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三中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A. 黄帝战蚩尤B. 夏朝建立C. 商汤灭夏D. 西周分封2.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02年C. 公元前220年D. 公元前210年3. 以下哪个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渊B. 李世民C. 李隆基D. 李亨4. 以下哪个是宋代的都城?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杭州5. 明朝的建立者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元璋D. 朱由检二、判断题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
(×)2.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4.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5.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三、填空题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2.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______朝。
3.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是______。
4. 中国古代的“文景之治”发生在______朝。
5. 中国古代的“安史之乱”发生在______朝。
四、简答题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 请简述唐朝的开国皇帝和他的政绩。
3. 请简述宋代的都城和经济状况。
4. 请简述明朝的建立者和他的政策。
5.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的意义。
五、应用题1. 请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请分析唐朝的开国皇帝和他的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请分析宋代的都城和经济状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请分析明朝的建立者和他的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请分析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六、分析题1. 请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2. 请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统一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1. 请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主题,设计一个历史展览。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2. 北宋时期,哪位科学家编写了《梦溪笔谈》?A. 张衡B. 沈括C. 郭守敬D. 赵爽3. 明朝的“永乐大典”是由哪位皇帝主持编纂的?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瞻基D. 朱祁镇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辛亥革命5.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以下哪几项?A.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B.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天文观测C.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地理测量D.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数学计算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
()2. 宋朝时期,中国科技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3. 明朝的“海禁”政策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选拔制度。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是______,终点是______。
2.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宋朝的都城是______。
3.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共进行了______次远航。
5. 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平等条约。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唐朝的“贞观之治”。
2. 请简述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3. 请简述明朝的“一条鞭法”。
4. 请简述清朝的“洋务运动”。
5. 请简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举例说明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
2. 请举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周朝的建立C. 秦朝的建立D. 汉朝的建立{答案:C}2. 下列哪个皇帝奠定了唐朝的繁荣?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C}3. 下列哪个事件导致了五代十国的分裂?A. 唐朝的衰落B. 五代十国的建立C. 辽朝的建立D. 金朝的建立{答案:A}4.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靖康之变”?A. 宋太祖B. 宋太宗C. 宋徽宗D. 宋钦宗{答案:C}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明朝的建立?A. 洪武帝即位B. 建文帝即位C. 永乐帝即位D. 嘉靖帝即位{答案:A}6. 下列哪个事件导致了清朝的建立?A. 明朝的衰落B. 李自成起义C. 清朝的建立D. 顺治帝即位{答案:B}7. 下列哪个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8.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A. 五四运动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广州起义{答案:A}9.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广州起义D. 西安事变{答案:D}10.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D. 改革开放的开始{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设在______。
{答案:咸阳}2.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
{答案:郡国制}3. 隋炀帝时期,开通了______,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大运河}4. 唐朝时期,实行了______制度,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答案:科举}5. 宋朝时期,发明了______,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初三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种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最著名的外国使节是?A. 张骞B. 玄奘C. 鉴真D. 郑和3.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时期中国科技的成就?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印刷术4. 清朝乾隆年间,中国领土面积达到最大,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地区?A. 东北B. 西藏C. 新疆D. 越南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B. 辛亥革命C. 八国联军D. 鸦片战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在_________之战中打败商朝,建立了周朝。
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___政策。
8.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9.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_。
10.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运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唐朝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12. 请简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清朝晚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材料一:清朝晚期,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
材料二:清朝晚期,中国封建制度的束缚导致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
14.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主义运动。
材料二: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进步。
五、论述题(20分)15.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D4. D5. A二、填空题6. 牧野之战7. 推恩令8. 空海9. 非洲东海岸 10. 五四运动三、简答题11. 唐朝时期,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与外国进行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九上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九上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世袭制2. 下列哪项不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成就?A. 丝绸之路的繁荣B. 鉴真东渡日本C. 郑和下西洋D. 玄奘西行取经3. 明朝时期,哪一位皇帝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厚照D. 朱由校4. 清朝时期,以下哪项措施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A. 建立东厂B. 推行八旗制度C. 实行科举制D. 建立内务府5.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北京条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_________。
