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书法)
合集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书法培训教育PPT教学讲座课件

第14法 左收右放
从新修的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一 个绿树 环绕的 休闲广 场。当 夜幕降 临时, 这儿就 沸腾了 起来。 年龄相 差甚远 的人在 这一同 嬉戏, 一同舞 蹈。这 是永泰 人民最 佳的娱 乐天地 。
凡左右结体者,以左收右放者居多。一独体字,如置 于左部,其形必变,以收敛而逊于右,“林”、 “双”、“晶”即是。
书法字体结构
书法字体的结构也称结字、结体、间架,是 指运用笔画组成疏密斜正、正合不同的字,形成 不同的体式风格。在注重书法的形式与用笔的同
从新修的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一 个绿树 环绕的 休闲广 场。当 夜幕降 临时, 这儿就 沸腾了 起来。 年龄相 差甚远 的人在 这一同 嬉戏, 一同舞 蹈。这 是永泰 人民最 佳的娱 乐天地 。
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 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 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 而不僵,正中求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从新修的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一 个绿树 环绕的 休闲广 场。当 夜幕降 临时, 这儿就 沸腾了 起来。 年龄相 差甚远 的人在 这一同 嬉戏, 一同舞 蹈。这 是永泰 人民最 佳的娱 乐天地 。
从新修的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一 个绿树 环绕的 休闲广 场。当 夜幕降 临时, 这儿就 沸腾了 起来。 年龄相 差甚远 的人在 这一同 嬉戏, 一同舞 蹈。这 是永泰 人民最 佳的娱 乐天地 。
目录
1 书法字体结构概念 2 书法结构方法技巧
从新修的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一 个绿树 环绕的 休闲广 场。当 夜幕降 临时, 这儿就 沸腾了 起来。 年龄相 差甚远 的人在 这一同 嬉戏, 一同舞 蹈。这 是永泰 人民最 佳的娱 乐天地 。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PPT课件

教
序
褚遂良楷书代表作。
》
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人笔
欧
称力 为险
阳
“劲
询
欧, 体结
《
”构
九
独
成
异 ,
宫
后
》
(三)张旭和怀素 二人为草书“二绝”,世人谓:
张旭为颠 怀素为狂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 《饮中八仙歌》
• 张旭书法得于“二王”而又能独创。狂 草是其在书法上的创新。 其狂草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 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痛快淋 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
渐渐恢复了生机。作为文房四宝的故乡的安徽宣城,是
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和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 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 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举世闻名,为历代文 人墨客所追捧。
二、古代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精品 (一)王羲之
柔作《 变,肚 化其痛 ,字帖 神用》 采笔是 奕顿张 奕挫旭 。使书
转法 ,代 刚表
怀素的狂草,用笔
圆劲有力,使转如 环,奔放流畅,一 气呵成。
怀素的草书,较张 旭笔法变化丰富。
代表作《自叙帖》,其真迹龙飞凤舞,舒缓飘 逸,从容不迫,不同凡响。
(四)颜真卿
不仅完成了楷书变化,而 且还倡导了行草变化。
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六)苏轼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 于前代书法名家,而能自 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 天真烂漫之趣。 宋元尚意书风的代表。
其《黄州寒食诗帖》(《寒食帖》) 被世人称誉为 “天下第三行书”。
《中国传统文化》第七章

7
墨产生于西周宣王时期。 东周时期,墨已经被广泛用于文字书写,且人工墨因质量优于天然墨而逐渐被认知 和推广。秦汉时期,松烟墨成为书法家们的最爱。 到了魏晋时期,松烟墨的生产已走向全面成熟。 隋唐时期,一种被称为“易墨”的墨一枝独秀。 宋元时期,“徽墨”又代之而起。明清时期,墨的发展突飞猛进,最引人注目的就 是不用研磨又有同等效果的墨汁的诞生。
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 书法绘画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书法艺术
第一节
绘画艺术
第二节
象外之意
第三节
2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书法艺术
