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借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为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

且沿用至今。

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

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诵读指导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将进酒》教案四篇

《将进酒》教案四篇

《将进酒》教案四篇《将进酒》教案四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进酒》教案篇1【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鉴赏法【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换?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

(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自己高|潮转折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自信)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品味思考交流】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出世思想:圣贤寂寞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被誉为“诗仙”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1.2 学生朗读:《将进酒》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1.3 探讨诗歌背景:介绍唐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李白的人生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将进酒》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

2.2 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煮酒论英雄”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放情怀。

2.3 修辞手法: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第三章:诗歌欣赏3.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2 学生表演:学生分组朗读,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3 音乐配合:播放古筝或古琴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欣赏诗歌的美感。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题目设定:以“将进酒”为主题,设定一个创意写作的任务,如写一首现代诗或一篇短文。

4.2 学生创作:学生现场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3 分享交流: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各自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重点回顾: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诗歌的解析、欣赏和创作。

5.2 学生反馈: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背诵《将进酒》或写一篇关于李白诗歌的短文。

第六章:诗歌与人生6.1 人生哲学:探讨李白在诗歌中表现的人生哲学,如“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等。

6.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人生哲学的理解和体会。

6.3 价值观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珍惜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第七章:诗歌与艺术7.1 绘画创作:以《将进酒》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歌与艺术的结合。

7.2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7.3 艺术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进酒》,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李白及诗歌的背景,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将进酒》的字词、句式、意象等,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和诗歌中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李白的生平简介引入,激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歌的大意,感知诗歌的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字词、句式等,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白的人生态度和诗歌的主题。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将进酒》。

2. 写一篇关于李白人生态度和诗歌艺术特色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李白的生平和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情感体验方面,部分学生可能未能充分感受到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将进酒》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 利用对比分析法,将《将进酒》与其他李白的诗作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李白诗歌风格的认识。

高二《将进酒》全国优秀教案4篇

高二《将进酒》全国优秀教案4篇

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篇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的意思是“劝酒歌”。

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教学目标: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赏析与讨论教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

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

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二、写作背景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公开课教案将进酒

公开课教案将进酒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3)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2)认识酒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将进酒》;(2)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3)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2. 教学难点:(1)诗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2)分析诗中的韵律和节奏;(3)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和诗歌风格;(2)激发学生对《将进酒》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3)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象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四、课堂练习1. 朗读练习:让学生自由朗读《将进酒》,注意韵律和节奏;2. 背诵练习:让学生尝试背诵《将进酒》,加深对诗的记忆;3. 填空练习:根据诗的内容,完成相关填空题。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将进酒》;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李白的其他诗作,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将进酒》的情况;2. 学生对诗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诗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把握程度;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能力;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4.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合理,能够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3)能够欣赏并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4)能够背诵并默写《将进酒》。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2)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了解李白的其他代表作;(3)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独特的诗歌风格;(2)理解“及时行乐”、“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观念,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将进酒》的字词解释、意象分析;(2)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及影响;(3)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中深层意象和情感的把握;(3)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2)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李白被誉为‘诗仙’?”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理解诗歌大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僻字词;(3)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2)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3)介绍李白的其他代表作,进行对比分析。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2)选取代表进行分享;(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进行诗歌翻译,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诗中“及时行乐”、“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观念的感悟;(3)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李白的风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将进酒》;2. 完成一篇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特点的短文;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李白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将进酒》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将进酒》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将进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将进酒》这首诗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 理解和解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和修辞手法。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5.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

2. 解释并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将进酒》原文及译文。

2.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复述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字和其作品《将进酒》,引起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

Step 2:了解背景(10分钟)1. 分享《将进酒》的背景,诗歌背后的故事。

2. 介绍李白这位著名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特点和成就。

Step 3:诗歌分析(30分钟)1. 分段解读《将进酒》的诗句,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学生理解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想象力。

Step 4:朗读和鉴赏(20分钟)1. 请学生朗读《将进酒》,注重语音、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朗读技巧和感情表达。

3.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Step 5:创作与分享(25分钟)1.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2. 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3.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Step 6:总结与展望(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以及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提高。

五、作业要求学生将创作的诗歌进行整理和润色,并提交给教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将进酒》这首诗的背景、主题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诗歌的基本技巧和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组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张建勋
【文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内容,找出作者在抒发情感时用到的修辞手法,进一步体会修辞手法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并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借助酒气,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的情感,体验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赏析文章内容,体验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诗歌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魅力,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不平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五粮液》广告视频,以其酒香酒美引出课题。

五粮美酒夜光杯,诗仙长醉却不归。

他日豪气凌云志,愤愤寂寞壮壮悲。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将进酒》,体验诗仙李白的酒仙风范。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解决字音问题。

并请同学找出不懂得字词句,疏通文意。

2、李白是诗歌豪放大气,请一位男生齐读诗歌,尽量读出豪放大气。

3、请全体男生齐读诗歌,读出豪放大气之感。

4、默读全诗,理清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文本中找出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悲、欢、乐、寂寞、销愁。

三、合作探究,品析诗歌。

1、作者“悲、欢、乐、寂寞、销愁”的情感源于何事?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系列复杂的情感?(学法提示:注重修辞手法、重点字词等。


悲:①奔流黄河水,一去不复还;青丝暮成雪,感叹时间短暂,人生易老。

②天生我在必有用,言外之意是自己怀才不遇。

运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

欢、乐: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苦中作乐情怀,有酒便是乐;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聚友畅饮的欢乐,夸张的修辞手法。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

“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

(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寂寞:①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诗人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

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②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对比、用典修辞手法的运用,钦慕曹植宴饮宾客,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高歌狂饮,放纵狂傲,正是受冷落的后宣泄愤慨的表现。

销愁: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

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这种万古愁正是作者政治遭遇、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的体现,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四、拓展延伸,全文总结。

1、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与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情感表达上,有怎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
相同点:李白和苏轼都是受统治者的冷落而流放,虽然内心受到严重打击,但是并未因此一蹶不振。

不同点:李白被冷落后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慨又豪放;苏轼受挫后乐观豁达、平淡自然,意味深长。

对比总结完毕,请全体同学带着情感,有感情地齐诵这首诗。

五、作业。

如果你是唐玄宗,你和李白都生活在现代社会,当你了解和李白的内心世界后,结合现实生活,你想对他说什么。

根据上述问题请你给李白写一封信,写在作文本上,字数不少于300字。

六、板书设计。

悲:人生易老,怀才不遇。

(比喻、夸张、对比)
欢、乐:聚友畅饮(夸张、用典)
将进酒
寂寞:高歌狂饮、受冷落的激愤。

(用典、对比)
销愁:散尽千金,借酒销愁。

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激愤又豪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