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案5

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案5
学习内容
第13课挑战“两极”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印度民族振兴的概况。说出“非洲独立年”的由来;简述古巴独立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
2、列表归纳亚非拉代表国家在争取国家独立、捍卫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不懈努力的史实,提高归纳和表述能力。
3、认识亚非拉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读一读:自从15世纪早期殖民主义窜入非洲以来,非洲就一直遭受着殖民奴役,成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人民奋起抗争,掀起了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浪潮。观察下图《非洲国家独立进程图》,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讨论相关问题:
学法提示:读图用图,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是历史学习的又一项基本技能。
●填一填:
1、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国名。
2、______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在这一年有_____个非洲国家独立。
3、1990年独立的非洲国家是_________,它的独立标志着最终瓦解。
●画一画:罪恶的三角贸易是造成非洲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请画出其路线图。
■发展经济——民族复兴的起点
●读一读: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努力发展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印度已经建立起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但是,由于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宗教矛盾复杂及周边局势紧张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①
二十世纪晚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经历了不同发展历程:七十年代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93年西欧国家成立的欧洲共同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五六十年代苏联斯大林改革失利,因此被人送上“玉米”的雅号。1990年苏丹独立,结束了非洲遭受欧洲殖民者长达500年奴役的历史;中国于1997年收回台湾的主权;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案 北师大版

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学目标1.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情况。

2.简述战后非洲独立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独立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独立运动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实。

难点:《印度独立法案》的实质和克什米尔问题的因果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后果吗?全世界有80%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物资损失超过40 000亿美元。

战争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在亚非拉的统治,老牌帝国主义衰落,殖民地人民迅速觉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巨浪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亚洲人民前仆后继、赢得国家独立,非洲人民英勇抗争、使“黑暗大陆”初现曙光和拉丁美洲人民不屈不挠捍卫国家和民族主权的过程。

推进新课一、翱翔的“蓝孔雀”1.背景(1)提问:“蓝孔雀”指什么?(2)教师挂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让学生结合教材小字内容在图上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走上独立道路的大批亚洲国家,并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上贴上小红旗,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上贴上小黄旗。

(3)提问:在这些独立的国家中,印度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称,那么英国为什么同意印度独立?难道它就心甘情愿地放弃这颗宝石吗?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内容,并整理学习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将遇到的问题首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留下来提问,教师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否涉及印度独立的背景、经过、发展、成就等几个方面。

2.经过(1)学生阅读思考归纳后,师生共同探讨以上问题:印度的工人罢工、农民斗争和海军起义都不是没有缘由的,而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2)出示投影材料《印度独立法案》又称《印巴分治方案》或《蒙巴顿方案》,是1947年6月3日印度总督蒙巴顿为打破政治僵局和防止印度爆发革命而提出的,是英国统治阶级同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大党和伊斯兰上层势力的穆斯林联盟三方妥协的一个产物。

初中历史初三历史下册《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三历史下册《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案、教学设计
5.强化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殖民废墟上的重建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和主要过程。
3.殖民地国家在独立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他们在重建国家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4.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激发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历史、探索历史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初中三年级学生,他们在历史学科方面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对历史事件、人物、时代背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殖民废墟上的重建这一主题内容的认识可能仍较为片面,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精神、独立后的重建过程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主观臆断、缺乏批判性思维等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章节所学内容,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殖民地国家,详细阐述其在独立后的重建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比较分析以下三个殖民地国家在重建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印度、南非和印度尼西亚。要求:不少于1000字,要求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3.结合时事政治,谈谈你对当前国际民族问题的看法,并提出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建议。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独到、具有建设性。
4.观看一部关于殖民废墟上的重建的电影或纪录片,如《甘地传》、《光辉岁月》等,并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深入浅出、有思考。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学目标1.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情况。

2.简述战后非洲独立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独立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独立运动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实。

难点:《印度独立法案》的实质和克什米尔问题的因果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后果吗?全世界有80%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物资损失超过40 000亿美元。

战争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在亚非拉的统治,老牌帝国主义衰落,殖民地人民迅速觉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巨浪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亚洲人民前仆后继、赢得国家独立,非洲人民英勇抗争、使“黑暗大陆”初现曙光和拉丁美洲人民不屈不挠捍卫国家和民族主权的过程。

