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淡水鱼种类及分布情况

合集下载

我国淡水鱼类主要包括哪些品种?

我国淡水鱼类主要包括哪些品种?

我国淡水鱼类主要包括哪些品种?我国淡水鱼类主要包括哪些品种昵?我国的大宗淡水鱼类,主要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和团头鲂七个种类,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这七个淡水鱼品种。

(1)青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深水段,喜活动于水的下层以及水流较急的区域,喜食黄蚬、湖沼腹蛤和螺类等软体动物。

青鱼10厘米以下的幼鱼,以枝角类、轮虫和水生昆虫为食物;15厘米以上的个体,开始摄食幼小而壳薄的蚬螺等。

冬季在深潭越冬,春天游至急流处产卵。

(2)草鱼也称混子和草青,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肉厚刺少味鲜美,每100克草鱼肉含蛋白质17.9克,脂肪4.3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其肉质白嫩,韧性好,出肉率高。

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巾、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具河湖洄游习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湖泊中。

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

(3)鲢鱼也称白鲢、鲢子。

鲢体银白色,头、体背部较暗色,偶鳍灰白色,背鳍和尾鳍边缘黑色。

鲢鱼自的上层水域,性活泼,善跳跃,稍受惊动即四处逃窜,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

鲢鱼幼体主食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成体则滤食硅藻类、绿藻等浮游植物兼食浮游动物等,可用于降低湖泊水库富营养化。

(4)鳙鱼鳙体背侧部灰黑色,间有浅黄色泽,腹部银白色,体侧有许多不规则黑色斑点,各鳍灰白色并有许多黑斑。

鳙生活于水域的中上层,性温和,行动缓慢,不善跳跃。

在天然水域中,数量少于鲢。

平时生活于湖内敞水区和有流水的港湾内,冬季在深水区越冬。

鳙鱼终生摄食浮游动物,兼食部分浮游植物。

(5)鲤鱼鲤体背部暗黑色,体侧暗黄色,腹部黄白色。

尾鳍下叶橘红色,胸鳍、腹鳍和臀鳍黄色。

杂食性,子鲤摄食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体长15毫米以上个体,改食寡毛类和水生昆虫等。

成鱼喜食螺、蚌、蚬等软体动物。

(6)鲫鱼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体形似鲤鱼,头小,体较高,无须。

属底层鱼类,适应性很强。

鲫鱼属杂食性鱼,主食植物性食物,鱼苗期食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

【推荐下载】淡水鱼种类有哪些 我国六大淡水鱼介绍

【推荐下载】淡水鱼种类有哪些  我国六大淡水鱼介绍

[键入文字]
淡水鱼种类有哪些我国六大淡水鱼介绍
什么叫淡水鱼?淡水鱼就是指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

狭义的说,就是这类鱼的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度过。

那么,淡水鱼种类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淡水鱼种类都有哪些吧!
什么叫淡水鱼?淡水鱼就是指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

狭义的说,就是这类鱼的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度过。

那么,淡水鱼种类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淡水鱼种类都有哪些吧!
一、淡水鱼种类
1、白鲦
这种鱼分布非常广泛,各大水系中都可以看见它的踪迹。

主要活跃于水位的中上层,体格不大,不过性格狂暴,属杂食性鱼种,它主要活跃于中国的东南部地区,也是钓取的主流地区。

2、赤眼鳟
这种鱼也被叫做红眼晴鱼,南北两方都能看到它的踪迹,喜欢在较温暖的水域生活,主要活跃于水位的中下层,杂食性鱼类,温暖的水域是钓获它的主要区域。

3、黄尾鲴
由于它的尾巴为黄色,所以被叫做黄尾。

这种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北两方,在江河湖泊中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喜欢在温冷水体中生活,活跃于水位的中下层。

食性杂,在国内的东南部,山海关以西的广大水域均可垂钓。

4、团头鲂
活动于江淮以及长江支流等较为明澈的水域中,喜欢在较温暖的水域生活,主要活跃在水的下层,是一种吃草性鱼类,在湖南、湖北各水域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同时为当地钓友提供了获鱼的便利。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讲的就是它。

1。

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的品种

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的品种

第一章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的品种(品种)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鲮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鳊鱼、尼罗罗非鱼、虹鳟等。

