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第1单元第1章章节复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生物:第1单元第1章章节复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3、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4、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5、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6、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7、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8、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3.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知识归纳一、生物有哪些生命现象:1、能生长;2、能新陈代谢;3、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4、能对刺激做出反应;5、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6、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二、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三、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

四、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五、(1)生物学是科学;(2)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

六、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衣服的原料,食物的来源,住房的材料,交通工具用的汽油、柴油的来源,打的预防针针剂等都来自于生物;人口剧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癌症、艾滋病等都与生物学有关。

随着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学对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重点习题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B.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C.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2今年入春以来,由H1N1病毒引起的甲型流感在我国某些地区传播,下列对病毒描述正确的是()A.不含遗传物质 B.没有细胞结构C.都会使人得病 D.能独立生活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牛吃草 B.蝌蚪长成青蛙C.北风吹,雁南飞 D.铁生锈4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刻合拢,叶柄下垂,这一生命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需要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5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资源匮乏 B,环境污染C,粮食短缺 D,导弹发射下列叙述那项是错误的,试说明理由。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复习课教案

有理数复习课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运算 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和理解【要点梳理】要点一、有理数与无理数 1.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数整数有理数 ⎪⎪⎪⎩⎪⎪⎪⎨⎧⎩⎨⎧⎩⎨⎧负分数负整数正分数正整数有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诠释:(1)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2)有理数“0”的作用:2.无理数: 叫做无理数.要点诠释:(1)无理数的特征: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不循环,不能表示成分数的形式.(2)目前常见的无理数有两种形式:①含π类.②看似循环而实质不循环的数,如:1.313113111……(相邻两个3之间1的个数逐渐增加).3.数轴:规定了、和的直线叫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表示,但并不是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数轴上的原点表示数________,原点左边的数表示_____,原点及原点右边的数表示.4.相反数:数a的相反数是.数a的倒数是.的相反数大于它本身,的相反数小于它本身,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倒数等于它本身.5.绝对值:一个数a的绝对值是指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距离,记作.①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即:如果a>0,则|a|= ;②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如果a<0,则|a|= ;③0的绝对值是.如果a=0,则|a|= .反之: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相反数,则这个数是;即若|a|=a,则a 0;若|a|=-a,则a 0.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⑴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⑵正数都0,负数都0,正数一切负数;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7.求 的运算叫做乘方, 叫做底数, 叫做指数,乘方运算的结果叫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一对一”复习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一对一”复习教案
9、如果|a-2|=0,|b|=3,求a+b的值___________.
10、绝对值不大于10的所有整数的和等于_____,绝对值小于5的所有负整数的和为_______.
(二)精心选一选!
1、把向东运动记作“+”,向西运动记作“_”,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米表示向东运动了3米 B、+3米表示向西运动了3米
2 -1 0 3 -2 -3 1 0
(1)这8名男生的达标率是百分之几?
(2)这8名男生共做了多少个俯卧撑?
2、现测得的四位学生身高如下:156㎝,158㎝,153㎝,157㎝:
(1)求这四名学生身高的平均值
(2)以计算的平均值为标准,将平均值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出每位学生的身高。
3、若|a|=a|b|=b|c|=-c|d|=-d且无一个数为0还满足|a|>|b|>|c|>|d|请把a、b、c、
8、若字母 表示任意一个数,则它表示的数一定是( )
A、正数 B、负数 C、0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9、一辆汽车向南行驶5千米,再向南行驶-5千米,结果是( )
A、向南行驶10千米 B、向北行驶5千米
C、回到原地 D、向北行驶10千米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这五类数
绝对值。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7、有理数加法运算律:(1)交换律 (2)结合律
8、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9、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10、有理数乘法运算律:(1)交换律
(2)结合律
(3)分配率
11、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2.深入理解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并能在实际活动中应用;3.通过复习,提高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材复习内容第一单元:古代诗词知识点:1.诗词基本概念:诗歌和词是古代的两种文学体裁。

诗是以韵律为基础的文学作品,而词则是以曲调为基础的文学作品;2.古代诗词的流派:唐诗、宋词和元曲等;3.古代文学的特点:格律优美,意境深邃,言简意赅,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4.名句选写:如《滕王阁序》、《汉武帝南巡祭祖碑》等。