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者是_________。
8.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他们分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其中李白的代表作有《将进酒》、《_________》。
9.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共进行了_________次远航。
10. 清朝末年,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
12. 简述清朝末期的“戊戌变法”及其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明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4.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共20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清朝末年的“百日维新”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戊戌变法诏书》节选材料二:《辛丑条约》节选材料三:《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分析》节选一、选择题1-5:A C C D D二、填空题6. 夏朝7. 董仲舒8. 《庐山谣》9. 七10. 康有为、梁启超三、简答题11.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包括: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周边国家的频繁交流,以及对外国文化的广泛吸收和融合。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可打印!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可打印!含答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图中的著名历史遗迹(⽂物)能体现的主题是( )A.欧洲⽂明的起源 B.世界⽂明的多样化C.法律的历史渊源 D.古代多彩建筑艺术2.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发掘了⼀段镌刻在⽯柱上的⽂字,它的结语如是声明:“⼀部敬神的、正当的成⽂法律,由我——作为保护者的国王——汉谟拉⽐传授给这⽚⼟地。
”“这⽚⼟地”位于()A.尼罗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3.“贱民不得在公⽤的⽔井中汲⽔,……不准⽤公⽤渡船和道路……个别地⽅贱民要在外出时⼀⾯⾛⼀⾯敲⽊板,以警告别⼈,避免他们的⾝影污染⾼贵者。
”材料反映的是()A.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 B.古巴⽐伦王国的君主专制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古代埃及法⽼的⽆上权威4.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进⼀步完善。
在下图⽅框中应该填写的机构是( )A.四百⼈议事会 B.元⽼院 C.参议院 D.公民⼤会5.有⼈评价某部法律:“它对已经存在的习惯法的最主要的规矩作了⽆关紧要的补充和修订,公布了更有社会意义和迄今为⽌仅为贵族所知的引起争论的规则,使之成为可以有章可循的法规。
”该法律是()A.《汉谟拉⽐法典》 B.《⼗⼆铜表法》C.《拿破仑法典》 D.《民法⼤全》6.西⽅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欧封建社会时说道:“在⼀定程度上,封君封⾂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
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这种链条⼗分紧密。
”西⽅历史学家所说的“链条”其实是指()A.布帛 B.兵役 C.⼟地 D.⾦钱7.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个富有活⼒的阶段。
”其“活⼒”表现为()A.城市复兴和市民阶层产⽣ B.教权削弱和⽂艺复兴开始C.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开辟 D.旧制度危机和资产阶级⾰命8.645年,孝德天皇在⽇本史上第⼀次使⽤年号“⼤化”。
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75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总分30分)1.(2分)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制作了如下表格。
该表格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古代亚非文明B.海洋文明的演进C.宗教的产生与发展D.封建时代的亚洲2.(2分)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回顾历史,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B.《查士丁尼法典》C.《罗马民法大全》D.《拿破仑法典》3.(2分)在日本社会危机严重的时期,7世纪初被派往中国的留学生,在充分掌握了隋唐文化和制度后陆续回国,为日本革新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一巨大“作用”是指( )A.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B.推动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使日本确立了幕府统治D.使日本从此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4.(2分)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技能之一。
结合右图中的信息判断,哥伦布的航海线路是( )A.①B.①C.①D.①5.(2分)马克思曾说:工业革命“是比任何一种革命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同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相呼应,引起了市民社会的全面变革”。
下列不属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的是( )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B.环境污染问题产生C.城市人口迅速增加D.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6.(2分)右边图片中的人物均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英雄。
以下有关他们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左图中的人物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著名的女英雄B.右图中的人物被誉为美国“国父”C.两人反抗的都是英国的殖民统治D.两人都领导本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7.(2分)特朗普曾宣称:在美国历史上,我比任何其他总统都更像总统,只是也许除了戴大帽子的林肯;我承认,林肯很强硬。
让特朗普都自愧不如的林肯总统曾经( )A.领导北美各州建立独立国家B.推行新政,渡过“大萧条”C.领导美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D.坚持斗争,维护国家统一8.(2分)“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
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5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0小题,总分20分)1.(1分)每一处古迹都承载了一种文明,都在无声诉说着一段历史。
金字塔、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黑色玄武岩石柱、罗马大竞技场,这些古迹共同诉说的是( )A.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B.东西方文明的交融C.西方早期文明的发展D.奴隶制文明的辉煌2.(1分)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说“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照顾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B.伯里克利鼓励公民参政议政C.雅典每个人都能参政议政D.雅典民主是最完善的民主3.(1分)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把一向由贵族垄断而自由掌握的法律,用通俗的文字公布出来, 开启了罗马制定、完善成文法的传统。
这里的“它”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D.《罗马民法大全》4.(1分)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它是( )A.亚历山大帝国B.奥斯曼帝国C.拜占庭帝国D.法兰克王国5.(1分)9世纪前后,在封建主的领地内,形内了一批有熟练手艺的手工业者。
后来他们在不属于原来主人的土地上聚居而进行手工业的生产,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城市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
这强调城市兴起的原因是( )A.西欧庄园的发展B.工商业的发展C.封建领主的支持D.农业技术的提高6.(1分)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牺时代的开端,这个新们代将风过中世知,直接延续问]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
材料中“再生”的实质是( )A.对古典文化进行再创作B.发展资产阶级文化C.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D.与宗教文化相结合7.(1分)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内)
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
