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提升作业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答案】光滑 有毒 无 S型活细菌 不死亡 转化因子
粗糙 死亡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设计思路:利__用__减__法__原__理___,_ _在__S_型__细__菌__的___提__取__物__中__,__利__用__酶__解_ _法__特__异___性__地__除__去__某__种__物___质__,__观__察_ _能__否__使__R__型__细__菌__发__生__转__化______。
(2)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
(3)分析: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S型细菌的其他物 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4)实验结论:__S_型__细__菌__的__D__N_A__是__使__R__型__细_菌__产__生__稳__定__遗__传__变__化___的_ _物__质____。
(5)提示: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体内,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②保温时间过长,噬 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 会使上清液含有较高放射性
(6)提示: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不能确定其是否有遗传效 应
知识点三 生物的遗传物质 [自主学习]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标考情——知考向
核心素养——提考能 生命观念 DNA的结构与其作为遗传物质的功
能相适应
课标 总结人类对遗传
分析总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
科学思维
要求 物质的探索过程
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分析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设计 科学探究
思路
自主学习·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自主学习]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选教案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 第一讲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选教案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知识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T 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2)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该实验中用35S 、32P 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
2.实验过程3.实验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DNA是遗传物质。
知识点三生物的遗传物质[基本技能·问题化]1.判断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叙述的正误(1)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的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2)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作用(√)(6)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的DNA没有进入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2.判断有关生物遗传物质叙述的正误(1)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2)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3)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4)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5)乳酸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3.下列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分别对应的结论是什么?提示:①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②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③DNA是遗传物质④RNA是遗传物质⑤DNA是遗传物质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进行搅拌、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中主要含有( )A.蛋白质外壳B.较轻的大肠杆菌C.尚未侵入的噬菌体D.噬菌体和细菌的混合物解析:选A 上清液中主要含有侵入细菌的T2噬菌体所留下的蛋白质外壳。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考点考题考频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2013·卷ⅡT5,2015·卷ⅠT5,2016·丙卷T25年3考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2013·卷ⅡT15年1考3。
基因的概念(Ⅱ)无考题5年0考4.DNA分子的复制(Ⅱ)2016·甲卷T2,2016·乙卷T29,2013·卷ⅠT25年3考5。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2016·甲卷T2,2015·卷ⅡT29,2015·卷ⅠT52013·卷ⅠT1,2012·全国卷T15年5考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2015·卷ⅠT32,2014·卷ⅠT32,2014·卷ⅡT32,2013·卷ⅠT62013·卷ⅠT31,2013·卷ⅡT32,2012·全国卷T315年7考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类型特点类型菌落荚膜毒性S型光滑有有R型粗糙无无2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方法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3基因的表达课时提升作业170728167

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6.3 基因的表达预测点1.基因表达的过程1.某科研单位研究发现某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转录过程B.过程②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种结构无生物膜C.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增多,r-蛋白就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D.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解析】选A。
据图分析,a代表的结构是核糖体,b代表的分子是mRNA,c代表的分子是DNA片段,过程①是翻译过程;过程②在形成核糖体,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由图可知细胞中r-蛋白含量较多时,r-蛋白就与b(mRNA)结合,阻碍b(mRNA)与a(核糖体)结合,从而抑制翻译过程,这是一种反馈调节过程;c转录形成rRNA时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2.如图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无法完成基因的转录B.“拼接”时在核糖和磷酸之间形成化学键C.翻译过程中tRNA和运载的氨基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结合D.成熟mRNA中的碱基数与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数之比小于3∶1【解析】选B。
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都能进行转录;“拼接”时需将核糖和磷酸之间的化学键连接;翻译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依据碱基互补配对结合;mRNA中存在不决定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碱基数与氨基酸数之比大于3∶1。
预测点2.氨基酸与密码子的对应关系3.国外某研究机构研究发现亨丁顿舞蹈症的病因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135( )A.图示过程主要发生在核仁中B.密码子AGT决定丙氨酸C.每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D.图示过程需3种RNA才能完成【解析】选D。
图示为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AGT不是密码子;有的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有的氨基酸对应一种密码子;图示过程需要3种RNA即mRNA、tRNA和rRNA。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6单元第2讲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含答案

