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行业标准GT-106

合集下载

附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部标准GYJ 25—1986厅堂扩声系统 声学

附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部标准GYJ 25—1986厅堂扩声系统 声学

250~4000Hz:平 均值≥−12
1000Hz、 4000Hz≤10
≤NR30
以 100~6300Hz 的平均声压级 为 0dB,在此频带内允许≤ |±4dB|;50~100Hz 和 6300~ 10000Hz 的允许范围见标准中 图 1(图略)
100~6300Hz≥4 (戏剧演出)或≥ 8(音乐演出)
100Hz≤10; 1000Hz、 6300Hz≤8
≤NR25
二级
125~4000Hz 范围内平 均声压级≥98
表 C-2
语言和音乐兼用的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等级
最 大 声 压 级( 空 场 稳 态 准峰值声压级)(dB)
声学特性
传输频率特性
传声增益(dB)
声场不均匀度 (dB)
总噪声级
一级
125~4000Hz 范围内平 均声压级≥98
以 125~4000Hz 的平均声压级为 0dB,在此频带内允许≤ |±4dB|;63~125Hz 和 4000~ 8000Hz 的允许范围见图 2(图略)
125~4000Hz:平 均值≥−8
1000Hz、 4000Hz≤8
≤NR30
二级
125~4000Hz 范围内平 均声压级≥93
以 250~4000Hz 的平均声压级为 0dB,在此频带内允许≤+4dB、 |−6dB|;100~250Hz 和 4000~ 6300Hz 的允许范围见标准中图 3 (图略)
附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部标准 GYJ 25—1986 厅堂扩声系统 声学特性指标(摘要)
(1)音乐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见表 C-1)
表 C-1
等级
最大声压级(空场稳态准 峰值声压级)(dB)

中国调频频段数字广播行业标准简介

中国调频频段数字广播行业标准简介

2048点IFFT变换示意图
IFFT变换器(OFDM发生器) 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关系
射频频谱模式
CDR系统以100kHz为基本的频率块 (称为子带),通过选择不同数量 和不同的中心频率位置分布的子 带组合,形成不同的频谱模式, 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CDR标准定义了A(用DA表示) 和B(用DB表示)两类频谱模式。
A类频谱模式的子带标称频率 (子带的中心频率)为(100i+50)kHz, i=0,1;
B类频谱模式的子带标频率为 100kHz的整数倍, 即(100i)kHz,i=0,1,2。
模式9的频谱图
模式10的频谱图
射频信号
频谱模式9的频谱模板
频谱模式10的频谱模板
信号的其他处理
1、信道编码
一、系统构成
需要传送给接收机的信息, 除了听众需要的音频节目、电子业务 指南和数据业务外,还有接收机处理 信号需要的业务描述信息和系统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相应的预处理后, 经信道编码与数字调制,变为射频信 号发射。
信号处理流程
来自上层的经过信源编码的音频
业务数据和经过预处理的数据业务数据, 首先要进行扰码处理,然后进行LDPC 信道编码实施纠错保护,接着根据业务 选择的调制方法,进行星座映射,即 将不同数量的比特分组形成符号(如 QPSK时每符号2比特,16QAM时每符 号4比特),并定义不同的0和1组合时 相应的电平 。
上述四种信号的数据复合在一起, 接着进行OFDM处理,即进行快速傅立 叶反变换,完成多载波的形成和调制, 形成OFDM符号。
在形成OFDM符号后,插入信标( 另一种OFDM符号)构成逻辑帧,逻辑 帧经过子帧分配后形成物理层信号帧 ,再经过基带至射频变换,经功率放 大后发射

