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地教学设施器材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
教学场地_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教学场地的安全管理,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教学秩序,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学校所有教学场地,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等。
三、安全责任1. 学校领导对本教学场地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教学场地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2. 教学场地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定,确保场地安全。
3. 教师应遵守教学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安全。
4. 学生应自觉遵守教学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确保自身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安全设施与器材(1)教学场地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
(2)实验室、体育馆等特殊场地应配备相应的安全器材,如防护用品、急救包等。
2. 安全检查(1)定期对教学场地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新增加的教学场地或设施,必须经过安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 安全教育(1)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 应急处置(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处置措施。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安全管理制度1. 教学场地管理人员应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2. 教师在上课前应检查教学场地的安全状况,确保教学活动安全进行。
3. 学生进入教学场地应遵守纪律,不得擅自离开场地,不得在场地内进行危险活动。
4. 禁止在教学场地内吸烟、使用明火、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等。
5. 教学场地内禁止饲养宠物、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行为。
六、奖惩措施1. 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规定的个人或集体,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分。
七、附则1. 本规定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管理制度(三篇)

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管理制度一、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分类和管理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主要包括体育馆、球场、操场、游泳池等,以及球类、田径器材等各类设备。
1. 体育馆设施器材管理:体育馆设施器材包括场地、看台、篮球架、排球网、健身器材等。
体育馆设施器材应定期检查,确保使用安全,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2. 球场设施器材管理:球场设施器材包括场地、围网、球门、球筐等。
球场设施器材的使用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3. 操场设施器材管理:操场设施器材包括场地、跑道、健身器材等。
操场设施器材的管理包括清洁、维护、安全检查等方面,保持设备的完好和使用安全。
4. 游泳池设施器材管理:游泳池设施器材包括泳道、起跳台、游泳艇、浮板等。
游泳池设施器材的管理包括清洁、维护、消毒等方面,确保水质清洁并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性。
5. 球类、田径器材管理:球类、田径器材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田径设备等。
球类、田径器材的管理包括分类存放、定期检查、维护等,确保器材的完好和使用安全。
二、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管理的流程和责任分工1. 设施器材的购置和配备: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购置计划,并通过相关部门采购设施器材。
根据不同的设施器材种类,设立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
2. 设施器材的登记和管理:购置后,设施器材应进行登记,包括器材名称、数量、购买时间、使用地点等信息。
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
3. 设施器材的维护与保养: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工作由专人负责,包括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等。
定期检查设施器材的安全性,如有损坏及时维修或更换。
4. 设施器材的使用与借用:设施器材的使用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学生和教师应按照规定的方式使用设施器材。
借用设施器材时,应经过审批,并签订借用协议。
5. 设施器材的报废与更新:设施器材使用寿命到期或损坏无法维修时,应及时报废。
并及时更新设施器材,确保设施器材的质量和性能。
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管理制度(3篇)

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场地设施器材包括体育场馆、室内场地、运动场地、健身设备、器械等。
第四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管理的原则是:安全第一、科学合理、保养维护、节约用能。
第五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管理实行责任制,相关人员按照职责分工为其管理负责。
第二章场地设施器材使用管理第六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使用的时间、地点、容量等应经过教务处、体育系等相关部门协商确定,定期会商实施。
第七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使用申请应在开展活动前提出,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使用。
第八条使用场地设施器材的单位或个人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明,否则不得使用。
第九条各教学场地设施器材使用单位应制定使用计划,按时使用场地设施器材,并做好使用记录和报告。
第十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使用应按规定时间结束,并做好清理、收拾工作。
第十一条使用场地设施器材时要确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严禁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
第十二条对于违反使用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可以采取停用、扣分、罚款等措施。
