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九讲--溶液(第九单元)

人教版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九讲--溶液(第九单元)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B :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C :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D :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4)溶液的注意事项: A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B :溶液不一定无色,含有铜离子溶液一般显蓝色,含有二价铁离子溶液一般显浅绿色,含有三价铁离子,溶液一般显棕褐色。

C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不一定只是一种物质,可以是多种的。

D :溶剂可以使固体,液体,气体,但是溶剂却只能是一种物质。

E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2)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向溶液中加入溶质,如果不能在溶解了,就为饱和溶液,否则就是为不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注意事项:A :必须强调是在什么温度下,因为不同温度下,即使是同种物质的溶解度也不一样。

B :溶剂的质量是100gC :条件必须是达到饱和状态D:溶解度指的是质量,是有单位的(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A: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本身性质B:外因:温度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分三种形式: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不是很大,如:氯化钠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4)溶解度曲线的物理意义:123tE: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1.气体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注意事项:A:条件是: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离开温度和压强谈气体的溶解度是不正确的B:在1体积水C::达到饱和状态D:气体溶解度最后求的是体积,是有单位的(3)气体溶解度和固体的溶解度的差别:A: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条件:温度和压强,因为压强对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条件:温度。

九年级 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 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可均匀混合的物质。

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形成溶解态。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单位溶剂中溶质能溶解的最大量,通常用质量和浓度两种表示方式。

当溶解度达到饱和时,溶剂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溶解度与溶质种类、溶剂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相关。

三、浓度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量的多少,常用的浓度表示方式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质量分数指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体积分数指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而摩尔浓度指溶质的物质量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四、饱和溶液的制备制备饱和溶液的方法有两种:静态法和动态法。

静态法是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直到无法溶解更多的溶质为止。

动态法是通过不断搅拌或加热加快溶质溶解速度,使溶剂能够溶解更多的溶质。

五、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从固态或气态转变为溶解态,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当溶解过程吸热时,称为吸热溶解;当溶解过程放热时,称为放热溶解。

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溶质的性质和溶解过程所需的能量有关。

六、溶解过程与溶液的电导性当一些物质溶解时,会产生离子,并形成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而不溶于溶剂的物质则称为非电解质,无法导电。

溶解过程与溶液的电导性密切相关。

七、溶液中气体的溶解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和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减少。

八、浓度的稀释计算浓度的稀释计算是根据初始溶液和所需溶液的浓度,以及所需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初始溶液中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根据浓度的定义和溶液的稀释计算公式,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石灰乳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
不是溶液;液氧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故选A。
答案:A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7
8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
量之和。(5)物质溶于水时,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是加入的物质,如
CaO溶于水后形成Ca(OH)2溶液,溶质是Ca(OH)2,而不是CaO。
2.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是:不均
一、不稳定、长期放置易分层。
(2)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
B.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大
C.30 ℃时,向20 g甲固体中加入50 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 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1
2
3
4
5
6
7
8
解析:要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需指明温度,否则无意义,A项错误;
将20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
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考点梳理
自主测试



5.结晶
(1)定义: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

第九单元溶液基础知识回顾一、溶液1、溶液(1)定义: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_____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

(2)特征: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性,属于_______物。

(3)组成:①溶质:___________的物质,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

②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_____是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和________也可以作溶剂。

(4)质量关系:溶液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乳浊液和乳化现象乳浊液:_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里形成的___________。

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过程:(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_______热量。

(2)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________热量。

2、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时,溶液温度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溶于水。

(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时,溶液温度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溶于水。

(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时,溶液温度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溶于水。

三、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____下,向____________里加入某种物质,当溶质____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____下,向____________里加入某种物质,当溶质______________时的溶液。

(3)二者转化的条件和方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浓溶液和稀溶液(1)浓溶液: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______的溶液。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

响 不大 ,如氯化钠;
c.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 减小 ,如氢氧化钙。
2. 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气体的压强为 101 kPa 和一 定 温度 时,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 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气体本身的性质和溶剂种类
②外因:温度和压强 a. 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 压强: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概念 在一定 温度 下,向一定量 溶剂 里加入某 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
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液;当溶质还能继续溶
解时 ,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 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
2. 判断依据
【特别提醒】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 溶解该物质,但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3. 相互转化 (1)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的物质):
B.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C.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D. 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解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是 A × 无色透明的,比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B √
溶液由两部分组成,被溶解的物质是溶
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溶剂
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氯化钠;可以是液
C √
体,如酒精;也可以是气体,如氯化氢
一定温度 、_________ 饱和状态 溶解溶质的质量。四要素(_________
溶质的质量 、______ 、___________ 100 g溶剂)。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 a.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 增大 ,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b.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

