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样本条件下博士论文质量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模型构建与验证

大学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模型构建与验证

大学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模型构建与验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毕业论文在高等教育中被赋予了极大的重要性和意义。

毕业论文的完成不仅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检验,更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实证性和可行性,科学合理的研究模型构建和验证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学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模型构建和验证的相关方法与步骤。

I. 研究目的与问题的确定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是指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问题是需要回答的关键疑问。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可以帮助确定适合的研究模型。

II. 变量的选择与假设的制定在研究模型的构建中,需要选择适当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制定相应的假设。

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因变量的研究要素,而因变量则是需要被解释或预测的变量。

通过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可以为后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基础。

III. 数据收集与处理数据收集是实证研究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已经制定好的研究模型和假设,采集与论文主题相关的数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文献分析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整理、清洗和编码等处理,以使其适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IV. 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与应用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来验证研究模型。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验证假设和模型的有效性,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V. 结果解读与论证在完成统计分析后,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论证。

解读分析结果时,需要注意结果的统计意义和实际意义,结合研究目的进行解读,并论证研究问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应该对研究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VI. 结论与启示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和论证,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结论应该是对问题的回答,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案例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案例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案例引言心理学博士论文通常包含对各种心理现象的深入研究,为了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研究者们常常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来解析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和心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博士论文中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其应用和数据分析过程。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旨在深入理解和描述被研究对象的特征、观点和经验。

在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研究者可以运用以下几种质性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1. 访谈研究:通过面对面或远程访谈,研究者可以与被研究者深入交流,获得丰富的信息。

访谈可以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形式,前者固定了问题的顺序和内容,后者则更灵活,能更好地挖掘被研究者的观点和经验。

2.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环境来获取信息。

研究者可以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研究对象的情境,也可以进行非干预性的观察。

观察研究可以帮助揭示被研究对象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过程。

3.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通过对书面或口头表达进行系统分析来理解被研究对象的观点和认知。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采访录音、调查问卷和其他书面资料,使用内容分析、语义分析等方法来得出结论。

二、实例分析为了具体说明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分析过程,我们将以“成年人面对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为例进行分析。

研究目的:探究成年人面对工作压力时的应对策略,并深入了解这些策略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了访谈研究的方法。

研究者通过在不同行业和职位中选择一些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化访谈。

数据收集: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一套针对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的访谈指南。

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先进行简要介绍并征得被研究者同意,然后依据指南的问题逐步引导被研究者回忆和描述其面对工作压力时的应对经验。

数据分析:在数据收集结束后,研究者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分类,然后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博士论文的研究和方法

博士论文的研究和方法

博士论文的研究和方法
博士论文是研究生阶段的最高学术成果,需要系统性地研究一个特定
的问题,并通过相关的方法和分析来回答该问题。

本文将探讨博士论文研
究和方法的选择。

首先,博士论文的研究目标应当明确。

研究目标应该体现一个清晰的
问题陈述,并且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

研究目标可以是填补学术领域的空白,解决实际问题,或验证已有理论的有效性等等。

研究目标不仅应该有
学术价值,还应该具有实际意义,并能够提供新的见解和理论支持。

其次,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应当与研究目标相匹配。

常见的研究方法
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综述、数学建模等等。

选择适当的研究方
法对于论文的成功至关重要。

例如,如果研究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实证
研究方法可能是最合适的选择。

而如果研究目标是对已有理论进行验证,
数学建模或实验方法可能更适合。

此外,研究方法还应该具有可行性,并
能够提供足够的数据和信息来支持研究结论。

总之,博士论文的研究和方法是一个严谨的过程。

研究目标应该明确,方法选择应与研究目标相匹配,包括实施步骤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
果解释。

研究和方法的选择是关键,它们将决定博士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为学术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见解和理论支持。

当前我国博士生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5所研究型大学的调查

当前我国博士生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5所研究型大学的调查
别 导师 为 了招 到学 生 而把 关 不 严 , 分 学 生 读 博 只 部 是 为 了拿学 位 , 这在 一 定 程 度 上导 致 了博 士 生 生 源

