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淡紫拟青霉MD1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淡紫拟青霉MD1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育结束的标志[16]。

依据枯叶蛱蝶越冬期间体内RNA 和DNA 等主要化学物质的含量变化,初步认为其滞育发育阶段主要经历了滞育期、滞育完成期和无滞育发育期,没有滞育发育结束期和滞育发育后期或者有但很短。

在整个越冬滞育期间,RNA/DNA 比值变化与RNA 和水分变化不一致[14],据此认为利用RNA/DNA 比值区分枯叶蛱蝶发育阶段具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1]Danks H V .Insect dormancy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M].Otttawa :Bi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1987.[2]Tauber M J ,Tauber C A .Seasonal adaptations of insects [M].La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3]王满囷,李周直.昆虫滞育的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1):71-76.[4]Masaki S .Summer diapause[M].Ann Rev Entomol ,1980,25:1-25.[5]苏天运,苏天增.昆虫滞育化学机制研究概况(上)[J].四川动物,1995,14(3):113-116.[6]苏天运,苏天增.昆虫滞育化学机制研究概况(下)[J].四川动物,1995,14(4):166-169.[7]易传辉,陈晓鸣,史军义,等.蝴蝶滞育研究进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4):504-510.[8]易传辉,陈晓鸣,史军义,等.光周期和温度对枯叶蛱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昆虫知识,2008,45(4):597-599.[9]易传辉,陈晓鸣,史军义,等.光周期对枯叶蛱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5):124-126.[10]周成理,史军义,易传辉,等.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 的生物学研究[J].四川动物,2005,24(4):445-450.[11]杨萍,漆波,邓合黎,等.枯叶蛱蝶的生物学特性及饲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1):44-49.[12]周成理,史军义,陈晓鸣,等.枯叶蛱蝶规模化人工繁育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5):108-113.[13]张韵梅.棉铃虫蛹在滞育中脂肪、糖原等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4,25(2):147-150.[14]易传辉.美凤蝶与柑橘凤蝶和枯叶蛱蝶的滞育生态学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1-168.[15]蒋明星,张孝羲.南京地区棉铃虫越冬蛹滞育的解除与发育[J].昆虫学报,1997,40(4):366-373.[16]仵增祥,袁锋,李怡萍.麦红吸浆虫幼虫滞育状态及其核酸含量变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31(6):49-53.淡紫拟青霉MD1几丁质酶活性测定卓侃1,李玉中1,2,廖金铃1(1.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421008)摘要:应用胶体几丁质平板透明圈法和DNS 法测定了淡紫拟青霉MD1的几丁质酶活性,首次获得淡紫拟青霉在胶体几丁质平板上的透明圈,DNS 法测定MD1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粗酶液无论是否有几丁质诱导,MD1菌株的几丁质酶活力均在第7d 最高,而且几丁质诱导的粗酶液酶活明显比同期未经几丁质诱导的粗酶液酶活高。

研究几丁质酶的意义

研究几丁质酶的意义

研究几丁质酶的意义
几丁质酶是一种能够分解几丁质的酶类,几丁质是一种由N-乙酰葡糖胺分子组成的聚糖,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真菌和昆虫等生物体内。

几丁质酶的研究对于生命科学和工业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生命科学意义
几丁质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结构多糖,其分解和利用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丁质酶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循环和代谢机制,深入了解生命科学中的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等领域。

2. 工业应用意义
几丁质酶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它可以被用于纺织、造纸、食品加工、污水处理等领域。

几丁质酶能够帮助纤维素纤维表面的生物降解,也可以在食品加工中用于提高蛋白质和脂肪的提取率。

此外,几丁质酶在污水处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

综上所述,几丁质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命科学意义和工业应用意义,研究几丁质酶的机制和应用前景对于促进生命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1 -。