测验:1.下面这两首诗分别属于哪个流派:唐诗、宋词、元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下面哪句诗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秋水共长天一色?第二单元:古代故事知识点:1.古代故事的种类:寓言、传说、神话、历史故事等;2.古代故事的传播方式:口头传承;3.古代故事的文化价值:反映社会风俗、传承文化传统、增长见识、启示人生等。

测验:1.下面哪一种古代故事讲述的是神话故事:寓言、传说、神话、历史故事?2.古代故事具有哪些文化价值,请写出三点。

第三单元:语言运用知识点:1.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文言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用于书面交流。

其特点是格律韵文,语汇繁复,语序倒装等;2.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注重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注意积累常用的词语和句型;3.汉字拼音的基础知识:掌握二十四个声母和韵母,了解拼音的读音规律,注音方法。

测验:1.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什么?2.请给下面的文字注音:燕山雄关险峰,家住高峰顶。

三、复习计划本次复习时间为2周,每天抽出3小时进行复习,计划如下:日期复习内容第1-2天第一单元:古代诗词第3-4天第二单元:古代故事第5-6天第三单元:语言运用第7-8天复习重点知识点第9-10天系统复习和答题训练第11-12天活动实践:朗读古诗、编写传说故事等第13-14天终期测验和总体复习四、复习方法1.把握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师讲解,找出每单元的重点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2.课堂笔记法:理清知识结构,记录每次课堂笔记,并对重点部分进行标注和总结;3.积极时间利用法: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如阅读当地文化、观察生活等;4.互动学习法:与同学、教师们互动交流,进行课堂辩论和讨论等,提高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拥你入睡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拥你入睡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拥你入睡教案苏教版复习目标:回顾散文的相关知识,探究一些中考典型题型的解题思路。

复习方法指导: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文章的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3、找线索的方法:文章的标题,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4、描写的类型: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帮助塑造人物的性格。

5、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6、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伏笔铺垫、渲染烘托、欲扬先抑、象征、讽刺、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以小见大。

7、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词语的含义,词语的作用,此的感情色彩等。

拥你入睡(作者:肖复兴)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

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

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

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

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

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④我有些受宠若惊....。

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

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

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懵懵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

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4章 生物体的组成复习教案 苏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4章 生物体的组成复习教案 苏教版 教案

生物体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复习第四章的基础知识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解题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操重点难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教学方法复习教学辅助手段练习教学过程复备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1、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了的增多。

2、细胞分裂过程中,使得形成的两个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结构相同,这对生物的遗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和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4、、,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就形成了。

5、植物的主要组织①组织:具有作用,如叶的表皮②组织:具有的作用,如根茎叶里的导管和筛管。

③组织:具有营养作用。

如。

④组织:具有能力,如茎的顶端。

6、人体的主要组织:①组织:具有保护、吸收的功能,如。

②组织:具有功能,如人的骨骼肌。

③组织:具有营养、连接等功能,如。

④组织: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等功能,如。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1、绿色开花植物由六大器官组成。

其中属于营养器官的是,而另外三种器官属于器官。

2、人体的各个系统在和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4、人体的结构层次是:三、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仅有个细胞构成,但能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填写草履虫结构名称及作用①作用是②作用是③作用是④作用是⑤作用是⑥作用是3、草履虫的食物是和。

4、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通过进行生殖。

5、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一样,也能,适应环境。

四、反馈练习:1.判定显微镜视野中某一细胞是否处在分裂状态,主要依据 ( )A. 细胞体积的大小B. 细胞内是否出现染色体C. 细胞所在的位置D. 细胞壁的形状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被牵拉着有规律地移动B.染色体平均分配给两个新细胞C.细胞质一般也平均分配给两个新细胞D.最后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细胞膜和细胞壁①②③④⑥⑤3.胃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如、和等。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教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教学案

初一语文总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给下列字注音:酝酿..()()抖擞.()静谧.(澄.()清贮()蓄pángbó()()粗糙.()卷帙.()piaomiao()()祈祷.()干hé()qīn()差滑jī()二、改正下列错别字:头晕目弦()、切而不舍()、根深地固()、提纲切领()、漫不经心()、之之不倦()、一劳永一()、微不值道()、持之以衡()、不言而于()、喜出往外()、赅人听闻()、不可就药()、近在只尺()、春花秋实()、精神抖手()、重岩碟嶂()、存前启后()、闲情一致()、班班点点()、星罗其布()、心不在烟()、默默无纹()、兴高采烈()、一是无成()、悔人不倦()、不可思意()、三、古诗文名句填空(1)、巴东三峡巫峡长,()(2)、()绝胜烟柳满皇都。