① 19 99年与 20 06年 在学 博 士 生 和博 导 的数 据 分别 来 自
19 2 0 99、06全国教 育 事业 发 展统 计 公报 和 教 育部 学位
知识 功 底不 扎实 , 结构 不合 理 。主要 表现 在 : 业基 专 础 知识 掌握 不扎 实 , 考 问题深 度 和广度 欠缺 ; 思 视野
相应的师资没有获得 同步发展。博士招生的过快增 长, 以及现 存 招 生 制 度 、 养 制 度 等 方 面 存 在 的 缺 培
陷, 导致 博 士招 生 过 程 中存 在 滥 竽 充 数 的 现象 。个
[ 摘 要] 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 、 教育部 、 人事部 20 07年 9月颁布“ 国博士质量调查问卷” 全 , 并据 此对 5所研 究型 大学 1 8 在读 博 士生 、 7 9位 毕业博 士 生 、0 5位 5 l3 6 7位 博 士 生导师 以及 11位 3 研 究生教育负责人就当前我 国博士生质量的状况进行抽样 问卷调查。该研 究从博士生 自身素质的 角度 出发 , 发现 当前 我 国博 士生质 量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是 : 士 生 生源 质 量 下 降、 础 和 专业 知 识 博 基
办。
2 — 5
窄, 知识结 构不 合理 ; 文 重考 不 重用 , 外 口语 及 外 文 写作 能力差 ; 科学 思维训 练不够 , 对解 决实 际问题 的 方法 掌握较 少 。这些 问题 在调 查 中反 映 比较 突 出 ,
说 明 目前 我 国博 士生培 养 中知 识储备 不足现 象较 为 严重 , 在很 大程度 上导致 了博 士生教 育质量 的下滑 。

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

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

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
博士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以及综合应用两种方法的混合研究。

1. 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对目标对象进行观察、深度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收集、分析、解释、描述数据,形成论文的结论。

该研究方法适用于对人类行为、社会现象、管理问题、文化传统、历史事件等主观性较强的问题进行探究。

其优点是可以研究深度和复杂性较高的问题,开展数据质量较高的研究,局限性较少。

2. 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收集、计量、分析、解释数据,形成论文的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结论探究类型的研究对象,即弱化人类主观的研究领域,如管理决策、生物医学研究、机械制造、物理视觉等领域。

其优点是数据处理简单,根据全面的数据可以精心论述结论,数据可回溯,并得出有统计意义的结论。

3. 混合研究
混合研究是深度定性研究和全面定量研究两者的结合。

通常首先从定性研究中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在确定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在全面绘制的基础上,参考大量资料进行定量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对研究成果进行深度讨论和确认。

根据定性研
究结果的具体内容,可以选择定量分析技术,如SWOT分析、因子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

毕业论文中的实证模型验证

毕业论文中的实证模型验证

毕业论文中的实证模型验证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实证模型验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证模型验证,可以检验研究的假设是否成立,并获得相关的经验验证结果。

本文将介绍毕业论文中实证模型验证的基本步骤,并探讨其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模型设定与理论基础在进行实证模型验证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模型设定和理论基础。

模型设定是指构建研究模型所使用的变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假设。

理论基础是指该模型的理论支持和相关文献支持。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模型设定和理论基础应该详细描述,确保读者对研究问题和模型设定有清晰的理解。

二、数据收集与处理实证研究需要收集和处理相应的数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文献搜集等方式进行。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注意样本的选择、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变量转换、数据合并等步骤。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进行筛选、删除异常值、填充缺失值等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模型估计与验证实证模型验证的核心是模型的估计与验证。

模型的估计是通过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参数估计结果。

常用的模型估计方法有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模型的验证是为了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和参数估计的显著性。

常用的模型验证指标有拟合优度、均方误差、显著性检验等。

在进行模型估计与验证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指标。

四、结果解释与讨论实证模型验证的结果解释与讨论是毕业论文中的重要部分。

在结果解释中,应准确地描述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和显著性检验,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讨论中,可以对结果进行解释和比较,探讨研究假设的成立与否,讨论结果的实践意义和局限性。

结果解释与讨论需要基于实证模型验证的具体结果,结合理论基础和前人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

五、模型敏感性分析在进行实证模型验证时,模型敏感性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模型敏感性分析是为了检验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和鲁棒性。

常用的模型敏感性分析方法包括样本分割、变量选择、模型扩展等。

博士论文研究方法总汇

博士论文研究方法总汇

博士论文研究方法总汇引言本文档旨在总结博士论文研究过程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对于每种研究方法,将提供简明的介绍和适用场景说明,以帮助博士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课题的方法。

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可量化的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

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操纵研究变量,观察其对因果关系的影响。

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条件的研究。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操纵研究变量,观察其对因果关系的影响。

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条件的研究。

-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面访等手段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相关性和趋势。

适用于了解人们观点、态度和行为的研究。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面访等手段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相关性和趋势。

适用于了解人们观点、态度和行为的研究。

- 案例研究:深入研究个别案例,通过详细描述和分析案例来揭示某一现象或问题。

适用于研究特定情境下的复杂问题。

案例研究:深入研究个别案例,通过详细描述和分析案例来揭示某一现象或问题。

适用于研究特定情境下的复杂问题。

- 文献综述: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总结研究领域的知识和进展。

适用于对某一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回顾的研究。

文献综述: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总结研究领域的知识和进展。

适用于对某一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回顾的研究。

2. 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和分析现有理论和概念来解决研究问题。

常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包括:- 文献分析: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以获取对研究问题的洞察和理论支持。

