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资料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资料

第一章【问答】物理性污染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辐射、电磁辐射、噪声、光污染等。

特点: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的,本身对人物还,但是强度过高过低时都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一般为局部性,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会消失。

种类:声,光,热,电磁波,放射性物质等。

第二章【问答】P8~~~噪声控制的途径通常的途径有三种,从声源上根治噪声、从传播途径采取降噪措施和在接收点进行防护。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单一途径或是多种途径结合的方式,使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问答】P43~~~吸声降噪的原理当声波入射到多孔吸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一部分声波投入多孔材料衍射到内部的微孔内,激发孔内空气与筋络发生振动,由于空气分子之间的粘性阻力,空气与筋络之间的摩擦阻力,是声能不断地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此外,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消耗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

P43~~~影响吸声降噪的因素多孔材料的吸声特性主要受入射声波和材料的性质的影响。

其中声波性质除与入射角有关,主要和频率有关。

一般多孔吸声材料对高频吸收效果好,低频吸收效率差。

另外,还与厚度,密度,使用时的结构形式和温度、湿度等有关。

厚度:厚度越大,低频时吸声系数越大,频率达到500HZ以上,与厚度无关。

孔隙率与密度:孔隙率越大,密度越小;孔隙率越小,密度越大。

存在一个最佳吸声性能的密度范围。

气流:应根据气流速度大小选择一层或多层的护面层。

P31~~~响度和响度级响度:是用来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其单位是“宋”,定义为1000HZ纯音声压级为40dB时的响度为1sone。

响度级:表示响度值随声压级和频率的变化关系。

换算公式为:LN=40+10log2(N)【响度为N,LN为响度级】第三章振动控制的五个环节:1.确定振源特性与振动特征:不同性质的振源引起的振动不同,其解决的方法也不同,首先要确定振源的位置、激励的特性(简谐性、周期性、窄带随机性或宽带随机性)…振动特征(受迫型、自激型或参激型)。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

第2章噪声1. 噪声的特点(P7)∙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

(局部性)∙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累积。

(无残余)∙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瞬时性)∙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价值不大。

(能量小)2. 噪声的控制途径(P8)∙从声源上降低噪声∙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在接受点进行防护3. 噪声控制的程序(P9)∙调查声源污染及其污染情况,进行噪声测量,取得有关噪声的物理量数据,并进行数据查理,分析噪声的频率特性和时域特性(实地调查)∙根据声源及噪声所影响的环境,选择噪声允许标准(选择标准)∙根据降噪量和噪声的频谱特性,设计控制方案,采取控制措施(设计方案)∙进行工程评价,包括声质量评价、经济性、适应性评价,论证控制方案是否达到控制目标(工程论证)∙控制措施实施后,在进行测量,综合分析评价是否达到控制目标,否则应重新设计,直至达到标准(实施评价)4. 频程、频带、带宽(P11)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致为20Hz~20kHz,把这一宽广的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的段落,称其为频程或频带或带宽5. 倍频程和1/3频程(P11)★或(n=1/3,称为1/3频程;n=1,称为倍频程)6. 频谱(P11)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7. 声压、有效声压、峰值声压(P15)声压:由于声波引起的压强变化有效声压: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将瞬时声压对时间求方均根值峰值声压: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最大的瞬时声压值8. 声阻抗率(P16)在声场中某位置的声压与该位置质点振动的速率之比9. 声强、声功率(P16)声强I: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声功率W: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10. 声压级(P17)11. 声压级相加与相减的计算(P19)★12. 温度及风速对声传播的影响(P26)在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声波传播方向将向地面弯曲;在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高而下降,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向上空弯曲,声源辐射的噪声在距离声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掠过,在较远处形成声影区。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1. 关于室内声场混响半径r的说离法,正确的是:离声源距离为r处,直达声与混响声的影响相同。

