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之歌教案2

合集下载

小草之歌的教案

小草之歌的教案

小草之歌的教案教案标题:小草之歌的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小草之歌这首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一段小草之歌的音乐片段,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小草的印象,引导他们思考小草的特点和作用。

活动一:歌曲欣赏与分析1. 教师播放小草之歌的完整版本,让学生仔细聆听。

2. 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用手势或身体语言表达歌曲中的内容。

3. 分组讨论歌曲中表达的意义和情感,并分享他们的理解。

活动二:歌曲演唱与表演1. 将歌曲的歌词分发给学生,带领他们一起学唱歌曲。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段简短的舞蹈或动作表演,配合歌曲的节奏和意境。

3. 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小草之歌的理解和表达。

活动三:小草创作1. 引导学生思考小草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草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写作、手工等形式,创作表达小草的作品。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活动四:小草保护1. 引导学生思考小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小草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小草保护宣传海报或小册子,呼吁大家关注小草的保护。

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歌曲欣赏和分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2. 评估学生在歌曲演唱与表演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草创作和小草保护活动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小草的生长情况。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小草保护的实际行动,如参与植树活动或参观植物园等。

17课《小草之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7课《小草之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7课《小草之歌》第二课时教课方案诗歌简析:这是一首现代诗。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抓住小草的特色,赞叹了小草的奉献精神。

以小草自我评论的口吻,唱出自己的心声,唱出自己的骄傲感。

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觉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二、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觉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三、课前准备1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阅读课文,标出出色的或有迷惑的小节或诗四、课时: 2 课时第二课时教课过程:一、复习:小组长听写生字词。

二、互评生字词的书写,反应。

三、师讲话导入:诗歌是从哪几方面赞叹小草的? (理解小草不见经传的部分 )1.我们感觉小草很柔嫩纤弱,小诗1-3 小节写了小草的自我评论,那小草自己对自己是怎么以为的呢,请找出句子。

(每一小节第一二行,3 句)读一读这3 句。

1 / 52.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一下小草自己对自己的评论,能够选一个词语,你想怎么概括?(第一小节:微小,随机解说“微小”,你感觉哪些东西算微小的?给你什么感觉?)第二小节 :不足挂齿,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谈谈,再采纳分解法解说,“微”就是小,“道”是说,“足”从前学过“足球”的“足”是脚的意思,今日是“值得”,连起来解说这个词。

第三小节:讨取极少。

讨取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什么意思?要)4.总结:假如用一个字来概括,小草给你总的感觉就是什么:(板书:小)5.说话训练:固然小草自己也感觉小,可是他感觉-------。

请采纳书上的适合的往返答。

(不愧疚、不灰心、不灰心、不计较、只需有阳光雨露就生活得幸福快乐)四、理解小草的作用部分:1.就是因为小草的微小,人们经常说小草无用,小草也要为自己辩白一番,哪些小节是小草辩白自己也是有作用的?(4、5、6 小节)2.那小草有什么作用呢?请自由朗诵 4-6 小节,概括一下,最好用一个词,能够用书上的也能够用自己的话。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草之歌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草之歌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草之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小草之歌》,学生能够了解小草的成长过程,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小草成长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理解诗歌《小草之歌》,体会小草的成长故事;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本《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黑板、粉笔等;2.学具准备:有关小草成长的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资料,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春天里看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如何生长等等。

2. 学习课文(2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上的《小草之歌》诗歌,并回答一些问题:1.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小草在不同的时候有什么变化?3.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教师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义和情感。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答题:根据你们对《小草之歌》的理解,找出诗歌中描述小草成长的关键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答案,并与全班共同讨论。

4. 朗读演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小草之歌》,尽量表达出诗歌中描述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评。

5. 创作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小草之歌》为题目,写一篇短文或小诗。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完成创作练习的作文,可以选择将其发表在班级教室或分享给家人朋友。

六、板书设计小草之歌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草成长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朗读演练和创作练习培养了情感表达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在组织小组讨论环节,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够,需要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参与。

《小草之歌》教案

《小草之歌》教案

《小草之歌》教案教案:《小草之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小草之歌》的歌曲及歌词,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和草的重要作用,并能正确朗读歌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感恩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唱《小草之歌》歌曲,引导学生体验小草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2.教学难点:使学生从歌曲表演中领悟到小草的生长变化,并能通过歌词正确朗读和演唱。

三、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小草的图片、幻灯片或者视频。

2.课件、黑板、口琴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老师放一段关于小草的视频或者播放小草的歌曲,培养学生对小草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想、讨论,小草是怎样生长的,有哪些阶段?Step 2:学唱《小草之歌》(10分钟)1.老师播放《小草之歌》,让学生边听边跟唱。

2.引导学生观察歌曲中的动作,例如头仰起来、摇摇摆摆等。

Step 3:歌曲学习与合作表演(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歌词,并由小组成员协作合唱。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黑板前表演,并可以伴奏和动作。

