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和反思
童年的朋友课文反思(2篇)

童年的朋友课文反思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孩子的说话练习一直以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但是,在执教《童年的朋友》时,我逐步引导让孩子们自己思考,你曾经和你的玩具有什么形影不离的情景,学生的想象竟超出了老师想象的空间,“当我乘凉时,我把小熊抱在怀里,和我一起欣赏月亮里的嫦娥”。
当我踢足球时我也让他坐在旁边,他举着双手好似在为我鼓劲加油……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童年的朋友课文反思(2)童年的朋友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之一。
那些同我们一起度过无忧无虑时光的小伙伴们,常常会给我们带来乐趣和启迪。
然而,当我们长大后,常常会发现这些朋友对我们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可能教会我们如何相处、互相尊重和帮助,但有时候他们也可能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决策。
因此,我们需要对童年的朋友进行反思,以了解他们对我们成长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在成年后与他们保持联系。
首先,回顾童年的朋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启迪。
无论是一起玩耍、分享秘密,还是一起探索新世界,这些活动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回忆。
我们从中学到了相互尊重、分享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些经验对我们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我们也需要反思童年朋友对我们的人生轨迹所带来的影响。
有些朋友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决策。
他们的行为和观点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
《童年的朋友》教学反思

《童年的朋友》教学反思
在《童年的朋友》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 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讨论和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但是,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
我还可以尝试更多的互动性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提升学生的主动
学习能力。
2. 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他们需要学到什么,对
学习成果的期待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表达。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
难以自我评估和反思。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进行清
晰的沟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向。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在本次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够学会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
童年回忆,但是我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机会。
下次在进行类似活动时,我
会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鼓励他们运用丰富的语言和词汇进行描述,从而提升
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4. 个别辅导和评价: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个别辅导和评价,并
且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下次在进行类似活动时,我会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
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展,通过个别辅导和评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以上的反思和总结,我相信我将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
和效果,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童年的朋友教案及反思

童年的朋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朋友对童年时光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关爱他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通过反思,让学生明白成长过程中朋友对自己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友谊的定义与重要性2. 童年的朋友对自己的影响3. 珍惜友谊,关爱他人4. 与人沟通的技巧5. 反思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友谊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4. 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过程进行反思,认识朋友的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友谊的定义与重要性,分享有关童年的朋友的故事。
3.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朋友对自己的影响。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朋友对自己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理解程度。
3.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的沟通技巧。
4. 反思报告:检查学生的反思报告,了解他们对友谊的认识。
5. 课后跟踪:关注学生在课后与朋友相处的变化,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友谊的理解较为表面,需要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环节给予更多引导。
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存在沟通障碍,可以适当增加练习次数,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在反思环节,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朋友对自己的影响,帮助他们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个别环节仍需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友谊主题活动:让学生邀请一位好朋友,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成长经历,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2. 开展友谊作文竞赛: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友谊的认识和感悟,提升写作能力。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精选3篇)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精选3篇)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自传体小说的节选,教学时应根据自传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应用到平时的写作指导中,同时还应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请大家说说,你在假期里见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童年的朋友,会是谁呢?是不是跟大家一样,写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们今天就一同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吧!二、作家简介1、你了解到高尔基的哪些情况。
2、教师补充说不到的情况。
三、课堂互动过程1、生字词语音检查先由教师出示卡片,列出下面词语,提问学生。
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然后由课代表,教学生拼读这些词语,并当场听写出“噗噗”“发绺”“兜起来”“马鬃”“诅咒”这几个词语。
2、各学习小组根据课文,各提出一个问题考察其他各组。
3、课堂讨论:本课中的外祖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老人家?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练习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本文出现的人物有哪几个?为何要简单的交代母亲?课文采用外貌描写的方法,请问作者具体写到了外祖母的方面?课文有几处写眼睛,为何要突出的写她的眼睛呢?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问:有哪几句是比喻句?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课文出现两个破折号,作用是什么?结尾段的“黑暗”指什么?“光明”又指什么?为什么说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四、课堂互动过程抽出本班的两个男生,要求学生当堂完成100字的人物外貌描写比赛,看谁写得快,描写得象。
童年的朋友教案及反思