汉字的书写对中国人来说,能够表达许多 不能用语言所表达出的、较字面意义更为丰富 的东西。不像文学作品需要许多文字才能表达 作者的思想,对书法而言,单从书法风格就能 反映书写者的内心。这种强烈的神秘主义,在 传统文人看来就成了一种个人修为和品行的见 证和表征。既然书法能够“一字见心”,而儒 家道统又特别注重个人的修为与品性,甚至将 修为与品性当作为官、为士的必然要求,那么 书法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一门提高修为与品性的 独特艺术。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 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 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历来为 书家所重。
12
(三)书法字体的演变
3.楷书 楷书又称为正书。 楷书起源于魏晋时代,南北朝时分流
发展,到隋朝开始融合,唐朝时发展成熟, 并作为正体字一直流行到今天。与隶书相 比,楷书的点、画形式更加丰富,且出现 了新的笔画。
18
所谓意态,包括体势和神态两部分,两者都可以在书法作品中得以体现。 字的体势和神态都是结构的表现。 书法无论是节奏还是结构,都能表现出独特的意态美。 欣赏书法作品,必须懂得欣赏字的体势和神态所表现的独特韵味。
墨产生于西周宣王时期。 东周时期,墨已经被广泛用于文字书写,且人工墨因质量优于天然墨而逐渐被认知 和推广。秦汉时期,松烟墨成为书法家们的最爱。 到了魏晋时期,松烟墨的生产已走向全面成熟。 隋唐时期,一种被称为“易墨”的墨一枝独秀。 宋元时期,“徽墨”又代之而起。明清时期,墨的发展突飞猛进,最引人注目的就 是不用研磨又有同等效果的墨汁的诞生。
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 书法绘画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书法艺术
第一节
绘画艺术
第二节
象外之意
第三节
2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书法艺术
汉字的书写对中国人来说,能够表达许多 不能用语言所表达出的、较字面意义更为丰富 的东西。不像文学作品需要许多文字才能表达 作者的思想,对书法而言,单从书法风格就能 反映书写者的内心。这种强烈的神秘主义,在 传统文人看来就成了一种个人修为和品行的见 证和表征。既然书法能够“一字见心”,而儒 家道统又特别注重个人的修为与品性,甚至将 修为与品性当作为官、为士的必然要求,那么 书法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一门提高修为与品性的 独特艺术。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 代表作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 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历来为 书家所重。
12
(三)书法字体的演变
3.楷书 楷书又称为正书。 楷书起源于魏晋时代,南北朝时分流
发展,到隋朝开始融合,唐朝时发展成熟, 并作为正体字一直流行到今天。与隶书相 比,楷书的点、画形式更加丰富,且出现 了新的笔画。
18
所谓意态,包括体势和神态两部分,两者都可以在书法作品中得以体现。 字的体势和神态都是结构的表现。 书法无论是节奏还是结构,都能表现出独特的意态美。 欣赏书法作品,必须懂得欣赏字的体势和神态所表现的独特韵味。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PPT课件

.
18
1、书法欣赏的条件
第一,欣赏着应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俗话说,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俗者见 俗。”任何事物在不同人眼中会产生不同的看 法和结论。
第二,欣赏者对书法应有广泛深刻的体验。刘 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观千剑而后识器,超 千曲而后晓声。”的名言。
第三,欣赏者要掌握一定的文房四宝知识及其
.
23
苏轼《寒食帖》
.
24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 章法特点:通篇结构大小、长短、疏密 等变化迷离。在有意无意中流露出一种 不事。
.
25
字法
• 字法即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通
过违与和、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向与背、松与 紧、平与险、避与就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这就 是理想的字法。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 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章法再美,只是一个形式感的
.
27
“圆”,线条饱满、结实,具有浮雕感,能表现出 充实圆劲的力度。圆的线条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也就 是古人“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 所比喻 的效果。
再谈“涩”。涩者,不浮滑,不流畅之谓也。用 在书写中的用笔上,就是线条冲破纸面的阻力,挣扎 奋进的艺术效果,如前人所提到的“屋漏痕”,不仅 是圆的,而且也是涩的。
方
均匀 平直
笔
多曲笔 多波磔
画
蚕头燕尾
字
瘦长 横扁
形
.
7
篆书与隶书的书体特点
篆书
结 构
平衡对称
隶书 左右舒展
风 格
端庄
活泼
.
