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二上期理科周练1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卷高二全册物理试题

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卷高二全册物理试题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高阳中学高二(上)第一次周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2.如图所示,绝缘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现使b 带电则()A.a、b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3.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4.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柱支撑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导体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5.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测得的6.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金属小球上的净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A.金属小球上原来的负电荷消失了B.此过程中电荷不守恒C.金属小球上的负电荷减少是由于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7.有A、B、C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带1.2×10﹣4C的正电荷,B、C不带电,现用相互接触的方法使它们都带电,则A、B、C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下面哪组数据()A.6.0×10﹣5 C,4.0×10﹣5 C,4.0×10﹣5 CB.6.0×10﹣5 C,4.0×10﹣5 C,2.0×10﹣5 CC.4.5×10﹣5 C,4.5×10﹣5 C,3.0×10﹣5 CD.5.0×10﹣5 C,5.0×10﹣5 C,2.0×10﹣5 C8.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能使物体带电,关于这两种带电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A.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B.感应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9.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小球A跟同样的不带电的金属球B相碰,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从本质上看是因为()A.A球的正电荷移到B球上B.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D.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10.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带电小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11.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12.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体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以看到的现象是()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C.两端验电箔都张开D.两端验电箔都不张开13.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14.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丙物体带电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15.小华在旅游景点购买了一本物理参考书,回家后发现是窃版书.其中一道习题给出四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为如下四个选项,你认为其中带电荷量合理的是()A.Q1=6.2×10﹣18 C B.Q2=6.4×10﹣18 CC.Q3=6.6×10﹣18 C D.Q4=6.8×10﹣18 C16.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接触枕形导体,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接触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分别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二、解答题1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B,A球所带电荷量为q,B球所带电荷量为﹣q,现要使A、B 所带电荷量都为﹣q,应该怎么办?18.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 A=6.4×10﹣9C,Q B=﹣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高阳中学高二(上)第一次周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考点】静电现象的解释.【分析】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分析即可,但应注意的是:若两小球相斥,则表明其一定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若两小球相吸,则有两种可能,即可能都带电,且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解答】解: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小球可以不带电,故A错误;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故B正确;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角度变小,小球可能不带电,故C错误;D、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此题很容易漏掉了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这种情况.2.如图所示,绝缘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现使b 带电则()A.a、b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考点】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a与b接触后,a球与b球带上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分开.【解答】解: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b会将a球吸引过来,a与b接触后,带同种电荷而分开;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接触后,带同种电荷,又因为带同种电荷而分开.3.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考点】电荷守恒定律.【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解答】解: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荷.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荷.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A、摩擦起电现象使电子转移,而不是产生,故A错误;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正确;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故C错误;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荷,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都电子发生了转移,只是感应起电是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4.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柱支撑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移近导体A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导体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考点】静电场中的导体.【分析】当导体A、B放在带正电的附近时,出现感应起电现象.电荷周围有电场存在,从而导体A、B处于电场中,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导体中的自由电子重新分布.而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部电场强度为零,且是等势体.【解答】解:AB、感应带电,这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可知,靠近的一端会带异种电荷.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A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把A和B分开,A带负电,B带正电,金属箔还是张开,故AB正确;C、先把C移走,A、B电荷恢复原状,若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不会张开,故C错误;D、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闭合,B上的金属箔片也闭合,故D错误;故选:AB.【点评】体现物体静电感应起电的实质,及静电平衡状态时,带电体的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部电场强度为零,且导体的电势处处相等.5.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测得的【考点】元电荷、点电荷.【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电子的带电量最小,质子的带电量与电子相等,但电性相反,故物体的带电量只能是电子电量的整数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带电量叫做叫做元电荷.【解答】解:A、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数值为e=1.60×10﹣19C,故A错误;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正确;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故C正确;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故D错误.故选:BC.【点评】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本身不是电荷,所带电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且知道电子的电量与元电荷的电量相等,同时让学生明白电荷量最早是由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6.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金属小球上的净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A.金属小球上原来的负电荷消失了B.此过程中电荷不守恒C.金属小球上的负电荷减少是由于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考点】电荷守恒定律.【分析】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存不变.它指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不论发生什么变化,其中所有电荷的代数和永远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如果某一区域中的电荷增加或减少了,那么必定有等量的电荷进入或离开该区域;如果在一个物理过程中产生或消失了某种电荷,那么必定有等量的异号电荷同时产生或消失.【解答】解:A、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能消灭,也不能创生,只会发生转移.故A错.B、此过程中电荷仍然守恒,电荷没有消失,只是被潮湿的空气导走而已,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故B错.C、金属小球上的负电荷减少是由于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故C正确.D、该现象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是电子的转移引起,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故D正确.故选CD.【点评】通常起电的方式有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7.有A、B、C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带1.2×10﹣4C的正电荷,B、C不带电,现用相互接触的方法使它们都带电,则A、B、C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下面哪组数据()A.6.0×10﹣5 C,4.0×10﹣5 C,4.0×10﹣5 CB.6.0×10﹣5 C,4.0×10﹣5 C,2.0×10﹣5 CC.4.5×10﹣5 C,4.5×10﹣5 C,3.0×10﹣5 C D.5.0×10﹣5 C,5.0×10﹣5 C,2.0×10﹣5 C【考点】库仑定律.【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两个小球上的总电量均分;A带1.2×10﹣4 C的正电荷,B、C不带电,最终必定有其中的两个电量相等.【解答】解:A、6.0×10﹣5C+4.0×10﹣5C+4.0×10﹣5C=1.4×10﹣4C>1.2×10﹣4 C.电量增加,故A错误;B、C、D、由于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两个小球上的总电量均分,假设A与B 先接触,接触后电量都是: C然后,B(或A)与C 接触,接触后的电量:,不可能比3×10﹣5更小;然后B与A 接触,分开后的电量:.故BD错误,C 正确.故选:C【点评】要清楚带电体相互接触后移开,同种电荷电量平分,异种电荷电量先中和再平分;接触的过程中电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8.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能使物体带电,关于这两种带电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A.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B.感应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考点】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点电荷.【分析】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解答】解:A、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错误.B、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故B错误.C、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C错误.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故D正确.故选D.【点评】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都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只是感应起电是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9.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小球A跟同样的不带电的金属球B相碰,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从本质上看是因为()A.A球的正电荷移到B球上B.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D.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考点】电荷守恒定律.【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金属是自由电子和金属正离子组成的,正离子只做热振动,不移动,而自由电子可以移动.根据这个分析接触带电的实质.【解答】解:A、D金属上正电荷只做无规则的热振动,不能发生移动,更不可能从一个球移动到另一个球.故A、D错误.B、C,B球原来不带电,与A球接触后,由于A球上正电荷对电子的吸引,电子从B球转移到A球上,原来中性的B球就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B带正电是由于B球上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的缘故.故B正确,C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运用基本知识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10.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带电小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考点】库仑定律.【分析】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解:相互排斥,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相互吸引,两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但题目中说均带电,故AB正确,CD错误;故选:AB.【点评】解决此类题目注意以下两点:(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排斥的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11.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考点】静电场中的导体.【分析】将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靠感应起电使物体带电,带电的实质是电荷的移动,总电荷量保持不变.【解答】解: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两球由于感应起电带上异种电荷.故A正确.B、先移走棒,此时甲乙两球中的电荷又发生中和,不再带电,再把球分开,同样不再带电.故B错误.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是接触带电,且带电荷,故C正确D、感应起电,是两导体球在带电的过程中,是两球中的电荷发生了移动,棒的带电量是不变的.故D错误.故选:A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带电的实质都是电荷的移动,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12.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体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以看到的现象是()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C.两端验电箔都张开D.两端验电箔都不张开【考点】静电场中的导体.【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静电感应可以判断金属导体的感应的电荷的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导体带电的情况.【解答】解:金属导体处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弹头导体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所以C正确.故选:C.【点评】感应带电,这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可知,靠近的一端会带异种电荷.13.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考点】电荷守恒定律.【分析】当带电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而使电荷发生了移动从而使箔片带电.【解答】解: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验电器的上端应带上与小球异号的电荷,而验电器的箔片上将带上与小球同号的电荷;故只有B符合条件.故选:B.【点评】本题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应明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4.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丙物体带电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考点】库仑定律.【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物体经过摩擦后,会产生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则乙带负电1.6×10﹣15C,若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由于丙物体带电8×10﹣16C.且带负电,则乙也一定带负电,大小为8×10﹣16C,故AD正确,BC错误;故选AD.【点评】此题考查子摩擦起电的本质,要理解和运用.15.小华在旅游景点购买了一本物理参考书,回家后发现是窃版书.其中一道习题给出四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为如下四个选项,你认为其中带电荷量合理的是()A.Q1=6.2×10﹣18 C B.Q2=6.4×10﹣18 CC.Q3=6.6×10﹣18 C D.Q4=6.8×10﹣18 C【考点】元电荷、点电荷.【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据此可正确解答.【解答】解: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因此该带电量为电子电量e=1.6×10﹣19c的整数倍,将四个选项中的电量除以电子电量得数为整数倍的便是可能正确的数字,由选项可知只有B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基础的题目,考查的就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应用情况,平时要注意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6.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接触枕形导体,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接触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分别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考点】静电场中的导体.【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静电感应可以判断金属导体的感应的电荷的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导体带电的情况.【解答】解:A、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枕形导体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导体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故A错误.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大地上电子跑到导体上,将B端的正电荷中和,而A 端的负电荷增多,所以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故B正确.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由于感应起电,枕形导体带负电,而且A、B两端都带负电,所以两对金箔均张开,故C正确.D、选项C中A、B两端都带负电,两金箔都带负电.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对感应起电的理解能力,关键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分析感应起电的过程.二、解答题1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球A、B,A球所带电荷量为q,B球所带电荷量为﹣q,现要使A、B 所带电荷量都为﹣q,应该怎么办?【考点】电荷守恒定律.【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电荷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守恒,可以先是A球放电,采用半分法使A,B所带电荷量.【解答】解:先用手接触一下A球,使大地上的电子移动到A球上中和A球的正电荷,再将A、B接触一下,分开A、B,此时A、B 所带电荷量都是﹣q,再用手接触一下A球,再将A、B接触一下再分开,这时A、B 所带电荷量都是﹣q.答:先用手接触一下A球,使A球带电被中和,再将A、B接触一下,分开A、B,再用手接触一下A球,再将A、B接触一下再分开即可.【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并采用半分法改变电量,基础问题.18.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 A=6.4×10﹣9C,Q B=﹣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考点】电荷守恒定律.【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接触时,若是同种电荷则将总电量平分,若是异种电荷则先中和然后将剩余电量平分.【解答】解:两球接触后所带电荷量相等且为:Q′A=﹣Q′B =C=1.6×10﹣9C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的负电荷全部中和,且电子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因此共转移电子的电荷量为:△Q=3.2×10﹣9C+1.6×10﹣9C=4.8×10﹣9C转移的电子数为:n==3.0×1010即电子由B向A转移,共转移了3.0×1010个.。

