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斯定律》2014高考题

合集下载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版】D气”属于石油的裂化,属于化学变化,必然要破坏化学键(共价键),答案选B。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A.升华B.萃取C.纸上层析D.重结晶【答案】A【解析】A、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物理变化)叫升华,所以升华分离法只与物质的熔沸点有关,与溶解度无关,A不选;B、萃取(Extraction)指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的方法,B选;C、纸上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常用滤纸作载体,滤纸上所吸收的水分作固定相,有机溶剂作流动相,当流动相流过固定相时,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使混合物分离,C不选;D、重结晶法,就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先浓缩混合物,使混合物中的各物质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一种物质形成饱和溶液从溶液中结晶析出,D不选。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6.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A.碱性:KOH > 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 > KC.酸性HClO4 > H2SO4D.元素的金属性:Mg > Al【答案】B【解析】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对应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K>Na,则碱性: KOH>NaOH,A不选;B、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与元素周期律无关,B选;C、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HClO4> H2SO4,C不选;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故元素的金属性:Mg > Al,D 不选。

7.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A.H3O+和OH―B.CO和N2C.HNO2和NO2―D.CH3+和NH4+【答案】D【解析】A、H3O+的电子数等于1×3+8-1=10,OH―的电子数等于1+8+1=10,二者电子数相等,A不选;B、CO的电子数等于6+8=14,N2的电子数等于7×2=14,二者电子数相等,B不选;C、HNO2的电子数等于1+7+8×2=24,NO2―的电子数等于7+8×2+1=24,,二者电子数相等,C不选;D、CH3+的电子数等于6+1×3-1=8,NH4+的电子数等于7+1×4-1=10,二者电子数不相等,D 选。

高中化学(必修一) 盖斯定律练习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 盖斯定律练习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盖斯定律练习题(带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ΔH>0A.2B.1 mol S(g)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小于2968 kJΔH=ΔH-ΔHC.213D.16 g S(s)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1484 kJ2.H2(g)+2ICl(g)→2HCl(g)+I2(g)能量曲线如图。

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反应①为吸热反应B.若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热C.热化学方程式为H2(g)+2ICl(g)→2HCl(g)+I2(g)-218kJD.若反应的生成物为2HCl(g)+I2(s),则反应热数值将变大3.1mol常见金属M和卤素单质反应的熔变ΔH(单位:1⋅)示意图如图,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常温时的kJ mol-稳定状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MBr 与2Cl 反应的ΔH<0B .由2MCl (s)分解制得M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 .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2222MI MBr MCl MF >>>D .2222MF (s)Br (l)MBr (s)F (g)+=+ -1ΔH=+600kJ mol ⋅4.硫酸工业中的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A .-1243252V O (s)+SO (g)V O (s)+SO (g)ΔH=-24kJ mol ⋅ B .-142432VOSO (s)V O (s)+2SO (g)ΔH=+200kJ mol ⋅C .-12524242V O (s)+2SO (g)2VOSO (s)+V O (s)ΔH=-352kJ mol ⋅D .-125234V O (s)+SO (g)+SO (g)2VOSO (s)ΔH=-376kJ mol ⋅ 5.N 2O 和CO 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 2O +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十年真题汇总含答案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十年真题汇总含答案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十年真题汇总含答案1.【2022年1月浙江卷】相关有机物分别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环己烷()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A.2ΔH1≈ΔH2,说明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分子内碳碳双键数目成正比B.ΔH2<ΔH3,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物质稳定C.3ΔH1<ΔH4,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D.ΔH3-ΔH1<0,ΔH4-ΔH3>0,说明苯分子具有特殊稳定性【答案】A【解析】A.虽然2ΔH1≈ΔH2,但ΔH2≠ΔH3,说明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分子内碳碳双键数目、双键的位置有关,不能简单的说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分子内碳碳双键数目成正比,A错误;B.ΔH2<ΔH3,即单双键交替的物质能量低,更稳定,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物质稳定,B正确;C.由图示可知,反应I为:(l)+H2(g)→(l)ΔH1,反应IV为:+3H2(g)→(l)ΔH4,故反应I是1mol碳碳双键加成,如果苯环上有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三键,则3ΔH1=ΔH4,现3ΔH1<ΔH4,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C正确;D.由图示可知,反应I为:(l)+H2(g)→(l)ΔH1,反应III 为:(l)+2H2(g) →(l)ΔH3,反应IV为:+3H2(g)→(l) ΔH 4,ΔH 3-ΔH 1<0即(l)+H 2(g) →(l) ΔH <0,ΔH 4-ΔH 3>0即+H 2(g)→(l) ΔH >0,则说明具有的总能量小于,能量越低越稳定,则说明苯分子具有特殊稳定性,D 正确;故答案为:A 。