第三章场地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第十三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维护责任单位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确保设施的完好性。
第十四条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清洁卫生、设备检查、擦拭保养等。
第十五条设施设备的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的润滑、调整、更换等。
第十六条设施设备的维修工作包括正常故障维修和重大故障维修。
第十七条维修工作应按时按质完成,维修人员需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资质。
第十八条设施设备维修工作需要停用场地设施器材的,应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并制定相应维修计划。
第十九条设施设备出现严重故障需要更换或更新设施时,需经相关部门审批。
第四章场地设施器材安全管理第二十条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管理责任由设施管理单位负责,定期检查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状况。
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4篇)

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确保体育活动的安全进行,制定本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的体育活动和课程,包括体育课、校园运动会、社团活动等。
二、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1. 体育设施的管理(1)学校体育设施应经过定期维护和检修,保证其良好的使用状况。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修缮。
(2)体育设施的使用时段应事先规划,并且在校内公示,确保学生及时了解和遵守使用规定。
2. 器材的管理(1)学校体育器材应经过定期检查和清理,确保器材的完好无损。
(2)体育器材的使用应遵守相关规定,严禁擅自调整器材的高度和角度,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三、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安全管理1. 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案(1)学校体育活动应提前制定详细的组织方案,包括人员配备、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等内容,并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2)活动方案应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安全问题,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强度,避免过度竞争和过分激烈的活动。
2. 体育活动的教师指导与监管(1)体育活动应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确保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2)教师应提前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场地和器材、做好体育锻炼前的热身准备等。
(3)教师应积极监督学生的活动行为,防止发生过激行为和不当竞争,及时制止危险行为。
3. 体育活动的急救与应急处理(1)学校应配备急救设备和急救人员,保证在活动中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进行救治。
(2)学校应制定体育活动应急处理方案,包括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的疏散和安全措施。
四、体育活动中的安全宣传和教育1. 安全宣传(1)学校应定期开展体育安全宣传活动,向学生宣传体育活动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2)学校可利用校刊、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全校学生发布安全宣传信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安全教育(1)学校体育课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向学生普及体育活动中的常识和规范。
(2)学校应定期开展体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小学体育器材、场地管理制度(3篇)

小学体育器材、场地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小学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健康,促进体育教育的有效开展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具体内容如下:1.器材管理:(1)学校应购置符合体育教学和活动需要的器材,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器材存放应有专门的储存处,保持整洁、安全,并分类储存。
(3)学生在使用器材前,应接受相关器材的安全使用教育,了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切忌乱用、损坏或私自带出校外。
2.场地管理:(1)学校应提供适当的体育场地,保证面积、硬度和平整度符合相关标准。
(2)场地应保持清洁、整齐,保证无障碍和安全。
(3)场地使用时应有专门负责人进行管理和监督。
3.安全管理:(1)学校应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器材和遵守规则。
(2)小学体育教师要严格把好安全关,对学生的体育技能、体力状态进行评估,切勿强行安排超出学生能力的活动。
(3)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禁止戴有硬物的饰品。
4.监管和责任:(1)学校应指定专门的体育教师负责器材、场地的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情况。
(2)教师应监管学生在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止事故发生。
(3)家长在签署学生体育活动同意书时,应了解和接受学校的器材、场地管理制度,共同保护学生的安全。
通过制定和贯彻小学体育器材、场地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证健康发展。
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行为规范。
小学体育器材、场地管理制度(2)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器材管理:- 对体育器材进行分类、编号并建立器材清单,定期进行盘点及检查。
- 确保器材的完好无损,如有损坏或无法使用的器材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 对易损耗的器材进行合理使用和储存,以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
- 确保器材的安全性,注意防滑、防护装置等安全设施。
2. 场地管理:- 对体育场地进行规划、划定标志,并确保场地清晰可见。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一)体育器材安全管理制度:1、体育器材设施在专用体育器材室存放,专人负责管理,按各种器材使用性质编号,分类摆放。
2.做好器材购置和损坏的登记,每学期对器材进行一次清点核帐,并把清点结果报表交学校总务处。