教案:童年的朋友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和讨论童年友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的意识。
2.激发学生回忆童年时代的友情经历,培养他们分享和表达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友谊中的责任和支持,培养他们关爱和帮助他人的品质。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展示童年友谊的场景,如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或支持彼此。
2.学生的童年照片或成长记忆分享,以提供素材和激发学生回忆。
教学过程:引入:1.展示一些童年友谊的图片或视频,询问学生对于这些画面的感受。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分享一段关于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童年的朋友。
讲授:1.讲述童年友谊的重要性,如友情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帮助和安慰。
2.通过自己和学生的故事或经历,体现友情中责任和支持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真正的朋友应该具备的特质,如信任、理解、尊重和接纳。
练习:1.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期的友情经历,可以是愉快的回忆或遇到困难时得到的帮助。
2.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同桌或小组成员。
3.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和提问,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拓展: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认为友情最重要的品质,并举例说明。
2.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朋友,写一段描述他们友情的短文,并和同桌或小组成员分享。
3.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绘制一幅描绘友情的画,陈述他们画中的场景和感受。
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回忆和故事分享了友情的重要性,并体验了分享和表达的过程。
他们通过这些练习和活动,加深了对友谊的理解,培养了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品质。
然而,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的引入部分应该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通过展示更多影像和采用一些趣味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练习的时间安排可以更充裕一些。
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时间可能比较短,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表达和倾听。
下次教学中,我会尝试增加一些练习时间,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和倾听。
童年的朋友教案及反思

童年的朋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朋友的真挚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和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朋友的感情。
2.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友谊”、“真挚”等。
2.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写作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童年的朋友”,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童年的朋友”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简单说明原因。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对童年朋友有哪些描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3.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为什么对童年朋友如此珍惜?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童年朋友”。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
3.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以“我的童年朋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反思优点:1.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朋友的真挚情感。
2.写作训练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写作能力。
3.教师点评及时,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不足:1.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写作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3.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匆忙结束。
改进措施:1.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如童年朋友之间的互动,以此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童年的朋友课文反思

童年的朋友课文反思童年的朋友课文反思(通用3篇)童年的朋友课文反思篇1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孩子的说话练习一直以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但是,在执教《童年的朋友》时,我逐步引导让孩子们自己思考,你曾经和你的玩具有什么形影不离的情景,学生的想象竟超出了老师想象的空间,"当我乘凉时,我把小熊抱在怀里,和我一起欣赏月亮里的嫦娥'。
当我踢足球时我也让他坐在旁边,他举着双手好似在为我鼓劲加油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童年的朋友课文反思篇2在分析外祖母的形象时,我先提供一个示例,让学生从文中找到描写外祖母的语句,然后依据我提供的示例用"从文中句话能看出,这是的外祖母'的句式来分析人物形象。
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其实在学生分析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提问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找到'这个词换成"划出',然后在边上作批注,这样的话学生既动笔又动脑,回答的时候有理有据,不至于东找西找,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课上学生在我的指导点拨下,对文中出现的细节描写有了很好的体会,至此,我应该让学生也来练练笔,观察某个自己熟悉的人,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这个人物的某个特点,这样就能巩固学生的浅层认识,通过练笔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细节描写的认识,而且还锻炼了写作能力。
《童年的朋友》教学反思(优秀4篇)