2.(2021.6·浙江真题)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反应的ΔH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2ΔH >0,ΔH >0B .312ΔH =ΔH +ΔHC .3212>ΔH ,ΔH ΔH >ΔHD .423=ΔH H +ΔΔH【答案】C 【解析】一般的烯烃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是,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苯环结构的稳定性,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3-环己二烯时,破坏了苯环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2014年高考全国二卷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全国二卷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赏析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A【解析】考察化学变化的概念。

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物理吸附作用.热碱溶液有利于酯类物质的水解,可用热碱液除去油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乙烯可以用来保存水果;铁粉可防止食品被氧化,硅胶可使食品保持干燥。

选择A。

【知识点】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C【解析】考察同分异构体种类。

根据四联苯的两个对称轴,联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结构.选择C。

【知识点】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答案】B【解析】考察化学反应中固体质量改变的分析。

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后,CuO→Cu固体的质量减小;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后生成Na2CO3,固体的质量增大;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 固体的质量不变;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置换出铜,Zn→Cu, 固体的质量减小。

选择B。

【知识点】【答案】D【解析】考察实验基本操作。

解析:A错,玻璃棒应靠在滤纸的三层处;B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朝下;C错,进气管应长, 进入溶液中.D正确,是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法。

选择D.【知识点】1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A.pH=5的H2S溶液中,c(H+)= c(HS-)=1×10-5 mol·L—1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 c(H+)= c(OH-)+c(HC2O4-)D.pH相同的①CH3COO 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答案】【解析】考察离子浓度的关系.A错,由电荷守恒,c(H+)=c(HS-)+c(OH-)+2c(S2-);B错,弱碱溶液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稀释10倍, 溶液的pH减小小于1;C错,c(Na+)+ c(H+)= c(OH-)+c( HC2O4-)+2c(C2O42-)。

高中试卷-1.2.1 盖斯定律(练习)(含答案)

高中试卷-1.2.1 盖斯定律(练习)(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1.2.1 盖斯定律练习(解析版)1.以下反应可表示获得乙醇并用作汽车燃料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6CO2(g)+6H2O(1)═C6H12O6(s)+6O2(g)△H1②C6H12O6(s)═2C2H5OH(1)+2CO2(g)△H2③C2H5OH(1)+3O2(g)═2CO2(g)+3H2O(1)△H3A.2△H3=﹣△H1﹣△H2B.△H3、△H1、△H2均为△H<0C.在不同油耗汽车中发生反应③,△H3会不同D.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反应①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A【解析】A、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2,则2△H3=﹣△H1﹣△H2,故A正确;B、假设反应热均小于0,根据2△H3=﹣△H1﹣△H2可知△H2=﹣△H1﹣2△H3,则若△H1<0,△H3<0,则△H2>0,与假设矛盾,故B错误;C、焓变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则在不同油耗汽车中发生反应③,△H3相同,故C错误;D、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D错误。