其中鲢鱼、鳙鱼、草鱼、青鱼被称为淡水“四大家鱼”。

(一)鲢鱼鲢鱼又称白鲢、鲢子等。

体形侧扁,鳞细小,腹部银白色,刀锋状,具有发达的鳃耙,腹棱从胸鳍基部到肛门,胸鳍末不超过腹鳍基部。

生活于水的中上层,性情活泼,喜跳跃。

主要滤食浮游植物,其次为浮游动物、细菌、腐屑以及悬浮的人工饵料粉末。

生长的适宜水温是20℃-30℃。

1龄鱼可达0.5-1.0千克。

(二)鳙鱼鳙鱼又名花鲢、大头鱼。

头长为体长的1/3,腹部灰白,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具有较发达的鳃耙,腹棱从腹鳍基部到肛门,胸鳍末超过腹鳍基部。

生活于水的中上层,性情温驯。

主要滤食浮游动物,其次是浮游植物、细菌、腐屑,也滤食人工饵料。

2龄时,体重为0.5-1.0千克,3龄鱼体重达1.0-2.0千克,是大水体养鱼的好品种。

(三)草鱼草鱼又名鲩。

体近圆柱形,体色淡青黄色,腹白色,胸鳍、腹鳍橙黄色,背鳍、尾鳍青灰色,具有发达的咽齿。

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性情活泼,抢食能力强。

主要摄食水草、旱草,食量大,也吃人工饵料;幼草鱼以浮游生物为食。

1龄鱼为0.75-1.0千克, 2龄鱼为1.5-3.0千克, 3龄鱼可达5.0千克以上。

(四)青鱼青鱼又名青鲩、螺蛳青。

体形似草鱼,头稍尖,除腹部灰白色外,其他部分呈青黑色,尤以背部和各鳍更深。

栖息于底层。

青鱼性情温和,抢食能力差。

以螺蚬等水生软体动物为食,也吃人工饵料。

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0℃-28℃。

2龄鱼体重为1.5-2.8千克。

(五)鲤鱼鲤鱼体侧扁,腹圆,有口须2对。

栖息在底层,觅食能力强。

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鲤适应性强,在水温15℃-30℃的范围内均能很好地生长。

经自然变异和人工选育,已形成不同的亚种和品种,主要有:1.野鲤各地自然水域中生长的鲤鱼。

如黄河鲤、黑龙江鲤、湘江鲤、沅江鲤等。

淡水鱼种类,养殖周期最短的淡水鱼有哪些

淡水鱼种类,养殖周期最短的淡水鱼有哪些

淡水鱼种类,养殖周期最短的淡水鱼有哪些
淡水鱼按照水中盐分浓度可以分为初级淡水鱼、次级淡水鱼、周缘性淡水鱼;按照洄游性可以分为无洄游性纯淡水鱼、陆封性洄游鱼、河口性鱼。

我国常见的淡水鱼有鲤鱼、草鱼、螺狮青、鳙鱼、鲢鱼、鲫鱼、鳊鱼等。

一、淡水鱼种类
1、从广义上来说,淡水鱼是指能生活在盐度为3%的淡水中的鱼类,从狭义上来说,淡水鱼是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或是一生都必须在淡水水域中生活的鱼类。

2、按照水中盐分浓度可以分为初级淡水鱼(一生都只能生活在淡水中)、次级淡水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淡水中,偶尔会在海水、半淡咸水中活动)、周缘性淡水鱼(既在海水、半淡咸水中生活,也在淡水中生活)。

3、按照洄游性可以划分为无洄游性纯淡水鱼、陆封性洄游鱼(分为淡水域洄游鱼和河海洄游鱼)、河口性鱼(生活在淡咸水交汇的地方以及海水,比如入海口)。

4、我国常见的淡水鱼有鲤鱼、草鱼、螺狮青、鳙鱼、鲢鱼、鲫鱼、鳊鱼、武昌鱼、锦鲤、锦鲫、鸭嘴鱼、花骨鱼、军鱼、赤眼鳟、翘嘴红鲌、红珠鱼、鲮鱼等。

二、养殖周期最短的淡水鱼有哪些
1、黄颡鱼:一般养殖周期为12-13个月(温暖地区12个月左右,
寒冷地区13个月左右),如果是全雄黄颡鱼,养殖周期仅为10-11个月。

