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动物学复习提纲范文

动物学复习提纲范文

动物学复习提纲范文一、动物的分类1.动物的基本分类原则2.动物的主要门类3.动物的种类和特征二、动物的生命活动1.动物的营养和消化-动物的摄食方式-动物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2.动物的呼吸和循环-动物呼吸的方式和器官-动物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动物的运动和感觉-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结构-动物的感觉器官和感知机制4.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器官-动物的生殖周期和发育过程三、动物的演化1.动物的起源和进化-地球上最早的动物是什么-动物起源的主要证据和理论2.动物的适应和变异-动物的适应环境和方式-动物的遗传和突变机制3.动物的系统发育-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树-动物的共同祖先和亲缘关系四、动物的生态学1.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态位-动物的栖息地类型和特征-动物的生态位和相互作用2.动物的生态适应-动物的生态适应策略和机制-动物的行为和生态适应关系3.动物的种群生态-动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变动-动物的种群生态调控机制五、动物的行为学1.动物的基本行为型-动物的觅食行为和繁殖行为-动物的群居行为和迁徙行为2.动物的学习和记忆-动物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动物的记忆形式和保存机制3.动物的社会行为和智能-动物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动物的智能表现和发展六、动物的保护1.动物的濒危和灭绝-动物濒危和灭绝的原因和现状-动物保护的意义和挑战2.动物的保护行动-动物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动物保护组织和活动七、动物的实验和利用1.动物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动物实验的历史和发展-动物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动物的养殖和利用-动物养殖的类型和目的-动物产品的利用和影响总结: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起源、分类、生命周期、行为习性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一门学科。

本提纲主要包括了动物的分类、生命活动、演化、生态学、行为学、保护以及动物的实验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复习时可以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和巩固,同时注意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

动物学复习提纲

动物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一般特征1. 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动物2. 身体微小3. 单细胞动物群体:是由多个个体聚合而成,没有细胞分化,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

4. 包囊特殊的适应性(二)生理及生殖特性1.有多种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具有色素体,在阳光下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鞭毛虫.动物性营养——吞食其他微小生物或有机碎片为营养,如变形虫.渗透性营养——借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周围的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质2.呼吸和排泄(1)呼吸:通过表膜的扩散作用(2)排泄:渗透作用,伸缩泡3.激应性4、生殖无性生殖——由一个亲体产生子代的原始繁殖方式,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二分裂、出芽生殖、裂体生殖、质裂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第四章、刺胞动物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辐射对称,少数已发展为两侧辐射对2.具有两胚层及原始的胃循环腔。

3.具细胞与组织的分化4.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5. 刺细胞 :攻击和防卫6.水螅型和水母型7.生殖和世代交替8.多态现象2.掌握水螅的基本结构。

具以一下结构:扣、垂唇、皮层、中胶层、胃层、触手、胃循环腔、卵巢、卵细胞、基盘、芽体3.名词解释:辐射对称:即可通过动物身体中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动物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周围的环境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只有上下的区别。

细胞外消化:食物进入消化循环腔中,由腺细胞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

此种消化形式称细胞外消化。

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群体多态:即在同一个群体上有多种不同形态和生理功能的个体。

第五章:扁形动物1.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类?结合其生活环境和方式比较各纲动物的特点?2.涡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表具纤毛,有皮肌囊,上皮组织里具杆状体2)具有口无肛门的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较发达。

动物学复习大纲

动物学复习大纲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点?答:1具有几丁质外骨骼,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2身体分节,而且是明显的异律分节,一般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3具有分支的附肢,一般每节一对附肢,司多种功能。

4具有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心脏在消化道背方。

5具有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并以气管、鳃、书鳃、书肺和体表进行呼吸。

6肌肉为横纹肌,呈束状,收缩强劲有力。

7消化管完全,由头部和附肢组成口器,消化系统发达。

8排泄系统为与后肾同源的触角腺、颚腺或基节腺;或者是与消化管连接的马氏管。

9具有灵敏的感觉器官(单眼、复眼、触角、触须等)和发达的神经系统,神经节有愈合趋势。

10雌雄异体,多数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也有孤雌生殖。

2.***鸟类适应飞行的特点?答:1体型呈流线型,减少飞行阻力。

前肢特化为翼。

2皮肤薄松,有利于肌肉剧烈运动。

具飞羽和尾羽。

3骨骼轻,愈合而坚固,骨骼内具有充气的腔隙。

4肌肉十分发达,肌腱长,后肢具有适宜于栖树握枝的肌肉。

5消化:无齿,直肠短,不贮存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

6呼吸:双重呼吸;具气囊,发达气管系统。

7循环:完全双循环,提高了运输氧的能力。

8排泄:排泄物为尿酸;无膀胱,有利于减轻体重。

9生殖:非生殖季节,生殖系统萎缩,雌性右侧卵巢退化,有利于减轻体重。

10神经:小脑发达,有利于飞行中的平衡。

11感官:视觉发达,有瞬膜,巩膜骨。

具双重调节。

3.****爬行动物成为陆生脊椎动物主要成功解决了哪些问题?答:1爬行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具陆上繁殖能力。

