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淡水鱼类的生物学分类

合集下载

动物生物学:17 鱼纲分类

动物生物学:17 鱼纲分类

鲨形总目和鳐形总目
体形 鳃孔 胸鳍与头侧 背鳍

鲨形总目 梭形 侧位 不相连 背位 歪尾
鳐形总目 盘形 腹位 相连
位于尾上 有或无
鲨形总目
1 六鳃鲨目
鳃孔6~7个. 代表动物: 扁头哈那鲨
2.虎鲨目
特征:头大吻钝,背鳍2个,前方各具1 枚鳍棘。 代表动物:狭纹虎鲨
2. 锯鲨目
特征:头平扁,吻长似剑状突出。 代表动物:锯鲨
箱魨
河鲀
肝脏和生殖腺 有河 鲀毒素
8 蟾鱼总目
特征:裸露,有小刺或小骨板;鳃孔小, 位于胸鳍外侧腹面,腹鳍胸位或喉位。4 (2)目
鮟鱇ānkāng目
代表动物:鮟鱇
头大而扁,常半埋在泥沙里,移 动头上的一排诱物和嘴边的一些 肉质附器,引诱吞食其他的鱼
裸躄bì鱼 Histrio histrio
鱼类的经济意义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鲨形总目板鳃亚纲鳐形总目软骨鱼纲全头亚纲鱼类总鳍亚纲硬骨鱼纲肺鱼亚纲硬鳞总目辐鳍亚纲全骨总目真骨总目软骨鱼纲硬骨鱼纲内骨骼软骨硬骨鳃间隔鳃间隔发达鳃孔末端附生皮质鳍条末端附生骨质鳍条肠内有螺旋瓣肠内无螺旋瓣生殖导管与生殖腺不直接相连雄鱼有鳍脚与生殖腺直接相连雄鱼无鳍脚板鳃亚纲与全头亚纲板鳃亚纲全头亚纲体形上颌与颅骨不愈合愈合腹鳍脚腹鳍脚腹前2鳃孔57对开口体表无鳃盖3上颌不与颅骨愈合4雄性仅腹鳍内侧有鳍脚6口位于头腹面7眼后有一喷水孔鲨形总目和鳐形总目鲨形总目鳐形总目体形胸鳍与头侧不相连相连背鳍代表动物
一 、鱼类的资源利用
食用 工业原料 医药 家禽家畜的饲料
思考题
名词解释: 韦伯氏器;侧线;鱼类的洄游
简答: 颌的出现在脊椎动物发展史上的进化意义? 鱼鳞有那些类型?有何特点?那些鱼类具此类鳞片? 鱼类的尾有那些类型?有何特点?那些鱼类具此类鳞 片? 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鳃有何区别? 简述鱼类是如何进行渗透压的调节的? 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鱼类的洄游?分那几种类型?研究洄游有什么 意义?

常见淡水鱼品种

常见淡水鱼品种

松鼠鳜鱼
臭鳜鱼

臭鳜鱼又称臭桂鱼、桶鲜鱼、桶鱼,腌鲜鱼,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 徽州菜的代表之一,在安徽徽州地区(徽州即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 所谓腌鲜,在徽州本地土话中有臭的意思。这“风味鳜鱼”闻起来 臭,吃起来香,肉质鲜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俗 名臭鳜鱼。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 制作过程有讲究,是把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左右的环 境中,用木桶腌制最好,肚皮朝上摆放,用山间青石头或河卵石压 住,时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气味。然后入油锅略煎, 配以猪肉片、笋片,小火红烧至汤汁浓缩而成。厚入味,同时骨刺 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

由来

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安徽贵池(今池州)、铜陵、大通 (今铜陵大通镇)等地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名贵水产——鳜鱼用 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当时有“桶鱼”之称),途中为防止鲜鱼 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 天抵达屯溪等地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 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 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延续下来, 至今盛誉不衰。
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是浙江杭州传统汉族风味名菜,属浙菜系。其年代可 追溯到宋朝,可谓是历史悠久。此道菜选用西湖草鱼作原料,烹制 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使其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
青鱼

