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杜牧 课件

合集下载

《赤壁》ppt课件

《赤壁》ppt课件
争之胜负,而通过“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以 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 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 了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含蓄地表达了自 己的观点,深刻警策,言近旨远。
2.设想奇特,手法新奇。
这首诗紧扣历史事件,将对历史兴衰成败 的评价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尤其是英雄与美 人互相映衬,设想奇特,手法新奇,内涵丰富, 让人回味无穷。
主旨归纳
这首
借一件古物 ,引出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史的感慨,以两个女子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
运,
,含蓄表达出了诗人

理解性默写
1.杜牧在《赤壁》中托物咏史,为后文议论作铺垫的句子是
2.《赤壁》中表达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抒发了自己怀 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3.杜牧《赤壁》中以小见大、用人物命运象征国家命运,构思巧 妙的句子是
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 历史的咏叹。 前两句中使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两句使用“将”“磨”“洗”“认”一连串的动词,生 动地表现出作者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使 下面的怀古幽情水到渠成。
咏史诗
指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 讽刺时事。一般的写作手法是借古讽今、咏古抒怀。
《赤壁》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 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 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写作特色
1.以小见大,含蓄蕴藉。 前两句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不直言战
东风/不与/周郎便,

《赤壁》ppt课件

《赤壁》ppt课件

“将”“磨”“洗” “认”一系列动词生 动表现出诗人对前朝 古物的兴趣和对历史 的思索。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从折戟写起,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后两句发
析 议论、抒感慨做铺垫。
“东风”除了实指外,也可指周瑜取胜的天 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 权的信任所带来的机遇。
诗的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 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 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 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 败论英雄。
论史抒怀 (议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默写常考句
反写历史,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其中暗 赏 含诗人生不逢时之叹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又运 析 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以二乔两位美女的命运象征东吴的命
运,生动形象又颇具风致。
精读细研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赤壁
杜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 ,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 的诗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与李商隐合 称“小李杜”。代表诗作有《过华清宫》《江 南春》《泊秦淮》《赤壁》等。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

26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4张PPT)

26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4张PPT)

铜雀台 ,是曹操在邺城建造的一座楼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台上住姬妾歌妓。曹氏父子曾与文武百官觥筹交错,对酒高歌,大殿 上鼓乐喧天,歌舞拂地,盛况空前。
大乔
小乔
江东乔公的两个 女儿,东吴美女, 大乔嫁给了孙策, 小乔嫁给了周瑜。
读诗歌,解诗意
一读:一板一眼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他有经邦济世之才,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处在晚唐那样一 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 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恻。这 些,都影响他的诗风。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 爽清丽。他的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 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他就是晚唐大诗人——杜牧。 今天,我们一起赏读他的咏史名作——《赤壁》。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 得名。 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 策,小乔嫁周瑜。
赏诗歌,悟诗情
诗人由眼前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激烈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历 史人物犹如真的浮现在眼前,现实和联想构成了虚实相生的宏大悠远 的意境,这两句借物(折戟)兴起对前朝人物事件的慨叹,为后两句 论史抒怀做铺垫。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资料助读,知人论世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
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
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 文集》。
《赤壁》诗是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至四年间出任黄 州刺史时游赤壁矶作。赤壁,其地有很多处,杜牧诗中的赤壁, 并非赤壁大战的赤壁(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是在湖北黄冈 市,屹立长江滨,土石皆带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矶或赤鼻 矶。诗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故以 地名为题,有感而发,本诗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

《赤壁》精品课件

《赤壁》精品课件

东风,胜利者就可能是曹操, 他就会将大乔、小乔这两个具 有特殊身份的女子锁进铜雀台 中。诗人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 征国家的命运,同样以小见 大,别出心裁。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 诗人对历史成败的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 无门的抑郁不平。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折戟
兴感之由 怀
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大 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译文: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二乔就要被 关进铜雀台中了。
精读课文, 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 人非的感慨。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赤 认前朝


