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淡水鱼养殖

合集下载

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及生产管理

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及生产管理

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及生产管理淡水鱼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群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淡水鱼养殖对水质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同时也需要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措施。

一、水质要求1. 温度:水温是淡水鱼养殖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一般来说,淡水鱼在18-28摄氏度的水温下生长最适宜。

过低或过高的水温都会影响鱼群的正常生长。

2. pH值:淡水鱼对水质中的pH值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淡水鱼的最适pH值在6.5-8.5之间。

过低或过高的pH值都会对鱼群产生不好的影响。

3. 溶解氧:溶解氧是鱼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来说,淡水鱼需要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在5mg/L以上,否则会导致鱼群窒息死亡。

4. 氨氮和亚硝酸盐:氨氮和亚硝酸盐是淡水鱼的两大毒素,过高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会直接影响鱼群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

5. 水质透明度:淡水鱼需要相对清澈的水质环境,过浑浊的水质不仅会影响鱼群的视觉,还会造成水体中光合作用的不足,影响水草的生长。

二、生产管理1. 合理投饲:饲料的投喂量要适当,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变坏。

根据鱼群的种类和生长情况,科学制定合理的投饲计划。

2. 定期换水:适量的定期换水是维持水质稳定的有效方法,通过换水可以有效地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3. 定期清理底泥:底泥中的有机废物会降解产生有害气体,影响水质,所以要定期清理底泥,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

4. 保持水质稳定: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调控,保持水质的平衡稳定。

特别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要经常监测水质数据,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5. 避免过度养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污染水质。

因为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体中有机废物过多,影响水质。

6. 防止外界污染:封闭式养殖场要做好围网防护措施,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养殖水域。

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才能保证鱼群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在生产管理上要严格把控,合理投饲、定期换水、定期清理底泥、保持水质稳定等措施都是保证水质良好的重要手段。

淡水鱼养殖

淡水鱼养殖

淡水鱼养殖淡水鱼养殖概述淡水鱼养殖指的是在淡水环境中饲养和繁殖各种鱼类的养殖方式。

由于淡水资源丰富,淡水鱼养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渔业养殖方式。

淡水鱼养殖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鱼类食品,还可以为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

淡水鱼养殖的环境要求温度淡水鱼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

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在20°C至30°C之间为宜。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程度的指标,对淡水鱼的养殖也有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淡水鱼的适宜PH范围为6.5至8.5。

溶氧量淡水鱼对溶氧量的要求比较高,可以通过增加水的流动和增氧设备来提供充足的溶氧。

水质良好的水质条件是淡水鱼养殖成功的关键。

水质过度污染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疾病。

定期监测水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水质是必要的。

淡水鱼养殖的常见鱼类鲫鱼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速,抗污染能力较强。

鳜鱼鳜鱼又称鲈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淡水鱼类。

其肉质鲜嫩,口感极佳。

草鱼草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它肉质鲜美,无刺可食,深受消费者喜爱。

鲤鱼鲤鱼是一种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的淡水鱼类。

它品种繁多,色彩斑斓。

鳙鱼鳙鱼又称鲮鱼,是一种适应能力强、生长快速的淡水鱼类。

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

淡水鱼养殖的养殖技术种苗的选购种苗的选购是淡水鱼养殖的首要工作。

购买时要选择健康、活跃的种苗,避免传染病的出现。

水体准备在养殖之前,需要仔细清洗养殖池或水槽,避免污染物对鱼类的危害。

饲料和喂养管理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种类选择适当的饲料,合理安排喂养时间和方式,确保鱼类的营养需要。

疾病防控定期对鱼类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采取相应的疾病防控措施,保障鱼类的健康。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适宜参数,避免水质污染。

防风防寒在寒冷季节或恶劣天气中,采取相应的防风和保温措施,避免鱼类的死亡或不良影响。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分析与探究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淡水鱼养殖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养殖业。

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调控淡水鱼生态系统,实现高效、稳定、可持续的养殖模式。

它可以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鱼类养殖的生产效率,改善生产环境,同时便于研究鱼类生长规律和疾病防治。

具体地说,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处理技术。

水的质量是影响淡水鱼健康和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水体处理技术是实现淡水鱼生态养殖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炭过滤和水草滤池等。

生物滤池可以利用生物降解有害物质,还可以使水中的氨氮和硝氮得到循环再利用。

炭过滤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质,使水变得更加清澈。

而水草滤池则可以利用水草自净作用,吸收水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2. 鱼类品种筛选技术。