2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外被角质鳞片或硬甲,皮肤干燥缺乏腺体,有效的防止了体内水分的蒸发。

3爬行动物肺的结构比两栖类复杂,胸廓的出现使肺呼吸功能加强。

4爬行动物的四肢,较两栖类的强健;指,趾端具爪,适于陆上爬行,后肢通过腰带与2枚荐椎相连,构成牢固的支架,有利于承受体重。

4.****脊椎动物的带骨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具有什么功能?说明两栖类肢骨与中轴骨的关系,及其之间还有哪些不完善?答:肩带: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

动物学整理提纲。

动物学整理提纲。

绪论重点:1、五界系统2、双名制3、分类等级一、名词解释物种:是分类系统最基本的阶元,是一群与其他种群在生殖上隔离的繁殖群体或潜在的繁殖群体。

亚种:是指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态上充分隔离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群体,但仍属于种的范围,不同亚种之间可以繁殖。

双名法:国际上对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它规定每种动物都有一个学名,其学名是由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组成。

主要由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构成,有时加上定名人姓氏,时间等。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生物都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三、生物的分界1.二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2.三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3.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1.原核生物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细菌特点:DNA成环状,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进行无丝分裂2.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3.真菌界:真菌特点:细胞具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营腐生和寄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分解吸收型,在食物链中为还原者。

4.植物界:特点: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养方式:自养,为食物的生产者5.动物界:特点:营养方式:异养。

为食物的消费者。

4.六界系统—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三、分类等级Linnaeus阶层制包括7个基本阶元,其阶梯式从大到小排列如下:界、门、纲、目、科、属、种中间阶元在某一分类等级下可加设亚-(Sub-),即:亚门、亚纲、亚科、亚属等。

在某一分类等级上可加设总-(Super-),即:总纲、总目、总科等。

四、动物的命名双名制:小结:学名由二部分组成属名+种本名属名的首字母大写种本名的首字母不大写双名制所用文字为拉丁文学名后加定名人姓氏书写规则:印刷体:学名用斜体排版命名人姓氏用直体排版手写体:学名下加下划线当某个研究对象的种本名尚未确定时:用属名+sp. 表示五、动物的分门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一、名词解释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和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包括一切单细胞和单细胞群体,细胞内包含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的胞器,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有机体。

5.1 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提纲

5.1  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提纲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提纲1 / 21、无脊椎动物有动物、动物、动物、动物、动物、动物。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

2 腔肠动物代表动物:等。

主要特征:身体呈对称;体表有细胞;口肛门。

3、扁形动物代表动物:等。

主要特征:身体呈对称;;口肛门。

大多数扁形动物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这些寄生虫的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而它们却特别发达。

2、线形动物代表动物:等。

主要特征:身体,呈形;体表有;口肛门。

3、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不喝,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其次,要管理好,粪便要经过处理后,再作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代表动物:等。

主要特征:身体呈形,有许多组成;靠或辅助运动。

蚯蚓靠呼吸,体壁可以分泌,使体表保持。

5、软体动物代表动物:等。

主要特征:的身体表面有,大多具有;运动器官是。

6、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都分节。

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如蝗虫。

7、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三对,一般有两对。

昆虫的外骨骼不仅能,还能,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所以昆虫要定期。

10、蝗虫的身体分、和三部分。

是运动中心,有三对,善于跳跃;有两对,适于飞行。

腹部的体表有,用于。

11、脊椎动物有:_______、_____动物、_____动物、______和______动物。

其中_____和______是恒温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是变温动物。

12、我国的四大家鱼有:、、、。

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体表常有覆盖;用呼吸;通过的摆动和的协调作用游泳。

13、章鱼、墨鱼、鱿鱼不是鱼而属于;娃娃鱼不是鱼而属于;鲸鱼不是鱼而属于;海马不是马而属于;蝙蝠不是鸟而属于。

14、两栖动物的代表动物有:等。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上,也可在,用呼吸,可辅助呼吸。

15、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用呼吸;在产卵,卵表面有。

动物学_提纲总结

动物学_提纲总结

绪论1.1 动物学的涵义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分支,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1.2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讨,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2.1 基本观点生物学观点:动态地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体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

