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与社会 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我与社会》是学生在小学生活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成长和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从生理、心理等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也有一定的社会认知。

但同时,他们又面临着许多困扰和矛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自制性与冲动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等。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2.难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在社会中,我们每天与很多人打交道。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每人绘制一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以往因教案设计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通过提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不盲目备课,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结合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观察图片法是道法教学中常见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五:
探究与分享
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P5):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想想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针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自身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引导学生得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活动2:播放图片。播放暑期游玩图片加强共鸣,同时引导学生回答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分享暑假里发生的事情及相应感受和体会。
通过让学生结合自身亲身经分享,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同时让学生理解了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环节三:
欣赏视频
播放视频。播放《中国24小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日新月异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
八上道法《》教学设计
课题
《1.1我与社会》
册别
八年级上册
班级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时间
教学目标
健全人格: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感情,关心社会、关心时政。
教学重点
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引导学生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如何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教师活动】讲述一个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总结】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同时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与社会”这个话题。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课程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与社会。

环节二:新课学习——我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讲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一关系。

1.1+我与社会+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1+我与社会+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教师活动:播放巴黎奥运会我国运动员比赛的视频学生活动:选择相应表情包表达自己的第一感受并说明理由。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表情包表达关联当下的时代情绪。

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

笔记区: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为什么)P4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1)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探究三:个人与社会关系教师活动:展示不同情境,请学生判断不同情景中“微笑表情”的含义。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表情包筑造了社会成员的新型交往模式和社会信息传播模式。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生活动: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笔记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P4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P52.几种主要的社会的关系(P5相关链接)①血缘关系;②地缘关系;③业缘关系三、课堂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社会的联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紧密。

个人与社会,“结点”与“大网”,相互依存,互相关联。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社会社会,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四、作业布置抄写及背诵知识点: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

1.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案

1.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案

沭阳县韩山中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1.1.1《我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2.了解学生与班级的成长关系与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会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个人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观看视频《熊出没》,说一说熊大熊二与光头强在保护森林方面斗争的故事。

讨论:1、对人类影响起决定作用的是基因遗传还是外界环境?2、人的成长能否离开社会?3、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怎样做?对我们有何意义?一、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教材P2~3运用你的经验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3、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参与过哪些内容的社会生活?谈谈你的感受4、设计意图:通过你=学生的生活片段,唤起学生的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说出自己的社会生活体验及感受。

探究二:教材P2探究与分享说说暑假里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并谈谈对这件事的感受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结交新朋友、愉快的旅游、暑期夏令营、收获了哪些经验或者得到了哪些教训以及学到新技能等等。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谈看法下列是2019年暑假的大事件,请你选择一幅图,谈谈感受。

事件一: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

事件二:华为公司发布鸿蒙操作系统结论: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探究一:自主学习,问题探究1、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与社会有关系?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有和社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选样的?人是社会一员,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探究二:教材P5探究与分享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样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2)向从未见过的长辈介绍自己:向爸爸的同事介绍自己:……向同学的父母介绍自己:……向学校的校工介绍自己……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我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

我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

我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我与社会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自己周边大人们学习的情况,感受当今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2、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

3、在观察中找到身边的榜样,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中受到鼓舞。

二、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断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的精神。

教学关键点:通过学习,启发学生珍惜时间,抓紧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和本领。

三、前准备:a)教学课件。

b)要求学生做好调查,家里的人近两年来新学到什么知识和本领,现在又在学什么?四、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检查调查结果。

(学生都说出家里人近两年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教师以一个学生小明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2、电脑出示课本40~41页的八幅图,每幅图都有旁白说明3、小组讨论:他们都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学习?4、引出课题:大家都在学5、师说:小明爷爷是一位种田能手,很多事情都干,是村里有名的能人。

现在,爷爷遇到了新问题。

电脑出示书中42页的三幅图。

6、教师小结:通过过去是劳动能手,今天却遇到了新问题,说明了社会进步真快呀!天天都有新变化。

大人们在抓紧时间学习。

我们要和他们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我与社会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a)教学课件(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1.1 我与社会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1.1 我与社会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教学过程你知道“自给自足”吗?请思考:⒈在现代社会,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2.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暑期生活分享会:角度一“走中国”(旅游见闻、文化风俗、美食故事)角度二“看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志愿体验)角度三“宅在家”(读书学习、生活技能、陪伴家人)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呢?学生:教师:①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阅读报纸、收看电视;④上网查询……【思考与分享】宅家,暴雨天,该不该点外卖?观点一:点。