广播、电视、音响设备标准

广播、电视、音响设备标准
GB 11318.3-1989
GB 11318.4-1989
GB 11318.5-1989 GB 11319-1989 GB 11410-1989 GB 12021.8-1989 GB 12165-1990 GB 12186-1990 GB 12187-1990 GB 12188-1990 GB 12641-1990
电视和声音 信号的电缆 分配系统设 备与部件 第 14部分:避雷 器通用规范
电视和声音 信号的电缆 分配系统设 备与部件 第 2部分:导频 信号发生器 通用规范
电视和声音 信号的电缆 分配系统设 备与部件 第 3部分:电视 调制器通用 规范
电视和声音 信号的电缆 分配系统设 备与部件 第 4部分:频道 处理器通用 规范
以专用连接 线方式互连 的声音和电 视广播发射 设备与监控 设备之间的 接口
声音和电视 广播发射设 备信号链接 口 发射机频率 容限 通用型应用 电视制式
电视同步期 传一路高质 量声音的技 术规范
盒式磁带录 音机运带机 构 可靠性要 求和试验方 法 盒式磁带录 音机运带机 构通用规范
电视广播接 收机在非标 准广播信号 条件下的测 量方法 反射式电视 测试图 重合 测试图B型 反射式电视 测试图 圆域 测试图 反射式电视 测试图 综合 测试图 反射式电视 测试图 辐射 条测试图 反射式电视 测试图 区域 测试图 反射式电视 测试图 灰度 测试图A型 反射式电视 测试图 灰度 测试图B型 反射式电视 测试图 线性 测试A型 反射式电视 测试图 线性 测试图B型
电视和声音 信号的电缆 分配系统设 备与部件 第 5部分:频道 变换器通用 规范
电视和声音 信号的电缆 分配系统设 备与部件 第 6部分:混合 器通用规范

