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诗风
论杜甫诗风的变化

论杜甫的诗风变化【摘要】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独特,随着自己的人生经历丰富,在不同的时期,诗的风格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
杜甫的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创作:其一,他的诗歌在早期充满意气丰发,怀着自己的激情和理想;其二,他中期的诗风充满国愁家恨,担心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其三,晚期的诗风慨叹艰难,浑厚凝重,沉郁顿挫。
正是由于他的诗歌不同的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才奠定了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杜甫诗歌诗风风格阶段一、杜甫早期的诗风我这里所说的早期,是指杜甫三十五岁前的读书壮游时期,时间跨度从公元712年到处745年。
就杜甫个人来说,这是他读书游历、蓄积能量的时期,对诗歌的创作已经作了初步的尝试,有一部分诗作带有明显的"杜诗"特色.就诗人生活的现实背景来说,这正是开元盛世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罕见的开放的、气度恢宏的繁盛时代。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岛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
”由于杜甫的早期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读书壮游,相对来说,衣食无忧,少年心性,容易轻狂,与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接触的机会也不多。
因此,这时期他的部分诗作气象宏阔,语调激昂,充满进取精神,具有盛唐诗的典型特点。
如他早期的名作《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正是诗人眼大心雄、踌躇满志之作。
意境辽阔,立意高远,体现了盛唐气魄。
二、杜甫中期的诗风我这里所说的中期,是杜甫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杜荀鹤对唐朝现实主义诗风的继承和发展

杜荀鹤对唐朝现实主义诗风的继承和发展摘要:杜荀鹤是晚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一生写了三百多首现实主义诗歌,广阔而生动地反映了唐朝晚年社会生活的图景,真实地再现了唐朝末期各个社会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不仅描写了人民所遭受的黑暗与苦难,也写出了唐末时期官员的黑暗无能,鱼肉人民,横征暴敛,揭示了唐朝末年战争频繁爆发的深层原因与唐王朝必然走向溃败的命运,杜荀鹤的现实主义诗歌不仅比起白居易、杜甫等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了巨大的进步,和他同时代的罗隐、皮日休、聂夷中相比也是独树一帜。
关键词:杜荀鹤;现实主义;继承;发展杜荀鹤对现实主义的继承(一)对《诗经》以及其他优秀现实主义诗人的继承现实主义诗是一种充分表达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这一类艺术作品,这类诗歌主要具有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等特征。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到了唐代,初唐时期,也有一些诗人开始尝试写作现实主义诗歌,在盛唐和中唐时期,达到现实主义高峰的是杜甫和白居易这两位著名的诗人,到了晚唐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现实主义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如聂夷中、杜荀鹤等。
杜荀鹤就在这些优秀诗人的基础上,拓展了现实主义新的天地。
杜荀鹤(846-906)号九华山人,安徽池州人,出身寒微,科考屡屡失意,直到中年,方才得中进士,但并没有能做官,仍然回家闲居。
朱温反唐以后,他才出来做官,做了几年小官以后,抑郁而终。
杜荀鹤自诩“诗旨未能忘救物”,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杜荀鹤一生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
他对现实主义诗歌的继承上主要表现为他写的现实主义诗歌数量很多,杜荀鹤写有三百多首诗歌,分类也是常规的现实主义分类:讽喻诗,哲理诗,感伤诗,送别诗。
其中最主要能体现现实主义风格的讽喻诗在杜荀鹤的诗歌中占据到了很大的篇幅,一共有一百多首。
即使是白居易,虽然他的讽喻诗也是影响最大,但是其实占据他所有诗歌的比例也不是很大,杜荀鹤对现实主义诗歌的继承表现在他推举《诗经》风雅的精神和传统,他把雅颂并提,但是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推崇《诗经》里的国风和雅,因为他极其注重这些诗歌所能带来的讽刺社会内容和加强教化的作用。
13、30年代的诗歌

特点:
①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 社会主题。 ②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③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3、臧克家的前期诗作
(1905、10——2003、 12),山东诸城县臧家 庄人;
①在诗作中为苦闷、彷徨 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与 “新月派”、现代派, 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都 不同的人生态度。
①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炼、 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 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 社会现实。 ②擅长比喻,把感情和倾 向性凝聚、隐蔽在诗的形 象里,化思想、概念为具 体形象。
பைடு நூலகம்
③重视炼字炼句, 尤重动词。 ④诗风质朴凝炼、 含蓄深沉。
《老马》: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装车(实写)
扬鞭出发(虚实结合)
B.丰富的意象群:写实意象、象征意象、写实与象 征结合的多重含义的复合形象 C.特有的散文美:散文的自由句式,内在的节奏美 4.分析名作《手推车》
[例4]
手
推 车