植物几丁质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_张志忠

植物几丁质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_张志忠
几丁质酶存在于各种植物中 , 有广泛的功能 , 对于不同类型几丁质酶的各种功能进行研究 , 一方面可 以加深对几丁质酶的了解 、扩大其应用范围 , 另一方面也使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选择更具目的 性 .下面对此加以介绍 . 2.2.1 参与植物抗胁迫反应 现已证实几丁质酶是主要的植物病程相关蛋白之一 , 不过大多数几丁质酶 也可受某些非生物因素的诱导 , 这说明几丁质酶的诱导表达是植物对逆境的一般反应 .Hongetal[ 11] 的研 究表明 , 病原诱导几丁质酶表达过程中 ABA、NaCl和干旱等因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Schneideretal[ 12] 进 一步发现 , 病原和水杨酸诱导的几丁质酶活性上升与植物体内的 Ca2 +密切相关 .Ca2 +是植物体内重要的 第二信使 , 广泛地参与了植物逆境胁迫过程中的信息传导 , 这一研究成为上述推断的有力佐证 .
综上所述 , 植物几丁质酶的功能是十分广泛的 , 但不同植物中的几丁质酶的功能是不尽相同的 , 有的 在抗病方面的作用明显 , 有的则主要与发育有关 .几丁质酶在不同方面的作用可能是相关联的 , 如前文所 述几丁质酶参与共生固氮作用 , 同时几丁质酶在植物发育的信号产生或传导中起作用 , 而这两者可能具有 相关性 , 因为这都涉及到对信号分子的作用 .因此 , 植物几丁质酶像许多其它植物防御蛋白一样 , 不仅在植 物抗病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而且也有许多其它方面的作用 , 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有关植 物几丁质酶抗病作用的研究较多 , 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几丁质酶表达调控的研究 , 以阐明在植物发育与病 程中的作用 ;弄清几丁质酶诱导信号途径及其反应元件 、酶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 、各种几丁质酶的抑菌谱 及其选择性抑菌机理等 , 便于对其进行正确的选择利用 , 这些研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实用意义 .

几丁质酶的活性测定

几丁质酶的活性测定

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⑴几丁质酶几丁质是绝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而在植物中却不存在。

但高等植物普遍存在着几丁质酶,并可通过几丁质酶催化几丁质的水解,使植物具有抵御真菌侵染的能力(Shibuya and Minami, 2001)。

在正常情况下,高等植物的几丁质酶表达水平很低,而当植物体遭受到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侵染,机械创伤或乙烯处理时,其表达活性显著增强。

特别是在β-1,3-葡聚糖酶的协同作用下,可明显抑制真菌的生长(Sela-Buurlage et al., 1993)。

几丁质酶是植物体中与防御有关的一种次生水解酶,是植物广谱防御机制的一个成分(V an Loon and Van Strien, 1999),它能催化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的水解,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增殖,提高植物的抗真菌能力。

而植物体中尚未发现几丁质酶作用的底物,所以,几丁质酶在植物体中诱导与积累,对于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有重要作用。

几丁质酶主要水解几丁质多聚体β-1,4键,产生N-乙酰葡聚糖胺寡聚体,水解可以是外切作用也可以是内切作用。

⑵试剂的配制①胶状几丁质的制备称取粉末状几丁质(甲壳素,sigma)5.0 g,缓慢加入200 mL (≤4℃)预冷的浓HCl中,在磁力搅拌器上剧烈搅拌,待几丁质粉末均匀分散后,在水浴中轻度搅拌并缓慢加热至37 ℃混合物的粘度迅速增加,几分钟后粘度开始下降,混合物逐渐变得清亮。

当几丁质基本上溶解完毕时,用玻璃棉过滤,将滤液倒入2000 mL预冷(≤4℃)的蒸馏水中,搅拌,几分钟后几丁质沉淀,溶液变得混浊,30分钟后停止搅拌,将悬液置于冰箱(≤4℃)沉淀过夜。

倒掉上清,剩余部分用双层中性滤纸抽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待pH达到5以上时,加数滴1 N NaOH使溶液呈中性。