①外卖平台就是靠外卖而生,不点,平台没法运营。

②外卖小哥靠接单挣钱,不点,收入打折。

③大雨天实体商家生意惨淡,提供外卖可以保障收入。

④客户有需求,不点,生活上确实少了很多便利。

观点二:不点。

下雨天行车不安全,道路积水严重,外卖小哥很辛苦,安全不能保证。

观点三:不该讨论点不点,而是暴雨天运营商应不应该提供外卖服务。

平台应该在能够保障服务质量和外卖小哥安全的基础上,充分评估外送服务的可行性。

学生:教师:从平台来说,可适当延长派送时间,作为安全保障的基础,或增加外卖小哥接单的费用;从用户来说,当然就是多体谅,不无缘无故的差评和过度催单,理解对方的不容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思考:感受社会活动有何重要意义?学生:教师:①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案例分享】李华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项目经理,他负责领导一个由不同背景和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共同开发一款新的应用软件。

在项目过程中,李华充分发挥了团队成员的各自优势,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克服了技术难题和市场挑战,最终成功推出了这款应用软件,并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教师: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工作成果和职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条件。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教案+导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1.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2.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学生讨论回答)提示:例:敬老院做志愿者;旅游;参加兴趣班;参加夏令营等。

3.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图片展示:社会关系网2.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提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网络化的权势,其特点是人们虽然属于若干群体,但可以通过熟人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与他人联系,由此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更多人,这种联系类似于计算机结点间的互相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运用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去展示自己认识社会生活的方式、所认识的社会生活及感受。去认识衣食住行方面的丰富多样性和变化。
学生交流听后感受到的、发现的及自己在参与、认识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我们为什么要感受并参与社会生活?
学生思考交流人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观看视频。
(2)析道理
【旁白】牛吃掉别人家的玉米,为什么志升会心事重重、放声大哭,而李锦鉴却一脸无所谓?李锦鉴后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改变?
教师引导点播。
教师归总:志升深知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牛吃掉玉米的后果与应该承担的责任,他因给父亲和家里造成不该有的损失与负担而内疚和不知所措,所以得知去赔钱后会大哭;而李锦鉴向来衣食无忧、金钱充裕,惹了事也自有父亲去解决,所以,缺乏责任感,一脸无所谓。
①社会是绚丽多彩的、复杂多变的②李文星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③父母太不负责,没管好孩子④学校教育不到位,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辨别传销组织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下列认识正确的是(B)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社会是由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织成的一张“大网”,各种关系相当于连接成“大网”的线,每个人就相当于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③个人离不开社会④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学生分析变化,探究发生变化的原因。
学生谈启示。
学生分析志升的身份与责任。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身份与责任。
学生做题,交流。
初步感知教材内容,了解教材内容,找出重要知识点,理清脉络。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与热情,并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使学生在交流时有话可说,愿意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认识社会的方式、所认识的社会生活及感受。力争促使学生多角度、多视角、多方位认识社会并展示分享,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多彩。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课题
我与社会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能够感受、发现并能够正确认识、看待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与复杂多变;
2、正确认识置身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3、能够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4、理解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旁白】你是通过哪些方式认识社会生活的?在衣、食、住、行方面,你知道多少?又发现了哪些变化?有何感受?
教师先出示两个示例,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所感受到的社会生活。可以用图片、照片、录制的小视频、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所认识的社会生活。
注:第一,课前就告之学生可以运用这些方式展示,并提出具体要求,如视频与故事要简短,在3分钟以内,图片、照片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要准备好简短的解说等,事前做好准备;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联系生活,探究原因
有些人大常委会的委员强调,委员一定要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有些专家也强调应该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你认为有必要让这些人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吗?为什么?
根据学习目标,自主读文,感知、勾画知识点,探究学习目标及教材中的问题。
学生看相册,听解说,了解小美是如何认识社会生活的,了解她眼中的社会生活。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初中生小林因为来串门的表弟动他的玩具而大发雷霆,两个人为抢玩具争执不下,小林的妈妈叫走小林,告诉他,“你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何况你是主人,表弟是客人,你应该热情招待客人。”小林不服,妈妈接下来说了一番话,小林听后改变了态度,你认为小林的妈妈会说(D)
