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考点梳理.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要点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要点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错误!链接无效.为蓝色 FeSO4错误!链接无效.为浅绿色 Fe2(SO4)3错误!链接无效.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4)溶解度曲线A例:80·(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B(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C降温, 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_gt;B_gt;A(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_lt;C_lt;B(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三.溶质的质量分数1.公式:溶质质量分数=_ 100%2.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_ 100%(C _lt; S)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用固体配制: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知识点(原创)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1:溶液1.放热(溶于水后温度升高):如NaOH 固体、浓溶于水,CaO 与水反应。
2.吸热(溶于水后温度降低):如NH4NO3(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3.无明显现象(溶于水后温度不变):如NaCl等其他物质。
知识3: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1.悬浊液: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2.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常见的乳浊液有牛奶、豆浆等。
乳浊液久置后会分层,密度小的在上层,密度大的在上层。
3.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
4.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叫乳化。
5.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6.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①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②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知识点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溶质能继续溶解,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不再溶解,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水和酒精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①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4.结晶①概念: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仍然是饱和溶液。
②结晶方法i.蒸发溶剂: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夏天晒盐)。
人教版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背记归纳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1.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2.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九年级 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可均匀混合的物质。
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形成溶解态。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单位溶剂中溶质能溶解的最大量,通常用质量和浓度两种表示方式。
当溶解度达到饱和时,溶剂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溶解度与溶质种类、溶剂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相关。
三、浓度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量的多少,常用的浓度表示方式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质量分数指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体积分数指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而摩尔浓度指溶质的物质量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四、饱和溶液的制备制备饱和溶液的方法有两种:静态法和动态法。
静态法是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直到无法溶解更多的溶质为止。
动态法是通过不断搅拌或加热加快溶质溶解速度,使溶剂能够溶解更多的溶质。
五、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从固态或气态转变为溶解态,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当溶解过程吸热时,称为吸热溶解;当溶解过程放热时,称为放热溶解。
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溶质的性质和溶解过程所需的能量有关。
六、溶解过程与溶液的电导性当一些物质溶解时,会产生离子,并形成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而不溶于溶剂的物质则称为非电解质,无法导电。
溶解过程与溶液的电导性密切相关。
七、溶液中气体的溶解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和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减少。
八、浓度的稀释计算浓度的稀释计算是根据初始溶液和所需溶液的浓度,以及所需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初始溶液中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根据浓度的定义和溶液的稀释计算公式,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1.什么叫做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是有什么组成的?溶质和溶剂.3.什么叫做溶质?被溶剂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4.什么叫做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作为溶剂。
5.溶液的均一性是什么?溶液各部分性质、浓度完全一样。
6.溶液的稳定性是什么?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质、溶剂不分离.7.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但一定是透明的。
8.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①吸热:硝酸铵②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稀释③与水反应放热:氧化钙9.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①温度:对于大多数物质温度越高,溶质溶解的速率越快;②溶质的颗粒大小:溶质的颗粒越小,溶质的溶剂速率越快;③搅拌:搅拌能够加快溶剂的的速率(但不能增加溶解的量)10.什么叫做乳化?洗涤剂(如洗洁精)等乳化剂能使植物油等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叫做乳化。
11.乳化的应用有哪些?用洗洁精除去油污利用的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12.什么叫做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溶解这种物质的溶液。
13.什么叫做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这种物质的溶液。
1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①溶液中有固体剩余;②在一定温度下,往溶液里加入相应的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
15.如何判断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往溶液里加入相应的溶质,可以再继续溶解。
16.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如何相互转化?(1)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2)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剂②降低温度17.结晶方法有哪些?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降温结晶:通过降温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 1)溶液的观点: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稳固性的混淆物注意: a 、溶液不必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FeSO 为浅绿色 Fe 2(SO ) 为黄色44 3b 、溶质能够是固体、 液体或气体;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 溶质是 HCl ,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 NaCl ,氧化钙溶于水溶 质为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 2SO 4,胆矾 CuSO 4·5H 2O 溶于水溶质为 CuSO 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 2H 5OH 。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 如 NH 4NO 3 溶解 溶解放热: 如 NaOH溶解、浓 H 2SO 4 溶解 溶解没有显然热现象:如NaCl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观点:在必定温度下,向必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持续溶解时,所获取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可以持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持续加入该溶质,看可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①增添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必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 Ca(OH)2 随和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降低②最靠谱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必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 不必定 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 在必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 必定 要 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 在必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因素 :①条件: 必定温度②标准: 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 ℃时 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 克NaCl或在 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可溶 物质的溶解度 1g —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 — 1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 。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 溶液1.溶液(1)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形成:宏观上是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微观上是溶质粒子在溶剂分子作用下分散在溶剂中。
(3)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无水时,量多的液体为溶剂。
(4)溶液的读法:(溶质)的(溶剂)溶液,若溶剂为水,则可省去溶剂。
如: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可简化为氯化钠溶液)。
(5)物质溶解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温度等。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6)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NaOH )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NH 4NO 3)溶于水时吸热。
2.乳浊液(1)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3)乳化:洗涤剂(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乳化后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仪器易被洗净。
汽油除油污是由于油污溶解于汽油形成溶液,与乳化没有关系。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有固体存在,且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则表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若溶液中没有固体存在,则可以继续向溶液中加少量的该溶质,若所加固体不溶解,则表明溶液是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4)结晶:①结晶是指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结晶分为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提纯缓升型固体溶质)和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一般用于提纯陡升型固体溶质)。
4.固体溶解度(用S 表示,单位是g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10个考点]
【考点梳理】
考点1 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可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
考点2 溶液的形成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考点3 乳浊液的乳化
往水和植物油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
考点4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aOH、浓H2SO4;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
考点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
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注意:①“饱和”、“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②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但是还可以继续溶解其它物质。
2、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①升高温度②增加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①降低温度②增加溶质③蒸发溶剂
考点5 溶解度
1定义: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2、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④质量
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4、溶解度表口诀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氯化物不溶只有银;硫酸盐不溶只有钡;
酸易溶,碱难溶;多数不溶碳酸盐。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温度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考点6 溶解度曲线
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
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
②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④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考点7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压强: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溶解度增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考点8 混合物的分离适用范围:固体与液体分离
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滤纸紧贴烧杯内壁②二低:滤液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
③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部分;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混合物的分离①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
②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
考点9 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关系式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由此公式可以得出: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对于饱和溶液来说,已知某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可得:
溶解度
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
100g + 溶解度
考点10 溶液的配制
1、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配贴签
2、误差分析
⑴计算错误⑵天平称量错误⑶量筒量取水错误
考点11 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1、关系式的计算(公式)
2、溶液的稀释计算
溶液的稀释计算是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请各位同学多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