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国治疗痛经病经验撷菁_刘晓倩

合集下载

王庆国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_闫军堂

王庆国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_闫军堂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 王庆国; 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22. 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1719(2012)02 - 236 - 03
Professor WANG Qing-guo’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eating Menopausal Syndrome
·236·
辽宁中医杂志 2012 年第 39 卷第 2 期
王庆国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闫军堂,王雪茜,刘敏,刘晓倩,李成卫,指导: 王庆国
(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摘 要:王庆国教授对妇科疾病有深刻理解,善于调治经带胎产诸疾。对王教授诊治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进行 总结,王师辨治此病以阴阳分论,偏于肾水不足,肝火偏盛者,治以滋水清肝饮合龙琥甘麦大枣汤加减; 偏于营卫不调,阴 阳不和者,治以柴胡桂枝汤合龙琥甘麦大枣汤加减,疗效显著。拟对王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总 结,介绍王师对病机认识、分型论治、辨治特色以及典型病案的运用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Key words: Menopausal syndrome; WANG Qing-guo; Masters experience.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月经紊 乱、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 怒、腰酸骨痛、皮肤麻木刺痒或有蚁爬感、记忆力下降、 浮肿便溏甚或情志异常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现代医 学认为[1]: 女性绝经前后性腺发生退行性改变,使下丘 脑—垂体—性腺轴之 间 的 平 衡 制 约 关 系 失 调,进 而 导 致机体自 主 神 经 功 能 紊 乱、性 功 能 障 碍 等 病 理 改 变。 西医认为本病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采用雌激素治 疗在调节内分泌方面可起较好的调节作用,但对某些 临床症状则疗效不佳,并且对服药的时限、禁忌等有较 高要求,加上有致癌的潜在危险性及服药后的副反应, 使病人难以接受。而中医学立足于整体观念,辨证论 治,随症加减,对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改善更年期症状 有着较好的疗效。王庆国教授从医 40 余年,理论深 厚,对伤寒学说有相当造诣,临床善用经方,不弃时方, 古今接轨,疗效卓著。王师对妇科疾病有深刻理解,善 于调治经带胎产诸疾。吾辈有幸侍诊左右,得以亲见 老师治验之能,今将王师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独 到经验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中医药治疗痛经的常用内治法研究

中医药治疗痛经的常用内治法研究

中医药治疗痛经的常用内治法研究✱1摘要:背景:痛经是中国目前在妇科最为普遍的疾病,而随着中国当前的社会进步,以及上班、升学、就业等压力的随之而来,痛经的发生率也呈现了逐渐增加的态势,且大学生的发病率高居榜首地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

目的:了解和探讨中医治疗痛经的内治法、现状和有效率。

方法:查阅相关的中医妇科书籍及近几年中国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结果:中医治疗痛经并非单纯止痛,四诊合参,治法多样,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长期应用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且远期疗效明显。

结论:用中医药治疗痛经临床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中医;痛经;内治法;研究痛经也称为“经行腹痛”,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的周期性下腹痛、腰骶痛,更严重者可出现剧烈疼痛甚至晕厥的临床表现[1]。

按照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原发性痛经也称为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年初潮后1-2年内,此类痛经经检查并未发现盆腔器质性病变;而继发性痛经又称为器质性痛经,多见于育龄期妇女,此类痛经经检查可发现子宫内有器质性病变[2]。

据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当前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为痛经;通过我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女性痛经的患病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的比例占53.2%,影响工作的患者占13.55%[3]。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以及工作、升学、就业等压力的不断增加,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也呈现了逐渐上升的态势,且大学生的发病率高居榜首[4]。

现代医学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均属于痛经的范畴。

现代医学常采用止痛药、前列腺素酶合成抑制剂、避孕药等药物对痛经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多,患者对药物易产生依赖性。

中医药对于痛经的治疗已有几千年历史,在临床中有明显的优势,现将古今各医家对痛经的认识及治法进行论述。

1痛经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痛经病的论述也相当丰富,中医学者指出痛经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于经络气血的运动。