东风不与便 感慨咏叹
伤 今
锁二乔
《赤壁》
必备知识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晚年尝居樊川别 业,世称杜樊川。代表作有《过 华清宫》《江南春》《泊秦 淮》,有《樊川文集》传世。
必备知识 创作背景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破曹军的地方,在今湖 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 地,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 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疏通诗歌意思。
古代兵器
拿,取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销蚀
辨认出是前 朝的遗物
译文: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烂掉,拿起 磨洗后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即铜雀台,曹操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ppt(共13张PPT)

赤壁·杜牧.ppt(共13张PPT)
首先,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 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其次,他认为历史上 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观察、 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
史论有如此气魄,而其表述方式却那样风流潇洒。
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4页,共13页。
“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 138公里。《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 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这两句诗是说,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 周瑜以方便,取得胜 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
将被改写。
第11页,共13页。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
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 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
第9页,共13页。
后二句为议论,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 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指出假使当时东风不给 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历史将要重写。同时, 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 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以小见大,深刻警策。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 法。
诗前人后赤对 两历句史在壁的表评达,价上因有何什在而么发不那?同?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 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 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 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 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 壁”字样。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孙、 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 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 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 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法。

杜牧《赤壁》ppt课件标准版文档

杜牧《赤壁》ppt课件标准版文档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铜东自折 雀风将戟
春不磨沉 赤
深与洗沙 杜
壁 锁 周 认 铁 牧
二郎前未 乔便朝销 。,。,
杜牧生平
杜 安 六 西 史 终 见 可 以 人、、惜) 岁 中 识 意 为牧司宣不人时书,为了(勋。考舍曾主区歙为803员唐中人联别”、统~外代进。系于淮治之85郎诗士杜时杜南 者论2)及人 , 牧 事 甫等 所。,黄。 任 对 研 ,节 用诗字州杜 弘 政 经 称度 。风牧、牧 文 治 读 其豪使 杜之池是 馆 、 史 为幕 牧爽,州宰 校 军 , 小清僚 擅京、相 书 事 注 杜丽, 长兆睦杜 郎 都 ,,以 诗《万州佑 。 有 又尤后 文孙年、之 不 颇 为工子历 ,(湖孙久为了绝任力兵今州,,卓区句法监倡陕刺二任著别。察》“西史十江的于后御,文西, ❖ 杜杜杜杜 杜杜杜杜不杜杜杜诗杜杜诗 不杜杜不杜杜杜诗杜杜杜杜杜杜不杜杜牧牧牧牧牧牧牧牧久牧牧牧风牧牧风久牧牧久牧牧牧风牧牧牧牧牧牧久牧牧擅 是 是 (( 擅 对 是 , 是 ( ( ( 对 ( 是擅 ( 豪 是 是 豪, 是 ( , 对 对 对 豪 是 是 是 ( 擅 是 , 擅 (长宰宰88长政宰任宰888政8宰 长8爽宰宰爽 任宰8任政政政爽宰宰宰8长宰任长80000000000诗相相诗治相江相治相 诗清相相清 江相江治治治清相相相诗相江诗3333333333~ ~~~~~~~~~文杜杜文、杜西杜、杜 文丽杜杜丽 西杜西、、、丽杜杜杜文杜西文8888888888,佑佑,军佑、佑军佑 ,,佑佑, 、佑、军军军,佑佑佑,佑、,55555555552222222222力之之力事之宣之事之 力尤之之尤 宣之宣事事事尤之之之力之宣力) )))))))))倡孙孙倡都孙歙孙都孙 倡工孙孙工 歙孙歙都都都工孙孙孙倡孙歙倡, ,,,,,,,,,“,,“有,、,有, “绝,,绝 、,、有有有绝,,,“,、“字 字字字字字字字字字文二二文颇二淮二颇二文句二二句淮二淮颇颇颇句二二二文二淮文牧 牧牧牧牧牧牧牧牧牧以十十以为十南十为十 以。十十。 南十南为为为。十十十以十南以之 之之之之之之之之之意六六意卓六等六卓六 意六六等六等卓卓卓六六六意六等意, ,,,,,,,,,为岁岁为著岁节岁著岁 为岁岁节岁节著著著岁岁岁为岁节为京 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主时时主的时度时的时 主时时度时度的的的时时时主时度主兆 兆兆兆兆兆兆兆兆兆”考考”见考使考见考 ”考考使考使见见见考考考”考使”万 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之中中之识中幕中识中 之中中幕中幕识识识中中中之中幕之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论进进论,进僚进,进 论进进僚进僚,,,进进进论进僚论( (((((((((。士士。曾士,士曾士 。士士,士,曾曾曾士士士。士,。今 今今今今今今今今今,,联,以,联, ,,以,以联联联,,,,以陕 陕陕陕陕陕陕陕陕陕任任系任后任系任 任任后任后系系系任任任任后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弘弘时弘历弘时弘 弘弘历弘历时时时弘弘弘弘历西 西西西西西西西西西文文事文任文事文 文文任文任事事事文文文文任安 安安安安安安安安安馆馆研馆监馆研馆 馆馆监馆监研研研馆馆馆馆监) )))))))))校校经校察校经校 校校察校察经经经校校校校察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书书读书御书读书 书书御书御读读读书书书书御。 。。。。。。。。。郎郎史郎史郎史郎 郎郎史郎史史史史郎郎郎郎史。。,。、。,。 。。、。、,,,。。。。、注司注司司注注注司勋勋勋勋《《《《《员员员员孙孙孙孙孙外外外外子子子子子郎郎郎郎兵兵兵兵兵及及及及法法法法法黄黄黄黄》》》》》州州州州,,,,,、、、、可可可可可池池池池惜惜惜惜惜州州州州不不不不不、、、、为为为为为睦睦睦睦统统统统统州州州州治治治治治、 、 、 、者者者者者湖湖湖湖所所所所所州州州州用用用用用刺刺刺刺。。。。。史史史史,,,,终终终终中中中中书书书书舍舍舍舍人人人人。。。。 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足见杜 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词五首——赤壁》PPT课件