推进新课一、翱翔的“蓝孔雀”1.背景(1)提问:“蓝孔雀”指什么?(2)教师挂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让学生结合教材小字内容在图上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走上独立道路的大批亚洲国家,并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上贴上小红旗,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上贴上小黄旗。

(3)提问:在这些独立的国家中,印度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称,那么英国为什么同意印度独立?难道它就心甘情愿地放弃这颗宝石吗?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内容,并整理学习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将遇到的问题首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留下来提问,教师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否涉及印度独立的背景、经过、发展、成就等几个方面。

2.经过(1)学生阅读思考归纳后,师生共同探讨以上问题:印度的工人罢工、农民斗争和海军起义都不是没有缘由的,而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2)出示投影材料《印度独立法案》又称《印巴分治方案》或《蒙巴顿方案》,是1947年6月3日印度总督蒙巴顿为打破政治僵局和防止印度爆发革命而提出的,是英国统治阶级同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大党和伊斯兰上层势力的穆斯林联盟三方妥协的一个产物。

江苏省连云港市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名师学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名师学案 北师大版

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学习目标1.了解印度民族振兴和“非洲独立年”概况;简述古巴独立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斗争史。

2.列表归纳亚非拉国家在争取国家独立、捍卫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史实。

3.认识亚非拉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学习重点:印度独立运动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实。

学习难点:《印度独立法案》的实质和克什米尔问题的因果关系。

学法提示: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导入:二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同时,各国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巨浪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亚洲人民前仆后继.赢得国家独立,非洲人民英勇抗争.使“黑暗大陆”初现曙光和拉丁美洲人民不屈不挠、捍卫国家和民族主权的过程。

一、自主学习:1.1947年英国把原来印度分为和两国家,实行印巴分治;独立后印度在第一任总理领导下,粮食实现自给,工业体系齐全,原子能和生物等科技成就显著。

2.1960年,非洲有个国家独立。

因此这一年被称为;1990年,获得独立,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和世界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3.1959年,人民推翻亲美政府的独裁统治。

1999年底,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二、探究交流:■谋求独立——民族崛起的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民族解放运动,请填写空白部分内容。

■发展经济——民族复兴的起点印度计划委员会认为,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正在由资本资源转向知识资源,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近几年来,在知识经济战略的指导下,印度软件服务业和制药业异军突起。

在知识经济的服务出口方面,印度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拥有一支庞大的讲英语的科技和专业人员队伍,劳动力成本低,人口结构的年轻化趋势等。

——《印度经济与中国“背道而驰”》(蔡恩泽)根据材料,你认为“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三、训练反馈:1.(2016·新疆)张亮同学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学目标1.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情况。

2.简述战后非洲独立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独立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独立运动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实。

难点:《印度独立法案》的实质和克什米尔问题的因果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后果吗?全世界有80%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物资损失超过40 000亿美元。

战争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在亚非拉的统治,老牌帝国主义衰落,殖民地人民迅速觉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巨浪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亚洲人民前仆后继、赢得国家独立,非洲人民英勇抗争、使“黑暗大陆”初现曙光和拉丁美洲人民不屈不挠捍卫国家和民族主权的过程。

推进新课一、翱翔的“蓝孔雀”1.背景(1)提问:“蓝孔雀”指什么?(2)教师挂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让学生结合教材小字内容在图上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走上独立道路的大批亚洲国家,并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上贴上小红旗,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上贴上小黄旗。

(3)提问:在这些独立的国家中,印度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称,那么英国为什么同意印度独立?难道它就心甘情愿地放弃这颗宝石吗?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内容,并整理学习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将遇到的问题首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留下来提问,教师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否涉及印度独立的背景、经过、发展、成就等几个方面。