高二数学上学期周练(一)理

高二数学上学期周练(一)理

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期理科数学周练(一)一。

选择题(60分):1。

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 n}中,a1,a5,a6成等比数列,则使得Sn取得最小值的n为( )2、已知,,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ﻩB。

ﻩC。

ﻩD、3、满足不等式的实数使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概率是( )A、ﻩB、ﻩC、ﻩD、4、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该数列前项和( )A、58B。

88 C、143 D。

1765、方程至少有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 )A、B。

C、D。

或6、在△中,已知,,,则( )A、B、ﻩC。

D。

则( )7。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A、37B、27ﻩC、64 D。

918、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 )A、1B、2C、4ﻩD、9、已知函数(),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ﻩB、函数是偶函数C、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D、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10、已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仅在点取到最大值,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ﻩC、ﻩD、11、已知等比数列{a n}为递增数列,a2—2,a6—3为偶函数f(x)=x2—(2a+1)x+2a的零点,若T n=a1a2···an,则有T7=( )或-128 或—6412“不等式x2-5x-6<0成立”是“0<log2(x+1)<2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二。

填空题(20分):13。

不等式的解集为、14、在中,已知,且,则长度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15。

若不等式,对恒成立,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为、16。

给定下列四个命题:①若,则;②已知直线,平面,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若,且,则;③若,,,,成等比数列,则;④设,,则、⑤三棱锥的四个面中,最多有三个直角三角形⑥直线的斜率越大,倾斜角也越大⑦若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正数,则此两个向量的夹角为锐角其中真命题编号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三、解答题17、向量=(sinA ,sinB),=(cosB,cosA),且A、B、C分别为△ABC的三边所对的角、 (1)求角C的大小;(2)若,求c边的长。