(完整版)盖斯定律习题

(完整版)盖斯定律习题

盖斯定律习题一、选择题1.化学反应中常常伴有能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原电池是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TNT 爆炸是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C 铝热反应是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甲烷燃烧是将全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2 A (g )+ B(g) 2 C (g )△H <0B.2 A (g )+ B(g) 2 C (g ) △H >0 2 C △H <0C.2A + B 2 A +B △H <0D.2C 3.从如右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这是一个放热反应B.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C.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 4.(2007年海南卷)已知:(1)Zn (s )+1/2O 2(g )=ZnO (s );ΔH=-348.3 kJ/mol(2)2Ag (s )+1/2O 2(g )=Ag 2O (s );ΔH=-31.0 kJ/mol则Zn (s )+Ag 2O (s )=ZnO (s )+2Ag (s )的ΔH 等于( ) A .-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5.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解熔融的Al 2O 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 .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C .相同状况下,反应2SO 2+O 2=2SO 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 3=2SO 2+O 2是一个吸热反应D .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需要放出能量6.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 .白磷比红磷稳定C .S(g)+O 2(g)=SO 2(g) ΔH 1,S(s)+O 2(g)=SO 2(g) ΔH 2,则ΔH 1>ΔH 2D .CO(g)+H 2O(g)=CO 2(g)+H 2(g) ΔH >07.[双选题]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①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834.9 kJ/mol ②4Al(s)+2O 3(g)===2A l2O 3(s) ΔH =-3 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等质量的O 2比O 3的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B .等质量的O 2比O 3的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8.(2012·吉林一中质检)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2)H 2(g)+12O 2(g)===H 2O(l) ΔH 2=-285.8 kJ/mol(3)CH 3COOH(l)+2O 2(g)===2CO 2(g)+2H 2O(l) ΔH 3=-870.3 kJ/mol 可以计算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 A .ΔH =+244.1 kJ/mol B .ΔH =-488.3 kJ/mol C .ΔH =-996.6 kJ/mol D .ΔH =+996.6 kJ/mol 9.(2007年海南卷)已知:(1)Zn (s )+1/2O 2(g )=ZnO (s );ΔH=-348.3 kJ/mol (2)2Ag (s )+1/2O 2(g )=Ag2O (s );ΔH=-31.0 kJ/mol则Zn (s )+Ag 2O (s )=ZnO (s )+2Ag (s )的ΔH 等于( ) A.-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10.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H= + 49.0 kJ·mol -1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H=-192.9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 -1B .CH 3OH 的燃烧热为133.9 kJ·mol -1低高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2 A (g) + B(g) 2 C (g)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 CH 3OH(l)+1/2O 2(g)=CO 2(g)+2H 2(g)的△H>-192.9kJ·mol -1 11.肼(N 2H 4)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燃料,反应时N 2O 4为氧化剂,反应生成N 2和水蒸气。

盖斯定律知识点和经典习题附答案

盖斯定律知识点和经典习题附答案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第3讲 盖斯定律基本知识 1.含义(1)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例如,ΔH 1、ΔH 2、ΔH 3之间有如下的关系:ΔH 1=ΔH 2+ΔH 3。

2.意义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地计算一些难以测定的反应热。

例如:C(s)+12O 2(g)===CO(g)上述反应在O 2供应充分时,可燃烧生成CO 2;O 2供应不充分时,虽可生成CO ,但同时还部分生成CO 2。

因此该反应的ΔH 不易测定,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ΔH 却可以直接测得:(1)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2)CO(g)+12O 2(g)===CO 2(g) ΔH 2=-283.0 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就可以计算出欲求反应的ΔH 。

分析上述两个反应的关系,即知:ΔH =ΔH 1-ΔH 2。

则C(s)与O 2(g)生成C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12O 2(g)===CO(g)ΔH =-110.5 kJ·mol -1。

注意:1、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方向改变,方向改变时,反应热数值不变,符号相反;2、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可以同时改变倍数;3、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叠加,叠加时,物质和反应热同时叠加。