2.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缺点是易堵塞。

3.声压级80dB的声压值0.2pa。

4. 关于声波频率f的表达式错误的是f=λ/c (λ为波长,c为声速)。

5. 按噪声产生的机理,可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

6. 关于房间内混响的说法,错误的是:混响一定会改善房间的音质,产生更好的听音效果。

7. 双层中空玻璃板不是常用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

8.当声压为1Pa时,对应的声压级为94 dB。

9. 不属于可见光污染的是红外光污染。

10. 某双层薄板隔声结构由0.75mm镀锌钢板、100mm空腔、2.0mm铝板及轻钢龙骨组成,拟采取一些措施提高该双层隔声结构的隔声性能,加强该双层薄板隔声结构的刚性连接是无效的。

11.有关声场及声压的描述错误的是:声场内的各点声压不随时间变化。

12.某发电机房工人一个工作日暴露于92dB(A)噪声中4h,暴露于98 dB(A)噪声中24min,其余时间均在噪声为75dB(A)的环境中,则该工人一个工作日所受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为90.5dB(A)。

13. 对阻性消声器的消声性能影响较小的是消声器外壳体刚度。

14.如果在房间的内壁饰以吸声材料或安装吸声结构,或在房间悬挂一些空间吸声体,吸收掉一部分混响声,则室内的噪声就会降低。

15.四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0dB、67dB、73dB和67dB,求该点的总声压76dB。

16. 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有:A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交通噪声指数和噪声污染级。

17.某频率声音的响度级是指,该声音引起人耳的感觉相当于1000Hz纯音的分贝数。

18.人们简单地用“响”与“不响”来描述声波的强度,但这一描述与声波的强度又不完全等同,人耳对声波的响度感觉还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19.电视发射台和雷电不全是人为电磁污染源。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复题课程代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1-30题为单选,31-45题为多选)1.传声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和声波传播方向相同的波称为()A.纵波B.横波C.相干波D.不相干波参考答案:A2.传声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和声波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称为()A.纵波B.横波C.相干波D.不相干波参考答案:B3.波阵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为()A.纵波B.横波C.球面声波D.平面声波参考答案:D4.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称为()A.声压B.声强C.声波D.声功率参考答案:B5.下列哪项不属于声波的类型()A.平面波B.球面波C.柱面波D.相干波参考答案:D6.如果室内各处的声压级几乎相等,声能密度也处处相等,那么这样的声场叫做()A.自由声场B.半自由声场C.扩散声场D.其它参考答案:C7.两列波频率、振动方向相同且具有恒定相位差的声波,合成声仍是同一频率的振动,在空间某一些位置的振动始终加强,在另外一些位置的振动始终减弱,这类现象称为声波的()A.衍射现象B.干涉现象C.散射现象D.其它参考答案:B8.空气分子转动或振动时存在固有频率,当声波的频率接近这些频率时要发生能量交换。

能量交换的进程都有滞后现象,这类现象称为()A.空气接收B.经典接收C.弛豫接收D.别的参考答案:C9.声波入射会引起墙板弯曲振动,若入射声波的波长在墙板上的投影恰好等于墙板的固有弯曲波长,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会导致向墙板另外一侧辐射声波,此时墙板的隔声量明显下降,这种现象为()A.空气吸收B.吻合效应C.弛豫接收D.经典接收参考答案:B10.对各个频率的声音作试听比较,以频率为横坐标,声压级为纵坐标,得到的响度相同的等值线,通常称为()A.等响曲线B.噪声标准(NC)曲线C.线状谱D.更佳噪声标准曲线(PNC)参考谜底:A11.任一个物理量在某一定值附近作周期性的变化均称为()A.振动B.动摇C.跳动D.振荡参考答案:A12.物体运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或角位移)按余弦(或正弦)规律随时间变化称作()A.振动B.阻尼振动C.简谐振动D.受迫振动参考答案:C13.当振动物体不受任何阻力的影响,只在回复力作用下作振动时,称为()BA.阻尼振动B.无阻尼自由振动C.简谐振动D.受迫振动参考答案:B14.在回复力和阻力作用下的振动称为()A.阻尼振动B.无阻尼自在振动C.简谐振动D.受迫振动参考谜底:A15.物体在周期性外力持续作用下发生的振动称为()A.阻尼振动B.无阻尼自由振动C.简谐振动D.受迫振动参考答案:D16.针对职业照射,在8h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A.0.01W/kgB。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名词解释4、环境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污染。

