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
第二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PPT课件

14
城市的总体规划
主要任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以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1 以及其他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从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定位和 发展战略,按照人口与产业、就业岗位 协调发展要求,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 口素质,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的要求, 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区域的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
城市形态设计的理 念和基础
现代城市形态演变的 一个重要规律是城市 功能的模块化分布和 成长规律。城市形态 设计要处理好城市盲 目扩张和城市功能区 有序化分布要求的矛 盾。调整中心城区和 郊区的关系。
9
城市规划的功能定位
青岛: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 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 游胜地。
4
5
2020/3/28
8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要素
城市功能定位的定义 和原则
城市功能定位是城市经济 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指示器 和风向标。是发展规划指 定过程的首要环节。
城市产业选择的方 法和依据 产业是城市功能的经 济支柱,产业选择首 先要与城市功能定位 相匹配,还要符合现 代产业发展的内在规 律。
2020/3/28
3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要素
4
第四节 城市规划体系
3
第一节 城市规划及城乡规划
规划的概念
规划是国家或地方各级 政府根据国家的方针、 政策和法规,对有关行 业、专项和区域的发展 目标、规模、速度以及 相应的步骤和措施等所 做的设计、部署和安排。
城市规划概念
苏联 日本 英国 美国
2020/3/28
国内解释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20/3/28
5
城乡规划的划分
2021年城市规划原理讲义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原理讲义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一、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考试大纲要求1. 掌握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2. 掌握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知识结构体系(一) 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是 ___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修改后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三条)1.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城市规划,主要体现在:提供城市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持土地和房 ___市场保证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 ___以 ___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利益2. 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其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发展政策为 ___和地方 ___的官员提供有关发展控制的导引协调种类 ___,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考虑财产所有者估价规划政策对他们的利益影响告知公众规划政策3. 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的城市规划,主要的表现在于: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空间系统城市未来发展空间构架的实现意味着在预设的价值判断下来为城市的社会、经济 ___关系等做形态化的体现(二)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1. 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2.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 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4. 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机制,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5.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 ___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三) 我国当前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1. 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2.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3.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4. 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5. 深化城市规划体制 ___,加强规划队伍建设二、城市规划体系考试大纲要求1. 掌握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2.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3. 掌握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体系(一)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1. 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立法权的城市)法规体系;地方法规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
03讲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909年,发表芝加哥城市规划,形式主义、忽视社会经济问题问 题突出,对城市的影响仅限于局部。 城市美化运动持续15年。
(我国现在流行的城市绿化、美化——大草坪、广场、一条街……)
城市规划学科
2,柯布西埃与《明日的城市》
注重功能,提倡城市集中主义。
1922年发表《明日的城市》。假设300万人的城市,其中40万人 居住在24座60层的摩天大楼中,60万人居住在多层连续板式楼 中,200万人居住在花园住宅中。
城市规划的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各项 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 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 资源;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 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 可持续性; 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 展目标相一致;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的运作。
城市规划学科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
乌托邦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著作《乌托邦(Utopia)》, ) , 提出理想之邦,有50个城市,距离一天为限,与乡村紧密结合。每户一 半人在城市,一半人在乡村,二年轮换。街道宽200英尺。门不闭户, 以废除私有财产观念。生产物资放在公共仓库,按需领取。公共食堂, 公共医院。 中国的《桃花源记》
欧文的新协和村
罗伯特•欧文(英 1771—1858)主张建立崭新的社会组织,提出未来 社会按公社组成,人数500—2000,土地国有,实行部分共产主义。 1817年提出“新协和村”,人数300—2000,人均耕地0.4公顷。村内设 公共设施,周围是住宅,附近有工厂。村外有耕地、牧场和果园。产品 统一分配、财产共有。1825年,欧文带900人从英国到美国印地安那州, 用15万美元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新协和村。但不久就全部失败。
城市规划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

2008年1月1日施行
共7章70条 •总则 •城乡规划的制定 •城乡规划的实施
•城市规划的修改 •监督检查
•法律责任
•附则
2. 《城乡规划法》的适用范围
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
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 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 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 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 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三阶段; 1991年9月国家建设部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总体规划、详
细规划两阶段;
2005年10月国家建设部颁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两阶段
第三十一页,共48页。
(二)城市规划体系新进展 1、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别——城市区域规划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规划
第五页,共48页。
城乡规划法立法概况
2007年10月 2005年12月
1989年12月
《城乡规划法》发布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城市规划法》
1984年1月 1980年12月
1956年
《城市规划条例》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 行办法》、《城市规划 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第六页,共48页。
《城乡规划法》第2条:制定 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 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第3条: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
规划和镇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 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
第七页,共48页。
三、城乡规划管理 • 城乡规划管理是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城乡规划,对规划区
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和控制。
注册规划师考试大纲

注册规划师考试大纲全国城市规划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实务》。
本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
“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当具备的较重要的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