广播电视标准

广播电视标准

广播电视标准1 GB 1778.1-1989 广播用单声道录音机基本参数和技术要求2 GB 1778.2-1989 广播用单声道录音机测试方法3 GB 1779.1-1989 6.30mm广播录音磁带性能测试方法4 GB 1779.2-1989 6.30mm广播录音磁带最低性能要求5 GB 1780-1992 广播录音机测试用磁带6 GB 1781-1989 广播用录音基准带7 GB 1782-1989 广播录音磁带的盘芯和带盘8 GB 1783-1979 广播节目(录音磁带)的录制和交换9 GB 2017-1980 中波广播网覆盖技术10 GB 2097-1997 彩色电视广播测试图11 GB 3174-1995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12 GB 3175.1-1987 反射式彩条测试图13 GB 3175.2-1987 反射式肤色测试图14 GB 3175.3-1987 透射式彩条测试图15 GB 3175.4-1987 透射式肤色测试图16 GB 3176-1982 25.4毫米电视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17 GB 3320.1-1987 频率响应测试唱片GB 3320.2-1982 循迹能力、声道分隔度测试唱片1819 GB 3320.3-1982 抖晃度测试唱片20 「GB 3320.4-1982 转盘噪声测试唱片21 「GB 3659-1983 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22 GB 3660-1983 测量视频连续随机杂波用的统一加权网络23 GB 4311-2000 米波调频广播技术规范24「GB 4312.1-1984 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参数和测量方法单声和立体声25「GB 4312.2-1984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参数和测量方法立体声带附加信道26 「GB 4312.3-1987 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参数和测量方法双节目27「GB 4824.1-1984 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无线电干扰允许值28 「GB/T 4824.2-1984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29「GB 4877-1985 电视中间频率30「GB 4961-1999 广播报时信号31「GB 5438-1985 单声和立体声节目传输特性和测量方法32 GB 5439-1996 立体声广播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33「GB 5440-1985 广播用立体声录音机34「GB 7400.1-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通用部分35「GB 7400.2-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无线电广播36「GB 7400.3-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有线广播37「GB 7400.4-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卫星广播38「GB 7400.5-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声音广播通用部分39「GB 7400.6-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电视广播通用部分40「GB 7400.7-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电视广播视觉与图像质量41「GB 7400.8-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电视广播信号及其特性42 GB 7400.9-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电视广播电视技术 43 GB 7400.10-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电视广播电视设备 44 GB 7400.11-1999 数字电视术语45 GB 7400.12-19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电视广播视频测量仪器和技术 46 GB 7401-19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47 GB 7402-1987 利用电视信号传送标准时间频率48 GB 7495-1987 架空电力线路与调幅广播收音台的防护间距 49 GB 7615-1987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天线部分 50GB 8382.1-1987调频广播差转机技术参数和测量方法单声和立体声调频广播差转机技术参数和测量方法 信道51 GB 8382.2-1987 立体声带附加52 GB 8382.3-1987 调频广播差转机技术参数和测量方法 双节目53 GB 8578-1988 调频接收机中间频率54 GB 8617.1-1988 调频广播编码器技术参数和测量方法 立体声 55 GB 8617.2-1988 调频广播编码器技术参数和测量方法 附加信道 56 GB 8617.3-1988 调频广播编码器技术参数和测量方法 双节目57 GB 9308-1988 双伴音/立体声电视广播58 GB 9370-1988C 格式螺旋扫描录像机通用技术要求59GB 9371-1988 25.4mm 录像磁带盘60 GB 9403-1988 反射式灰度级测试图61 GB 10200-1988 19mm 螺旋扫描盒式磁带录像系统(U-matic H 格式)62 GB 10986-1989电视差转机通用技术条件63GB 11410-1989短波广播网覆盖技术规定64 GB 12047-1989 多节目静止图像广播系统65 GB 12365-1990 广播电视短程光缆传输技术参数66 GB/T 12751-1991 电视冋步期传一路高质量声音的技术规范67 GB/T 14001-1992 磁带录像用时间和控制码68 GB/T 14109-1993 电视、调频广播场强测量方法69 GB/T 14219-1993 中文图文电视广播规范70 GB/T 14221-1993 广播节目试听室技术要求71 GB/T 14236-1993 电视中心视频系统和脉冲系统设备技术要求72 GB/T 14432-1993 广播录音机抖晃测量方法73 GB/T 14433-1993 彩色电视广播覆盖网技术规定74 GB/T 14434-199312GHz频段卫星广播业务(BSS及其馈线链路的规划参数75 GB/T 14435.1-1993 卫星广播业务和地面业务间的频率共用卫星广播业务(电视)和地面广播业务间的频率共用导时76 GB/T 14435.2-1993 卫星广播业务和地面业务间的频率共用620-790MHZ 卫星广播业务(电视)和地面广播业务(电视)间的频率共用77 GB/T 14435.3-1993 卫星广播业务和地面业务间的频率共用11.7~ 12.2 和12.5~ 12.75GHz卫星广播业务(电视)和地面业务(电视)及地面无线电中继系统间的频率用78 GB/T 14854.1-1993 广播录像磁带测量方法79 GB/T 14854.2-1993 广播录像磁带性能要求80 GB/T 14855-1993 盒式音带制品质量总技术规范81 GB/T 14857-1993 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82 GB/T 14919-1994 数字声音信号源编码技术规范83 GB/T 14920-1994 四声道数字声音副载波系统技术规范84 GB/T 14921-1994 PAL-D制卫星电视广播图像质量要求85 GB/T 15212-1994 广播及类似声系统用连接器的应用86 GB/T 15521-1995 广播用数字音频盒式磁带系统(DAT)格式及分类特性87 GB/T 15564-1995 图文电视广播用汉字编码字符集香港子集88 GB/T 15770-1995 广播数据系统(RDS技术规范89 GB/T 15771-1995 图文电视通道基本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90 