①人的身份是由社会关系确定的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③每种身份都有它的责任④有血缘关系的人就是亲属,应该相互照顾,互相礼让;如果家里来了外人,我们就是主人,他们就是客人,主人应该热情招待客人
3、导入新课。【旁白】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复杂多变的,走进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趋势,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否则,我们就会被社会淘汰。你了解社会生活吗?你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我们与社会有着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首先学习第一框《我与社会》。
1、活动一:看相册,听解说,了解小美眼中的社会生活
【旁白】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美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她眼中的社会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播放图片及解说,播放完以后,引导:你了解社会生活吗?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你了解到的社会生活是什么样的?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何感受?
2、活动二:你说我说
通过看视频,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初步感知不同环境下不同身份的人生活状况、思想观念、情感与责任的不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探究,使学生在原因的深入探究中,明白不同的社会关系赋予人不同的身份,不同身份有着不同责任……
通过谈启示,明确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每种身份都有相应的责任。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人的身份与社会关系
结束语:
走进生活,我们能获得不同的生活体验,会发现生活并非只有眼前的狭小圈子,走出去,会发现生活更有别样的色彩,丰富的模样。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
学生谈感受与收获。
通过小结,升华情感。
板书
我与社会
一、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9、活动九:说一说
【旁白】视频《变形计》中的志升都有什么身份?你在社会生活中,都具有哪些身份?分别承担什么责任?
教师引导点播。还可以适当让学生反思。
三、巩固提升
教师运用课件出示习题,让学生运用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李文星求职被骗误入传销组织致死,这一消息曾引起众议。你认为发生这一悲剧的原因有(A)
重点
感受、认识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和复杂多变;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难点
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永远不要与趋势为敌》音频。
2、引导学生谈感想。【旁白】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受到了什么启迪?
活动三:谈感受
【旁白】听了小美和同学们的经历,你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发现自己在参与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方面有何变化?你从中感悟到我们置身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总:
小美和同学们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和复杂多变,也发现了同学们在参与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涉猎和参与的范围很广,见多识广,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更客观、深刻,有的学生涉猎、参与的范围很狭小;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会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广泛参与社会生活,深入了解社会生活,丰富自己,让自己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提高认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认识到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认识到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明确人与社会的关系。运用两幅图,帮助学生更清晰形象地认识、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让学生结合事例加深理解,在运用中,深化认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活动四:议一议
【旁白】结合出租车司机的故事,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感受并参与社会生活?
教师引导点播。
教师出示图示,解说其原因。
5、活动五:释疑解惑
【旁白】小明依然疑惑:人与社会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你能帮他解决疑惑吗?
教师引导点播。
教师出示图示,运用图示解说人与社会的关系。
出示人与社会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如果把个人看成点,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李锦鉴从一个毫无责任感、不知感恩、任性妄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理解体谅他人、甚至会因看漫画书和网瘾成性而殴打老师和亲妈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懂得体谅他人不易与艰辛、尊重他人、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甚至能细心照顾新爸的感受而自己先去看检查结果并反复询问。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改变主要是因为:
新的环境,新的家庭,赋予了他新的身份,他从新爸、哥哥、村民及同学那里,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与不易,看到了不同人的责任与担当,感受到了他人的关心与温暖,懂得了感恩,学会了关心帮助他人和承担自己的责任……
1、听故事《永远不要与趋势为敌》。
2、思考交流:听故事后的感想与启迪。
让学生初步感知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必要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课
一、自主读文,感知、勾画知识点
出示自主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读文,感知、勾画知识点,探究学习目标及教材中的问题。
二、展示交流,达成共识,提高认识
6、活动六: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旁白】你能根据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举例说明吗?试试吧。
教师引导点播。若学生说不出,可以提供示例:如我们要去商场买衣服,要去市场或菜店买菜,没有农民提供蔬菜,我们就吃不到新鲜蔬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