2、花鲢鱼:花鲢的生长速度较快,养殖周期一般分为两年,第一年培育鱼种,第二年就可以长到2-3kg。

3、匙吻鲟:一般当年孵化出来的鱼苗饲养到年底即可上市售卖,池塘专养模式,鸭嘴鱼每尾可达到1.5斤左右,套养模式,可达到2斤以上。

4、刺鳅:一般在每年的5-6月投放鱼种(5cm以上),经过8-10个月的养殖,成鱼平均个体可以达到200g以上,此时即可捕捞上市。

我国淡水鱼种类及分布情况

我国淡水鱼种类及分布情况

我国淡水鱼‎种类及分布‎情况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的‎鱼类品种各‎具特色。

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以‎下是鱼类的‎分布情形:‎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

‎其中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而‎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还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

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

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些‎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我国淡水鱼图片大全

我国淡水鱼图片大全

我国淡水鱼图片大全数百种鳡鱼俗名: 竿鱼、大口鳡、介鱼、黄钻、虎鱼、横杆子、黄尖、横色、鳡条。

产地及产期: 分布很广,全国各大江河、湖泊、大型水库等大水面均产,北方已不多见。

青鱼-图片说明:俗名: 青鲩、螺蛳青、黑鲩、青根鱼、乌青鱼、黑鲲、青棒、钢青。

产地及产期: 原产于长江、珠江水系,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但南方养殖较多,北方养殖很少,故北方市场亦很少见。

黑斑狗鱼-图片说明:俗名: 黑龙江狗鱼、河狗、鸭鱼。

产地及产期: 黑龙江及其附属湖泊。

太湖新银鱼-图片说明:俗名: 小银鱼、面丈鱼、面条鱼。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如太湖、洪泽湖、邵阳湖、巢湖、洞庭湖,以及云南滇池。

香鱼-图片说明:俗名: 海胎鱼、油香鱼、秋生子、留香鱼。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图门江、鸭绿江至福建沿海河流。

七丝鲚-图片说明:俗名: 马刀、刀鲚、青鲚、凤尾鱼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东海南部(福建)和南海沿海。

虹鳟-图片说明:俗名: 虹鳟产地及产期: 虹鳟为引进品种。

目前全国有50多个虹鳟专业养殖场,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陕西.白甲鱼-图片说明:俗名: 瓜溜、圆头鱼、腊棕。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和长江以南各水系。

中华倒刺鲃-图片说明:俗名: 青波、乌鳞、青板。

产地及产期: 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附属水体,尤以上游分布较广,产量较多。

鳙-图片说明:俗名: 花鲢、胖头鱼、大头鱼、包公鱼、黑胖头、黄鲢、黑鲢、红鲢、麻鲢。

产地及产期: 鳙鱼是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各地都有生产。

鲢-图片说明:俗名: 白鲢、田子、扁鱼、白胖头、竹叶鲢、连条子、地瓜鱼、跳鲢、家鱼。

产地及产期: 全国各地都养殖,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有的地区还实行轮捕轮放。

齐口裂腹鱼-图片说明:俗名: 齐口、细甲鱼。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岷江及大渡河水系。

唇鱼-图片说明:俗名: 没六鱼、木头鱼、岩鲮、圆鲥、异鱼、峨里鱼。

产地及产期: 为广东、广西的重要养殖对象,福建也有养殖。

中国常见淡水鱼类名称

中国常见淡水鱼类名称

中国常见淡水鱼类名称
淡水鱼类是指生活在淡水体系中的鱼类,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复杂,气候变化多端,造成了中国淡水鱼种类繁多,形态种类各异。

这里分步骤为大家介绍中国常见淡水鱼类名称。

第一步:鲤科
鲤科是中国淡水鱼类的代表性群体之一,主要包括草鱼、鲫鱼、鲢鱼、鳙鱼、鳊鱼、鲤鱼等几百个品种。

其中,草鱼是中国最主要的鲤科鱼类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红色食用鱼之一。

草鱼肉质细嫩,味美汁多,常常被用来热炒或是清蒸。

第二步:鲶鱼
鲶鱼是中国淡水鱼种中的优良品种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鲶鱼的肉质鲜嫩,且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等营养成分,因此,广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南方地区,鲶鱼是重要的日常菜肴之一。