8
3、草书——简洁飞动的线条
草书:为了书写简 便在隶书基础上 演变出来的。
中华传统文化书法培训教育图文PPT教学课件

第9法 上收下展
花骨朵在阳光照耀下,慢慢地长大了 ,开始 开出了 小花, 它开出 的小花 中间有 点发黑 。花朵 的周围 是橘色 的,边 缘渐渐 的过渡 成金黄 色,慢 慢的舒 展开来 ,最后 变成一 朵朵金 灿灿的 小金菊 花了, 真是美 极了。 一阵微 风吹过 ,从花 蕊中散 发出阵 阵清香 。
变,”首点者,应以 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
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
笔技法之要诀。
花骨朵在阳光照耀下,慢慢地长大了 ,开始 开出了 小花, 它开出 的小花 中间有 点发黑 。花朵 的周围 是橘色 的,边 缘渐渐 的过渡 成金黄 色,慢 慢的舒 展开来 ,最后 变成一 朵朵金 灿灿的 小金菊 花了, 真是美 极了。 一阵微 风吹过 ,从花 蕊中散 发出阵 阵清香 。
第8法 竖笔等距
花骨朵在阳光照耀下,慢慢地长大了 ,开始 开出了 小花, 它开出 的小花 中间有 点发黑 。花朵 的周围 是橘色 的,边 缘渐渐 的过渡 成金黄 色,慢 慢的舒 展开来 ,最后 变成一 朵朵金 灿灿的 小金菊 花了, 真是美 极了。 一阵微 风吹过 ,从花 蕊中散 发出阵 阵清香 。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 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 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 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花骨朵在阳光照耀下,慢慢地长大了,开始开出了小花,它开出的小花中间有点发黑。花朵的周围是橘色的,边缘渐渐的过渡成金黄色,慢慢的舒展开来,最后变成一朵朵金灿灿的小金菊花了,真是美极了。一阵微风吹过,从花蕊中散发出阵阵清香。
第6法 底竖斜位
花骨朵在阳光照耀下,慢慢地长大了 ,开始 开出了 小花, 它开出 的小花 中间有 点发黑 。花朵 的周围 是橘色 的,边 缘渐渐 的过渡 成金黄 色,慢 慢的舒 展开来 ,最后 变成一 朵朵金 灿灿的 小金菊 花了, 真是美 极了。 一阵微 风吹过 ,从花 蕊中散 发出阵 阵清香 。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ppt课件

38
书法入门行笔视频
C:\Users\hp\Desktop\现代教育技术PPT\0001.优酷网-南京师范大学孙植 博士书法教学视频.flv
39
C:\Users\hp\Desktop\现代教育技术PPT\0001.优酷网-毛笔书法教学视频---毛笔基本笔划--长横-0001.flv C:\Users\hp\Desktop\现代教育技术PPT\0001.优酷网-毛笔书法教学视
频----毛笔基本笔划--长横-0002.flv
40
41
3
4
欣赏书法作品,说说汉字演化的过程与各种字体的特点。
5
汉字演化的过程
6
甲骨文(商周早期)
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 用龟甲或兽骨 进行占卜,然 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刻在甲骨 上,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 保存。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 的文字,因为刻在龟甲和兽骨 上,人们称之为甲骨文。
这片甲骨上记载了商王祭祀、 乘车狩猎等活动,所刻的文字 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
泰山刻石 9
隶书(汉)
字形扁方, 左右伸展; 左波右磔, 蚕头燕尾。
曹全碑
10
在书体演变过程中,由隶书向楷书、行书、草书 同时演变,大概在魏晋时期均已出现了。
11
草书又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草 体;今草是章草的进一步草化。
12
楷书脱化于隶书和章草。孕育于汉代,始于三 国,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代是鼎盛时期。
力 险
阳
劲
,
询
结
构
《
独
异 ,
九
后 人
成
称 为
宫
“
欧
》
体
27
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
28
书法入门行笔视频
C:\Users\hp\Desktop\现代教育技术PPT\0001.优酷网-南京师范大学孙植 博士书法教学视频.flv
39
C:\Users\hp\Desktop\现代教育技术PPT\0001.优酷网-毛笔书法教学视频---毛笔基本笔划--长横-0001.flv C:\Users\hp\Desktop\现代教育技术PPT\0001.优酷网-毛笔书法教学视
频----毛笔基本笔划--长横-0002.flv
40
41
3
4
欣赏书法作品,说说汉字演化的过程与各种字体的特点。
5
汉字演化的过程
6
甲骨文(商周早期)
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 用龟甲或兽骨 进行占卜,然 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刻在甲骨 上,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 保存。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 的文字,因为刻在龟甲和兽骨 上,人们称之为甲骨文。
这片甲骨上记载了商王祭祀、 乘车狩猎等活动,所刻的文字 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
泰山刻石 9
隶书(汉)
字形扁方, 左右伸展; 左波右磔, 蚕头燕尾。
曹全碑
10
在书体演变过程中,由隶书向楷书、行书、草书 同时演变,大概在魏晋时期均已出现了。
11
草书又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草 体;今草是章草的进一步草化。
12
楷书脱化于隶书和章草。孕育于汉代,始于三 国,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代是鼎盛时期。
力 险
阳
劲
,
询
结
构
《
独
异 ,
九
后 人
成
称 为
宫
“
欧
》
体
27
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
28
精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书法资料PPT课件

68