2.经过(1)学生阅读思考归纳后,师生共同探讨以上问题:印度的工人罢工、农民斗争和海军起义都不是没有缘由的,而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2)出示投影材料《印度独立法案》又称《印巴分治方案》或《蒙巴顿方案》,是1947年6月3日印度总督蒙巴顿为打破政治僵局和防止印度爆发革命而提出的,是英国统治阶级同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大党和伊斯兰上层势力的穆斯林联盟三方妥协的一个产物。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案北师大版
2. 作业反馈:
(1)在批改学生关于战后欧洲经济困难的总结作业时,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经济困难原因的阐述。对于理解不准确或不全面的学生,给予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2)在批改学生关于欧洲各国克服困难的讨论作业时,关注学生对欧洲各国重建措施的掌握和分析能力。对于分析不深入或观点不明确的学生,给予建议和引导,鼓励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4. 课堂提问(5分钟)
问题设计: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解答疑问。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正确答案。
5. 拓展环节(5分钟)
核心素养能力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战后欧洲重建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思考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启示。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七、课后作业
1. 请你结合课文中提到的马歇尔计划,谈谈你对美国援助欧洲重建的目的和意义的理解。
答案:美国援助欧洲重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以及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通过援助欧洲,美国不仅能够巩固自己在欧洲的影响力,还能够推动欧洲国家的经济复苏,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欧洲战后经济困难的图片、马歇尔计划的图表、欧洲各国重建的短视频等。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在课堂前后设置展示区展示欧洲重建的相关图片和图表,方便学生直观了解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word教案1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word教案1

第十四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进行的斗争。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说出《印巴分治方案》和克什米尔问题,知道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了解印度民族振兴的概况。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概况,说出“非洲独立年”的由来以及各国独立后在发展社会经济道路上的探索。

简述古巴独立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

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战前后地图的对比分析,了解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概况,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列表归纳亚非拉代表国家在争取国家独立、捍卫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不懈努力的史实,提高归纳和表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亚非拉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认识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导学重难点重点印度独立运动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实。

难点《印度独立法案》的实质和克什米尔问题的因果关系。

导学设计意图利用地图,通过阅读资料等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一)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转入新课(二)问题导学,学习新课一、翱翔的“蓝孔雀”(板书)1.提问:“蓝孔雀”指什么?2.指导学生看《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3.提问:在这些独立的国家中,印度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称,那么英国为什么同意印度独立?难道它就心甘情愿地放弃这颗宝石吗?教师注意学生是否涉及到印度独立的背景、经过、发展、成就等几个方面。

学生阅读思考归纳后,师生共同探讨以上问题。

师补充:尼赫鲁家族在印度政坛执政的37年,为印度的国力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时间里,这只翱翔的“蓝孔雀”在经济、科技等方面蓬勃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一、教学要求
基础要求:印度独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提升要求:亚非拉民族独立的意义。

Array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独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教学难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
1.翱翔的“蓝孔雀”指,年,分为、
两个国家,出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2.“黑暗大陆”指,1990年独立,标志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彻
底崩溃。

3.艰难发展中的拉丁美洲: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
主权。

【合作探究】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
五、目标检测题
【基本要求题】
1.“这是一块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殖民主义统治下灾难深重的大陆,黑色人种聚居的大陆,至今尚不富裕的大陆”。

这块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赢得独立是在()
A.新航路开辟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时
D.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 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沦为了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非洲人民通过500多年坚持不懈的斗争,
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初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

其“寿终正寝”的标志是()
A.埃及独立
B.阿尔及利亚独立
C.非洲独立年出现
D.纳米比亚独立
3.18世纪的英国因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而号称“日不落帝国”,其中,被誉为“英王王冠上的一颗最明亮的宝石”指的是下列哪个国家()
A. 印度
B.印度尼西亚
C.菲律宾
D.马来西亚
4.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方案》,承认印度独立,但又宣布将“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

”这一材料反映了英国制造“印巴分治”的主要依据是()
A.宗教信仰 B.地区差异 C.人口多少 D.制度优劣
5.巴拿马战俘领导人曾说:“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1999
年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斗争,终于拔掉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上的外国国旗,结束了屈辱历史,这面外国国旗是()
A.英国国旗 B.法国国旗 C.西班牙国旗 D.美国国旗
【提升要求题】
6.阅读材料,回答:
二战后亚洲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中国、朝鲜、越南等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印度、缅甸、菲律宾等国也摆脱殖民枷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奋起抗争,掀起反对殖民主义的浪潮;拉美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争取经济发展,联合抗霸,逐渐改变被美国控制的局面。

①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哪一年?
②材料中,印度摆脱哪个国家殖民枷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③帝国主义在“黑暗大陆”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④据材料回答拉美人民联合抗霸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举一例说明。

六、教学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