哈荔田治疗痛经经验

哈荔田治疗痛经经验

稠 , 白腻等症 。肝热 者多用丹栀逍遥散或陆九芝清热调经汤 苔
加减, 湿热者龙胆泻肝汤或八正散加减, 热者温胆 汤加 减。 痰 虚 热者 多因久病 耗损, 或房劳不 节, 素禀虚弱 , 或 致肝 肾阴虚, 水
软 、 头晕 耳 鸣等 。 哈 老 认 为 此 证 治 疗 上 亦 应 “ 而 通 之 ”, 清 但
相火不藏, 肝络不能条达所致, 见腹 痛不剧、腰酸膝 症 有因血虚, 有因气虚 。 实痛者 多痛 于未行之前 , 然 经通而痛 自减, 不涵木, 不可妄用苦寒辛燥药物, 以免阴液耗损, 宜滋 阴涵 阳、 法 壮水制 火, 并佐 活血通经, 多用 六味地黄 丸或麦味地黄 丸为基础方加 用知母 、生地黄 、丹参 、刘 寄奴等 。 行而通之, 乃气滞 血瘀 者之治疗大法 。证见经前或经期腹 痛剧 烈, 小腹 拒按, 或胀痛连 及腰胁, 经后或 血块排 出后痛减 , 经色黯夹块, 伴有 情绪激动或抑郁不舒, 质正常或黯紫, 舌 脉弦 细 涩。哈老嘱辨证时需分清气血, 看其偏于气滞或偏于血瘀 。
相搏, 故令痛也 。 景 岳全书 ・ ”《 妇人规》指 出:“ 经行腹痛, 证 有虚 实。实者或因寒滞, 因血滞 , 因气滞 , 因热滞 ;虚者 或 或 或
虚痛 者 多痛 于 既行 之后 , 去 而 痛 未 止 , 血 去 而 痛 益 甚 。 都 血 或 大 可 按 可 揉 者 为 虚 , 按 拒 揉 者 为 实 … …但 实 中有 虚 , 中 亦 有 拒 虚 实, 当 于 形 气 禀 质 兼 而 辨 之 。 哈 老 根 据 痛 经 的 主 症 为 下 腹 疼 此 ”
对痛经的治疗, 哈老强调应着 眼于 “ 不通 ” 这一主要矛盾, 所谓 “ 通则不痛 ”, 同时结合症候的寒热虚实, 或温 而通之, 或

养生堂20200516,王庆国,名老中医的健康秘药,健脾祛湿方,开心粥

养生堂20200516,王庆国,名老中医的健康秘药,健脾祛湿方,开心粥

养生堂20200516,王庆国,名老中医的健康秘药,健脾祛湿方,开心粥专家: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首届全国名中医王雪茜王庆国学术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持人:一玲很多人都喜欢找老中医看病,因为老中医看过的病人多,积累的经验也丰富,在治病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有些人甚至会形成自己遣方用药的秘诀。

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老中医,他在行医过程中不断总结,摸索出了一组“秘药”。

到底他的秘药是什么?什么样的药才能被称为秘药呢?敬请关注由首届全国名中医王庆国王老,以及王老的学术传承人王雪茜教授带来的《名老中医的健康秘药——1》。

所谓秘药,不是说这个药非常神秘、稀有,而是常见药的不常见用法,用好了可以解决大问题。

比如今天专家介绍的野韭菜,用对可以延缓大脑衰老。

需要注意的是这味药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与人参配伍。

古人称野韭菜为“水草之精华,神仙之灵药”。

它虽然长得像韭菜,但是功效却很好,并且入药用的是它的根。

野韭菜除了可以延缓大脑衰老以外,还可以用于祛除脾胃中的湿邪。

专家告诉我们,这味药祛湿与茯苓不同。

茯苓是通过增强脾的功能祛湿,而野韭菜是直接把脾中的湿邪排出去。

针对脾湿的问题,专家也带来了一个小方子,具体使用方法,请您关注今日的节目。

提到心情不好,很多人都知道它和肝郁有关。

其实除了肝郁会导致心情不好,还有一种情况心肝同病,也会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而野韭菜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