书法美表现在“实”与“虚”两个方 面。
“实”是有形的——用笔、结构、章 法等
“虚”是无形的——神采、气韵、意 境等
69
古人往往用时代整体的审美风貌来概括 不同时代书法的艺术特征,即所谓:
晋人尚韵 唐人尚法 宋人尚意 元明人尚姿 清人尚变
70
第二节 中国古代艺术与
中国传统文化
71
一、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审美 境界
4
中国传统艺术包括: 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 舞蹈、戏剧、曲艺等门类。
5
书法
6
绘画
7
雕塑
8
建筑
9
音乐
10
舞蹈
11
戏曲
12
曲艺
13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中国古代书法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艺术
与中国传统文化
14
第一节
古代书法艺术
15
一、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基础
55
寒食诗帖
56
苏 轼 前 赤 壁 赋
57
58
当代评家曾将“天下三行书”作了对 比 《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 《祭侄帖》是贤哲圣达的风格; 《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59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书法
米芾书法
蔡襄书法 60
(七)赵孟頫
元代书法家以赵孟頫为 第一,擅长篆、隶、楷、行、 草各体。于楷书、行书、小 楷皆精。
51
笔画敦厚,沉着稳健
柳 公 权 《 神 策 军 碑 》
52
柳 公 权 《 玄 秘 塔 》
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53
(六)苏轼
书法美表现在“实”与“虚”两个方 面。
“实”是有形的——用笔、结构、章 法等
“虚”是无形的——神采、气韵、意 境等
69
古人往往用时代整体的审美风貌来概括 不同时代书法的艺术特征,即所谓:
晋人尚韵 唐人尚法 宋人尚意 元明人尚姿 清人尚变
70
第二节 中国古代艺术与
中国传统文化
71
一、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审美 境界
4
中国传统艺术包括: 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 舞蹈、戏剧、曲艺等门类。
5
书法
6
绘画
7
雕塑
8
建筑
9
音乐
10
舞蹈
11
戏曲
12
曲艺
13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中国古代书法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艺术
与中国传统文化
14
第一节
古代书法艺术
15
一、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基础
55
寒食诗帖
56
苏 轼 前 赤 壁 赋
57
58
当代评家曾将“天下三行书”作了对 比 《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 《祭侄帖》是贤哲圣达的风格; 《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59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书法
米芾书法
蔡襄书法 60
(七)赵孟頫
元代书法家以赵孟頫为 第一,擅长篆、隶、楷、行、 草各体。于楷书、行书、小 楷皆精。
51
笔画敦厚,沉着稳健
柳 公 权 《 神 策 军 碑 》
52
柳 公 权 《 玄 秘 塔 》
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53
(六)苏轼
中华传统文化书法培训教育内容PPT演示

时,也要注重书法的结构。字的结构是通过笔画 来完成的,要在掌握笔画的基础上完成结构。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第11法 上正下斜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第4法 中直对正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 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 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 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生存,它的形状像手掌一样,并且满身长着细细的像针一样的刺。记得上次妈妈刚买回的仙人掌,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凳子上了,我也没注意一屁股坐上去了疼得我嗷嗷大叫。
第10法 上展下收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第11法 上正下斜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第4法 中直对正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 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 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 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生存,它的形状像手掌一样,并且满身长着细细的像针一样的刺。记得上次妈妈刚买回的仙人掌,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凳子上了,我也没注意一屁股坐上去了疼得我嗷嗷大叫。
第10法 上展下收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真卿、柳公权、 欧阳询、 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 洛神赋
赵孟頫行书代表作。行 中兼楷的结体、点画, 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 王献之《洛神赋》的神 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 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 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 秀