例题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Fe 2O 3(s)+3CO(g)===2Fe(s)+3CO 2(g) ΔH 1=-26.7kJ·mol -1②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 ΔH 2=-50.75kJ·mol -1 ③Fe 3O 4(s)+CO(g)===3FeO(s)+CO 2(g) ΔH 3=-36.5kJ·mol -1则反应FeO(s)+CO(g)===Fe(s)+CO 2(g)的焓变为( ) A .+7.28 kJ·mol -1 B .-7.28 kJ·mol -1C .+43.68 kJ·mol -1 D .-43.68 kJ·mol -1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首先考虑目标反应与三个已知反应的关系,三个反应中,FeO 、CO 、Fe 、CO 2是要保留的,而与这四种物质无关的Fe 2O 3、Fe 3O 4要通过方程式的叠加处理予以消去:因此将①×3-②-③×2得到:6FeO(s)+6CO(g)=6Fe(s)+6CO 2(g) ΔH =+43.65 kJ·mol -1化简:FeO(s)+CO(g)=Fe(s)+CO 2(g) ΔH =+7.28 kJ·mol -1答案A 2.已知:H 2O(g)===H 2O(l) ΔH =Q 1 kJ·mol -1C 2H 5OH(g)===C 2H 5OH(l) ΔH =Q 2 kJ·mol -1C 2H 5OH(g)+3O 2(g)===2CO 2(g)+3H 2O(g) ΔH =Q 3 kJ·mol -1若使46 g 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Q 1+Q 2+Q 3) KjB .0.5(Q 1+Q 2+Q 3) kJC .(0.5Q 1-1.5Q 2+0.5Q 3) kJD .(3Q 1-Q 2+Q 3) kJ 解析 46 g 酒精即1 mol C 2H 5OH(l)根据题意写出目标反应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l) ΔH 然后确定题中各反应与目标反应的关系 则ΔH =(Q 3-Q 2+3Q 1) kJ·mol -1答案 D3.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H 2、CO 、CH 3OH 都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它们的燃烧热依次为-285.8 kJ·mol -1、-282.5 kJ·mol -1、-726.7 kJ·mol -1。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广东B卷)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广东B卷)Word版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7.生活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答案】A【解析】A项、不锈钢是铁、钴、镍的合金,所以不锈钢属于合金;B项、棉和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不属于同分异构(二者分子式不相同);C项、花生油是植物是不饱和酯类;D项、蛋白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水解为氨基酸。

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Ca2+、Cl—、SO42—B.Fe2+、H+、SO32—、ClO—C.Mg2+、NH4+、Cl—、SO42—D.K+、Fe3+、NO3—、SCN—【答案】C【解析】A项、Ca2+和SO42—结合生成CaSO4,CaSO4微溶不可大量共存;B项:酸性条件下(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SO32-—具有还原性的微粒氧化,B不能大量共存;D 项:Fe3+和SCN—不可共存(结合生成Fe(SCN)3)。

9.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答案】B【解析】A项、重结晶分离物质的条件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的可溶性物质,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A错误;C项、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气溶于水得到碱性溶液,而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C错误;D 项、Ca(OH)2微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0.02克左右。

不可能配制出2.0 mol∙L-1的Ca(OH)2溶液。

1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甲苯含有6n A个C-H键B.18gH2O含有10n A个质子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 A个SO2分子【答案】B—CH3【解析】A项、甲苯化学式为C7H8,结构简式为,所以1mol甲苯有8个C—H键,A错误;B项、18gH2O的物质的量是1mol水,1molH2O有10mol质子,B正确;C 项:22.4L氨水非气体,所以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物质的量不是1mol,不可计算,C错误;D项:铁片与浓H2SO4中钝化,只有表面反应,不可计算,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盖斯定律的应用》高考题汇编
1、(2014高考大纲卷28)化合物AX 3和单质X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 5。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X 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76 ℃,AX 5的熔点为167 ℃。

室温时AX 3与气体X 2反应生成lmol AX 5,放出热量123.8 kJ 。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2014年广东卷31)用CaSO 4代替O 2与燃料CO 反应,既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 2,是一种高
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①1/4CaSO 4(s)+CO(g)1/4CaS(s)+CO 2(g) △H 1=-47.3kJ/mol ②CaSO 4(s)+CO(g)CaO(s)+ CO 2(g)+ SO 2(g) △H 2=+210.5kJ/mol
③CO(g)
1/2C(s)+1/2CO 2(g) △H 3=-86.2kJ/mol
(1)反应2 CaSO 4(s)+7CO(g)
CaS(s)+CaO(s)+C(s)+6CO 2(g)+SO 2(g)的△H=
3、(2014年海南卷4).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l mol 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