如:放射性辐射、噪声、光污染等。

特点:局部性的,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139、环境振动污染是指振动超过一定的界线时,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

环境放射性污染是指因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电离辐射超过环境放射标准时,产生放射性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现象。

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感觉危害,是一种瞬时性的能量污染,过量的环境振动会使人们不舒服、疲劳,甚至导致人体损伤。

174、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人类使用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而泄露的电磁能量传播到室内外空间中,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且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引起周围受辐射影响人群的不适感,并使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电磁辐射污染的传播途径:①空间辐射:由射频设备所形成的空间辐射②导线传播:当射频设备与其他设备共用一个电源供电时,或者它们之间有电器连接时,那么电磁能量就会通过导线进行传播③复合污染:同时存在空间辐射和导线传播所造成的电磁污染。

环境热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水温升高超过一定标准,而危害生态环境或降低使用功能的现象。

275、环境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室内光环境:主要指由光与颜色在室内建立的同房间形状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环境。

室外光环境:是在室外空间由光照射而形成的环境。

自然光源的类型:(1)热辐射源。

热效应产生的光称为热辐射源,如太阳光、蜡烛发的光等。

(2)气体放电光源。

原子发光为气体放电光源,即荧光灯灯管内壁涂抹的荧光物质被电磁波能量激发而产生光,霓虹灯的原理也是一样的。

光环境的影响因素:(1)照度和亮度(2)光色(3)周围亮度(4)视野以外的亮度分布(5)眩光(6)阴影277、眩光:在视野中由于亮度的分布或者范围不当,活在时空方面存在着亮度的悬殊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的感觉或降低观看细部或目标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眩光。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题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题

第一章1. 请举出四种物理环境 。

2. 关于物理性污染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物理因素在环境中永远存在B. 任何时候都会对人产生危害C. 具有一定的局部性D. 消除污染源后,物理性污染随之消失第二章 第二节3. 关于噪声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目前噪声能量可再利用B. 噪声污染是局部性的C. 没有残余污染物D. 噪声源停止运行后,噪声污染随之消失4. 从环保角度来说,噪声是指 。

5. 在声波传播过程中,空气压强的起伏变化与静态压强之差称为 。

6. 下列关于声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耳听到的是声压的有效值B. 电子仪器测得的声压是瞬时值C. 总声压为各声压的代数和D. 声能量与声压的成正比7. 下列关于声波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实质是振动的传播B 、传播出去的是物质的能量C 、空气分子本身随声波一起传播D 、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8. 三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9dB 、85dB 、83dB ,则该点的总声压级为 。

9. 声音的传播过程由 、 、 三个环节完成。

10.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会发生衰减,列举三种不同性质的衰减 、 、 。

11. 半自由声场的声强与声功率的关系为( ) A. 24r W I π= B. r W I π4= C. 22r W I π= D. rW I π2= 12. 某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在此过程中不变的量为( )A. 声压B. 声压级C. 声强级D. 声功率级13. 下列对于声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觉正比于强度的对数值B. 人耳对于高频声的感受较低频声敏感C. 人耳的正常可听声范围是听阈痛域之间的声音D. 同样的噪声在白天对人的影响比夜间的影响要大14. 在车间内测量某机器的噪声,在机器运转时测得声压级为87dB ,该机器停止运转时的背景噪声为79dB ,被测机器的噪声级为 。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精版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精版

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

噪声的分类:交通噪声、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噪声的特点: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

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3、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的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的危害:人置身于较强的噪声环境中一段时间,会感到耳鸣。

若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会造成听力损失,成为永久性的听阀迁移,高强噪声(超过140dB )使得内耳鼓膜破裂,导致双耳完全失聪,成为永久性耳聋。

噪声对大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生理影响。

噪声声级越大,对人体影响越大。

人在睡眠时,受到连续噪声的影响,会使熟睡时间缩短,出现多梦。

经常受到噪声的干扰,会导致睡眠不足,出现头昏、头痛等现象。

噪声的刺激会使人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易疲劳、反应迟钝,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发生工作过失行为。

