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六 卖白菜》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卖白菜》课件苏教版

检查预习
给红色的字注音; 瞥 piē 哽咽gěng yè 抽噎yē 木橛子jué 打了蔫niān 凛冽lǐn liè 黑黢黢qū 拽 zhuài 箢篼yuān dōu 一沓纸票dá
造“卖”之情境
讨论:请大家看这个新闻标题 “吃馍也卖萌!林心如扎马尾辫扮清纯少 女”。 (表现) 卖:交换、 卖力(不加保留地使出来)、 出卖(背叛)、 卖点(表现)。
探“卖”之意蕴
(二)再读细节,凸显“卖力” 细读课文,思考:课文如何细致描写卖 白菜前后母子俩的表现的?并体会人物的心 理活动(结合相关细节思考) 示例:第一节: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 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 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 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 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叹息”“瞥”“目光锁定”“端详”“终 于下了决心似”等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了 母亲对白菜由不舍到下定决心。
探“卖”之意蕴
(一)梳理情节,述说“交换” (1)童年的“我”为什么要卖白菜? (2)“我”和母亲是怎样卖白菜? 完成填空: 卖白菜前—母亲( ); 卖白菜时——我( ); 卖白菜后——老太太( )。
探“卖”之意蕴
(一)梳理情节,述说“交换” (1)童年的“我”为什么要卖白菜? (2)“我”和母亲是怎样卖白菜? 完成填空: 卖白菜前—母亲(迫于生计,痛下决心卖白 菜 ); 卖白菜时——我( 报复老太太,多算一毛 钱); 卖白菜后—”之意蕴
• (三)深入文本,审问“出卖” • 文中母子有哪些“出卖”的表现?你是如 何评价文中的“出卖”的? • (1)母子俩对白菜忍痛的“出卖”之情, (2)我为报复而“出卖”诚信泄愤, • (3)母亲因为我的“出卖”诚信而“出卖” 了尊严的悲痛。
初中新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教学课件】《卖白菜》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作者介绍
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第一个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 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
在一起。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课前检测
研读
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研读
母亲,我想告诉你……
母亲的祭日到了,莫言又一次站在母亲的坟前,他会
对母亲说什么呢?请你代表莫言对母亲说几句话。
谢谢观看!
给下列生字注音: 瞥见( ) 湿漉漉( 粗糙( ) 木橛子( ) 哽咽( ) 洋溢( ) 抽噎( ) ) 凛冽( )
黑黢黢(
箢篼(
) 冻疮(
) 嘟哝(
) 拽(
) 一沓(
) 戳(
) 吐沫(
)
)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听我读 任务:听的过程中圈画要点,能简练地概括故事。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试着读
请大家轻声读课文,小组合作,按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发 展、高潮和结局,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关键点细读:开端(第1—9自然段)
年关将近,母亲为贫困所迫决心要卖掉仅剩下的三棵白菜。
1、母亲要卖掉那三棵白菜时的前后心理活动;
2、“我”对母亲要卖掉那三棵白菜的心态;
母亲卖白菜根本原因是什么?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析泪:“我”第二次流泪
母亲的“打”和我的“哭”反映出我们当时怎样的心理? 对小白菜描写颇多,有何用意? 白菜有没有卖出去呢?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卖白菜》教学课件苏教版

讲授新课
精读课文 细节感知
讲授新课
重点研习
(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 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 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 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 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 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棵白菜。 2、发展(第10—25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 菜的过程。 3、结局(第26—30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 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 终身难忘。
讲授新课
思考问题
1、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
2、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作用:①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②为了表 现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们难以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痛苦。
讲授新课
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 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 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
表现“我”对 白菜的珍惜之 情。
讲授新课
(二)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 1.“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 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 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颠着 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 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 断了,但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我知道 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 真的不是故意的……,”
①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老太太这 个形象呢?
一方面是为了刻画母亲的形象服 务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现当时生 活在贫困之中的人们的整个状态。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6.卖白菜 (共26张PPT)