2023年甘肃省中考化学一轮教材知识梳理复习---第九单元溶液

2023年甘肃省中考化学一轮教材知识梳理复习---第九单元溶液

(2)定义: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
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3)常见除污方法及原理。
方法
溶解
乳化
作用
原理
举例
利用溶解原理,使污垢溶解于某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用酒精洗
些溶剂中,从而去除污垢
去试管中的碘
利用乳化原理,使乳化剂作用于
)Leabharlann A.蒸发溶剂20 gB.蒸发原溶剂的一半
C.加入2 g氯化钙固体
D.加入40 g20%的氯化钙溶液
知识点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7.概念
一定温度
(1)饱和溶液:在
质不能继续溶解
还能继续溶解
溶剂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

下,向一定量

一定温度
污垢,发生乳化现象,从而去除
污垢
用洗涤剂洗去碗碟上的油渍;用洗衣
粉除去衣物上的油渍
化学
利用化学反应,使污垢与某些物
盐酸除去铁锈;用食醋除去水垢;用
变化
质发生反应,从而去除污垢
炉具清洗剂去除油污
▼[练对点一]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①所有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m)=溶液密度(ρ)×溶液体积(V)。
②饱和溶液: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解度+100 g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规律总结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规律总结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1. 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第二节 溶解度●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①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 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⑤ 氢氧化钙不是晶体,氢氧化钙从它溶液中析出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

饱和溶液不管是升温还是降温,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无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 的饱和溶液和200g 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不饱和溶液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1. 固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
【考点梳理】
考点1 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注意:①凡同时具备上述三个特征的物质就可看作溶液。

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态,如空气是气体,合金是固体就符合上述三个特征也是溶液,但初中阶段只研究液态溶液。

③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

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水、汽油、酒精等都可以做溶剂。

如没有特别说明,一般都指水作溶剂)
注意:在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但可以同时存在多种溶质。

4、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注意:溶质质量只有溶解的质量才算)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因为物质中分子间有间隔)
5、命名:前质后剂(若水作溶剂时,水可省略)
读法:溶质的溶剂溶液
考点 2 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1.溶液:物质互相溶解,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固体和液体互不相溶,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沙与水或石与水的混合物)
3.乳浊液:液体和液体互不相溶,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油和水或汽油和水的混合物、牛奶)
乳浊液的乳化: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注意:清除油污的几种方法和原理
①用洗涤剂清除油污——洗涤剂乳化油污后,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②用汽油清除油污——汽油溶解油污后,形成溶液
③用NaOH清除油污——NaOH与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考点3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溶液的温度会升高。

如:NaOH固体溶于水、CaO固体溶于水、浓HSO稀释。

42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溶液的温度会降低。

如: NHNO固体溶于水。

34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不变。

如:食盐固体溶于水。

考点4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1
注意:①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时,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量,因为
当温度和溶剂量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②必须明确是“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③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原溶质看是否继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则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继续溶解,续溶解。

若继续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①升高温度②增加溶剂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①降低温度②增加溶质③蒸发溶剂
注意:①此转化条件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是适合的,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熟石灰[即石灰水Ca(OH)]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若把2熟石灰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是升高温度,若把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则可采用降低温度。

考点5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2.概念中的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以g为单位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和外因
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这是不可以改变的。

外因:温度,可改变的。

考点6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KNO];3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如氯化钠[NaCl];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即石灰水Ca(OH)]。

2
⑵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⑶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⑷从溶解度曲线分析结晶情况
冷却结晶(又叫降温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
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
2
考点7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随着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随着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点8 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关系式 :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100%
溶液质量
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②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

③溶质的质量是指已经溶解的溶质,没有溶解不算在内。

由上述公式可推出: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9 溶液的配制
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常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2.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用固体溶质配制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贴签
用浓溶液配制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溶解④装瓶贴签
3.造成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①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左无处理。

造成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称量物质与砝码左右颠倒;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右无处理。

考点10 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⑴原则: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mcmc××=%
% ⑵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公式:稀稀浓浓-mm=m浓稀加入水
2.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 100g
溶解度.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3注意点:溶液是混合物,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大多数只有溶质部分反应,计算时必须将
溶液质量换算成溶质质量后再计算,与含杂质的计算方法相同。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