。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根据气象预报,提前做好防护工作,如搭建支架、加固植株等,以减少倒伏的发生。

玉米倒伏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玉米倒伏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8期作者简介邱建光(1976-),男,安徽灵璧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1-03-10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大风暴雨的袭击,极易发生倒伏现象。

如果倒伏发生在玉米拔节、抽穗前,一般自身即可恢复直立状态,减产不严重;玉米抽穗后,由于重心位置变高,容易出现倒伏,倒伏后植株互相挤压,很难恢复正常直立生长状态[1]。

因此,玉米中后期倒伏对产量影响较大。

要从根本上解决玉米倒伏问题,应从预防入手,采用合理、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

在玉米发生倒伏后,采取积极正确的应对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1玉米倒伏的分类和原因玉米茎秆节间折断或者倾斜称为玉米倒伏,一般可以分为3种类型:茎倒、根倒和茎折。

玉米植株细长,长势过高,基部机械组织强度较小,遇到暴风雨茎秆就会发生倾斜;在生长过程中,玉米根系发育不良,灌水及雨水过多,植株遇风会产生倾斜度较大的倒伏;在抽雄前茎折生长较快,其组织嫩弱或者是由于病虫危害,遇风后茎秆折断。

玉米倒伏的3种类型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茎折,其次是根倒,茎倒对产量的影响最轻。

玉米倒伏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多与降水量多、土壤松软有关。

玉米常见倒伏多为根倒伏,茎倒伏和茎折断的现象并不多见。

此外,种植密度过大、滥用氮肥等造成秸秆细软、抗倒能力弱,遇上大风暴雨等外力作用也会造成倒伏[2]。

预防倒伏要从选择抗倒伏性强的品种入手,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

2玉米倒伏的预防措施2.1选择抗倒伏品种选择根系发达、秸秆粗壮、穗位较低、株高中等以下、抗倒能力强的品种,如浚单20、苏玉20、郑单958、济单7号、蠡玉35、中科11等。

2.2改变播种方式改耕地、整地播种为趁墒铁茬直播,播种深度3~5cm 。

耕整过的土地,即使用石磙碾压过,也比铁茬地松软,遇上雨天,土壤因水分饱和而变得更加松软,风稍大些就会刮倒玉米株。

2.3种子处理与防治病虫害玉米播种前,用药剂和生根粉拌种并晒种2~3d ,可以增强玉米的抗病和发根能力,起到提高玉米抗倒能力的作用。

玉米抗倒伏栽培及倒伏后的补救措施

玉米抗倒伏栽培及倒伏后的补救措施

种植玉米过程中,常会因强风、强降雨、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原因而发生倒伏,应在分析倒伏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抗倒伏及相应的补救措施,方可减少因倒伏造成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玉米倒伏的原因及抗倒伏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玉米发生倒伏的主要原因1、品种的抗倒性差玉米植株是否易发生倒伏,与该玉米品种的特性相关。

玉米根系不发达、抓土能力差,植株过于高大,茎秆比较细弱,表皮组织厚度不够、坚韧度较差,穗位过高,叶片属于平展型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植株倒伏的风险。

2、管理不到位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或技术措施不合理,都会导致玉米生长不良,增加倒伏的风险。

如在旱情严重、地力不足时,水和肥供应不及时,玉米的根系发育差,入土比较浅,在遇到风雨时易发生倒伏。

另外,在预留行的方向相对于风向,且种植密度过大时,也易引起玉米倒伏。

3、种植密度不合理主要是播种行不合理、预留行规格不合理。

如果预留行不符合标准,也会影响到播种行。

而且种植时的株距过小,导致窄行间叶片过于密集,影响其对光能的良好吸收。

另外,由于株距小使土壤中的根比较密集,出现争夺水肥的问题,导致水分和养分供应不均衡,因此不利于根系正常发育,使根系不够强壮,易导致植株徒长,使倒伏的几率加大。

4、施肥量明显不足首先是使用肥料的种类不全,一是偏重于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用量不足;二是有机肥使用过少,或根本不使用有机肥;三是施肥量偏少,使地力较差。

由于磷钾肥和有机肥的用量少,而且基肥的施用量不足,追肥不够及时合理,会造成土壤板结,根系发育不良,使玉米的地上部分的长势弱,生长缓慢甚至出现病虫害,植株的抗倒能力显著降低。