第二步:研读共品
【环节二:教师点拨】
2.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为什么我却对老 太太不友好,是什么原因?
因为这个老太太没有一点老年人的温和友善, 更让我难以容忍的是她不但拽断了白菜根,而且昧 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不尊重我们的劳动 成果,出于对自家白菜的感情,这份感情源于辛勤 的劳动以及一个贫穷家庭的自尊,所以我对这个老 太太充满了恶感。
卖白菜
莫言
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 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 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 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代 表作有《红高粱》《檀香 刑》《蛙》等。2011年获 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诺 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 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融合在一起”。
师傅尽可能帮助学友总结全面。
第五步:总结提高
【环节二:教师提升】
1.学习本文出色的细节描写。
2.学习本文的矛盾和冲突,并从中感受坚强、倔强和 坚守诚信的母亲形象。
3.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对生活的独到感悟。
友情提示: 从知识方面、学法方面、师友互助方面进行总结,
师傅尽可能帮助学友总结全面。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事情。 3.请结合本文内容归纳记叙文的六要素。 4.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5.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从哪里可 以看出?
友情提示: 自主检查→互助检查(学友说给师傅听→师傅补充讲解)
第一步:交流感知
【环节二:教师指导】
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抽tì ( 屉 ) 哽yè ( 咽 ) kuì( 溃 )烂 粗cāo( 糙 ) 感kǎi( 慨 ) 清liè ( 冽 ) 端xiáng( 详 ) 牛dú( 犊 ) 暴zào( 躁 ) 衣jīn( 襟 ) 冻疮( chuān)g 黑黢黢( qūqū ) 一沓( dá ) 抽噎( yē ) 箢篼(yuāndōu )
苏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6课《卖白菜》ppt课件(1)

请以压水井 手柄为例
找出杠杆的 五要素
L1 L2
O
F2 F1
F2
F1
L1
O
L2
F1 L1 OL2 F2
F1
L2
O
L1
F2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形式:
F1·L1=F2·L2
杠杆要平衡,力乘力臂等。
大力力臂小,小力力臂大。
活动1:请结合杠杆平衡条件,分析l1>l2, l1<l2, l1=l2时,动力F 和阻力F2的大小关系,并据此对杠杆进行分类。
莫言
你认为童年时光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
你的童年有哪些标志性事物,让你今天回想起来, 还是记忆犹新的?
你认为童年 时光让你印 象最为深刻 的一件事?
你的童年有 哪些标志性 事物,让你 今天回想起 来,还是记 忆犹新的?
童年在我们的眼中是五彩缤纷的,是多姿多彩的, 是充满童真童趣的,是伴随着歌声、阳光成长起来 的
2、要使杠杆AOB平衡,在图中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 的力F的方向:
支点O B
A
G
F
一找点(找离支点O最远的点A) 二画线(画出OA连线) 三作垂线段(从A点按合理方向作OA垂线) 四把符号写旁边(力F符号)
L2 F2
省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 O
L2
L1
F1
F2
O
h1
h2
h1 > h2
∴省力杠杆的特点是:
省力费距离
省 力 杠 杆 的 应 用 :
费力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 L2
O L1
F2
F1
O
h1
h2
【最新审核】苏教版语文七上第6课《卖白菜》ppt课件1

5、木橛子( jué ) 短木桩
1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环境、情节、人物
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
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
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 写和心理描写等。
1 .复述情节
2.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赏析:“她摇摇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① 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 怎样的老太太形象? 挑剔无比
②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 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 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 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3、赏析:“老太太低声嘟哝着……母亲也一张张地 点数着。”
——莫言
①开头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
犹豫不决——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 无可奈何——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 痛下决心——终于下了决心
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 何作用? 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 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 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红高粱家族》
《丰乳肥臀》
பைடு நூலகம்
疏通字词
1、抽噎( yē )
抽搭、一吸一顿的哭泣
2、踽踽而行( jǔ )
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3、黑黢黢(qū )
很黑或很暗
4、箢篼(yuān)( dōu )
1、课后习题P15一、抄写生字词并解 释词语。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卖白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卖白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欣赏文章第一部分初步体会塑造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描写。
3.学习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味语言,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情分析这届初一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习惯不良,基础比较差,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了解不多,赏析更无从下手,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基础,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根据提示概括故事情节,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文本提出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初步赏析文本,课上再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欣赏小说,总结学习方法。
3重点难点1.学习运用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味语言,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卖白菜》2012年获得若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谁?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他写的小说《卖白菜》。
2【活动】《卖白菜》【自主学习】1.积累词语:(1)注音: 抽屉( ) 抽噎( ) 凛冽( ) 黑黢黢( )拽下( ) 禹禹而行( ) 木橛子( )瞥一眼( )(2)按音写汉字:粗 cāo( ) 哽 yè( ) 晾shài( ) shÌ 弄( )2.了解作者: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 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卖白菜》课件2苏教版