在今天的节目中,专家带来了一碗药食同源的开心粥。

到底这碗粥有何独特之处?吃了真的能让人开心吗?【专家出诊时间】有什么问题,微信关注下方公众号,联系我们。

【养生厨房】今日菜谱《麻香山药饼+樱桃煎》春夏交际之时,特别容易出现困倦乏力,食欲不振,这种特殊时期的病症在中医上叫做“疰夏”,出现疰夏之症的根本原因就是脾胃虚弱。

因此这个时节的养生方法,应该种注重健脾开胃和祛湿。

今天张老师带来了古方应季养生的佳品——樱桃煎,熟悉的食物,不一样的做法,带来更好的养生功效!此外夏大厨给樱桃煎配上了麻香山药饼,可以增强健脾和胃、养血润燥的功效。

活血化瘀镇痛汤治疗痛经101例

活血化瘀镇痛汤治疗痛经101例

活血化瘀镇痛汤治疗痛经101例
王艳青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痛经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选用自拟活血化瘀镇痛汤(蒲黄、五灵脂、桃仁、川芎、乌药等)治疗痛经101例。

结果:显效68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97.6%。

结论:本方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理气温经之品,诸药合用有活血化瘀,理气温经镇痛之功效。

【总页数】1页(P1455-1455)
【作者】王艳青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医院榆林7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13
【相关文献】
1.“散结镇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60例临床观察
2.活血化瘀行气汤治疗青春期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观察
3.温经化瘀汤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镇痛效果及对性激素、前列腺素F2α水平的影响
4.活血化瘀行气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临床观察
5.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痛经的临床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疗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针灸疗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针灸疗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刘晓倩;王昕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18(40)8
【摘要】痛经为月经期妇女出现的小腹疼痛挛急,或伴痛引腰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临床上根据发病原因可分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过程中具有其独特优势,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止痛明显、复发率低、无毒副反应等特点,患者接受度高,易于推广。

兹就近年来有关采用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

【总页数】5页(P1272-1276)
【关键词】痛经;针灸疗法;针刺疗法;灸法;综述
【作者】刘晓倩;王昕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辽宁沈阳1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3;R271.113
【相关文献】
1.浅谈应用针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J], 钟莉
2.浅谈应用针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J], 钟莉
3.针灸疗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临床应用 [J], 夏雨佳
4.针灸疗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夏雨佳
5.针灸疗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临床应用 [J], 夏雨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庆国教授活用葛根芩连汤合方经验

王庆国教授活用葛根芩连汤合方经验
验案4:徐成武,男,57岁,肝区酒后不适半年,既往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耳鸣,二便 可,性功能不好,脚后跟痛,视物模糊。舌红苔黄腻,脉沉弦略滑。cT检查肝无异常,转肽酶增高, 尿酸高。王师认为此患者病机为肾虚,肝胆湿热,治以补肾,清利肝胆,处方如下:葛根209,川I 连209,炒黄芩lOg,炙甘草lOg,柴胡59,茵陈209,凤尾草259,山萸肉lOg,菟丝子lOg,仙灵 脾lOg,炒山楂lOg,煅牡蛎159,生黄芪209,黄精lOg,寄生309,元胡lOg,郁金209,土元69。 10剂。复诊患者肝区疼痛,基本消失,转氨酶降至正常,原方改为丸药,续服3月,诸况良好。
后犯病,现饭后即泻,伴呕吐,便下脓血,粘液,一日2_6次。舌质淡,苔黄腻。王师认为此 患者为脾肾虚,湿热久羁所致,治以温补脾肾,清热利湿。处方如下:
当归309、白芍309、葛根209、黄芩159、川连159菟丝子lOg破故纸lOg吴茱萸lOg、肉豆 蔻lOg、制附片lOg、败酱草309、薏仁309、煅牡蛎159、赤石脂lOg(包煎)、干姜209、柴胡lOg。
王师认为消渴病的病机多由内热伤阴耗气所致,病程日久者多见气滞血瘀。治疗多以清热益气 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内热伤阴病机为广大中医学者所普遍认可的消渴病中医病因病机,早在《素 问奇病论》中就有:“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的论 述。《金匮要略》中也有“营气不足,燥热内生”、“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饮食,大便必坚, 小便即数。”之论述。仝小林教授认为,虽然阴虚燥热病机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是在临床上一味 的滋阴往往不能取得特别好的效果,必须将滋阴和清热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凡证见口苦口干, 口渴喜饮,心中疼热,舌红苔黄,或兼脉濡数者,均可辨证选用葛根芩连汤。若患者气阴两虚较重 者,王师多以葛根芩连汤合用生脉饮加减,加用党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等药以益气生津;若患 者肝肾阴虚较重者,王师多以葛根芩连汤加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加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 茯苓、丹皮等药以滋补肝肾;若患者气滞血瘀较重,王师多以葛根芩连汤合用四逆散加减,加用柴