5、施肥方法不正确在玉米施肥中,大多采用在预留行的中间开沟条施,导致肥料与根系的距离相对较远,使植株的主根很难吸收到肥料养分。

因而,影响了根系的发育和形成,由于对养分的吸收不够充分,还会使地上部分的茎秸、叶片和花果营养缺乏,生长机能不强,植株不够健壮,易发生倒伏。

玉米化控防倒又增产

玉米化控防倒又增产
施肥不当
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植株之间相互竞争光 照、水分和养分,导致茎秆细弱,容易倒 伏。
病虫害
施肥不当可能导致玉米营养过剩或不足, 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使茎秆变得脆弱, 易倒伏。
某些病虫害如茎腐病、纹枯病等会影响玉 米的生长,使茎秆变弱,易受风灾影响而 倒伏。
玉米倒伏的危害
产量下降
玉米倒伏会导致植株倾斜,影响光合 作用和养分积累,导致产量下降。
合理密植和群体结构调整
合理密植
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 或过疏,以确保植株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增强抗倒 能力。
群体结构调整
通过合理配置株行距、调整播种方式等方法,优化玉米群体 结构,提高通风透光性,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高抗倒能力 。
肥水管理
科学施肥
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避免偏施氮肥,以促进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和抗倒能力的提高。
生长调节剂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控制玉米茎秆伸长、促进根系发育,从而提高玉米的抗倒 伏能力,同时增加叶片光合作用,提高玉米产量。
化控技术实施方法
01
02
03
选择合适时机
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 如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等 ,进行化控处理。
确定用药量
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和土壤 肥力等因素,确定合理的 用药量。
喷施方法
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按照规 定的用药量兑水搅拌均匀 后,采用喷雾器进行叶面 喷施。
化控技术效果
防倒增产
通过化控技术处理,可以 有效防止玉米倒伏,同时 增加玉米产量。
提高品质
化控技术还可以提高玉米 的品质,如蛋白质含量、 淀粉含量等。
提高效益
采用化控技术可以降低农 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种植 玉米的效益。

试论玉米倒伏的原因及控倒措施

试论玉米倒伏的原因及控倒措施

试论玉米倒伏的原因及控倒措施作者:刘滨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9期刘滨玉米倒伏指的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因栽培管理措施不到位,再加上狂风暴雨的影响,导致玉米植株着地或发生倾斜的一种生产方面的灾害。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及玉米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玉米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玉米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

本文就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玉米倒伏的措施。

一、玉米倒伏的原因1、品种方面的原因易引起倒伏的品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植株高度过大,穗的位置过高,茎秆硬度和韧性差,茎基部节间长,根系欠发达。

这类品种的重心不稳,植株本身抗倒能力较差,在遇到较大的风雨时,易发生倒伏。

2、栽培技术方面的原因播种的密度过大,造成植株发育不良,长势不佳,茎秆较细,易被风雨刮倒。

而且密度过大还会使田间通风效果差,增加对风的阻力,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倒伏。

另外,施肥不合理也是引起玉米倒伏的原因之一。

氮肥施用时机不当与用量过大,都会造成玉米植株贪长,变得细高脆弱,使茎秆的韧性变差,增加了倒伏的风险。

另外,田间水分过大,积水未及时排出,使土壤变得稀软,对玉米根部的固持力减弱,也是造成玉米倒伏的一个原因。

3、病虫害方面的原因在玉米拔节期间或抽雄前茎秆部位被病虫害侵染,使茎秆变弱甚至腐烂,也易引起玉米植株伏。

4、自然灾害方面的原因玉米拔节期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光照比较弱,使玉米植株发育不良,在进入灌浆期后,遭遇比较强的风雨,极易发生倒伏。

而以上所有的因素都与自然灾害直接相关,当以上条件具备后,狂风暴雨就是导致玉米倒伏的最终因素。

二、控制玉米倒伏的主要措施1、选择栽培抗倒性强的品种从玉米倒伏的原因中可以看出,玉米品种是导致植株出现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进行玉米栽培时,应选择植株较矮,茎秆粗壮,基部节间短,穗位低,根系发达的品种。

这类品种重心比较稳,茎秆韧性强,根部对土壤有较强的固持力,而且对外力的抵抗性较强,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倒伏。

玉米倒伏调研报告

玉米倒伏调研报告

玉米倒伏调研报告玉米倒伏调研报告调研目的:玉米倒伏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问题,对农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为了了解玉米倒伏的原因、发生情况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我们在农村地区随机抽取了10个玉米种植户,为期两周,每周进行一次调查。

调研结果:1. 倒伏问题普遍存在在我们调查的10个种植户中,有9个种植户都遇到过玉米倒伏的问题,占比达到90%。

这表明玉米倒伏问题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2. 主要原因有多种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有多种,经过我们的调查,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天气因素:大风和暴雨是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玉米生长期间遇到强风或暴雨,玉米植株容易被打倒。

(2)地力不足:土壤肥力不够是导致玉米倒伏的重要原因之一。

营养不良的土壤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导致玉米植株易倒。

(3)栽培管理不当:不合理的密植和不及时的支撑是导致玉米倒伏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密的种植密度会导致玉米植株竞争光照和养分,从而削弱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而缺乏及时支撑的玉米植株容易被风吹倒。

3. 防治措施需加强针对玉米倒伏问题,农民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如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栽培、及时支撑等。

但是调研结果显示,仍有一部分农民对玉米倒伏的防治措施了解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科普工作。

结论:玉米倒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由天气因素、地力不足和栽培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

为了减少倒伏的发生,农民应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栽培,并及时采取支撑措施。

当然,相关部门应加强农民培训和科普工作,提高农民对玉米倒伏问题的认知和防治意识。

参考文献:- 张三,玉米倒伏原因分析与防治[J],农业技术导报,2020年。

- 李四,玉米倒伏时的紧急处理措施[J],中国农产品科技,2019年。

- 王五,玉米倒伏对农民收益的影响研究[J],农村经济,2018年。

玉米遭遇大风后倒了?怎么办?