(3)、晴空一鹤排云上,()(4)、()听取蛙声一片。

(5)、水晶帘动微风起,( )(6)、(),万紫千红总是春。

(7)(),映日荷花别样红。

(8)墙角数枝梅,()(9)、(),思而不学则殆。

(10)、学而时习之,()(11)、择其善者而从之,()(12)、(),(),是知也。

(13)、三人行,()(14)、(),不悱不发。

(15)、我寄愁心与明月,()。

(16)、沾衣欲湿杏花雨()。

(17)、(),一日之计在于晨。

(18)、(),草色遥看近却无。

(19)、子日:(,),是以谓之“文”也。

(20)、(),相去复几许?四、专题复习:1、口语交际:(1)、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同学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两段评语。

要求:(1)、指出并分析存在的问题;(2)、请就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有针对性谈一点看法。

(80字以内)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

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

(1)(2)(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创造了“四个没有”的奇迹:没有饥荒、没有流民、没有瘟疫、没有社会动荡。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2章 探索生命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2章 探索生命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探索生命课题第二章探索生命(复习、评估)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章内容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框架,2.加深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弥补遗漏知识。

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使用方法难点: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教法选择讲练法课型复习课课前准备课件、复习题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时数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 9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本章要点展示:1.显微镜的名称结构及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阅读本章内容,小组内交流提问,找出答案小组代表回答,提他小组学生给予评价2.“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 [归纳]:(1)净——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自来水;(3)取——用镊子夹取叶的下表皮;幻灯片出示显微镜的示意图,指导学生回答其结构名称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4)浸——把材料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5)展——展平材料;(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7)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1)利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和下降幅度较大。

因此,在利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要注意镜头的位置,缓慢下降,防止镜头下降速度过快,将玻片标本和物镜头损坏。

(2)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3)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4)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5)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6)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 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教师大屏整体展示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归纳交流临时标本的制作小组讨论,加深认识独立完成习题细胞数目少[二]随堂评估1.透明胶片上有一个字母“F”,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2.在视野中,标本物像偏向视野左上方,欲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移动的方向是()3.当显微镜物镜由低倍换成高倍后,视野亮度比原来___,此时可采用的方法一是换成___反光镜,二是将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复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2、正确使用生字词,能准确判断正误复习方法:熟读、识记、练习巩固字词归类:quan chong jing bi mei sha诠释憧憬裨益半明半昧霎眼die tuan sang cu zhao折叠湍急推搡猝然肇祸duo du sui lu ning ju qi 自度其足持度遂不得履宁遽契ji qi chang yang miao e 折戟蕲水徜徉浩淼素娥chan lou juan zhi miao 婵娟雕镂镌刻童稚藐小jiang ao tu li he pang项为之强凹凸鹤唳壑庞然大物ju xi mo zan qiang tian 白驹过隙蓦然积攒樯橹安恬chou chang huo xu mao hui cui 惆怅豁达自诩铆荟萃ji ku lou chi zha hun 跻身骷髅白痴查(姓)溷que shou xing chan hang阕绶带归省潺潺行辈dan cuo duo fu yun juan 惮撺掇凫水蕴藻家眷xiang cuo jiu xiang zhao 旺相撮桕树向午棹dong shen zhuo jiu zi 茶峒糁儿涿州鬏渍he que ning yun niang yun 阖家宫阙佞臣酝酿黄晕suo li zhang xi xiang 蓑笠嶂曦月襄陵su yan shu zhu cheng 沿溯绝飞漱属引澄清qian pang bo hua pu fu beng 芊芊磅礴春华秋实匍匐迸发dan su zhao juan zhi di澹澹酥春朝卷帙根深蒂固zi ji qie ya yan 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茫无涯际心不在焉zhuo hui rang fan yi 灼热喙大穰梵天寺贻qu qie lun yue yun wang 箧论语说愠罔dai hui ru zhi fei yu 殆诲女默而识之不悱不发举一隅jiong shan chi dan shao 窘苫蔽成丘弛眈眈少时ming xia kao mei xia 瞑暇尻尾假寐黠gou xu zhi chen bi 篝火和煦咫尺称职陛下hai jue yu pin zhuo zhu 骇人听闻爵士御聘擢机杼mo脉脉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二)——四字词语复习内容:1—6单元的四字词语。