文献分析: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以获取对研究问题的洞察和理论支持。

- 概念分析:对关键概念进行定义、分解和解释,以建立清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概念分析:对关键概念进行定义、分解和解释,以建立清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 假设构建:通过整合现有理论和研究成果,提出新的理论假设,指导后续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

假设构建:通过整合现有理论和研究成果,提出新的理论假设,指导后续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在心理学领域的博士研究中,质性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与定量研究方法相比,质性研究更加注重对个体经验和主观感受的深入理解,可以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和解释性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博士论文中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一、质性研究方法1.访谈法访谈法是质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与被访者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和经历。

研究者可以选择半结构化访谈或主题访谈,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设计问题指引。

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同时灵活应对被访者的回答,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环境来获取数据的方法。

观察可以是实地进行的,也可以是通过观看录像等方式进行的。

观察者需要准确记录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并尽可能地降低自身的主观偏见。

观察法可以用于研究人类行为、动物行为以及社会交互等方面。

3.焦点小组讨论法焦点小组讨论法是一种集体讨论的方法,在心理学领域常用于了解群体意见和观点。

研究者选择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被访者,引导他们通过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并记录他们在讨论中提出的观点和意见。

焦点小组讨论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群体的动态和共性特征。

二、数据分析1.主题分析通过对访谈、观察或焦点小组讨论等质性数据进行主题分析,可以整理出重要的主题或类别。

主题分析是一种归纳式的分析方法,研究者将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整理成相应的主题。

主题可以通过提取重复出现的观点和意见来确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

2.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对质性数据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定量化的分析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某一主题或类别出现的频率、比例和关联性等,来得出数据的定量描述。

