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五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D )聘任。
A、国家教育部B、省级教委C、地市一级教育局D、县级教育局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 )A、教师申诉制度B、学生申诉制度C、学校事故D、法律救济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10、( B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B、1985C、1986 D 、1987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C )A、幼儿园B、小学C、中学D、大学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D )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 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1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A、人格培养B、学科专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素养15、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受法律保护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16、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B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D、学生缺乏自觉性17、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 C )A、自律意识B、维权意识C、自我意识D、服务意识18、西方最早的教师被称为( A )A、智者派B、犬儒派C、毕达哥拉斯学派D、历史学派19、教师的职业形象不包括( D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D、隐性形象20、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的最基本形象是( B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D、专业形象21、教师在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是( C )A、受教育者B、管理者C、教育者D、教育影响22、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C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23、学生的质的规定性是( A )A、以学习为主B、具有独立人格C、学生是未成年人D、具有儿童天性24、教师的领导方式不包括( A )A、管理型B、民主型C、放任型D、专制型25、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A、以诚相待B、互助互惠C、民主平等D、和谐亲密26、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一、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管理者、示范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需要有学科专业素养。
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需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
教育理论、理解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艺术等。
首先要对教育的功能有全面的认识,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一方面要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促进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的发展。
而且,要着眼未来,使学生能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对未来的适应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接受挑战并改造环境的能力等。
(三)需要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等。
第二节学生教师应该吃透两头:充分理解教材和充分认识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
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
进入学校后,社会性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加大。
推动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完成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的。
2、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
学生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即盲目信任教师的特点。
同时,要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发展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1、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
从法制上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
1989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保护儿童的原则。
2、青少年的合法权利。
(1)生存的权利。
《宪法》: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现代教育学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有制裁成员权力的专业组织;
专业人员对当事人有极高的权威;
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支配权;
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 有一套制度化的道德守则; 获得社会及当事人的信任。
3.教师专业的历史进程
从兼职到专职
玛格丽特· 米德(Margaret Mead)的“三喻文化”理 论
典型的工业文明时代则是“同喻文 化”占据主导;
网络时代则表现出“前喻文化”日益凸 显的文化传递模式倾向,但后喻文化与 同喻文化并未消失,从而呈现出“三喻 文化”并存的局面。
前喻文化的凸显使教师面临着 角色的重新定位,他必须自动从 高位上走下来,由传统的讲授者 向学生获取信息的支持者和促进 者转变,其权威不再是超越性的 外在的,而成为共有的对话性的, 师生关系逐渐趋向平等。
一是对学生的教育权威 社会赋予的教育责任、教育权利、社 会地位自然构成了教师的外在权威; 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 段、师生关系构成教师的内在权威。
二是对社会的知识权威
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 中国的传统神龛:天、地、 君、亲、师。
㈡ 现代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劳动性质
教师的劳动是塑造人 的劳动,即从事劳动力 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 产和社会成员再生产的 一种特殊劳动。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教师 一、现代教师的内涵 二、现代教师角色 三、现代教师的素质 四、现代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生 一、传统学生观 二、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现代师生关系 一、现代师生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师生关系的变革 三、现代师生关系的重建
本章教学要求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2、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职业区别于其 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量的拓展,质 的深化,结构的优化)。
3、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教学能力,在教 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 和本领(设计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 力,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研究 能力,创新能力等)。
4、专业自我: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 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 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 、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职业动机,职业满意,职业生涯认 识,对未来的高期望,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 式)。
(二)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
个体专业性发展是一个持续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 1、富勒和鲍恩的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1)从教前关注阶段 2)早期求生阶段 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4)关注学生阶段 2、叶澜的“自我更新”取向角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产生于奴隶社会,与学校同时产生,最古老的职 业之一。教师职业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a、有经验者可以为师(尤其从广义上讲,学校以 前); b、有知识的人可以为师(能识字念书,掌握书本 知识的人); c、有知识且具有职业技能的人才可以为师; d、教师的回归教育和继续教育。
2、教师的政治地位
a、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尺
(一般都从“权”、“钱”“知识”和“人格”四个维度 度判)。
评价人社会地位的标尺是随社会主流文化和个人思想观念 的变化而变化的,各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同一个人在不同 的时期评判的标准也会有变化。有的社会学家说:如果一 个社会的主要以“权”、“钱”的标准去衡量人社会地位 ,这个社会势必要走下坡路;如果一个社会主要是根据“ 知识”、“人格”来评判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势必蕴藏着 极大的创造力。这是个方法问题。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劳动具体有哪些特点?