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卷高二全册物理试题

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卷高二全册物理试题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上饶县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周周测物理试卷(零班)一、选择题1.(3分)(2012•江苏模拟)某导体置于电场后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电场线,实线表示等势面,A、B、C为电场中的三个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B.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C.将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D.将正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零2.(3分)让一价氢离子、一价氦离子和二价氦离子的混合物经过同一加速电场由静止开始加速,然后在同一偏转电场里偏转,(忽略离子重力影响)则它们会分离成几股离子流()A.一股B.二股C.三股D.无法确定3.(3分)如图所示,A板发出的电子经加速后,水平射入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金属板间所加的电压为U,电子最终打在光屏P上,关于电子的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动触头向右移动时,其他不变,则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上升B.滑动触头向左移动时,其他不变,则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上升C.电压U增大时,其他不变,则电子从发出到打在荧光屏上的时间不变D.电压U增大时,其他不变,则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速度大小不变4.(3分)图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2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37eV和19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2eV,它的动能应为()A.2eV B.19eV C.29eV D.33eV5.(3分)(2014•南昌模拟)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由空中A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在t秒末加上竖直向上、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再经过t秒小球又回到A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未落地,则()A.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减少了1.5 mg2t2B.整个过程中机械能的增量为2mg2t2C.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动能减少了mg2t2D.从A 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减少了mg2t26.(3分)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绝缘墙上,另一端与置于绝缘水平面上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物体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0,此时物体静止.在撤去F的同时,在空间加上大小为E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x0.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A.撤去F后,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B.弹力和电场力所做的总功为4μmgx0C.撤去F 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μgD.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μmg(x0﹣)7.(3分)(2011•淮安模拟)如图所示,在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画一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与两点电荷连线重合,两对角线交点O恰为电荷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且两点电场强度方向不同B.B、D两点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均相同C.一电子由B点沿B→C→D路径移至D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一质子由C点沿C→O→A路径移至A点,电场力对其先做负功后做正功8.(3分)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斜面上固定一点电荷Q,在M点无初速度释放带有恒定电荷的小物块,小物块在Q的电场中沿斜面运动到N点停下.则从M 到N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物块所受的电场力减小B.小物块的电势能可能增加C.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的电势D.小物块电势能变化量的大小一定小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9.(3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某一电源相连,它的极板长L=0.4m,两板间距离d=4×10﹣3m,有一束由相同带电微粒组成的粒子流,以相同的速度v0从两板平行极板射入,开关S闭合前,两极板间不带电,由于重力作用微粒能落到下板的正,已知微粒质量为m=4×10﹣5kg,电荷量q=+1×10﹣8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微粒的入射速度v0=10m/sB.电容器上板接电源正极时,微粒有可能从平行板电容器的右边射出电场C.电源电压为180V时微粒可以从平行板电容器的右边射出电场D.电源电压为100V时微粒可以从平行板电容器的右边射出电场10.(3分)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相连,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两极板的中心P点且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在纸面内绕O、O′迅速顺时针转过45°,则()A.P点处的电势不变B.带电汕滴仍将保持静止状态C.带电油滴将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带电油滴到达极板前具有的电势能不断增加11.(3分)(2009•一模)X轴上有两点电荷Q1和Q2,Q1和Q2之间各点对应的电势高低如图中曲线所示,从图中可看出()A.Q1的电量一定大于Q2的电量B.Q1和Q2一定是同种电荷,但不一定是正电荷C.电势最低处P点的电场强度为0D.Q1和Q2之间各点的电场方向都指向P点12.(3分)如图所示,有一半圆弧光滑轨道,半径为R,在与圆心等高的位置静止放置一个带正电的小球A,其质量为m,MN之间有一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让小球A自由滚下进入匀强电场区域,水平面也是光滑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一定能穿过MN区域继续运动B.如果小球没有穿过MN区域,小球一定能回到出发点C.如果小球没有穿过MN区域,只要电场强度足够大,小球可以到达P点,且到达P 点速度大于等于D.如果小球一定能穿过MN区域,电场力做的功为﹣mgR二、填空题13.(3分)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A.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额定电流约为0.3A)B.电流表A (0~0.6A,内阻约为0.5Ω)C.电压表V(0~6V,内阻约为5kΩ)D.滑动变阻器R1(0~10Ω,2A )E.滑动变阻器R2(0~100Ω,0.2A )F.电源(6V,内阻不计)G.开关及导线若干(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_ (填“R1”或“R2”)(2)该同学设计了实验测量电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流表的读数从零开始变化,记录多组电压表的读数U和电流表的读数I.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3)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的U﹣I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着电流的增大而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三、解答题14.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长l=8cm,两板间距离d=8cm,A板比B板电势高300V,即U AB=300V.一带正电的粒子电量q=10﹣10C,质量m=10﹣20 kg,从R点沿电场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电场,初速度v0=2×106m/s,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经过界面MN、PS间的无电场区域后,进入固定在中心线上的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区域(设界面PS右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不受界面的影响).已知两界面MN、PS相距为L=12cm,粒子穿过界面PS后被点电荷Q施加的电场力俘获从而以O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EF上.(静电力常数k=9×109N•m2/C2)求:(1)粒子穿过界面MN时偏离中心线RO的距离h.(2)粒子穿过界面MN时的速度v.(3)粒子穿过界面PS时偏离中心线RO的距离Y.(4)点电荷的电荷量Q.(该小题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5.两个带电小球A和B,质量分别为m1、m2,带有同种电荷,带电量分别为q1、q2.A、B两球均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板上,A球固定,B球被质量为m3的绝缘挡板P挡住静止,A、B两球相距为d,如图所示.某时刻起挡板P在向右的水平力F作用下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一段时间带电小球B与挡板P分离,在此过程中力F对挡板做功W.求:(1)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带电小球B与挡板分离时的速度?(3)从开始运动到带电小球与挡板P分离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带电小球B做的功?16.(2011•安徽一模)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与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在过圆心O的水平界面MN的下方分布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现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小球从水平轨道上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C点离开圆轨道后,经界面MN上的P点进入电场(P点恰好在A点的正上方,如图.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运动到C点之前电量保持不变,经过C点后电量立即变为零).已知A、B间距离为2R,重力加速度为g.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求:(1)电场强度E的大小;(2)小球在圆轨道上运动时最大速率;(3)小球对圆轨道的最大压力的大小.17.(2002•河南)如图(a)所示,A、B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d远小于板的长和宽).在两板之间有一带负电的质点P.已知若在A、B间加电压U o,则质点P可以静止平衡.现在A、B间加上如图(b)所示的随时间t 变化的电压u .在t=0时质点P 位于A 、B 间的中点处且初速为零.已知质点P 能在A 、B 之间以最大的幅度上下运动而又不与两板相碰,求图(b )中u 改变的各时刻t 1、t 2、t 3及t n 的表达式.(质点开始从中点上升到最高点,及以后每次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或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压只改变一次.)中学高二(上)第一周周测物理试卷(零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3分)(2012•江苏模拟)某导体置于电场后周围的电场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电场线,实线表示等势面,A 、B 、C 为电场中的三个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 点的电场强度B . 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C . 将负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正功D . 将正电荷从A 点移到C 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考点: 电势能;电场强度. 专题: 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 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判断电场强度的大小;根据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来判断电势的高低;根据等差等势面来确定电势差大小,再由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关系公式W AB =qU AB 来判断电场力做功的多少.解答: 解:A :由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则有E B >E A ,故A 正确;B :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A 点处于电场线的靠前的位置故,故B 正确;C :由于沿着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故φA >φB ,因此将负电荷从A 移动到B ,电场力做负功,故C 错误;D :由于从A 和C 处于同一条等势线上,故从A 到C 过程的电场力不做功,故D 正确. 该题是选择说法错误的,故选:C点评: 本题关键是根据电场线及其与等势面的关系判断出电势高低、电场力大小和电势差的大小关系.同时知道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线也越密.当然也可以由电场力做功的正负来确定电势能的增减.2.(3分)让一价氢离子、一价氦离子和二价氦离子的混合物经过同一加速电场由静止开始加速,然后在同一偏转电场里偏转,(忽略离子重力影响)则它们会分离成几股离子流( )A . 一股B . 二股C . 三股D . 无法确定考点: 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运动.专题: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 一价氢离子、一价氦离子、二价氦离子经过加速电压大小为U 的加速电场由静止开始加速,然后在同一偏转电场中偏转后偏转距离和偏转角度相同,轨迹重合.