不同的淡水鱼品种在生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生长率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选择养殖品种时需要根据水体质量、水温、饵料种类和养殖周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淡水鱼品种适宜在生态环境中生长。

如鲶鱼、鲤鱼和草鱼等淡水鱼品种,都是淡水鱼生态养殖的较为适宜的品种。

3. 饵料配方技术。

饵料是淡水鱼生态养殖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方面,饲料的类别和质量直接影响淡水鱼的生长效率;另一方面,饲料的浪费和污染也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是实现淡水鱼生态养殖的关键所在。

饲料配方需要综合考虑淡水鱼的生长特性、营养需求和饵料经济性等因素,以达到节约饲料、提高鱼类产量和改善水体环境的目的。

4. 水生植物栽培技术。

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在养殖过程中吸收水体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还可以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水生植物栽培技术也是实现淡水鱼生态养殖的重要手段。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还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有效改善水质,促进淡水鱼生长。

总之,淡水鱼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体系,涉及到水体环境调控、饵料配方、鱼类品种筛选、水生植物栽培和养殖管理等多个方面。

淡水鱼的养殖方法

淡水鱼的养殖方法

淡水鱼的养殖方法淡水鱼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具有投资少、周期短、利润高等优点。

下面是淡水鱼养殖方法的详细介绍。

1. 筹备工作:确定养殖品种: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水质条件的淡水鱼品种,例如鲤鱼、鳙鱼、鲈鱼等;选址和购买设备: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通风良好的地方用于养殖,并购买所需的鱼缸、过滤器、加热器等设备;配饲料:根据养殖品种选择适合的饲料,可以购买市场上的鱼类配合饲料或自行配制;2. 环境准备:鱼缸处理:清洗鱼缸,保证缸内干净,无杂质,并进行消毒,预防疾病的传播;建立生态环境:设置水草、砂石等底质,搭建鱼类喜欢的藏身地方,同时增加缸内氧气含量;恒温设备:如果养殖淡水鱼的水温较低,可以使用加热器将水温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3. 密度计算:根据淡水鱼品种和鱼缸大小,计算适宜的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过高会影响淡水鱼生长和健康,密度过低则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鱼缸空间。

4. 饲养管理:投喂饲料:根据养殖品种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喂计划,一般每天分2-3次定时定量喂食,并注意不要过度投喂,避免水质变差;注意观察:及时观察淡水鱼的生长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即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传播;水质检测: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适宜,可使用pH试纸、水质检测仪器等;换水清洁: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保持鱼缸水质清洁,一般每周换水一次;增氧设备: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增加溶解氧含量,保持鱼的呼吸顺畅。

5. 鱼类疾病防控: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隔离治疗;加强水质管理,保持鱼缸水质清洁;合理使用药物,遵守使用说明,防止药物过量使用导致污染;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6. 采摘与销售:根据养殖品种和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采摘时间;进行合理捕捞,避免伤害鱼体;及时采摘后进行储藏或销售,保证鲜活度和品质。

总之,淡水鱼养殖方法需要从筹备工作开始,包括确定养殖品种、选址和购买设备、配饲料等;环境准备包括鱼缸处理、建立生态环境和恒温设备的安装;饲养管理包括投喂饲料、注意观察鱼的生长状况、水质检测、换水清洁和增氧设备的使用;鱼类疾病防控要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加强水质管理、合理使用药物和控制养殖密度;最后,采摘与销售要根据养殖品种和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

保护淡水渔业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浅谈

保护淡水渔业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浅谈

保护淡水渔业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浅谈【摘要】淡水渔业资源的保护对于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淡水渔业资源的现状,指出了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随后探讨了淡水渔业资源保护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讨论了淡水渔业资源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并提出了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在强调了淡水渔业资源保护和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淡水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视,推动水产养殖业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淡水渔业资源、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保护、促进、淡水渔业现状、保护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必要性、发展展望1. 引言1.1 淡水渔业资源的重要性淡水渔业资源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淡水渔业资源包括江河湖泊等淡水水域中的各类鱼类、虾类、蟹类等水生动物资源,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淡水渔业资源丰富,不仅可以提供人们所需的蛋白质和营养,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和水域地区的发展。

淡水渔业资源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促进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域环境健康。

保护淡水渔业资源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更是为了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在当今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情况下,淡水渔业资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需要更加重视和有效保护,以确保其长期可持续利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淡水渔业资源能够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健康、新鲜的水产品,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水产品的产量,提高我国水产品自给率,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水体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等。

这些问题威胁着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保护淡水渔业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淡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适用于各种淡水鱼类、龙虾、蟹类等的繁殖和养殖。