2.2 基本方法2.2.1 观察描述法观察是动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原始第一手材料。

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所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观察需要有科学知识。

观察切不可为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描述即将观察的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

包括:文字描述、绘图(生物图)、摄影、摄像、仪器记录2.2.2 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无从揭示生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没有比较无法处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大量材料。

只有通过对不同种属动物从宏观的形态结构到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比较,才能对有关动物学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2.2.3 实验方法实验是在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下对动物生命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

3 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比较分类、归纳求同、演释推理的方法,掌握动物的体制结构,形态机能,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等基础知识,并加深对以动物代谢和适应为中心,发育为骨干,及动物界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

3.1 教材:“基础动物学”全国统编教材修订本3.2 参考书“普通生物学”顾宏达主编复旦出版社“动物学大全”[美]克利夫兰科学出版社3.3 网址:基础生物学实验室网页http://10.24.14.111/bblfu4 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在科学实验中的使用和保护的学科,涉及动物行为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等多个方面知识。

下面是《实验动物学》的复习提纲:一、实验动物学概述1.实验动物的定义和分类2.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3.实验动物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二、实验动物的伦理和保护1.动物实验的伦理原则2.动物实验的法律法规3.动物实验中的伦理审查和道德责任三、动物行为学1.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2.动物的种类和特征3.动物行为的分类和调查方法4.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影响四、动物生理学1.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2.动物的生活活动和生理特征3.动物器官的功能和作用4.动物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五、动物解剖学1.动物解剖学的基本概念2.动物的结构和组织3.动物的器官和系统4.动物解剖在实验中的应用六、实验动物的疾病模型1.实验动物常见的疾病模型2.疾病模型的建立和应用3.疾病模型对药物研发的意义和作用七、动物实验的方法和技术1.动物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动物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3.动物实验中的常见误差和控制方法八、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条件2.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标准3.实验动物的健康监测和疾病防控措施九、实验动物的替代方法1.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法和发展趋势2.人体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3.计算机仿真和数学模型在实验中的应用十、实验动物的福利与道德1.实验动物的福利措施和标准2.动物福利与道德理念的冲突和统一3.动物保护组织和议题以上是《实验动物学》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系统地复习这门学科,提高对实验动物及其伦理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祝大家学习进步!。

动物生物学复习提纲

动物生物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复习题四种基本组织主要特征及机能比较表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具有极性,有游离面和基底面之分。

基底面以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

细胞种类多、数量少,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细胞分散于间质中,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基质可以液体、胶体、固体等多种形式存在由收缩性强的肌细胞构成,肌细胞一般呈纤维状,称肌纤维。

肌纤维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

由神经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具多个突起,轴突很长,又称神经纤维。

分布体表、各种器官、管道囊腔的内表面及内脏器官的表面。

遍布高等动物身体各处机体全身(骨骼肌)心脏(心肌)消化道(平滑肌)脑、脊髓及身体各部分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感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修复、物质运输将化学能转机械能,使肌纤维收缩,从而产生运动组成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系统、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协调机体的生命活动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复习题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后生动物2、中生动物3、动物性极4、植物性极5、辐射式卵裂6、螺旋式卵裂7、后口动物8、原口动物1后生动物:与原生动物的名称相对而言,把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叫做后生动物。

2中生动物:指介于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之间的一类中间过度类型的动物。

中生动物有着长期寄生的历史,兼具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类似的特征,是动物界极为特殊的一个类群。

3动物性极:动物卵细胞内核所在、细胞质较多、卵黄较少的一端、比重小、位于上方、卵裂时分裂快的一极。

4植物性极:动物卵细胞内比重大,卵黄多,位于下方的一极,卵裂时分裂慢或不能分裂。

5辐射式卵裂:在全裂类型中,卵经第三次分裂后,动物性极的四个分裂球整齐地排在植物性极的四个分裂球之上。

在以后的分裂过程中,每一层分裂球都整齐地排列在下一层分裂球上方。

如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的卵裂属此。

6螺旋式卵裂:卵裂的第三次分裂不是端纬裂,而是分裂面与卵轴成45°倾角,结果使得动物性极的每个分裂球位于植物性极两个分裂球之间的上方,以后第次的分裂也是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一般特征1.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动物2.身体微小3.单细胞动物群体:是由多个个体聚合而成,没有细胞分化,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