清代 郑板桥
其书法“隶篆参合行楷,非古非今, 非隶非楷,纵横错落,自成体貌”。
草书又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草 体;
今草是章草的进一步草化。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 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 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
章草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 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楷书脱化于隶书和章草。 孕育于汉代,始于三国, 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代 是鼎盛时期。
《祭侄季明文稿》(简称《祭侄帖》),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五)柳公权
柳氏书法以楷体擅名。
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避 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画 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世称 “颜筋柳骨”。 其代表作有《金刚经》、《神 策军碑》、《玄秘塔》等。
柳公权《神策军碑》 笔画敦厚,沉着稳健
柳公权《玄秘塔》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继承家 法,书风似其父,但更有逸气, 英俊豪迈,进一步扭转了当时 的古拙书风,称为“破体” 。
他工草、隶,兼精诸体,尤以 行草为长。
《洛神赋》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是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 表作。原作是写在麻笺jiān上, 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 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 赋》,但流传到唐宋时代就 已经残损并失传了。现流传 下来的刻本为宋代根据真迹 上石的拓本。
怀素 狂草
(四)颜真卿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与柳 公权并称“颜柳”,与赵孟頫fǔ、柳公权、 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创 “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又善诗 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等,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不仅完成了楷书变法,而且还倡导了行草 变化。
飞白
飞白本是一种特殊的书写方法。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 都门的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 行,有一种特殊的表现效果,蔡邕(yōng)见后,归作" 飞白书"。这种书写方法,用笔若飞,其间丝丝露白,如 枯笔所致,却是刻意而为。 “飞白”书体到了唐代更是大盛,太宗、高宗和武则天, 均擅“飞白”,并肇始以“飞白”御书恩赐股肱臣下之 先例。 宋代“飞白”同样蔚然成风,特别是宋太宗,笃好此体, 一生勤习不废,大量赐与近臣。 元明清乃至近代,飞白书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逐渐在书 坛上黯淡下来。当然,在此期间还有一些书家擅用飞白, 但终难使飞白书复苏振兴。 语言运用中,飞白可以是记录或援用他人的语言错误, 也可以是作者自己有意识的写错或说错一些话,以求得 幽默效果。 从使用语言因素的角度,飞白又可分为语音飞白、文字 飞白、词语飞白、语法飞白和逻辑飞白
当代评家曾将“天下三行书”作了对比
《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 《祭侄帖》是贤哲圣达的风格; 《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书法
米芾书法
蔡襄书法
(七)赵孟頫
元代书法家以赵孟頫fǔ为第一。 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 于楷书、行书、小楷皆精。 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 十一世孙,南宋末至元初著名 书法家、画家、诗人,被称作 “元人冠冕”,号松雪道人
第二,结构的存在,使书法的线条在更大的范围 内丰富自己的表现力。
第三,书法的特殊风貌与汉字的象形性也分不开。
课堂链接
欣赏书写行书《酒德颂》
课堂小结
书法作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瑰宝,其深厚的 内涵是不言而喻的。规范、端正、整洁地书 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我 们要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具有对书法欣赏的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 的基本素养。
唐代是书法艺术的高峰期。书法出现了 全新的审美趣味,表现为宽阔舒放,气 度轩昂,在展示个性特征时又具有法度 规矩。 楷、草、篆、隶、行各体皆精而 大师辈出。
“宋人尚意”、“明人尚姿”
中的“意”和“姿”,也无非是指 宋、明书法家在前代书法艺术的基 础上,力求出新,通过对形式美的 追求所寄托于其中的情感意韵。
艺术在古代中国一直被视为道德感化和政 治感化的手段。古代艺术家讲道德、讲个 人人格修养,重视内心体验的善与美的统 一。
如:
书法讲字如其人。 绘画要把外物人格化,画梅、兰、竹 书法艺术的主要优势在于 :
第一,方结构使线条组织不至于杂乱无章,而是有 一个明确的中心。
“清人尚变” 主要是指清嘉庆、
道光时,许多学者由金石学入手, 自然地转入研究书学、书法,促成 了清代书法的大变革。
“碑学之兴”,“篆隶之胜” 是清代有别于前代的最显著的特点。