解答: 解:设正电荷的电量为q ,加速电压为U 1,偏转电压为U 2,偏转电极板为L ,板间距离为d .根据动能定理得 加速电场中 qU 1=m偏转电场中 运动时间t=偏转距离y=at 2=()2得到y=设偏转角度为θ,则tanθ==由上可知y 、θ与带电粒子的质量、电荷量无关,则一价氢离子、一价氦离子、二价氦离子在偏转电场轨迹重合,所以混合物分成一股. 故选A点评: 本题在熟记这个结论的基础上,就能很快作答.即:同种带电粒子经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再经同一偏转电场偏转时轨迹重合.3.(3分)如图所示,A板发出的电子经加速后,水平射入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金属板间所加的电压为U,电子最终打在光屏P上,关于电子的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动触头向右移动时,其他不变,则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上升B.滑动触头向左移动时,其他不变,则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上升C.电压U增大时,其他不变,则电子从发出到打在荧光屏上的时间不变D.电压U增大时,其他不变,则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速度大小不变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动能定理.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粒子在电场中加速时,滑动触头向右移动时,加速电压增大,加速后速度变大,粒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时间变短,粒子在平行偏转电场方向的位移减小.同理触头向左移动时,加速电压减小,加速后速度变小,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变长,粒子在平行偏转电场方向的位移增大;当加速电压不变时,偏转电压变化,影响平行电场方向的电场力的大小,也就是影响加速度的大小,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不变,改变偏转的位移大小.解答:解:由题意知,电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得:,电子获得的速度为:电子进入偏转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也就是平行电场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电子在电场方向偏转的位移为:.垂直电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为又因为偏转电场方向向下,所以电子在偏转电场里向上偏转.A、滑动触头向右移动时,加速电压变大,所以电子获得的速度v增加,由上式得知,电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t减少,故电子偏转位移y变小,因为电子向上偏转,故在屏上的位置下降,故A错误;B、滑动触头向左移动时,加速电压变小,所以电子获得的速度v减小,由上式得知,电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t增大,故电子偏转位移y变大,因为电子向上偏转,故在屏上的位置上升,故B正确;C、偏转电压增大时,电子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增大,即电子偏转的加速度度a增大,又因为加速电压不变,电子进入电场的速度没有变化,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t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D、偏转电压增大时,电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增大,即电子偏转的加速度a增大,又因为电子获得的速度v不变,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不变,a 增大,而电子打在屏上的速度为,故电子打在屏上的速度增大,故D错误;故选:BC点评:电子在加速电场作用下做加速运动,运用动能定理可得电子获得的速度与加速电场大小间的关系,电子进入偏转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运动时间受电场的宽度和进入电场时的速度所决定,电子在电场方向偏转的距离与时间和电场强度共同决定.熟练用矢量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类平抛运动问题.4.(3分)图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2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37eV和19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2eV,它的动能应为()A.2eV B.19eV C.29eV D.33eV考点:等势面;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和动能之和守恒,根据题意曲线2电势为零,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37eV和19eV;图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故电荷再各个等势面上的电势能相等;故电荷经过相邻两个等势面时的动能减小量为,故经过等势面2时的动能为31eV;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和动能之和守恒,故:0eV+31eV=﹣2eV+E k;解得E k=33eV;故选D.点评:“在只有电场力做功的条件下动能和电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同”是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时的突破口.5.(3分)(2014•南昌模拟)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由空中A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在t秒末加上竖直向上、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再经过t秒小球又回到A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未落地,则()A.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减少了1.5 mg2t2B.整个过程中机械能的增量为2mg2t2C.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动能减少了mg2t2D.从A 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减少了mg2t2考点:电势能;功能关系.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分析小球的运动情况:小球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加上匀强电场后小球先向下做匀减速运动,后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求出t秒末速度大小,加上电场后小球运动,看成一种匀减速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这个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求电场强度,由W=qEd求得电场力做功,即可得到电势能的变化.由动能定理得求出A点到最低点的高度,得到重力势能的减小量.解答:解:A、B小球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两个过程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加电场后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则由gt2=﹣(vt ﹣at2)又v=gt解得 a=3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联立解得,qE=4mg则小球电势能减少为△ɛ=qE•gt2=2mg2t2.根据功能关系可知,机械能的增量为2mg2t2.故A错误,B正确.C、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动能减少了△E k =m(gt)2.故C错误.D、设从A点到最低点的高度为h,根据动能定理得mgh﹣qE(h ﹣gt2)=0解得,h=gt2故从A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减少了△E p =mgh=.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首先要分析小球的运动过程,采用整体法研究匀减速运动过程,抓住两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规律和动能定理结合进行研究.6.(3分)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绝缘墙上,另一端与置于绝缘水平面上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物体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0,此时物体静止.在撤去F的同时,在空间加上大小为E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x0.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A.撤去F后,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B.弹力和电场力所做的总功为4μmgx0C.撤去F 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μgD.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μmg(x0﹣)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功能关系.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本题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撤去F后,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的弹力、电场力和滑动摩擦力,电场力和滑动摩擦力不变,而弹簧的弹力随着压缩量的减小而减小,可知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物体先做变加速运动,再做变减速运动,最后物体离开弹簧后做匀减速运动;撤去F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物体离开弹簧后通过的最大距离为4x0,由动能定理求解弹力和电场力所做的总功为4μmgx0;当弹簧的弹力与电场力、滑动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速度最大,可求得此时弹簧的压缩量,即可求解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解答:解:A、撤去F后,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的弹力、电场力和滑动摩擦力,电场力和滑动摩擦力不变,而弹簧的弹力随着压缩量的减小而减小,弹簧的弹力随着压缩量的减小而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物体先做变加速运动,再做变减速运动,物体离开弹簧后做匀减速运动.故A错误.B、设弹力和电场力所做的总功为W,则运用动能定理得:W﹣μmg•4x0=0,得W=4μmgx0.故B正确.C、撤去F后,物体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弹簧的弹力、向右的电场力和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故C错误.D、当弹簧的弹力与电场力、滑动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速度最大,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μmg(x0﹣x)=μmg(x0﹣).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解答的关键,要抓住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即可得到加速度是变化的.7.(3分)(2011•淮安模拟)如图所示,在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画一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与两点电荷连线重合,两对角线交点O恰为电荷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且两点电场强度方向不同B.B、D两点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均相同C.一电子由B点沿B→C→D路径移至D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一质子由C点沿C→O→A路径移至A点,电场力对其先做负功后做正功考点:电势能;电场强度;电势.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掌握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电场分布情况,在如图所示的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点O是两点电荷连线之间电场强度最小的点,同时是两点电荷连线中垂线上最强的点,中垂线为零等势线,中垂线上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另外电势能的变化可通过电场力做功来判断.解答:解:A、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E A>E O>E B,且电场方向都水平向右,故A错误;B、由于B、D两点关于O点对称,因此其场强大小相等,方向均水平向右,中垂线为零等势线,故B正确;C、电子由B沿B→C运动到C过程中,靠近负电荷远离正电荷,因此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沿C→D运动到D过程中,靠近正电荷远离负电荷,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整个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D、图中两电荷连线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即由A指向C,质子受电场力水平向右,故质子由C点沿C→O→A路径移至A点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故D错误.故选B.点评:要熟练掌握等量异种电荷和等量同种电荷周围电场强度、电势分布情况,并能正确判断电荷在电场中运动时动能、电势能变化情况.8.(3分)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斜面上固定一点电荷Q,在M点无初速度释放带有恒定电荷的小物块,小物块在Q的电场中沿斜面运动到N点停下.则从M到N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物块所受的电场力减小B.小物块的电势能可能增加C.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的电势D.小物块电势能变化量的大小一定小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考点:电势;电势能.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首先要对物块进行正确受力分析,尤其是所受库仑力的分析,可以假设所受库仑力为引力和斥力两种情况分析,然后得出正确结论;熟练利用功能关系求解.解答:解:A、由于物块与电荷Q距离增大,根据库仑定律F=k可知,电场力减小,故A正确.B、若两电荷是异种电荷,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逐渐减小,合力增大,加速度增大,物块不可能停。