王庆国教授:我用泻心汤类方的几个临床经验

王庆国教授:我用泻心汤类方的几个临床经验

王庆国教授:我用泻心汤类方的几个临床经验几小师妹华医世界图*国家首届全国名中医王庆国教授王庆国师从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教授,在40余年的教学、科研、临床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临床善用经方,不拘时方,对多种内科、妇科、儿科病种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疗效突出。

王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认识深刻,加减自如,且精到。

今天,小师妹分享的是王庆国教授临床中应用“泻心剂”独到经验。

干货很多,供临床优秀中医师一起学习。

泻心剂概述《伤寒论》共6张泻心汤类方,均是针对心下痞而设。

如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火热痞”(154条),附子泻心汤治疗“寒热痞”(155条),半夏泻心汤治疗“呕利痞”(149条),生姜泻心汤治疗“饮气痞”(157条),甘草泻心汤治疗“客气上逆痞”(158条),旋覆代赭汤治疗“痰气痞”(161条)等。

若以病机分析,6张泻心汤方又可分为如下两类: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以及旋覆代赭汤证,属于脾胃不和,升降失调;而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则属于火上水下、阴阳不交。

临床当予区别,不容淆混。

王教授认为以半夏泻心汤为首的诸泻心汤方,实为内科治疗胃病开辟了法门。

对于“寒热错杂”病机,王教授有精辟阐释,他认为:寒热错杂并非寒与热两种邪气同时存在于脾或胃,而是寒与热两种邪气分别存在于脾和胃,即存在于不同的脏腑之中。

结合临床实际,当是脾寒胃热证,脾寒则清阳不升而腹泻下利,胃热不降则呕吐,脾胃升降之机失司则气机痞塞于中,心下痞乃成。

临床所见单纯胃寒或胃热证,均不难治,若遇寒热错杂证则较棘手,但善用诸泻心汤者,则有方可施,效如桴鼓。

现代医学所谓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病,以至肝胆病等疾患,常可出现此类证候,王教授在临床中运用泻心汤诸方,化裁得当,收效明显。

诸泻心汤专为痞证而设,痞证产生于脾胃升降失常、气机无力斡旋,而气机停滞日久必由气及血而发展至疼痛,因此他常以泻心汤、百合乌药散、金铃子散合用以治疗胃脘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滞、腑实等因素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而杨教授在抓住调和肝胃这一主要法则的同时,上述方法常有机配合使用以促进脾胃健运,升降协调,气血宣通,疼痛痊愈。

6病案举例陆某,女,30岁,胃胀痛20天,饱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拒按,夜间明显,便后痛减,打嗝,心烦易怒,口干渴饮,纳寐可,大便干臭,尿黄,舌红,苔薄白,脉弦收稿日期:2011-01-27作者简介:刘晓倩(1984-),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经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通讯作者:王庆国(1952-),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方作用机理及配伍规律研究;基于经方的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中医证候规范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

数。

属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以致胃气失和,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药用:枳壳9g,柴胡9g,白芍15g,甘草6g,石斛15g,麦冬10g,田七9g,郁金9g,丹参9g,莱菔子9g,法半夏9g,鱼古20g,白及9g,素馨花9g,合欢皮9g,蒲公英12g,药服4剂,打嗝、大便干臭等症均止,胃痛明显减轻,惟夜间微有闷感,原方再服4剂,诸症消失。