高强度噪声还会掩藏运输音响信号,使行车安全受到威胁,易发生交通事故。

噪声控制途径: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措施:选用内阻尼大、内摩擦大的低噪声材料;改进机器设备的结构,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改善或更换动力传递系统和采用高新技术,对工作机构从原理上进行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

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措施:利用闹静分开的方法降低噪声;利用声源和地形的指向性;利用绿化带;采用声学控制手段,主要包括吸声、隔声和消声等。

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利用防护面具、耳塞、防护棉、耳罩和防护头盔等频程(频带、带宽):将可听声的频率范围( 20Hz ~20kHz )按倍数变化,划分为若干较小的频段,通常称为频程。

声强: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W /m2。

声压级: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分贝(dB )。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知识点

题型:名词解释5*3’=15’简答题4*5’=20’计算题4*10’=40’综合题12’+13’=25’第一章绪论要求掌握:物理性污染基本概念,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物理性污染的定义: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物理性污染的特点,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特点:(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

(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物理性污染的(1)机理规律(2)评价标准(3)测试与监测(4)环境影响评价(5)基本控制方法与技术第二章噪声】噪声定义:噪声是一种主观评价。

心理学: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医学:大于 60 分贝,物理学:许多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波杂乱无章无规则的组合。

】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种:①交通噪声②工业噪声③建筑施工噪声④社会生活噪声】噪声的危害:1、干扰正常生活2、诱发疾病3、损害设备和建筑物】噪声控制基本途径:①声源控制②传播途径控制③个人防护】声源控制技术:①改进结构和工艺,如减少振动、摩擦、碰撞等;②采用声波吸收、反射、干涉、隔离等方法。

③减小作用力:如改进机器的平衡,隔离机器振动;④减小振动:增加阻尼、润滑,改变共振频率等;⑤调整设备的使用时间:如夜间停开等;⑥新技术如有源消声、有源吸振等。

】噪声控制不是越低越好:一方面技术上难以达到,一方面投资大。

】为什么声音在晚上要比晴朗的白天传播的远一点?答:因为在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升高,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声波传播方向将向地面弯曲;而在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声速将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向上空弯曲,声源辐射的噪声在距离声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掠过,在较远处形成声影区,即声线不能到达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性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

物理环境:物质能量交换与转化的过程,分为天然和人工的环境物理:研究物理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环境声学,振动学,电磁学。

放射学,热学,光学等)、 噪声: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声音。

频谱: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

分为线状谱、连续谱、复合谱平面声波:波阵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球面声波:点声源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辐射声波时,声波向各个方向传播的速度相同,形成以声源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球面,A 计权声级:为使声音客观量度和人耳主观感觉近似取得一致,通常对不同频率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在叠加计算后得到噪声总的声压级。

等效连续A 声级:在某时段内的非稳态声的A 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的A 声级来表示该时间段内噪声的声级。

吸声:通过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来降低室内噪声。

吸声量S A α=多孔吸声材料:无机纤维材料、有机纤维材料、泡沫材料、颗粒状吸声材料隔声:由于声能被反射和吸收,穿透障碍物传出来的声能总是或多或少地小于入射声波的能量,这种由屏障物引起的声能降低的现象吻合效应:声波入射会引起墙板弯曲振动,若入射声波的波长在墙板上的投影恰好等于墙板的固有弯曲波长,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会导致向墙板另一侧辐射声波,此时墙板的隔声量明显下降,这种现象为“吻合效应”。

质量定律:单层墙的隔声量与其单位面积的质量的对数成正比;声波频率越高,隔声量越高。

公式是消声器:是让气流通过使噪声衰减的装置,安装在气流通过的管道中或进排气口上,有效地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

消声器的评价量:插入损失,传递损失,减噪量插入损失:系统中插入消声器前在系统外某定点测得的声压级与插入消声器后测得的声压级之差。

传递损失:消声器进口端入射声的声功率级与出口端透射声的声功率级之差减噪量:消声器进口端平均声压级与出口端平均声压级之差高频失效:对于一定截面积的气流通道,当入射声波的频率高至一点限度时,犹豫方向性很强而形成“光束状”传播,很少接触贴附的吸声材料,消声量明显下降的现象声源的指向性:大多数生源不是点声源,也不是面生源,声源向周围辐射的声能也不均等,有些地方强,有些地方弱的这种生源。

