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九上化学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1节《原子》参考课件2(共21张PPT)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原子 课件 (共27张PPT)

观察表格(表3-1),思考下列问题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氢
1
0
1
1
1
碳
6
6
6
6
6
氧
8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17
1. 质子数、中子数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有什么联系?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分层运动
把电子在不同的区 域内运动的现象叫做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二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 LMNO P Q
离核远近: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仅限前3层)
(1)先 “里”后“外” .(能量最低原则)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 (3)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能知力识源于回运顾用
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中,过氧化 氢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和氧 原子,该反应的 文字表达为: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_气_。 可见,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 而 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所以说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提示:填“分子”或“原子”)
那原子还能再分吗?
•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 分层模型):当原子 只有一个电子时,电 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 转;当原子有多个电 子时,它们将分布在 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 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 定轨道。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一节 原子》_0

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分的最小粒子,如果抛开化学变化这个前提,原子能否再分?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有没有能够证实你说法的事实依据?介绍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展示“原子弹爆炸”图片以及利用ppt展示原子结构发现史资料。
设疑:展示“原子结构”图片,通过观察图片,启发学生归纳、概括出相关原子的构成。
分析、交流、归纳: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设疑:阅读教材表4-“几种原子的构成”,对原子的构成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分析、交流、归纳: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不显电性。
提出新问题:原子的体积小,质量轻,书写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阅读、归纳: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内容;简介附录以及表4-3.练习:指导练习查阅表4-2中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将查到的数据填写在表的右侧。
提出问题:观察表4-2中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发现数据有何规律吗?深化问题: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还是“相对原子质量=电子数+中子数”为题,引发学生的讨论。
交流、归纳: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原子的理解是否又深入了一些?除此之外,你还对什么感兴趣?板书设计:课题1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电中性)=原子核(+)+核外电子(—)。
原子核(+)=质子+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1个原子的实际质量/1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1/12. 2.相对原子质量约=质子数+中子数。
京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复习课件(共18张PPT)

1.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2.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一样么?
6
离子
核电荷数1—18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8
离子
氯化钠的形成
9
你能根据图片内容说出有关分子的知识么?
10
分子 1.很小 2.不断的运动 3之间有间隔 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1
实验
分子运动的实验
12
实验
1.滴蒸馏水不变色,滴浓氨水变红色,说明了什么? 2. 左边的滤纸条没有与氨水接触,一段时间后, 也变红色说明了什么? 3.加热水后左边滤纸条变红的更快了, 说明了什么? 4.该实验说明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第三章复习
构成物质的微粒
1
人为什么会闻到花香
3
湿衣服为什么会晾干
4
这两个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化学知识?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这些微粒就是原子、分子、 离子。
5
原子质量体积都很小来自构成物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构成分子 形成离子
原 子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构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14
你能总结出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吗?
物质
分子
氧气,二氧化碳,水等
构成
原子
金刚石,铜,氦气等
失去 得到 电子 电子
离子
氯化钠,硫酸铜等
16
能力检测 你能总结出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吗?
时间:5分钟
答案:1. B 2. A 3. A 4. D 5. D
6. D 7. D 8. 55. 9. 53 C 10. 化学 不相同 分子构成不 同 11.(1)分子不断运动
(2)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义务教育北京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ppt:原子PPT21页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义务教育北京版九年级(初 三)化学上册ppt:原子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续拼搏 。
京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一节 原子 课件(共82张PPT)

你知道吗?
分子很小;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 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个,日日夜夜不停地数下 去,要3万年才能数完。
用分子的观点回答: (1)盛放酒精、汽油的瓶子需要 密闭,这是为什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 以再分,原子不能再 分
原子能不能再分呢? 铁原子和金原子有什 么不同呢?
原子的结构:
原子 不 带 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质子 (带正电)
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类别 氢 氢 氢 氧 铁 金
质子数 1 1 1 8 26 79
中子数 0 1 2 8 30
氢原子 H 氧原子O 镁原子Mg 铝原子Al 钠原子Na 铜原子 Cu
氧气,氮气、氢气,水,二氧化 碳等物质由分子构成。
你八 是月 怎桂 么花 知香 其芬 香芳 ?,
分子符号的写法: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一个分子中所含
的原子及其个数(右下角),如
一个氢分子H2 一个氧分子O2 一个氮分子N 一个水分子H2O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CO2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 混合而成,各成分之间没有发 生化学反应,保持着原来的性 质;
请你从微观的角度 分析纯净物和混合物 有什么不同?
几种分子的模型
酒精
二氧化碳
水分子 酒精分子
分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 原子也能构成物质
铁
金刚石
石 墨
铁原子
碳原子
H2O H、O
C2H5OH C、H、O
化学变化: 分子改变 混合物: 不同种分子构成 纯净物: 同种分子构成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一节 原子》_2