第三步:黄颡鱼
黄颡鱼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淡水鱼类,也是中国四大名鱼之一。

黄颡鱼肉质细嫩、口感鲜美,被誉为江南水乡的代表性美食之一。

黄颡鱼常常用来制作黄颡鱼煨汤、黄颡鱼豆腐煲等菜品。

第四步:鳜鱼
鳜鱼是中国淡水鱼类中的稀有品种,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浙江一带的地区。

鳜鱼肉质肥嫩、鲜美可口,其体形长形细小,浑身覆盖着鳞片,是中国高档的食用水产品之一。

第五步:青鱼
青鱼是中国淡水鱼种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生活在淡水泥沙中,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

青鱼肉质细腻、口感鲜美,常常用于制作青鱼汤、青椒炒鱼、青葱烧鱼等菜品。

淡水鱼类是中国重要的食用资源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品种之外,还有很多类别的淡水鱼类可以供人们食用。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人
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中国的淡水资源,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享受美食。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介绍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介绍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ZT< 一> 大眼红鲌鲤科 Erythroculter hypselonotus (Lin) (大眼、凹颈、翘鼻)体侧扁,头背面平,头后背部显著隆起。

腹棱自腹鳍基至肛门。

口上位,下颚突出并上翘,口裂与体纵轴近垂直。

眼大,头长约位眼径的3倍。

无须。

侧线微下弯,侧线鳞60-66。

背鳍硬刺光滑、粗壮;臀鳍基部甚长。

栖息在江河缓流的中上层。

性凶猛,以小鱼为食。

分布于珠江水系。

<二>尖鳍鲤鲤科 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g (海鲤)体极高,背部显著隆起,而后急剧下斜。

头短。

口端位。

须两对,吻须甚短。

必、臀鳍具带锯齿的强刺。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起点位置后于腹鳍基部;胸鳍末端不达腹鳍。

尾柄长高相等。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口。

主食底栖生物。

2-3月产卵,粘附于水草上孵化。

常见体重0.5Kg。

肉肥嫩,味佳,为群众喜爱的上等鱼。

分布于海南岛各水系及广西钦江的下游。

<三>乌原鲤鲤科 Procypris merus Lin (乌鲤、乌钩、墨鲤、黑鲤)体侧扁,成长菱形,背部隆起身高。

头较小。

口端位。

唇很厚,具明显小乳突。

须两对,较长。

背、臀鳍硬刺强壮,后缘带锯齿。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胸鳍末端超过腹鳍起点。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深潭。

杂食,以底栖生物为主。

生殖期11月至年1月,分批产卵。

常见体重0.5-1Kg,最大7Kg.肉鲜美可口,为上等食用鱼类。

分布于西江水系。

<三>裸腹重唇鱼鲤科Diptychus Kaznakovi (Nikolsky)(花鱼)体长,近圆筒形。

头锥形,吻突出。

口下位,马蹄形。

下颌无锐利角质。

唇极发达,下唇侧叶极宽厚,前部相连,唇后沟连续。

须一对,位于口角,末端达前鳃盖骨。

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枚左右。

具臀鳞。

被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在背鳍基部中央的下方。

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体中等大,为产区重要经济鱼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淡水鱼种类及分布情况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的鱼类品种各具特色。

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以下是鱼类的分布情形: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

其中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而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还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

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

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些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它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及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

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国淡水鱼主要养殖品种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水产品种有数十种。

其中,普通养殖种类有传统的“四大家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还有近些年来新发展的(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如尼罗罗非鱼、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黄鳝、鳜鱼、河蟹等。

现分别将目前市场上畅销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作简要的介绍。

青鱼俗称青鲩、螺蛳青。

青鱼原产于长江、珠江水系,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因实行轮捕轮放,全年均有生产,以秋冬季为旺季。

青鱼体青灰色,背部尤深,腹面灰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

青鱼个体大,肉厚、多脂、味美,刺大而少,富含营养,是淡水鱼中的上品,经济价值很高草鱼俗称白鲩、草鲲。

草鱼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广,南北均产,以11~12月份产量最多。

草鱼是大型鱼,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面白色。

草鱼肉质白嫩、韧性好、出肉率高鲢鱼俗称白鲢、家鱼。

鲢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全国各地都养殖,有的地区还实行轮捕轮放,故全年均有生产。

