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设计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一. 导入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
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
这就是他的《将进酒》二、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一)、大家先听老师读,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
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二)、指导学生用不同方式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2遍) 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2.学生示范,点评3.齐读(第一遍:学生试着读,第二遍:看指挥读)4.男女生分角色读5.和读(配乐)(三)、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 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一开始就将我们拉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岸边,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魄。
李白《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

李白《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李白《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将进酒》优质教学设计1一、课程分析《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ァ督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并要让学生明白饮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书法作者的蔑视荣华的愤激之情。
二、设计理念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学习古诗领略其旨的好办法。
范读与自渎相结合也是学习古文的.必经途径。
新课改再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次课想要再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提问来解决以上教学目标。
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故采用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选择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习目标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四、导语设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
看他来了!〈一〉初步感知1、分小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
并推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
2、提出自己或同学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会失去重点,所以老师必须有所挑选.)〈二〉再度感知由各组所推选的同学各读一遍,老师做出点评。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将进酒》教学设计(合集十五篇)

《将进酒》教学设计(合集十五篇)《将进酒》教学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2.把握诗人形象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诗仙、酒中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哥》)二.读一读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三.赏一赏,自主探究理解赏析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比兴、夸张感情:悲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
你同意么?为什么?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寂寞:_________。
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a、蔑视权贵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比兴夸张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五.悟一悟: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诗仙酒仙读、赏、品、悟六.作业布置: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二十0字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通用10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通用10篇)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教学重点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
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预习检查1、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一)、大家先听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
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二)、读1、学生自己读(2遍) 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2、齐读(三)、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 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激动……“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将进酒》教案集合5篇

