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系统工程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建设及案例教学探讨

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建设及案例教学探讨

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建设及案例教学探讨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程伦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工程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工程伦理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以期为培养具有良好伦理素养的工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工程伦理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伦理是指在工程活动中,遵循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保工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工程伦理不仅关系到工程本身的质量与安全,更关系到工程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本文将分析当前工程伦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课程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在快速发展的工程技术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往往被忽视,导致一些工程人员在面对伦理问题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构建完善的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对于提升工程人员的伦理素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接着,本文将探讨工程伦理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具体内容。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系统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原则,涵盖工程伦理的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工程情境中理解和掌握伦理原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案例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以促进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工程伦理课程的重要性工程伦理课程在现代工程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工程实践的日益复杂,工程伦理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培养工程师的伦理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已经成为工程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课题。

工程伦理课程有助于提升工程师的职业素养。

工程师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职业行为不仅关乎个人荣誉,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福祉和人类未来。

中北大学关于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模板】

中北大学关于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模板】

**大学关于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各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本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专业领域应认真确定本专业领域内涵、领域覆盖范围、前沿研究领域。

培养方向要体现本专业领域发展和社会多样化需求。

三、学习年限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阶段1年,专业实践0.5年~1年(由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入学的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阶段1~1.5年。

四、课程设置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课程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改变那种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分为两类: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应比较稳定和相对集中,按专业领域设置。

课程内容应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选修课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五、必修环节安排实践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

1、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由教师讲辅,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实践。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法的改革与实践

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法的改革与实践

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比例让学生边学习理论 对系统设计方案中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分析
知识边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设计能力以 并对数据采集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软件等进行讨
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与素养
论学习最后通过搭建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测试
结合学生课题研究需求总结提炼研究课题的共 验证对试验测试标定数据处理分析性能参数确定等过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研究方法
课程研究与实践的思路
采用项目式案例教学与基于研究过程相结合的系统
化教学法针对控制系统中的电路设计信号采集与数据
处理分析等问题主要采用图 所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图 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思路和方法
图 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学生课题研究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科研水平与 能力为目标构建以工程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创新 型项目式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整 合将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面向基于 工程实践的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目标和知识体系进行教
计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
高教学质量
)理论教学根据学生选择情况教师需要在课堂上 (将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体系以
对各设计项目的设计目的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实验过程 典型工程应用案例为引导提升学生在技术应用方案制
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和实施过程进行相关理论知识 订与实施测控系统设计与搭建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
作通过加强实践应用环节的训练强度强化学生对各实 究全过程的综合性典型应用案例增设动态测试实验内
践教学环节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容从项目提出需求分析方案论证与实施测控系统设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能够涵盖共性和差异性 计搭建控制策略研究与分析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过程

基于TRIZ理论的《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断进行改革实践和探索研究 。 二、 课程教学存在的现实 问题与创新性教学模式 的
建 立
在此基 础上 , 建 立稳定 的教师 队伍 , 整合教学 内容体 系 和教 学进度计划 ,探索 和尝试 由 2 — 3位教 师共 同完成 《 系统工程 》课程 的授课任务 ,充分 发挥教 师的个 人优 势, 这对教学质量 的提高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 三、 课程教学新模式方案的实施与对 策建议
( 一) 主要 实施 方案 与教 学流程
基于 T R I Z理论 进行 创新 性 教学模 式 的改革 与 实 践, 主要存在 以下 3 个主要方面的现实问题 : 1 . 传统教学 模 式 的不 足 。教 师按照成人 对世界 的理解强 行塑造 学 生, 仅是对 知识 的积淀 、 知 识 的记忆 与理解 和“ 学会 ” 成 果 的体验 ; 2 . 系统工程课程 教学模式 的突出问题是教 师 比较注重理论教 学 ,总体上沿 袭使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 。 教 师普遍不太注重学生 自主学 习能力 的训练 , 作业也只

2 0 1 3年 1 1 月 U n i v e r s E d u c a t i o n N o v e m b e r , 2 0 1 3
基于 T R I Z理论的《 系统工程》 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张学龙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商学院, 广西 桂林
[ 摘
5 4 1 0 0 4 )
要] 《 系统工程》 课程教 学需要 围绕高等 学校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系统工程思维的培养 , 以创新设计 T R I Z理论 为指导 , 分析
当前 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模 式与教 学体 系中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 , 构建课程教 学质量结构体 系, 设计主要 实施方案与教学流程 , 对课程

