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课堂反思新人教版课件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和血型课件2新版新人教版

•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成功地用输血救活了一 位产后大出血的产妇,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成功输血。 然而,在大量的输血临床试验中,病人接受输血后会突然出 现发冷、发热、呼吸紧迫和心脏衰竭等,严重的甚至死亡。
二、血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经过研究, 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 也就是ABO血型。
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血 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安全输血 输入异型血,有可能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团
输血原则: 同血型输血
输血关系图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为换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将来等你符合要求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 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随堂反馈
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A型、B型、O型、AB型 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 才可以输少量的异型血
什么血型的人被称为“万能输血者”? O型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提示:贫血因为红细胞量不足、 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 量减少、出血性疾病主要是血小板量少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课堂反思新人教版

《输血与血型》课堂反思这节课以出示视频与复习旧知识的方式进入,不但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而且能够以动人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生命的情感。
看到姚明献血的视频,同学们一个个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看到了血液分层图,同学们又自然的回想起血液的成分,为学习新知识扫平了道路,特别是看到了汶川大地震的情景,学生的激情又到到了顶峰。
一个个跃跃欲试,一种勇于献血,挽救生命的情感油然而生。
1.在导入时,联系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从整体激发情感,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2.尤其在出示时,由于图片资料形象生动直观,配着教师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安全输血、无偿献血等都想搞明白,思维得到很大的启发调动.3.板书课题后,教师结合下发的学案再逐步点拨,这样分解了学习任务、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4.在这节课的导入,没有让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教师下发的学案的学习情况。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收集资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如果先让学生交流情况过程中给予肯定,表扬做得好的同学,这样才能达到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这一点以后教学中还是要注意。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 h i s a r t i c l e i s c o l l e c t e d a n d c o m p i l e db y m yc o l l e a g u e s a nd I i n o u r b u s ys c h e d u l e.W e p r o o f r e a d t h e c o n t e n tc a r e f u l l y b e f o r e t h e r e l e a s e o f t h i sa r t i c l e,b u t i t i s i n e v i t a b l e t h a t t h e r ew i l l b e s o m e u n s a t i s f a c t o r y p o i n t s.I ft h e r e a r e o m i s s i o n s,p l e a s e c o r r e c t t h e m.I h o p e t h i s a r t i c l e c a n s o l v e y o u rd o u b t s a n d a r o u se y o u r t h i n k i n g.P a r t o ft h e t e x t b y t h e u s e r's c a r e a n d s u p p o r t,t h a n k y o u h e r e!I h o p e t o m a k e p r o g r e s sa n d g r o w w i t h y o u i n t h e f u t u r e.。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4 输血和血型 课件 (共23张PPT)

(抗B)
(抗A)
血型
A B O AB
几个人将大量失血者送到医院,医生安排 两位护士分别准备手术和验血,旁边有人质疑 为什么要验血,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
问题:在伤者大量失血的紧急情况下,医生 为什么不立刻给伤者输血,还要先验血呢?
验出伤者的血型后有三个人同时献血,但 并不是每个人血型都匹配。
问题:应该选择谁作为输血者呢?
正常 体重的7%-8%
<血量的10%
失血
>血量的30%
4000mL 表现正常 <400mL 无明显影响
>1200mL 有生命危险
一、血型的发现
德斯坦纳发现了人 类的血型。1930年, 兰德斯坦纳获得诺贝尔 奖。
随后,兰德斯坦纳进一步发现人的
血液按红细胞与血清中的不同抗原和抗 体,可分为不同类型,不同血型的血液 混合在一起,就会发生凝血、溶血现象。 他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 型四种,确立了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 种类:A型,B型,O型,AB型
正常
凝集
抢答游戏
问题一:不经过验血直接输血可能导致什么 后果?
问题二:世界上第一个发现ABO血型的人是 谁?
问题三:他将血型分为哪几种?
输血关系图
O
在危急情况下可以异血型
输血,此时要考虑供血者的红
O
细胞中凝集原是否会与受血者 B B
AA
血清中凝集素发生反应,造成
问题:是不是血型匹配,抽多少都没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血量和输血
问题一: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 问题二:对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多少就会 有生命危险? 问题三:一次失血超过800毫升会有什么症状? 问题四:健康人每次献血多少不会影响健康?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输血与血型 教学课件

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 B
B
血清中不含抗A和抗B凝集素 A、B凝集原 血清中含抗A和抗B抗凝
AB
O
凝集原+抗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 甚至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内容物。 同时因为失去的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
RH血型系统
• RH阳性
红细胞表面有RH蛋白
红细胞表面没有RH蛋白 • RH阴性血
大胆猜测一下为什么早期输血会失败
当输入不同血型的血液时 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抗原) 物”,血清中的凝集素就
血型 A B AB O
凝集原(红细胞) A原 B原
A原、B原 无
凝集素(血 抗B 抗A 无
抗A、抗
A(A原)
A(抗B)
√
B(抗A)
X
受血者 AB(无)
√
(血清)
O(抗A、抗
X
B)
献 血 者(红细胞)
B(B原) AB(A原、B原)
提示:贫血因为红细胞量不足、 烧伤病人主要是血浆量减少、出血 要是血小板量少,动脉或静脉创伤性出血是大量失血。
成分输血
输入血浆 补充营养
输入血小板 恢复凝血
成分输血
A 提高了病人输血治疗效果 B 避免血液浪费 C 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抗A凝集素和抗B凝 集素
血型
A B AB O
红细胞含凝集原
A B
A、B 无
血清含凝集素
抗B 抗A
无 抗A、抗B
A + 抗A B + 抗B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 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4.4输血和血型 课件(共36张PPT)