【配套K12】高二物理上学期周练试题(1-17)

【配套K12】高二物理上学期周练试题(1-17)

丰城中学2015-2016年高二物理周考试卷二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8题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1、在下图所示的逻辑电路中,当A 、B 端输入的电信号分别为“0”和“0”时,在C 、D 端输出的电信号分别为( )A.“1”和“0”B.“0”和“1”C.“0”和“0”D.“1”和“1”2、为了儿童安全,布绒玩具必须检测其中是否存在金属断针,可以先将玩具放置强磁场中,若其中有断针,则断针被磁化,用磁报警装置可以检测到断针的存在.图7所示是磁报警装置中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 B 是磁敏传感器,它的电阻随断针的出现而减小,a 、b 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 B 所在处出现断针时,电流表的电流I 、ab 两端的电压U 将( )A .I 变大,U 变大B .I 变小,U 变小C .I 变大,U 变小D .I 变小,U 变大3、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分布在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区域内,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中心O 点有一个粒子源,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射速度大小为v 、质量为m 、电量为q (q>0)的粒子,要想把粒子约束在三角形磁场内,所加的磁感应强度B 至少为 A.qL mv 34 B.qL mv 32 C.qLmv2 D.qL mv4、如图所示,铜质导电板置于匀强磁场中,通电时铜板中电流方向向下,由于磁场的作用,则( ) A .板左侧聚集较多电子,使b 点电势高于a 点 B .板左侧聚集较多电子,使a 点电势高于b 点 C .板右侧聚集较多电子,使a 点电势高于b 点 D .板右侧聚集较多电子,使b 点电势高于a 点5、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内分布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它的底边在x 轴上且长为2L ,高为L 。

纸面内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沿x 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在t =0时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的位置。

以顺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位移(I —x )关系的是( )6、如图所示xoy坐标平面在竖直面内,轴沿水平方向,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在图示空间内有垂直于平面的水平匀强磁场,一带电小球从O 点由静止释放,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关于带电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OAB 轨迹为半圆B 、 小球运动到最低点A 时速度最大,且沿水平方向C 、 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增加D 、 小球在A 点时受到的洛伦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7、如图所示,水平金属圆盘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圆盘绕金属转轴OO ′以角速度ω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铜盘的中心及边缘处分别用金属滑片与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

高二理科周测题1

高二理科周测题1

高二理科周测题20170904本试题全部为选择题,其中物理部分27-34题有多选,其他试题均为单选,请将答案填图在答题卡上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迤逦.(lǐ)玷.辱(zhān)酒馔.(zhuàn)搠.倒(shuò)B.连累.(lěi)髭.须(zī)洗漱.(shù)剜.心(wān)C.提.防(dī)彤.云(tónɡ)庇.祐(pì)仓廒.(áo)D.浸.透(qīn)供.桌(ɡònɡ)央浼.(miǎn) 模.样(mú)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天理昭然光阴荏苒朔风吹撼鸦雀无声B.贪脏枉法鬼鬼祟祟碎琼乱玉余音绕梁C.伏侍不遐交头结耳毕恭毕敬纷至沓来D.素不相识吃饭防噎人才汇萃厚颜无耻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动词,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 )(1)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______得一条絮被。

(2)(林冲)把被卷了,花枪______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3)(林冲)把被______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4)(林冲)劈胸只一______,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

A.拽挑扯提B.摸担拽拉C.扯戳拉拽D.拽挑抓扔4、选出对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 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了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惹事 )B. 我自来..又和你没甚冤仇(从来)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就着菜把主食吃下)C. 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说明礼节) 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给)D. 权.在营里开了个茶酒店(姑且),多得..林冲看顾(多亏)5、下列句中的“将”与“只见林冲走将入店来”的“将”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卖炭翁》)B.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

C.林冲钻将出来。

D.果品酒馍只顾将来。

2021年高二上学期物理第一次周练试卷(零班9.8)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物理第一次周练试卷(零班9.8)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物理第一次周练试卷(零班9.8)含答案丁勇豪 xx-9-8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5为单选,6-10为多选)1、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固定在P点,如图1所示,以E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表示电容器的电压,ε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则()A.U不变,E变小B.E变大,ε变大C.U变小,ε不变D.U不变,ε不变2、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池相连,在距离两板等远的M点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但仍在M点上方,稳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液滴将加速向下运动②M点电势升高③M点的电场强度变小了④在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板,电场力做功相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把两个相同的电容器A和B连接起来,如右图所示.当它们带有一定电量时,电容器A中带电微粒M恰好静止.现在使电容器B板错开,而间距不变,使它们的正对面积变为原来的,则此时M 的加速度为A.gB.C.D.4、如图所示,将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池组相连,两板间的带电尘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两板缓慢地错开一些,其他条件不变,则A.电容器带电量不变B.尘埃仍静止C.电流计中有a→b的电流D.电流计中有b→a的电流5、如图所示,D是一只二极管,它的作用是只允许电流从a流向b,不允许电流从b流向a,平行板电容器AB内部原有电荷P处于静止状态,当两极板A和B的间距稍增大一些的瞬间(两极板仍平行),关于电荷P的说法正确的是A.仍静止不动. B.向下运动.C.向上运动. D.电荷P带正电6、如图8所示的两个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A板用导线与M板相连,B板和N板都接地。