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 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 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 之一。

狗鳝
银鱼

银鱼是淡水鱼,见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 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银鱼可分为小银鱼和大银鱼,其中大银 鱼可长到长约七至十厘米,很少长于15公分(6英寸)。口大,牙大而 尖利,掠食鱼。银鱼因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其 产于长江口,俗称面丈鱼、炮仗鱼、帅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 等。以太湖银鱼为代表。早在明代时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 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

鱼类生物学研究

鱼类生物学研究

鱼类生物学研究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而鱼类作为水生生物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水环境中占据着重要的生物地位。

同时,鱼类研究也为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演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和研究手段。

本文将从鱼类的分类、运动方式、生长发育、生态适应、行为习性等方面综述鱼类生物学的研究现状。

一、鱼类的分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丰富的一个类群,目前已经发现的鱼类品种有超过30,000种。

鱼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按照外形特点可以分为软骨鱼和硬骨鱼,按照鱼类的生殖方式可以分为卵生鱼和胎生鱼等等。

对于不同的分类方法,存在的鱼类品种也有一定差异。

因此,鱼类的分类也成为鱼类生物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鱼类的运动方式鱼类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两种:游泳和漂浮。

游泳是鱼类的主要运动方式,通过鱼鳍等机构在水中推进、转向和平衡。

不同种类鱼类的游泳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旗鱼以快速冲刺为主,深海鳕鱼则主要采取慢游方式。

另外,漂浮是由于鱼体密度为水的 1.03倍左右而产生的,鱼类可以通过自身控制上下升降来保持浮力平衡。

三、鱼类的生长发育鱼类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的研究关系到鱼类的生命周期、适应环境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

鱼类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到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不同种类鱼类生长的周期也不尽相同,短至几周,长至十数年甚至几十年。

同时,研究表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鱼类生长发育差异也很大。

四、鱼类的生态适应鱼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生存策略和适应机制。

作为水生生物,鱼类在进化过程中对各种水文环境、水温、水质以及猎食和竞争等因素都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

例如,淡水鱼能够在低氧环境下生存,海洋生物则具有耐盐适应能力。

对于这些生态适应的研究,能够揭示鱼类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下生存和繁衍。

五、鱼类的行为习性鱼类具有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性,例如觅食行为、求偶繁殖行为、群聚行为、迁徙行为等等。

淡水鱼类的栖息环境与食性

淡水鱼类的栖息环境与食性
避敌
淡水鱼类的食性也影响了它们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有些鱼类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 食,它们可能选择在有较多遮蔽物的水域栖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
栖息环境与食性的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
淡水鱼类的栖息环境和食性之间存在协同进化的关系。随着环境的变化,淡水鱼类的食性 和栖息环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适应性进化
淡水鱼类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其食性和栖息环境也会发生适应性进化。例如,一些 鱼类可能逐渐适应了新的食物来源或栖息环境,从而改变了其食性和栖息习性。
生态系统恢复
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措施,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 样性。
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栖息地保护
划定鱼类栖息地保护区,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栖息地行为。
栖息地恢复
对受损栖息地进行生态修复,如疏浚河道、清理垃圾等,改善鱼 类栖息环境。
人工鱼巢建设
在鱼类繁殖季节,建设人工鱼巢,为鱼类提供繁殖场所和产卵条 件。
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法,对受损水体进行 生态修复,提高水质。
水质监测
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体进行检测,确保 水质符合鱼类栖息要求。
水生植物与浮游生物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水生植物保护
保护水生植物群落,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浮游生物恢复
通过人工投放或自然恢复,增加浮游生物数量,为鱼类提供食物来 源。
分类
淡水鱼类种类繁多,根据其生活习性 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多个科、属和 种。常见的淡水鱼类有鲤鱼、鲫鱼、 草鱼、鲢鱼、鳙鱼等。
淡水鱼类的分布与数量
分布
淡水鱼类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球各地的淡水水域。在我国 ,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种类和数 量都非常丰富。
数量
由于淡水鱼类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因此在适宜的条件 下,它们的数量可以迅速增加。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污染 等原因,一些地区的淡水鱼类数量已经受到威胁。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导语淡水鱼,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