Step 4:讨论与体验小草的生长(15分钟)1.老师问学生:“你们觉得歌曲中小草是怎样生长的?”2.学生讨论并思考,可以先分组讨论,然后再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

3.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然后介绍小草的生长过程,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幻灯片展示。

Step 5:朗读歌词(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歌词,培养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并从中感受小草的生命力。

2.学生分组逐句朗读歌词,加强对歌词的记忆和理解。

Step 6:歌曲分享与评价(10分钟)1.每个小组再次表演自己合唱的片段,并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

2.老师总结表演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对学生的合作表演给予肯定和指导。

2017-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小草之歌》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新版)

2017-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小草之歌》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新版)

《小草之歌》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激发他们对朗诵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方法教授法,引导法。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小草之歌》。

2.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交流抄写的语句。

4.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这首诗歌了。

下面让我们深入学习这首诗。

二、新课学习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结合诗句的内容说一说,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按提示自学诗歌,理解内容。

班内交流:哪几方面: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质疑:[简略副板书学生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通过读理解”;“哪些可以在课下查阅课外资料解决”;“哪些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体会”)针对主要问题,交流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出示小草图片,体会小草的“渺小”。

(也可以结合生活中见闻谈)出示绿草地、草原图片,体会“奉献多、索取少”。

练习有感情朗读:(引导读出自豪的语气)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播放洪水、沙尘暴视频,感受自然灾害的凶猛。

练习有感情朗读(重点引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解决问题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引入课外资料和其它文学作品辅助理解。

总结全文,深化体会:1.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画出小草的表现。

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草之歌(第二课时)》-全市获奖

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草之歌(第二课时)》-全市获奖

《小草之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小草之歌》是语文社S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歌句子优美,格式整齐,诗意富有层次,对学生富有启迪意味。

本课是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训练学生进行段落仿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好范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尊重诗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获得文本的理解和不同体验,受到感染,获得人文和语文技能的双重收获。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本课阅读难度较小,在学习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学生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但四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感悟能力相对较差,在教学中要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加以点拨,赏析诗歌的语言美,获得启迪。

教学目标分析:据以上分析,结合文本实际和诗歌教学特点,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知识与技能目标:至少仿写一节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小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诗歌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仿写诗歌教学方法:根据文本特点,我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结合教师点拨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在读中体会小草的无私奉献,激发热爱小草、热爱自然的情感。

范例法:读透课文基础上提供仿写例子,主要对学生仿写诗歌进行指导。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情,了然于胸。

1、板书课题,出示多媒体课件图片小草,齐读课题。

2、回忆上节课的学习,谈谈小草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学情预设:学生从小草的作用、品格等两个方面回忆、并作出回答。

如小草虽然渺小,但是作用很大;小草为人类作出极大贡献;小草能保护环境等。

《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小草之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小草之歌》。

本文通过小草的视角,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小草的成长过程,传递了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课文内容简短易懂,富有诗意,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草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美好。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感悟小草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美好,体会小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里有哪些变化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春天的认识。

2. 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小草在春天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精讲点拨(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解析小草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美好。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小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5. 朗读感悟(5分钟)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小草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6.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问答等题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小草之歌板书内容:春天——小草的生长过程生长——乐观、积极向上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生字词造句。

例题: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钻了出来。

答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小草之歌教案

小草之歌教案

小草之歌(第二课时)教案五头镇尚庄小学李茜茜导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首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很多同学都听过,并且会唱呢。

从古至今,歌唱小草的诗歌有很多,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一首歌唱小草的歌——《小草之歌》学习这节课之前,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了解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1.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了解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

学习难点:1.感受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对小草产生敬佩之情。

2.体会小草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熟悉完这些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首先进行第一板块诵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按照自然段读、再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然后挑战读)第二板块赏析课文小组讨论:1.这首诗歌分为几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你认为诗歌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带着问题与老师一起来赏析课文。

第一部分(1-3)小节小草对大自然的贡献多,索取少第二部分(4-6)小节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7)小节小草生命力顽强。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出示小草图片,体会小草的“渺小”。

(也可以结合生活中见闻谈) 出示绿草地、草原图片,体会“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播放洪水、沙尘暴图片,感受自然灾害的凶猛。

从而引出小草的贡献(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引入图片展示第三板块:课外延伸如何向小草学习?展示清洁工、建筑工人图片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小草一样“渺小”的事物,但是他们同样自信、自强。

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课后作业小草虽然渺小,但它却默默地为大自然的需要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小草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课下再找一找,还有哪些人也像小草一样为社会默默地做出奉献的?板书设计1.小草对大自然的贡献多,索取少(小草的特点:渺小的小草、微不足道的小草、无私奉献的小草)2.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陈丽丽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按要求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认识“渺、惭、愧、丘”等生字,会写“计、奉、福、锁”等字,理解“渺小、气馁、微不足道、索取”等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许多诗歌,谁来背一首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诵)
师:很好,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诗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读课题。