让A板带电后,在两个电容器间分别有P、Q两个带电油滴都处于静止状态。

AB间电容为C1,电压为U1,带电量为Q1,MN间电容为C2,电压为U2,带电量为Q2。

高中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物理试题

高中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物理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实验高中 2015~2016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0为单项选择题,114为多项选择题,共70分〕1.如下列图,质量为m1=2kg 的物体A经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质量为M=5kg的箱子B相连,箱子底板上放一质量为m2=1kg 的物体C,不计定滑轮的质量和一切阻力,在箱子加速下落的过程中,取g=10m/s 2,如下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A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大小为10m/s2B.物体A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大小为20m/s2C.物体C处于失重状态,对箱子的压力大小为5N D.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80N2.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下列图,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cos53°=0.6,sin53°=0.8〕A.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 B.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mg C.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变为gD.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变为g3.物块1、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加用轻质弹簧相连,如下列图.今对物块1、2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大于F2,如此弹簧秤的示数〔〕A.一定等于F1+F2 B.一定等于F1﹣F2C.一定大于F2小于F1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4.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上叠放着物体B.A和B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A、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B对A的摩擦力向右C.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5.如下列图,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假设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B.假设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C.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 D.斜面对球的弹力不仅有,而且是一个定值6.如下列图,带支架的平板小车沿水平面向左做直线运动,小球A用细线悬挂于支架前端,质量为m 的物块B始终相对于小车静止地摆放在右端.B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假设某时刻观察到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如此此刻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为〔〕A.mg,斜向右上方B.mg,斜向左上方C.mgtan θ,水平向右D.mg,竖直向上7.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5s时间内受到合力F的作用,合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合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如下列图.如此质点在〔〕A.第1s末速度方向改变B.第2s末加速度为零C.第4s末运动速度为零D.第4s末回到原出发点8.受水平向右外力F 作用的物体如图1,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线如图2 所示,如此〔〕A .在0~t 1 秒内,外力F 大小不断减小B .在t 1 时刻,外力F 为零C .在t 1~t 2 秒内,外力F 大小不断减小D .在t 1~t 2 秒内,外力F 大小可能先增大后减小9.如下列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现用一水平力F 向左推木块乙,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 .B .C .L ﹣D . 10.如图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m A =6kg ,m B =2kg ,A ,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开始时F=10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 的过程中,如此〔〕A .当拉力F <12N 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 时,开始相对滑动C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11.三百多年前,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开展的新纪元.以下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A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笛卡尔经研究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算并用实验验证了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牛顿总结伽利略等前人的经验,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12.如下列图,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作用,前方固定一足够长的弹簧,如此当木块接触弹簧后〔〕A.木块立即做减速运动B.木块在一段时间内速度仍可增大C.当F等于弹簧弹力时,木块速度最大D.弹簧压缩量最大时,木块加速度为零13.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受到一变力F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A、B始终相对静止,如此如下说法不正确的答案是〔〕A.t0时刻,A、B间静摩擦力最大B.t0时刻,B速度最大C.2t0 时刻,A、B间静摩擦力为零D.2t0 时刻,A、B位移最大14.如下列图,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距离为L,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 的速度做逆时针转动时〔v1<v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假设剪断细绳时,物体到达左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F1<F2 B.F1=F2 C.t1大于t2 D.t1可能等于t2二、计算题15.质量为0.1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t图象如图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取g=10m/s 2,如此: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 的大小为N ,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为m .16.如下列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长为L,质量为M=4Kg的木板A,在木板的左端有一个质量为m=2Kg 的小物体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对B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设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1〕假设F=5N,如此A、B加速度分别为多大?假设F=10N,如此A、B加速度分别为多大?〔3〕在的条件下,假设力F作用时间t=3s,B刚好到达木板A的右端,如此木板长L应为多少?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实验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0为单项选择题,114为多项选择题,共70分〕1.如下列图,质量为m1=2kg 的物体A经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质量为M=5kg的箱子B相连,箱子底板上放一质量为m2=1kg 的物体C,不计定滑轮的质量和一切阻力,在箱子加速下落的过程中,取g=10m/s 2,如下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A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大小为10m/s2B.物体A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大小为20m/s2C.物体C处于失重状态,对箱子的压力大小为5N D.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80N【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先分别对A和BC整体受力分析,求解出加速度;然后再隔离B,受力分析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解答】解:A、B、设加速度大小为a,对物体A,受到重力和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m1g=m1a;对物体BC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m2〕g﹣T=〔M+m2〕a;联立解得:a=5m/s2T=30N物体A以的5m/s 2加速度加速上升,超重,故A错误,B错误;C、物体C受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2g﹣N=m2a,解得N=m2〔g﹣a〕=1×〔10 ﹣5〕=5N,故C正确;D、滑轮受力平衡,故2T=F;故轻绳对定滑轮的作用力为60N,故D错误;应当选C.【点评】此题关键是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并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不难.2.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用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小球与弹簧不粘连,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下列图,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cos53°=0.6,sin53°=0.8〕A .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B .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mgC .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变为gD .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立即变为g【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小球静止时,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求解弹簧的弹力大小和细绳的拉力大小.细绳烧断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如此小球所受的合力与烧断前细绳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可求出加速度.【解答】解:A 、B 小球静止时,分析受力情况,如图,由平衡条件得: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mgtan53°=细绳的拉力大小为:T==.故A 错误,B 正确.C 、D 细绳烧断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如此小球所受的合力与烧断前细绳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此此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故C 错误,D 正确.应当选:BD【点评】此题中小球先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求解各力的大小,后烧断细绳,小球处于非平衡条件,抓住细绳烧断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是关键.3.物块1、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加用轻质弹簧相连,如下列图.今对物块1、2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大于F2,如此弹簧秤的示数〔〕A.一定等于F1+F2 B.一定等于F1﹣F2C.一定大于F2小于F1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用隔离法隔离出物体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弹簧的拉力.【解答】解:两个物体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两个物体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1﹣F2=〔M+m〕a ①再对物体1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1﹣F=Ma ②由①②两式解得F=由于F1大于F2,故F一定大于F2小于F1应当选C.【点评】此题关键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出系统内力.4.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上叠放着物体B.A和B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A、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B对A的摩擦力向右C.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与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压缩状态的弹簧对B有向左的弹力,B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摩擦力向左.对整体研究,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解:A、压缩状态的弹簧对B有向左的弹力,B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故A错误.B、由上可知:A对B的摩擦力向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摩擦力向左.故B错误.C、D对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D 【点评】此题关键是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往往根据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5.如下列图,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假设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B.假设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C.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D.斜面对球的弹力不仅有,而且是一个定值【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分析小球受到的重mg、斜面的支持力F N2、竖直挡板的水平弹力F N1,然后向水平和竖直分解斜面的支持力F N2,在竖直方向列力的平衡方程,在水平方向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根据所列的方程分析即可选出答案.【解答】解:小球受到的重mg、斜面的支持力F N2、竖直挡板的水平弹力F N1,设斜面的倾斜角为α如此竖直方向有:F N2cosα=mg∵mg和α不变,∴无论加速度如何变化,F N2 不变且不可能为零,故B错,D对.