GB/T 15943-1995 广播声频通道技术指标测量方法91 GB/T 15960-1995 短波(HF广播单边带制式技术规范92 GB/T 16463-1996 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93 GB/T 16812-1997 NICAM-728卫星电视信道副载波传送数字声技术规范94 GB/T 17147-1997 声音广播中音频噪声电平的测量95 GB/T 17148-1997 模拟声音节目信号的常规测试信号---用于测量节目信道间的干扰96 GB/T 17205-1998 电视节目磁带交换97 GB/T 17277-1998 广播磁带录象机测量方法第一部分:机械测量98 GB/T 17307-1998 电视广播场消隐期插入行用途分配99 GB/T 17308-1998 电视插入测试信号简化自动测量参数的定义100 GB/T 17438-1998由4:2:2标准定义的数字电视信号馈送和一次分配网络传输技术要求101 GB/T 17439-1998在三次群中传送馈送质量分量编码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规范102 GB/T 17700-1999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103 GB/T 17277.2-1999广播磁带录象机测量方法第2部分:模拟复合视频信号的电性能测量104 GB/T 17786-1999 有线电视频率配置105 GB/T 17881- 1999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冋步数字体系(SDH)传输接口技术规范106GB/T 17953-2000 4: 2: 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107 GB/T 17975.2-2000《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 部分视频》一行业标准1 GY 4-1982 广播电视专用微波接力电路传输体制2 GY 9-1983 广播用盒式录音磁带的最低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3 GY 10-1983 塑料溥膜立体声唱片4 GY 15-1995 农村有线广播台(站)内设备通用技术要求5 GY 16-1995 农村有线广播用尸设备通用技术要求6 GY 17-1984 农村有线广播线路传输质量要求7 GY 19-1984 农村有线广播技术管理规程8 GY 20-1984 农村有线广播设备技术维护规程9 GY 21-1984 农村有线广播技术安全规程10 GY 27-1984 电视视频通道测试仪器的配置及其技术要求11 GY 28-1986 卫星广播图象质量要求12 GY 31-1984 调幅广播发射机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13 GY 32-1984 调幅广播发射机运行技术指标等级和合格指标14 GY 33-1984 转播用调幅广播收音机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15 GY 34-1984 转播用调幅广播收音机运行技术指标等级和合格指标16 GY 35-1984 VHF电视发射通道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双通道部分)17 GY 36-1984 VHF电视发射通道运行技术指标等级18 GY 37-1986 调频广播差转机通用技术要求19 GY 38-1986 电视节目短程光缆传输系统技术要求20 GY 47-1987 音像资料者录规则GY 48-1988 盒式音带复制系统技术条件2122 GY 49-1989 广播电视系统科技图书资料分类法23 GY 50-1989 调频广播发射机运行技术指标等级(单声和立体声)24 GY 51-1989 调频广播发射机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单声和立体声)25 GY 52-1989 调频广播差转机运行技术指标等级26 GY 53-1989 调频广播差转机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27 GY 54-1989 广播传音电缆维护规程28 GY 55-1989 广播线路放大器和限制放大器运行技术指标等级29 GY 56-1989 广播线路放大器和限制放大器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30 GY 58-1989 广播影视专业叙词表31 GY 59-1989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电气设备大修、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技术要求32 GY 60-1989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电气设备大修、交接和预防性试验常用方法33 GY 61-1989 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机械维修安全规程34 GY 62-1989 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天线工作安全规程35 GY 63-1989 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电气工作安全规程36 GY 64-1989 广播电视钢塔桅防腐蚀保护涂装37 GY 65-1989 广播电视钢塔桅制造技术条件38 GY 66-1989 有线广播用晶体管扩音机测量方法39 GY 67-1989 有线广播用晶体管扩音机技术要求40 GY 68-1989 农村有线广播播出系统设备互连的接口参数及接插件技术要求41 GY 69-1989 广播调制机和广播解调机运行技术指标42 GY 70-1989 广播调制机和广播解调机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43 GY 71-1989 微波、卫星传送广播节目通路运行技术指标等级44 GY 72-1989 微波、卫星传送广播节目通路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45 GY 73-1989 微波收发信机运行技术指标(声音广播)46 GY 74-1989 广播声频通路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47 GY 75-1989 广播声频通路运行技术指标等级48 GY 76-1989 广播调音台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49 GY 77-1989 广播调音台运行技术指标等级50 GY 78-1989 广播录音机技术运行技术指标等级(单声和立体声)51 GY 79-1989 农村有线广播用户设备技术指标测量方法52 GY 80-1989 农村有线广播台(站)内设备技术指标测量方法53 GY 81-1989 农村有线广播线路传输质量指标测量方法54 GY/T 82-1989 中、短波广播场强测量方法55 GY/T 83-1989 盒式音带盒到盒复制系统技术要求56 GY/T 84-1989 盒式音带复制系统技术要求57 GY/T 85-1989 广播用电视图像监视器测量方法58 GY/T 86-1993 模拟电唱盘通用技术条件59 GY/T 87-1993 唱针60 GY/T 88-1985 电视节目短距离微波传送技术要求61 GY/T 89-1985 电视节目中距离微波传送技术要求62 GY/T 100-1990 密纹唱片63 GY/T 103-1991 : 塑料薄膜唱片64 GY 104-1991 广播电视微波电路维护管理规程65 GY/T 105-1992 广播发射机或广播发射机系统实时监控接口标准66 GY/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电视中心播控系统维护规程 广播用摄像机通用技术条件广播用CCD 摄像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广播用CCD 摄像系统电性能指标测量方法 广播用图像监视器技术要求D2-MAC 