课题2 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复述原子的构成;能说出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重难点:能说出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能说出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
问题导引19世纪以前,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叩开了原子的大门。
你知道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吗?那是原子中原子核裂变时产生巨大的能量。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探究,持续地揭示着原子的内部结构。
相信你对原子的构成一定充满了好奇,那就让我们一起从这节课开始探索吧!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课本P53,结合图3-9,在一张纸上画一个直径为1cm的圆,想象这是一个原子核,根据你的理解,请画出原子的边缘。
有的学生画出了比书上的原子还小的,有点要大一些,但慢慢就有学生发现画不出来了,为什么画不出来呢?原子的直径是原子核直径的10万倍,如果原子核的直径为1cm,那么原子的直径就是1000米,能在纸上画出边线吗?超过了课室,超过了我们的校园了吗?我们能够想象,如果原子是一个庞大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仅仅体育场中心一只小蚂蚁。
电子就在体育场那么大的空间围绕着蚂蚁这么小的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3.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4.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原子核外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越近,电子的能量_越低_;电子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_越高__。
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称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种现象叫做__核外电子分层排布__,原子核外最少有_1_个电子层,最多有_7_个电子层。
5. 原子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_原子核_,圈内的数字表示_质子数_,弧线表示_电子层_,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_该层上的电子数_。
合作探究一:关于原子的构成:阅读课本P53,结合图3-9讨论分析:1.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带电吗?(带正电荷)2.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由什么决定?(质子数或核电荷数)3.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不显电性,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4.以氧原子为例说明原子的构成:(氧原子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原子核与核外8个电子组成,因为原子核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量相当,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仔细分析课本P53表3-1,说说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初三化学(北京版)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三节 分子(2)2PPT

水
品红溶液
从分子的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纯净物
同种分子
物质
【小结】
构成
聚集表现
分子
保持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混合物 多种分子 体积小、质量小
分子不断的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构分 成裂
原子
重 组
新分子
化学变化
【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请试着以“分子”为核心词,绘制分子第1课时
和第2课时相关知识的网络图,建立分子相关知 识的联系。
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三节 分子(2) 初三年级 化学
学习目标
1.回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分子的性质。能用微粒的观 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提升证据推理能力。 3.能从分子角度认识纯净物、混合物。
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分子不断的运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压强)
氨水
酚酞溶液
氨水是氨气(NH3 )溶于水形成 的,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儿。酚 酞溶液是由酚酞、乙醇、水按照 一定比例配制成的溶液。氨水可 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浓氨水
根据溶液变红的现象,能否说
明氨分子的运动?为什么?
滴有酚酞溶 液的蒸馏水
≈ 2×10-10 m
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任务三】计算通常情况下18 g 冰熔化成水的体积。
4℃
固态
18 g
液态
【任务三】计算通常情况下18 g 冰熔化成水的体积。
初三化学(北京版)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一节 原子

表3-1 几种原子的质量
(结果取整数)
原子种类 1个原子的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67×10-27
1
碳
1.993×10-26
12
氧
2.657×10-26
16
(12C原子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 kg)
任务二: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找到氢、碳、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附录一 相对原子质量表
①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 原子内部存在较大的不显电性的空间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有所偏转; 原子内部存在显正电部分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原子内部带正电部分所占体积很小, 但质量很大
三、原子的构成——假说与模型
任务八:根据描述画出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1911年 卢瑟福 原子行星模型
三、原子的构成——假说与模型
万物都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 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希腊文原意是 “不可分割”)。
古希腊 德谟克利特 公元前5世纪
一、初步认识原子——原子的提出
1803年: 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所组成; 构成物质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英国 道尔顿 (1766—1844)
一、初步认识原子——原子的实证与观测
一、初步认识原子——原子的实证与观测
一、初步认识原子
1.原子真实存在。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 3.原子的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
表3-1 几种原子的半径和质量 原子种类 原子半径(m) 1个原子的质量(kg)
氢
0.037×10-9
1.67×10-27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
相对原子质量 = 单位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步认识原子
原子的特征:
原子很小
有质量
有体积
原子的质量究竟有多大?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kg 即1.993×10-26 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kg 即2.657×10-26 kg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kg 即9.288×10-26 kg
16
27
32
40
试
原子 种类 氢 碳 铁 磷 氮
一
试
原子核 电子数 相对原 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0 1 1 1 6 6 6 12 26 56 30 26 16 31 15 15 7 14 7 7
原子核 1.原子构成
质子 ( +) 中子
核外电子 (—)
2.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原子的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一般
是质子、中子、电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3.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4.原子的种类不同,其质子数也不相同 5.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三.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1.原子结构
质子 中子
(—)
( +)
(不带电)
电子
2.核电荷数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分析下列数据获得新信息
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 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 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 行星原子模型):原子 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 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 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 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 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 运动。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
一定质量的微粒,普 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 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 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 正电荷的粒子,其中 镶嵌着许多电子,中 和了电荷,从而形成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了中性原子。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
原子种 类 氢 铍 氟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4 9
0
5 10
1
4 9
1 9 19 23 35
钠氯11Fra bibliotek1712
18
11
17
相对原子质量进似值的计算:
根据实验测定:
电子的质量很小,是质子质量的1/1836 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
算一算
原子 钠 质子数 11 中子数 12 相对原 23 子质量 氧 8 8 铝 13 14 硫 16 16 钙 20 20
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很小,书写和记忆都不方便
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
相对原子质量 =
(Ar)
某种原子的质量 一种碳原子质量×1/12
某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1 碳原子质量 12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 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单位为1
1个质子带一个 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呢? 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1个电子带一个 单位负电荷
原子种类 氢 碳
原子核 质子数 1 6 中子数 0 6
核外电子数 1 6
氧
钠 磷 硫 氯
8
11 15 16 17
8
12 16 16 18
8
11 15 16 17
从上表中你能获取到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
从表中可以得出: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
的不能再分的粒子— —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 实的、不可再分的实 心球。 “化学的新时代是从原 子论开始的”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恩格斯 (J.Dalton , 1766~1844)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
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 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 层模型):当原子只有 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 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 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 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 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 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 道。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
汤姆生原子模型
1904年
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
玻尔原子模型
1913年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 的电子构成,电子在原子核外 绕核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叫做核电荷数
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如:碳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