水平方向有:F N1﹣F N2sinα=ma∵F N2sinα≠0,假设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的水平弹力不可能为零,故A错.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即为竖直方向的F N2cosα与水平方向的力ma 的合成,因此大于ma,故C错误.应当选D.【点评】此题结合力的正交分解考察牛顿第二定律,正确的分析受力与正确的分解力是关键.6.如下列图,带支架的平板小车沿水平面向左做直线运动,小球A用细线悬挂于支架前端,质量为m 的物块B始终相对于小车静止地摆放在右端.B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假设某时刻观察到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如此此刻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为〔〕A.mg,斜向右上方B.mg,斜向左上方C.mgtan θ,水平向右D.mg,竖直向上【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先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对B研究,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再对支持力进展合成,得到小车对B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解答】解: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 A gtanθ=m A a得:a=gtanθ,方向水平向右.再对B研究得:小车对B的摩擦力f=ma=mgtanθ,方向水平向右,小车对B的支持力大小为N=mg,方向竖直向上,如此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mg,方向斜向右上方应当选:A【点评】此题要抓住小球、物块B和小车的加速度一样的特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采用隔离法研究.7.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5s时间内受到合力F的作用,合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合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如下列图.如此质点在〔〕A.第1s末速度方向改变B.第2s末加速度为零C.第4s末运动速度为零D.第4s末回到原出发点【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根据F﹣t图象作出v﹣t图,即可得出t=1s时,t=3s时物体的速度相等.t=0 时,t=2s 时,t=4s时物体的速度一样.即物体在0﹣1s 内加速,在1﹣2s内减速,如此反复.但整个过程当中【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合力随时间周期性变化,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可得: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变.物体的加速度a=.故在0﹣1s内物体做加速度为a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2s内物体做加速度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作出v﹣t图象如图.A、由v﹣t图象可以看出物体一直向同一方向运动,速度方向始终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B、2s末合力不为零,故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C、由v﹣t图象可以看出4s 末速度为零,故C正确;D、由于整个运动过程中,质点一直向一个方向运动,不可能回到原出发点.故D错误.应当选:C.【点评】此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再作出v﹣t图象是一种技巧,应注意积累和掌握.8.受水平向右外力F作用的物体如图1,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2 所示,如此〔〕A.在0~t1 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减小B.在t1 时刻,外力F为零C.在t1~t2 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减小D.在t1~t2 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增大后减小【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加速度大小,根据加速度的变化,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外力F的变化.【解答】解:A、在0﹣t1 时间内,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图线的斜率减小,如此加速度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因为阻力的大小不变,知外力F减小.故A正确;B、在t1 时刻,图线的切线斜率为零,加速度为零,如此外力F等于阻力.故B错误.C、在t1﹣t2 时间内,物体做减速运动,切线的斜率逐渐增大,如此加速度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假设外力F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如此外力F不断减小.由于F的大小减小为零后,可能反向增大,加速度增大.故C正确,D错误.应当选:A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抓住阻力不变,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9.如下列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现用一水平力F向左推木块乙,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 .B .C .L ﹣D .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原长为L ,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被压缩的长度,甲乙间的距离就知道了.【解答】解: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它们有共同的加速度,对于整体,由F=〔m 1+m 2〕a ﹣﹣﹣﹣﹣﹣①对于甲,F弹=m1a﹣﹣﹣﹣﹣﹣﹣②对弹簧F弹=kx﹣﹣﹣﹣﹣﹣﹣﹣﹣③由①②③解得,X=,故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L﹣,所以B正确.应当选:B.【点评】两木块之间的距离就是弹簧后来的长度,由胡克定律很容易求出,此题较简单.10.如图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 A=6kg,m 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开始时F=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如此〔〕A.当拉力F<12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时,开始相对滑动C.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隔离对B分析,求出AB发生相对滑动时的临界加速度,再对整体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解答】解:隔离对B分析,当AB间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A、B发生相对滑动,如此.再对整体分析F=〔m A+m B〕a=8×6N=48N.知当拉力达到48N时,A、B才发生相对滑动.在F小于12N时,两者是保持相对静止的,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D正确,A、B、C错误.应当选D.【点评】此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临界问题,关键找出临界状态,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展求解.11.三百多年前,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开展的新纪元.以下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A.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笛卡尔经研究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算并用实验验证了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牛顿总结伽利略等前人的经验,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考点】物理学史.【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B、笛卡尔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故B正确;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算并用实验验证了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正确.D、牛顿根据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故D正确.应当选:BCD【点评】此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12.如下列图,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作用,前方固定一足够长的弹簧,如此当木块接触弹簧后〔〕A.木块立即做减速运动B.木块在一段时间内速度仍可增大C.当F等于弹簧弹力时,木块速度最大D.弹簧压缩量最大时,木块加速度为零【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木块接触弹簧后,水平方向受到恒力F和弹簧的弹力,根据弹力与F的大小关系,确定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木块的运动情况.【解答】解:当木块接触弹簧后,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恒力F和弹簧水平向左的弹力.弹簧的弹力先小于恒力F,后大于恒力F,木块所受的合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如此木块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当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速度为最大值.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弹力大于恒力F,合力向左,加速度大于零,故BC正确,AD错误.应当选:BC【点评】此题考查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能力,要抓住弹簧弹力的可变性进展动态分析.13.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受到一变力F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A、B始终相对静止,如此如下说法不正确的答案是〔〕A.t0时刻,A、B间静摩擦力最大B.t0时刻,B速度最大C.2t0 时刻,A、B间静摩擦力为零D.2t0 时刻,A、B位移最大【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何时整体的加速度最大.再以A为研究对象,当加速度最大时,A受到的静摩擦力最大.分析整体的运动情况,分析何时B的速度最大,并确定何时AB位移最大.【解答】解:A、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在t0 时刻,推力为零,故A、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故A错误;B、整体在0﹣t0 时间内,做加速运动,在t0﹣2t0 时间内,向原方向做减速运动,如此t0 时刻,A、B 速度最大,在2t0 时刻两物体速度为零,速度最小,故B正确;C、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0、2t0 时刻整体所受的合力最大,加速度最大,再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可知,A 受到的静摩擦力最大,故C错误;D、0﹣2t0时间内,整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位移逐渐增大,如此2t0 时刻,A、B位移最大.故D正确.应当选:BD【点评】此题一方面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另一方面,要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这是学习动力学的根本功.14.如下列图,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距离为L,稳定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 的速度做逆时针转动时〔v1<v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假设剪断细绳时,物体到达左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F1<F2 B.F1=F2 C.t1大于t2 D.t1可能等于t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两种情况下木块均保持静止状态,对木快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列式分析出绳子拉力大小关系;绳子断开后,对木块运动情况分析,可比拟出运动时间.【解答】解:A、B、对木块受力分析,受重力G、支持力N、拉力T、滑动摩擦力f,如图由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速度无关,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情况完全一样,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必然有F1=F2,故B正确,A错误.CD、绳子断开后,木块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合力等于摩擦力,水平向左加速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a 解得:a= g 故木块可能一直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先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到速度与皮带速度一样,然后一起匀速运动;由于v 1<v 2,故①假设两种情况下木块都是一直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此t l 等于t 2②假设传送带速度为v 1时,木块先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到速度与皮带速度一样,然后一起匀 速运动;传送带速度为v 2 时,木块一直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此t 1>t 2③两种情况下木块都是先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到速度与皮带速度一样,然后一起匀速运 动,如此t 1>t 2.故C 正确,D 错误.应当选:BD .【点评】此题关键对木块进展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皮带上木块的运动要分情况讨论.二、计算题15.质量为0.1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v ﹣t 图象如图所 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设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取g=10m/s 2,如此: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 的大小为0.2 N ,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为 0.375 m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1〕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斜率表示加速度,在下落过程中根据图象求出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得空气阻力;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上升时的加速度,再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设弹性球第一次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由速度时间图象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ma ,解得阻力f=mg ﹣ma=1﹣0.1×8N=0.2N .。