《将进酒》教案集合5篇《将进酒》教案集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进酒》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进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赏析与讨论【教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
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
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二、写作背景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将进酒》教案教案篇一将进酒——李白录自“语文报杯”教学大赛安徽南陵一中汤国来主讲辽宁开原高级中学李莹王玉忠笔录A:我们刚刚学习了辛弃疾的词,其实你们知道吗,辛弃疾除了写词外,他还是一个善饮的典型,他不但善饮而且善劝,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
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大家读过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王维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西出阳关无故人”。
A:对,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为什么“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B:“心中醉时胜醒时” “面上今日老昨日”。
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
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老师给大家朗读,大家看屏幕的容易读错的字音。
A:下面大家读,读他的诗就要放声的读,旁若无人的读。
A:大家气势没有读出来。
那好我们看,李白劝谁喝酒?B:岑夫子、丹丘生。
A:就是朋友。
李白劝人怎样喝酒?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李白是怎样劝的呢?B:杯莫停。
A: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量怎么样?B:“会须一饮三百杯”。
A: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
那李白怎样饮?B:纵情,放纵,“斗酒十千恣欢谑”。
A: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用名马、皮裘换酒,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
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清句读。
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
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
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明确:悲、欢、愁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意与失意
自信与失落
倔强与无奈
豪放与不羁
狂傲与痛苦
……
讨论提示:
(1)得意?(被玄宗召见,一年多赐金放还,短暂的得意换来更大的失意)
(2)且?(暂且作乐,忘记不愉快,背后是更多的痛苦)
(3)“不复醒”和“必有用”是否矛盾?(矛盾,出世与入世)
为何提到陈王?(陈王才高八斗,与陈王自比,同样遭人嫉妒,同样怀才不遇)
【设计意图】找了几首劝人喝酒的诗词来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营造关于酒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整体感知
一.初读印象,体会李白的豪放。(生把自己觉得是豪放的句子画出来)
生齐读,初步感受豪放。
二.根据课前预习的问题:“一般来说,劝人喝酒是需要理由的,这首诗大概讲了哪些理由?”来分析文本。
(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提问(1):这两句在写什么?
明确:人生苦短,时间流逝。(人生短暂,此时不喝更待何时?)
提问(2):用了怎样的修辞?
明确:比喻,夸张,拟人。
提问(3)黄河的发源地在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海拔大概4500米,如果改成“山上来”行不行?明确:少了一种豪放的气势。
总结:古诗词中写关于“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诗句很多,比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跟李白的比起来少了一种气势:奔腾、豪壮、宏伟、大气。
如何理解愁?(不是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地闲愁,而是“万古”,是李白的愁,是在座各位的愁,也是古来圣贤的愁,也是陈王的愁,是苏东坡的愁……是古往今来所有失意文人的愁,李白把他的愁放在了一个更大的历史时间空间中,赋予了愁更加宽广深远的内涵,充分体会了李白的豪迈与豪情,在豪放与不羁的外壳之下藏怀才不遇的痛苦,所以他要“将进酒”)
一生读歌词
提问(1):这一段中劝酒的理由有哪些?
明确:喝酒可以消愁;喝酒可以留名。功名利禄不值得看重,全是浮云,我们要喝,喝到长醉不醒;古来圣贤也是寂寞的(怀才不遇),孤独的,唯有喝酒可以出名,举了个陈王,喝酒喝出了名,用万千买美酒,纵情欢愉。
诵读指导:重读“不足贵,不复醒,皆寂寞,恣欢谑”;注意语气(醉意)
喝酒理由:人生短暂要喝。
诵读指导:需要重读 “天上来,奔流到海,悲,朝,暮”。
(生齐读,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提问(1):能从这里找出劝酒的理由吗?
明确:人生得意,要喝!不用担心将来,不要担心没钱,尽情畅饮!
(四)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提问(1):这段文字你们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这句话“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是主人的待客不周吗,想象当时李白在酒桌上纵情放肆的喝酒,主人看出他已经醉到不行了)
明确:担心他,怕他喝醉了,伤身体,误事……
二、教学目标1.体会李白的豪放。
2.在劝酒的理由中进一步品味李白的豪放。
3.体会在豪放的外表之下李白的复杂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过程:
自古以来,写过劝酒诗的人很多,比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劝酒》“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劝君三杯君始知。……”;李贺《将进酒》“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等等,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才气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明人徐增在《而阉说唐诗》中评价“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提问(2):李白的反应?
明确: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把我带的五花马,千金裘,叫你们家小厮拿出来卖了)因为喝酒可以消愁啊
提问(3):这是在那家喝酒?谁是主?谁是客?
明确:元丹丘家。元是主,李是客。(李白这么做是反客为主,再次体现李白的豪放)
劝酒理由:人生短暂要喝
人生得意要喝
不要担心将来
不要担心没钱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将进军》
姓名:
高明蕾
工作单位:
江苏省怀仁中学
学科年级:
高二
教材版本:
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节诗歌教学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渗透:
1通过强调朗读加强学生读的意识,尤其是诗歌这一体裁。
2李白其人及其诗歌学生略知一二,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自行回答问题、自己总结诗歌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和对作品的理解。
生齐读诗歌(带着情感,再次感受豪放)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经,各抒己见,根据自己对诗歌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增强学生对本诗歌情感的更深刻的认识。
提高(2):那要喝多少?
明确:“会须一饮三百杯”,把“一”换成一个更形象的词,“豪,痛,快,畅”
提问(3):不能光顾着喝,下酒菜是什么?牛,羊(豪放)
喝酒理由:人生得意要喝,不用担心将来,不要担心没钱。
诵读指导:重读“须尽欢,空对月,必有用,还复来,烹羊宰牛,三百杯”
慢读:“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了,想象说话人的语速和口气)
(生读,师点评)
【设计意图】诗歌重在诵读,诵读时要注意的地方教师应该给以适当的点拨。
(三)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师适当引导:这一部分应该跟前一部分是一个分水岭。前一部分是说劝,这一部分应该是用歌劝,因为说劝已经不足以表达李白的心情了。(想象此时李白可能已经不在自己的座椅上了,估计是站起来摇摇摆摆地走到了丹丘生的面前,为你唱一首歌,你听好了)
喝酒可以排忧
喝酒可以留名
喝酒可以消愁
师总结:在劝酒的理由中,再一次感受到了李白的豪爽,狂放,不羁。
生再词诵读诗歌,寻找体会李白的豪放。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首词的重点,也是解读题目的关键。既然是劝人喝酒,哪如何劝了,通过这段分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三:再品诗歌,体悟情感。
著名学者王学泰说:“《将进酒》从表面上看是‘饮酒放歌’,但其中熔铸了诗人自己的复杂的感情,成为十分鲜明地表现诗人个性的著名诗篇,一千多年为世人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