淡水养殖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水产品,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淡水养殖技术和方法。

1. 塘养技术塘养是一种最常见的淡水养殖方式,适用于鱼类、虾类等的养殖。

在养殖过程中,塘泽水的管理和鱼类的喂养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在塘泽水的管理中,需要定期清理水体,保持水质清洁。

水中的异味、浑浊和富营养物质过多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

此外,还需要定期投放饵料,以保证鱼类的养分供给。

对于剩余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需要及时清除,避免造成污染。

2. 水产池塘养殖技术水产池塘养殖是一种通过搭建池塘进行养殖的技术。

与塘养相比,水产池塘养殖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设备投入,但也能养殖更多的水产品。

在水产池塘的建设中,首先需要选址,选择合适的平整土地,并注意避开河流、湖泊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

然后,根据需要建设池塘,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做好防渗漏工作。

选用合适的塘土,进行围堰建设和水位调节工作。

在池塘的管理中,需要定期检查水质和水位,并定期投放饵料和鱼苗。

还需要设立鱼苗放养区域和收获区域,以方便管理和养殖过程的控制。

3. 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淡水养殖方式,适用于种类繁多的水产品。

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和水泵等设备,实现水质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在循环水养殖技术中,需要建设循环水池或循环水系统,包括进水、过滤、净化、加氧等环节。

需要定期清理和更换滤材,以保证水质的清洁。

另外,还需要安装水泵和氧气机等设备,确保水位和氧气的充足供给。

4. 深水养殖技术深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特定水产生物的养殖方式,通过在水中悬挂养殖网箱或笼子,实现水产生物的繁殖和养殖。

在深水养殖技术中,首先需要选用适合的水产生物进行养殖,包括鱼类、虾类、蟹类等。

然后,建设养殖网箱或笼子,并选择合适的悬挂位置和深度,以保证水产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淡水鱼养鱼技巧

淡水鱼养鱼技巧

淡水鱼养鱼技巧
淡水鱼的养鱼技巧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淡水鱼养鱼技巧:
1. 合适的鱼缸:合适的鱼缸是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一般
来说,每条鱼需要至少1升的水,一条鱼的长度不应超过鱼缸长度的
1/3。

2. 水的质量:水的质量对鱼的生存非常重要。

应该使用去离子
水或纯净水,而不是自来水。

水中应保持适当的 pH 值、硬度和盐度,并定期更换水。

3. 过滤系统:过滤系统是保持水质的最佳方式之一。

各种类型
的过滤系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机械过滤器、生物过滤器和化学过
滤器。

4. 适当的水温: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最适水温范围。

应该选
择适合你所养的鱼的水温,并使用加热器或降温器来保持水温稳定。

5. 适当的饲料:饲料应该根据所养鱼的种类和大小而定,并且
应该定期喂食。

不要过度喂食,否则会导致水的污染。

6. 疾病预防:疾病是淡水鱼的常见问题之一,应该定期检查鱼
的健康状况并避免过度给予饲料和过度清洗鱼缸。

总之,淡水鱼的养鱼技巧需要综合考虑,以确保鱼儿的健康和幸福。

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

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

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引言:淡水鱼养殖是指在淡水环境下,通过人工饲养和管理,培育出高品质的淡水鱼类。

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养殖效益,保证鱼类的生长和健康,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淡水鱼养殖的技术和管理要点,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一、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淡水鱼养殖的基础。

首先,要确保鱼池水源干净,无污染物。

其次,要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水温、酸碱度、溶解氧、氨氮等指标,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若发现水质异常,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避免对鱼类健康造成影响。

二、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淡水鱼养殖成功的关键。

首先,要选择适合鱼类生长的饲料,包括颗粒饲料、粉状饲料、饲料添加剂等。

其次,要按照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量进行投喂,避免过度喂食或不足喂食。

此外,要定期清理鱼池内的残留饲料,防止污染水质和引发疾病。

三、疾病防控淡水鱼养殖中,疾病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保持鱼类的健康,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首先,要定期检查鱼类的体态和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其次,要做好鱼类的疫苗接种和防疫药物的使用,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

另外,要保持鱼池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池底的杂物和死鱼,避免病菌滋生。

四、养殖环境管理淡水鱼养殖的环境管理十分重要。

首先,要确保鱼池的光照适宜,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对鱼类造成伤害。

其次,要控制水温,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同时,要避免温度的剧烈波动,以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此外,要定期清理鱼池的杂草和水生植物,保持良好的水体通气和水流畅。

五、养殖技术应用淡水鱼养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鱼种进行养殖,考虑其生长速度、市场需求和适应性等因素。