四、中国古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一、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审美 境界 “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
是古代艺术的最高目标和评价标准。如书法,在象形 和艺术品格这两点上,是与绘画同构的。它们具有的 共同审美文化本质,都是自然与人工、天与人的统一。
》
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欧
后笔
阳
人力
称险
询
为劲 “,
《
欧结 体构
九
”独
成
异
,
宫
》
(三)张旭和怀素
二人为草书“二绝”,世人谓: 张旭为颠 怀素为狂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张旭书法得于“二王”而又能独创。 狂草是其在书法上的创新。
二、体现“中和”的审美意识与风格
古代画家以儒家的“中庸”思想观照自 然与社会,创造了展示人与自然相调和、 融洽的艺术。
建筑中的方位格局 戏剧中的团圆结局 绘画中的黑白布局 书法中的刚柔用笔 都是在追求平衡与和谐的中和之美
三、注重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
受儒家伦理文化背景的制约,中国古代艺术思想 极为注重艺术作品的伦理教化作用。 孔子说:“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艺术与德仁是相通的,或者说是以道德精神为内在 根据的。
结体遒劲,字字严谨, 一丝不苟 。
(六)苏轼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 于前代书法名家,而能自 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 天真烂漫之趣。
宋元尚意书风的代表。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被世人称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 《书前赤壁赋》
苏轼书法初学兰亭, 中年学颜真卿、杨凝 式,结体稳密,笔势 圆劲有韵,此卷行楷 书,结字矮扁而紧密, 笔墨丰润沉厚,是苏 轼中年时期少见的用 意之作。
作业
怎样理解传统文化中“书(字)如其人” 的价值判断?
(二)唐初四大家
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 (“初唐四大家”)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立新 的楷书规范。
褚遂良
祖籍今河南禹州,唐朝 政治家、书法家。
《唐人书评》称褚书 “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传世碑刻有《雁塔圣教 序》、《《孟法师碑》 等。
褚
遂
良
《
雁
塔
圣
教
序
褚遂良楷书代表作。
其狂草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 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 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肚痛帖》是张旭书法代表作,其字
用笔顿挫使转,刚柔变化,神采奕奕。
怀素的狂草,用笔圆 劲有力,使转如环, 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怀素的草书,较张旭 笔法变化丰富。
代表作《自叙帖》,其真迹龙飞凤舞, 舒缓飘逸,从容不迫,不同凡响。
江苏兴化人,清朝学者、书画家、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 《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 《郑板桥集》
郑板桥 楷书立轴 2004年拍卖38万元
三、书法艺术美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概括了书法艺术 的独特的抽象精神。
书法美表现在“实”与“虚”两个方面。 “实”是有形的——用笔、结构、章法等 “虚”是无形的——神采、气韵、意境等
古人往往用时代整体的审美风貌来概括 不同时代书法的艺术特征,即所谓:
晋人尚韵 唐人尚法 宋人尚意 元明人尚姿 清人尚变
“晋人尚韵”主要指的是:
魏晋士大夫崇尚“清谈”、 “玄 谈”、“通脱” 讲求率性自然等 所谓“魏晋风度”在书法艺术上的 表现出的一种尚意、重韵的审美风 貌。
“唐人尚法”中的 “法”有法度、规范 的意思。
(
艺 术
中 国
书 法
传 统
)
文
化
壹 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基础
贰
古代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精品
叁
书法艺术美
肆
中国古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文字演变
一、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基础
其一,书法艺术奠基于方块汉字的造型基础之上。 其二,独特的书法艺术有赖于独特的书写工具。
篆书出现最早, 又分为大篆和小篆
隶书首创于秦, 到汉代发展起来。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体之间 的一种书体。自汉代以来一 直风行于世。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就是独特的书写工 具,直接参与和促成了书法家的艺术创作。
二、古代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精品
(一)王羲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 “书圣”之称。他擅长楷、行、草、飞 白等各体。主要作品有楷书《黄庭经》、 草书《十七帖》、行书《快雪时晴贴》 《兰亭序》等。其中《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书法刚柔相济,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其字奇而正,雄而逸, 健而美,为书法创立了至高的准 则。
传世的王羲之的字,现存的楷书有《乐 毅注》、《黄庭经》、《东方朔画赞》 等;
行书有《兰亭序》摹本、刻本。
《兰亭序》是王的行书代表作,是其一生中的顶 峰之作。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赵孟頫 洛神赋