数据包制彩色电视技术规范中波及调频、电视发射台微机实时控制功能规范有线电视加解扰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中文图文电视广播测试页有线广播对讲汇接台和终端设备技术要求12.65毫米(1/2英寸)模拟分量电视节目磁带的录制和交换规范有线电视与有线广播共缆传输系统技术要求广播寻呼接收机入网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电视节目带技术质量检验方法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有线电视系统调制器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有线电视系统频道处理器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有线电视系统干线放大器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有线电视系统接收机变换器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广播中心录制系统维护规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代码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维护管理规程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818283848586878889GY/T 107-1992 GY/T 108-1992 GY/T 109.1- 1992GY/T109.2-1992GY/T 110-1992 GY/T 111-1993 GY/T 113-1993GY/T 114-1994GY/T 115-1995GY/T 116-1995GY/T 117-1995GY/T 118-1995 GY/T 119-1995 GY/T 120-1995 GY/T 121-1995GY/T 122-1995 GY/T 123-1995 GY/T 124-1995 GY/T 125-1995 GY/T 126-1995 GY/T 127-1995GY/T 128-1995GY/T 129-1997PAL-D电视广播附加双声道数字声技术规范有线电视用光缆入网技术条件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求 广播节目录制技术质量检验规范 数字电视图象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 方法有线电视系统竹节式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 法有线电视系统用分支器和分配器 (5-1000MHZ )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有线电视系统用无源混合器 (5-1000MHZ )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有线电视系统电视解调器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有线电视系统输出口( 5-1000MHZ )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有线电视模拟电视信号加解扰系统入网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米波分米波地面电视广播监测技术规程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广播电视SDH 干线网管理接口协议规范 广播电视SDH 干线网网元管理信息模型规范卫星数字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通用技术要求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系统测量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 室内单元测量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 室外单元测量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GY/T 130-1998 GY/T 131-1997 GY/T 132-1998 GY/T 133-1998 GY/T 134-1998 GY/T 135-1998 GY/T 136-1998 GY/T 137-1999GY/T 138-1999 GY/T 139-1999 GY/T 140-1999GY/T 141-1999GY/T 142-1999 GY/T 143-2000 GY/T 144-2000 GY/T 145-2000 GY/T 146-2000GY/T 147-2000 GY/T 148-2000 GY/T 149-2000 GY/T 150-2000 GY/T 151-2000 GY/T 152-2000电视中心制作系统运行维护规程GY/T 153-2000 有线电视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终端控制器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 法 GY/T 154-2000 调频冋步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Y/T 156-2000 演播至数子音频参数GY/T 157-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 GY/T 158-2000 演播至数子音频信号接口 GY/T 159-2000 4:4:4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接口GY/T 160-2000 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GY/T 161-2000 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数字音频和辅助数据的传输规范 GY/T 162-2000 高清晰度电视串行接口中作为附属数据信号的24比特数字音频格式GY/T 163-2000 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时间码和控制码的传输格式 GY/T 164-2000 演播室串行数字光纤传输系统GY/T 165-2000 电视中心播控系统数字播出通路技术指标和测量方法GY/T 166-2000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一1GY/T 167-2000 数字分量演播室的同步基准信号 一1GY/T 168-2001 广播音频数据文件格式规范一播波形格式(BWF )丨一・GY/T 169-2001 米波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 •代替:GY 50-89、GY 51-89、GY 52-89 和 GY 53-89 )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1—GY/T 171-2001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 )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 GY/T 172-2001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 )接收天线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二1GY/T 173-2001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 )下变频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建设标准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126 127 128129 130 131 132 133县级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标准|GY/T 5064-1999 (工程建设标准汇编10)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县级广播电视局和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合一建设的县级广播电视工程项目。