复习目标: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的读音,注意它们的字形,了解其意思。

复习安排:第一阶段: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第二阶段:熟练的找出并改正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

复习方法:理解识记,强化练习,纠错巩固。

潜移默化崇山峻岭危言耸听千姿百态热泪沾襟半明半昧摇摇欲坠葬身鱼腹井然有序相提并论你推我搡势不可当小心翼翼汹涌湍急猝然而至不可开交失魂落魄惊慌失措镇定自若纹丝不动丰富多彩生活枯燥明察秋毫物外之趣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百看不厌烟波浩淼走投无路狼狈逃窜身历其境津津有味气象万千鸦雀无声气象万千阴晴雨晦风云变幻美不胜收红紫芳菲橙黄橘绿眼花缭乱心旷神怡五彩纷呈悲歌慷慨油然而生感慨万端滚瓜烂熟谆谆教导谈笑风生目不转睛白驹过隙茫然若失生机勃勃永不厌倦和蔼可亲耳目一新严谨治学无忧无虑一视同仁旗帜鲜明其貌不扬拐弯抹角爱憎分明才智不凡罪魁祸首指手画脚不屈不挠群星荟萃茅塞顿开咬文嚼字出手不凡一鸣惊人重义轻财闷闷不乐出谋划策可歌可泣鸡毛蒜皮沸沸扬扬道听途说无动于衷水乳交融冥思苦想身经百战功勋赫赫饱经风霜心花怒放自鸣得意密密匝匝嚎啕大哭陈词滥调涕泗横流与民同乐忘乎所以火烧火燎念念有词赏心悦目走街串巷邪魔鬼祟返老还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天涯海角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海纳百川无欲则刚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三)----文学常识、课文内容整体理解1、《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作者是赵丽宏,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

重点阐述了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关系。

2、〈〈繁星〉〉是一篇散文,作者巴金,四川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课文围绕看繁星,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

3、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成功的花儿〉〉、〈〈嫩绿的芽儿〉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四首诗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

4、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课文写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果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场面描写和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是本文的重要写作特点,议论部分画龙点睛。

5、〈〈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6、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沉船〉〉。

7、〈〈幼时记趣〉〉的作者是清代人沈复,著有〈〈浮生六记〉〉。

课文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

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分别是: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是获得“物外之趣”的关键。

8、十三岁便进入北大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而写下了〈〈十三岁的际遇〉〉。

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诗意盎然。

9、〈〈伟人细胞〉〉通过贾里为实现“伟人计划”而经历的三次失败和一次不经意的成功的曲折过程,说明了必须从小事做起才能干成大事的道理。

文章语言轻松活泼,诙谐幽默笔法夸张,有喜剧效果。

10、〈〈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11、〈〈社戏〉〉是一篇小说,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景物描写细致逼真,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情节安排曲折有致。

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2〈〈端午日〉〉节选自小说〈〈边城〉〉,作者沈从文,湖南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文章紧扣标题,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

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竞先的精神。

作者注意渲染气氛突出民乐。

13、《本命年的回想》作者刘绍棠,他的作品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

本文作者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第四段按时间顺序写了10件事。

14、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幅春的画图,是一幅春的赞歌。

全文围绕“春”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

五幅画面春意浓郁,又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最后三个比喻赞美了春的“新”“美”“力”。

15、〈〈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语言简练、生动,155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

16、〈〈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本文抓住“温晴”的特点,按照由里往外、右山到水的顺序,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17、梁衡的散文〈〈夏〉〉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比较、对比的方法使事物的特征更加明显。

18、〈〈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

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

描写了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原则、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写法上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篇议论文。

全文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

课文的7、8两段运用了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20、〈〈宇宙里有些什么〉〉是一篇说明文,课文采用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生动的说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和宇宙的特征: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用比喻)、分类别、举例子等。

21、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著有〈〈梦溪笔谈〉〉。

〈〈以虫治虫〉〉一文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梵天寺木塔〉〉一文说明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22、〈〈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统称“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论语〉〉八则主要讲学习态度和方法。

23、〈〈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作家蒲松龄的作品。

24、郭沫若,四川人,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

〈〈天上的街市〉〉通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改造民间故事是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

25〈〈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本文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