下面是淡水鱼有哪些,淡水鱼图片及文字说明,教会你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的淡水鱼。

鲤鱼(I i y鱼类,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

鲤科(Cyprinidae )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

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

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中文学名:鲤鱼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别称: 鲤拐子、鲤子草鱼(c a o y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

英文名:Grass carp 。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

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 余。

体青黄色。

头宽平,口端位,无须。

咽齿梳状。

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

3-4 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

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 左右。

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

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

中文学名:草鱼拉丁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别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乌青、草苞、草根(东北)、混子螺蛳青(lu 6s i q i n学名青鱼,是鲤形目、鲤科的脊椎动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比较多,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鲢、草、鳙)之一。

鱼类学分类名词解释

鱼类学分类名词解释

(1)正模标本或称模式标本:在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干标本中所选定的一个标本,或记载时所根据的单一标本。

(2)副模标本:正模标本以外的标本,曾经命名者在写原始描记时查看过。

(3)统模标本:原记载者所依据的若干标本中为曾选出一个为正模标本,则每个标本均称统模标本。

(4)选模标本:当新种的原始描记发表后,从一系列的统模标本中选出一个标本,作为该种的确定模式标本。

海鲢总目:海鲢目(海鲢)、鳗鲡目(鳗鲡、海鳗)、背棘鱼目鲱形总目:鲱形目----(鲥、鳓|、斑鰶、刀鲚、黄鲫、刀鱼)骨鳔总目:鼠鱚目鲤形目(草鱼、青鱼|、鲤鱼|、鲫鱼、鲢鱼、鳙鱼、团头鲂、长春鳊、马口鱼、红鳍鲌、翘嘴红鲌、蒙古红鲌、细鳞斜颌鲴、鲮、斑马鱼、泥鳅)脂鲤目、鲇形目(中华海鲶、鲶、胡子鲶、中华海鲶、黄颡鱼、斑点叉尾鮰)裸背电鳗目原棘鳍总目:鲑形目(虹鳟、大银鱼)巨口鱼总目:巨口鱼目灯笼鱼总目:仙鱼目(狗母鱼科、龙头鱼、长蛇鲻)、灯笼鱼目副棘鳍总目:鲑鲈目、鳕形目(鳕鱼)、鼬鳚目、蟾鱼目、鮟鱇目黑鮟康)、喉盘鱼目棘鳍总目:鳉形目(乔氏鱵、青鳉)、银汉鱼目、月鱼目、金眼鲷目、海鲂目、刺鱼目、刺鱼目、海蛾鱼目、海龙目(粗吻海龙、日本海马)豹鲂鮄目、合鳃目(黄鳝)、鲉形目(鲬、松江鲈、褐菖鮋)、鲈形目(油魣、鲻、鮻、四指马鮁、鲈鱼、鳜鱼、指印石斑鱼、短尾大眼鲷、日本方头鱼、竹荚鱼、大甲鯵、蓝圆鯵、黄鳍鲷、横带髭鲷、大黄鱼、小黄鱼、皮氏叫姑鱼、棘头梅童鱼、日本鰧、带鱼、刺鲳、银鲳、卵形鲳鯵、鲐鱼、蓝点马鲛、乌塘鳢、矛尾复鰕虎鱼、乌鳢)鲽形目(牙鲆、高眼鲽、木叶蝶、条鳎、短吻舌鳎)鲀形目(绿鳍马面鲀、条纹东方鲀)马口鱼:体有垂直条纹,上、下颌边缘波状,呈马蹄形,背鳍3,7,臀鳍3,8—10分布在东部各江河,摄食小型鱼类和昆虫,是目前湖泊、水库养殖的主要敌害之一。