系统工程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系统工程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1 双语 教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11 对 系统 工 程 学 双 语 教 学 的 意 义理 解 不 到 位 . 高校最初开展双语教学只是 为了配合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 ,
cnetsb t otn u j . e ”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 教学 c 的运作方式 。 “ 双语教学 ” 是指 学习的引导者与学 习者 围绕某一 门非语言 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 , 遵循一定 的 学科标准 , 在思维水平上运用两种语言媒介 , 通过传授 、 仿效与 内 化等过程而进行 的学校 活动。因此 , 双语教学只是一种形式 , 它 的实质是研 究型教学模式 ,旨在全 面培养学 生的 自学和交 际能 力, 目的是在不影响甚至促进专业 学习和认 知发展 的同时 , 提高 单语学 习者运用 目标语的水平 , 尤其是认知学术语言的能力 。 系统工程学是一门跨学 科的工程技术 , 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 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是在较为系统地介绍系统工程的基本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 , 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成为综合 型人才 。创 造出学生能看 、 能摸 、 能操作 的教学 环境 , 到在教 中学 , 做 在学中 做, 在做 中学 , 、 、 教 学 做合一。
o s c n o fr in a g a e n c o l o te e c ig f f a e o d r o eg ln u g i s h o f r h ta h n o
理论 、 基本方法 , 培养学生 的系统观念 , 培养学生进行实际系统建 模、 分析 和综合 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系统 工程技术 , 能够直接查 阅英文参考 文献 , 有必要采 用双语教学教 授本 门课程。 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英语学 习专业知识和进行技术交 流 的能力 , 使学生在学 习专业 知识 的同时 , 能够 自然地提高英语 语言应用 的能力 , 有利于学生 学业 深造和就业 , 同时促其新的含 义 , 即在劳力 上劳心 。这就是要把实际生活中的 事拿来 研究 , 一面动手 干 , 面动脑想 , 一 手脑结合 , 以期理论 与 “ 实践之统一 ” 。教与学以做为 中心 , 就是说教与学要在理论 与实 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 。我国伟 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 过 : 讲给 我 听, 我会忘记 ; 指给我看 , 我会记住 ; 让我去做 , 我会理解 。

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一、内容概要本文以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了高等教育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在很多方面已不能满足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我国对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硕士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有必要对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

旨在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构建更加科学、系统、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2. 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核心动力。

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旨在深化专业知识、拓宽学术视野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跨学科交叉融合,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新形势下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程 的学 习之 后 , 基 本 上 能 够 j t 展 就 r ]  ̄ 开
论 学 习到 专 业 研 究 的 转 变 专业 基 础 课 程 应 当 是研 究 生 从 基 础
研究生专业课程 内容应充分引用 本
课程到专业应 用研究 的过 渡桥 梁 , 因此
在课 程设 置 上 应 选 择 既 能 够 与 研 究 生 在 本 科 期 间 的 基 础 理 论 知 识 相 衔 接 , 能 又
[] 7 李德军 .教 师话语与课 堂 交际教 学 [] J.宁波大 学学报 ( 育科 学版 ) 教 ,
2 0 2 ( ) l2 l4 0 2, 1 : 1一 l. 4
[] 9 彭成允 , 陈和清 , 苏盈 盈 .高校课 堂 教学现状分析 及 学生创新 素质培 养 [] J .重庆工学院学报 , 0 ,1 2 : 2 7 2 ( ) 0
张志国 (9 1 ) 男 , 17 一 , 河北秦 皇岛人 , 士 , 博 石家庄铁道大学 土木工 程学 院教 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 : 结构与组 钢 合 结构 ; 殷 春足 (9 8 ) 女 , 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 1e 一 , 石 研究方 向: 钢结构与组合结构。
[] 4 薄伽丘 .十 日谈 [ .上 海: 海译 M] 上
文 出 版 社 .9 0:5 . 1 8 3 7
[ ] 6 托 克 维 尔 .论 美 国 的 民 主 ( 5 [] 上
卷 ) M] [ .北京 : 商务 印 书馆 ,9 8 18 :
7. 4.
也激活学 生 的情感 思 维 , 宽他们 的观 拓 察和考虑问题 的角度 和视野 , 唤起和引导 学生探索真理 的兴趣 和决心 , 创造条件展
的 一 个 重 要 因素 。在 国内 外 各 大 高 校 的

对创建一流生教学论文

对创建一流生教学论文

对创建一流研究生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创建一流研究生教学是国家人才质量培养的根本保障,是学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文章从创建一流研究生教学的重大意义入手,详细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创建一流研究生教学的思考建议,为我国研究生教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教育创新培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领域的不断融合,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使研究生教学内涵融入了更多的科学理念和创新认识。

研究生教学作为教育体系的高层次,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中心环节。

创建先进科学的研究生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关注于研究生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致力于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投身于研究生教学的实践过程,积极探索适应我国教育背景下的研究生教学体系,提高我国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创建一流研究生教学的重大意义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竞争都非常重视,强调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是建设和发展国家的直接源动力。

研究生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构建人才资源体系的重要任务。

我国历来重视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一流的研究生教学与之配套和服务。

国家经济与物质文化的高速发展必须植根于研究生教学所产生的积极效益,得益于所培养的优秀人才团队。

创建一流研究生教学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手段,是我们从事教育领域必须长期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方面。

同时,一流的研究生教学彰显了一流大学的育人魅力。

具有优秀潜质的学生需要在一流的教学环境中培养成长,因材施教、与时俱进,突出研究生教学的特色和内涵,构建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体系,将是创建一流研究生教学的核心目标。