2.在母亲(mǔ qīn)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再穷也不能失掉自尊,再穷也不能丢掉诚实。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感受(gǎnshòu) 母亲形象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 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 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 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 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mòshōu)了我们捡 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 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 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 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
第六页,共27页。
2007年 出版《说吧,莫言》。这套书 分为三卷,约100万字,全面展示了莫 言的心路历程。
2008年 《生死疲劳》获第2届红楼梦 奖首奖。长篇小说《四拾壹炮》入围第 7届茅盾文学奖最终入围作品。
2009年 出版长篇小说《蛙》,创作手 法(shǒufǎ)别具一格,小说由四封长 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个乡村妇 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 难和痛。
2.小说开头部分(bù fen)写道:“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 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 泪,像什么样子!’”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 什么不流泪?
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 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 她都能挺过去。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欣赏小说结局
3.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 了哪些复杂(fùzá)的情感?
第十七页,共27页。
“我们种了一百(yī bǎi)零 四棵白菜,卖了一百(yī bǎi) 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 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寄语
莫言的文字朴实,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 他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文中讲述了特殊年代里 农民生活的艰辛与酸楚,但坚强的脊梁却支撑 了一代又一代人。让我们挺起自己的脊梁,去 关注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2、课文围绕卖白菜,写了哪些人物之间 的冲突? 课文围绕卖白菜重点写了三个人物 之间的事情:一是母亲与“我”之间的事 情;二是“我”与老太太之间的事情;三 是母亲与老太太之间的事情。
品细节:卖白菜之苦
母亲为什么要卖掉仅剩的三棵白菜? 我为什么不愿意卖?(提示:三棵白菜倾注 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品细节:卖白菜之争
品细节:生活之艰
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
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
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
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
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
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文章重在塑造母亲的形象,在描写母亲 的同时,为何要着力描写买白菜的老太太?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六 卖白菜》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卖白菜
读文本,知故事
1、课文围绕“卖白菜”写了一件怎样的故 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临近春节前,因家穷,母亲不得已要 将家中仅剩的三颗白菜卖掉,买白菜的老 太太过于挑剔引起我的不满,多算了一毛 钱,导致白菜被退回,母亲因失980 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 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 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 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 “传奇”。 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 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悟写法,学写作
本文中作者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使一位 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并且通过留 白的方式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请大家运用今天学到 的人物描写方法续写故事。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 在了腮上。”我走后发生了什么? 要求:抓住人物形象,突出细节描写。
卖白菜顺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 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 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 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 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老太太过于精明和挑剔
品细节:卖白菜之争
面对珍爱的白菜被老太太苛刻挑剔,我 和母亲的反应一样吗?这体现了我和母亲各 自怎样的性格?
品细节:卖白菜之争
白菜
对 比 衬 托
我
冷语相加
老太太
朴 实 忠 厚
宽厚待人 母亲
品细节:卖白菜之争
面对珍爱的白菜被老太太苛刻挑剔,我 和母亲的反应一样吗?这体现了我和母亲各 自怎样的性格?
母亲虽不乐意但却只是劝说体现了母 亲的质朴厚道。而我讥讽老太太,并有意 无意的多算了一角钱,则体现我的性格急 躁和心胸狭隘。
对 比 衬 托
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使两个处在相同 境地中的女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母亲 在艰难困苦的一生中与人为善的高贵品质,给 人以深深的震撼; 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 “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
品细节:卖白菜之泪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 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身 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 么能多算别人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 ……”母亲说 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母亲面对艰难的生活都不曾流泪, 可现在为什么流泪了?从这里可以折 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母亲一生为人坚强诚信,也期望孩子能够诚信做人,却
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感到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 对比中折射出母亲在贫困的岁月中诚信做人的高贵品质。 母亲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 敢于面对困境,始终坚持奉行诚信。
的经历和作品,我的小说里有很多贫困的记忆。如果让我重新选择, 我宁愿选择丰衣足食的童年生活。
品细节:生活之艰
“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 苦着脸 心事重重 时而揭开 掀动 时而拉开 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 扒拉 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 叹息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 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 揭开,露出一叠纸票,然后将 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 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 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 张张地点……”
一毛钱真的很重要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解析: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在我的脑袋最需要营养的时候,也正是大多数中国人饿得半死的时
候。我常对朋友们说,如果不是饥饿,我绝对会比现在聪明,当然也
未必。因为生出来就吃不饱,所以最早的记忆都与食物有关。 1960年春天,在人类历史上恐怕也是一个黑暗的春天。能吃的东西 都吃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村子里几乎天天死人。都是饿 死的。
贫困的经历整整伴随了我20年,对贫困和饥饿的恐惧影响着我后来
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 锁定 端详 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 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品细节:生活之艰
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一个“穷”字,但把家境 的窘迫和母亲的愁苦都委婉地表现了出来;虽然 没有直接描述母亲的心理活动,但读者能够清楚 地感受到母亲那沉重而无奈的心理状态和从犹豫 不决到痛下决心的心理变化。你能读出这种心理 吗?提示大家:红色字部分要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