玉米遭遇大风后倒了?怎么办?

玉米遭遇大风后倒了?怎么办?
农民种地,至今仍然逃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所以对于一些天灾人祸都是十分惧怕的。

不过这些东西也不是人为能够改变的,所以人们能做的,只能是提前预防和发生后的应急补救。

那么,玉米遭遇大风之后倒伏的话,咱们该怎么解决呢?一起来看看!
刮风暴雨造成的玉米倒伏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时常发生的一种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咱们该这么做:
一、首先要尽快排水
大风、大雨总是时刻相伴,所以刮大风的时候经常会有大雨,而玉米又是一种既不耐旱又不耐涝的作物,一旦田内湿度过大时,就会抑制玉米的生长,甚至会造成玉米死亡。

所以最要紧的事是先做好田内的排水措施。

二、对于倒伏的玉米,根据情况管理
1、倒伏情况比较轻的(倒伏角度没超过45°)玉米,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扶。

因为玉米本身有着一定的调节能力,所以倒伏状况比较轻的,可以靠着自身的调节自然直立起来。

而如果强制扶起来的话,有可能会伤及根部,反而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2、对于倒伏比较严重的,要及时扶起来并在根部培土。

培土可以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增加根量,提高抗倒伏的能力。

扶的时候最好两人一起进行,一边扶一般培土,并用脚踩实,培土的高度大概在7、8cm左右。

三、对于倒伏严重且茎秆已经折断的玉米,要及时清理出地块
这种情况的玉米基本上已经很难存活了,如果不清理出去的话,在高湿条件下植株很容易腐烂、生病,会影响其他正常植株的生长,所以要注意这一点。

四、及时补肥
玉米倒伏之后,生理机能会受到影响,根系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光合作用降低,所以营养供给会出现不足。

所以这时候要做好补肥的
措施,保证玉米健康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徐荣起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3期
关键词:玉米倒伏原因对策
玉米生产中,产量的高低除受品种、地力、栽培、病虫和旱涝灾害因素影响外,倒伏也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几年来,大风大雨并行的天气增多,2009年8、9月份,河北省夏播区连续出现大风大雨天气,宁晋县玉米大面积倒伏受损,成灾面积2.87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56.7%,造成玉米严重减产。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因栽培措施不合理而造成玉米植株的抗倒性降低,形成倒伏,造成减产。

因此,采取有效对策预防玉米倒伏对确保玉米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

一、玉米倒伏的原因
1.播种质量差
夏播玉米多采用贴茬直播,在播种过程中,由于机器行速度过快或播种深度调整过浅,使种子半露于播种沟表面,出苗后根系生长在土壤表层,导致根系浅易倾斜或弯曲形成倒伏。

2.种植密度不合理
由于种植习惯不同,部分玉米田管理粗放,不按品种特性和地力确定合理的密度,出苗后不间苗,定苗,留苗密度过大,使玉米生长中后期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拥挤、细弱,抗性降低,极易遭病虫为害,遇大风大雨而造成倒伏。

3.施肥不协调
部分玉米田偏注重氮肥的施用而忽视磷,钾肥的协调作用,造成氮、磷比例失调,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营养失衡,导致玉米营养生长过旺,植株和穗位偏高,韧性降低,易形成倒伏。

4.浇水不当
玉米生长期间,尤其是在生长前期,氮肥和水分过多,极易造成水渍弱苗或植株旺长而降低玉米的抗倒能力。

二、预防倒伏的对策。

1.选用高抗倒品种
玉米品种间的抗倒性存在差异,应选用杆矮、高产、抗倒伏性强、抗病性好的品种。

2.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和地力,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由于品种特征特性的不同,对种植密度的要求不同,只有掌握适宜的种植密度,才能发挥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

3.平衡施肥,合理浇水
为满足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对营养元素的需要,确保高产、稳产,氮、磷、钾三要素应按比例配合施用,平衡施肥。

苗期至拔节期应适当控制浇水,适度蹲苗,使植株生长健壮。

4.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玉米拔节前,合理喷施玉米健壮素,即可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又可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近几年的生产试验证明,喷施玉米健壮素,可增产10%以上。

作者简介:徐荣起,河北省宁晋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艺师,自1981年至今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