斑马鱼:(斑马)生长快,水温适宜时,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卵、仔鱼透明,个体小,是很好的模式生物。

钓鱼技巧之钓具:钓鳑鲏鱼的技巧

钓鱼技巧之钓具:钓鳑鲏鱼的技巧

钓鳑鲏鱼的技巧
鳑鲏鱼是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鳑鲏亚科(鳑鲏属、鱊属、田中鳑鲏属)鱼类的统称,我国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常见个体3~10厘米,最大个体可达15厘米,接下来来讨论下钓鳑鲏鱼用几号钩子!
一、袖钩
袖钩是钓鳑鲏鱼常用的钩型,特点是钩条细、钩门窄、钩柄长、钩尖直、有或无倒刺,优点是钩身轻便于鱼吸食饵料、钩柄长便于中鱼后能快速卸鱼、钩型小适合钓小型鱼类,钓鳑鲏鱼可根据鱼情、水情、季节等因素选用0.1~2.0号袖钩。

二、秋田狐钩
秋田狐钩是钓鳑鲏鱼常用的钩型,特点是钩条细、钩门宽、钩柄长、钩尖直、有倒刺,优点是钩身轻便于鱼吞食钩饵、钩柄长便于挂蚯蚓等活饵,缺点是强度低易被大鱼拉变形,钓鳑鲏鱼可根据鱼情、水情、季节等因素选用1~2号秋田狐钩。

三、溪流钩
溪流钩是钓鳑鲏鱼常用的钩型,特点是钩条细、钩门宽、钩柄短、钩尖直、有倒刺,优点是钩身轻便于鱼吞食钩饵、钩门宽能牢牢钩住鱼嘴,缺点是强度低易被大鱼拉变形,钓鳑鲏鱼可根据鱼情、水情、季节等因素选用1~2号溪流钩。

四、伊豆钩
伊豆钩是钓鳑鲏鱼常用的钩型,特点是钩条适中、钩门窄、钩柄
长、钩尖呈歪嘴状、有倒刺,优点是中鱼率高且适合挂蚯蚓等活饵,缺点是易拉豁鱼唇且双钩作钓时子线易缠绕,钓鳑鲏鱼可根据鱼情、水情、季节等因素选用1~2号伊豆钩。

综上所述,鳑鲏鱼是小型淡水鱼类,常见个体3~10厘米,最大个体可达15厘米,钓鳑鲏鱼常用的鱼钩有0.1~2.0号袖钩、1~2号秋田狐钩、1~2号溪流钩、1~2号伊豆钩,尤以0.1~2.0号袖钩最好用。

河湖生物分类

河湖生物分类

河湖生物分类
河湖生物分类主要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等特征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河湖生物分类方式:
1.淡水鱼类:包括鲤形目、鲶形目、鳗形目等,其中常见的有鲤鱼、鲫鱼、鲈鱼、鲑鱼等。

2.甲壳类:包括虾、蟹等,其中河蟹是河湖中重要的经济生物之一。

3.软体动物:包括螺类、蚌类等,这些软体动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4.昆虫:包括蜻蜓、蚊子、水蝇等,这些昆虫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5.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它们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数量庞大的组成部分,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常见的分类方式,还可以按照生物的食性、生活习性等进行分类。