我能行
7、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少量A型血或B型血的人,其血型
一定是( C )
A、O型 B、A型 C、AB型 D、B型
二、非选择题: 1、ABO血型系统包括_A__型___、_B__型___、A__B__型__和_O__型___四种血型。 安全输血应以输_同___型__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时,任何人的血 型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_O__型___型血。
2、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_7_%___~__8_%__,一次失血 超过_1__2_0__0__~__1_5__0_0__毫升,就会有生命危险。
我能行
3、请填写下列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可接受的血型 A、O B、O
AB、A、B、O O
可输给的血型 A、AB B、AB AB
B、O型血和A型血
C、O型血和B型血
D、O型血
我能行
4、输血时,因血型不符合会发生凝集反应而危及生命,凝集成
团的是( A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以上三者都是
5、B型血的人可以供给( C )的病人使用。
A、O型和AB型
B、A型和O型
C、B型和AB型
D、A型和B型
6、成人体内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A )
答案:应输入 1)大量血浆;2)红细胞;3)血小板。
我们一起来总结
输血与 血型
血量
1、成年人的血量? 2、一次失血超过800ml、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 1200~1500ml的表现?
血型 ABO血型
输血 安全输血的原则
无偿献血
我能行
一、选择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14张PPT)

成分输血技术
成分输血--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
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输入病人体内。成分输血可以是血浆、血
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 将下列患者与应该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A.严重贫血患者
a.血浆
B.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悬液
b.浓缩血小板
C.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悬液
c.浓缩红细胞
四、倡导无偿献血
1.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献
血
填
体
化
献
程
表
检
验
血
序
献
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成年人少量
血
献血,不但不影响身体健康,反而会促进机
意
体造血机能更好地工作,加速血液成分更新。 研究发现,少量献血可降低血脂、降低心血
义
管疾病和癌症的患病概率。同时发扬人道主
一一次次失性血失120血0~超15过001毫2升00(-血15液0总0m量L的,会30怎% )么:样危?及生命 3.在如果什一么个情人况一次下失伤血者超过才血需液要总输量的血3?0%(约1200毫升)
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二、血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 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 胞会黏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 血浆,却不会发生凝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运输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小资料
1.17世纪之前,人们对输血几乎没有什么概念,但人们视血 液为人体内神圣的物质,甚至认为它能治百病。1492年罗马教皇 生了病,他接连喝了3个孩子的血,结果教皇的病非但没有治愈, 最终连他在内4个人全部送了命。
4.4.4 输血与血型-七年级下册生物精美课件(人教版)

1.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B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2.父母和成年儿女四人外出旅游,遇到车祸,儿子不幸受
伤,需家人输血,父亲为AB型,母亲为O型,儿子为A
型,女儿为A型,根据输血原则,医生首先考虑由谁供
血( C )
A.父亲
B.母亲
C.女儿
D.任何人
3.ABO血型除了用于输血之外,还有什么用途?举 例说明。
ABO血型除了用于输血之外,还可用于推测子女 可能出现 的血型、亲子鉴定以及侦破案件等。
>血量的30%
失血 <血量的10%
>1 200mL 有生命危险 <400mL 无明显影响
3.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 2~3周得 到补充而恢复,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4.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 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成分输血——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 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输入病人体内。成 分输血可以是血浆、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
赵 钱孙李
A型 B型 血清 血清
载玻片
已知条件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 血清
B型 血清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请你来鉴定
病人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血型
赵
凝集
不凝集
B
钱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输血与血型》课件(共22张PPT)

血型的发现
人类的血型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的呢?
人类的血型是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 1900年发现的。
兰 德 斯 坦 纳
血型的发现
他是怎么发现人类的血型的? 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 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 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 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 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 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会 发生凝集。
血量和输血
正常成年人血量: 约4800毫升(占体重的7%-8%)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 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 危及生命 头晕 心跳 眼发黑 出冷汗
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
阅读课本77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是多少毫升?
4000毫升
7%--8% 2.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如 果按成年人的比例计算,你的血量大约是多少? 3.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多少,生命 就会发生危险? 1200-1500毫升 4.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 mL,人就会出现什么症状? 200-300毫升 5.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会影响健康吗? 6.我国现行的献血制度规定哪个年龄段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7.将来等你长大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学习目标
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 的种类,并能认同同型输血。 2.指导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 系。 3.认同我们的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公民 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9-71页。思考以下问题: 1.人体血液的含量,血量稳定的意义,以及失血对身 体的影响有哪些? 2.ABO血型的种类有哪些? 3.输血的意义和原则是什么? 4.什么是成分输血? 5.无偿献血的意义及献血的常识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与血型》课堂反思
这节课以出示视频与复习旧知识的方式进入,不但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而且能够以动人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生命的情感。
看到姚明献血的视频,同学们一个个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看到了血液分层图,同学们又自然的回想起血液的成分,为学习新知识扫平了道路,特别是看到了汶川大地震的情景,学生的激情又到到了顶峰。
一个个跃跃欲试,一种勇于献血,挽救生命的情感油然而生。
1.在导入时,联系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从整体激发情感,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2.尤其在出示时,由于图片资料形象生动直观,配着教师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安全输血、无偿献血等都想搞明白,思维得到很大的启发调动。
3.板书课题后,教师结合下发的学案再逐步点拨,这样分解了学习任务、降低了学习难度。
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4.在这节课的导入,没有让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教师下发的学案的学习情况。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收集资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如果先让学生交流情况过程中给予肯定,表扬做得好的同学,这样才能达到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这一点以后教学中还是要注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