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此规定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特别保护奴隶的头发
B.古巴比伦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古巴比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奴隶有理发的自由
2.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
在历史上体现日本“汉化”和“欧化”的事件
分别是------------------------------------------------------ 【】
A.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
B.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C.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和农奴制改革
3.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
你认为这个“兴”字的实质涵义是指--------------------------------------【】
A.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B.神学文化的复兴
C.中世纪文化的兴盛
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4.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一过程真正开始于----------------------------- 【】
A .工业革命的兴起 B. 新航路的开辟
C .三角贸易 D. “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5.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一个“紧箍咒”,这个“紧箍咒”是指-----【】
A .《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拿破仑法典》
6.“滑铁卢”常常作为失败的代名词,这一地名与下列那个人的活动有关-----------【】
A . 克伦威尔 B.罗伯斯庇尔 C.拿破仑 D.玻利瓦尔
7.巴黎和会召开前夕,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
敌人当中,一些
人想挤牛奶,另一些人想割牛头”。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想“割牛头”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意大利
8.绥靖政策的实质是 ----------------------------- 【】
A.避免战争,争取和平,缓和矛盾 B.牺牲别国,保全自己,纵容侵略
C.害怕战争,争取和平,纵容侵略 D.牺牲别国,纵容侵略,祸水东引
9.华盛顿会议最大的受害国是【】
A 英国 B日本 C 中国 D 美国
10.“弱国无外交”;下列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慕尼黑协定》
D 《联合国家宣言》
二、组合列举题(每空1分,共9分)
11. 学习历史,使人明智。
历史上一些伟人的警言名句,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向导。
请你
填写下列名言的名人。
(1)“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
” _____________ (2)“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_____________
(3)“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_____________
(4)“我要摁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
12. 近代社会是人类从愚昧、迷信、专制走向科学、民主、自由的重要时期。
请你根据题
意填写近代出现的先进制度。
(1)“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
”这里所说的“新政治制度”是指制度。
(2)“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里获得的世界是指社会。
13.政策引领经济,制定政策一定要立足国情、与时俱进;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政策。
(1)1921年列宁在苏俄实施;
(2)1933年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施;
(3)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的形成。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6分)
14.下列内容均是世界近代史上重要事件。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辨别史实的正误,在题前
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的“×”,并加以改正。
【】(1)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说”。
改正:
【】(2)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五国条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
改正:
【】(3)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改正: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
15.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
近年来,中国部分地区频频发
生雾霾天气黄色预警,当今,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一所示,英国煤产量从1790年后逐年增长,这与哪项重大改进有直接关系(2分)材料一图二显示1870年以后世界石油产量急剧上升与哪两项交通工具的发明有直接关系。
(4分)
(2)1870年开始的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带入到什么时代?(2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分)(4)当今,雾霾天气已经困扰着中国百姓生活。
请你写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1分)
16. 美国是当代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让我们共同探索他们的过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
宣布独立的北美十三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的支持下,与大宗主国的战争一直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独立。
(1)材料一中“北美十三块殖民地”宣告独立的国家是哪国。
(写全称)(1分)
材料二“从很多方面来讲,是他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是他让美国的故事成为可能。
”
——奥巴马纪念林肯诞辰200周年讲话
(2)让奥巴马的故事成为可能的是美国历史上哪一部文献?(2分)
材料三:“……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就职演说
(3)材料三反映的是美国什么时期的情况?(2分)
材料四
(4)图中1929——1933年美国失业人口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罗斯福新政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是什么?(4分)
(5)美国的历史对于我国的崛起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结合上述材料至少写出一条。
(2分)
五、活动与探究(13分)
17.以下是《大国法则》的部分内容摘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解放】
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1)请写出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4分)
【制度创新】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制度的竞争,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或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
(2)请写出17—19世纪英、美为实现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而进行的政治革命或改革各一例。
(2分)
【民主法制】
民主、自由、平等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
(3)以世界近代史上的法国为例,写出反映上述思想的两部法律文献。
(4分)
【历史启示】
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恒久永存的。
(4)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何借鉴?(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C 2C 3D 4B 5B 6C 7B 8D 9C 10D
二、组合列举
11、(1)达芬奇(2)爱迪生(3)牛顿(4)贝多芬
12、(1)资本主义(2)社会主义
13、(1)新经济政策(2)罗斯福新政(3)斯大林模式
三、辨析改错
14、(1)√(2)把《五国条约》改为《九国公约》(3)把莫斯科保卫战改为斯大林格勒战役
四、材料解析
15、(1)改进蒸汽机、汽车、飞机(2)电气时代(3)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但也破坏了环境(积极、消极影响各占1分)(4)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语言简洁、符合题意均可)16、(1)美利坚合众国(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经济大危机(4)急剧上升、兴建公共工程(5)维护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与材料有关)
五、活动与探究
17(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或南北战争)(3)《人权宣言》、《法典》(4)思想解放运动是行动的先导;国家独立和统一是发展的前提;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坚持改革开放,依法治国等(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