从当前我国研究生教学的整体情况看,与国外一流大学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已成为制约研究生质量和发展的重要瓶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 3 N . 13 . o 1 Ma . O O r2 l
工程 系统工 程研 究 生课 程 教学 体 系研 究
潘 星 ,康 锐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系统 Z程 系,北京 10 8) - 003
[ 摘
要] 基 于北京航 空航 天大学研 究生精 品课 程 《 工程 系统工程基础》 的建设体会 ,对 工程 系统工程
s ol at ll ss m o p jc ss m I nen r c o, ,g yt retyt s l er gf h 朗ci e f o e e r i o
n I gaut s dn rsn d w i s bse a e r a t eti peet , h healhsafl d e u ss e c t i l i
第 3 卷第 1 3 期 21 年 3 00 月
I) 0 36/ in 17・842 1 .I05 XI :1 . 9j s . 287 . 00 .1 9 .s 6 0
高等教 育研 究学 报
J u a fH g e d c t n R s a c o r l i h rE u a i e e r h n o o
门专业之后的又一个热 点专业 。我 国系统工程 的先 驱者钱 学森同志将 系统 工程定义 为一 门组 织管理 的技 术 ,是需 要 大力发展的一 门新 学科…。 目前 ,国内一些 高等 院校相 继 建立了系统工程学科 ,并 为本科 或研究生 开设 了相 应 的系
新版研究生 培养方 案 中,新设 立 《 程系统工 程基础 》课 工 程 ,作 为本专业研 究生 培养 的学 科基础课 ,课 程在总结 以 前 为本科生 开设 的 《 工程 系统 的规划 与设 计> 和 < 飞行器 设计系统工程》 ,以及为研究生开设的 《 系统工程管理>这
工学学部 ,是 “ 控制科学 与工 程”一级学科 下设 的二 级学 科 ;另外 ,与之相关 的还有理 学学部 的 “ 系统科学 ”一级 学科 ,包括 “ 系统理论 ”和 “ 系统分 析与集成 ”两个 二级
三 门课程的经验 基础上 ,结 合本领 域最新 研究成果 ,进一 步整合与提炼 ,为本 专业 硕士研究 生形成 关于工程 系统工 程的基础知识体 系奠 定基础 。2O O6年 ,该课 程得到 了校研
统工程课程H ,如 《 】 系统工程》 《 、 系统工程概 论》或 《 系 统工程基础>等。在教育部学科 目录中,“ 系统 工程 ”属 于
K yW I t r ud uao ;po c ss m I nen ;cus s t e O a a a e ctn rety e s l er g or s m  ̄ gd nd i j t e i ey e


引言
统工程学科中 的一 个重要 分支… ,是 系统 工程与 自然 科学
[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工程系统工程 ;教学体 系 [ 中图分 类号]G 4 6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17-84(o0 1 060 6287 2 1)0— 4-3 0
R sac nteT ahn yt o a u t o reo rjc ytm n ier g eerho ec igS s m f h e Grd aeC u s f oet s sE gn ei P S e n
adeneto t ∞u e r n t  ̄ fh o n e r e sa
a璩l∞d,a d a n o a o a e c n aa im s gv n.T e t c ig s s m s no ̄ e e t e I y n n in v t n lta h g p rdg i ie i i h e hn y t i l/ f c v ,w ih h s b e rv y a e i hc a e n po e b d
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 的新兴学科 方 向。北 京航空航 天大学 工程系统工 程系,是 18 95年建系 时按 照钱学森 同志对 工程 系统工程的定义 而建立 的。根 据学科发展 需求 ,在 20 05年
系统 工 程 师 的 培 养 已 经成 为 国 内外 大 学 教 育 的 一 个 重
要 方向,系统工程专业 已成为 继信息技术 、生 物技术 等热
研 究生课程教 学体 系进行 了研 究,分析 了该课程特 点和创新 点 ,立足于 系统 工程 学科 建设研 究 了该课程 的教 学 目的和教 学内容 ,并结合 工程特色探 索了一种创新 式的教 学模式。教 学实践 证明 ,该课程取得 了较好 的教 学效
果 ,达到 了培养工科研 究生系统工程 思维的预期教 学 目标。
ko l g tc r a e t  ̄ tfyt s ni ei i t bi . h ahn nwe es ut etl pt ih d r u oe h r o ss m g er g Olio e g T eecig o e e n n ei n n e t
p cie. a r tc
PAN )ig,KANG i ( n Ru
( e r etf s Dp t n o om
西 , 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ni e ̄ Tcnl y fEgn r ei e o g , h o It ue a
& gUi rt e  ̄ n n e i o r vsy fA o adAt nuc,B i, 108 ,O / ) n soats e , 003 h a r i  ̄g h A s at ae e xe ec t e 1 ̄ o B n n esyoA rnu c ad s oats B A ) bt c:B s o t prne f e y O. f ei U i rt f e at tnu c ( U A r d nh e i oh k e. 1 r ' g v i o i nAr i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