在《城市规划实务》科目中,“掌握”是指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一、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城市规划体系的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的知识,城市规划编制的知识,城市规划实施的知识。
本科目的目的是:考试应试人员所具备的城市规划理论知识的状况,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的具备程度,对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的具备程度。
1.城市与城市发展1.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1.1.1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1.1.2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1.2城市的物质构成、社会构成和产业构成1.2.1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1.2.2 了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1.2.3 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1.3.1 掌握城市化的含义1.3.2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3.3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4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1.4.1 熟悉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4.2 熟悉区域或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2.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2.1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2.1.1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1.2 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2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2.2.1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2.2.2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2.2.3 熟悉战后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2.3 当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和实践2.3.1 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2.3.2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2.3.3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3.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其它规划的关系3.1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3.1.1 掌握城市规划的作用3.1.2 掌握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3.2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3.2.1 掌握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3.2.2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3.2.3 掌握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基本概念3.3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3.1 熟悉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3.3.2 熟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3.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4.1 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3.4.2 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指标、分项指标的主要内涵及对城市发展的意义3.4.3 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5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3.5.1 熟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用地划分标准及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5.2 熟悉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与城市规划的关系4. 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4.1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4.1.1 掌握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4.1.2 掌握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4.1.3 熟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4.2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4.2.1 掌握城市用地的构成4.2.2 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4.2.3 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4.2.4 熟悉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5. 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5.1 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5.1.1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各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5.1.2 掌握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5.1.3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5.2 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5.2.1 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5.2.2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5.2.3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工作及常用方法5.3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5.3.1 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5.3.2 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方法5.4 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5.4.1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5.4.2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5.4.3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5.4.4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5.4.5 掌握城市分区规划的作用和内容5.5 城市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5.5.1 掌握详细规划的类型、作用和地位5.5.2 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5.5.3 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5.5.4 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5.5.5 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5.6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5.6.1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5.6.2 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5.6.3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5.6.4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5.6.5 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5.6.6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5.7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5.7.1 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5.7.2 熟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本知识5.7.3 熟悉竖向规划的基本知识5.7.4 熟悉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5.8 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5.8.1 熟悉城市绿化系统的组成5.8.2 熟悉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5.8.3 熟悉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5.9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5.9.1 熟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5.9.2 熟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5.9.3 熟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6. 城市规划的实施6.1 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6.1.1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概念6.1.2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目的与作用6.2 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行政的关系6.2.1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概念6.2.2 熟悉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他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6.2.3 了解行政区划的有关知识6.3 城市规划实施的机制和原则6.3.1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机制6.3.2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财政机制6.3.3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法律机制6.3.4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经济机制6.3.5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社会机制6.3.6 掌握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二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是一项政府职能,必须依法行政。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总体规划