1.复杂性(劳动对象,劳动过程,劳动任务。
)。
2.创造性。
3.示范性。
4.长期性。
5.空间广延性和时间连续性。
2.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1.教师的专业素质(1.专业精神:1.敬业乐业精神;
2.勤学进取精神;
3.开拓创新精神;
4.无私奉献精神;
5.负责参与精神。
2.专业知识:1.精深的专业知识;2.广博的通识文化知识;3.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4.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
3.专业能力:1.组织教学的能力;2.对教育影响的传导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科研能力。
)2.基础教育教师地方主专业发展:1.观念更新:终身学习的榜样;2.领域拓宽;教、学、研三位一体;3.角色转换:成为引导者、开发者、研究者、实践者(1.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2.从单纯的教学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理论分析者转变为社会实践者。
)
3.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4.如何看待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有主体性的人,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5.如何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小学生处于童年期或称学龄初期,在生理特征上处于相对平稳发展时期;骨骼增长快,骨化尚未完成;骨骼硬度小。
富有弹性。
所以教师要注意小学生坐、立、走、写字和读书的正确姿势,课桌椅的高度要适宜。
6.如果用两种动物分别比喻教师和学生,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7.你准备怎样与你未来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整理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概念(导论版)从广义讲,教师是对教育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的总称;从狭义讲,教师则专指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山香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广义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
狭义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之成为社会的一员。
教师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搞好教学工作,做好思想品德的工作,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
三、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教师职业的特点: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角色:1、教师的一般角色:①传道者。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使命,并引导和示范学生的做人、为业和治学之道。
②授业解惑者(或知识传授者)。
教师要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③榜样(或示范者)。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④管理者。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
⑤朋友。
学生希望教师把自己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并分担痛苦、分享欢乐。
注:(山香版)⑥学者和学习者。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当代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当代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b7ec1d16f1aff00bed51e73.png)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师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1)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其职业性质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在国际劳工组织制订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教师被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198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列入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1993年,我国颁布的《教师法》中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
教师职业是促成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是培养人、造就合格社会成员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特点①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说来,教师主要有如下的几种职业角色: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示范者角色;d.管理者角色;e.父母与朋友角色;f研究者角色。
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
②职业训练的专业化。
教师要能成功地扮演各种职业角色并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必须接受专门的职业训练。
教师专业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a.专业意识。
使未来的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
b.专业态度。
使未来的教师形成正确的专业态度,即对待教育: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c.专业知识。
使未来的教师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即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教育心理科学知识。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思维导图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思维导图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学生的特点:教育的对象(客体):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自觉性(主动性)(最基本的表现)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最高表现)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二、现代学生观: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独立于教师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三、学生的地位:《儿童权利公约》: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对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保护中小学生身份定位:国家公民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四、学生的权利、义务权利:受教育权:基本人权(最主要的权利)主要内容:①接受、享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②获取物质保障(奖学金、贷学金)③获得公正评价与相应证书(学业、学位证书)④维护自身权益(提出申诉、依法诉讼)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身权:(最基本、最重要、内涵丰富)身心健康权:身心健康、作业量人身自由权:拘禁、搜查、逮捕、关禁闭人格尊严权:谩骂、变相体罚、侮辱隐私权:宣扬隐私、私拆信件、成绩排名公示名誉权和荣誉权:歪曲、诽谤、诋毁或非法剥夺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教师:一、概念: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职业性质:专业人员《教师法》二、职业的产生与发展:非职业化阶段:官吏或僧侣职业化阶段:伴随私学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中国第一代教师群)专门化阶段:1861年法国拉萨尔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1897年,盛宣怀“南洋公学”,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专业化阶段:196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教师工作应该被视为一种专业”1986年《义务教育法》(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1994年《教师法》(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三、职业特点: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常规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榜样)、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朋友角色的更换: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加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四、教师劳动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性质、任务、对象、过程、手段)创造性:(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机智—随机应变)连续性和广延性:时间的连续性(没有严格交接班时间)空间的广延性(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间接性:以学生为中介实现价值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教师本身可以成为教育因素和榜样示范性:(师者,人之模范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则行)五、教师权利和义务:权利:教育教学权(最基本最主要的权利)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教职工代表大会)进修培训权义务:遵纪守法(完成教学)教育学生(关爱学生)维护学生权益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六、教师职业素养知识素养:①政治理论修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②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⑤丰富的实践知识职业心理(身心)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七、教师专业发展概念: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核心和最高体现)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内容: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人格、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1986年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 D )聘任。