2021年高二上学期数学周练试题(理科尖子班1.11)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数学周练试题(理科尖子班1.11)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数学周练试题(理科尖子班1.11)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空间中三点A(-2,0,2),B(-1,1,2),C(-3,0,4),设,.若与互相垂直,则实数k的值为()A. B. C.或 D.或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B.C.D.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命题有,则有;B.直线,为异面直线的充要条件是直线,不相交;C.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D.方程有唯一解的充要条件是4.已知点,,若直线:与线段没有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C.>或<-2 D.-2<<5.已知点A(1,0)和圆上一点P,动点Q满足,则点Q的轨迹方程为()A.B.C. D.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若直线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有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A. B.或 C. D.或7.棱长均为的三棱锥,若空间一点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8.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过点M(-1,0)的直线在第一象限交抛物线于A、B,使,则直线AB的斜率()A B C D9.设为双曲线:(>0,b>0)的焦点,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以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且满足,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2 (B)(C)(D)10.已知轴上一点抛物线上任意一点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11.已知三棱锥,,,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长为的线段的一个端点在棱上运动,另一个端点在内运动(含边界),则的中点的轨迹与三棱锥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A.B.或C.D.或12.如图,等边三角形的中线与中位线相交于,已知是△绕旋转过程中的一个图形,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动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线段上B.恒有平面⊥平面C.三棱锥的体积有最大值D.异面直线与不可能垂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P是双曲线的右支上一动点,F是双曲线的右焦点,已知A(3,1),则的最小值是 .14.直线ax+by=1与圆x2+y2=1相交于A,B两点(其中a,b是实数),且△AOB是直角三角形(O是坐标原点),则点P(a,b)与点(0,1)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15.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双曲线左支上存在一点P使得=8a,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16.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分别是的中点,沿以及把和都向上折起,使三点重合,设重合后的点为,那么对于四面体中的下列命题:①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是的垂心;②四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③在线段上存在一点,使得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是;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7小题10分,其余每小题12分,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设函数的值域为R; :不等式,对∈(-∞,-1)上恒成立,如果命题“”为真命题,命题“”为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18、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腰长为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视图为直角梯形.(1)求此几何体的体积的大小;(2)求异面直线DE与AB所成角的余弦值;(3)求二面角A-ED-B的正弦值.19.已知、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1)若是第一象限内该椭圆上的一点,,求点的坐标;(2)设过定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且为锐角(其中为坐标原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20.正的边长为4,是边上的高,、分别是和边的中点,现将沿翻折成直二面角.(Ⅰ)试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Ⅱ)求异面直线AD和EF的距离(Ⅲ)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证明你的结论.21、如图,已知四边形和都是菱形,平面和平面互相垂直,且(Ⅰ)求证:(Ⅱ)求四面体的体积;(Ⅲ)求与平面CAB所成角的正弦值.22.已知双曲线的焦距为,其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且,以双曲线的实轴为长轴,虚轴为短轴的椭圆为.(1)求椭圆的方程;(2)设点是椭圆的左顶点,为椭圆上异于点的两动点,若直线的斜率之积为,问直线是否恒过定点?若横过定点,求出该点坐标;若不横过定点,说明理由.答案为:CACCD AABDB DD.(1,3] .-1 . ①②③ .三、解答题17、试题解析:解:对于:取到的所有值.时符合题意.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不符合题意;时需,解得从而真.对于:,对恒成立.而在上为增函数.因此真.命题“”为真命题等价于至少一个为真命题.命题“”为假命题等价于至少一个为假命题.因此必然一真一假.真假且,无解.假真且,解得.综合可得的取值范围为.18、试题解析:(1)AC⊥平面BCE,则∴几何体的体积V为16.(2)取EC的中点是F,连结BF,则BF//DE,∴∠FBA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DE与AB所成的角.在△BAF中,AB=,BF=AF=.∴.∴异面直线DE与AB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3)AC ⊥平面BCE ,过C 作CG ⊥DE 交DE 于G ,连AG .可得DE ⊥平面ACG , 从而AG ⊥DE,∴∠AGC 为二面角A-ED-B 的平面角.在△ACG 中,∠ACG=90°,AC=4,CG=,∴.∴.∴二面角A-ED-B 的的正弦值为.19试题解析:(1)因为椭圆方程为,知,, 设,则22125(3,)(3,)34PF PF x y x y x y =-----=+-=-,又,联立 ,解得, 6分(2)显然不满足题意,所直线的斜率存在,可设的方程为,设,联立22221(14)1612042x y k x kx y kx ⎧+=⎪⇒+++=⎨⎪=+⎩, 8分且△ 10分又为锐角,,,,222121222212164(4)(1)2()4(1)2()40141414k k k x x k x x k k k k k -∴++++=++-+=>+++ 又,,20、(Ⅰ)如图:在△ABC 中,由E 、F 分别是AC 、BC 中点,得EF//AB ,又AB 平面DEF ,EF 平面DEF .∴AB ∥平面DEF .(Ⅱ)以点D 为坐标原点,直线DB 、DC 为x 轴、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0,0,2)D (0,0,0)设同时垂直AD 和EF 的法向量为则即,则,= (Ⅲ)设23(,,0),3203P x y AP DE y y ⋅=-=∴=则 又, //(2)(23)323BP PC x y xy x y ∴--=-∴+=把2341,333y x BP BC ==∴=代入上式得, ∴在线段上存在点,使21、(1)设的中点为,连接, ,因为四边形和都是菱形, 且,所以三角形和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又,所以所以(2)因为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所以四面体的体积为.(3)由(1)知,又因为平面和平面互相垂直,所以,所以三条直线两两垂直,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为轴,轴,轴建立坐标系,, ,1(103),(13,0),(13,0)AB AC AC ==-=,,,,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的坐标分别为(a,b,c), 由可得,所以可取,,所以与平面CAB 所成角的正弦值22.(1)双曲线的焦距,则,,①分渐近线方程,由题知,② 由①②解得,∴椭圆的方程为.(2)在(1)的条件下,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由,消去得:,设,则.又,由题知,则,则()()()m kx m kx x x x x ++++++⋅212121442=()()()444241221212+++++⋅+mx x km x x k则.∴.当时,直线的方程为,此时直线过点,显然不适合题意.当时,直线的方程为,此时直线过点.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若直线过点,点的坐标分别是,,满足,综上,直线恒过点.o 3CqpZ-30080 7580 疀39288 9978 饸Xk34376 8648 虈|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期理科周练(一)(75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 (1-10题每小题6分,11-12题每题20分)
1 .已知集合{}1,A a =,{}1,2,3B =,则“3a =”是“A B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命题“对任意x R ∈,都有20x ≥”的否定为 ( )
A .对任意x R ∈,都有20x <
B .不存在x R ∈,都有20x <
C .存在0x R ∈,使得200x ≥
D .存在0x R ∈,使得200x <
3.已知函数),0,0)(cos()(R A x A x f ∈>>+=ϕωϕω,则“)(x f 是奇函数”是2π
ϕ=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设:3,:13p x q x <-<<,则p 是q 成立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设, 是非零向量,则 “ = ||||” 是 “”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 已知直线m,n 和平面α,则“m ∥n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
A .直线m,n 与平面α成等角
B .m n αα⊥⊥且
C .m ∥α且n α⊂
D .m ∥α且n ∥α
7 .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 ) A .()()p q ⌝∨⌝ B .()p q ∨⌝
C .()()p q ⌝∧⌝
D .p q ∨ 8.当0(x)x a a P f x
>=+时,设命题:函数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Q 设命题:不等式 210x ax x R ++>∈对任意都成立。

若“P 且Q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1]
B .[1,2]
C .[0,2]
D .(0,1)[3,)⋃+∞
9 .已知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12, 则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8
; ②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 则它们的标准差也相等; ③直线x + y + 1 = 0与圆2212x y +=
相切.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10. 命题1
",1"2x R x x a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11.命题p:实数x 满足22430,0,x ax a a -+<<其中命题q :实数x 满足260x x --≤或 2280x x +->,且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2.已知函数(x)(x 2)(x m)(m 2),M(x)22x f =-+->-=-其中
(Ⅰ)若命题“2log (X)1M ≤ ” ,求x 的取值范围;
(Ⅱ)设命题p :∀x ∈(1,+∞),f (x )<0或(x)M <0,若¬p 是假命题,求m 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