2.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 用地布局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部分。它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所提供的依据,通过对城市自然、 社会、经济、历史和现状分析研究,将工业、第三 产业、居住、绿地道路交通系统等各项物质要素组 织在一个功能合理、协调统一的城市结构中。布局 规划包括用地功能分区、城市干道系统规划、城市 形态规划、城市总体布局等内容。
• 4.随时检查发现并及时制止或处理一切地上地下的违法用 地和违法建设,保证城市建设有秩序地进行
• 5.及时掌握城市建设情况,对城市建设活动进行有效地控 制,同时对城市规划进行实践检验和反馈,使城市规划趋 于完善、合理和现实。
2020/9/27
上海财经大学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马祖琦
4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要素
• 城市功能定位的基本原则是,城市功能定 位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性 质相吻合。
2020/9/27
上海财经大学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马祖琦
6
二、城市产业选择的 方法和依据
• 城市产业选择首先要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 城市功能的巨大转变必然导致城市产业结构 的战略性调整。城市产业选择在符合城市功 能定位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符合现代产业 发展的内在规律;城市产业选择要充分考虑 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城市产业选择要与经 济社会背景相吻合。
学习目的与关键概念
•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城市规划的 作用、任务、要素,掌握城市规划的体系。
• 关键概念: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程序
2020/9/27
上海财经大学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马祖琦
1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 一、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 二、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完
城市规划的任务、内容与原理

第一讲城市、城市化和城市规划1、什么是城市城市= 城+市≠ 城+市反映城市的变迁城市与乡村2、城市的形成聚居与原始聚落1)原始社会:自然的狩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的居住点2)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渔、牧业分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3)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尼罗河、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印度河、黄河、长江流域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原始村落的出现(约5000年前)城市的形成原始聚落的形态:人类聚居的痕迹奥地利新石器时代(-2000年)、西安半坡遗址(-5000年)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1、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品生产的出现。
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城市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卡洪城)2、城市的职能: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商品交易的场所;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3、城市的选址1.防御的需要(保卫劳动成果,抵御入侵)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淮南子•原道训》2.交通方便(与乡村、其他城市的联系)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君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也。
—西汉《盐铁论》载桑弘羊言3.环境容量(用地、人口)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必参相得。
—《礼记•王制》4.良好的生存环境(水、食物、能源等)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
—《阳宅十书》4、风水的实质——良好的生存环境1.(气)遇水而聚,遇风而散2.风水先生是因为商业的需要而加入了许多故弄玄虚的内容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服务5、城市的实质: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6、城市的特征: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早期的城市:巴比伦城、米列都城、雅典卫城、罗马营寨、庞贝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世纪的城市:佛罗伦萨、提姆加得、威尼斯、锡耶纳、巴黎工业革命英国1640年、法国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打下政治基础。
城市规划的任务和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任务和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提要:规划,关系,其他,体系,任务,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任务和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是现代社会组织工业生产、服务和消费,实施社会管理的最有效的场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城市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落实国家宏观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城市各项建设合理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及国家经济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管理的依据。
城市规划的目的-既是为了保障城市社会的安全、卫生、公平和效率,也是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三种属性,即城市规划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政府职能,又是一项社会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和城市化时代的来临,城市在未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城市规划作用既承担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一部分,也承担促进并引导中国城市化巨变的重要作用,城市规划的法律严肃性要通过编制合法性、决策合法性及实施过程的合法性来体现。
2、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1)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城市是一个由众多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各个子系统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城市规划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正确处理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城市规划工作者针对城市与区域、城市经济结构与用地结构、城市建设与保护等诸多方面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对策。
2)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城市规划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求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一系列关系,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正确与否,高层次、高水平的编制规划是城市规划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的基础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空间系统 城市未来发展空间构架的实现意味着在预
设的价值判断下,为城市的社会、经济政 治关系等做形态化的体现
9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1、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从城市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地配置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
手段。 城市规划是通过对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
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 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划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 用的分配和安排来实现的。
6
1、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城市规划
简言之,区域规划是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 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26
区域规划的工作特性
区域规划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综合性规划 区域规划工作具有突出的战略性 区域规划还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
27
区域规划的任务 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确定规划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14
地方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乡规划法》实施条例或办法为基础,其 他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组成的地方城市规划 法规体系,有立法权的城市也可制定相应的规 划法规。
15
3、行政法规 国家和地方所制定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乡规划法》为基础的关于城市规划的一 系列行政法规 4、技术法规 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专业性标准和规范,分 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拟定区域人口和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 统一规划区域性公用基础设施 重视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最优的社会经济效果