第2讲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考纲要求全国课标卷五年考频统计2018高考预期1。
DNA分子的主要特点Ⅱ2。
DNA分子的复制Ⅱ3。
基因的概念Ⅱ2016全国甲,T22016全国乙,T292013课标Ⅱ,T12014课标Ⅱ,T5仍为常考点考点1 DNA分子的结构及计算1.DNA双螺旋模型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
2.DNA双螺旋结构的形成3.DNA的双螺旋结构内容(1)DNA由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这些链按_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构成主链基本骨架。
(3)内侧:两链上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________。
碱基互补配对遵循以下原则:A=T(两个氢键)、G≡C(三个氢键)。
4.DNA分子结构特点(1)________性,具n个碱基对的DNA具有4n种碱基对排列顺序。
(2)________性,如每个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3)________性,如两条主链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不变,碱基对构成方式不变等.答案:2.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鸟嘌呤A、T G、T 3。
(1)两反向平行(2)脱氧核糖磷酸(3)碱基对4.(1)多样(2)特异(3)稳定[判断正误]1.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提示:DNA分子中所含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2.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提示:DNA为双链,两条链间以氢键连接,RNA为单链,但也有双链区域,如tRNA三叶草构象,双链区域也含氢键。
3.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
(×)提示:DNA碱基种类有A、T、C、G,RNA碱基种类有A、U、C、G。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发现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
(√)5.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二十)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单链结构B.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D.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解析:选C 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双链结构;DNA 分子中的绝大多数磷酸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且磷酸不与碱基直接相连;DNA 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2.(2018·江西九校联考)下列关于DNA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精确复制的保障之一②DNA复制时一定需要解旋酶的参与③DNA分子的特异性是指脱氧核苷酸序列的千变万化④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配对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⑤在细菌的一个完整质粒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0项B.1项C.2项D.3项解析:选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DNA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双螺旋结构为其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DNA复制在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旋边复制,但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利用了高温变性解旋;DNA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它们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细菌的一个完整质粒是环状的DNA分子,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因,所以共有2项正确。
3.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消耗ATPC.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排列的D.DNA在复制过程中是先进行解旋,后半保留复制解析:选D 由图示可知,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解旋酶使DNA双链解开,需要消耗ATP;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DNA在复制过程中是边解旋边半保留复制。
(全国卷 地区专用)近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六单元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单元测评(2021年最新整理)

(全国卷地区专用)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单元测评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卷地区专用)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单元测评)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卷地区专用)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与表达单元测评的全部内容。
第六单元综合测评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C.从d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成的D.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2.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吸收和利用培养基中含有35S的氨基酸而被标记B.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长时间保温培养C.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出现较强放射性可能是侵染时间过长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能够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2017四川宜宾月考,4)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实验编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①a型TMV感染植物a型a型②b型TMV感染植物b型b型③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a型+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a型④+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A。
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4.(2017江西宜春三中月考,15)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DNA应为②B.子二代DNA应为①C.子三代DNA应为④D.亲代的DNA应为⑤5.(2017河南郑州一中月考,29)将正常生长的玉米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待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再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再完成一个细胞周期。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6.2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课时提升作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2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课时提升作业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2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课时提升作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6.2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课时提升作业的全部内容。
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6。
2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基因的本质预测点1.基因的相关概念1.李强画了一个概念图,用a、b、c分别表示一个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DNA和基因,则下列表示a、b、c三者之间关系的正确图解是()【解析】选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预测点2.DNA复制与细胞分裂2.洋葱根尖细胞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转入不含15N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至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下图能正确表示该细胞分裂中期的是(只考虑其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解析】选D。
洋葱根尖细胞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有且只有一条链被15N标记,然后转入不含15N 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待培养至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而且该染色单体的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被15N标记,故D项正确。
3。
用32P标记精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并供给含31P的原料.则该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31P的有(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部分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6.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预测点1.生物的遗传物质
1.若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碱基组成如下图,则此生物最可能是( )
A.T2噬菌体
B.肺炎双球菌
C.烟草花叶病毒
D.酵母菌
【解析】选C。
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量不同,说明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
A、B、D中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只有C项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
预测点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对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
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前者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
C.两者都运用了染色法,未用到①和②
D.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解析】选D。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标记噬菌体,而后用含32P的DNA和含35S的蛋白质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
预测点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记为甲组,32P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 )
A.甲组-上清液-b
B.乙组-上清液-b
C.甲组-沉淀物-c
D.乙组-沉淀物-c
【解析】选B。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上清液中不应该出现放射性,但保温时间太长,有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就会到上清液中。
故放射性应该在沉淀物中,且先升高,后降低,即乙组-沉淀物-d,乙组-上清液-b(保温时间短的时候,较多的32P未进入细菌,所以上清液放射性高;随着保温时间推移,更多的32P进入细菌,上清液
放射性降低。
继续保温,子代噬菌体陆续释放,上清液的放射性又升高),D错误,B正确;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体内,所以甲组-上清液-c,甲组-沉淀物-应一直为0,A、C错误。
4.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模型模拟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复制发生在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之间,原料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提供。
(3)以32P标记组为例,搅拌离心发生在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如果在f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DNA复制发生在噬菌体将DNA分子注入细菌以后,以细菌体内的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发生在图中e→b表示的过程中。
(3)以32P标记组为例,32P标记的是DNA,因此,要在DNA进入细菌后而细菌没有裂解之前进行离心,即在过程e→f之间,否则会造成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4)以35S标记组为例,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如果搅拌不充分,会有部分35S标记的噬菌体仍然吸附在细菌表面,造成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答案:(1)脱氧核苷酸
(2)e b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细菌
(3)e f 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4)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