A、国家教育部B、省级教委C、地市一级教育局D、县级教育局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 )A、教师申诉制度B、学生申诉制度C、学校事故D、法律救济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10、( B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B、1985C、1986 D 、1987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C )A、幼儿园B、小学C、中学D、大学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 D )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 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1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A、人格培养B、学科专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知识素养)D、职业素养15、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受法律保护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16、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B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D、学生缺乏自觉性17、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 C )A、自律意识B、维权意识C、自我意识D、服务意识18、西方最早的教师被称为( A )A、智者派B、犬儒派C、毕达哥拉斯学派D、历史学派19、教师的职业形象不包括( D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D、隐性形象20、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的最基本形象是( A )A、道德形象B、文化形象C、人格形象D、专业形象21、教师在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是( C )A、受教育者B、管理者C、教育者D、教育影响22、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C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23、学生的质的规定性是( A )A、以学习为主B、具有独立人格C、学生是未成年人D、具有儿童天性24、教师的领导方式不包括( A )A、管理型B、民主型C、放任型D、专制型25、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A、以诚相待B、互助互惠C、民主平等D、和谐亲密26、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27、下列哪种课桌摆放方式不利于师生的交流( A )A、秧田式B、圆桌式C、马蹄形D、蜂巢式28、师范生在上岗之前需要进行的教育是( C )A、在职培训B、继续教育C、任职辅导D、远程教育29、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B )A、教师的态度B、教师对学生的认识C、学生对教师的认识D、学生的认知特点30、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
这体现了哪一种儿童发展观( D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辐和论D、发生认识论31、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D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32、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
这体现了儿童个体发展的什么特点( B )A、阶段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33、下面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D )A、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B、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C、教育始终要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D、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34、“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B )A、杜威B、华生C、斯金纳D、桑代克35、当前世界上对教师身份的认定并不统一,下面哪个国家其教师不是公务员的身份( B )A、法国B、英国C、德国D、日本36、我国当前是由谁来负责教师的培训、教师资格认证等事务( B )A、教师专业自治团体B、教育行政部门C、教师所在的学校D、社会与教育相关的公共事业机构37、许多国家都对教师资格的取得规定了相应的学历要求。
比如,日本政府规定小学或初中教师必须具备什么水平( B )A、高中毕业B、学士学位C、硕士学位D、博士学位38、在我国,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C )A、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B、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C、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与较高的专业技能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39、中小学教师的考核合格证书包括《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其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不包括( D )A、《高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B、《初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C、《小学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D、《高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40、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C )A、提出申请B、受理C、参加资格考试D、颁发证书41、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职务的初级职务不包括( B )A、三级教师B、高级教师C、小学一级教师D、二级教师42、教师聘任作为教师任用的一种基本制度,不具有以下哪个特征( D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B、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C、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D、具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征43、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是( A )A、教师的专业素质B、教师的个性品质C、教师的个人修养D、师生关系44、人们常说:“教育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 C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45、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 D )A、政治、思想、道德B、知、情、意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D、真、善、美46、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A )A、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权利与义务的关系47、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从内容上看,在较低层次上,是指教师对学生的( A )A、亲近感B、理解感C、尊重感D、期待感48、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分别是( C )A、教书育人教学科研B、教学科研教书育人C、教育教学教书育人D、教书育人教育教学49、《教师资格条件》规定,依照教师法第14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他将( D )A、3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B、5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C 、10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D、不能再重新取得教师资格50、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 B )教学原则。
A、系统性B、量力性C、巩固性D、直观性51、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 B )制。
A、审定B、国定C、认定D、选定52、教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D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身体情况B、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身体状况C、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身体状况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53、倡导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人是( C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瓦•根舍因54、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A、学科专业素质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5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B )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56、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 D )A、12世纪B、17世纪C、19世纪D、20世纪57、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C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5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59、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D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思想政治教育C、课外活动D、教学6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6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D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6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6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A、动力B、动机C、条件D、基础6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 )A、认识B、设计C、设想D、安排6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B )A、隐私权B、人身权C、名誉权D、荣誉权6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C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6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C )A、1978年B、1985年C、1993年D、1995年68、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B )A、教师的个人修养B、教师的专业素养C、教师的品质D、师生关系69、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A ),二是教育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