总之,河湖生物分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河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子鲶,亦称“塘虱”
胡子鲶,鱼纲,胡 子鲶科。体长约20 厘米,灰褐色。有 须4对。背鳍和臀 鳍均延长。胸鳍具 一硬刺,尾鳍圆形。 无鳞。鳃腔上方具 一树枝状辅呼吸器, 能呼吸空气。主产 于我国长江以南淡 水中。肉质细嫩。
鲥,广东人习惯称其为“三来鱼”,
鲥,鱼纲,鲱科。 体侧扁,长达70厘 米,银白色。上颌 中间有一缺刻,下 颌中间有一突起。 腹部具棱鳞。主食 浮游生物。春夏之 交,溯江产卵。初 入江时体内脂肪肥 厚,肉味鲜美,为 名贵鱼类。广东有 “春鳊秋鲤夏三来” 之说。
中华鲟
鱼纲,鲟科.体亚圆 筒形.青黄色,腹部 白色.吻尖突,口小, 腹位,口前具须2对. 左右鳃膜不相连.体 被5纵行骨板,裸出, 尾鳍歪形,上叶特 别发达,以无脊椎 动物和小鱼等为食. 性成熟迟.肉鲜美, 卵可制鱼子酱,鳔 和脊索可制鱼胶.
成体的中华鲟 体大而重,雄 体一般重68— 106公斤,雌 的130—250公 斤
鳗鲡:鱼纲,鳗鲡科。体长,圆筒形,长达六十余厘 米。背侧灰褐色,下方白色。背鳍和臀鳍延长,与尾 鳍相连;无腹鳍,鳞细小,埋没皮肤下。幼鱼呈柳叶 状,透明,经变态后在淡水中成长。肉质细嫩,富含 脂肪。为上等食用鱼类。
鲫鱼
鲫鱼: 鱼纲,鲤科。体侧扁,长达二十余厘米,背 面青褐色,腹面银灰色。口端位,无须。杂食性,分 布广。肉味鲜美,是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变种为 “金鱼”。
鲤鱼
鲤鱼: 鱼纲,鲤 科。体延长,稍侧 扁。青黄色,尾鳍 下叶红色。鳞大, 口下位,上腭两侧 各有二须。背鳍, 臀鳍均具硬刺,最 后一刺的后缘锯齿。 底层栖息,杂食性。 除淡水养殖外,也 适于稻田饲养。饲 养品种多,常见有 镜鲤,草鲤,荷色 鲤,红鲤等。
镜鲤 草鲤
锦鲤 红鲤
鳗鲡(亦称“白鳝”)
鳞胶和鮍胶
青鱼,亦称“黑鲩”
草鱼,亦称“鲩”
草鱼:鱼纲,鲤科。四大家鱼之一。体延长,亚圆筒 形,可长达一米余,重达70斤以上。青黄色,头宽平, 口端位,无须。咽头齿梳状。底栖鱼类,以水草为食。 鱼苗易得,生长迅速。
鲢,亦称“白鲢”
鲢:鱼纲,鲤科。四大家鱼之一。体侧扁较高,长 可达1米余,重达70斤,银灰色,口中大,眼下侧 位。腹面腹鳍前后均具肉棱。胸鳍末端伸达腹鳍基 底。形态和鳙鱼相似,栖息于中上层,以海绵状的 鳃耙滤食浮游植物。性活泼,善跳跃。鳞可制鱼鳞 胶和珍珠素。
属于软骨 硬鳞鱼类
中华鲟个体较大,寿命较长,最 长命者可达40龄
在产卵群体 中,雄鱼年 龄一般为9 至22龄;雌 鱼为16至29 龄。
鸭嘴鱼: 鱼纲,鲟科.
学名:匙吻鲟
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中华 鲟相似,是与中华鲟同属一 个家族的“兄弟”。原产于 美国中部和北部的湖泊和海 湾沿岸地带,因其上下颌突 出呈扁平鸭嘴状而得名。 50多厘米长的身子,又长 又扁的嘴巴已经占了一大半。 周身光滑,深灰色的鱼身, 没有鳞片;尝其味道,肉质 非常细嫩,鲜美无比,而且 刺少肉多,几乎就是一根龙 骨直连鸭嘴。
鳙,亦称“胖头鱼”。
鱼纲,鲤科。四大家鱼之一。体侧扁较高,长达1米 余,重达九十余斤。背面暗黑色,具不规则小黑斑。 头大,口中大,眼下侧位。腹面从腹鳍至肛门具肉棱。 栖息于中上层,以细密的鳃耙滤食浮游生物。
泥鳅,亦称“鰌”
泥鳅:鱼纲,鳅科。 体延长,亚圆筒形, 长达十余厘米。黄褐 色,具不规则黑色斑 点。口小,下位,有 须5对。尾鳍圆形。 鳞细小。栖息泥底, 水干枯时,常钻入泥 中;以甲壳类和昆虫 等为食。离水时能进 行肠呼吸。