按该患者痛定拒按,饱则甚,伴大便秘结,打嗝,同时,杨教授考虑其为年轻女性,易有情志不遂,肝郁失疏而致胃痛的因素,症属实,故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治疗。

其中,四逆散、素馨花、合欢皮以疏肝理脾,解郁;石斛、麦冬养阴益胃;田七、郁金、丹参活血化瘀止痛;莱菔子、法夏疏壅消滞;鱼古、白及护胃;蒲公英清热解毒。

该案中,杨教授综合考虑肝郁、脾虚、阴虚、血瘀、积滞等多方因素,在抓住调和肝胃这一主要法则的同时,各法有机配合使用,则胃痛应手而瘥。

王庆国治疗痛经病经验撷菁刘晓倩1,闫军堂2,刘敏2,指导:王庆国1(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摘要:王庆国教授临床善用经方,灵活施治妇科经带胎产诸病。

王师治疗痛经,依据“痛则不通”的理论,强调着眼于“不通”这一主要矛盾,力主“通则不痛”。

分论气滞寒凝两大证型。

气滞血瘀证,主以《本事方》琥珀散;寒凝血瘀证,方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汤等,临床疗效突出。

关键词:痛经;王庆国;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1)09-1732-02Professor Wang Qingguo’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eating DysmenorrheaLIU Xiao-qian1,YAN Jun-tang2,LIU Min2,advisor:WANG Qing-guo1(1.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2.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Professor Wang Qingguo is good at us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s,he treats gynecological diseases flexibly and a-chieves good.effectsProfessor Wang treats dysmenorrhea according to“stagnation leading to pain”theory,emphasizing the focus on“stagnation”and advocating“dredging therapy for relieving pain.”For the dysmenorrhea,Qi stagnation and cold obstruction are two syndromes;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Ben Shi Decoction》Hupo powder is used;for cold obstruc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Shaofuzhuyu or Wenjing decoction is used,with effect outstanding.Key words:Dysmenorrhea;Wang Qing-guo;Masters experience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至昏厥者,称为“痛经”、“经行腹痛”。

若月经初潮即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者,常属“原发性痛经”;在育龄期发病者,常为“继发性痛经”。

本病是妇科常见病证,原发性痛经以月经初潮后2 3年的青年女性为多见;继发性痛经多见于中年妇女。

现代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王庆国教授临床善用经方,熟谙《伤寒论》、《金匮要略》、《妇科心法要诀》诸名方,灵活施治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积累了宝贵的临证经验,本文拟就王师治疗痛经病的独到经验做一总结。

1病机认识王师治疗痛经,特别强调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他认为诱发痛经的原因很多,举凡寒客胞中,气滞血瘀,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等均可导致痛经的发生。

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1]中说:“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而上述诸多病因,皆可引起经脉瘀滞于胞中,成为痛经之主要病机。

王师在治疗痛经时,依据“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理论,强调着眼于“不通”这一主要矛盾。

而通之之法,应在调畅气血的同时,结合病因、证候的寒热虚实,或温而通之,或行而通之,消除病因,使气顺血和,经行畅通,达到通自不痛的目的。

1.1气滞血瘀痛经因于气滞血瘀者,多因素多抑郁,或恚怒伤肝,肝气拂郁,疏泄失司,气机郁滞,血行不畅,使冲任胞脉瘀阻。

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发为痛经。

正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2]所言:“经前疼痛无非厥阴气滞,络脉不疏”。

经期虽无明显情志诱因,但因肝气素郁,以致“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3](《傅青主女科》)。

气滞血瘀证临床多表现为:经前经期腹痛,或胀痛连及胸肋,经量少或行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伴情绪激动或抑郁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细涩。