赵孟頫行书代表作。行 中兼楷的结体、点画, 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 王献之《洛神赋》的神 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 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 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 秀
清代 郑板桥
其书法“隶篆参合行楷,非古非今, 非隶非楷,纵横错落,自成体貌”。
草书又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草 体;
今草是章草的进一步草化。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 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 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
章草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 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楷书脱化于隶书和章草。 孕育于汉代,始于三国, 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代 是鼎盛时期。
《祭侄季明文稿》(简称《祭侄帖》), 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五)柳公权
柳氏书法以楷体擅名。
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避 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画 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世称 “颜筋柳骨”。 其代表作有《金刚经》、《神 策军碑》、《玄秘塔》等。
柳公权《神策军碑》 笔画敦厚,沉着稳健
柳公权《玄秘塔》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继承家 法,书风似其父,但更有逸气, 英俊豪迈,进一步扭转了当时 的古拙书风,称为“破体” 。
他工草、隶,兼精诸体,尤以 行草为长。
《洛神赋》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是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 表作。原作是写在麻笺jiān上, 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 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 赋》,但流传到唐宋时代就 已经残损并失传了。现流传 下来的刻本为宋代根据真迹 上石的拓本。
怀素 狂草
(四)颜真卿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与柳 公权并称“颜柳”,与赵孟頫fǔ、柳公权、 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创 “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又善诗 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等,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不仅完成了楷书变法,而且还倡导了行草 变化。
飞白
飞白本是一种特殊的书写方法。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 都门的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 行,有一种特殊的表现效果,蔡邕(yōng)见后,归作" 飞白书"。这种书写方法,用笔若飞,其间丝丝露白,如 枯笔所致,却是刻意而为。 “飞白”书体到了唐代更是大盛,太宗、高宗和武则天, 均擅“飞白”,并肇始以“飞白”御书恩赐股肱臣下之 先例。 宋代“飞白”同样蔚然成风,特别是宋太宗,笃好此体, 一生勤习不废,大量赐与近臣。 元明清乃至近代,飞白书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逐渐在书 坛上黯淡下来。当然,在此期间还有一些书家擅用飞白, 但终难使飞白书复苏振兴。 语言运用中,飞白可以是记录或援用他人的语言错误, 也可以是作者自己有意识的写错或说错一些话,以求得 幽默效果。 从使用语言因素的角度,飞白又可分为语音飞白、文字 飞白、词语飞白、语法飞白和逻辑飞白
当代评家曾将“天下三行书”作了对比
《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 《祭侄帖》是贤哲圣达的风格; 《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书法
米芾书法
蔡襄书法
(七)赵孟頫
元代书法家以赵孟頫fǔ为第一。 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 于楷书、行书、小楷皆精。 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 十一世孙,南宋末至元初著名 书法家、画家、诗人,被称作 “元人冠冕”,号松雪道人
第二,结构的存在,使书法的线条在更大的范围 内丰富自己的表现力。
第三,书法的特殊风貌与汉字的象形性也分不开。
课堂链接
欣赏书写行书《酒德颂》
课堂小结
书法作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瑰宝,其深厚的 内涵是不言而喻的。规范、端正、整洁地书 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我 们要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具有对书法欣赏的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 的基本素养。
唐代是书法艺术的高峰期。书法出现了 全新的审美趣味,表现为宽阔舒放,气 度轩昂,在展示个性特征时又具有法度 规矩。 楷、草、篆、隶、行各体皆精而 大师辈出。
“宋人尚意”、“明人尚姿”
中的“意”和“姿”,也无非是指 宋、明书法家在前代书法艺术的基 础上,力求出新,通过对形式美的 追求所寄托于其中的情感意韵。
艺术在古代中国一直被视为道德感化和政 治感化的手段。古代艺术家讲道德、讲个 人人格修养,重视内心体验的善与美的统 一。
如:
书法讲字如其人。 绘画要把外物人格化,画梅、兰、竹 书法艺术的主要优势在于 :
第一,方结构使线条组织不至于杂乱无章,而是有 一个明确的中心。
“清人尚变” 主要是指清嘉庆、
道光时,许多学者由金石学入手, 自然地转入研究书学、书法,促成 了清代书法的大变革。