艾 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全诗用白描手法刻绘一群逃难农民漂流异乡的生活。 遣词造句,都苦心经营,反复锤炼,追求独特、传神。诗 中用“ 坠到 ”、“ 溶尽 ”写时光,用“ 扎根 ”、“ 支 撑 ”写难民的神态,又用“ 沉重 ”形容“ 身影 ”,写“ 凄凉 ”可以“ 支撑 ”,组词新奇而形象,但过于雕琢, 有的会失去自然。 3.救亡诗人
日头坠到鸟巢里, 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 把这群人度到这座古镇上。 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两旁, 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样, 静静的,孤寂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 满染征尘的古怪的服装, 告诉了他们的来历, 一张一张兜着阴影的脸皮, 说尽了他们的情况 ......
试论杜甫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诗苑纵横试论杜甫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程广让杜甫是我国自古至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了5诗经6、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
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唐王朝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40年间的那个动乱时代的历史面貌,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杜甫一生,从7岁时的处女作5咏凤凰6(已佚失)到他人生的最后一首诗5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6,共计1400余首诗歌,就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法来看,不排除有一些诗歌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广大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或用神话传说、梦境表现思想感情。
但是我们如果从杜甫一生对于现实的态度来看,从他在艺术道路上的主导倾向来看,从他绝大多数作品的创作方法来看,他却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中现实主义流派最杰出的代表。
他对于现实主义的精神和表现手法两方面都有很大的丰富和发展。
下面,笔者从杜甫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来探讨他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巨大贡献。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诗中那沉郁顿挫的诗风,根植于现实的高度的爱国主义,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坎坷的仕途,他仍保持着和屈原一样赤诚的爱国之心;生于动乱的经历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爱国思想。
杜甫的诗中,有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强烈的民族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诗人/爱君0/爱河山0的爱国之情,而是根植于/忧民0,即是/忧国0的更进一步的爱国之情,将现实主义的诗风推到了最高点。
杜甫一生至少40首以上的反映他的爱国情怀的诗歌,按一般史论家给杜甫诗歌创作的分期,是他诗歌创作的第二期即35岁困守长安开始的。
诗人第一次漫游期应试不第,天宝六年(747)又参加了朝廷一次考试,仍失败了。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郑 敏(海南省委党校 海南海口 571100)【摘 要】 文章阐述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探析其对两汉文学、建安文学、唐代文学等的创作理念和文艺手法的深远影响。
认为: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到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诗歌,再到即事命篇的杜甫诗作, 以及因事立题的白居易的讽喻诗等等,无不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诗坛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影响《诗经》,别名《诗》、《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成书于周代,是我国诗歌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的标志。
《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社会现实。
内容涉及政治、战争、农事、爱情、民俗等方面;从体例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方民歌;雅大多为周朝官吏和士大夫所著;颂是朝廷祭祀宗庙所用的乐歌。
这305首作品,代表了周代诗歌的精华,是先秦文学的丰碑。
《诗经》像一面镜子,是后人研究殷周时期社会生活风貌的珍贵史料。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起。
它主要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描写统治阶层内部围绕着权力和财富的斗争,以及统治阶层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种种矛盾,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皆控诉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寄托了作者忧国忧民,关注下层民生疾苦的情怀与忧思,刻画了许许多多贴近生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下层贫苦民众的形象,充满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的说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欧洲,西方人当时把文学创作风格分为“朴素的”和“伤感的”两大类1,其中的“朴素的”可理解为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缘事而发,通过描写身边事物,描写社会现实生活,抒发情感,表达立场,与充满抽象想象,不拘泥于现实细节的浪漫主义文学形成鲜明对比。