4.包囊特殊的适应性(二)生理及生殖特性1.有多种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一一具有色素体,在阳光下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鞭毛虫.动物性营养——吞食其他微小生物或有机碎片为营养,如变形虫.渗透性营养一一借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周围的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质2.呼吸和排泄(1)呼吸:通过表膜的扩散作用(2)排泄:渗透作用,伸缩泡3.激应性4.生殖无性生殖一一由一个亲体产生子代的原始繁殖方式,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二分裂、出芽生殖、裂体生殖、质裂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第四章、刺胞动物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辐射对称,少数已发展为两侧辐射对2.具有两胚层及原始的胃循环腔。

3.具细胞与组织的分化4.原始的神经系统一一神经网5.刺细胞:攻击和防卫6.水螅型和水母型7.生殖和世代交替8.多态现象2.掌握水螅的基本结构。

具以一下结构:扣、垂唇、皮层、中胶层、胃层、触手、胃循环腔、卵巢、卵细胞、基盘、芽体3.名词解释:辐射对称:即可通过动物身体中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动物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周围的环境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只有上下的区别。

细胞外消化:食物进入消化循环腔中,由腺细胞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

此种消化形式称细胞外消化。

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群体多态:即在同一个群体上有多种不同形态和生理功能的个体。

第五章:扁形动物1.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类?结合其生活环境和方式比较各纲动物的特点?2 .涡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表具纤毛,有皮肌囊,上皮组织里具杆状体2)具有口无肛门的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较发达。

4)排泄器官为原肾型。

5 )雌雄同体,大多数直接发育,没有幼虫期,但少数(海产)具幼虫时期。

具有无性生殖及再生能力。

3.吸虫纲的主要特征1)全部为寄生生活,多数内寄生。

2)身体为扁平叶状,少数象一片树叶。

3)由于营寄生生活,出现了一系列生理及形态的变化:(1 )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具皮层。

(2 )神经系统不发达,感觉器官一般退化。

(3 )消化系统也趋于退化,一般只有口,咽,食道、肠(4 )具有吸附器,如吸盘及小钩等。

(5 )呼吸由外寄生的有氧呼吸到内寄生的厌氧呼吸。

(6 )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有更换寄主的现象。

2.绦虫纲的主要特征1).全部为寄生生活2).具有与寄生生活高度适应的特化的形态结构(1 )身体呈背腹扁平的带状(2 )体表纤毛消失,但具有很多微毛(3 ) 附着器官集中在口部。

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有的种类有顶突的构造。

(4 )消化器官完全退化,为渗透营养。

(5 ) 一般进行厌氧呼吸(6 )繁殖力特别强,大多数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7 )生活史有幼虫期,大多数经过一个中间宿主。

2.皮肌囊的概念与结构中胚层形成后,扁形动物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他们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肌囊”(书) 低等三胚层动物的体壁是由单层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的囊状体壁称为皮肌囊。

(网)结构:由单层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3.中胚层出现的意义扁形动物首次形成中胚层,中胚层的出现,弓I起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使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

中胚层分化形成了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

同时,由于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蠕动的能力加强了。

4.原肾管的结构及功能(扁形动物第一个出现排泄系统)原肾管:来源于外胚层,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的,具有排泄的机能的管状系统。

结构:由焰细胞和排泄管组成。

功能: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

5.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的无性世代的交替。

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7个阶段成虫寄生在人肠系膜的小静脉中,抱合、产卵-入水孵化出毛蚴-纤毛脱落,迁入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入水游泳,穿入皮肤—成虫—产卵6.寄生虫中寄生种类有哪些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征?种类:涡虫、绦虫、吸虫(1 )体表纤毛消失(3 )附着器官集中在口部。

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4 消化器官完全退化,为渗透营养。

(5 ) 一般进行厌氧呼吸(6 )繁殖力特别强(7 )生活史有幼虫期,大多数经过一个中间宿主。

第六章:假体腔动物原体腔:体壁中胚层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份,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又叫原体腔,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完全消化系统:身体前端有口,后端分化出肛门,肠道的前端有肌肉质咽,以完成食物的机械消化。

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卵可不经和精子融合而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

圆筒状神经系统:咽头周围的围咽神经环向前、后各发出六条神经,各有横神经相连使整个神经系统呈圆筒形,称为筒状神经系统。

1.原腔动物比扁形动物较为高等的特征表现在哪里?(1)假体腔为内脏器官系统发展提供了空间(2)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和代谢物质(3)体腔液能调节及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以维持体内稳定的内环境(4)体腔液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静水压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辅助动物身体的运动。