3、凡借出体育器材要经学校领导批准,办好借用手续,按时归还,对损坏器材一律照价赔偿。
4、校内学生借出器材要做好登记。
当天归还,如损坏的按实际情况处理或赔偿。
5、每天放学前清点一次各类器材,不足数的及时查找,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学校领导或总务处。
6、体育器材室要保持清洁卫生,开窗通风,摆放器材有条理。
7、学生进入体育器材室要经老师批准才能进入。
(二)学校体育课、体育训练安全制度:1、体育课和体育训练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注重平时加强安全意识的渗透教育,使师生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2、每节体育课、每次训练前教师都要首先了解和熟悉训练的场地,做好检查和评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每节体育课、每次训练前教师应对本次活动,明确向学生提出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提醒学生要做好足够的预防工作。
4、加强纪律教育,训练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肃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对违反操作规程不服从指挥的学生加强耐心教育,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5、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6、体育课和训练活动要注意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对学生本人不适宜参加活动的项目要允许学生不参与,不得强行要求参加。
7、每节课后和训练完教师都要做好总结,表彰先进,指出安全隐患,提出改进的方法和要求。
8、对活动中出现安全事故要及时妥善处理并报告学校领导。
学校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体育运动是学校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同学供给了磨练身体、促进健康、加强自信念的机会。
然而,体育运动中存在肯定的风险,不合理的训练方法或者设施器材的不安全使用都可能导致同学受伤,给学校和家长造成很大的困扰。
因此,建立一套健全的学校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紧要,以下为实在内容:一、场地设施安全管理(一)场地的维护保养(1)检查和清理场地定期检查和清理学校全部运动场地,尤其是比赛场地,将场地上的杂物清除干净,以确保场地的顺畅和用户的安全。
(2)修补受损场地受损的场地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安全,所以学校要定期检查场地的情形,适时修补受损的地方,在保证使用者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场地。
(3)采纳耐用材料体育场地要采纳牢靠、耐用的材料建筑,以削减损坏和维护成本,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二)场地的使用管理(1)场地留给特定的使用者要制造合理的场地管理政策,确保场地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所以,将场地留给特定的使用者,避开匆忙使用,从而降低意外发生的风险。
(2)订立特定的场地使用规定订立特定的场地使用规定,规范使用者的行为,规避各种事故的发生。
(3)管理场地的时间学校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管理场地的时间,确保使用者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体育运动,同时也保证校内安全问题。
二、器材安全管理(一)器材的选择学校要选用安全、牢靠、符合标准的器材,确保器材可以安全地使用,降低意外损害的风险。
(二)器材的安装和维护(1)器材安装前检查在器材开始使用之前,必需进行安全检查和测试。
这些检查包括器材的稳定性和结构安全,以确保用户在使用期间的安全。
(2)器材维护和修理学校需要积极维护器材,以确保器材可以在建议的时间内安全使用。
假如器材在操作期间显现损坏,必需进行适时的修理以确保用户的安全。
(3)器材存放和处置储存器材需要选择干燥、防潮、安全的存储方式,确保器材处于良好状态。
学校运动场管理制度(4篇)
学校运动场管理制度体育运动地是学校体育教学及师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
学校规定校外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场内活动。
严禁一切车辆驶入场内;爱护场内一切运动设施,保持场内清洁卫生,不得乱丢果皮、杂物。
一、塑胶跑道及篮、排球场地使用规定:1、严禁穿高跟鞋及硬钉的足球鞋进入塑胶跑道及篮、排球场地。
2、未经任课体育老师或运动指导老师同意,不得穿钉鞋进入跑道(经同意了也只准穿短钉鞋,即钉子不超过____毫米;3、不准在塑胶跑道及地面上进行球类活动。
4、运动结束,要向运动场地管理人员办好退场记录,及时归还运动器材。
二、足球场地使用规定1、进入球场人员不得将任何带有生活垃圾的物品带入,2、无论大人小孩不能随地大小便,违者罚款____元;不得将任何宠物带入。
3、不得将有损足球场地的任何器械带入,4、足球活动期间休闲人员不得进场。
5、进入足球场活动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球场管理制度,否则管理人员有权制止。
三、健身器材使用规定1、合理使用,正常锻炼。
不允许拿硬件物品敲打设施。
使用者须维护场内清洁及设施完好。
2、使用时,一定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
第四篇:体育馆运动场地管理制度篮、排球场地管理规定1.凭本人有效证件到总服务台办理场地使用手续后方可进场。
2.非开放时间,除本馆工作人员外,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场馆。
3.所有进入篮、排球场地的人员必须穿软底鞋且保持鞋底清洁,严禁穿皮鞋、高跟鞋以及带有铁钉或铁掌的鞋进入中心场地。
雨雪天进馆内运动,雨具必须放在门厅内,不得带入场馆内。
____个人物品请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放置,如有丢失、损坏,本馆概不负责。
5.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物品及宠物进入中心场地。
6.禁止携带食品、有色饮料及含酒精饮料入馆。
7.服从管理人员安排,不得擅自占用场地。
8.爱护馆内设施,严禁恶意用运动器材、硬物击打墙壁、门窗、通风管道。
严禁攀爬篮球架、擅自触动消防和电气设施。
9.严禁在中心场地乱刻乱画,中心场地禁止吸烟。
运动场地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运动场地安全、有序、高效地使用,保障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运动场地,包括但不限于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
第三条运动场地使用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二章运动场地管理第四条运动场地由体育部门负责管理,包括场地设施维护、场地使用安排、安全检查等。
第五条体育部门应定期对运动场地进行检查,确保场地设施完好,无安全隐患。
第六条运动场地设施设备应保持整洁、完好,禁止私自拆装、改造。
第七条运动场地使用时间应合理分配,优先保证体育课程教学、体育竞赛和师生员工的体育锻炼需求。
第三章运动场地使用规定第八条运动场地使用前,使用者需向体育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九条运动场地使用时,使用者应遵守以下规定:1. 穿着适宜的服装和鞋子,禁止穿着高跟鞋、皮鞋、钉鞋等进入运动场地。
2. 严禁在运动场地内吸烟、饮酒、乱扔垃圾。
3. 不得在运动场地内进行与运动无关的活动,如聚会、聊天等。
4. 不得在运动场地内乱跑、打闹,确保运动环境安全。