贯穿于《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理论上,后世文人以《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为导向,提倡文学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关注社会民生,描写民情、泄民愤、吟民病,抒发作家真情实感,表达褒贬与爱憎。
现实主义现代诗派的创始人

现实主义现代诗派的创始人——艾青给你的天空划一道绚丽的亮色;给你的世界奏一曲动听的欢歌;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相会在广播中;今天,我们开播的栏目是《精彩人生》我是班的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现实主义现代诗派的创始人——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
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 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旷野》《黎明的通知》《雪里钻》等,咏叹民族命运,呈现出忧郁、感伤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
在诗学上受凡尔哈仑等外国现代诗人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他直接表现新生活及建设者的诗作,疏离已有的艺术个性,显得平淡,但保持着原有诗思的格局。
取材域外的《维也纳》《南美洲旅行》《大西洋》等,写实与象征互渗,想象和感受独到,为当时的出类拨萃之作。
20世纪70年代末复出后,他诗思如涌,《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属精心构撰的长诗,大量篇什短小精悍,主题接续三四十年代渴求光明、真理的情思线索,并有大幅度延伸,更为深沉、凝重、睿智,注重在具体物象中把握超越物象的意蕴,走向象征。
古诗各大诗人体派

古诗各大诗人体派“五千年历史,三千年诗韵”,在我国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上,不仅诗人层出不穷,而且在诗人之间行成了不同的群体和流派。
从创作方法上划分,诗歌的流派可分为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等几个流派。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
现实主义流派的诗人,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国风》中的佚名诗人。
之后,是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佚名诗人。
而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是他们所处历史时期现实主义流派的领袖人物。
浪漫主义流派的诗人,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创作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佚名诗人。
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唐代的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深远影响的浪漫主义大师,他掀起了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新高峰。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还有一些时代性的流派影响也极其深远。
这些流派时间有前有后,影响有大有小。
以下向大家介绍我国古代主要的诗歌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屈宋“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他们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
“屈宋”流派以屈原为首,包括宋玉、唐勒、景差在内的楚辞、楚赋的作家群体。
这类作品富有抒情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其中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的《离骚》为楚辞的代表之作,影响极其深远。
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
2、三曹“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他们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对当时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后人称其三人为“三曹”。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其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风格清俊通脱,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诗歌大多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归,格调细腻婉转,语言清丽浅显。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他把五言诗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其诗作充满追求和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可谓“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杜 甫的为事诗 ,特别值得我们珍视。在他以前 ,文人 写的叙事诗
是 很 少 的 ,叙 人 民 的 事 的就 更 少 。杜 甫 的 为 事 诗 , 不仅 数 量 多 ,而 且