GY 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 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ATV broadcasting systemGY/T 106-1999代替GY/T 106-92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术语,频率配置,传输方式,系统的综合业务,技术参数,测试方法,安全要求和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频段为5~1000MHz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规划设计,工程验收,运行维护。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583-79 彩色电视图像传输标准GB3174-1995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3659-83 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T6510-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7400-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GB7401-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Y/T121-95 有线电视系统的测量方法GY/T129-1997 PAL-D电视广播附加双声道数字声技术规范GY/T131-1997 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132-1998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求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CATV)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3.2 付费电视 pay-TV采用加,解扰技术,用户需额外付费有条件的接收。

3.3 前端 head end在有线电视系统中。

用以处理需要分配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组合。

(前段设备包括天线放大器,频率变换器,混合器,光发射机,光放大器,光分路器及需要分配的各种信号发生器等。

)3.4 远地前端 remote head end设置在远地,经过电缆,微波,光缆等地面通路或卫星线路向某一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传送远地信号的前端。

中国调频频段数字广播行业标准简介-PPT文档资料

中国调频频段数字广播行业标准简介-PPT文档资料
CDR系统以100kHz为基本的频率块 (称为子带),通过选择不同数量 和不同的中心频率位置分布的子 带组合,形成不同的频谱模式, 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CDR标准定义了A(用DA表示) 和B(用DB表示)两类频谱模式。 A类频谱模式的子带标称频率 (子带的中心频率)为(100i+50)kHz, i=0,1; B类频谱模式的子带标频率为 100kHz的整数倍, 即(100i)kHz,i=0,1,2。
系统信息的处理与业务描述信息的 处理过程相同,只是不进行扰码处理。 系统信息通过多载波系统中一些确定的 子载波(标准中有规定)传送,也就是 说,这些子载波的任务永远是用来传送 系统信息的,称为“连续导频”。
“离散导频”送出的是作信道估 计用的数据,这些数据也要通过多载 波系统中的少量子载波传送,这些子 载波称为导频;又由于在不同的 OFDM符号期导频的位置不是固定的 ,因此,这些导频称为离散导频。
子帧结构
子帧
信标
OFDM 符号1
OFDM 符号2 160ms
------
OFDM 符号SN
每个子帧包含1个信标和SN个OFDM符号, SN数量取决于所选择的传输模式,可以为56、 111或61。
OFDM符号的结构
0FDM符号间的交叠
OFDM符号产生
每个OFDM符号包含Ns个子载波 (包括有效子载波和虚子载波),传输 模式1、2和3时Ns分别为2048、1024和2048。 Ns只是IFFT变换的点数,实际需要保留 的载波(称为有效子载波)数量Nv要远少于 Ns,实际不出现的载波称为虚载波。
上述四种信号的数据复合在一起, 接着进行OFDM处理,即进行快速傅立 叶反变换,完成多载波的形成和调制, 形成OFDM符号。
在形成OFDM符号后,插入信标( 另一种OFDM符号)构成逻辑帧,逻辑 帧经过子帧分配后形成物理层信号帧 ,再经过基带至射频变换,经功率放 大后发射

广电行业标准目录

广电行业标准目录
130
GY/Z 174-2001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
131
GY/Z 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
132
GY/T 176-2001
中、短波广播效果监测技术规程
133
GY/T 177-2001
电视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34
GY/T 178-2001
中、短波天馈线运行维护规程
135
31
GY 63-1989
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电气工作安全规程
32
GY 64-1989
广播电视钢塔桅防腐蚀保护涂装
33
GY 65-1989
广播电视钢塔桅制造技术条件
34
GY/T 66-1989
有线广播用晶体管扩音机测量方法
35
GY/T 67-1989
有线广播用晶体管扩音机技术要求
36
GY/T 68-1989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100
GY/T 144-2000
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管理接口协议规范
101
GY/T 145-2000
广播电视SDH干线网网元管理信息模型规范
102
GY/T 146-2000
卫星数字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
103
GY/T 147-2000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通用技术要求
VHF电视发射通道运行技术指标测量方法(双通道部分)
17
GY/T 36-1984
VHF电视发射通道运行技术指标等级
18
GY/T 37-1986
调频广播差转机通用技术要求
19
GY/T 38-1986
电视节目短程光缆传输系统技术要求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录制规范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录制规范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录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清晰度电视成品节目的录制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清晰度电视成品节目录制、节目技术质量管控和节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GY/T 157—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GY/T 158—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GY/T 162—2000 高清晰度电视串行接口中作为附属数据信号的24比特数字音频格式GY/T 202.1—2004 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第1部分:电视资料GY/T 272—2013 16:9的高清图像在4:3屏幕上显示的安全区域GY/T 275—2013 电台节目制播质量监测技术规范GY/T 283—2014 高标清混合制播图像幅型比变换规范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声道 audio channel节目中各路声音的通道标识。

注:如立体声中的左声道、右声道;环绕声中的前左声道、前右声道、中置声道、左环绕声道、右环绕声道等。

3.1.2声轨 audio track节目中各路声音在采集、编辑时的记录位置标识。

注:可以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进行顺序编号,如声轨1、声轨2等。

3.1.3有效格式描述符 active format description;AFD一个定义了视频编码帧中有效内容不同幅型比的参数。

1GY/T 313—2017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dB TP 以分贝表示的真峰值音频电平(True Peak level in dB)ENG 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LKFS 满刻度K计权响度(Loudness, K-weighted, relative to nominal Full Scale)LTC 线性时间码(Linear Time Code)LU 响度单位(Loudness Unit)PCM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4 节目录制技术要求4.1 录制设备视音频输入接口与编辑精度要求录制设备视音频输入接口与编辑精度要求如下:——具备符合GY/T 157—2000和GY/T 162—2000规定的高清晰度数字视频信号接口;——具备符合GY/T 158—2000规定的数字音频信号接口;——具备外同步接口,同步信号为黑场同步信号或双极性三电平同步信号;——满足帧精度编辑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