将上述中性沉淀物加到200 mL的蒸馏水中,剧烈搅拌重新悬浮,即为胶体几丁质溶液。

取该溶液5 mL, 105℃烘箱干燥至衡重,测定溶液几丁质的含量(胶体几丁质溶液的几丁质含量为: mg/mL),并将胶体几丁质溶液浓度稀释为1%。

杂粕型饲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杂粕型饲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a ln g,Fe 8 g,M n60 m g,Zn 6 g。 N le 2 m 0 m 0m
营养水平为计算值 。N tet ee r a ua dv us ur n v laecl lt  ̄ e. i l s c e
1 2 待 测 指标 与测 定方 法 . 1 2 1 生 产性 能 .. 以重 复为 单 位记 录每 天 耗料 量 , 别 于 l l 、 分 、4
动 物 营养 学 报 2 1 ,3 2 :8 -9 0 12 ( )2 52 2 C i s o ra o nm l ur i hn e un l f ia tt n e J A N io
d i 0 3 6 /. s .0 62 7 .0 10 . 1 o: .9 9 ji n 1 0 -6 x2 1 .2 0 5 1 s
组血 清 中生 长激 素含 量显 著 低 于 1组 ( P<0 0 ); ( 0 0 ) 3组 ( .5 2组 P< .5 、 P<0 0 ) 清谷 丙转 .1 血
氨 酶 活性 显著 高于 l组 , 3组极 显 著 高于 2组 ( 0 O ) 4 P< . 1 ;2d时 , l组 、 与 2组相 比 , 3组 肉鸭 血
2 日_2 0 5 0 9年 1 2月 5 日。
在 基 础饲 粮 中分别 添 加 1 0 mg k ( 产厂 商推 荐 0 / g 生 用 量 ) 2种 复 合 酶 制剂 。2种 复合 酶 制 剂酶 谱 如 的
下 : 1为 木 聚 糖 酶 1 0 / 、 露 聚 糖 酶 酶 0 00 U g 甘 1 0 / 、 聚糖 酶 30 0U g; 2为木 聚糖 酶 80 0U g 葡 0 / 酶 1 0 / 、 露 聚 糖 酶 1 0 g 葡 聚 糖 酶 00 0 U g 甘 8 0 0 U/ 、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2020)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54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2020)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54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2020)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35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图中生物的生殖现象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A.植物的嫩枝B.萌发的咖啡种子C.果树嫁接D.组织培养2、纠正近视眼用下列透镜中的()A.B.C.D.3、毛细血管是人体内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与该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A. 数量多,分布广B. 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 管内血流速度缓慢D. 以上都是4、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可以通过坐标曲线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对于下列四个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甲图可用来表示从菜豆种子萌发到发育成幼苗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B. 乙图是人体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曲线图,bc段肺内气压上升,膈顶下降C. 丙图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D. 丁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草、鼠、狐三种生物间的关系,A表示草、B表示鼠5、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包括()A. 大脑、小脑、脑干B. 大脑、小脑、脊髓、神经C.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D. 大脑、小脑、脑干、脊髓6、我们所吃的甘蔗属于植物的()A. 根B. 茎C. 果实D. 种皮7、保卫细胞的特点是()A. 与叶表皮细胞相同,都不含叶绿体B. 内含叶绿体,并能发生形态改变C. 呈多边形D. 在表皮上单独存在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关于生物变异,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有些生物的变异对人类有益B. 生物变异能使生物获得新的品种C. 诱导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不利D. 生物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不利9、以下现象哪些与生物技术有关?()A. 试管婴儿B. 克隆羊C. 水结成冰D. 转基因食品10、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小明进行这样设计:有同学看了此设计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A. 光线强度应一致B. 温度应一致C. 湿度应一致D. 振动幅度应一致11、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错误的是()A. 二者都是单细胞生物B. 都有成形的细胞核C. 细胞里一般没有叶绿体D. 多数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12、下列生物的习性或特性中,对温度适应的是()A. 蛾的趋光性B. 鱼类的季节性洄游C.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D. 植物的垂直分布13、为我国一类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植物是()A. 桫椤B. 水杉C. 珙桐D. 银杉14、绿色开花植物的花在受粉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子房能发育成果实B. 胚珠发育成种子C. 花粉能发育成胚D. 花都能结出果实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如图表示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根据图回答:(1)图A、B、C所表示的繁殖方式分别是、、.这种生殖方式的优点是.(2)图C的生殖方式成活的关键是.16、自然界中的生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下来,并且后代,具有不利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生存,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17、(2013•于都县校级模拟)如图为人体某对染色体上基因(A、a为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图解,据图回答:(1)从图中看出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亲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2)若A为控制有耳垂的基因,则父方和母方的性状分别为和.其子代出现有耳垂和无耳垂性状的机会各占.(3)可见:父母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以为“桥梁”传递给子女的.18、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在青春期开始出现的生理现象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能够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19、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我市各校于2012年春季举行了紧急疏散和自救逃生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这属于反射,此反射需要参与.(2)演练时,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过量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且对所吸入的空气具有的作用.(3)同学们在疏散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身体细胞中的氧化分解释放.20、2012年4月以来,某地病毒性脑炎发病数较以往明显增加.后经查阅,了解到以下信息:①专家认为这是由埃克30型为主的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食物和密切接触传播.②每年均有儿童因感染发病,发现幼儿有发热、头疼.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救治.③抗生素是抗菌剂,主要通过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抑菌或杀菌作用.(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属于生物的原因是.(选填“能致病”、“能新陈代谢”)(2)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给患儿注射抗生素B.散热少于产热导致患儿体温升高C.患儿应带病坚持上学D.对患儿进行治疗在控制传染病流行中属于保护易感者(3)图中能正确解释“患者痊愈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现象的曲线(①表示首次感染,②表示再次感染)的是.21、现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和两个目镜C(5X).D(lOX):(1)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填字母)(2)若要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是.(填字母)(3)将写有字母“p”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的物像是.(4)右图为任城区某重点中学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另一位同学观察效果欠佳是因为其装片中有,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盖玻片时应.22、如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 ] 从[ ] 中脱落出来的现象.当我们做运动时,[ ] 中的液体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 ] 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2)骨的运动要靠的牵拉;当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绕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21分)23、小脑协调肌肉活动,维持身体平衡.(判断对错)24、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所以作用也不大..(判断对错)25、声音的产生是由于动嘴唇,张口而发出的..(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1题,共8分)26、将下列各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其对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7、如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②、③、④、⑤、回、⑦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乙烯刺激剂量下的几丁质酶活性与几丁质酶蛋白含量的变化