2.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含哪些门?1.具有假体腔:2.体表具有角质膜和环纹3.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4.排泄系统:为外胚层演化而来的原肾管5.无循环系统和专门的呼吸器官原腔动物主要有: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们、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内肛动物门3.简述寄生线虫对寄生生活方式的适应性.(1)体表具有角质膜和环纹(2)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环境(3)感觉器官不发达(3)生殖与发育:发达,生殖力强(4)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第七章:环节动物1.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简述身体分节和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身体分节2.形成真体腔3.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 4 •闭管式的循环系统5.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6.链状神经系统: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7.感觉器官:表皮感觉器(震动),口腔感觉器(味觉和嗅觉)光感觉器(弱光,温度,湿度)身体分节的意义:1)环节动物的每一体节几乎等于一个单位。

对于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机体新陈代谢是有很大意义的,并使运动更加灵活。

2)不同部位的体节进一步出现功能上的分工,对动物分化中形成头、胸、腹有重要的意义。

3)体节的出现是对有机结构和生理功能更高级方向进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性。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真体腔出现在动物进化上有何进化意义A、真体腔的出现使消化管壁出现肌肉,增强了蠕动,为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同时可在很大的“空间”盘转和蠕动,使消化率大大提高。

B、消化功能加强T同化功能加强T异化功能加强T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并与循环、生殖系统的关系也极其密切,也促使神经系统完善。

C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身体有足够的硬度和抗压能力,有利于在土壤中运行。

3.名词解释:同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同真体腔: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闭管式循环:由背血管,腹血管,及各节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即通常每节具有1对大肾管或每节具有众多的小肾管,后肾管由原肾管变成有管细胞,以代替低等的焰细胞,第八章软体动物名词解释:外套膜:身体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襞延伸为膜状,能分泌贝壳,保护功能.开管式循环:即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中流,有一阶段要流入无血管壁包围的血窦内。

由心脏(1心室、2心耳)、血管和血窦组成。

钩介幼虫:具壳两片,壳腹缘弯曲成钩状,钩上有小齿,壳内有紧贴贝壳的外套膜,外套膜上有多束感觉用的刚毛,有一发达的闭壳肌和一条足丝,幼虫有口无肛门,可借双壳的开闭而游泳。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 体制:身体划分:头、足和内脏团三个部分。

二. 外套膜:身体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襞延伸为膜状,能分泌贝壳,保护功能.三. 贝壳:角质层、棱柱层(含钙质)、珍珠层。

四. 较发达的消化系统五. 体腔和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

心室1个,心耳1个或2个,六. 呼吸器官出现了专职的呼吸器官,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以肺呼吸七.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八. 不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九. 生殖和发育:雌雄异体或同体,体内受精河蚌对环境适应的结构和机能特点?(1)、体被两瓣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无明显头部(2)、斧状足可挖掘泥沙(3)、鳃发达,靠鳃丝上纤毛的摆动使水流川行,带进食物、氧气,其代谢废物、生殖细胞、幼虫则通过水流进出。

(4 )、不活动,唇片激动水流取食;吃的食物小(滤食性),消化道不发达,胃、肠交界处具晶杆。

(5 )、开管式循环,有血窦,血压相对较低,与缓慢运动相适应。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不发达。

头足类对环境适应的结构和机能特点?(乌贼)①贝壳退化成轻而疏松的内壳;②头部发达,足特化成腕,腕和触腕可捕食,触腕运动时可缩入囊内;体侧有鳍;③闭锁器关闭,漏斗喷水可推动快速运动;④口内有齿舌和鹦鹉颚;有唾液腺;墨囊;⑤闭管式循环系统并有鳃心加压;⑥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发达。

第九章节肢动物名词解释: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幼虫、成虫阶段,成虫特征随着幼虫生长发育而逐渐显现,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相似,只是翅和性器官还未发育成熟。

渐变态:幼虫与成虫差别不大,生活习性也相似,只是翅未长成。

如:蝗虫,其幼虫称为“若虫”。

完全变态:此类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由幼虫变成成虫之前,必须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一产卵)。

半变态:幼虫不仅在形态上与成虫差别大,生活习性也不相同。

如蜻蜓。

半变态昆虫的幼虫特称为“稚虫”。

1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与其结构特征有什么关系?从内、外部结构来论述。

(1)外形:节肢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一对触角(起感觉作用),口或口器(取食作用)、眼(视觉作用),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日出性和夜出性昆虫,这样减少昆虫的食物竞争和空间竞争。

另外,昆虫的口器类型较多,有取食固体、液体及兼食固、液体的口器。

这样也可以减少食物竞争。

如昆虫的胸部具两对翅和三对足,翅的出现是昆虫分布广的主要原因。

(2)体壁具几丁质的外骨骼,对节肢动物的内部结构器官起保护作用(3)肌肉为横纹肌,活动能力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