5. 不得在运动场地内使用滑板、滑轮等非运动器材。
6. 不得擅自占用运动场地,影响他人正常使用。
第十条使用运动场地时,应爱护场地设施,不得损坏、涂鸦、乱刻乱画。
第四章运动场地安全措施第十一条体育部门应制定运动场地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十二条运动场地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禁止吸烟、禁止乱扔垃圾等。
第十三条运动场地内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急救箱、消防器材等。
第十四条运动场地使用时,体育部门应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管理,确保安全。
第五章运动场地损坏赔偿第十五条使用运动场地时,若因使用者不当行为导致场地设施损坏,使用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运动场地设施损坏后,体育部门应及时修复,确保场地正常使用。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由体育部门负责解释。
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管理制度范本
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
第三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原则:1. 合理规划、合理使用、合理配置、合理保养。
2. 统一管理、分类管理、责任到人、定期检查。
第四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目标:1. 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 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3. 保障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异常,延长使用寿命。
第二章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第五条场地设施器材的分类管理:1. 按照用途进行分类,设立各类场地管理部门,负责场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
2. 按照所有权归属进行分类,区分公有场地和私有场地,统一管理和分开管理。
3. 按照使用对象进行分类,设立学生专用场地和教职工专用场地,统一管理和分开管理。
第六条场地设施器材的使用管理:1. 正式课程使用场地设施器材,需提前预约,并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2. 非正式课程使用场地设施器材,需提前预约,但不需要审核批准。
3. 各类活动使用场地设施器材,需提前预约,并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场地设施器材的保养管理:1. 每日使用完毕后,对场地进行清理,保持整洁。
2. 定期对场地进行维修、检查、清洗,确保设施器材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异常。
3. 发现设施器材有损坏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维修或更换。
第八条场地设施器材的台账管理:1. 针对每个场地,建立相应的设备器材台账,记录设备器材的数量、型号、规格、购买日期、使用寿命等信息。
2. 设备器材的领用、归还、维修等事项,均需填写相关表格,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三章设备器材的管理第九条设备器材的购置管理:1. 设备器材的采购需经过预算审核,并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和程序。
2. 设备器材的采购应根据教学需要和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并提供购买合同和发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体育场地教学设施器材体育运动安全制度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3907
体育场地教学设施器材体育运动安
全制度
Sports venue teach ing facilities and equipme nt sports safety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遵循体育
运动规律,精心安排教材,科学组织教学,合理安排运动量,学生活动要安排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时间,是全面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要求。
近年来,各学校学生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受到了社会和人民的普遍关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在这种情形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确保师生体育运动安全尤为重要。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器材及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定以下制度:
一、加强安全教育。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课外活动和运
动竞赛中,对学生进行思想、运动常识、生理卫生和运动安全教育,使
学生了解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后果和预防措施,
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时遵守纪律、思想集中、严肃认真、掌握科学锻炼方法。
二、加强运动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工作。
要使学生知道每一项运动动作的技术要领,懂得锻炼和保护的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师应耐心地指导学生练习,并多做示范动作。
教师要加强运动安全保护,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组织。
严格活动纪律,严格规定运动程序,克服体育活动中打闹、涣散的现象。
四、对于有病与体弱的学生,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
活动(保健课),增强体质,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体育场地和器材等设施应符合体育活动安全和体育卫生标准要求,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
体育教师和体育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合理划分运动场地,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进行何种运动项目和运动场地管理的秩序和制度。
场地、设备应注意经常检查,及时修理,消除隐患。
六、进行铅球、链球、铁饼等投掷运动时,特别要加强组织、严
格纪律、认真保护。
七、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衣着应符合安全要求,一般要求穿运动服和无跟软底鞋。
衣服要宽松,不应穿带有口袋的制服,身上不要佩带任何金属物质或硬质物体等。
八、课内外体育活动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
体育设施
必须安装牢固。
学生不得攀爬有关体育设施,如:篮球架、护
栏等。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 shi on Desig 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