不同乙烯刺激剂量下的几丁质酶活性与几丁质酶蛋白含量的变化

关 键 词 乙烯 气 体 刺 激 ;几 丁 质 酶 ; 内切 酶 ;外 切 酶 ;蛋 白质 含 量
分类号 ¥ 9 . 74 1
Ac i ii s a h Co t nt o ii a e tv te nd t e n e f Ch tn s
un r Va i u s g s o hy e i de ro s Do a e f Et lne Stmul tng ai
活 。是不 是胶乳 中的几 丁质 酶也有 一部 分是 以酶原
的形 式存在 ,本 实验将 对此 进行研 究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橡胶 树胶乳 几 丁质酶有 激活作 用 .可 以增加 几丁 质
酶 mN 黄 瑾 跚 RA 和孟 春 晓 _ 实验 也证 明 .在 有效 4 的 的乙烯 ( 的刺 激 下 .几 丁质 酶 的活性 随 着刺 激量 利)
胰蛋 白酶能增 加几 丁质 酶的活 性 胰 蛋 白酶是 一种 蛋 白水解 酶 .能 对一 些酶 原 的多肽 进 行切 割 加 工 .
12 1 B 乳 清 的提 取 . . 一
以4 9 0 转/ 将 鲜胶 乳 离 心 3 i .取 黄 色 100 分 0m n 体 .并 用 等渗 溶 液 ( 0 lL rsHl p 4 03 0 5 o/ 的Ti—c , n . , . . m 7 ml ol  ̄ ) 冲洗 3 ,每次 4 次 ℃离 心5 i 。每 取6g n m 黄
21 0 0年 8月
Au .2 0 g 01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 NE E J HI S OURNAL O ROP CAL AGRI 『T FT I CLL URE
第 3 0卷第 8期

丁酸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丁酸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少 不耐 酸 的大 肠 杆 菌 、沙 门 氏菌 和 弯 曲杆 菌 等 有 害 菌 ,并 能 刺 激 结 肠 有 益微 生 物 的 生 长 。 活 ,从 而缓 解 局部 的 炎症 反 应 。
第l 9卷
研究者在断奶仔猪 、仔鸡的饲粮 中加入丁酸钠后 ,发现 其肠道细菌 中乳酸杆菌的比例上升 ,大肠杆菌的比例下 降 ,沙门氏菌对盲肠的感染率下降¨ ,即肠道菌群平
中国食 物与 营养
2 0 1 3 , 1 9 ( 2 ) : 5 9 - 6 2
F o o d a n d Nu t r i t i o n i n C h i n a
丁 酸 的 生 理 功 能 研 究进 展
卢 忆 ,张晓 阳,马艳莉 ,李里特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 学院,北京 1 0 0 0 8 3 )
物质代谢、免疫功能、肿瘤细胞等几个方面综述 了丁酸功 能的研 究进展 ,并进行 了展 望, 旨在为丁酸的进一步研 究
与 应 用提 供 思路 。
关键 词 :丁 酸 ;肠道 组 织 ;免疫 功 能 ;肿 瘤 细胞
丁酸 ( b u t y r i c a c i d ) ,又 被 称 为 酪 酸 ,分 子 式 为
究表明,丁酸是切 达干 酪愉 快 的香甜 气息 的 主要 贡献
者 ,其衍生物 异 丁酸 、丁酸 乙酯也参 与切 达风 味 的形 成 ,其它衍生酯则参与形成切达干 酪的水 果风味…。丁 酸可直接添加在乳制品中以增强风味。丁酸 的酯类不仅
织学检验 ,均得出类似结 论 ,即处理组 动物 十二 指肠 、 回肠 、空肠 、结 肠 处 绒 毛 高 度 与 隐窝 深 度 的 比值 增
细胞凋亡 、抗氧化等多重生理功能 。但关 于短链脂肪 酸 功能 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利用动物模型或 细胞进行单 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 1 ,2 ,3 ,4 ue(0 0 0 0,5 ,6 O rt s n m l eatie i Tnat c ee xm ndi odr os d e 0 0o npo aeada y s cvt sn / naw r ea ie re t yt C) e a i i e i n t u h b s hrceii o iet eezme.T ersl hw dt t ( )h rtaeat ie cesdf m f ne— ai c aatrt f gsv ny s h eut so e a: 1 tepoes c vis nrae o yt f gr c sc d i s h it i r r oi
o r ta e a d a l4 f oe s n mya e i i r o e u d h n g tw r 0,6 p v a 0,6 C a d 3 0 o n 0,4 0,4 C r s e t ey w e h H 0 o e p c i l h n t e p v
关键 词 :丁妙 ( i at c) Tn na ;蛋 白酶 ;淀粉酶 ;脂 肪酶 ;温度 e i 中图分类号 :¥ 1 ;Q 5 9 2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9 7( 0 1 0 - 9 -5 0 060 一2 1 ) 60 1 0 0
S ud e n d g si e e y e f T nc i a t is o i e tv nz m s o i a t nc
第 4 卷 第 6期 1
Vo L41