其次,要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设置养殖密度和鱼池大小,以充分利用养殖场地。

此外,要合理控制养殖周期和投资规模,避免资源浪费和经济风险。

结论: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的正确应用,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鱼类生长健康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第7期·67·
浅谈淡水鱼养殖
陈柏荣
(吉林省大安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吉林大安市131300)
摘要:淡水鱼养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渔民收入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文介绍了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促进整个养殖产业的发展。

关健词:淡水鱼;养殖;产业;研究
淡水鱼养殖属于中国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随着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于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淡水鱼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也为淡水鱼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同时,随着大量养殖户的加入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加之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出现了恶性竞争,导致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对于整个水产养殖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从产业的角度来考虑,淡水鱼的养殖同其他经济发展方式一样,需要在尊重市场规律作用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

一、目前我国淡水鱼养殖中出现的问题
1、经营模式单一
中国淡水鱼的养殖历史较长,长期单一的经营方式一直被沿袭至今,淡水鱼的养殖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来开展的,一户家庭可能拥有几个鱼塘,但是却在养殖技术、管理方式、成本控制、发展规划等方面存在彼此之间的独立,阻碍了整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虽然经营上看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对于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仅仅靠单一的家庭经营是无法满足的。

同时,单一的经营方式也对于淡水鱼产业的协同发展和科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无法通过大规模的推广而发挥应有的效果。

一些养殖户为了争夺市场或者利润,刻意压低价格,造成市场运行的规律遭到破坏。

2、终端产品单一
对于淡水鱼养殖来说,虽然市场需求很大,但是由于客户对于鱼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个性化,如何在统一经营的前提下实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是需要相关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

目前中国淡水鱼的终端产品往往就是菜品,而对于鱼身体中的营养物质的提取和研究则处于盲点。

只销售鱼类菜品,却对鱼类的附加价值没有进行相应的研究,造成一些增值项目的丢失。

3、相关技术的不完善
对于淡水鱼的消费来说,南方往往是鱼类丰富的地区,而北方虽然也有大量的养殖,但是从鱼的种类和口味上都与南方有所差异,因此一些养殖户或者商家就通过运输的方式将南方的鱼运到北方进行销售,虽然中国的冷冻和保鲜技术都比较成熟,但
是等到人们饭桌上时,往往鱼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口味。

如何将鱼的口味和营养在运输的过程中保持下去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

二、促进中国淡水鱼养殖发展的建议
1、实行联合养殖
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以通过家庭间联合的方式或者实施统一的企业化经营,来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

同时,联合养殖的方式可以将一些有效的实践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推广。

例如,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可以采用稻田养殖的方式,在开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附加一些渔业的养殖,这样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同时也获得了双丰收,对于农业和渔业的发展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这种养殖技术的推广可以促使淡水鱼养殖的发展,为社会需求的满足提供保障。

2、丰富淡水鱼产品的种类
地方技术推广部门可以引导养殖户利用一些先进的加工技术将鱼类的营养成分提取出来,制作出各种形式的营养产品,提升淡水鱼产品的种类,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增加鱼的价值,为广大渔民争取更多的利润。

如可以制作一些鱼干、鱼丸等,同时要注意产品的质量,只有质量好的产品客户才能长期地选择和消费。

同时,鱼除了食用以外还有其他的相关功效,因此,无论是养殖户或者是相关的研究部门都要对鱼的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淡水鱼养殖价值的提高。

3、加强对于淡水鱼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无论是淡水鱼的养殖还是生产加工都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效益的增加都是有重要影响的。

为了丰富淡水鱼产品的种类,满足社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需要采用一定的养殖技术来对鱼身上的一些营养成分进行补充和增加;为了保证鱼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本身所蕴含的营养成分,需要采用一定的保鲜和运输技术来提升鱼的品质。

三、结语
淡水鱼养殖是全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渔民的生活至关重要。

同时对于消费者的需求来说,各种淡水鱼的养殖能够满足其基本的需求,根据相关的技术实时地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淡水鱼的养殖和技术的推广需要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来进行考虑,将淡水鱼养殖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联合,提高养殖的规模和效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对于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赵永锋,胡海彦,蒋高中,等. 我国大宗淡水鱼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2012(05).
[2] 戈贤平. 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现状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J]. 中国水产,2010(05).
DOI:10.16815/ki.11-5436/s.2016.20.052
畜禽与水产工程
通讯作者:陈柏荣(1963、10-),男,本科,吉林省大安市水产
技术推广站,工程师,研究方向:鱼病防治、稻田养鱼、养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