与频率成正比。

常用指向性因数和指向性指数来表示。

指向性因数Q 定义为声场中某点的声强,与同一声功率声源在相同距离同心球辐射面上的平均声强之比。

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轻则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降低机器及仪表的精度;重则危害人体健康、引起机械设备及土木结构的破坏。

振动:任一个物理量在某一定值附近作周期性的变化均称为振动。

机械振动: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电磁环境:某个存在电辐射的空间范围。

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泄露的电磁能量传播到室内外空间,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或超过仪器设备所容许的限度,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热污染:即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进而又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得一种增温效应。

电磁污染按场源可分为自然电磁污染和人工电磁污染。

自由声场:由声源直接到达听者的直达声场 混响声场:经过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扩散声场:房间内声能密度处处相等,且在任一受声点上,声波在各个传播方向做无规律分布的声场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指因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电离辐射超过放射环境标准时,产生放射性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现象,主要指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人工放射性污染。

光污染:当环境中光照射(辐射)过强,或色彩不合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声能密度(D ):单位体积介质所含声波能量声强(I):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的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声功率(W):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

W=IS ,I=Dc混响过程:当声源处于稳态时,若声源突然停止发声,首先直达声消失,混响声没反射一次,声能便被吸收一部分的过程混响时间:室内声场达稳态时,声源停止发声,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

即城市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由人类活动排放的热量与其他自然条件共同作用,使城区的气温高于周围郊区的现象。

温室效应:指透射阳光的密封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

即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效应。

隔声结构的类型:隔声墙、隔声罩、隔声间、隔声屏障。

放射性废液常用的处理技术:1絮凝沉淀2离子交换3蒸发4、膜分离和过滤放射性废物的特点:长期危害性,处理难度大,处理技术复杂放射性气体处理有方法:吸活性炭滞留床;液体吸收装置;低温分馏装置;贮存衰变.热污染的防治措施:废热的综合利用、加强隔热保温,防止热损失、寻找新能源热污染控制:节能设备与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光污染三种类型: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振动污染特点:主观性局部性瞬时性环境振动污染的主要来源:自然振动,人为振动振动源分类:1工厂振动源2工程振动源3道路交通振动源4农业机械5低频空气振动源振动的评价指标:(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振动级噪声的特点:①局部污染性②无残余性③声源停止,污染消失④再利用价值不大噪声的危害:①损伤听力②干扰睡眠③影响人体生理机能④干扰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⑤影响精密仪器噪声控制途径:①从声源降低噪声②从传播途径降低噪声③在接收点进行防护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由于空气分子间的粘滞阻力及空气与筋络间的摩擦阻力,使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此外,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消耗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

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亥姆霍兹共振原理)当共振吸声结构的固有频率与入射声波的频率一致时,产生共振,将部分振动转化为热能,达到吸声效果。

单层匀质隔声墙的隔声频率特征答: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量与入射声波的频率有很大关系,根据隔声量与入射声波频率变化规律大致可分为 3 个区:第I 区:刚度和阻尼控制区:刚度控制区的频率范围从零直到墙体的第一共振频率为止,此区域内,墙板的隔声量与墙板刚度和声波频率的比值成正比,墙板的隔声量随着入射声波频率的增加而以每倍频程6dB 的斜率下降。

当入射声波的频率和墙板固有频率相同时,引起共振,进入板共振区即阻尼控制区,此区隔声量最小,随着声波频率的增加,共振先下愈来愈弱,直至消失。

第II 区:质量控制区:随着声波频率的提高,共振影响逐渐消失,在声波作用下,墙板的隔声量受墙板惯性质量影响。

该区域内,隔声量随入射声波频率的增加而以斜率为6dB/倍频程直线上升。

第III 区:吻合效应区:在该区域内,随着入射声波频率的继续升高,隔声量反而下降,曲线上出现一个深深的低谷:越过低谷后,隔声量以每倍频程10 dB 趋势上升,然后逐渐接近质量控制的隔声量。