21 0 1年 1 1月
NO . 0l V2 1
No 6 .
F e h t rFihe is r s wae s re

研 究简报 ・
丁 消 化 酶 活 性 的研 究
侯文久 , 强 , 玉虹 姜志 苏
(.辽 宁 医学院 畜牧 兽 医学 院 ,辽 宁锦 州 110 ; 1 20 1
l gs g e erae tu ei n a r s g ;tel aeat ie d c ae r r t f grn t ete n i t et nd c sda jvnl adm t e t e h p s ci ts er sdf m f ne igs g ni— n a h e e u a i vi e o y oi l a h
H U We -u ,J N h.in U Y .o g O nj I G Z i a g ,S uh n i A q
( . o eeo nma Si c ad VtiayMei n ,Jnh u i nn 1 10 ; 1 C lg l fA i l c ne n e r r d ie i o ,La i e en c z o g 2 0 1
鱼肝胰脏 、前 肠、后肠蛋 白酶和淀粉酶 的最适 温度 分别为 4 、6 、6 0 0 0℃和 3 、4 、4 0 0 0℃ 。实验结果表 明 ,随着 丁 的生长发育 ,其对蛋 白质和脂肪 的消化能 力减弱 ,但 对碳 水化合 物 的消 化能力 增强 ;温 度对 丁 消化 酶 的
影响较大 。
v l ewa . . T e r s l n i ae h tt e dg si i t o p o en a d l i e r a e i au s7 5 h e u t i d c t d t a h ie t l y t r t i n i d d c e s d w t s b i p h t a go n . w i h i r wi g e n hl te e
cesda jvn eadm tr ae h m l e cit i rae o yt m tr s g. ( )h pi u m e tr r e tu ei n aues g ;tea y s t i cesdf m f a e t e 2 teot mt pr ue a l t a a vyn r r o u a m e a
2 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 学院,辽 宁大连 .
162 ) 103
摘要 :为探讨 丁 ( i at a 消 化生理 ,研究 了其不 同生长 阶段 消化酶活性变化和分布 以及温度变 化 (O o Tn n ) c i e 1 、2 、 3 、4 、5 、6 对丁 幼鱼 的蛋 白酶、淀粉 酶活性 的影 响 。结果 显示 :( ) 0 0 0 0o C) 1 在鱼苗 、鱼种 、幼 鱼 、成鱼 4个 生长 阶段 ,蛋 白酶 比活力从 鱼苗到鱼种逐渐增 强 ,幼鱼 和成鱼 阶段有 所减 弱 ;脂肪 酶 比活力 从鱼 苗到鱼 种阶段 明显 降低 ,到幼鱼至成鱼阶段略有 回升 ;淀粉 酶比活力从 鱼苗到成 鱼 阶段逐渐 增强 。( ) p . 2 在 H 7 5时 ,丁 幼
2 C lg i c ne n eh o g ,D l nO enU i r t,D l n i nn 16 2 ) . ol eo f Si dTcnl y ai ca n e i e fL e e a c o a v sy ai ,Ln i a o g 10 3
Ab t a t T e c a g f h c ii e n itiu in o ie t e e z me n d f rn tg s a d te efc so e e a s r c : h h n e o e a t t s a d d s b t fdg si n y si i e e ts e n h f t ftmp r — t vi r o v f a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