鲢体侧扁,头较大,体背部为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均为灰白色。

其肉较嫩,肉质较坚实好吃。

鲢鱼腹部(胸鳍以下)富含脂肪,肉质软,味极鲜美。

因其价廉,适于日常家庭消费鳙鱼俗称花鲢、胖头鱼。

鳙鱼是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为我国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各地都有生产,以10~12月份产量最多。

鳙鱼体侧扁、较高,头大,体背面及两侧面上部微黑,两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面灰白色,各鳍均为淡灰色。

其肉肥嫩,营养丰富,除肉外,其头部富含胶质鲤鱼俗称鲤拐子。

鲤鱼适应性强,可在各类水域中生活,为广布性鱼类。

是养殖的主要对象,也是淡水鱼中总产量最高的一种,全年均有生产,以春秋两季产量较高。

鲤鱼体长,略侧扁,背部在背鳍前稍隆起,其外形美观,营养丰富。

鲤鱼药用价值亦高,其性味、干、平,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止咳、利尿消肿、安胎通气之功效鲫鱼俗称鲫拐子、鲫壳子。

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鱼最肥美,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

鲫鱼一般体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

因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

鲫鱼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 13克、脂肪 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

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尤其是活鲫鱼汆汤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药物不可比拟的作用团头鲂又称武昌鱼。

原产于长江中游的湖泊,以湖北省梁子湖所产为最著名,现已被移殖到各地天然水域中,并发展了人工养殖。

团头鲂外形和长春鳊、三角鲂相似。

身体呈灰黑色,体背部略带黄铜色泽,各鳍青灰色。

团头鲂生长较快,体中型大,最大可达3千克,其肉味腴美,含肉量多,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翘嘴红鮊俗称大白鱼、白丝。

我国平原诸水系均产,以湖北、安徽和黑龙江省产量最多。

每年6~7月份和10~11月份为捕捞旺季。

翘嘴红鮊体型较大,常见为 2~2.5千克,最大者重达 10~15千克。

翘嘴红鮊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

体背浅棕色,体侧银灰色,腹面银白色,背鳍、尾鳍灰黑色,胸鳍、腹鳍、臀鳍灰白色。

其肉洁白鲜嫩,营养价值较高,唯多细刺,鲜食和腌制均宜细鳞斜颌鲴俗称沙姑子、黄条。

分布广,从黑龙江流域到珠江流域均有。

细鳞斜颌鲴体侧扁,背部较高,头小,吻钝。

体银白色,背部灰黑色,背鳍灰色,臀鳍淡黄色,尾鳍橘黄而后缘黑色,其他各鳍灰白色。

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胭脂鱼俗称黄排、火烧鳊。

胭脂鱼体形随生长而变化,幼时体高,成年体长。

体色也随生长而变化,幼鱼体侧有3条黑褐色横斑,稍大则体色灰褐并渲染有红紫色的彩晕;成鱼体色粉红或略带青紫色,从吻端至尾鳍基有1条猩红色的宽条。

胭脂鱼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

3~4月在江河上游急流石滩产卵,幼鱼和未成熟个体也见于江河中下游及湖泊中。

个体大,生长较快,是大型经济鱼类。

同时,也是胭脂鱼科分布在亚洲大陆的唯一的种,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泥鳅小型鱼,体圆筒形,体背及两侧灰黄色或暗褐色,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

头、体及各鳍均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膜的斑点排列成行。

除西部高原外,各地淡水水域中均产,以南方河网地带较多。

一年四季均可捕到,春季较多。

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黄颡鱼俗称黄腊丁、嘎牙子。

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宽而长的黑色断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鼻须一半白色一半黑色。