消声器的分类:①阻性消声器②抗性消声器:扩张室消声器、共振腔消声器、干涉式消声器③阻抗复合式消声器④微穿孔板消声器⑤扩散性消声器:小孔消声器、多孔扩散消声器、节流减压消声器阻性消声器的消声原理:是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吸收型消声器。

吸声材料固定在气流通道内,利用声波在多孔吸声材料中传播时,因摩擦阻力和粘性阻力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达到消声目的。

抗性消声器的消声机理:是利用声抗的大小来消声,借助管道截面的突变或旁设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的改变,产生声波的反射或干涉现象,从而降低由消声器向外辐射的声能,达到消声的目的。

微穿孔板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微穿孔板消声器是一种高声阻、低声质量的吸声元件。

由理论分析可知,声阻与穿孔板上的孔径成反比。

微穿孔板孔小,声阻大,提高了结构的吸声系数。

低穿孔率降低了其声质量,使吸声频带宽度得到展宽,同时微穿孔板后面的空腔能有效控制共振吸收峰的位置。

空气吸收衰减的原因:(1)声波传播时,空气产生压缩和膨胀的变化,相应的出现温度的升高和降低,温度梯度的出现,将以热传导方式发生热交换,声能转变为热能。

(2)声波在空气中由于空气中相邻质点的运动速度不同而产生粘性力,使声能转变成热能(3)空气中主要成分为氧和氮,一定状态下,分子的平动能,转动能和振动能处于平衡状态,当有声扰动时,这三种能量的变化打破原来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需要一定的时间,此中有原来的平衡到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成为热弛豫过程,该过程使声能耗散、常用的环境噪声的评价量有:①响度、响度级和等响曲线②A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③昼夜等效声级④统计声级或累积百分声级⑤更佳噪声标准曲线(PNC)⑥噪声评价数曲线(NR)简述弹性减振原理方法:原理:用弹性材料支撑机械,使传递到基础的激振力减少分为积极减振和消极减振两种。

积极减振实在机器和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支承即隔振器,减少机器振动激振力向基础的传递量,迫使机器的振动得以有效隔离的方法;消极减振实在仪器设备与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支承,即隔离器,以减少基础的振动对仪器设备的影响程度,使仪器设备能正常工作或不受损害。

阻尼减振方法:自由阻尼层处理和约束阻尼层处理。

振动源控制最有效方法: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和提高制造加工装备精度使其振动减小简述接地抑制电磁辐射的机理。

高频接地是将设备屏蔽体和大地之间,或者与大地可以看成公共点的某些构件之间,用低电阻的导体连接起来,形成电气通道,造成屏蔽系统与大地之间提供一个等电位分布。

接地包括高频设备外壳接地和屏蔽的接地。

屏蔽装置有了良好的接地后可以提高屏蔽效果,以中波段较为明显。

振动的评价:1、评价指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振动级2振动评价标准:A振动的“感觉阈”;B振动的“不舒服阈”;C振动的“疲劳阈”;D振动的“危险阈振动控制技术:消振——振源控制;隔振——过程控制、吸振——受控对象控制四、阻振,又称阻尼减振;修改结构论述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答:(1)屏蔽(按方法:主动场和被动场屏蔽,按内容:电磁,静电和磁屏蔽)(2)接地技术(3)滤波(4)城市规划及绿化简述吸声结构及其原理改进措施:薄板共振吸声结构:声波入射到薄板上引起板面振动,薄板振动要克服本身的阻尼和板与框架之间的摩擦力,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消耗。

当入射声波的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声能消耗更大。

改善:结构边缘放置能增加结构阻尼的软材料(泡沫塑料,海绵),或在空腔中,沿框架四周放置多孔吸声材料。

使吸声频带变宽,吸声系数增大。

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是一个封闭空腔,壁上开一个小孔,腔体内空气具有弹性,相当于弹簧,孔颈中空气柱有一定质量,相当于质量块。

声波入射到共振器,激发颈中空气柱做往复运动,空气柱与颈壁有阻尼,使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