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

合集下载

《将进酒》课题设计教案

《将进酒》课题设计教案

《将进酒》课题设计教案《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将进酒》课题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将进酒》教案一【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

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多媒体课件、《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教案应当有合理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习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

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

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精华8篇)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高二《将进酒》全国优秀教案4篇

高二《将进酒》全国优秀教案4篇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篇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的意思是“劝酒歌”。

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教学目标: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赏析与讨论教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

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

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二、写作背景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将进酒》 教案

《将进酒》  教案

《将进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文;(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的思想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理解“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珍惜时光,热爱生活;(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将进酒》;(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诗歌韵律、节奏的把握;(3)深入解读诗文内涵,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人李白;(2)简介李白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3)介绍《将进酒》的背景及创作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生字词的含义;(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2)分组展示,解读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情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2)让学生尝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创造力;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分析;(3)引导学生关注李白的其他作品,拓展课外阅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将进酒》;2. 结合诗文注释,解释生字词的含义;3. 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

将进酒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将进酒说课稿将进酒说课稿(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将进酒》教案教案篇一将进酒——李白录自“语文报杯”教学大赛安徽南陵一中汤国来主讲辽宁开原高级中学李莹王玉忠笔录A:我们刚刚学习了辛弃疾的词,其实你们知道吗,辛弃疾除了写词外,他还是一个善饮的典型,他不但善饮而且善劝,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

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大家读过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王维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西出阳关无故人”。

A:对,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为什么“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B:“心中醉时胜醒时” “面上今日老昨日”。

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

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老师给大家朗读,大家看屏幕的容易读错的字音。

A:下面大家读,读他的诗就要放声的读,旁若无人的读。

A:大家气势没有读出来。

那好我们看,李白劝谁喝酒?B:岑夫子、丹丘生。

A:就是朋友。

李白劝人怎样喝酒?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李白是怎样劝的呢?B:杯莫停。

A: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量怎么样?B:“会须一饮三百杯”。

A: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

那李白怎样饮?B:纵情,放纵,“斗酒十千恣欢谑”。

A: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用名马、皮裘换酒,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4)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乐观、奋发向前,追求人生的真谛;(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语句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 诗歌的主题思想及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诗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鉴赏;3.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影视等资源,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诗作为例,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4.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将进酒》全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2. 学生准备:预习《将进酒》,了解诗歌大意,查阅相关资料;3. 教学场地: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琴曲《将进酒》,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氛围;(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朗读《将进酒》全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意;(2)学生分享翻译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层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

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

这就是他的《将进酒》二、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二)、指导学生用不同方式朗读课文。

(二)、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一开始就将我们拉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岸边,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魄。

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激动几乎所有的文人面对着流水,都会诗兴勃发,比如《论语》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们在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往往会想到一种感情,那就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李白也一样。

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这从天而降的黄河之水还有回头的一刻吗?——没有,他只能像作者说的一样——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接下来,李白从这一片浩浩汤汤的江水联想到了什么呢?——人生“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人生和江水一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

人生是短促的,那么李白又把这种原本就短促的人生写得更加不可把握了,“朝如青丝暮成雪”。

早上还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如果说前一句将我们拉到了一个大的空间中,那么这一句就让我们在时间的一去不返中体味人生。

实际上,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提到悲,很多同学马上就会想到很多诗句,比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么,李白的悲是这样柔婉的悲吗?——不是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就是说不仅是“悲”的,而且还有一种“壮”的感情融于胸中。

所以,李白这时候的感情是悲壮。

由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由衷赞叹变成了对人生苦短的悲壮情怀。

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把前两句读一遍,注意读出这种感情的变化来。

人生真是很短暂的,那么如何面对这种短暂的人生呢?李白选择的方法是纵酒狂歌。

李白毕竟是一位豪放的诗人,在下文他用一句话就把这种悲的感情逆转过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读着这几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傲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

人生高兴的时候就应当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了清风明月,金樽美酒,不要时时刻刻都想着功名呀、事业呀、理想呀,有才干总会得到老天给予的使命,该来的总有一天会到来,就像金钱一样,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多媒体)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读出感情的变化来。

(学生读两遍)李白在酒中渐渐的找回了自我,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呼朋唤友侃侃而谈“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

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使得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

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有一些咄咄逼人的感觉,那么这就使得诗歌的旋律加快了,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多媒体)行文至此,诗人的狂放甚至使他忘记了这是在写诗,“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样的生活化的诗句非但没有让我们感觉到粗俗,相反,我们仿佛从这里见到了一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

那么李白的这一去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鼓馔玉”意思就是富贵生活。

(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刚刚展露头角时就曾写下“事成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作为一个儒生,他有着强烈的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愿望,然而,这首诗写成之时他却已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原本能够做成一番事业,现在却只能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接下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作者在愤慨之余,想到了陈王曹植,想到在陈王的宴席上,那些圣贤之才放怀壮饮的豪情,。

自己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有志难展,所以他说“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多媒体)好,让我们把诗的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读出由狂放转为愤恨的感情的变化来。

(学生读两遍)好,让我们把诗的从开头到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读出从愁苦到欢快到狂放再到愤恨的感觉来。

(君不见————斗酒十千恣欢谑)(两遍)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

这种彰显使我们又看到了那个高唱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的李白,看到了那个“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李白,看到了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看到了一个用激情和豪放的浓墨重彩写成的大写的李白。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多媒体)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酒尽兴来”,原本是应当高兴的时候,然而这种愁为什么不消反长了呢?刚才说过“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是诗人的欢快的弦紧紧地绷了起来,然而这种欢快却只能用酒来麻醉,甚至这种短暂的欢乐也被“愁”这股力量一触即断,在恣酒欢乐中诗人猛然发现,“愁”就像一个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他。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多媒体)好,让我们把诗的这一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那么从悲壮到欢快到狂放到愤恨再到癫狂再回到愁苦,这就是本诗的情感脉络。

(读)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找同学回答)1.政治遭遇(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诗人的秉性、情趣、个性的人格)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

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

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

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论丛》中这样写到“…(李白)自己的生命还想要超出世间。

……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这个超人生的人生上。

”他内心深处所期望的不是在现世规则之下对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规则对宇宙万物的掌握。

或者说,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

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万丈,也由于相同的缘故而倍受打击。

正是以上的种种原因是的李白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立体的自我,成为了宇宙间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种复杂的个性体现在诗歌之中,则是快、狂、逸、达。

(再根据遭遇和矛盾齐读课文)李白是诗人,是酒仙。

诗人的思维是穿越今古的罗盘,承前一千年,启后一千年。

诗人摇摆的身躯不羁于长安城内的莺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载。

诗人放荡的思绪飘荡于崇山峻岭之间,游弋于碧波万倾之中,面对无人理解的苦恼、伤楚、迷顿,还不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