“碑学之兴”,“篆隶之胜” 是清代有别于前代的最显著的特点。
四、中国古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一、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审美 境界 “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
是古代艺术的最高目标和评价标准。如书法,在象形 和艺术品格这两点上,是与绘画同构的。它们具有的 共同审美文化本质,都是自然与人工、天与人的统一。
》
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欧
后笔
阳
人力
称险
询
为劲 “,
《
欧结 体构
九
”独
成
异
,
宫
》
(三)张旭和怀素
二人为草书“二绝”,世人谓: 张旭为颠 怀素为狂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张旭书法得于“二王”而又能独创。 狂草是其在书法上的创新。
二、体现“中和”的审美意识与风格
古代画家以儒家的“中庸”思想观照自 然与社会,创造了展示人与自然相调和、 融洽的艺术。
建筑中的方位格局 戏剧中的团圆结局 绘画中的黑白布局 书法中的刚柔用笔 都是在追求平衡与和谐的中和之美
三、注重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
受儒家伦理文化背景的制约,中国古代艺术思想 极为注重艺术作品的伦理教化作用。 孔子说:“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艺术与德仁是相通的,或者说是以道德精神为内在 根据的。
结体遒劲,字字严谨, 一丝不苟 。
(六)苏轼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 于前代书法名家,而能自 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 天真烂漫之趣。
宋元尚意书风的代表。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被世人称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 《书前赤壁赋》
苏轼书法初学兰亭, 中年学颜真卿、杨凝 式,结体稳密,笔势 圆劲有韵,此卷行楷 书,结字矮扁而紧密, 笔墨丰润沉厚,是苏 轼中年时期少见的用 意之作。
作业
怎样理解传统文化中“书(字)如其人” 的价值判断?
(二)唐初四大家
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 (“初唐四大家”)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立新 的楷书规范。
褚遂良
祖籍今河南禹州,唐朝 政治家、书法家。
《唐人书评》称褚书 “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传世碑刻有《雁塔圣教 序》、《《孟法师碑》 等。
褚
遂
良
《
雁
塔
圣
教
序
褚遂良楷书代表作。
其狂草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 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 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肚痛帖》是张旭书法代表作,其字
用笔顿挫使转,刚柔变化,神采奕奕。
怀素的狂草,用笔圆 劲有力,使转如环, 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怀素的草书,较张旭 笔法变化丰富。
代表作《自叙帖》,其真迹龙飞凤舞, 舒缓飘逸,从容不迫,不同凡响。
江苏兴化人,清朝学者、书画家、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 《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 《郑板桥集》
郑板桥 楷书立轴 2004年拍卖38万元
三、书法艺术美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概括了书法艺术 的独特的抽象精神。
书法美表现在“实”与“虚”两个方面。 “实”是有形的——用笔、结构、章法等 “虚”是无形的——神采、气韵、意境等
古人往往用时代整体的审美风貌来概括 不同时代书法的艺术特征,即所谓:
晋人尚韵 唐人尚法 宋人尚意 元明人尚姿 清人尚变
“晋人尚韵”主要指的是:
魏晋士大夫崇尚“清谈”、 “玄 谈”、“通脱” 讲求率性自然等 所谓“魏晋风度”在书法艺术上的 表现出的一种尚意、重韵的审美风 貌。
“唐人尚法”中的 “法”有法度、规范 的意思。
(
艺 术
中 国
书 法
传 统
)
文
化
壹 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基础
贰
古代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精品
叁
书法艺术美
肆
中国古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文字演变
一、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基础
其一,书法艺术奠基于方块汉字的造型基础之上。 其二,独特的书法艺术有赖于独特的书写工具。
篆书出现最早, 又分为大篆和小篆
隶书首创于秦, 到汉代发展起来。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体之间 的一种书体。自汉代以来一 直风行于世。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就是独特的书写工 具,直接参与和促成了书法家的艺术创作。
二、古代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精品
(一)王羲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 “书圣”之称。他擅长楷、行、草、飞 白等各体。主要作品有楷书《黄庭经》、 草书《十七帖》、行书《快雪时晴贴》 《兰亭序》等。其中《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书法刚柔相济,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其字奇而正,雄而逸, 健而美,为书法创立了至高的准 则。
传世的王羲之的字,现存的楷书有《乐 毅注》、《黄庭经》、《东方朔画赞》 等;
行书有《兰亭序》摹本、刻本。
《兰亭序》是王的行书代表作,是其一生中的顶 峰之作。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