28
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
最先始于原苏联1920-1921年制订的俄罗斯电 气化计划和俄罗斯经济区划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协同进行
区域规划要把分布于区域中的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点, 并制定出布点方案,以便在城市规划中具体落实。
城市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可能需对区域规划的原方案作 某些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36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期限一般为5年、10年和10年以上的长远计划,
六是重大基础设施协调与建设方面,规划将综合交通和能 源作为两大重点,提出加快沪宁、沪杭、杭甬、沿长江、 沿海和宁湖(湖州)杭6大重点交通通道建设,以及综合运输 枢纽建设;同时提出了煤炭、油气、液化天然气、电力和 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33
七是提出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行差别 化土地政策:对沪宁杭沿线,采取最严格措施保护优质基 本农田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对沿江(长江)、沿湾(杭州 湾),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对沿海和宁湖(湖州)杭线及 其他沿路发展带,适度安排建设用地;对沿湖(太湖)地区 则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从更本质的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 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的对象包括:行政级别意义上的 城市;行政管理设置、在市级以上的地区、区域;够不上 城市行政设置的镇、乡和村等人居空间环境。
5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地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引导和管理城市建设 的重要依据
城市空间资源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运作效率,促进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 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 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机制,确保各项建设活
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
康运作
10
2、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
31
二是将长三角区域功能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 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 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三是确定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为“一核六带”,即强化 上海这个发展核心,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重 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杭州)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 展带,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 态服务带。
政体制
中国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组成
由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成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各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及相互关系
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对各自行政辖区的城 市规划工作进行依法管理
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上级城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 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 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吴莉娅
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关
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2
生态系统循环示意图
3
4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 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3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确定的战略目 标包括:
经济发展方面 科技进步与效益方面 人民生活质量方面 社会发展方面
38
苏州“十一五”规
表1 苏州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划
指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 领全局,以实现又快又好
24
三 工作特性 任务 由来与发展 类型
25
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
区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 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 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 并作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各部 门和各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 区域型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能够有 序地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 发展、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16
17
18
19
20
21
(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1、中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组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镇体系规划
包括全国、省(自治区)及跨行政区域的城镇 体系规划
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则在制定城市总体规 划时统一安排
22
城市总体规划
社 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会 进
8.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
步 9.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
10.常住人口总规模(万人)
化、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四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
人 民 生 活
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3.恩格尔系数(%)
八是确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一类是引导性政 策措施,如在区域内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生态 补偿机制等;另一类是协调性政策,主要是打破行政壁垒, 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34
(二)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十分密切,两 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 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 只是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 与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 完善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质量和
水平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
11
二、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12
(一)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价,元) 经 济
发 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展
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市
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和构建“和谐苏州”为目
5.城市化水平(%)
标,以优化经济结构和转
6.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
一般分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部分内容。 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发展包括从生产、流通、消费到积累,从发 展指标到基本建设投资,从部门发展到地区发展,从 资源开发利用到生产力布局等等。
社会发展方面包括人口、就业、住宅、社会福利、环 境保护等等。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般由部门规划体系和地区 的综合规划体系交织而成。
1、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组成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
作提供法定依据。 国家和地方的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行政法
规和技术法规。 法规体系有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
纵向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 横向分为基本法和配套法两个方面
13
2、法律法规 国家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基本法的 包括与之相配套行政法规组成的国家城市规划 法规体系。
二战后至19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在一些大城 市地区和重要的工矿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区域规 划工作
29
区域规划的类型
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的区域规划
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 工矿地区的区域规划 农业地区的区域规划 风景旅游及休疗养地区的区域规划 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区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