《诗词五首——赤壁》PPT课件

2.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 C )
A.这首诗借三国史实,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 施展的无奈。
B.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自将磨洗”和“认”显示了对前朝故事 的兴趣和思索。
C.“东风”一语有意虚指,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条件,只表现诗人 的不屑和嘲讽。
D.诗的后两句以小见大,反说其事,以两名女子的可能命运暗指曹刘 “势”与“运”。
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 小乔。大乔嫁孙策,小
烧赤壁,大败曹军。
乔嫁周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即铜雀台。曹操建于 邺城(今河北临漳 西),因楼顶铸有大 铜雀而得名。

文 倘若东风不给予周瑜方便,二乔就要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借物起兴 (叙事)
怀古诗(咏史诗) 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壁
“将”“磨”“洗 ”“认”一系列动
[唐]杜 牧
点出此地有过历史风云。
词生动表现出诗人 对前朝古物的兴趣 和对历史的思索。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暗寓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慨。

从折戟写起,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后两句发
析 议论、抒感慨做铺垫。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 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 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 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 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 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 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 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的一项是( B ),评论《泊秦淮》的一项是( C )
A.意致缠绵,语调谐婉。 B.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C.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D.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

杜牧《赤壁》精品课件

杜牧《赤壁》精品课件

探究诗歌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 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 反的结果。
探究诗歌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
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 ,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探究诗歌
5.全诗脍炙人口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 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阅读延伸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杜牧的《赤壁》与胡曾的《咏史·赤壁》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 的历史,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是否一致?
布置作业
1.搜集和赤壁相关的诗词,做好积累。 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再见
这两句看似平淡的叙事却蕴含着不平淡的意蕴,为后面抒发“怀古 之幽情”奠定了基础。
赏读诗歌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句。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锁二 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言下之意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战胜曹操 很大成分来自侥幸。曹操岂非英雄?岂无大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 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 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 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 都是要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人和事 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 的。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 有什么意义?
赤壁之战
从曹操南征到引军败走近半年的时间,而赤壁之 战持续则一个多月,这次战役周瑜以三万精锐大 败曹操十余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 的经典战例。这次战役也是对三国历史影响最大 的战役。
赤壁地理位置
①戟:古代兵器,上杆顶端有锐利枪 尖,旁有月形利刃,能直刺横击。
②销:毁坏。 ③将:拿起。
机遇
赢得了赤 壁之战的 伟大胜利 无法赢得 像赤壁之 战这样的 伟大胜利
周瑜:雄姿英发
东风
客观条件好
一层意思: 现实情况是我具有周瑜一样的才华,却没有周瑜那 么好的客观条件,没有良好的机遇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 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还有一层意思: 假如我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我也可以取得像周瑜 一样的成功,建立丰功伟绩。 ——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
赤壁之战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 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 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 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训练水军,准备 南征,统一天下。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万南征刘表, 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荆州。 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上,刘 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与关羽、刘 琦等汇合。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折戟 考 赤壁之战 英雄人物 国家命运 历史思
②议论入诗,立意新颖
观点新奇独特,议论生动形象,富有情 致
③咏诗抒怀:两种感情
诗人面对着“折戟”,思绪万千, 由眼前想到过去,想到自己壮志难酬, 因而不但借凭吊古迹,抒发心中感慨 之情,而且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思想—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 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 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 遇的。
全诗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两句, 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 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 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 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 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如《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作者与作品简介
※ 朗诵诗歌 ※ 诗歌解读
※ 探究讨论 ※ 课后思考与练习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 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 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 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杜牧其人俊朗 飘逸,个性张扬,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 政治才华出众,但杜牧生活在江河日下的 晚唐 ,政治腐败,杜牧怀才不遇,杜牧最 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七绝。杜牧 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 今之意
④认前朝: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⑤周郎: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
译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 蚀,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 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 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 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言外之意,诗人认 为,在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
赤壁之战
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刘备 派诸葛亮为使前往孙吴,准备联合抗曹。诸葛亮以 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缔结了孙刘联盟,联合抗曹。 孙权派都督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迎战曹操于 乌林、赤壁。
曹操为了方便训练水军,提高水军战斗力,将战船用 铁索相连,周瑜发现曹军弱点,设计施以火攻,火船乘 东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 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军丢盔弃甲,败走华 容。 时周瑜年仅33岁!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不直接表明战争的胜负,而是 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 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 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一般议论较抽象,但诗人在议论中 用具体形象来点缀,使得表达既委 婉含蓄,又生动形象,富有情致。
4、本首诗是一首“咏诗抒怀诗“,那么 抒发的作者什么样的”怀“呢?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 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 (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 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 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 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 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 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1、2句:叙事,写诗人从前朝 旧物睹物兴感,不禁“发古思之 幽情”,浮想联翩。 3、4句:由叙事引发议论,杜 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 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
思考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为什 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 有何作用?
沉沙的折戟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由折戟自然联想到赤 壁之战,这样也很自然的为后文诗人对历史的 咏叹做了铺垫。以小见大的手法
1、《赤壁》是一首感慨三国赤壁之战的咏史诗。 除了诗中提到的人物,赤壁之战还涉及哪些重 要人物?除了这首诗外,还有哪些小说、诗词、 戏曲涉及赤壁之战?搜集有关资料,并和同学 交流。
2、背诵及默写诗歌。
敢于针砭本朝世事,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 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 亡的严重后果。“一骑红尘”、“妃子笑”、 “千峰”、“始”等词、字的使用,都无不显 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深厚的功力。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 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 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 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 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 争取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