《童年的朋友》教学反思(优秀4篇)《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
2.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1.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的描写,把握文中外祖母的形象。
2.运用想象补白法,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外祖母对“我”的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从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中汲取对生活乐观、坚强的力量。
教学重点揣摩文章中重点的语句,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中感受爱的力量,学习面对生活乐观坚强的态度。
教学方法阅读批注法,想象补白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预习给划线的字注音:惩罚(chéng)噗(pū)兜(dōu)皱纹(zhòu)颤栗(zhàn)诅咒(zǔ zhòu)脯(pú)鬃(zōng)辫子(biàn)果脯(fǔ)咕哝(gū nong)绺(liǔ)颊(jiá)颤抖(chàn)二、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1.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心灵的导师与朋友,是人一生的幸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朋友》这一课,认识一下高尔基心目中最敬佩热爱的外祖母。
2.介绍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
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
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
其中剧本《小市民》、散文《鹰之歌》《海燕》等作品引起巨大反响。
后因参加革命工作几次被捕。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还写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
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童话故事。
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A)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
(AB)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设计思路:
教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明确文中刻画得主要人物及其特点,然后进一步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这让学生朗读品味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完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注音:
咕哝
..(gū nong) 发绺.(liǔ) 诅.咒.(zǔ zhòu) 脸颊.(jiá) 胸脯.(pú) 果脯.(fǔ) 噗.(pū) 嗅xiù
终身:一生(多就切身的事说)。
终生:一生(多就事业说)。
二、导入新课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缕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知心话你只愿意和朋友讲,烦心事也只愿意说给朋友听。
下面我们来看看高尔基《童年的朋友》又是怎样的一位朋友吧。
(板书课题)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
生于木匠家庭,在他五岁时,做木匠的父亲去世,于是他寄居在外祖父家,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常常给小外孙讲述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强盗母亲等许多童话。
后来,他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剧本《小市民》;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还写有自转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三、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章。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的障碍。
2.文中外祖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慈爱、温柔、纯朴、勤劳、坚强、乐观)
3.划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由学生讲,教师备用以下材料:
头发: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批注:突出她的头发“多”“密”“长”“黑”“厚”的特点。
声音:(1)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
(2)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批注: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在我的心目中,外祖母的每句
话都像歌声那样动听,并且永远刻在我的心上。
眼睛:
(1)黑眼珠儿闪烁着气愤的光芒
批注:这是从孩子的视角观察的,体现出外祖母因生活的艰难而流露出对生活的抱怨。
(2)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批注:突出外祖母活泼,愉快而又充满活力。
(3)通过她的眼睛,从她的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批注:说明外祖母的坚毅,乐观的性格影响着“我”。
.动作: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批注:腰成了驼背,记载着外婆所承担的繁重劳动和生活的艰辛。
把外祖母比做猫,调皮中写出了外祖母的勤劳能干,也表明了我和外祖母的朋友关系。
微笑: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批注:写出了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饱含了热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
1、外祖母和“我”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血缘关系,那么是什么关系呢?用文中的话来概括。
答案:“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朋友”关系?
答案: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外祖母爱“我”,她不想使生活的不幸在“我”幼小的心里烙下印记。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表现外祖母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爱。
)“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不想睡就不睡好了,(这些语言能够表明祖母和我是一种轻松的、平等的、融洽的朋友式关
系。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猫是孩子们心目中可爱、温存的小动物,在这里把祖母比成猫,自然也就包含着对祖母的一种喜爱之情。
)
3、我们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来理解“终身的”“最知心” “最了解”“最珍贵”的含义?
答案:(1)因为外祖母不仅像一般的长辈那样爱自己,而且和“我”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友情。
(2)外祖母能像朋友一样尊重自己,平等地对待自己。
3)外祖母是自己最知心的人,自己内心的话都能和外祖母交流。
(4)说外祖母是“终身的朋友”,是因为外祖母的博爱,把“我”的心灵从黑暗中带到了“光明的地方”,外祖母“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外祖母的乐观、坚毅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4、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写人最好是写眼睛。
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请找出原句,并体会它所体现的内容?
答案:第一次,“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
(体现了外祖母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愤愤不平。
)第二次,“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体现出外祖母的宽容和快乐。
)第三次,“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体现出外祖母的坚强和乐观。
)
5、请问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具体描写了外祖母的哪些方面?
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描写了她的头发、眼睛、脸、嘴唇、鼻子、身材等
外貌描写:
头发——多、密、长、黑、厚
眼睛——黑、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脸——小、皱纹(但年轻、明朗)
嘴唇——歪扭
鼻子——松软、大、红
牙齿——坚固、雪白
身材——肥肥胖胖
语言描写:
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
动作描写:
梳头、编辫子、嗅烟草
神态描写:快活
五、教师讲评小结:
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
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
六、板书: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平等
理解
外祖母宽容“我”
尊重
观察细节描写细腻感情真挚
七、迁移
比较阅读:《童年》中的外祖父,说说在“我”眼中,外祖母和外祖父有怎样的不同?
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了脏水盆里。
外祖父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了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我自己。
”“胡说。
”“不是胡说,是我自己上去的。
”他指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活像你爹!快滚!”
我飞快地逃出厨房。
不知道为什么,外祖父那双尖利的绿眼珠儿老是盯着我不放,我非常怕他。
八、拓展延伸
大家回忆一下,你的外祖母、祖母、爷爷、奶奶是怎样关爱你的,可以说一说或写一篇文章来体现长辈对你的爱。
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方面:能正确理解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制定了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根据人物描写来自主、交流,分析人物形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穿针引线.在活动中都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渗
透。
2、教学实施方面:能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但提出问题后却没有有效追问以深化理解,课堂节奏把握不是很好,前松后紧,语言表述不够精练、生动,感染力、鼓动性不强;没有关注到差生。
作为老师,上课应该从大局考虑,应该多给机会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多点鼓励他们参与教学实施过程中。
3、教学评价方面:课后进行了反思,却没有整理成书面资料;课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练习的形式进行评价,但并没有及时地利用评价结果强化学生对课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