青年时代杜甫南游吴越、北游 齐赵 。天宝六载 ,到长安应试,因 李林 甫作梗 ,在长安困守 1 O 年之久。安史之乱爆发后 ,途中为叛军所 俘。后脱 身逃至凤翔 ,谒见肃宗 ,官拜左拾遗 。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 军 。不久,关中大 旱,为饥饿所迫,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 ,安家 定居 。后入西川节度使严武幕,被荐为检校工 部员外 郎,故世称杜工 部 。大历三年乘 舟出三峡 ,死于湘江舟中。从杜甫的生活经历我们不 难看 出,是杜甫与人民的关系使他成为一个伟 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仕 途坎坷,历经丧乱,因而 能够体念人 民的疾苦。其诗结合时事将 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 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 中,而不明白说出。这是杜甫为事诗最大的特 点,也是杜甫最大 的本领 ,因为必须具有 善于克制 自己的激动的冷静 头脑。这方面最典型 的例子是 《 石壕吏》: “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 人。老翁跃墙 走,老妇 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夜久 语声绝 ,如闻泣 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除 “ 吏呼一何怒 ”二句微微透露了他 的爱憎之外 ,便都是对客观 事物的具体描写。他把 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评价融化在客观 的为述 中, 让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读者。又如 “ 有吏夜捉人”这一句 ,无颖是客观 为述 ,但同时也就是作者的讽刺 、斥 责。不必明言黑暗残暴 ,而 黑暗 残暴之令人发指, 己自在其 中。此外 , 《 丽人行》中对杨 国忠 兄妹 的 荒 淫, 只是从 他们 的服饰 、饮馔和行 动上作具体 的刻画 ,不显加谴 责,而 讽意 自见 。自居易也是现 实主义诗人 ,我们如果拿他同样 是反 对 穷兵黩武 的名诗 《 新丰折臂翁》来和杜甫 的 《 兵车行》对照,马上 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 的差异。在 《 兵车行 》里 ,杜甫始终没有开腔, “ 行人”的话 说完 ,诗也就结束了。但在 《 新丰折臂翁》中, 自居易 在为述那折臂 翁的谈话之后 ,却 自发议论,明白点破作诗的主 旨。 白 诗 的讽 刺 色 彩 虽 然 很 鲜 明 ,但 杜 诗 寓 讽 刺 于 为 事 之 中 , 更 觉 真 挚 哀 痛,驰魂夺魄。 3杜甫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杜 甫的诗歌创作上的伟大贡献,给后世 带来 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为人民歌唱的现 实主义创作精神 ,首先对唐 代诗歌 的发展 ,直 接产生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唐代 中叶, 以自居易为首的一群诗人所倡 导的 “ 新乐府 ”,就是在杜 甫诗歌创作的启发下所 形成 的一个现实主 义诗歌运动 。由自居易而后 ,又一直贯注到唐末的皮 日 休 、曹邺 、聂 夷 中、 社 苟鹤等人的创作 中去,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 ,在晚唐 的 诗坛上放射着光辉。唐代 以后 ,杜 甫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得 日益 广泛深入 。宋代的黄庭坚、陈师道等 ,专 门追步杜甫奇 峭的一面 ,而 形成 “ 江南诗派 ”。又如王 安石 、陆游 、文天祥 以及金代 的元好 问, 明代 的李梦阳 ,清代的杜 睿、屈大均 、沈德潜等等,也都在 不同的 方面和不同的情况下受到杜甫的影响 杜诗引起 历代人们 的酷爱 ,不仅是 由于艺术,更是由于思想 。如 陆游就 曾在诗 中说 : “ 后世但作 诗人看 ,使我抚几空嗟咨。”文天祥 被俘 后,在燕京狱 中每天读杜诗 ,集杜诗 的五言句,他说: “ 凡吾意 所欲言者 ,子美先为代 言之 。”民族英雄 的话,有力地 证明 了杜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主义诗风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风格,强调描写客观现实、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
这种诗风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强调诗歌的叙事性、批判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诗风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尤为突出。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现实主义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被誉为“诗史”。
他的作品通过描绘战乱、饥荒和人民的苦难,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对人民的疾苦充满了同情和关爱。
在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诗风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现实主义诗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现实主义诗人关注社会现实,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反映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情感。
2.叙事性:现实主义诗风强调诗歌的叙事性,通过讲述故事、描绘场景,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批判性:现实主义诗风具有批判性,诗人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忧虑,激发人们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思考。
4.人道主义精神:现实主义诗风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表现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关爱,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5.文字简洁明了:现实主义诗风的文字通常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能够迅速传达信息和情感。
总之,现实主义诗风是一种关注现实、反映社会生活的诗歌创作风格,它通过对现实的真实描绘和对人类命运的关爱,揭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激发人们对社会进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