生:17.小草之歌(教师板书)
师:从课题看,这首诗写什么?
生:写歌
师:“歌”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生:诗歌、赞歌、唱歌......
师:那这首诗是谁的歌?
生:小草的歌
师:哦,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知道了,题目中的“之”就是“的”的意思。

可是你们见过的小草会唱歌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小草是一种植物。

师:但是作者却以第一人称“我”写出了小草的心声,把小草人格化,让它会吟诗、会唱歌,像这种表达方法,我们叫它?
生:拟人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草的歌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在读之前请看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初读提示: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做上标记;2.边读边想,“我”是一株怎样的小草?)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2.组织交流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那么谁来回答:“我”是一株怎样的小草?
生:渺小
师:“渺小”是什么意思?
生:微小
师:它为什么说自己渺小呢?
生:因为在“大千世界”它显得特别小。

师:哦,它说自己渺小是因为和其它事物比起来显得小,可是小草因为自己小而惭愧、气馁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草虽小,但是它将自己的绿色献给了大自然,在天地间闪耀。

师:你讲的真棒。

那同学们,这一连串的问题的答案都在哪一小节?
生:第一小节
师:请同学们轻声的、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

(师一起读)
师:多美的诗句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我”还是一株怎样的小草?
生:地位微不足道。

师:“微不足道”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小,不值一提
师:哦,是说他小的让人看不上眼,可是小草真的那么不值一提吗?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小草和其它事物比是小了点,可是实际上它时刻都在为大自然贡献绿色。

师:大家理解的真好,那本小节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生:自豪的,崇敬的......
师:好,那我们请一位同学带上这种自豪与崇敬之情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读后,教师泛读一次,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师:自己读一读第三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中小草又告诉我们,它是一株怎样的小草?
生:向大自然的索取很少很少。

师:“索取”是什么意思?
生:要、要求得到
师:我们人总是想要得到很多很多,比如金钱、名誉、地位、甚至好房子、好衣服等等,可是小草要求得到这些了吗?
生:没有
师:这说明什么?
生:小草不图富贵、不图享受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是啊,只要给小草一点点阳光雨露,它就能茁壮成长,而且生活的幸福美好,此时你对小草有什么情感?
生:非常敬佩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第二部分学习
师:小草的奉献只是给大自然带来绿意吗?当然不是,请同学们听课文第4-6自然段的录音,听完后想一想,小草有哪些作用?
1.抗洪
师:小草是怎么击退洪水的?
生:用密集的根紧紧的抓住泥土。

2.固沙
师:“锁住”什么意思?
生:也是抓住的意思。

师:“沙丘被我锁住了手脚”指什么呢?
生:小草有固沙的作用。

3.美化环境
生:把祖国的山河打扮的更俏更娇。

师: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老师可发现了小草的聪明,在这三小节小草换了一种语气来介绍自己的作用,你们能找出是哪种口气吗?
生:不要指责我......
师:“指责”是什么意思?
生:责备、责怪
师:你们责怪过小草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没想过,没关注过。

师:小草明知道自己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为什么还要呼吁人们不要指责自己呢?
生:为了让我们关注他们……
师:这就是巧妙表达的聪明,他要用这种口气引起我们的关注,进而说出自己的作用很大,那谁来说一说,小草都有哪些作用呢?生:能击退洪水、能锁住沙丘、能打扮祖国的山河
师:是啊!
当洪水咆哮时,(生:用那密集的根紧紧抓住泥土,大伙拉起手击退洪水的咆哮。


当沙尘肆虐时(生:沙丘被我锁住了手脚。


师:“锁住手脚”指什么?
生:不让沙尘乱动
师:当祖国需要时(生:大伙挨挨挤挤相互拥抱,把祖国的山河打扮的更俏更娇。


师:是啊,我们见到的小草总是有许多许多同伴,城市里、街道边、公园里、乡间小路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正是因为他们的妆扮,才让我们的祖国如此美丽可爱。

看似平凡的小草竟如此了不起。

真是平凡见伟大呀!
请同学们一起用比较坚定的语气读出小草击退洪水、锁住沙丘、美化山河的自豪之情。

(预备开始)
师:同学们读的可真投入,请大家像老师这样将这些词语点画出来,自己再读这三小节,把点出来的字词重读,会读的更好。

生: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草虽然弱小,却可以抗击洪水、锁住沙丘、美化环境,感受到了他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然而当寒冷的冬天来了,你们为它担心吗?
生:担心。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会面容枯槁。

师:“枯槁”是什么意思?
生:枯萎、干枯
师:这样的小草会死掉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每当春风吹遍辽阔的大地,它又会绿遍天涯海角,
师:这让我想起一句诗
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这就是小草的顽强。

战胜寒冬,以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年复一年的为大自然、为人类无私奉献。

从“闪耀”这个词,你感受到了小草怎样的心情?
生:自豪、骄傲......
小草之歌
渺小不气馁
微不足道不计较
索取很少不图享受无私奉献
防洪赞美之情固沙
美化环境
顽强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