已知H-H 、H-O 和O-O 键的
键焓ΔH 分别为436 kJ/mol 、463 kJ/mol 和495kJ/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O (g)= H 2(g)+
21
O 2(g); ΔH= -485 kJ/mol B .H 2O (g)=H 2(g)+2
1
O 2(g); ΔH==+485 kJ/mol
C .2H 2(g)+ O 2 (g)= 2H 2O(g) ΔH = +485 kJ/mol
D .2H 2(g)+ O 2(g)=2H 2O(g) ΔH = -485 kJ/mol 4、(2014年江苏卷10)已知:C(s)+O 2(g)=CO 2(g) △H 1
CO 2(g)+C(s)=2CO(g) △H 2 2CO(g)+O 2(g)=2CO 2(g) △H 3
4Fe(s)+3O 3(g)=2Fe 2O 3(s) △H 4 3 CO(g)+Fe 2O 3(s)=3CO 2(g)+2Fe(s) △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H 1>0,△H 3<0
B .△H 2>0,△H 4>0
C .△H 1=△H 2+△H 3
D .△H 3=△H 4+△H 5
5、(2014年上海卷9)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 2=CH -CH=CH 2(g)+2H 2(g)→CH 3CH 2CH 2CH 3(g)+236.6kJ
CH 3-C ≡C -CH 3(g)+2H 2(g)→CH 3CH 2CH 2CH 3(g)+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
A .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B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
C .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
D .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1
6、(2014年四川卷11)已知:25℃、101kp a 时,Mn(s)+O 2(g)=MnO 2(s) △H =-520kJ/mol
S(s)+O 2(g)=SO 2(g) △H =-297kJ/mol
Mn(s)+S(s)+2O 2(g)=MnSO 4(s) △H =-1065kJ/mol
SO 2与MnO 2反应生成无水MnSO 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7、(2014年天津卷7)晶体硅(熔点1410℃)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由粗硅制纯硅过程如下:
写出SiCl 4的电子式: ;在上述由SiCl 4制纯硅的反应中,测得每生成1.12kg 纯硅需吸收a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8、(2014年新课标II 卷13)室温下,将1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 1,将
1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 =====△CuSO 4(s)+5H 2O(l), 热效应为△H 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H 2>△H 3 B .△H 1<△H 3 C .△H 1+△H 3 =△H 2 D .△H 1+△H 2 >△H 3
9、(2014年新课标I 卷28)(2)已知:
甲醇脱水反应①2CH 3OH(g)=CH 3OCH 3(g)+H 2O(g) △H 1=-23.9KJ·mol -1
甲醇制烯烃反应②2CH 3OH(g)=C 2H 4 (g)+2H 2O(g) △H 2=-29.1KJ·mol -1
乙醇异构化反应③CH 3CH 2OH(g)=CH 3OCH 3(g)) △H 3=+50.7KJ·mol
-1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 2H 4 (g)+H 2O(g)=C 2H 5OH(g)的 △H = KJ·mol
-1
10、(2014年北京卷26)降低温度,将NO 2(g )转化为N 2O 4(l ),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2NO 2(g )
N 2O 4(g )△H 1 2NO 2(g )
N 2O 4(l )△H 2
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___。

11、(2012年广东卷)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

该电池反应为:
2Li (s )+I 2(s )=2LiI (s ) △H
已知:4Li (s )+O 2(g )=2Li 2O (s )△H1 4 LiI (s )+O 2(g )=2I 2(s )+2Li2O (s ) △H2 则电池反应的△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2、(2013年广东卷)
13.(2013海南卷)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 2(g)+3N 2(g)+9O 2(g)=2C 3H 5(ONO 2)3(l)
△H 1
2 H 2(g)+ O 2(g)= 2H 2O(g) △H 2 C(s)+ O 2(g)=CO 2(g)
△H 3
则反应4C 3H 5(ONO 2)3(l) = 12CO 2(g)+10H 2O(g) + O 2(g) +6N 2(g)的△H 为( )
A .12△H 3+5△H 2-2△H 1
B .2△H 1-5△H 2-12△H 3
C .12△H 3-5△H 2 -2△H 1
D .△H 1-5△H 2-12△H 3
14、(2013年四川)焙烧产生的SO 2可用于制硫酸。

已知25℃、101 kPa 时: 2SO 2(g) +O 2(g)
2SO 3(g) △H 1= 一197 kJ/mol ;
2H 2O (g)=2H 2O(1) △H 2=一44 kJ/mol ; 2SO 2(g)+O 2(g)+2H 2O(g)=2H 2SO 4(l) △H 3=一545 kJ/mol 。

则SO 3 (g)与H 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15、(2013年天津)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H 2(g )+)()(2
122g O H g O = △H=-241.8kJ·mol -
1 C (s )+
)()(2
12g CO g O = △H=-110.5kJ·mol -
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