内容分析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来辅助分析,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理论驱动的分析理论驱动的分析是基于某一心理学理论或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了相关文献,系统性梳理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因素的相关文献,构建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解释结构模型以探求各因
素的相关性和层次,采用“手段—目的分析”网络方法识别关键因素,揭示了选题质量、培养过程质量、评审过程质
量、论文素材积累、博士生撰写能力及科研能力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具有直接关联性,而院校实力、博士生导师遴选
通过对已有相关 文 献 查 阅 ,发 现 大 多 数 研 究 博 士 学位论文质量的文献偏重于定性描述或质量因素的列
举,研究泛化现象较为严重。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学者 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因素研究文献的梳理和聚类分 析,采用概念通用化、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发现学者们 选取的质量因素中,除了“选题质量”、“论文撰写 能 力”、“学术论 文 素 材 积 累 水 平 ”等 少 数 因 素 直 接 与 博 士学位论文质量相关外,大多数因素其实是间接相关 的[5 - 6,8,11 - 18]。可见,当前研究没有深入探讨与博士学 位论文质量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关联性和层级架构,导 致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及其提升所起的作用很有 限。而且,国内外应用解释结构模型研究博士学位论 文质量的更是少见。
博士研究生是我 国 研 究 生 培 养 的 最 高 层 次 ,博 士 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博士学位论文的质 量[4]。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不仅体现着博士生的科研能 力及水平,而且也能客观地衡量博士生培养院校的综 合实力。尤其是“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以下简称 “优博论文”) 获奖者数量的多少已成为国家主管部门 认可、办学院校追求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标志性 成果,它代表了我国同期博士学位论文的最高水平,也 是衡量培养单位学科建设水平及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 的一个重要因素[5]。
1. 2 确定质量因素 借鉴文献中已有研究 成 果[5 - 6,8,11 - 18],经过专家组讨论,根据过程管理的思想, 参照博士学位论文从招生、培养、选题、研究、撰写、评 审、答辩、完成的整个过程,确定了以下 21 个博士学位 论文质量因素,见表 1。
表 1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因素
序号
质量因素
Fi 序号
1
选题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F1 122博士生生源质量
F2 13
3
文献检索能力
F3 14
4
科研课题参与度
F4 15
5 博士生培养管理机制 F5 16
6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F6 17
7 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 F7 18
8
博士生导师专注度 F8 19
9 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水平 F9 20
10
学科建设水平
F10 21
11
论文撰写能力
第 31 卷 第 6 期 2012 年 6 月
情报杂志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l. 31 No. 6 June 2012
大样本条件下博士论文质量模型研究 *
孔令夷
(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 710072)
摘 要 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已成为高教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从关键质量因素着手可以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实证研究”( 编号: 11Q002) ;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关中—天水经济区外资技术扩散与
内资研发投入交互影响的演化博弈研究( 编号: 12Jk0056) 。
作者简介: 孔令夷( 1977 - ) ,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组织间合作与创新管理。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博士 研 究 生 教 育 得 到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发展,博士学位授予量从 2000 年的 11 383 人增长到 2008 年的 45 745 人,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博士学位授予国。2009 年,全国在校博士生 24. 63 万 名,是 1999 年的 4. 56 倍,当年授予学位数 49 698 人,
Abstract Improvement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 quality has been core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nly coping w ith key factors,the multiplier effect can be achieved. The paper review ed the related literature,systematically rearranged related evaluation factors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 quality,constructed ISM ,explored the correlation of related factors,and then used " means - end analysis" netw ork to identify key factors. The paper revealed that topic selection,training process quality,review process quality,material accumulation,w riting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w ere direct factors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 quality,yet comprehensive pow er of college,mentor selection system,doctoral student admission policy,postgraduate training funds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bility w ere key factors. This research w as only applicable to the comparis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arge sample,but w as not suitable for individual paper.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paper w as to enhance doctoral dissertation quality,and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for our country high - end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correlation w riting ability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1965( 2012) 06 - 0079 - 06
Study of Ph. D. Dissertation Quality Model under Large Sample Conditions
KONG Lingyi
( School of M anagement,Northw 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
收稿日期: 2012 - 02 - 17
修回日期: 2012 - 04 - 2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下知识扩散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 - - 基于 CAS 理论的视角”( 编号: 71102149)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外资技术扩散与国内企业研发投入的交互影响研究 - - 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 编号: 12YJC790084) ; 陕西省
已逼近 5 万。截至 2009 年 8 月 31 日,我国共授予博 士学位 33 万余人,基本实现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立足国 内的目标[1]。2010 年,全国博士招生计划高达 6. 2 万 人[2]。
党的十七 大 作 出 了“优 先 发 展 教 育,建 设 人 力 资 源强国”的 战 略 部 署,以 此 为 根 据,中 共 中 央、国 务 院 制定并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80·
情报杂志
第 31 卷
( 2010 - 2020 年) 》( 以下简称《纲要》) ,提出“把提高 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 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 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 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 管理制度和工作机 制,把 教 育 资 源 配 置 和 学 校 工 作 重 点集中到强化教 学 环 节、提 高 教 育 质 量 上 来。 制 定 教 育质 量 国 家 标 准,建 立 健 全 教 育 质 量 保 障 体 系。”[3] 《纲要》尤其 对 研 究 生 培 养 质 量 提 出 了 明 确 要 求,“大 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 研究为主导的导师 责 任 制 和 导 师 项 目 资 助 制 ,推 行 产 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 育创新计 划 ’。 加 强 管 理,不 断 提 高 研 究 生 特 别 是 博 士生培养质量。”[3]
因此,本文基于大样本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的计量分析,建立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因素的解释结构 模型,描述各因素的相关性,进而采用“手段—目的分 析”网络方法 识 别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质 量 的 关 键 因 素[19], 并探讨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和控制,有助于 高校间展开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比较,构建良性的竞争 氛围,促使各高校从关键质量因素入手有效提升博士 学位论文质量,为高端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引和决策 参考。
F11
质量因素
Fi
学术氛围建设水平
学位论文质量主 要 反 映 在 选 题 的 合 理 性 、专 业 理 论知识的扎实程度 与 研 究 能 力、成 果 的 创 新 水 平 以 及 行文写作的规范性等方面[6]。学位论文质量主要取决 于作者专业基础理 论、科 学 研 究 能 力、辩 证 思 维 技 巧 、 理论创新精神、论文 撰 写 功 底 等 多 方 面 能 力 和 技 巧 的 综合运用,而上述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长 期而复杂 的 系 统 工 程,贯 穿 于 研 究 生 培 养 过 程 的 始 终[7]。工学优博论文产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研究生 基本情况、学科建设、科研实力、导师队伍建设、学术研 究氛围等[5]。总之,学 位 论 文 质 量 的 评 价 是 一 个 典 型 的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8]。由于各个因素对评价结果 的影响程度通常是 人 们 根 据 主 观 判 断 来 确 定 的 ,一 般 很难用一个具体的 数 值 来 加 以 度 量,只 能 用 相 应 的 优 劣等级来表示,所以常规的统计方法对此无能为力[6]。 而解释结构模型(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 odeling,简称 ISM ) ,是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的一种,以规范方法为 基础,简便、实用,有 助 于 实 现 对 多 要 素 问 题 认 识 与 分 析的层次化、条 理 化 和 系 统 化[9]。 国 内 已 有 不 少 学 者 应用 ISM 展开应用研究,成果颇丰,同样也应该是研 究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及其评比的一种有效工具[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