分布广,全国各主要水系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均有出产。

一般常年均产,4~10月份为旺季。

为常见的食用鱼类之一。

其肉质细嫩,昧道鲜美,小刺,多脂。

蛋白质含量 16.l克,脂肪0.7克,钙、磷含量居江河鱼类之冠,有益体强身、发奶之功效长吻鮠俗称江团、鮰鱼、淮王鱼。

一般体长 30余厘米,重 1干克,最大个体可达10千克。

全身无鳞,背鳍和胸鳍具硬刺,体粉红色,背部略带灰色,腹部白色,各鳍青灰色。

分布于长江及辽河等水域,肉质细嫩、味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且具药用价值。

其鳔特别肥厚,纹理呈笔架状,干制品为名贵的笔架鱼肚,系名贵菜肴,鱼中珍品鳜鱼俗称桂鱼。

体侧肩而高,背部隆起。

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和斑块。

江河、湖泊、水库均产,长江流域的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产量较多,为名贵的食用鱼,在国际市场上也颇受欢迎。

鱼刺少,肉丰厚细嫩洁白,以鲜肥不腻为其特点;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5克、脂肪3.5克。

其鳍刺有毒,被它刺伤会引起剧烈肿痛,应特别小心尼罗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

原产于约旦的坦噶尼喀湖,我国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并推广养殖。

尼罗罗非鱼外形类似鲫鱼,体侧扁,背较高。

体色因环境而有变化,在非繁殖期间为黄棕色,在繁殖期间,雄鱼的纵斑带消失,体色呈灰黑色,腹部黑色,头部淡红色,背、胸、尾鳍的边缘呈淡红色。

尼罗罗非鱼是罗非鱼中最大型的品种,而且骨刺少,肉质细嫩且富于弹性,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亦高,其风味可与海洋鲷鱼、比目鱼媲美淡水白鲳学名叫短盖巨脂鲤。

体侧扁,背部较厚,体呈银灰色,胸、腹、臀鳍呈红色。

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1985年引入广东等地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已在广东、浙江、福建等近10个省(市、区)进行商业性养殖生产。

该鱼生存水温在10℃~42℃,最适水温为28℃~30℃。

可单养也可同家鱼混养。

放养时间为5~6月份,商品鱼起捕上市为9~10月份。

淡水白鲳是热带和亚热带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鱼类,它除了具有罗非鱼的优点外,还有比罗非鱼生长快,耐低氧、易捕捞等特点。

该鱼肉质细嫩鲜美,属名贵淡水鱼类黄鳝又称鳝鱼,体细长,一般体长 25~40厘米,体呈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面灰白色。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均产,长江流域较多,4~8月为生产旺季。

为我国的特产经济鱼类。

其肉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厚,可食部分达65%。

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8克、脂肪0.9克,以及钙、磷、铁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黄鳝也有药用价值,具有补中益气、消炎祛毒、除风湿之功效甲鱼又称鳖或团鱼。

甲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螺、蚌、水生昆虫、蚯蚓、动物内脏等,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

甲鱼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B1、B2等,同时,甲鱼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滋阴、滋补、清热等功效乌鳢俗称黑鱼、财鱼。

全身青褐色,头、背包较深暗,腹部较淡。

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

全国各水系各类水域常年均有生产。

乌鳢含肉量高,肉白嫩鲜美,富有营养,每百克肉含蛋白质 19.8克、脂肪 l.4克,为最佳溜鱼片原料。

乌鳢出水后不易死亡,死后肌体也不易腐烂变质,便于运输加工。

其药用价值亦高,有祛湿利尿、去瘀生新、通气消肿等功效。

很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经济价值较高斑点叉尾鮰俗称沟鲶、河鲶。

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通过驯养已成为美国主要淡水鱼类。

近些年世界许多国家都纷纷引种养殖。

我国于1984年由湖北省首次从美国引进。

斑点叉尾鮰是大型的淡水鱼类,最大个体可达35干克以上,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消费者的欢迎,加工好的成品和半成品在西欧、日本等地均较畅销银鲫属鲫鱼的近缘亚种。

银鲫的体形及体色与普通鲫鱼极相似,但身体比普通鲫鱼显著地高且宽,体色较深,生长速度为普通鲫的2~3倍,个体也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公斤。

银鲫的生活习性与鲫相似,喜栖息于浅水、水草丛生、底质多淤泥的地方,产卵期一般在5月底至7月初,第一次性成熟的年龄多数为3龄。

银鲫具有食性广、易饲养、繁殖简便、生命力强、病害少、肉味佳、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为杂食性鱼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