“白饭鱼”
银鱼: 鱼纲,银鱼科。长约七至十厘米, 体细长,透明。头平扁。口大,两颌和口 盖常具锐牙。背鳍和脂鳍各一个。体光滑 无鳞。 以小型甲壳类为食。
我国常见 有太湖新银鱼 和间银鱼;太 湖新银鱼为太 湖,淀山湖等 地春季重要捕 捞对象,间银 鱼在上海俗称 “面条鱼”。 银鱼一般供鲜 食或晾鱼干。
鲫鱼与鲤鱼的区别
鲮,亦称“土鲮 鱼”
鲮,鱼纲,鲤科。 体侧扁,长三十厘 米左右。银灰色, 胸鳍上方数鳞具暗 斑。口小,下位, 具短须2对。上唇 细裂,下颌前缘扁 薄锐利。为底栖鱼 类。分布我过华南 及西南各地水系中, 生长迅速,肉味鲜 美。
鳊:“边鱼”,鱼纲,鲤科。
身体侧扁 头部很小 呈菱形 草食性鱼类 雄鱼第一根 胸鳍条肥厚 ,略呈波浪 形弯曲;
常见食用淡水鱼类的生物学分类
吻 口
胸鳍
背鳍 侧线
尾鳍 臀鳍 腹鳍
中华鲟
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 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 稀鱼类。
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 类之一。
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 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
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 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 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 长江流域,别处未见,真 可谓“活化石”。
• 鸭嘴鱼的骨头是透 明的,而且很脆, 可以咬碎了吃掉 。
• 鸭嘴鱼的适温范围 广。既不怕低温, 也能忍耐高温。
• 生长快。鸭嘴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淡水鱼类中生长最 快的鱼类之一。
• 主要是吃浮游动物 的
• 病情少 。
风鲚(亦称凤尾鱼):
风鲚: 鱼纲,鯷科。长13cm,体侧扁,尾部延长,颇 象一把刀。银白色。吻短略圆突,口大,端位,口裂 斜,胸鳍上部具有游离鳍条6条,臀鳍大,与尾鳍相 连。尾鳍不对称。无侧线,腹部具棱鳞。雌雄大小不 等。
• 俗称“子鲚”、又称“鲚鱼”,它为名贵 经济鱼类,是温州的著名特产,是下饭佐 酒的佳品,供鲜食或制罐头食品。
• 因其尾部分叉形状象凤凰的尾巴,短呈红 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凤尾鱼 是一种回游性小型鱼类,平时多栖息于外 海,每年春末夏初则成群由海入江,在中 下游的淡水入口处作产卵回游。
银鱼
团头鲂,亦称“武昌鱼”、“团头 团鳊头鲂”:鱼纲,鲤科。体高,侧扁,呈菱形,长达四
十厘米,重达6斤,腹面后部具内棱。头小,口宽, 上、下颌无角质突起。银灰色。下层栖息,草食性。 肉味腴美,脂肪丰富。静水繁殖,生长快,抗病力强。
青鱼:鱼纲,鲤科。 四大家鱼之一。体 延长,亚圆筒形, 可长达一米余,重 达100斤以上。青 黑色,鳍黑色。头 宽平,口端位,无 须。咽头齿臼齿状。 底栖鱼类,主食螺 蛳、蚌等软体动物 和水生昆虫。主产 于长江以南平原地 区。鳞、皮可制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