其证属实,治当行而通之;王师认为“行”包括行气导滞与活血化瘀两个方面。

治宜疏肝理气,化瘀止痛,多用《本事方》琥珀散加减。

1.2寒凝血瘀痛经因于寒凝血瘀者,多因经期冒雨涉水,或经水临行贪食生冷,或过于贪凉,或久居湿地,导致寒湿客于冲任、胞中,以致冲任瘀阻,气血凝滞不畅。

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而不畅,“不通则痛”,故致经行腹痛。

《素问·举痛论》[4]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此类寒凝血瘀之痛经,属于实证,临床最为多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绞痛、冷痛,且痛处不移,不喜按揉,得热则舒,遇寒加剧,经行量少,色黯有块,且伴有肢冷面白,或兼胃脘冷痛,或伴吐泻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紧。

寒凝痛经的辨证要点为“寒”、“痛”。

在治疗方面,王师根据《内经》“寒者温之”的治疗法则,投以温热之品,使气血得温,血行自畅,通则不痛,达到当月痛止、下月期准、症状消失的目的。

临床常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汤等方加减,每于经前投此方,应手而效。

2方证运用2.1琥珀散证本方见于宋·许叔微《本事方》。

原方主治[5]:“妇人月经壅滞,每发心腹脐间·痛不可忍。

及治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迷闷不省,气绝欲死”。

琥珀散由三棱、莪术、赤芍、当归、刘寄奴、丹皮、熟地、官桂、乌药、延胡索10味药组成。

方中官桂、乌药温里散寒,行气止痛;三棱、莪术破血散结;赤芍、当归、刘寄奴、熟地、丹皮、延胡索养血活血,通经止痛。

王师体会,凡气滞血瘀所致经行腹痛,俱可用本方治疗。

本方行气活血、温里散寒、破瘀通经,收效明显。

案1陈某,女,23岁,2009年4月3日初诊。

患者13岁初潮,周期准,经期5 7天。

最近3年经行腹痛,刻诊正值经期,腹痛明显,经量稍多,色黯有血块,块下则腹痛减缓,小腹胀痛拒按,伴下腹肛门坠胀,手脚怕冷,腰膝酸软。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王师辨为瘀血阻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琥珀散加减。

药用:制香附10g,莪术10g,三棱6g,丹皮10g,桂枝10g,乌药10g,刘寄奴10g,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0g,麦冬20g,生晒参15g,生黄芪15g,炮姜8g,延胡索10g。

7剂。

水煎服,日1剂。

4月10号复诊。

患者诉腹痛大减,余症亦改善。

效不更方,原方续服7剂。

后患者诉痛经未再发作,病告痊愈。

2.2温经汤证本方证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

原文[6]:“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方中以吴茱萸、生姜、桂枝温经暖宫,阿胶、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和营去瘀,麦冬、半夏润燥降逆,甘草、人参补益中气。

此方为养正祛瘀之剂,功能:“生新去瘀,暖子宫,补冲任也”[7](《金鉴》)。

方后说: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孕或月经不调等证,可知本方能够治疗多种妇科病。

王师指出凡属虚寒夹瘀之痛经证,症见经行腹痛,喜温喜按,脉沉细者,治以温经汤养血温经、散寒祛瘀,每获良效。

案2李某,女,23岁,2009年3月27日初诊。

卵巢肿瘤术后,左侧卵巢切除,刀口处疼痛,患者主诉:痛经严重,月经来时上吐下泻,小腹剧痛,伴恶寒肢冷,乳房胀痛。

舌质黯红,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

王师辨为寒凝血瘀,宫寒尤著。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法,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药用:川芎8g,延胡索10g,炮姜8g,五灵脂10g,赤芍10g,小茴香6g,肉桂8g,蒲黄10g,当归10g,没药10g,制香附8g,莪术6g,桂枝5g,刘寄奴8g,乌药10g,杭白芍20g。

7剂。

4月10日复诊。

小腹痛减轻,四肢不温,腰酸腰痛,舌脉如前。

此瘀血之证已减,而寒象仍显。

守上方加炒杜仲10g,炮姜改为10g,小茴香改为8g。

续服7剂,患者依照上方,每次月经前服用此方,3个月后,诸证大减,痛经未发作。

2.3少腹逐瘀汤证本方见于王清任《医林改错》,原书主治[8]:“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黯、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